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我的第一本书_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这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的第一本书》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的
1.理解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力量,学会思索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意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以下词语。
幽默:好玩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凄惨。
神秘:微妙神奇。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屡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学问,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由于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觉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宝。
牛汉,现当代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头写诗,有诗剧、诗歌、诗集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相互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争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宝贵的经受,一本人生之书。)
2.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谢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宝贵,读书时机的宝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要回报它。)
五、品尝语言
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欢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难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学问。)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教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受、体会,相互沟通。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我的母亲
这篇《初二下册语文教案:我的母亲》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详细大事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外号(chuo)庶祖母(shu)
吹笙(sheng)摹画(mo)眼翳(yi)
舔去(tian)污辱(wu)
2.解释以下词语。
责罚:惩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凹凸;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阔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静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大方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慈爱:仁爱慈善。
污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入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教师。回忆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思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或许对你会有很多启迪。
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留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构造。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采纳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导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状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索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争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争论沟通。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沟通介绍)。
提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倾听教导,“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行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污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导,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非常容忍;待人慈爱、温柔,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登记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妙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单独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假如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假如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假如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尝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沟通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长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画,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气,固然不是凭借什么雄伟的构造和华美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实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每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盼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非常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静静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苦痛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表达,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怜悯的音响。没有华美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肤浅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承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毕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固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假如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假如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假如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剧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拟观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展比拟观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举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观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观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表达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表达了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列夫·托尔斯泰
这篇《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列夫·托尔斯泰》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方、夸大等修辞手法进展肖像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前预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冲突空前锋利,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很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查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状况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沟通、补充、归纳: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宏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斗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到达了艺术顶峰,是他实践了“最糊涂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状况,正音、稳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
(1)给加线字注音
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
(2)解释以下词语
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
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
三、整体感知
生自行朗读课文思索:
1.课文主要可分几局部?每局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索问题,然后小组争论,之后相互沟通。
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认真观看,专心体会。(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
阅读、欣赏和争论后明确:
1.可分两局部:
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2.由于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提醒了托尔斯泰作为宏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精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四、精研第一局部
指读:找五名学生每人读一段,思索:
1.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争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择要如下:
(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
(2)面部轮廓构造:失调、坎坷、平凡,甚至粗俗
(3)面部特征:愁闷、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一般
(5)访问者绝望之情
2.刻画这些特征时,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此处要明确夸大的含义以及作用,并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大、比方等手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句子,并认真体会其表达效果)
作用是:比方和夸大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3.读了这一局部,再次观看肖像图片(或彩色插图)思索: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沟通争论,总结如下:
长相粗俗:多毛、浓胡须、矮身材,一般、平凡
五、教师总结
本局部前几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生动描述了访问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通过阅读,我们又全方位的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熟悉又加深了一层。这样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读者留下剧烈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你觉得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熟读课文,找出说明代表思想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的思想感情。
其次课时
一、课前检测
1.前一局部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前一局部主要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的特点是:
(1)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凡丑陋;
(2)和一般人一样,混在人群里辨别不出来。
2.找出说明代表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的思想感情。举例如下:
(1)“有长者风度,天父般地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2)“长相平平,是俄国一般群众的一员”“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等。
择要概括:慈爱、和善,并提醒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二、感悟研读文本
学生推举朗读力量强的同学朗读其次局部,其他同学听读思索:
1.本局部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答复)
3.在写法上,与第一局部异同点是什么?
学生结组争论、沟通,并确立中心发言人在全班争论、明确:
1.都写了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择要概括:
(1)写犀利目光;(2)写目光蕴情丰富;(3)眼睛有威力;(4)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提醒他人生的不幸。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有精确的洞察力。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准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看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呈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大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看力。
(相关的语句还有许多,要求学生细加体会,争论沟通。)
3.这个问题要做重点研读:
(1)一样点是比方和夸大联袂运用
(2)对不同点的研读,结合课下学生查阅茨威格的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争论进展:
让学生争论:最美的坟墓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是最美的?
明确:
由于托尔斯泰到晚年始终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盼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急起来,后来他最终隐秘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加上在《复活》中反对上帝,不信来世,被官方教会革除了教籍,坟上没有直立墓碑和十字架,但托尔斯泰以他深邃而丰富的思想,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而最简陋的坟墓被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此和课文进展比拟,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择要概括为:
不同点是前者写粗俗、平凡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致绝伦,正是写他灵魂的名贵,前后构成比照,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因此取得了鲜亮的艺术效果。
三、教师总结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制造了许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不仅为我们呈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提醒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才会理解茨威格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
四、质疑问难
可结合课后练习其次题进展,以争论的方式解决,言之成理即可。
五、探究争论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学问财宝”,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冲突?你怎样理解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答案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不冲突。幸福的标准是能熟悉事物,熟悉世界,那么托尔斯泰这个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缘由,并尽的努力去转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苦痛的。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冲突,最终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受可以看出这一点。)
六、拓展延长
1.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论题为:托尔斯泰是幸福还是不幸。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并进而有规划地阅读三大代表作长篇小说《战斗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初二下册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本诗的抒情构造。
2、学习典型的细节描写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刻画赞美劳动妇女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保姆大堰河形象的意义及表达劳动妇女的品质。
2、难点:叙事的典型细节和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典押:典当,抵押。
*凌侮:凌辱污辱。凌:侵害,欺压。侮:欺侮,轻慢。
*忸怩担心:不好意思,不大方的样子。
简介:
艾青:我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笔名谐音。
艾青诞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头读书,但依旧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卑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和同人组织“春地画会“,用画笔投入了战斗。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美术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青年们“*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艾青在监狱里写了很多诗。正像他自己所说:“从那以后,我过的是囚徒生活。我和绘画几乎完全断了联系。我自然而然的接近了诗。只要有纸和笔就随时可以留下自己的思想感情。我思索得更多,回忆得更多,谈论得更多。“《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见了漫天飘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解题: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受,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真挚思念的情怀和热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艾青的保姆没出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浙江方言“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在诗里写道:“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全诗13段,按思想感情和思绪的进展脉胳分为四个局部。
第一局部(1─3诗节):思念与痛悼。
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思念与痛悼。
第一节:大堰河是卑微得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的穷苦劳动妇女。
没有姓名
没有人生自由并列悲苦卑微
靠出卖乳汁和汗水谋生
其次节:点明大堰河和“我“的哺育与被哺育的关系。
回环往复强调“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倾注了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三节: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
荒芜的坟墓
冷落的故居
联想、想象──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思念哀悼之情
典押的田地
长青苔的石椅
引出其次段对大堰河悲苦一生的回忆。
其次局部(4─8诗节):眷恋与感谢。
回忆大堰河辛苦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和善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谢。
第四节:抒写大堰河的勤劳与和善。
用八个排比句即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困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写出关怀、照料、暖和、爱抚乳儿,充分表达了她的勤劳和蔼良。
第五节:“我“离开大堰河。
用问句,间接表现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
第六节:“我“回到自己生活优裕的家中时,像生疏的新客一样忸怩担心。
竭力铺写地主家庭富有豪华生活
比照反衬大堰河家庭的贫困
“看着、摸着、坐着、吃着“说明“我“对这华丽豪华的一切的新颖,又“忸怩担心“,反衬大堰河家庭虽贫困而布满欢快。进一步抒发对大堰河一家深挚的爱、肤浅的留恋。
第七节:大堰河到“我“家来帮佣。
六个排比:不管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担当着繁重的劳动。含着笑,不停地劳动表现了大堰河勤劳、纯朴、宽厚、和善。首尾反复,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她的宏大。
第八节:进一步描写大堰河对乳儿真挚的爱。
典型细节:1.年节切冬米的糖;2.贴乳儿的画;3.逢人夸乳儿;4.梦里盼乳儿幸福。真实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感情,反映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其次课时
第三局部(9─11诗节):怜悯与控诉。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凄惨遭受,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
第九节:大堰河死时一家人的哀思。
丈夫为她流泪,儿子为她哭得很哀痛,表现她勤劳无私。
死时呼乳儿名字,表现她宽阔的胸襟。
乳儿不在她旁侧,表现的哀悼与歉疚。
第十节:大堰河的殡葬
五个排比,是对大堰河一生的概括和真实写照,也是对黑暗社会的不公正的控诉。
第十一节:大堰河死后她一家的凄惨遭受。
写她死后一家的遭受,提醒旧中国农夫的悲剧命运,诅咒和控诉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最终一句反复强调“大堰河所不知道的“,深化全诗悲剧气氛,激发读者对大堰河命运的深深怜悯。
第四局部(12─13诗节):讴歌与赞美。
第十二节: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
抒发诗人深情的思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用八个排比句直抒胸臆。结尾三个诗句,使“大堰河“含义更广泛,她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诗人喜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十三节: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用呼告手法,直接抒发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爱戴之情。
这一局部,是全诗感情进展的高潮,由回忆、表达转为直接讴歌、赞美后,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
小结:
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排比: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亮,气氛酣畅。
反复:加强感情和音节的旋律,一唱三叹,回环动听,增加诗歌的抒情效果。
作业:
[思索和练习]第一题、其次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作文:
《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大堰河》
要求:把握大堰河纯朴、和善、勤劳的品行,通过大堰河形象的表达的主题,可改动人称、挨次,改成记叙文。
教学反思:
初二下册语文《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教学目标
1、训练用一般话正确朗读的力量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看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状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预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师】(激发情感,创设气氛)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嘱咐,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布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日,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始终被广阔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始终被选入教材,培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仔细阅读、学习。
2、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实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爽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状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丧差使狼藉簌簌妥贴踌躇迂蹒跚箸拭琐屑晶莹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局部: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展圈点批注
【师】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识,又是个种发觉式的学习过程,固然究竟是初中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管对错都是珍贵的)。
2、(稍停)找几位同学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察,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依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争论讲解全文。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看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论讨讲解
【争论】1、“我“与父亲最终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分析〗
(理解记叙的要素)
【争论】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分析〗
①祖母死了
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逆境下仍不辞劳累,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比,更显父爱崇高。
【争论】3、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
〖分析〗
①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遗忘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旧事,思念父亲。
〖板书〗惦记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观察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旧买着老迈的步伐去儿子买橘子)
〖板书〗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
〖板书〗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观察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别后思念,追思往事,寄予思念。
〖板书〗再现背影(别后思念)
【争论】4、面对着父亲苍老的背影,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分析〗
①课文其次段,“到徐州见着父亲,观察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这是“悲伤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板书〗悲伤之泪
②第六段,“这时我观察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
这是“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板书〗感动之泪
③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是“不舍之泪“,父子马上离别。
〖板书〗不舍之泪
④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
读到父亲的来信,触目伤怀,又想起了往昔父亲的背影,这是“难过之泪“。
〖板书〗难过之泪
【争论】4、这篇文章的重心在6、7两段,那么2、3、4、5段写的是什么?不写不行以吗?
〖分析〗2、3段介绍惨淡的家境,为了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
4、5段介绍父亲对我无微无致的照看,为了铺垫我对父亲的感情,也就是铺垫“背影“。
二、小结
(以争论的方式进展)
【争论】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妙亲情
〖板书〗父子情深
三、布置作业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
2、思索课后第一题。
课后心得: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为人民效劳》
《为人民效劳》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从而进一步弄清的演讲思路
2、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文章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精兵简政“这一事例与本段中心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效劳。
2、概括力量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课型新授课教法研读分析讲练结合教具计算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当你闲逛于北京新华门的那段路的时候,你是否留意过那里有一块巨大的影壁,影壁上有一行金色的大字,写的是什么?你知道么?对了,写的是“为人民效劳“,那你知道这几个字是谁在什么状况下提出来的么?这是*提出来的。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进行的追悼会上,*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效劳》的演讲。我们今日电视、报纸、播送里大力宣传的一个主题思想是什么?哪位同学知道?对,就是“三个代表“详细的说就是: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进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内容就是为人民效劳,大家爱看的“特殊关注“和“七日七频道“所表达的群众利益无小事说的仍旧是为人民效劳。而在半个多世纪前*的那篇演讲说的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为人民效劳》这篇课文。
(二)进入新课
1、介绍文章的背景,以及张思德的主要事迹(可上网查资料,学生介绍,师生共同补充)
2、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⑴先标明自然段,解决字词问题⑵默读,快速扫瞄全文⑶请学生朗读课文⑷结合课文内容思索,*在文中论述了什么主题?*从张思德之死,深刻地论述了“生与死这一人生的重大主题“
3、归纳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悟的思路)
第1段: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第2段: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第4段: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削减不必要的牺牲。
第5段: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予哀思,团结起来。
4、请大家找一下本文用到的论据在第2段首先引用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把它作为道理论据来赞誉张思德的死。接着有举出张思德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为了充分说明这一点,又在第3段举出了李鼎铭精兵简政的建议被接受这一事实作为又一个事实论据,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5、教师讲解论据之后,提问:请大家看一看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比照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例证法-----精兵简政
6、在找出了本文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后,大家一起来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在归纳前先回忆一下*是在什么状况下作的本文,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对,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进行的追悼会上,*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作了题目《为人民效劳》的演讲。目的就是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同志向张思德学习,做到为人民效劳。那么大家思索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应当怎样归纳?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效劳。
7、解决课后题
第二课时
补充课外材料,语文读本15册第一单元,《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完满才是人生》。
教学重点:1、概括力量的培育(归纳各段内容)2、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3、能指出文中所用论据和论证方法
一、研读分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1、通读文章,解决生字词问题
2、提问:通过通读全文,请大家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各组可相互争论)归纳中心论点的重点在于找出表达观点、态度的关键句、主题句,而这些句子又经常和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和设问句等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关键句、中心句消失在文章的题目或篇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招标文件撰写经验
- 借款合同借据样本格式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中国与世界 第一课 生活在地球村 第1框 地球村形成了教案 人民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1.3 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6课 忆读书说课稿 新人教版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1教案 鄂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感应 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3)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2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My friends Part B 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PEP
- 文书模板-上学租赁合同
- 电动葫芦验收检验记录表
- 智能存包柜(储物柜)产品技术说明书
- 常见化学式大全
- 质量管理工作流程图
- 電鍍技術資料大全
- 偏拉墙体配筋分析及建议课件
- 消防电气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共18页)
-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介绍(课堂PPT)
- 控轧控冷技术在钢材生产中的应用
- 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知识点整理
- DS18B20温度传感器实验Word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