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6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儒学的“表层”结构,指的便是孔门学说和自秦、汉以来的儒家政教体系、典章制度、伦理纲常、生活秩序、意识形态,等等。它表现为社会文化现象,基本是一种理性形态的价值结构或知识——权力系统。所谓“深层”结构,则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态度、思想定势、情感取向;它们并不能纯是理性的,而毋宁是一种包含着情绪、欲望,却与理性相交绕纠缠的复合物,基本上是以情——理为主干的感性形态的个体心理结构。这个所谓“情理结构”的复合物,是欲望、情感与理性处在某种结构的复杂关系中。它不只是由理性、理知去控制、主宰、引导、支配情欲,如希腊哲学所主张;而更重要的是所谓“理”中有“情”,“情”有“理”,即理性、理知与情感的交融、渗透、贯通、统一。我认为,这就是由儒学所建造的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不只是一种理论学说,而已成为某种实践的现实存在。这个所谓“深层结构”早已有之,即人们常讲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等,只是没有重视表、深层的复杂关系及结构罢了。当然,所谓“深层”“表层”的区分并不容易。这里只能大体点明一下。那么,什么是这个“深层结构”的基本特征呢?我以前论述过的“乐感文化”和“实用理性”仍然是很重要的两点。它们既是呈现于表层的文化特征,也是构成深层的心理特点。将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我近来常讲的“一个世界”的观念。这就是儒学以及中国文化所积淀而成的情理深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即不管意识到或没意识到、自觉或非自觉,这种“一个世界”观始终是作为基础的心理结构性的存在。儒学以此而与其他文化心理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相区分。自孔夫子开始,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文化并未否定神(上帝鬼神)的存在,只是认为不能论证它而把它存放在渗透理性的情感状态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儒学之所以既不是纯思辨的哲学推断,也不是纯情感的信仰态度;它之所以具有宗教性的道德功能,又有尊重经验的理性态度,都在于这种情理互渗交融的文化心理的建构。儒学不断发展着这种“一个世界”的基本观念,以此际人生为目标,不力求来世的幸福,不希冀纯灵的拯救。对相信菩萨、鬼神的平民百姓,那个神灵世界、上帝、鬼神也仍然是这个世界——人生的一个部分。它是为了这个世界、人生而存在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生活安宁、消灾祛病、求子祈福而烧香拜佛,请神卜卦。由于儒家的“一个世界”观,人们便重视人际关系、人世情感,感伤于生死无常,人生若寄,把生的意义寄托和归宿在人间,“于有限中寓无限”,“即入世而求超脱”。由于“一个世界”,人们更注意自强不息,韧性奋斗,“知其不可而为之”。由于“一个世界”,儒学赋予自然、宇宙以巨大的情感性的肯定色彩:“天地之大德曰生”,“天行健”,“厚德载物”……这种充满积极情感的“哲学”来支持人的生存,从而人才能与“天地参”,以共同构成“本体”。此即我所谓的“乐感文化”。由于“一个世界”,思维方式更重实际效用,轻遐思、玄思,重兼容并包,轻情感狂热,此即我所谓的“实用理性”。至于这个“一个世界”的来由,当然并非始自孔子,而是源远流长,可能与远古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优越,人对“天地”产生亲近、感恩、敬重而非恐惧、害怕从而疏离的基本情绪有关。由于是“一个世界”,便缺乏犹太——基督教所宣讲的“怕”,缺乏无限追求的浮士德精神。也由于“一个世界”,中国产生了牢固的“伦理、政治、宗教三合一”的政教体制和文化传统;“天人合一”成了公私合一,很难出现真正的个性和个体。总之,于“一个世界”的情理结构使情感与理知没有清楚划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混为一体,也就开不出现代的科学与民主。(节选自李泽厚《初拟儒学深层结构说》,有删改)1.下列对儒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不仅是一种理论学说,还是一种作为某种实践的现实存在。

B.由于存在情理互渗的文化心理建构,儒学兼具道德功能与理性态度。

C.儒学以此际人生为目标,不希冀纯灵的拯救,却并不否定上帝鬼神的存在。

D.儒学的来由与远古黄河流城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人对“天地”的亲近感有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论述了儒学具有“表层”与“深层”两种结构及“深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B.理性的“表层”与感性的“深层”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儒学“情理结构”的复合态。

C.“实用理性”源于“一个世界”观,强调韧性奋斗,注重涵养人性、寻求理性人生。

D.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开不出科学与民主,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个世界”的情理结构。3.下列名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一个世界”观点的一项是(

)A.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请从“乐感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德斯通——格林比货行的一名小童工了。谋德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已经变了样。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弯弯曲曲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也已腐朽;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它们全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我颤抖的手被昆宁先生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节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乙在高等动物里,素芭还有一个同伴,但人们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因为他会说话,而素芭是位哑女,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的。他就是古赛家里的小儿子,名叫帕勒达帕。男孩十分懒散,他的父母经过多少次费尽心血的努力,不见成效,就放弃指望他能对改善家境做些什么。然而,懒人也有占便宜的地方,家人厌嫌他,他却通常成为讨外人喜欢的角色,因为他不做任何事,没有任何牵挂,就成为人们的公共财产了。正如城里需要一座半座与家庭没有任何瓜葛的独立的公共花园,供游人休憩;乡村也十分需要两三个闲散的公共人物,在活动事务、娱乐消遣等方面缺少人手时,他可以马上到那儿凑个份,帮个忙。帕勒达帕酷爱垂竿钓鱼,他的大部分光阴都耗费在这上面。每天下午,他坐在河岸边,沉浸于钓鱼这类事中,他因此经常与素芭在河岸边相见。不管什么事,若有个同伴参与,帕勒达帕总感到十分高兴;尤其在钓鱼时刻,有一位不会说话的同伴,那是再好不过的。帕勒达帕通过日常接触,了解素芭的禀性,十分尊敬她。这样,大家通常叫她为“素芭”,而帕勒达帕掺入了几许爱的成分,亲热地称呼她为“素”。素芭惯常坐在一棵合欢树底下,帕勒达帕坐在她近旁的地上,往河里投抛渔钓,专注地盯着,留心着河面动静。素芭每天为帕勒达帕带来一个槟榔包,并亲手把它调弄好。然后,她久久坐在河边凝视着。兴许素芭心里想做些什么,帮帕勒达帕一把,或者在他事务里助上一臂之力。她心里总想让他明白,她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个毫无用处的废物,但这里真的没有什么可分配给她做的。于是,她从内心祈求造物主赐予她非凡的力量,她借此一念咒语,就会出现奇迹,让帕勒达帕一看到就会惊呼起来:“哎哟!素有这么大的本领!我真的没有想到,小看了你!”请你们设想一下,倘若素芭是位水神公主,渐渐地浮出水面,把蛇王额上的宝石置放在岸埠上,让帕勒达帕放弃自己那个低贱的工作,拿着宝石,潜沉到水底。他在那里将看到,水晶宫里的金床上,一位公主端端正正坐着!他会惊喜地说:“哎哟,这位坐在金床上的人,不是巴尼康托家的那位哑女吧!是素!我的素!今天,金碧辉煌的静谧的水晶宫里的唯一公主,正端坐在这里!”——那难道是海市蜃楼吗?难道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吗?其实,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然而,素却没有诞生在设有臣民的水晶宫的王朝里,而降生在巴尼康托一位庶民家里,所以她今朝无法施展魔术,让古赛家里的孩子帕勒达帕感到惊奇。素芭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她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对自我的感受日益觉醒。仿佛在月圆之夜,一种崭新的大海般的无法描述的意识力量,充盈着她的心灵。现在,她仿佛瞥见了自己,正思考着自己,询问着自己,但没有任何答案。一天,月圆的深夜,素芭缓缓地打开自己闺房的窗户,惶恐地探出头,朝外窥望。她似乎感到,月圆时节的大自然,像她一样孤寂地坐在熟睡的大地上,觉醒着。她也仿佛全身充盈着青春的欢乐、激情和忧伤情愫,抵达那无限孤寂的边缘,甚至超越了那边缘。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夫妻俩反复商议着这件心事,最终巴尼康托离开村子,去了异乡多日。一天,他终于回来了,对妻子说:“走吧,我们一块去加尔各答。”家里开始着手赴加尔各答的准备事宜。素芭的整个心宛如被浓雾笼罩的清晨,浸没于泪水里。这些日子,她像是一头无言的牲畜,怀着一种无可名状的恐惧心理,紧紧尾随着父母;她睁大了自己的黑眼睛,目不转睛地死盯着他们,好像企图探听到一些消息似的,但父母没有作任何开导,没有作任何安慰。总之,什么也没有对她说。这期间,一天下午时分,在河岸边,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说罢,他又凝视水面。素芭犹同中了箭的牝鹿一般,怀着令人怜悯的目光望着猎人,仿佛在怨恨地唠叨个没完:“我什么地方得罪了你?”素芭就这样直盯盯地望着帕勒达帕。那天,她没有坐在合树底下。(节选自泰戈尔《素芭》,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画线句两次提到没有人出来说句话,一次用“他”,一次用“我”;前若站在客观立场,后者站在个人立场,共同表达了自己遭人遗弃、成为童工的痛苦。

B.甲文写“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就跟……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既强调了记忆的真实,也反映出当年的不幸经历给“我”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C.乙文第一段“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的”语含双关,既指一个正常人和一个哑巴的语言有差别,也指素芭和帕勒达帕的心灵语言有差别。

D.帕勒达帕虽懒散,却“讨外人喜欢”,且能主动陪伴孤独的素芭;可他的家人却只在意“他能对改善家境做些什么”,表现出自私、功利的特点。6.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外到内详细描写了货行破败污秽的环境,这一方面反映了那段生活给“我”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另一方面也侧面表现了继父的冷血、无情。

B.乙文用“公共财产”“公共花园”比喻“公共人物”帕勒达帕,既刻画了男孩讨外人喜欢的特点,也以“公共”二字暗示了他对素芭的情感特点。

C.乙文“请你们设想一下”这段文字,讲述者替素芭说出她对庶民身份的不甘、怨愤以及对爱情的向往;还将读者拉入文中,请读者一起设想、评说。

D.素芭“朝外窥望”时的“惶恐”同时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惶恐,她自我感受的觉醒和父母对她个人感受的无视形成对照,暗示了其婚姻悲剧的必然性。7.从小说内容出发,谈谈你对素芭和帕勒达帕的友谊的理解。8.甲、乙两文中,不同的故事讲述者对小说内容的呈现有怎样的影响。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文本一: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文公反国,行三赏而不及陶叔狐。陶叔狐见咎犯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黎黑,手足胼胝。今君反国,行三赏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子试为我言之君!”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嘻,我岂忘是子哉?夫高明至贤,德行全诚,耽我以道,说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防我以礼,速我以谊,蕃援我,使我不得为非者,数引我而请于贤人之门,吾以为次赏。夫勇壮强御,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之次,且子独不闻乎?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三行赏之后,而劳苦之士次之。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吾岂敢忘子哉?”周内史叔兴闻之曰:“文公其霸乎!昔圣王先德而后力,文公其当之矣!《诗》云:‘率礼不越’,此之谓也。”文本二: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孔子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夫禽兽昆虫,犹知比假而相有报也,况于士君子之欲兴名利于天下者乎?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其私门,祸之原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行赏者,亦乱之基也。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节选自《说苑·复恩》)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B.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C.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D.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浣,本义是曝晒洗涤,此处是用以形容个体去除恶性,改变品行的过程。

B.成人,文中指完人,是德才兼备的人的意思,现在则用来指成年的人。

C.内史是职官名,西周始置,主要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

D.“为其假足之故也”的“假”指借助,与《劝学》“善假于物也”的“假”不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叔狐向咎犯诉说自己有功却不得赏赐的委屈,并希望他替自己向晋文公诉说,晋文公认为自己并未忘记陶叔狐,只是还未进行封赏。

B.晋文公十分看重德行,他认为那些道德品行完备、能用仁道来劝说他、用礼义来约束他、护卫辅助自己的人应该得到最高奖赏。

C.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定有志同道合之士与他相伴相随,文章借此语引出施德者和受恩者所应有的行为。

D.孔子笔下的异兽蟨十分爱护蛩蛩、巨虚,但这并非是出于本性的喜爱,而是相互利用,借此说明打算扬名立万的士君子应懂得报恩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13.“报恩”思想是封建伦理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请结合文本,评价齐桓公的行为。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宋]辛弃疾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蝨①其间。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注】①蝨:侧身;置身。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开门见山,直抒胸怀,表现词人高远志向和宽宏气度,从而引出“梦登天”之举。

B.词人梦中首先来到月宫,他抚摸洁白的月亮,陶醉在神奇迷离的幻境之中而忘却时间。

C.“青山赤壁”代指李白和苏轼,我梦中遇到两位诗人,于是约二人至高寒的天宇痛饮美酒。

D.全词以梦幻的形式表现诗人理想,充满瑰丽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显现浪漫主义色彩。15.叶嘉莹评价辛词“善于形象地表达情感”,请结合下阕进行分析。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颜渊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__________”,同时指出做到此点的结果是“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表明获得知识和推究事物原理之间关系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3)《春江花月夜》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思妇想赶走恼人月色而月不肯离去的情态,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4)《将进酒》中,诗人放言“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富贵生活不如长醉一场,实是隐愤激于酒意,寓真意于狂言。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7小题,共60.0分)17.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先用皮筋将布料捆扎(zā),再放入经天然色素萃取的染液中不断揉搓、漂(piǎo)染,打开时,布料上就呈现出层次丰富的色晕,那是自然和智慧的结晶!(致手艺人)

B.“在你高峰的时候,我们为你喝彩;在你低谷的时候,我们会陪你共度难关!愿你万事顺遂(suì),期待你的回归!你就是那颗冉冉(ránrán)升起的新星!加油!”(致受伤队员)

C.顶着滚烫的烈日,迎着凛(lǐng)冽的寒风,他们在水泥基里砌(qì)进自己的汗水,在艰难的日子里互相慰籍,相濡以沫,和这个城市一同拔节、奋进!(致建筑工人)

D.无论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入侵者还是熙熙嚷嚷的俗世,他们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慎思笃行,坚守文化的阵地,挺直中国人的腰杆(gǎn)和脊(jǐ)梁!(致西南联大师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5000年来,华夏大地_______,中华文明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代表的良渚文化是最重要的源头之一,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良渚文化以庞大的都市中心和广阔的政治疆土为特色,其发达的水利技术、制玉技术、犁耕技术,是_______于天下的,在同时期,这些技术代表了最高水准。文化是一颗大树,它深扎土壤,沐浴阳光,也经历风霜,最终枝繁叶茂;文化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穿行峡谷,途经平原,滋养出沃野。每一种文化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谋划。良渚文化如何更有尊严、更加光彩地“活”下去?这既需要_______,更需要创新开拓。良渚古城遗址可堪称中华史前文明的圣地,杭州将用崇尚科学精神、运用现代科技,推进良渚古城遗址保护。杭州,让古老的良诸文化_______。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苍狗白云

独创

薪火相传

经久不息 B.沧海桑田

独创

弦歌不辍

历久弥新

C.沧海桑田

独步

薪火相传

历久弥新 D.苍狗白云

独步

弦歌不辍

经久不息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良渚古城遗址可堪称中华史前文明的圣地,杭州将用科学精神、现代科技,推进良渚古城遗址保护

B.良渚古城遗址堪称中华史前文明的圣地,杭州将用科学精神、现代科技,推进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工作

C.良渚古城遗址堪称中华史前文明的圣地,杭州将崇尚科学精神,运用现代科技,推进良渚古城遗址保护

D.良渚古城遗址可堪称中华史前文明的圣地,杭州将崇尚科学精神,运用现代科技,推进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工作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海底的牡蛎礁具有过滤海水、为大量生命提供栖息地等生态功能,但在过去200年里,世界上大部分牡蛎礁遭到破坏。如今,研究人员揭示了一个奇妙的现象——牡蛎幼虫会顺着虾的声音游动,这或许有助于重建牡蛎礁。牡蛎的幼虫会随着水流漂流,并利用毛发状的纤毛游动,寻找坚硬的附着表面——理想情况下是一片繁荣的牡蛎礁,由其他牡蛎的壳堆积组成——作为它们的栖息地,并在那里度过余生。

,这些幼虫就会漫无目的地漂浮在海底,只有少数幼虫能存活。自然保护科学家曾试图通过投放石灰岩巨石构建新的礁体,以便使幼虫附着在上面,但大多数幼虫仍迷失在大海中。以前的研究表明,其他海洋生物可利用健康生态系统发出的声音导航,随着珊瑚礁变得沉寂,船只噪音成为主要的海洋音景,那些健康生态系统所发出的声音也变得越罕见。通常认为有了感知声音的器官,才能听到声音。然而奇怪的是,牡蛎幼虫是没有耳朵的,

,因此科学家就想知道其幼虫是否能跟踪虾的噼啪声。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发现它们会顺着录制好的虾的声音游去,并栖居在附近的坚硬表面上。不过,如果没有播放那些声音,或者有船只噪音的干扰,幼虫就很难找到附着表面并栖居下来。科学家表示,相比派遣潜水员运送牡蛎幼虫到合适的礁体,

,是一种成本低廉且非劳动密集型的替代方案。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线句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迈入鹤琴书苑高大的门厅,乘坐电梯,就可到四楼的知识宝库——达夫图书馆。

B.我们远远地看着这座荒凉颓圮的大寺院——很少有人知道它曾是香火最旺的皇家寺庙。

C.他坚持每天阅读,希望以此使孩子也能坚持读书——不管事务多么繁忙。

D.给娃报很多兴趣班,让他做难题,逼他读大量英语书——这些是“鸡娃”式教育的做法。22.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复苏尚不稳定,货物贸易势头明显减弱。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享有“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美誉的第132届广交会在云端开幕。据主办方透露,本届广交会进一步放开参展企业的申请以助力企业纾困,截至目前,参展出口企业逾3.5万家,比上届增长约40%。其中,品牌企业2094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华老字号等称号的企业超过3700家;进口展参展企业400多家,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弯道超车”“直道超车”是赛车运动中的术语,“弯道超车”指把握时机在弯道超越对方,“直道超车”则是用绝对速度在直道超过对手。在两车速度相当的情况下,直道很难超车,所以采用“弯道超车”这种方式;在大多数比赛中,直道超车现象其实比弯道超车普遍。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各式各样的“弯道超车”和“直道超车”。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报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1~4.【答案】D、A、C、【参考答案】①“朝闻道,夕死可矣”赋予自然、宇宙以巨大的情感性的肯定色彩,渴望对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进行探求,以对此的探寻来支持此生的生存。②“朝闻道,夕死可矣”体现人们寄希望于此生,表现了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探索勇气,即使明白真理后就死去也不后悔。【解析】1.

【试题分析】D.“与远古黄河流城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人对‘天地’的亲近感有关”错误。结合“可能与远古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优越,人对‘天地’产生亲近、感恩、敬重而非恐惧、害怕从而疏离的基本情绪有关”分析可知,这只是一种“可能”,为推测内容,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D。2.

【试题分析】​​​​​​​B.“理性的‘表层’与感性的‘深层’”错误。结合“‘表层’结构……基本是一种理性形态的价值结构或知识——权力系统。所谓“深层”结构……它们并不能纯是理性的,而毋宁是一种包含着情绪、欲望,却与理性相交绕纠缠的复合物”,分析可知,不能就此判断“表层”是理性的,“深层”是感性的。C.“‘实用理性’源于‘一个世界’观”错误。结合原文“由于‘一个世界’,思维方式更重实际效用,轻遐思、玄思,重兼容并包,轻情感狂热,此即我所谓的‘实用理性’”,不能得出“‘实用理性’源于‘一个世界’观”的结论。D.“根本原因就在于……”错误。结合“于‘一个世界’的情理结构使情感与理知没有清楚划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混为一体,也就开不出现代的科学与民主”分析可知,选项说“根本原因就在于……”于文无据。故选A。3.

【试题分析】​​​​​​​A.“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体现“一个世界”感伤于此生生死无常,人生若寄,把生的意义寄托和归宿在人间的特点。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体现“一个世界”“即入世而求超脱”的特点。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体现作者与琵琶女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一个世界”观点。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一个世界”中人们更注意自强不息,韧性奋斗,“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特点。故选C。4.

【试题分析】​​​​​​​“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思是早上得知真理,当晚死去也未尝不可。根据原文“儒学赋予自然、宇宙以巨大的情感性的肯定色彩:‘天地之大德曰生’,‘天行健’,‘厚德载物’……这种充满积极情感的‘哲学’来支持人的生存”分析可知,人们赋予自然、宇宙以巨大的情感性的肯定色彩,渴望对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进行探求,以对此的探寻来支持生存。根据原文“由于‘一个世界’,人们更注意自强不息,韧性奋斗,‘知其不可而为之’”分析可知,这句话体现人们寄希望于此生,表现了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探索勇气,即使明白真理后就死去也不后悔。

5~8.【答案】D、C、【参考答案】在这个迫于生活而日益功利化的世界里,闲散的帕勒达帕或许是唯一尊敬她、愿意与她相处的朋友。但是,这位朋友并不能深入素芭内心,理解其“对自我的感受日益觉醒”。、【参考答案】①甲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和叙述者,“我”的真情实感都可以畅快地抒发出来;此外,将情景再现通过作者的记忆加以体现,有利于增强文章的真实性。②乙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在文中,素芭是个哑女,无法与人有效沟通。因此,采用第三人称,有利于丰富文章的叙述内容,从多角度表现素芭的处境。【解析】1.

【试题分析】D.“表现出自私、功利的特点”说法有误。作者写帕勒达帕的懒散及其家人对他的态度,并不是为了表现对家人的评判,而是为了引出后文“帕勒达帕酷爱垂竿钓鱼,他的大部分光阴都耗费在这上面”,从而引出他与素芭相处的情节。故选D。2.

【试题分析】​​​​​​​C.“对庶民身份的不甘、怨愤以及对爱情的向往”说法有误。作者写这段话,并非为了说明素芭对庶民身份的思考,而是映照上文“让帕勒达帕一看到就会惊呼起来:‘哎哟!素有这么大的本领!我真的没有想到,小看了你!’”体现素芭渴望受人重视、尊重的心理。故选C。3.

【试题分析】​​​​​​​根据原文“帕勒达帕通过日常接触,了解素芭的禀性,十分尊敬她。这样,大家通常叫她为‘素芭’,而帕勒达帕掺入了几许爱的成分,亲热地称呼她为‘素’”可知,与其他只为生计而奔忙的庶民不同,帕勒达帕并不以功利眼光去看待素芭,而是能对她抱有一定的尊重与亲切。而根据“在高等动物里,素芭还有一个同伴,但人们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因为他会说话,而素芭是位哑女,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的”可知,这句话其实也暗示了素芭的可悲命运,她的唯一的朋友并不真正理解她的内心,而只是因为“不管什么事,若有个同伴参与,帕勒达帕总感到十分高兴;尤其在钓鱼时刻,有一位不会说话的同伴,那是再好不过的”。4.

【试题分析】​​​​​​​根据甲文原文“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可知,作者在这里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而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和叙述者,“我”的真情实感都可以畅快地抒发出来。因此,这里用第一人称有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根据原文“街道弯弯曲曲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可知,货行的一切破败情景都是“我”年幼被遗弃时身居的真实环境。这一切若是假以第三者之手,或许无法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因此,在这里用第一人称手法,借助作者的记忆加以体现,有利于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乙文中,作者全程用“她”来形容素芭,可见使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而在文中,素芭是一个哑巴,她无法与人交流沟通。因此,若是用第一人称手法,那“帕勒达帕通过日常接触,了解素芭的禀性,十分尊敬她”“她似乎感到,月圆时节的大自然,像她一样孤寂地坐在熟睡的大地上,觉醒着”“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等内容,限于素芭交流方式的优先,也就无从体现。因此,对乙文来说,采用第三人称,有利于丰富文章的叙述内容,从多角度表现素芭的处境。

9~13.【答案】C、D、B、【参考答案】(1)到了臣下有不可测度的大功时,君主就对他施加重赏,如果君主对臣下有超越寻常的恩惠,那么臣下就必定会用生命来回报他。(2)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

、【参考答案】齐桓公能够受恩者尚必报,赏赐功臣时能够先德而后力,因此得到很多人追随,终成霸主。【解析】1.

【试题分析】句意:当政者使民勤劳而民无埋怨,对国家立了大功,但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别人

感激、赞扬,这是敦厚之至的表现。”君臣相处,理应把现在市民的思想跟现在的公道天理结合起来。君王给予俸禄来对待臣下,臣下则竭尽全力来回报君王。“有功”为动宾短语,中间不断开,排除BD;“以市道”为介宾短语,作“接”的状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故选C。2.

【试题分析】​​​​​​​D.两句中的“假”含义相同,均是“借助”的意思。句意:是借用它们足力的缘故/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故选D。3.

【试题分析】​​​​​​​B.“护卫辅助自己的人应该得到最高奖赏”错误。结合文本一“夫勇壮强御,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之次”分析可知,“护卫辅助自己的人”应该受第三等奖赏。故选B。4.

【试题分析】​​​​​​​(1)“逮”,等到;“不测之功”,不可测度的大功;“超异”,超越寻常;“复”,回报。(2)“从”,从事;“几成”,即将成功。5.

【试题分析】​​​​​​​文本一记述了齐桓公赏赐臣子的做法,材料二就“报恩”展开论述。解答本题,应结合文本二评价文本一中齐桓公的行为。结合文本二“受恩者尚必报”分析齐桓公做法可知,他能够有功必赏,可见齐桓公是有道德的诸侯王,能够做到“受恩者尚必报”。结合文本二“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分析齐桓公重赏臣子可知,齐桓公赏赐功臣时能够先德而后力,因此得到很多人追随,为其效命,终成霸主。参考译文:文本一:晋文公出亡时,陶叔狐跟从着他。文公返回晋国(即位后),三次行赏有功之臣但都没有轮到陶叔狐。陶叔狐谒见咎犯说:“我跟从国君出亡十三年,脸色晒黑了,手脚起了老茧。如今国君三次行赏有功之臣却没有轮到我,想来大概是国君忘记我了吧?还是我有大的过错呢?您试探着替我问一下国君。”咎犯就报告了文公。文公说:“唉,我怎么会忘了他呢?那些高明的贤士,道德品行完备真诚,引导我喜欢道义,用仁爱之理来劝说我,让我的品德向着好的方向变化,使我的名声显扬。让我成为德才兼备之人的人,我让这种人受上等赏赐。用礼仪来约束我,用原则来劝谏我,保护、援助我,使我不能做错事的人,多次指引我到贤人门前请教,我把这种人列为受次一等的赏赐。那些勇敢强悍,危难在前就冲在前面,危难在后就留后坚守,把我从危难中解救出来的人,我把这种人列为受再次一等的赏赐,您难道没有听说过吗?为别人殉死不如保存别人的性命,跟别人逃亡不如保存别人的国家。三次行赏之后,就轮到有劳苦功绩的人了。有劳苦功绩的人中,这个人当然排在首位,我怎么敢忘了他呢?”周的内史叔舆听到这件事后说:“文公大概可以称霸了!从前的圣王以德为先勇力为后,文公正符合这种做法啊。《诗经》上说‘遵循礼法决不超越’,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啊。”文本二: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施予德泽的人崇尚不求回报,承受德泽的人崇尚必求报答;因此,大臣勤勉劳苦来为君主效力而不贪求君主的赏赐;君主掌控施恩来驾驭臣下而不求回报。所以《易经》上说:“当政者使民勤劳而民无埋怨,对国家立了大功,但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别人的感激、赞扬,这是敦厚之至的表现。”君臣相处,理应把现在市民的思想跟现在的公道天理结合起来。君王给予俸禄来对待臣下,臣下则竭尽全力来回报君王;到了臣下有不可测度的大功时,君主就对他施加重赏,如果君主对臣下有超越寻常的恩惠,那么臣下就必定会用生命来回报他。孔子说:“北方有种野兽,名叫蟨,前脚如鼠,后脚如兔。这种野兽,特别喜爱蛩蛩巨虚,它吃到甜美的草料,一定会咬来给蛩蛩巨虚吃,蛩蛩巨虚发现有人前来,就一定要背上蟨逃跑,蟨并非本性喜欢蛩蛩巨虚,是借用它们足力的缘故,这两种野兽也并非本性就喜欢蟨,是因为蟨送给它们甘草的缘故。那禽兽昆虫尚且知道互相帮助而彼此报答,更何况对于那些想要在天下兴利扬名的士人君子呢!如果臣子不回报君王的恩惠而随便谋求私利,那就是灾祸的根源;君王不能回报臣子的功劳而忌惮实行封赏,也是祸乱的根源。那祸乱的根源,是由不报恩而产生的。”

14~15.【答案】C、【参考答案】下阕借梦中的鸿鹄搏击长空、一再高举的形象表达作者的高远志向和报国热情;梦醒后借明月、美人等形象表达失落惆怅、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无人诉说心事的烦闷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解析】1.

【试题分析】C.“我梦中遇到两位诗人”错误,由“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赵昌父驾着鸾凤霞举飞升,在彩云间与先贤李太白、苏东坡相遇,可见遇到两位诗人的不是“我”,而是“客”,即赵昌父。故选C。2.

【试题分析】​​​​​​​下阕开头写梦境,他的心一直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天鹅一再举翅高飞,在高空中看这天地是圆是方。辛弃疾将自己比做鸿鹄,一飞冲天,借此抒发他的豪情壮志。梦醒后“亏全”是以月亮的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主要说的是“亏”的方面。词人在这里以梦境与“梦觉”相对照,揭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同社会现实的矛盾。“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美人”指的是好友吴子似。心事可向友人述说,只是中间隔了一泓秋水。虽然感情突然转向了思念友人,这也是在说他身边没有知己好友,正与前文相对应。辛弃疾本就是因为身边没有志同道合之人,才寄情于梦。这一句表达对好友吴子似的思念,同时抒发“谁识稼轩心事”的苦闷心情。

16.【答案】【参考答案】①.克己复礼为仁

②.天下归仁焉

③.致知在格物

④.格物而后知至

⑤.玉户帘中卷不去

⑥.捣衣砧上拂还来

⑦.钟鼓馔玉不足贵

⑧.但愿长醉不复醒【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焉”“知”“捣”“砧”“馔”。

1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冉”应读rǎn。C.“凛冽”的“凛”应读lǐn,“慰籍”的“籍”应为“藉”。D.“熙熙嚷嚷”的“嚷”应为“攘”。故选A。

18~20.【答案】C、B、【参考答案】①第一个分句将文化比作大树,形象生动地写出文化扎根于深厚的国家与民族的沃土之上,受到国家保护,也经历困难,但最终必会发展壮大;②第二个分句将文化比作长河,形象生动地写出文化对国家民族的滋润作用,使一个国家强大有力。【解析】1.

【试题分析】“苍狗白云”,比喻事物变幻无常。“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本处是说5000年来,华夏大地变化巨大,应用“沧海桑田”。“独创”,与众不同的创造、发明。“独步”,指超群出众,独一无二。本处是说良渚文化发达的水利技术、制玉技术、犁耕技术是超过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应用“独步”。“薪火相传”,比喻师生授受不绝,或种族、血统、文化精神的传承,绵延不尽。“弦歌不辍”,指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本处是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士气不断地传承和发扬,应用“薪火相传”。“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历久弥新”,经过长久的时间,不但没有衰败、陈旧,反而更新、更好,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此处是说良渚文化更有活力,应使用“历久弥新”。故选C。2.

【试题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处是成分赘余,“可堪称”中,“堪”就是“可以”的意思,与前面的“可”重复。二是搭配不当和成分赘余,“杭州将用崇尚科学精神、运用现代科技”中,“用”和“崇尚科学精神”搭配不当,可以删去“崇尚”;“用”和“运用”意思相同,因为用顿号隔开,只保留前文的“用”,删去“运用”。三是成分残缺,“推进”缺少宾语,可以在“遗址保护”后加上“工作”。只有B修改正确。故选B。3.

【试题分析】​​​​​​​本句话两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首先,“文化是一颗大树”,将“文化”比作“大树”。而大树只有深扎土壤,沐浴阳光,经历风霜,最终才能枝繁叶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化来源于国家和民族,得到国家和民族的保护,同时也会经历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但是最终会发展壮大。其次,“文化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中,将“文化”比作“奔腾不息的长河”。奔腾不息的长河经过各种地方,滋润出沃野。而文化不断地继承发展,滋润着国家和民族。

21~22.【答案】A、【参考答案】①如果附近没有牡蛎礁

②但是可以感觉到声音的振动

③引导幼虫自己来到潜在的礁体【解析】1.

【试题分析】文中画线句的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A.解释说明。B.语意转换。C.意思的递进。D.总结上文。故选A。2.

【试题分析】​​​​​​​①此处是牡蛎幼虫在海底栖息的情况之二,前面说遇到牡蛎礁,幼虫会把牡蛎礁“作为它们的栖息地,并在那里度过余生”,结合“这些幼虫就会漫无目的地漂浮在海底”可知是没牡蛎礁的情况,应填“如果附近没有牡蛎礁”。②根据“奇怪的是”可知后两句应为转折关系,结合后文“因此科学家就想知道其幼虫是否能跟踪虾的噼啪声”,说明此处说其能感觉到声音存在,应填“但是可以感觉到声音的振动”。③此处和“派遣潜水员运送牡蛎幼虫到合适的礁体”对比,和“它们会顺着录制好的虾的声音游去,并栖居在附近的坚硬表面上”对应,故应填“引导幼虫自己来到潜在的礁体”。

23.【答案】【参考答案】第132届广交会在云端开幕,以增强货物贸易势头,加速世界经济贸易复苏。【解析】【试题分析】本文段属于新闻事件类文段,因此应先找到中心事件,即“第132届广交会在云端开幕”;然后在40字允许范围内压缩出事件的相关内容,如目的、原因、时间、地点,“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复苏尚不稳定,货物贸易势头明显减弱”为会议召开的背景和目的,因此可压缩为会议召开的目的,即“以增强货物贸易势头,加速世界经济贸易复苏”。“据主办方透露……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会议的具体情况,在字数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舍弃。

24.【答案】【参考答案】​​​​​​​例文:于生命的弯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