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教学设计_第1页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教学设计_第2页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教学设计临颍县南街学校刘素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部分化学性质。(2)通过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和对“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情况的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3)通过对实验方案设计、讨论与评价,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评价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怎样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探讨,让学生学会验证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一般方法。(2)通过“怎样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程度”的方法探讨,让学生学会排除实验干扰因素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次探究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重点:从有新物质生成和反应物被消耗两个角度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化学反应。.难点: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探讨。【实验准备】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酚酞试液、试管、量筒、胶头滴管、软矿泉水瓶、锥形瓶、长颈漏斗、烧杯、双孔橡皮塞、导管、气球、蒸馏水等教学过程复习:碱的通性;写出常见的碱Ca(OH)、NaOH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2NaOH+CO=NaCO+HOCa(OH)+CO=CaCOI+HO演示:将CO分别通入演(OH)、NaOH落液中。3 2教师提2问:利用反应现象的2不同,可以解决哪类问题?学生回答:鉴别Ca(OH)与NaOH。引言:CO与Ca(OH)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与NaOH是不是确实发2生了反应?2对于这种无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2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就是探究CO2与NaOH的反应。 2板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提示:我们做过很多的实验,看过很多的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气泡冒出,水位上升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装置图。教师活动:进行巡视,参与讨论,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向全班展示。展示讨论: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方案一:生1:由于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我设计的方案是:将CO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与NaOH发生了反应。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2生:同意。师:实验证明,有气泡产生,证明CO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位同学的设计获得了成功,我们向他表示祝贺!2方案二:生2:由于CO与NaOH反应生成NaCO,我设计的方案是:将CO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氯化钙溶液,若有沉淀产生,证明CO与NaOH发生了反应。师:这两位同学设计的方案都是从哪个角度入手考虑的呢?生:证明有新物质生成。师:很好,顺着这个思路,结合我们课前复习的内容,还可以用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溶液来验证。师:老师在这儿有一个疑问,能否用酚酞来验证碳酸钠的存在?生:不行。师:为什么?生: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不管是否发生反应,酚酞溶液都变红。师:看来这个知识点大家都掌握得很好。方案三:生3:CO与NaOH的反应,是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反应,气体减少了,会使气压减小,因此我设计的方案是:在集气瓶中收集满CO,迅速地倒入NaOH,用一个带有U型管的橡皮塞塞紧,如果U型管中的液面发生变化,证明CO与NaOH发生了反应。师:他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大家认同吗? 2生:认同。师:这位同学的物理学得很好,他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入手,注意到反应引起气压的变化,将化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想法很好,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实验是最好的证明。师:现象很明显,这位同学同样获得了成功,而且创意新颖。方案四:生4:我想到了我们曾经做过的一道题,用气球来做实验。在一个瓶子里收集一瓶CO,迅速倒入NaOH,然后用一个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导管的一端套上一个气球,我2预计能看到气球鼓起。师:这位同学很有心,联想到我们曾做过的题,如果能成功,是一个很有趣的设计。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师:同学们设计出了一些实验,成功地证明了^与NaOH能反应,在同学们的设计中都用到了两种以上的化学仪器,能不能将实验2装置简化,应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来完成实验?方案五:生5:用矿泉水瓶!在矿泉水瓶中收集满CO2,迅速倒入NaOH,盖上瓶盖,矿泉水瓶会变瘪。 2师:这个方案设计的灵感来自哪里?生:验证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的实验。师: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方案时应排除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的干扰,这就要求做对比试验。师:另外我这还有几套装置,大家来共同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理。师:同学们的设计都成功地证明了CO能与NaOH反应,设计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同学们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考虑的2?生8: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从验证有新物质产生,一个是从反应物的消耗引起气压的变化考虑的。师:好,总结得很好。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感受。师:我们这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通过这个探究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探究没有化学反应现象的反应确实发生了。教学反思: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由于没有明显现象,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时没有感性认识,掌握较难。本节课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导学生从检验生成物和反应物消耗引起气压变化两方面思考,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该课以点带面,用一个探究问题带动了许多知识的综合巩固应用,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酸,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