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农资流通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行业管理体制 PAGEREFToc362115649\h6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PAGEREFToc362115650\h62、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PAGEREFToc362115651\h63、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PAGEREFToc362115652\h84、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 PAGEREFToc362115653\h95、“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等政策 PAGEREFToc362115654\h116、其他政策 PAGEREFToc362115655\h12(1)增值税减免政策 PAGEREFToc362115656\h12(2)化肥出口淡旺季差别关税政策 PAGEREFToc362115657\h12二、行业发展概况 PAGEREFToc362115658\h131、国外农资流通行业发展概况 PAGEREFToc362115659\h13(1)美国 PAGEREFToc362115660\h13①化肥产业向原料地和种植区集中 PAGEREFToc362115661\h13②产销一体化贴近客户 PAGEREFToc362115662\h14③化肥经营和为农场服务有机地结合 PAGEREFToc362115663\h14④化肥供应和粮食收购结合 PAGEREFToc362115664\h14(2)印度 PAGEREFToc362115665\h152、我国农资流通行业发展概况 PAGEREFToc362115666\h16(1)行业发展历程 PAGEREFToc362115667\h16①化肥 PAGEREFToc362115668\h17②农药种子 PAGEREFToc362115669\h17(2)我国农资消费特点 PAGEREFToc362115670\h18①分散性 PAGEREFToc362115671\h18②季节性 PAGEREFToc362115672\h18③种植结构差异性 PAGEREFToc362115673\h19④地域性 PAGEREFToc362115674\h19(3)农资连锁经营情况 PAGEREFToc362115675\h20①连锁经营行业 PAGEREFToc362115676\h20②农资连锁经营行业情况 PAGEREFToc362115677\h21(4)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势 PAGEREFToc362115678\h22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PAGEREFToc362115679\h231、行业内企业概况 PAGEREFToc362115680\h23(1)供销社系统农资公司及其改制设立的农资流通企业 PAGEREFToc362115681\h23(2)“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农资生产企业 PAGEREFToc362115682\h24(3)其他类型企业 PAGEREFToc362115683\h242、市场竞争特点 PAGEREFToc362115684\h24(1)行业集中度不高 PAGEREFToc362115685\h24(2)经营主体多元化,竞争激烈 PAGEREFToc362115686\h25(3)同质化竞争严重,竞争秩序混乱 PAGEREFToc362115687\h25(4)服务品牌建设滞后,农户认同度低 PAGEREFToc362115688\h25(5)终端销售渠道“小、弱、散”,农技服务水平低 PAGEREFToc362115689\h263、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 PAGEREFToc362115690\h26(1)资金壁垒 PAGEREFToc362115691\h27(2)网络壁垒 PAGEREFToc362115692\h27(3)品牌信誉壁垒 PAGEREFToc362115693\h27(4)管理能力壁垒 PAGEREFToc362115694\h28(5)人才壁垒 PAGEREFToc362115695\h285、我国农资流通行业的发展趋势 PAGEREFToc362115696\h28(1)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PAGEREFToc362115697\h28(2)流通渠道扁平化 PAGEREFToc362115698\h29(3)连锁经营将成为行业主导经营模式 PAGEREFToc362115699\h29(4)销售网络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PAGEREFToc362115700\h30(5)销售与农技服务一体化 PAGEREFToc362115701\h30(6)一网多用,双向流通 PAGEREFToc362115702\h316、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PAGEREFToc362115703\h31(1)世界农资产品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PAGEREFToc362115704\h31①需求现状及未来趋势 PAGEREFToc362115705\h32②供给情况 PAGEREFToc362115706\h33(2)我国农资产品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PAGEREFToc362115707\h34①化肥 PAGEREFToc362115708\h34②农药及种子 PAGEREFToc362115709\h387、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 PAGEREFToc362115710\h39四、行业上下游产业简况 PAGEREFToc362115711\h401、行业与上游厂商关系 PAGEREFToc362115712\h402、与下游客户关系 PAGEREFToc362115713\h41(1)农业 PAGEREFToc362115714\h41(2)工业 PAGEREFToc362115715\h41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PAGEREFToc362115716\h411、有利因素 PAGEREFToc362115717\h41(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PAGEREFToc362115718\h41(2)行业整合大势所趋 PAGEREFToc362115719\h42(3)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PAGEREFToc362115720\h43(4)下游需求领域不断扩大 PAGEREFToc362115721\h44(5)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PAGEREFToc362115722\h44(6)上游供给充足 PAGEREFToc362115723\h452、不利因素 PAGEREFToc362115724\h46(1)资金短缺 PAGEREFToc362115725\h46(2)规模较小,实力较弱 PAGEREFToc362115726\h46(3)竞争秩序需进一步规范 PAGEREFToc362115727\h46(4)人才匮乏 PAGEREFToc362115728\h47(5)运输瓶颈 PAGEREFToc362115729\h47六、行业经营特征 PAGEREFToc362115730\h471、行业特有的“淡储旺销”经营模式 PAGEREFToc362115731\h472、区域性特征 PAGEREFToc362115732\h473、季节性特征 PAGEREFToc362115733\h48七、进口国有关进口政策、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格局 PAGEREFToc362115734\h481、产品进口国的有关进口政策 PAGEREFToc362115735\h482、贸易摩擦对产品进口的影响及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格局 PAGEREFToc362115736\h48八、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PAGEREFToc362115737\h491、浙江农资集团 PAGEREFToc362115738\h492、黑龙江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 PAGEREFToc362115739\h503、九禾股份 PAGEREFToc362115740\h504、四川开元集团 PAGEREFToc362115741\h505、天盟农资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PAGEREFToc362115742\h516、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 PAGEREFToc362115743\h517、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 PAGEREFToc362115744\h51农资是农业生产资料的简称,是农户或农业企业从事农、林、牧、渔各业生产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总称,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农膜、饲料、兽药等。一、行业管理体制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农资流通行业属于零售业中的其他零售业(行业代码为H1199)。行业管理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全国供销总社等,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英文缩写CNAMPCA)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英文缩写CCFA)。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是经民政部批准,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行业协会,成立于1992年10月18日,由全国供销总社主管、全国从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的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自愿联合组成的全国性农资行业社团组织。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2023年在民政部注册成立,是连锁经营领域唯一的全国性行业组织。2、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2023年以来,连续7年中央1号文件均围绕“三农”问题展开,多次强调要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供应方面的主力军作用。2023-2023年中央1号相关政策文件和内容具体如下表所示: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及国务院文件精神,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农资流通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发布及内容如下表所示:3、农资综合补贴政策2023年以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农民的种粮成本。为减少因农资涨价引起的种植成本上升,中央于2023年出台了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在粮食直补制度基础上,对种粮农民因柴油化肥等农资增支实行综合性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是我国农业补贴的主体。目前,中央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共有四类: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以下简称“四项补贴”)。2023-2023年,中央财政支付的四项补贴总额合计3,084.3亿元,而农资综合补贴则达1,907亿元,占四项补贴总额的60%以上。2023年8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财建[2023]492号),就农资综合补贴基本原则、补贴规模及补贴资金的拨付与管理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促进了农资综合补贴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支农惠农政策,其目的是为了减轻种粮农户负担,保护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其直接受益者是广大种粮农户,对公司的经营业绩起着间接的积极影响。4、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为解决化肥常年生产、季节使用的矛盾,促进化肥企业均衡生产,满足用肥旺季需求和稳定化肥市场价格,2023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国家建立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以下简称“淡储”)。主要内容包括:(1)化肥淡储遵循企业储备、银行贷款、政府贴息、市场运作、自负盈亏的原则。(2)化肥淡储区域、品种及数量由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确定,承储企业原则上通过招标方式确定。(3)化肥淡储期限为6个月,一般为当年10月至次年3月。(4)化肥淡储年度总量不超过800万1实物吨,原则上按农业生产区域用肥需求配置,主要安排尿素、磷酸二铵等高浓度化肥。(5)化肥淡储承储企业以农资流通企业为主,兼顾大型化肥生产企业。(6)化肥淡储承储企业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①在中国境内具备合法化肥经营资格及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②注册资金原则上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③化肥流通企业近三年年均销售量30万吨以上、化肥生产企业拥有销售网络且近三年年均生产量40万吨以上,淡储区域内近三年年均销售量不少于淡储标的量;④具有与化肥淡储规模和区域布局要求相适应的仓储能力。(7)化肥淡储和企业正常经营相结合,承储企业淡储期间在标的区域内累计调入量不少于近三年同期平均调入量与标的量之和、平均库存比近三年平均库存高出标的量的50%以上、调入化肥主要从化肥生产企业购进;同时,淡储期间化肥累计购进量或生产量应比近三年同期数量增加。(8)化肥淡储到期后,承储企业应在标的区域内及时销售库存化肥。淡储化肥只限于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不得用于出口。(9)淡储化肥所需资金由银行提供,中央财政给予利息补贴。(10)中央财政负担的贴息资金,按委托单位确认的贴息成本、淡储数量、淡储期限和半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对承储企业包干。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又联合发布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补充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化肥淡储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淡储品种。淡储化肥以尿素为主,各承储企业淡储化肥总量中尿素应占70%以上。个别地区承储企业可以根据当地用肥需要,并在报淡储委托单位备案核准后,适当调低尿素所占比例,但不得低于淡储化肥总量的50%。(2)淡储考核指标。在《淡季商业储备化肥管理办法》考核指标基础上,增加一项淡储库存考核指标。即:在淡储期的后2个月中至少有一个月的月末淡储化肥库存量要高于淡储任务量。(3)利息补贴。贴息成本不分淡储化肥品种,由委托单位统一参照国家规定的尿素中准出厂价和合理运杂费用逐年确定;没有国家出厂中准价时,参照淡储期间全国尿素平均出厂价确定;利息补贴期限为六个月。(4)淡储化肥优先购买权。在淡储期间,如宏观调控需要,淡储委托单位及其指定企业对承储企业的淡储化肥有优先购买权。(5)淡储招标和承储企业管理。考虑企业经营周期和市场供求变化,对承储企业及承储任务实行一次招标、三年稳定、奖优汰劣的办法。除国家建立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外,全国大部分省级及省级以下地方政府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也建立了地方财政贴息的化肥淡储制度。5、“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等政策2023年,商务部提出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23年,全国供销总社开始实施“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旨在鼓励包括农资流通行业在内的各类大中型连锁企业在农村地区发展农资等市场流通网络建设。6、其他政策(1)增值税减免政策根据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若干农业生产资料征免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23]113号)相关规定,除销售给工业企业客户的部分化肥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外,销售其他化肥、农药和种子免征增值税。国家对化肥、农药等农资销售实行低税率和免征增值税,减轻了种粮农户负担,对整个农资流通行业起着间接的积极影响。(2)化肥出口淡旺季差别关税政策为保障国内农资消费旺季时化肥供应,国家对部分化肥品种淡旺季出口实行差别关税政策,即在国内化肥消费淡旺季时按不同的暂定税率征收出口关税,同时在旺季时还征收特别关税。以尿素为例,根据《2023年关税实施方案》,其淡旺季出口关税税率分别为:由于旺季化肥出口关税税率高,国内农资生产流通企业一般均选择淡季时出口。未来,若国家取消该政策或大幅下调旺季化肥出口关税税率,将对存在化肥出口业务的企业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二、行业发展概况1、国外农资流通行业发展概况因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发展水平不同,世界各国的农资经营模式也各有特点。(1)美国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经营主体以家庭农场为主,实行机械化耕作和规模化经营。相比中国化肥产业价值链,流通环节更短和扁平化,流通成本得以大幅降低。①化肥产业向原料地和种植区集中根据美国工业调查中心分类,美国化肥行业主要包括氮肥行业、磷肥行业和混配肥行业。从化肥行业布局来看,美国化肥生产企业主要邻近于原材料产地和传统农业种植区域。大约有70%的合成氨生产企业集中在天然气供应充足地区,而大量硝态氮肥生产企业则分布在用肥高强度的中西部地区、南部中心和海湾地区。佛罗里达中部和北卡罗来纳有美国最大的磷矿基地,因此磷矿石开采及深加工则主要集中在这里。从行业规模来看,美国化肥行业呈现一种大小企业并立、分工合作的局面。在磷肥行业,由于磷矿石开采及深加工具有规模经济性质,企业只有实现纵向一体化才能充分发挥成本效益优势,因此磷肥行业总体表现为企业数量少但生产规模大的特点;混配肥行业则相反,其生产工艺简单且不具有规模经济性质,邻近用肥地区,节约运输成本,且能针对当地用肥需求特点提供有效服务,因此混配肥行业则表现为一种分布零散和规模不大的特点;而氮肥行业居于中间,一方面合成氨生产需要企业集中在天然气供应丰富的地区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尿素、氮肥溶液的生产则可以相对邻近用肥区域以发挥其有效开展市场服务和节约运输成本的优势。②产销一体化贴近客户美国化肥流通任务由两个组织承担,一个是农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产前、产后服务;另一个是化肥的生产企业,采用产销一体化方式。其中以生产企业为主导的产销一体化流通组织形式更为常见。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农业生产主要是农场经营模式,产销一体化可以直接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对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国化肥市场竞争激烈,在生产趋向集中化的同时,企业的市场份额也通过产销一体化形式得到稳固。这种流通组织形式较之其他流通组织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③化肥经营和为农场服务有机地结合把化肥经营和为农场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牢牢地把握住用户。企业一般都会无偿为农场提供土壤测试服务并将土壤养分资料输入卫星,以便施肥车精确地进行施肥作业。除了测土配肥服务外,企业还会为农场提供有关化肥供应、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在这种完善的服务体系和热情的服务态度之下,农场主获得了真正的优质服务,从而与企业在化肥买卖中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成为企业比较稳定的客户。④化肥供应和粮食收购结合把化肥供应和粮食收购结合起来,解决了农场主卖粮和买肥的困难。有些大的化肥企业如CARGILL(美国嘉吉公司)除了生产经营化肥外,还从事部分粮食收购业务。把粮食收购与供应化肥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服务网点,这种形式既满足了农场主产前、产后的需要,解除了其后顾之忧,同时又由于一个点既是化肥销售点,又是粮食收购点,企业可以从两方面的经营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也降低了单一品种经营的风险。和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不同,美国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较高,化肥经营模式有所差异,但其化肥经营企业有两点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在开展化肥销售的同时为农场提供优质的农技等相关服务支持;二是把化肥销售和粮食收购结合起来,为农场主提供产前产后一条龙服务,从而和农场主建立起紧密稳固的双赢合作关系。(2)印度和我国相似,印度也是发展中农业大国,人均耕地少,农业生产主导模式以“家庭作坊制”为主,化肥增施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3。上世纪印度的化肥的生产流通实行比较严格的管制。所有的国产和进口的化肥要进入一个中央化肥流通调配中心,这个中心按统一的价格在全国进行配售。后来随着供求形势缓解,印度政府开始对化肥行业的管制有所放松,允许化肥生产企业把产量的一半在市场上自由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印度政府全面取消对磷肥和钾肥的管制,只保留对氮肥的管制。1995年,印度开始新一轮的化肥体制改革,改革要点包括分阶段放开尿素流通管制等。目前,印度化肥流通主要通过个体、合作社、政府三种渠道销售。在不同地区,各种渠道的重要性不同。但是,随着印度化肥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合作社销售渠道在印度发展迅速。印度农民化肥合作社(IFFCO,IndianFarmersFertilizerCooperativeLimited)成立于1967年,社员从最初的57个发展到现在的37,700个,是印度也是亚洲最大的化肥合作公司。它主要通过化肥合作社的形式进行化肥的合作生产和销售,其旗下的化肥品牌在印度农民中享有较高声誉。目前在印度的尿素市场占有率为10.3%,复合肥的市场占有率接近30%。2023-2023年化肥销售额达994.3亿卢比(约21亿美元)。IFFCO在全国设有多个化肥销售中心,主要销售给社员。销售方式主要有两种:工厂—省级合作社联盟—基层社—农民,或工厂—分销中心—社员—农民。IFFCO依据不同的市场网络,在不同的省份使用不同的销售方法,还配备科技人员,向农民推广科学施肥方法,通过田间示范、测土施肥、农民会议、种子培育、乡村改造等活动为农民提供科学生产方面的培训和服务。和我国相似,印度化肥流通政策也经历了从管制到放开的的历程,其IFFCO的运作经营模式为我国农资流通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通过整合市场资源和营销渠道,提供服务式营销,把自身利益与广大农户利益结合起来,组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以服务赢得农户的信任,赢得市场。2、我国农资流通行业发展概况(1)行业发展历程农资流通行业直接服务“三农”,是连接上游生产企业和下游农户的桥梁,肩负着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大使命,历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①化肥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国内化工基础薄弱,化肥产量有限,为平衡资源,国家对化肥流通实行计划管理。随着化肥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逐渐放松对化肥流通环节的管制,直至目前的完全市场化。总体来说,我国化肥流通体制发展大概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②农药种子A、农药。计划经济时期,农药流通一直是国家垄断经营体制,经营的方式为计划调拨、统购统销,经营渠道仅限于供销社农资系统;1988-1992年,农药流通实行专营制,即中农集团及各级供销社专营;1992-2023年,农药实行“一主两辅”,中农集团及各级供销社农资系统为主,农业“三站”及生产企业为辅。目前,成品包装农药流通环节已处于市场化平等竞争状态。B、种子。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并兴建了各级种子公司,各级种子公司具有“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性质,垄断经营。198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种子管理条例》,对种子市场作了一定程度的开放,但仍保留了计划经济的印迹。2023年,《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打破了种子市场一统天下的格局,种子行业计划供给、垄断经营时代的结束。目前,非分装种子流通环节已处于市场化平等竞争状态。(2)我国农资消费特点我国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水平较为落后,农业生产模式仍然以“家庭作坊制”为主;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自然地理气候环境差异大,决定了我国农资消费鲜明的特点。①分散性国土资源部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约1.4亩。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基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每户拥有的耕地面积一般均为几亩左右,且自行决定种植品种结构,个体购买力普遍较弱且较为分散。另外,我国农村分布广,农户居住分散,导致农资消费的分布面广、服务对象(个体)数量庞大。②季节性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虽然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反季节”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终究不能改变农业生产规律,无法成为农业生产主流。根据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种植结构和农户的消费习惯,一般来说,每年3-5月的春播和8-10月的秋种季节为农资消费旺季。③种植结构差异性一是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各地种植结构、生产方式各不相同,如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江苏、安徽和黑龙江等省份,小麦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和河北等省份;二是农业生产类型多样,有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也有瓜果、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生产中都有农资消费,不同农作物对农资品种和数量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④地域性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大,农业生产条件千差万别。从气温上来看,受纬度影响,南北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大致可以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五个温带;从年降水量分布上看,总体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气候干湿程度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大区域。气候的差异性决定了农业生产和农资消费的差异性,如南方普遍多季多熟,农资消费量大,北方普遍一季一熟,农资消费量相对集中。(3)农资连锁经营情况①连锁经营行业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一类商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通过统一采购或授权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经营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连锁经营服务方式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商品流通方式。连锁经营自1859年诞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取得普遍成功,以多业态、多行业、多空间的姿态快速发展。在欧美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已成为一种主要的经营模式,连锁经营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业态,特别是在商品零售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连锁经营开始传入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国内流通行业尤其是在零售业、餐饮业等服务行业中得到普遍应用,被视为我国零售业中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23年全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到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门店总数达到13.7万个,同比增长18.9%;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2023-2023年,全国百强连锁企业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46%。②农资连锁经营行业情况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资流通行业较长时间内一直实行“批发分销”经营模式,即大型批发商从上游厂商大批量采购后,批发分销给下一级中小型批发商,再由下一级中小型批发商逐级批发给终端零售网点销售。“批发分销”经营模式因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等诸多弊病,已明显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农资连锁经营,即在公司的统一管理下,通过在县及县以下地区采取直营或吸收加盟等方式设立连锁经营网络,统一采购、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统一配送,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农资经营的新型业态。连锁经营由于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实现了经营规模化和渠道扁平化,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费用,提升服务水平,近年来,政府对农资连锁经营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2023年,农业部发布《关于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强调“必须积极引导、大力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同年,农业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发展的意见》,提出“各地农业、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的重要意义;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工作,包括培育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农资物流配送体系,搞好连锁经营规范化管理,培育农资连锁经营品牌,搞好农资售后服务”。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此后,政府还陆续出台类似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种形式、各种体制的农资连锁经营流通企业迅速崛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展连锁经营的农资流通企业超过4,000多家6,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包括辉隆股份、浙江农资集团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实现销售额约占全国农资销售总额的20%左右。(4)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势第一,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减轻农民负担。目前,我国农资流通传统的“批发分销”经营模式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最终仍转嫁给广大农户。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实现规模化经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第二,有利于改善终端销售渠道“小、弱、散”局面,净化农资市场。目前,国内农资终端销售渠道呈现“小、弱、散”局面,假冒伪劣农资充斥其中,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开展连锁经营,将众多分散的终端销售渠道连结成一个整体,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户利益。第三,有利于为广大农户提供农技服务。目前国内大部分农资终端经营者因人才及资金等因素影响,一般仅简单从事农资销售活动,无力提供相关农技服务。连锁经营将有效改善产品销售和农技服务脱节局面,农资终端经营者在总部的统一管理和技术支持下,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为广大农户提供农技服务。农资连锁经营由于具有规模化、规范化等诸多优势,适应了我国农资消费地域性及分散性等诸多特点,更好地服务“三农”,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其发展。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2023年,国家进行化肥流通体制改革,拓宽了化肥流通渠道,大批经营主体纷纷涌现;2023年,国家取消化肥经营企业所有制性质限制后,国内化肥流通行业进入了完全市场化阶段,大批民营农资流通企业快速成长,初步形成了经济成分和销售渠道多样化的局面。1、行业内企业概况根据中国农资网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各类农资流通企业已近万家。受历史政策因素影响,目前供销社系统所属农资公司在国内农资流通行业仍占主导地位。总体来说,国内农资流通企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供销社系统农资公司及其改制设立的农资流通企业长期以来,供销社系统所属农资公司一直为我国农资流通的主渠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上而下的经营服务网络,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深受农民群众认可,目前在国内农资流通领域仍占主导地位,如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辉隆股份和浙江农资集团、黑龙江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等,其中以各省级供销社原所属农资公司为主。(2)“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农资生产企业目前,国内部分上游农资生产企业积极向下游延伸业务链,开展农资流通业务,如中化化肥控股、四川泸天化股份和云南云天化股份等。其中,中化化肥控股目前为国内最大的农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企业之一;四川泸天化股份和云南云天化股份分别通过设立子公司九禾股份和天盟农资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农资流通业务。(3)其他类型企业主要包括原各地农业“三站”、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等。农资流通行业是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农业“三站”及广大民营企业囿于资金实力,除少数企业如四川开元集团及福建浩伦农业科技集团外,其他经营主体普遍业务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另外,根据中国加入WTO承诺,虽然目前国内农资流通行业已对外资开放,但由于其涉足时间较短,目前国内尚未出现较大规模的外资农资流通企业。2、市场竞争特点目前,国内农资流通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总体来说,市场竞争呈现以下特点:(1)行业集中度不高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农资消费大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仅化肥销售额就达2,094亿元。目前近万家各类农资流通企业中,除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和中化化肥控股两家中央大型企业外,目前尚无一家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前5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不超过10%。总体来说,行业集中度较低,整体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格局。(2)经营主体多元化,竞争激烈2023年化肥流通体制开始市场化改革后,我国农资流通行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原有的市场格局被打破,经营主体逐步多元化;根据我国政府加入WTO承诺,从2023年12月底起,外资可以全面进入国内农资流通领域;特别是2023年国家取消了对化肥经营企业所有制性质的限制,允许具备条件的各种所有制及组织类型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进入化肥流通领域,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目前国内农资流通企业已近万家。(3)同质化竞争严重,竞争秩序混乱目前,国内农资产量总体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买方市场特征明显。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加之本行业直接为“三农”服务,相对其他行业,利润空间较为有限,除少数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经营模式落后,经营成本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勉强生存,部分中小农资流通企业不法经营,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严重扰乱了农资流通市场秩序。(4)服务品牌建设滞后,农户认同度低长期以来,国内农资流通企业一直扮演着“流通商”的角色,主要精力均放在经营农资产品品牌上,服务品牌意识淡薄,忽视了企业自身服务品牌建设。目前,国内农资流通行业除辉隆股份等少数企业在经营产品品牌的同时努力经营企业自身服务品牌,从而享有较高的市场声誉外,其他绝大部分流通企业仍然仅停留在经营农资产品品牌层次上,服务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农户认同度低。(5)终端销售渠道“小、弱、散”,农技服务水平低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共有农资经营者35.86万户10,且大部分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户形式存在,终端销售渠道呈现“小、弱、散”局面。同时,上述绝大部分农资终端经营者因人才及资金等因素影响,一般仅提供农资产品销售,难以对农户开展有效农技服务。3、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根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统计,国内农资流通行业的主要企业情况如下:(1)资金壁垒农资流通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需求量大。一方面,行业利润薄,规模化经营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的重要保证之一,而规模化经营要求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农资生产的常年性和农资消费的季节性特征,为保证市场稳定供应,流通企业必须实行大规模的“淡储旺销”。大规模的“淡储旺销”导致存货占用流动资金量大且周期较长,势必要求企业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因此,进入本行业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2)网络壁垒对农资流通企业来讲,构建稳定可控的销售网络是赢得市场的关键。我国农资消费地域性、分散性等特点,客观上要求农资流通企业构建的销售网络必须具备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为牢固掌握市场主动权,行业内具有竞争优势企业均通过不同方式构建了庞大可控的销售网络,目前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而构建庞大的销售网络前期投入巨大,管理复杂,对新进的企业构成较大障碍。(3)品牌信誉壁垒品牌信誉是企业销售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各方面的外在综合体现。现阶段,我国从事农资流通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情形时有发生。由于一般农户对农资产品质量难以鉴别,在购买时基本依靠对销售商品牌的信任。因此,对于农资流通企业来说,品牌信誉优势已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品牌信誉度越高,顾客的忠诚度就越高,而良好品牌信誉的树立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4)管理能力壁垒农资流通行业牵涉面广,涉及大宗采购、仓储、配送销售及庞大销售渠道维护管理等诸多方面,同时由于农资流通行业利润较薄,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发展乃至生存至关重要。采购方面,必须对化肥等重要农资未来价格走势做出准确预判;仓储配送方面,必须尽最大可能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流通成本;更重要的是,针对庞大的销售网络,企业首先必须对其实施有效可控的统一管理,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一定的差异化管理,并对目标市场变化及时作出反应。这些管理能力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与积累。(5)人才壁垒目前,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大农户科技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农户科学种田意识逐渐增强,在购买农资产品时对提供相关农技服务指导的需求日益提高;另外,随着农资流通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精通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国内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农技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较为稀缺。5、我国农资流通行业的发展趋势(1)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农资流通行业区域性较强,地方保护主义情形严重,一般本地农资需求基本由本地农资流通企业承担,跨区域开展业务情形较少;另外,农资流通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一般企业囿于资金实力,难以依靠自身力量进一步做大做强。除中化化肥控股和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外,目前国内尚无一家其他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行业整体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局面。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要求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鼓励企业通过各种形式跨区域经营,培育若干家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大型农资流通企业,明确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经过多年激烈市场竞争,部分具备较强实力的企业抓住有利的政策机遇,借助各种现代流通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规模快速扩张,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未来,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整合将是大势所趋,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高。(2)流通渠道扁平化长期以来,我国农资流通行业一直实行“批发分销”经营模式,受历史惯性影响,目前行业内大部分企业仍沿袭该传统模式,即上级大型批发商从生产厂商大批量采购后,再逐级批发分销给下一级中小型批发商,下一级中小型批发商再批发给终端零售网点,零售网点最终实现对农户销售。传统“批发分销”经营模式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最终转嫁给广大农户承担,目前已明显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另外,2023年起铁路运输价格普涨和化肥运价调整,导致化肥运输费用上涨,对农资流通企业经营形成很大压力,迫使企业采取各种方法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流通渠道扁平化。(3)连锁经营将成为行业主导经营模式作为现代商业流通领域最具活力的经营方式之一,连锁经营近年来在我国农资流通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连锁经营适应了我国农资消费地域性和分散性等特点,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其发展,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大型农资流通企业,发展农资连锁经营。业内专家认为,发展农资连锁经营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政府部门规范农资市场的迫切需求,政府部门正千方百计给农资连锁经营营造良好的环境。农资连锁经营自2023年国内首次出现之后,发展非常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底国内开展农资连锁经营企业1,000家以上,目前已超过4,000家,其中不乏运营较为成功且规模较大的企业,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可以预见,未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成功企业的示范带动下,连锁经营将逐渐成为农资流通行业主导经营模式。(4)销售网络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对于流通企业来说,销售网络是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权的关键,农资流通行业也是如此。一方面,目前国内化肥等农资生产行业产能日益过剩,竞争非常激烈,且产品高度同质化,买方市场特征明显。在这种情形下,拥有庞大销售网络的流通企业将是上游生产企业竞相争取的对象,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销售网络直接面对下游农资消费群体,庞大的销售网络意味着拥有更大的消费群体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是企业进行宣传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提高农户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5)销售与农技服务一体化在向农户销售农资的同时,为农户提供农技服务已成为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未来,随着国内农户科学种田意识的逐渐增强,农户对农技服务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强;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未来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农技服务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出。农资流通企业若希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将农资销售与农技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在提供货真价实的农资产品同时,提供相应农技服务,帮助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6)一网多用,双向流通2023年以来,商务部及全国供销总社相继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大力倡导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农资及农产品等商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2023年3月,商务部、全国供销总社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的意见》,鼓励农资流通企业依托农资连锁网络优势,构筑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和日用消费品下乡等流通渠道,提高农资流通网络“双向流通、双向开拓”的功能,实现“一网多用”。所谓“一网多用、双向流通”,是指农资流通企业依托自身销售网络优势,在向农户销售农资同时,向农户收购农产品,搭建“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平台。“一网多用,双向流通”,将拓宽企业的经营领域和范围,实现客户和物流仓储设施共享,提高企业网络资源使用效率;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将缓解行业利润偏低的压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6、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1)世界农资产品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农资产品是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近年来,世界农资市场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其中,化肥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战略物资,在保障粮食安全与人类生活健康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①需求现状及未来趋势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nternationalFertilizerIndustryAssociation,IFA)统计数据显示,2023-2023年世界化肥施用量逐年缓慢递增,年均复合增长率2.7%。2023年,中国和印度化肥施用量占世界化肥施用总量的43.2%,其中中国约占30%,为世界第一大化肥消费国。虽然受粮食生产与消费不均、气候变化和土地荒漠化、人口增加以及人为破坏和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世界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预计未来世界化肥施用量仍将保持增长趋势,到2023年化肥施用量将达到1.869亿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在世界化肥消费结构中,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约占化肥施用总量的60%、23%和17%。氮肥的主要需求地区是亚洲、北美和欧洲。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预计,到2023年北美地区氮肥需求缺口约873万吨/年;亚洲地区氮肥的需求主要是靠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带动,其中中国是最大的氮肥需求国,目前氮肥已实现自给自足,部分实现出口;南亚地区氮肥需求比较旺盛,需求缺口约在450万吨/年。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地区大部分国家主要缺少钾肥和磷肥。②供给情况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统计,截至2023年,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四个国家化肥生产量占世界化肥总产量的54%,其中中国占28%。世界化肥生产主要集中在具有上游原料优势的国家,其中世界氮肥产量占总化肥产量的比重超过60%,主要产地集中在俄罗斯、中东地区、中国和中南美洲;磷肥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3%,主要产地集中在美国、中国、非洲和中东地区;钾肥产量占总产量比例不到17%,主要产地集中在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美国和德国,其产量约占世界钾肥总产量的90%左右。多年来,受资源分布条件的限制,世界钾肥生产高度垄断,生产格局变化不大,产量基本保持稳定。世界化肥生产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区域影响力逐渐增强,各国纷纷抢占资源市场进行资源储备以为产业长久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争夺战使得国际化肥市场一体化不断加快,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钾肥。目前,国际钾肥生产高度垄断,加拿大萨斯喀彻温钾肥公司(PCS)、美国美盛(Mosaic)、加拿大阿格里姆公司(Agrium)、俄罗斯乌拉尔钾肥公司(Uralkali)、歇尔维尼特钾肥公司(Silvinit)和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PC)等少数钾肥生产商基本垄断控制了全球钾肥市场,其中5家钾肥生产商形成的两大钾肥共同体——世界钾肥卡特尔:Canpotex公司(世界钾肥企业联盟)和BPC公司(白俄罗斯钾肥公司),几乎控制了全球85%的钾肥产量。(2)我国农资产品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近年来在国家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下,农资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除钾肥、高浓度磷复肥等少数品种外,国产农资已基本可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总体产能过剩,部分产品实现出口。①化肥A、需求情况及未来趋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消费国。国内化肥消费主要用于农业、工业、林业、草业和养殖业等领域,其中农业用肥是化肥消费的主要领域,2023年农业用肥占化肥消费量的90%左右。从消费量上看,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2023年,国内农用化肥施用量逐年增长,从4,636.58万吨(折纯量,下同)增至5,239.0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3.10%。从消费结构上看,2023-2023年,氮肥平均施用量约占农用化肥施用总量的46%,磷肥约占16%,钾肥约占10%,复合肥约占28%。从消费地域上看,国内农用化肥消费主要集中在东北、华中及华东等粮食主产区。2023年,农用化肥施用量较大的省份分别为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河北、安徽、四川、广东、湖南、广西和黑龙江,上述省份的化肥施用量占全国化肥施用总量的66.09%。目前农业生产条件下,化肥对我国粮食单产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0%-50%,对提高总产的贡献率约30%,与农机水利等技术进步因素相比,化肥在其中贡献率高达52%。从1949年到2023年我国化肥消费量与粮食生产总量、单产同步提高,化肥施用量与粮食总产、粮食单产的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相关。当前,我国粮食增产任务仍较艰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380公斤,仅为国际通行标准760公斤的50%。2023年,国务院《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23-2023年)》指出,到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条件下,提高粮食产量必然要求进一步发挥化肥作用,加大科学施肥规模。据农业部门预测,按粮食自给率100%和95%两种方案进行测算,以2023年为基准,预计到2023年和2023年,全国需新增化肥施用量见下表:根据上述预测,加上其他领域消费需求,预计至2023年,国内农业化肥消费量将增加1,500万吨以上,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3%以上。B、供给情况a、国内产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2023年,国内农用化肥产量逐年增长,从4,804.82万吨增至6,012.6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5.77%。从产品上看,品种结构失衡较为严重。2023-2023年,国内氮肥产量约占农用化肥总产量的73%,磷肥约占22%、钾肥等其他品种合计仅占约5%。总体来看,氮肥产量明显过剩,钾肥产量严重不足。从产地来看,化肥产业布局正逐渐向资源产地集中,其中氮肥产地主要集中在具有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优势的地区,磷肥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湖北和四川磷矿资源丰富的省份,钾肥产地则以青海地区和新疆地区为主。2023年,国内化肥产量较大的省份分别为山东、湖北、河南、山西、四川、云南、湖南、贵州、江苏、青海和安徽,上述省份的化肥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2.53%。由于生产地与消费地分离,2023年国内化肥供大于求的省份共有13个,主要位于农业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而农业发达地区,尤其是东北、华中及华东地区部分省份的化肥供应缺口日益增大,供不应求的省份共有18个。b、进出口情况目前,国内氮肥产量明显过剩,而钾肥产量严重不足,需要通过国际市场调剂余缺。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3-2023年,全国化肥进出口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进口品种主要以钾肥为主,占比约70%左右;出口品种主要以氮肥为主,占比50%以上。②农药及种子A、农药。近年来,我国农药产量呈加速增长的势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2023年,国内农药产量从87万吨(折纯100%,下同)增至226.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21.06%;销量从83.6万吨增至214.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20.78%。总体来看,国内农药供需基本平衡,部分品种需要进出口调节。B、种子。种子居于农业生产链条的最上端,良种对农作物增收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加入WTO和《种子法》实施后,我国种业呈现空前繁荣局面。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种子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种子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种子市场容量已从2023年的约25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约550亿元16。据专家分析,我国种业市场潜在市场容量约900亿元17。目前,我国种子供需基本平衡。7、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农资流通行业直接为“三农”服务,行业毛利率整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属于微利行业,行业内企业普遍资本积累少,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对全国前100强农资流通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2023年,行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基本维持在4%-6%左右。四、行业上下游产业简况1、行业与上游厂商关系上游厂商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及种子等农资生产企业。目前,化肥出厂价格已实行市场化调节,化肥出厂价格主要受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状况影响。成本方面,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原材料价格的涨跌以及电价的调整会对化肥的生产成本造成直接影响。以尿素行业为例,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上调非居民用电价格每度2.8分,直接推高尿素每吨生产成本20元以上。需求方面,在农资销售淡季,为了尽快收回流动资金,降低储存费用,上游农资生产企业不断缩小利润空间,出厂价格相对较低;在农资销售旺季,由于农民消费需求上升,出厂价格相应上涨。近年来,上游农资生产行业发展较快,企业数量与规模迅速增加,总体产能特别是氮肥产能过剩,买方市场特征明显。2、与下游客户关系(1)农业下游行业主要是农业。农业生产对农资的需求对农资流通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化肥需求持续稳定增长,为农资流通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工业下游行业同时还包括部分复混肥生产企业,购入化肥后进一步加工制成复合肥或复混肥,最终实现对广大农户的销售。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政府一直将农业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化肥等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生产流通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其发展。2023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加强农资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重点培育大型农资流通企业,保障市场供应,努力构建畅通高效、诚信安全、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的农资流通体系,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另外,2023年起,商务部及全国供销总社还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为农资流通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除政策支持外,国家对“三农”的投入也逐年增加。2023年,国家出台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在现行粮食直补制度基础上,对种粮农民因化肥、农药等农资增支实行综合性直接补贴。2023-2023年,中央财政支付的农资综合补贴则达1,907亿元,占“四项补贴”总额的60%以上。国家农资综合补贴投入的持续增加,将有力促进农资消费需求,为农资流通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机遇。(2)行业整合大势所趋目前,国内农资流通行业集中度低,整体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局面。绝大部分中小农资流通企业规模偏小,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适应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要求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鼓励通过股权置换、资产收购等方式,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尽快形成若干家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且明确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未来,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整合将是大势所趋,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高。(3)粮食安全形势严峻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现有农业生产条件下,粮食继续稳产增产任务较为艰巨,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大豆和棉花进口量逐年增加,目前近30%的大豆和40%的棉花依靠进口。从长期发展趋势看,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国际市场等因素变化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将长期面临严峻的挑战。根据国务院《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23-2023年)》,到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粮食单产水平达到700斤。目前,化肥对我国粮食单产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0%-50%,对提高总产的贡献率约30%,与农机水利等技术进步因素相比,化肥在其中贡献率高达52%。从1949年到2023年我国化肥消费量与粮食生产总量、单产同步提高,化肥施用量与粮食总产、粮食单产的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相关。因此,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条件下,提高粮食产量必然要求进一步发挥化肥作用,加大科学施肥规模。据农业部门预测,按粮食自给率100%和95%两种方案进行测算,以2023年为基准,预计到2023年和2023年,全国需新增化肥施用量见下表:根据上述预测,加上其他领域消费需求,预计至2023年,国内农业化肥消费量将增加1,500万吨以上,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3%以上。(4)下游需求领域不断扩大未来,农林牧副渔行业中,除传统农业(主要是粮食增产)仍将对化肥等农资产生巨大需求外,林业、牧业、副业及渔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将成为化肥等农资新的需求增长点。传统农业中,近年来种植结构产生了明显变化,果蔬等经济作物(包括蔬菜、油料、糖料、棉花等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结构的变化带动了化肥等农资需求量的增长;除传统农业外,近年来,林业、牧业、副业及渔业等其他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森林、苗圃、牧草、水产已开始使用新型专用肥,成为化肥需求新的增长点。(5)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202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和纯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1%左右,2023年分别为6,700.69元和4,760.62元,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将成为化肥等农资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也逐渐提高,科学种田意识逐渐增强,购买和施用化肥的意愿也明显提高。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23-2023年,全国每亩农作物的平均化肥施用量(折纯)从18.21公斤增至22.35公斤,年复合增长率为3%。(6)上游供给充足近年来,农资生产企业发展较快,特别是化肥生产企业产能规模扩张迅速,除钾肥部分依赖进口外,国内化肥总体产量已明显过剩。除化肥外,上游其他农资产品产量充足,供需基本平衡。除产量充足外,农资产品的质量也逐渐提升,可基本满足国内农资消费市场需求。上游充足的产品供给为农资流通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不利因素(1)资金短缺农资流通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需求量大。目前,国内农资流通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自有资金短缺,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单纯依靠银行间接融资不仅难度大,而且高企的财务费用对于薄利的农资流通行业来说,严重束缚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2)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目前,国内农资流通企业近万家,但大部分经营规模较小,具有较大规模优势的大型农资流通企业较少。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统计,除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和中化化肥控股两家中央大型企业外,目前尚无一家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前5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不超过10%。无论从资金规模、销售服务能力还是管理模式,普遍存在散、小、差的落后局面,难以适应未来市场发展的需求。(3)竞争秩序需进一步规范随着农资流通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由于直接为“三农”服务的特殊背景,相对其他行业,本行业利润空间较为有限。除少数企业外,绝大部分中小农资流通企业经营模式落后,流通成本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勉强生存,部分中小农资流通企业不法经营,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严重扰乱了农资流通市场秩序,竞争秩序亟待规范。(4)人才匮乏随着科学种田意识逐渐增强,农户在购买农资的同时,对提供相关农技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农资流通企业营销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农技服务知识和经验。目前,国内既懂营销又具备农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紧缺,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5)运输瓶颈因产销地分离和销售季节性的波动,农资流通行业长期存在着运输瓶颈问题。以化肥为例,国内化肥主要产地集中在山东、湖北、河南、山西、四川等地,大部分需要通过铁路运输至化肥主要消费区域。目前,国内铁路运输能力非常有限,其运力只占需求的一半左右,特别是“春运”和化肥消费旺季时,运输瓶颈制约更为明显。六、行业经营特征1、行业特有的“淡储旺销”经营模式农资生产的常年性和农资消费的季节性矛盾,决定了行业内企业普遍采用“淡储旺销”特殊经营模式,即消费淡季时常年存储,消费旺季时集中销售。2、区域性特征据统计,目前国内农资流通型企业近万家,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34.9%)和中南地区(24.6%),而东北、西南、西北企业数目所占比重均不足10%,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3、季节性特征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效性,在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农户对农资的需求量、时效性等方面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每年春种秋播等农忙季节,也是农资消费的旺季,农资需求量大、时间集中;其余时间则是农资消费的淡季。农业生产及农资消费的季节性特征决定了农资流通行业的季节性特征。七、进口国有关进口政策、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格局目前,国内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总体产量已经过剩;同时,国内农资销售具有季节性特征,淡季时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在此背景下,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宽盈利渠道,开展化肥农药等出口业务。1、产品进口国的有关进口政策进口国进口政策主要包括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和关税政策等。目前出口的商品在进口国无许可证及配额方面特别限制和要求,也无高关税壁垒,仅农药出口需要到进口国农业等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登记。如美国、巴西、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韩国、马来西亚和印度等主要进口国,对化肥等农资进口政策较为宽松,进口关税水平普遍较低甚至零关税。2、贸易摩擦对产品进口的影响及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格局农资流通企业,出口的商品为化肥等农资产品,其国外客户基本为农资经销商和部分复合肥生产企业,贸易摩擦对出口业务基本不造成影响。化肥等农资产品是资源性大宗商品,各国资源禀赋、生产条件及产能情况各异,均需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通过国际市场调剂余缺,如我国钾肥产量严重不足,每年需要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组急救案例及分析
- 社区底商招商培训
- 《科学技术发展院》课件
-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课件
- 《大学学习生涯规划》课件
- 《急性心衰治疗指南》课件
- 《大营养素膳食纤维》课件
- 2024年度广告合同标的广告发布与费用支付3篇
- 《天然产物综述》课件
- 《MOCVD知识大全》课件
- 幼儿秋冬季常见病及预防
- 《房建项目交底安全》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粮食仓储设备行业供需状况及未来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申论公务员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 物理:第十三章《电路初探》复习(苏科版九年级上)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2.2-《做更好的自己》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产后修复康复篇课件
- 2024年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招聘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化学命题的影响与复习对策
- 互联网产品运营实战手册
- 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