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安庆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种群数量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2.高山植物通常长得比较矮小,这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具有较强的()
A.紫外光B.红外光C.红橙光D.绿光
3.因橡树的花朵被冻死,使橡实的产量大大下降,这使冬季松鼠的数量也下降,这是()的结果。
A.气候因素调节B.生物因素调节C.食物因素调节D.自动调节
4.系统功能的整合性是指()
A.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B.整体功能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C.整体功能小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D.以上三者都不是
5.“-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
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6.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生产量P之比.即Pt/Pt-1称为营养级之间的()。
A.同化效率B.生产效率C.利用效率D.组织生长效率
7.石油、煤在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中为()。
A.贮存库B.交换库C.循环库D.混合型库
8.下列不影响群落的演替的因子是()。
A.火B.森林采伐C.栽培D.某一物种灭亡
9.队群落角度看,多样性的含义是()。
A.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说明了种的数目或丰富度
B.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说明了种的均匀度
C.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以反映各个物种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D.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以反映各个物种需要的面积
10.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组分,下列属于非生物环境组分的是()。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太阳辐射
11.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12.引起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D.降水幅度差异
13.红外线对生物的主要作用是()。A.热效应B.抑制生长C.延迟发育D.促进维生素D合成
14.有效积温计算公式K=(x-x0).Y中,x0代表()。A.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一段时间的天数D.总积温
15.下列哪种方式是生物为适应低温环境而采取的措施()。A.夏眠B.穴居C.迁移D.昼伏夜出
16.对生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产生变化起到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A.光照B.温度C.雨水D.坡度
17.蜜蜂和蚂蚁等属于()生物。
A.稳定而经常性的集群B.季节性集群C.暂时性集群D.不集群
18.下面四种生物属于K型生长的是()。
A.苍蝇B.大象C.稗草D.盐虾
19.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许多国家共同签署了()。A.《京都议定书》B.《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湿地公约》D.《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20.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和繁殖单位是()
A.种类B.个体C.种群D.群落
21.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22.种群的季节性消长主要是()
A.环境因子的影响B.生物因子的影响C.人为活动的影响D.突发性自然灾害
23.农业上最好的土壤结构是()。A.网状结构B.团块结构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
24.在温带地区,影响秋天树木落叶的最重要因素是()
A.温度的变化B.水分的变化C.日照长度的变化D.光照强度的变化
25.下列群落成层现象多的是()
A.农田B.草原C.落叶阔叶林D.人工混交林
26.自然界中,伺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A.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
B.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
C.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
D.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
27.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28.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
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
29.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划分为()
A.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
B.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
C.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
D.热带植物、温带植物、寒带植物
30.天敌这一生态因子属于()。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生物因子
二、填空题(20题)31.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为______、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3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___3个层次。
33.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后果是________的融化和形成全球性热带气候。
34.土壤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具有()。
35.______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
36.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这类生物就是______。
37.某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及相对优势度之和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_____。
38.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______。
39.根据人口增长公式,如果B—D是正值,人口数量就会不断______。
40.在同一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阶段只会形成一个气候顶极。这是______顶极学说的观点。
41.______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有机体多少的度量。
4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______能力越强。
43.地球上两个最大的碳储存库为岩石圈和_______。
44.半自然生态系统又叫__________。
45.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______和农生演替两类。
46.最后产量恒值法则Y=W·d中,d的含义是______。
47.陆生植物包括湿生、早生和______三种类型。
48.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环节间、环节内能量转换效率总称为__________。
49.大气中CO2的浓度上升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即_______。
50.群落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也就是以______所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顶点。
三、判断题(10题)51.目前全球气候异常主要是由于“温室效应”。[]
A.正确B.错误
52.全球变暖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关。()
A.否B.是
53.种群内成员间的竞争常导致均匀分布。()
54.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降水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生物量也逐渐减少。()
A.正确B.错误
55.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A.正确B.错误
56.香蕉不能在北方栽种主要是因为降水量少。[]
A.正确B.错误
57.温室效应的加剧会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58.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种群爆发。[]
A.正确B.错误
59.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60.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四、简答题(5题)6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62.简述种间竞争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63.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64.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并举例说明。
65.从湖泊裸底到森林的水生演替系列大体要经历哪些阶段?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67.试述生态农业的特点。
68.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69.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
70.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影响分解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论述分解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六、单选题(0题)71.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平均温度
参考答案
1.B
2.A
3.B
4.A
5.A
6.B
7.A解析:石油、煤贮存于地表底层,是能量流动的贮存库,只有将其采出来利用,才能开始能量转化,故选A。
8.D解析:群落演替是整个群落的演替,而不是一个物种的兴起或衰落,A、B、C三项都可以破坏原有群落,使群落演替从头开始,D项单个物种的灭亡不会影响到整个群落的演替,故选D。
9.A
10.D
11.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12.C
13.A
14.B
15.C
16.D
17.A解析:蜜蜂和蚂蚁属于社会性集群,内部有等级,这种社会集群是稳定而经常性的集群。
18.B
19.D
20.C
21.A
22.A
23.C
24.C
25.A
26.D
27.A
28.B
29.B
30.D生物因子指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等。
31.均匀型
32.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3.极地冰川
34.土壤肥力土壤肥力
35.生态平衡生态平衡
36.消费者
37.重要值重要值
38.风播
39.上升
40.单元单元
41.生产力生产力
42.自我调节
43.沉积岩沉积岩
44.驯化生态系统
45.原生演替
46.密度密度
47.中生
48.生态效率
49.温室效应
50.顶级群落顶级群落
51.A
52.N
53.Y
54.A
55.B
56.B
57.Y
58.A
59.Y
60.N
61.1980年发表的《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能力”。1980年发表的《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能力”。
62.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也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也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
63.有效积温法则的含义是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进行安排,否则,农业生产将是十分盲目的。在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中,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总积温进行预测预报。
64.(1)各生态因子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不可替代。(3分)(2)在一定的范围内,某因子不足时,其作用可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3分)(3)例如,光照和CO2聪因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光照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时,增加CO2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4分)
65.(1)沉水植物阶段;(3分)(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分)(3)挺水植物阶段;(2分)(4)湿生草本阶段。(2分)
评分说明: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66.(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2)主要特点: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②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中(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2)主要特点: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②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中
67.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其主要特点是:(1)整体性。生态农业是一种整体性农业,它的结构十分复杂,具有层次多、目标多、联系多的特点,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它按生态规律要求进行调控,把农、林、牧、副、渔、工、商、运输等各业组成综合经营体系,整体发展。(2)层次性。生态农业有多级亚系统,各个亚系统在功能上有差别:有的从事粮食生产,有的从事蔬菜、水果、林木的生产,也有的亚系统是综合性的。所有这些都为人类的食物生产开辟了多条途径.可通过横向联系,组成一个综合经营体。(3)地域性。生态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环境决定和影响着生物,生物依赖并改造环境。因此,必须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严格按照地域分异规律的要求,才能发挥地区优势,取得成效。(4)调控性。生态农业的调控措施主要有四条途径:①充分利用自然条件;②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③改造生态环节;④把自然调控和人工调控结合起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促进农业发展。(5)建设性。生态农业是一种建设性农业,重视统一性规划,并注意运用现代新技术、新成果,努力完成发展生产和改善环境的双重任务,以利于建设、繁荣经济、美化环境。因此,生态农业能够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起来,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持续发展。
68.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
69.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就成为地球上的主人、操纵者人类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自身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企图建立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条件。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类所能依赖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能控制自身的无限增长而去盲目地对自然进行征服无节制向大自然索取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人类所依赖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小甚至遭到破坏。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就成为地球上的主人、操纵者,人类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自身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企图建立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条件。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类所能依赖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能控制自身的无限增长,而去盲目地对自然进行征服,无节制向大自然索取,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人类所依赖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小,甚至遭到破坏。
70.(1)分解作用: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者的作用下,逐渐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3分)(2)主要影响因素:①分解者种类和数量;(2分)②待分解物质性质(或资源质量);(2分)③理化环境。(2分)(3)生态学意义:①分解作用使得物质得以再循环;(3分)②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3分)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稳定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分)④净化生态环境。(2分)
评分说明:生态学意义的各要点需加以论述,没有论述的扣1分。
71.A安徽省安庆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种群数量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2.高山植物通常长得比较矮小,这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具有较强的()
A.紫外光B.红外光C.红橙光D.绿光
3.因橡树的花朵被冻死,使橡实的产量大大下降,这使冬季松鼠的数量也下降,这是()的结果。
A.气候因素调节B.生物因素调节C.食物因素调节D.自动调节
4.系统功能的整合性是指()
A.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B.整体功能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C.整体功能小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D.以上三者都不是
5.“-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
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6.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生产量P之比.即Pt/Pt-1称为营养级之间的()。
A.同化效率B.生产效率C.利用效率D.组织生长效率
7.石油、煤在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中为()。
A.贮存库B.交换库C.循环库D.混合型库
8.下列不影响群落的演替的因子是()。
A.火B.森林采伐C.栽培D.某一物种灭亡
9.队群落角度看,多样性的含义是()。
A.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说明了种的数目或丰富度
B.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说明了种的均匀度
C.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以反映各个物种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D.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以反映各个物种需要的面积
10.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组分,下列属于非生物环境组分的是()。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太阳辐射
11.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12.引起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D.降水幅度差异
13.红外线对生物的主要作用是()。A.热效应B.抑制生长C.延迟发育D.促进维生素D合成
14.有效积温计算公式K=(x-x0).Y中,x0代表()。A.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一段时间的天数D.总积温
15.下列哪种方式是生物为适应低温环境而采取的措施()。A.夏眠B.穴居C.迁移D.昼伏夜出
16.对生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产生变化起到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A.光照B.温度C.雨水D.坡度
17.蜜蜂和蚂蚁等属于()生物。
A.稳定而经常性的集群B.季节性集群C.暂时性集群D.不集群
18.下面四种生物属于K型生长的是()。
A.苍蝇B.大象C.稗草D.盐虾
19.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许多国家共同签署了()。A.《京都议定书》B.《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湿地公约》D.《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20.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和繁殖单位是()
A.种类B.个体C.种群D.群落
21.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22.种群的季节性消长主要是()
A.环境因子的影响B.生物因子的影响C.人为活动的影响D.突发性自然灾害
23.农业上最好的土壤结构是()。A.网状结构B.团块结构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
24.在温带地区,影响秋天树木落叶的最重要因素是()
A.温度的变化B.水分的变化C.日照长度的变化D.光照强度的变化
25.下列群落成层现象多的是()
A.农田B.草原C.落叶阔叶林D.人工混交林
26.自然界中,伺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A.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
B.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
C.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
D.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
27.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28.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
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
29.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划分为()
A.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
B.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
C.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
D.热带植物、温带植物、寒带植物
30.天敌这一生态因子属于()。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生物因子
二、填空题(20题)31.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为______、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3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___3个层次。
33.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后果是________的融化和形成全球性热带气候。
34.土壤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具有()。
35.______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
36.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这类生物就是______。
37.某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及相对优势度之和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_____。
38.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______。
39.根据人口增长公式,如果B—D是正值,人口数量就会不断______。
40.在同一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阶段只会形成一个气候顶极。这是______顶极学说的观点。
41.______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有机体多少的度量。
4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______能力越强。
43.地球上两个最大的碳储存库为岩石圈和_______。
44.半自然生态系统又叫__________。
45.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______和农生演替两类。
46.最后产量恒值法则Y=W·d中,d的含义是______。
47.陆生植物包括湿生、早生和______三种类型。
48.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环节间、环节内能量转换效率总称为__________。
49.大气中CO2的浓度上升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即_______。
50.群落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也就是以______所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顶点。
三、判断题(10题)51.目前全球气候异常主要是由于“温室效应”。[]
A.正确B.错误
52.全球变暖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关。()
A.否B.是
53.种群内成员间的竞争常导致均匀分布。()
54.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降水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生物量也逐渐减少。()
A.正确B.错误
55.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A.正确B.错误
56.香蕉不能在北方栽种主要是因为降水量少。[]
A.正确B.错误
57.温室效应的加剧会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58.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种群爆发。[]
A.正确B.错误
59.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60.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四、简答题(5题)6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62.简述种间竞争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63.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64.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并举例说明。
65.从湖泊裸底到森林的水生演替系列大体要经历哪些阶段?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67.试述生态农业的特点。
68.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69.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
70.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影响分解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论述分解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六、单选题(0题)71.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平均温度
参考答案
1.B
2.A
3.B
4.A
5.A
6.B
7.A解析:石油、煤贮存于地表底层,是能量流动的贮存库,只有将其采出来利用,才能开始能量转化,故选A。
8.D解析:群落演替是整个群落的演替,而不是一个物种的兴起或衰落,A、B、C三项都可以破坏原有群落,使群落演替从头开始,D项单个物种的灭亡不会影响到整个群落的演替,故选D。
9.A
10.D
11.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12.C
13.A
14.B
15.C
16.D
17.A解析:蜜蜂和蚂蚁属于社会性集群,内部有等级,这种社会集群是稳定而经常性的集群。
18.B
19.D
20.C
21.A
22.A
23.C
24.C
25.A
26.D
27.A
28.B
29.B
30.D生物因子指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等。
31.均匀型
32.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3.极地冰川
34.土壤肥力土壤肥力
35.生态平衡生态平衡
36.消费者
37.重要值重要值
38.风播
39.上升
40.单元单元
41.生产力生产力
42.自我调节
43.沉积岩沉积岩
44.驯化生态系统
45.原生演替
46.密度密度
47.中生
48.生态效率
49.温室效应
50.顶级群落顶级群落
51.A
52.N
53.Y
54.A
55.B
56.B
57.Y
58.A
59.Y
60.N
61.1980年发表的《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能力”。1980年发表的《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能力”。
62.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也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也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
63.有效积温法则的含义是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进行安排,否则,农业生产将是十分盲目的。在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中,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总积温进行预测预报。
64.(1)各生态因子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不可替代。(3分)(2)在一定的范围内,某因子不足时,其作用可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3分)(3)例如,光照和CO2聪因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光照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时,增加CO2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4分)
65.(1)沉水植物阶段;(3分)(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分)(3)挺水植物阶段;(2分)(4)湿生草本阶段。(2分)
评分说明: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66.(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2)主要特点: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②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中(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2)主要特点: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②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中
67.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其主要特点是:(1)整体性。生态农业是一种整体性农业,它的结构十分复杂,具有层次多、目标多、联系多的特点,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它按生态规律要求进行调控,把农、林、牧、副、渔、工、商、运输等各业组成综合经营体系,整体发展。(2)层次性。生态农业有多级亚系统,各个亚系统在功能上有差别:有的从事粮食生产,有的从事蔬菜、水果、林木的生产,也有的亚系统是综合性的。所有这些都为人类的食物生产开辟了多条途径.可通过横向联系,组成一个综合经营体。(3)地域性。生态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学习生涯规划》课件
- 《急性心衰治疗指南》课件
- 《大营养素膳食纤维》课件
- 2024年度广告合同标的广告发布与费用支付3篇
- 《天然产物综述》课件
- 《MOCVD知识大全》课件
- 房屋高空维修合同
- 网络安全保障合同(2024年度)
- 2024年度店铺承包甲方监督权协议2篇
- 含多场合合作建房协议书
- 国企74个风险点防控手册
- 《建筑基坑降水工程技术规程》DBT29-229-2014
- 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劳务外包劳务派遣投标方案
- 初级职称认定表
- 肺积(肺癌)诊疗方案
- 检验批划分方案
-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 班级管理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课件(共28张ppt)
- 2023年《致青春》诗歌朗诵稿致青春诗歌朗诵稿(5篇)
- 脑血管造影术后病人护理查房
- 任意角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