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立法的建议_第1页
关于完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立法的建议_第2页
关于完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立法的建议_第3页
关于完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立法的建议_第4页
关于完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立法的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完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立法的建议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则是国家对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价值判断,如果该行为获得国家认可则该行为的后果受到国家保护,如果该行为不被国家认可,则该行为不仅不会产生民事主体期望的法律效果,更有可能受到国家惩罚和制裁。因此,民法典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成为民法典总则编最重要的法律规范,它不仅规定了“国家公权力介入私人生活、干涉市场交易与尊重民事主体意思自治的边界问题”,也确立了“对民事主体间利益冲突以及民事主体利益与公共利益间利益冲突的协调策略”。[1]但是如果长期关注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立法就会发现,无论是1986年通过的《民法通则》、2017年通过的《民法总则》以及2020年出台的《民法典》等统领性立法,还是相继出台的《合同法》、《担保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单行法以及司法解释,其就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立法不仅在学术界争议不断,而且在司法实践中长期造成巨大的混乱,市场主体不能预期自己行为的后果,法官自由裁量自相矛盾问题突出。如果说就一项立法大家意见不一致是正常的话,但一项立法在法律实践中长期造成混乱而得不到有效改善显然是重大缺陷。本文对当前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立法存在的三大困境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完善该项行为制度立法的建议,希望通过提升立法质量满足人们对自己行为后果的可预期性需求,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有序发展。一、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立法规范的三大困境(一)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立法规范在理论界存在广泛的分歧《民法典》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立法沿用了《民法通则》和《民法总则》的思路,把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分为完全有效、完全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以及部分有效和部分无效五个类型。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外延看,这种分类思路十分清晰,但具体到每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类型看,无论外延还是内涵都存在大量不确定性。比如对于完全有效民事法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该校前法学院院长)王轶教授在其2019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法典编纂重大疑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ZDC017)结题报告中明确提出应不再规定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条件。并提出四个理由:第一,正面列举法律行为一般生效条件,就生效法律行为的判断而言,存在未尽周延之处。第二,正面列举法律行为一般生效条件,就生效法律行为的判断而言,还存在不够准确之处。第三,正面列举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条件,将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作为法律行为一般生效条件的第一项,未免失之过宽。第四,正面列举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条件,就以往的实践来看,可能产生误导作用,事实上也是如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小君教授也认为民事法律行为不宜对积极要件予以规范,而应通过审査无效、可撤销以及效力待定制度来明确法律行为的效力,从否定性评价的角度对法律行为效力瑕疵的形态和内容进行体系化构建。[2]再比如,关于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绝对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的规定争议更大。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解释,民事法律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管理性禁止规定不一定无效,只有违反效力性禁止规定才完全无效。但是法律法规禁止性规范众多,管理性禁止规定效力判断规则是什么,法学理论界众说纷纭,缺乏统一共识。(二)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立法规范在司法裁判中相互矛盾现象严重在我国民商事审判实践以及仲裁实践中,大量的日常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争议被法官做出自相矛盾的裁判。比如股东签名以及伪造股东签名效力、未经股东会同意的担保行为效力、转让违章建筑的效力、税款预定的效力、未经许可的招投标行为效力、对赌协议的效力、无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票据效力等等,不同法院、法官做出了大量不一致的判决,严重妨碍了个人和企业对自己行为结果的预期。黑龙省高级人民法院闫谦逊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批评我国民事法律行为立法规范,指出“我国现有的民法对于禁止性规范并没有做出相对明确的规定,使得其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与强制性规范混用的情况,影响司法公正性”。而实际上,在民法中,禁止性规范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是强制性规范所无法比拟的,对于那些违反禁止性规范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应该根据禁止的内容和标准,进行综合判断。[3]司法实践迫切需要完善立法,尽快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形成统一认识。(三)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立法规范与社会一般认知存在巨大落差普通中国人对自己从事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理解是建立在传统社会道德和习惯基础之上的,但民法典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立法是自上而下的,并没有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当立法规范与普通人的行为道德和习惯规范不一致时,人们会显得手足无措,对自己的行为结果失去预期。比如出卖人没有处分权,把别人的财产卖给第三人的行为为什么有效?两年前有人卖给你一条项链,两年后有人找到你说这是她遗失的,你不想归还,马上有警察找到你说遗失物不归还是违法的,因为出卖人交付别人的遗失物给你不能产生财产所有权转移的效果,至于你的损失只能向出卖人主张。如果无权出卖之人是不良分子,基本上你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样的立法规范与人们认知完全不同。再比如,如果违反了刑法,普通人大多数都会认为该行为不受国家保护,但最高人民法院在法释〔2020〕17号《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规定,“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诸如此类,这些立法规范与人民认知落差过大的现象,妨碍了建设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市场法律体系。二、关于完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立法的建议(一)取消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一般规定现有《民法典》对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法律法律行为的效力作了一般规定,即只要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不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其行为就完全有效。虽然只有四个条款,但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其立法精神,专业的民事法官在理解上也感到困难重重,因为什么叫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何确认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等不是从字面上就能弄明白的,每一条都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一般民众更不不容易准确理解其法律含义。因此,为便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规范的理解与运用,建议将《民法典》中民事法律行为一般生效条件删除,修改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民事权益。同时,对民事法律行为法律效力做出明确规定,即法律规定有效即有效,对法律没有规定有效的民事行为是否有效确立另行制定认定规则。(二)直接明确规定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民法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采用了逐一列举的立法方式,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采用这种方式立法很好,但应该先确立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立法原则。本文认为首先应尽可能将全社会不能容忍的人类行为底线罗列出来作为无效民事行为类型。其次,还应将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严重侵害他人财产和人身权益的行为列举出来。根据这两条原则,民法典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移除绝对无效条款,因为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具有的丰富性和广泛性,认定为绝对无效会大量产生与民间认知不一致的地方,徒增社会内耗,因此,建议通过建立无效民事行为认定规则解决这两条所产生的纠纷。删除这两条后,对绝对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种类进行重新整合并逐一列举。(三)确定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认定规则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立法上首先确立的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民事权益,这是抽象的兜底条款,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定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进而就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小君教授所言,“从否定性评价的角度对法律行为效力瑕疵的形态和内容进行体系化构建”,重点就是建立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认定规则。这个规则就像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一样,指导整个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认定活动。因为法律确定要保护当事人合法民事权益,无效的民事行为种类已经明确,剩下没有明确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是否完全有有效,完全无效、还是可撤销和效力待定,通过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认定规则来确定。实际上最高人民法院已经通过司法解释和各种判例、讲话中确立了部分认定原则。比如最高院民三庭庭厅长王闯多次公开表示,对于法律、行政法规虽然没有规定违反将导致某种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违反该规定如使该行为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也应当认定该规定是违反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因此,建议修订《民法典》或者对《民法典》进行解释,以明确的公共利益为先导,结合《民法典》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