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1页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2页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3页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4页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县铁桥镇中心小学谭夏瑜摘要:在新科学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只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寸之地”,而大自然才是学生学习的广阔空间,可以说大自然是“没有围墙的课堂”,而农村大自然又有其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使其成为“自然之源”成为学生探究的最佳场所。故而,我们应当注重农村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证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关键词:农村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新科学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只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寸之地”,而大自然才是学生学习的广阔空间,可以说大自然是“没有围墙的课堂”,而农村大自然又有其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使其成为“自然之源”成为学生探究的最佳场所。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品种繁多、土壤岩石等都是小学生探究的对象。农村的田野、山林、茶园、竹林、都是小学生探究的操练场,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着广阔的渠道。例如: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劳动,参加农村新建和改造活动,参观和访问种植、养殖场等。农村能有效的将学生的探究学生与实践亲密结合起来。所以说,只要充分利用开发和利用好了农村科学教育资源,山里的孩子也能成为科学的传奇人才。我们主要从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方面注重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从文字的,主要包括科学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校园网络及其配备的资料,学校内的各种建筑、走廊、操场等的环境布置,树木花草、喷池园林、气象或环境观测点、生物角、科技景点等等,还包括诸如教师、教育管理者,也包括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如何充分挖掘农村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提高学校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如何开发学校存在的隐性资源,丰富现有的教学资源,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1、开发和利用学校文字资源农村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补充和更新科技类图书、光盘、音像资料,通过播放、录制科技教育频道上的节目扩展学校的科学课程资源。我们学校建有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中的各类藏书、报刊也是我们宝贵的课程资源。在充分利用这部分教学资源的同时,我们还不断挖掘学生家庭内的图书资源。利用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的种类不同的科普读物,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起班级小图书馆。这样不仅可以使存在于每位学生家中的图书资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好、相互帮助、爱护图书等可贵品质。同时,学生相互间的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大大丰富了学校图书馆中科技类图书,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用好学校实物资源我们学校地处乡间小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校区,风景优美,人文和谐,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开辟科技园地、“小自然”科学教育基地。利用学校的土地资源,开辟校园地,建成一个微型植物园。为学习科学课程中的植物一单元内容(如:我看到了什么;我的大树;各种各样的叶;种子的传播……)提供生动多样的研究素材。同学们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的探究过程所撰写的小论文,生动而有趣。其次,配合课本中“寻访小动物”,“蜗牛”,“蜗牛和蝗虫”,“蚂蚁”,……利用学校优厚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在菜地里、在花丛中寻觅蜗牛、蚂蚁的痕迹,成立学校养殖小组,饲养金鱼、小乌龟、鲫鱼等。把美化校园和科学探究结合起来,把校园建成生态园、科学教育园。合理有序地开发与利用校内科学课程资源,做好对校内科学课程资源的规划、设计、实施。再则,充分利用学校科技教室、科学实验室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我们学校,上至校长,下至每一位教师,对科学课程的开设从思想上都非常重视,虽说学校地处农村地区,条件有限,但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有条件做的实验一定做,达不到条件的实验想办法替代。例如在《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要求探索声音在真空的条件下能不能传播。如何达到真空?在我们实验室现有的设备中不可能达到!怎么办?在老师们的积极探索下,我们找到了替代的方法:在一个圆底烧瓶中装少量的水,放火上加热,当水将要沸腾,水蒸气充满整个瓶子时,将事先准备好的,挂有小铃铛的塞子盖上。当烧瓶冷却后,水蒸气重新凝聚成水滴,烧瓶中将只剩下很少的空气。我们可以把它看作近似真空的状态,这时摇动小铃铛,我们能看到小铃铛在晃动,但听不到铃声,从而验证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此实验效果明显。3、用校园信息化资源,拓宽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我校虽处农村山区,但在当今科技日益发达的时期,网络也早已成为我们了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雪瑞雪兆丰年

雪天易晴

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

人黄有病,天黄有雪

春雾晴来夏雾雨,秋雾干死鬼

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数五九看垂柳,春打六九头;七九冻河开,八九雁儿来;九九又一九,银牛遍地走数九歌-北京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歌(长沙)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冰柱);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过春节);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赞春、送财神);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河北)2、就地取材,发挥优势,开发大自然中的科学课程资源人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生存。农村小学的科学课程就是要开发农村学生的生存环境,以农村地区丰富的乡土资源为课程开发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农村小学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自然风物和当地人群的生存状态等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只有这样,教学才是具生活气息、才具有人文关怀。科学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农村的科学课程资源更是丰富异常。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让孩子们“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故而,我们虽然处在农村小学,但也应该为科学课程的全面开展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贡献应有的力量。参考文献: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S)2、《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S)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