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4篇)_第1页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4篇)_第2页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4篇)_第3页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4篇)_第4页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4篇)机械运动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抱负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讨论对象看作质点要依据讨论的问题打算.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分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分位移和路程.

力量目标

1、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训练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2、培育学生的试验力量,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开头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头,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讨论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抱负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亮,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承受,是进一步学习的根底.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许多学问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学问与生活实际亲密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争论的方法进展,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绽开争论,到达把握学问,提高力量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稳固。

教学设计例如

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主要设计:

一、参考系: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索和争论.

1、什么叫?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2、描述物体是否运动,先要选定什么?看什么量是否在转变?什么叫参考系?为什么说运动是肯定的,静止是相对的?

3、同一运动,假如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状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便利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洁的原则选取)

(二)展现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穿插在争论问题之间进展)

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状况.

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状况.

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状况.

4、飞机空投物资状况.

二、质点: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索和争论:

1、投掷手榴弹时怎样测量投掷距离?把教室的椅子从第五排移到第一排怎样测量椅子移动的距高?汽车绕操场一周怎样测量它经过的距离?以上几种状况用不用考虑这些物体的外形和大小?

2、什么叫质点?

3、小物体肯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肯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

(二)展现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状况.

2、地球公转及自转状况.

(三)总结提高:

1、对于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的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的运动状况进展详细分析,在我们讨论的问题中,物体的外形、大小,各局部运动的差异等,假如对我们讨论的问题影响不大,就可以把该物体看成一个质点.

2、学习质点概念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我们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简化对物体的讨论,把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是实际物体的一种抱负化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

提出问题,引起思索和争论.

1、“上午8时开头上课”,到“8时45分下课”,这里“8时”和“8时45分”的含义各是什么?“每一节课45分”的含义又是什么?

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

3、校百米纪录是10.21s、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索和争论:

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晰吗?

2、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分?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二)展现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状况.

2、在400米跑道上进展200米跑和400米跑状况.

探究活动

1、请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匀速前进,突然释放石子,观看石子的运动状况?再请站在路边的人观看石子的运动状况。二者观看到的运动轨迹一样吗?请解释缘由。

2、找一份《旅客列车时刻表》分析一下趟列车全程运行的总时间?各站点的停留时间?相邻两站间的运行时间?

机械运动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目标:

1、观看试验力量:能从生活中观看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力量:推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学问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状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解释、推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

2、培育科技意识,喜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推断已知参照物的状况下物体的运动状况和由运动状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根底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学讨论问题的一种,即从简洁的问题入手,渐渐深化,最终分析我国放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索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力量和由实践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方法的体会。

通过争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索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争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可以做评价,最终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答复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看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索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熟悉,在此根底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例如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状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机械运动

争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供应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肯定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例如可以进展分析,留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留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缘由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中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状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依据描述的运动状况推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详细状况可以教师供应参考例如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制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争论,由教师评价。供应一些参考例如:“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状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看一些实例,可以供应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索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根底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觉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留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熟悉,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而物理讨论问题是从最简洁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供应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根底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放射的状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进展的,包括我国的进展史和世界的进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进展的奉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根底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机械运动教案篇三

一、目的要求

1、理解参考系的概念;明确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看一个运动,结果会有不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2、理解质点的概念,明确质点是抱负模型。

3、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分。

4、理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分。

5、知道什么叫质点运动的轨迹,知道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含义。

6、初步了解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重要抽象思维方法之一。

二、重点难点

1、理解机械运动的永恒性和相对性,知道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

2、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理解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纳的抽象思维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显示引出课题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河水奔流,鸟儿飞行,车辆行驶,火箭放射,卫星飞行,电子绕核运动……

归纳:

1、运动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

2、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二)怎样描述机械运动?

运动的相对性争论(师生)

(1)静止是肯定的吗?

(2)描述一辆列车的运动,甲说它向北行驶,乙说它向南后退,这可能吗?

引出参考系概念: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看同一个运动,观看的结果会有不同。

(1)争论坐在行驶的火车中的乘客

以车厢作为参考系——静止

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运动

(2)多媒体显示从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地面空投物资。

以飞机作为参考系——沿直线下落

以地面作为参考系——沿曲线下落

4、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在不同参考系中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繁简程度不一样,因此,选取参考系应以观看和讨论问题便利为准。如

讨论地面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讨论月亮或人造卫星的运动,应选取地球为参考系;

讨论行星的运动,应选取太阳为参考系。

(三)质点

考察汽车的运动,火车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当物体的大小、外形对所讨论问题的影响可以忽视不计时,就可以将物体抽象为有质量的点。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四

一、参照物

(1)定义:为讨论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讨论问题的便利而定。如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状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看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讨论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讨论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拟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纳:时间一样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拟百米运发动快慢采纳:路程一样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发动同万米运发动比拟快慢,采纳:比拟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纳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依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初二物理上册学问点:机械运动

Ⅱ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需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试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根本力量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试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依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根本的测量,也是进展科学探究的根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

1m=106μm1m=109nm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别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登记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严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假如只给你两只一样的新铅笔,你能较为精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严密排绕在两只一样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登记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登记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帮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展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帮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