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数学教案_第1页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_第2页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_第3页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_第4页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小学趣味数学教案1一、指导思想: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趣味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三、目的要求: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四、活动措施:1、选好人才先初步设定趣味数学兴趣小组人数,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再根据各班的报名人数从中选出具有一定爱好数学的学生作为学员。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3、注重思维能力培养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4、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趣味数学教案2学习内容:“水桶和油桶”的问题学习目标: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水桶和油桶”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学习形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一、引入师: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展台出示题目。二、探究新知1、请同学们取出1号靶,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3、请同学们取出2号靶,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展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充分调动组内力量,探究解决。4、请同学们按照组内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决。(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三、课堂拓展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数学充满了奥秘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水桶和油桶”的知识,然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今后老师会继续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小学趣味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3、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口算:28÷2240÷836÷384÷7=32—048+00×1242×00+2529+09×014×02、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292÷2358÷62147÷7605÷5488÷4二、新授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三、做一做0÷20÷40÷50÷100÷0四、出示例6。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5、试一试。505÷56018÷66015÷3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6、出示计算420÷3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小学趣味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教学过程: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火柴游戏,层层导入: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一,结合生活,小组互动。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具体如下:数学谜语: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谜底是:王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谜底是:三3、+—×(打一成语)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谜底是:支离破碎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二、探究拓展题:4、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第4题答案: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三、自主创作题: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小学趣味数学教案5活动目标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拓展)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情感)活动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活动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活动过程一、课前游戏(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写数猜数: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填入统计表中。(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揭示课题: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二、创境新授(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1、情景研究: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小组开展探究活动。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大数苹果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苹果的个数。启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是和+差,第二种方法是和—差;相同点是都用了假设转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方法三:也可以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总数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苹果个数,用7—2算出桔子个数。这也是巧妙运用假设,将平均数运用到和差问题的解答中。完整板书,规范学生对综合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再理解方法:大数—差=小数的2倍,再除以2=小数小数+差=大数的2倍,再除以2=大数3、尝试应用:小强和爸爸年龄和45岁,爸爸比小强大25岁,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1)读出两个信息与问题,课件展示线段图,学生空画。(2)理解列式:假设爸爸少25岁就和小强年龄一样,小强和爸爸的年龄和45岁就变成了是45—20=20岁。20岁表示是两个小强的年龄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强的年龄。知道了小强的年龄,爸爸的年龄又怎样算呢?完整口述假设过程,上台板演,学生欣赏(3)再次强调求和差问题的方法:解答和差问题你最感欣赏的方法是什么?生:假设法生:(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4、巩固方法,准确填数:回到猜数游戏,用假设法求出大数与小数:和168,差32。和999,差111。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对第一组选择(和+差)÷2=大数的方法,对后一组选择(和—差)÷2=小数的方法。三、探究变化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和差问题。1、小强在本单元测试中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语文和数学各得几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