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滚动》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88b5438dfd61ec32a8f0b85df6fee70/c88b5438dfd61ec32a8f0b85df6fee701.gif)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滚动》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88b5438dfd61ec32a8f0b85df6fee70/c88b5438dfd61ec32a8f0b85df6fee702.gif)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滚动》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88b5438dfd61ec32a8f0b85df6fee70/c88b5438dfd61ec32a8f0b85df6fee703.gif)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滚动》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88b5438dfd61ec32a8f0b85df6fee70/c88b5438dfd61ec32a8f0b85df6fee704.gif)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滚动》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88b5438dfd61ec32a8f0b85df6fee70/c88b5438dfd61ec32a8f0b85df6fee7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滚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滚动》
在贯彻《规程》、《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
改革从常识教育逐渐过渡到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一
味地灌输、传授的方式,让科学教育赋予孩子们以操作和探索,让
科学活动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盲无目的,
而是要适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幼儿既动手又动脑,通过
自己探究去解决问题。
本次设计的活动就是遵循这样一种教育方向。活动前让幼儿初
步感知球体、圆柱体能滚动的现象,然后在本次活动中抛出一个需
要幼儿去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不能滚动的东西,也能滚动起来,这
就需要幼儿将已有的形体认识运用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来;将已有的动手能力发挥出来。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将会生成出
新的问题,这个新问题也就是下一阶段孩子们可以探究的内容了。
如此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解决不断的生成新问题,就可以不断地引导
幼儿深入地探究学习。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长方形的牙膏盒和纸
张滚动起来。
2、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
流的兴趣。
5、开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纸张、记录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纸张、VCD光盘、圆形玩具、彩色卡纸、小球、铅
笔、剪刀、胶带座
一、引题
1、老师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复习滚动的概念。
2、出示牙膏盒、纸张,引导思考皮球和易拉罐为什么会滚动?
二、提出问题:
请小朋友将不会滚动的牙膏盒和纸张变得也能滚动起来。
提示:可以改变它们的形状,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卡纸、小
球、VCD光盘、圆形玩具、铅笔帮助,让它们滚动起来。
要求:可以先帮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帮助纸张变一变,做好一
个后要放在地上滚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
后再去拿另外一个。看谁今天想出来的方法最多。
三、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请有代表性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据他们出示
的作品记录。
2、同样作品的幼儿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课的教学从生活实际的情境出发,通过出示几幅运动图片让
学生分类并归纳出滑动与滚动的概念。然后,可以让学生找找身边
相关的滑动与滚动现象,加深对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理解。为了引出
探讨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我向学生介绍古人是如
何利用滚木将大型巨石拖入海洋的,让他们猜想滑动摩擦力与滚动
摩擦力大小如何?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滚动摩擦力较小,但还是存在
部分反对的声音。终究真理是什么呢,需要通过科学实验得出数据
来证明。继而进入本堂课的重点探究环节,引导学生设计比照实验
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关系。在试验设计时学生只
注意了变量,却无视了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提醒学生关注仅仅通
过一个因素的改变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的变化。学生很快结合所学
知识进展控制变量。接下来提出问题:怎样根据现有的小车进展改
变使其分别进展滑动和滚动呢?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展讨论,很
多同学都提出了只要把小车的轮子固定住,小车运动时就是滑动摩
擦了。这个提议很快就得到了全班的一致赞成。于是,每个小组都
以此方案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得出了本节课的重要结论:滚动摩
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从实验中可以知道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滑动
摩擦大约是滚动摩擦的5倍。实验得到真知,同时也可以用此结论
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常见现象,如:为什么刹车后很快会停下来,为
什么工人在搬重物时要在底下垫几根管子等等。紧接着又给学生介
绍自行车上的滚珠轴承,通过演示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因为内外
圈间有滚珠,这样只有外圈转动,灵活轻便。在课堂结尾部分请同
学思考:是不是在生活中人们都在减少摩擦力,有没有成心增大摩
擦力的例子,结合生活实际进展举例并用所学知识进展解释,更好
地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有所用。
1、通过操作摸弄,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用语言和图表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1、物体在斜面上会移动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体移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1、幼儿在科学角活动中已对物体的滚动发生兴趣。
2、已学习过作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网球、洗衣板、积木、记录纸、笔等。
设疑探索——讨论体验——记录延伸
1、设疑:怎样不用力推,球也能滚起来。
2、探索:幼儿自由的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
极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
等)
3、讨论: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结:板的一端垫高了,不用力推球就会从高的.地方往
下滚。
1、设疑:请小朋友两个人口起玩,想方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的
快慢不一样。
2、探索: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
现: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上下不一祥。或者是,
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的一样
高)
3、讨论:
(1)幼儿讲述合作的经过,并进展演示。
(2)小结了两块平整的板面,积木垫的低不一样,的滚动快慢
也不一样,垫的高的板球滚的快,垫的低一点的球滚的慢。两块积
木垫的一样高,平的一块球滚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块板球滚的慢。
4、幼儿体验
记录:
一、请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二、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记录。
今天我们玩的是球,那么别的东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呢?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
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开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方形积木假设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
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展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
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
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
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展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
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
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
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
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
趣。
小百科:滚动,汉语词汇,释义为转动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
作滚动。也指的是物理中转动与位移的平面复合运动。
1、初步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自主探索出三类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体滚动路
线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1、收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积木等。
2、小棒8根。(为游戏《赶小猪》而备的赶“猪”棒。)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
品。
1、找一找:“小朋友,这里有些我们平时用过、玩过的东西,
请你们把会滚动的东西找出来。”
评析:开放、自由的空间很快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玩一玩:请你们玩一玩,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呢?
评析:这个时候,幼儿手上拿着自己找到的会滚动的东西,开
始有些兴奋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滚一滚,玩一玩,那么作
为教师,应给予幼儿自由玩的空间,但并不是让幼儿毫无目的地
玩,而是带着问题去玩。这个问题就是:想一想,为什么它们都能
滚动呢?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滚动物体的特
征。
3、说一说: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能滚动?
评析:幼儿带着问题自由玩,对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自己的想
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这时老师及时给予幼儿大胆
表达的时机,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老师适当引导,总结出答案:因
为它们总有一个地方是圆的,所以会滚动。
1、游戏:滚进球门。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
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流进展。
评析:这个游戏的优点在于,缩短了幼儿等待游戏的时间,一
个人滚动物体时,两个合作伙伴能同时观察,共同探究发现不同物
体的滚动路线,有助于开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
与协作的时机。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老师所做的就是观察与倾听,
必要时和孩子们一起玩,做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鼓励者,最大
限度地放手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
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会发现,有的东西滚不进球门。
小组的两个合作伙伴对发现的这一现象进展了质疑、思考、讨论。
这时,老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有必要带着全体幼儿对这一发现作
一个总结和提升。
2、集体交流,并尝试记录物体滚动的路线。
老师:“哪些小朋友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幼儿答复、交流
后,请幼儿把这些滚不进球门的东西都送到前面来,这样可以让大
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师以惊奇的口气提出疑问:“咦,为什么这些纸杯、方便面
筒、肯德基筒就滚不进球门呢?”幼儿思考、讨论。
当幼儿答复出“这些东西都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滚动的时
候会转圈”等答案时,老师及时作现场演示,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
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的接纳、重视和赞赏,同时也可以让全体幼儿对
圆锥台滚动时会转圈这一科学现象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这时再请
幼儿上来在大记录纸上记录它们滚动的路线,幼儿都跃跃欲试。在
记录出圆锥台滚动路线的根底上,再来记录圆柱体和球体滚进球门
的路线对幼儿来说就更容易了。
评析:在这一环节里,幼儿学会了记录,懂得了当自己在科学
探究中有了结论或观点时,可以通过记录把他们呈现出来,让幼儿
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学”,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1、游戏“赶小猪”。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这是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小朋友自愿组
合成三人组,其中两人做小树,一人分别赶“皮球小猪”和“圆筒
小猪”,在“两棵小树”中间绕“8”字型走,三人轮流进展。
评析:上一个环节中,幼儿已经自主探索出三种物体的滚动路
线,但对圆柱体和球体滚动路线的异同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作
为教师,有必要为幼儿提供更进一步的观察、经历、体验的时机,
让幼儿探究出球体、圆柱体的外型与它们滚动路线之间的相互关
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老师在这个环节
中首先设计了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赶小猪。这个游戏巧妙之处
在于,幼儿在赶这两种小猪绕“8”字走时,由于圆柱体和球体的不
同特性,幼儿赶着它们转弯会有很明显的差异,一定会有不同的感
觉,为顺利解决活动难点埋下伏笔。教师在游戏中继续扮演活动支
持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探究活动尽量不去打搅。
游戏完毕后,老师提问:
“刚刚,我们赶了‘圆筒小猪’和‘皮球小猪’,你有什么感
觉?”
“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
评析:这一问题给了幼儿较大的发散思维空间,由于幼儿都分
别赶过这两种“小猪”,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所以都有话说,
乐于说。根据幼儿的答复,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皮球
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幼儿经过思考和观察发现
圆柱体是一个长长的圆筒,而皮球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很圆,由于
它们形状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滚动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教
师这时及时演示,同时请幼儿上来说一说,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
赞赏幼儿的发现,在此根底上总结出:从上到下一样大的圆筒,我
们把它往哪儿推,它就只能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去,转弯时不灵
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滚动,很灵活。
得出结论后,让幼儿在记录纸上补充出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任
意滚动的路线。
老师小结活动情况,对积极参与游戏和探索的幼儿给予表扬,
并提出问题和要求:“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
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找一找、滚一滚,把它们滚动
的路线也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给大家看。”
评析:会滚动的东西不只局限于课堂上幼儿所看到的,在生活
中还有很多,幼儿对它们依然有好奇和疑问,于是老师顺理成章地
在活动小结以后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幼儿课后继续进展滚动
路线的探究和记录活动。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
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
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历的能力,真正
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到达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小百科:滚动,汉语词汇,释义为转动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
作滚动。
1、让幼儿主动探索,感知物体会滚动的原因及特征。
2、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
多种。
5、能大胆进展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两个海洋球、一大一小圆柱体、方形、三
角形积木各一);两大篮各种可滚动的物体。活动过程:激发幼儿
探索兴趣,
1、“小朋友,请你玩一玩篮子里的东西,请你仔细看看这些东
西会怎么样?”
2、幼儿自由操作。
3、讨论:“刚刚玩的时候,这些东西怎么样啦?”(动起来
了),“它是怎么动起来的?”(幼儿讲述并上来演示)。幼儿滚
动物体,探索会滚动物体的特征及原因。
1、幼儿讨论:这些东西都会滚动吗?(幼儿讨论,教师不做正
面答复)。
2、请幼儿把筐子里每一样东西都滚动一下,相互交谈发现了什
么?教师小结;有的东西会滚动,有的东西不会滚动。
3、幼儿讨论;那些物体对滚动,那些物体不会滚动?为什么?
(幼儿讨论)
a、请幼儿分别摸一摸会滚动的物体和不会滚动的物体,比较它
们的区别。
b、师生共同小结:原来圆的东西会滚动,因为它没有角。
讨论:你是怎么是圆物体滚动起来的?教师小结:我们用力推
了一下,圆的物体就滚动起来了。幼儿继续操作试验,探索物体滚
动时的特征。
1、幼儿第一次滚动实验,探索不同物体同时滚动的速度差异。
请小朋友左、右手各拿一件不同的物体,同时滚动发现了什么?
2、幼儿第二次滚动实验。探索相同物体同时滚动时的速度差
异。请幼儿左、右手各拿一件相同的物体,同时滚动,观察有什么
发现。
3、幼儿相互交谈自己的发现(幼儿自由讨论)
4、别幼儿讲述并操作自己的发现。(幼儿发言并行操作)
5、小结:同时滚动不同物体,它们的速度不一样;同时滚动相
同物体时,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用的力越小,滚动速度越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专题05 名句名篇默写(第1期)
- 专题05 青春时光(第1期)
- 全新承包公寓合同下载
- 幼儿园指纹教育活动策划方案五篇
- 总经理聘用合同的范文
- 金融合同保险业务居间合约
- 生活垃圾清运服务合同年
-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答案背诵版)
-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原卷版)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植保)项目)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10)-江西省(解析版)
- 《奥特莱斯业态浅析》课件
- 202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县乡卷)及答案解析
- 小学语文中段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
- 浙教版2023-2024学年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含答案)
- 运动训练与康复治疗培训资料
- 小班绘本教学《藏在哪里了》课件
- 老师呀请你别生气教学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