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实词学习方法初探
由于语言系统和语言环境的变化,文言文中很多实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甚至有些意义现在很少使用,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实词学习的困难,进而影响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而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实词理解也是重要考点之一,不管是客观题的词义辨析判断,还是主观题的语句翻译,考查的核心内容都是对实词含义的理解。大多数实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不尽相同,而命题者常会将某一实词在甲语境中的义项移用至乙语境中,以干扰考生的视线,考查其对实词意义的正确理解。因此,根据考试情况的反馈,考生在这方面失分都比较多。当然,实词解释看似纷芜繁杂,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根据教学实践,笔者尝试总结了一些判断文言实词意思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一、字形分析法作为一种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所要表示的词义有着相应的联系,尤其是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形旁表义,声旁表音。通过对形旁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这个字的构造与哪一类事物有关。从“页”字部的字,常指脖子以上的部位,如颔、颈、颧、颜、頞等。“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经·郑风》),这里说的就是同车的女孩子容貌姣好,如美丽的木槿花一样,这里“颜”字就是“面容”的意思。从“酉”字部的字,则肯定是与酒或者喝酒有关,如常见的醉、酡、醒、酣、酽等。而从“贝”字部的字,那必定是与钱财有关,如赠、贻、赔、账、赚等。这样就可以从汉字的构词法去一一推测该字的意思,八九不离十。某些会意字,单从其简体字去分析,难以推断其含义。如果还原它的本来面目,那么该字的意义就明朗多了。如“轰”字的繁体写法为“轟”,形容车多的声音。看到了它的繁体写法,再跟意思联系起来,对学生而言,印象肯定是相当深刻的。有些字的形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最初造字时的形体相去甚远。在教学中如果能找出它的甲骨文或金文的写法,有时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如李白《送友人》一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是诗人化用了《诗经·小雅·车攻》中“萧萧马鸣”之句,著一“班”字,借两匹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的马儿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尾联最精彩的莫过于“班”字的使用,要想把握诗歌的意境,必须先通过字形分析法明确“班”字的意思。“王”字符表示“玉”,“班”金文字形如右图所示,像用刀割玉,本义为“以刀割玉”,从本义可以引申为“分离、离别”。诗句中的“班马”指的就是离群之马。这样通过字形的分析,诗词所蕴含的情境跃然纸上、生动形象。二、音节观察法古汉语属于单音节文字,现代汉语的很多双音节词就是由古汉语的一个单音节词加上一个语素组成的并列式结构,如:关键、锋利、情况、爱惜、路途、怀抱、胸怀、饥饿、派遣等,两个语素指向同一个意思。因此,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提示学生利用熟知其义的语素去推断另一个生疏的文言实词意义,具体可以利用“组词法”进行操作,看到某个实词时,运用该词进行组词,可以组成一些常见的词组,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它的意义。如《崂山道士》一文中的“阴有归志”的“阴”字,根据双音节文字的特点,可以组成“阴暗”一词,由该词可以推断“阴”可以解释为“暗中”或“暗暗地”。再如《狼(三则)》(其一)一文中的“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这句话中,这个“却”即可组成“退却”一词,而对于这个词语的含义,学生是再熟悉不过了。以此推断,“却”字的意义一下子就明白了。三、成语推断法成语作为语言文字的活化石,沿用至今,人们耳熟能详。作为相对稳定的固定词组,成语中更是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特点,是联系古今汉语的纽带。因此,利用成语帮助完成联想与推断,可以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有效地掌握实词用法。如《口技》一文中“不能名其一处也”,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学生对“名”字意义常表示不理解,尤其是对刚接触文言文学习的七年级学生而言。但如果这里利用成语“莫名其妙”来帮助理解(两个“名”字属于同一个解释,即为“说出”),就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中“素”的解释,就可以从“素昧平生”或者“素不相识”中“素”的解释“平时”来完成迁移。四、结构判断法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互文句的对应位置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以求工整对仗或者意蕴丰富。所以,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另一个词的意义。如《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故克之”一句中“彼竭我盈”是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处于相同位置的“竭”和“盈”是两个意义相对的词,已知“竭”是“枯竭”,可推知“盈”是“充盈”的意思。再如《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写道:“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这里的“挠”字可以解释为“屈服”,而这正是从我们常用的“不屈不挠”这个并列短语中推断而来的。再如《出师表》中“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一句,“受任”与“奉命”就属于同一对偶句里相同位置上的同义词,知道了“奉命”的意义,就可以知晓“受任”的意义了。五、语境推断法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通常会有不同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依据上下文加以仔细考虑揣摩,即所谓的“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这种推断的功夫同样也是语文能力的直观体现,这种做法对于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同样适用。如《狼(三则)》中的“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和“顾无计可以死之”,两句中都出现了“顾”字,如果照搬上句中“顾”的解释“回头看”放在下句中,显然是讲不通的。因此,在下句中要根据上下文推断,这里可以解释为“想到、考虑到”,然后再放入句子中去理解,句子自然显得“文从字顺”了。再如“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句话中的“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所以它不会解释成“死亡”的意思,而只会是“逃亡”的意思。同样,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袭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解释为“同样”的意思。解决了这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