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材写作训练教案全集苏教版_第1页
高三语文教材写作训练教案全集苏教版_第2页
高三语文教材写作训练教案全集苏教版_第3页
高三语文教材写作训练教案全集苏教版_第4页
高三语文教材写作训练教案全集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全集

编写说明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从教材设计的理念到文章的精心选择,都可看出编者的良苦用

心。教材以人为本,即以学生、教师的发展为本;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促进语文素养的全

面提高。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最大的亮点是在五个模块的二十个专题之后,增加了以“写

作指导”和“写作实践”为体例的写作教学内容,无疑,它填补了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

时间里作文教学在“教材”方面的空白,使一线教师有了些抓手。然而,尽管每一写作专题

力图配合相对应的阅读文本专题,但由于受阅读文本编写体例(以人文内涵为专题)的制约,

使用起来仍存在一些缺憾。一是写作训练点与一些阅读文本相分离。如《六国论》《阿房宫

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课文后面配的写作专题是“消息”的

写作,《蜀道难》《登高》等古诗词后面配的是文学短评的写作。再者,这十九个专题有的介

绍某一文体的写作要点,有的介绍某一表达方式,有的介绍某一写作技巧,显然,其编排缺

乏序列化、系统性;使同一文体的几个训练点之间也无渐进式的训练关系。另则,在“写作

实践”中出示的三至四个作文训练题与“写作指导”的内容还出现了不配套的现象。如在“准

确、及时与便捷”(关于消息的写作)这一“写作指导”后,提供的训练题是“请写一篇咏

史的诗歌或散文”和“写一篇读史随笔”等;在“看好处,说门道”(关于文学鉴赏评论)这

一“写作指导”后,提供的作文题是“请以‘美的瞬间’为题写两三个一两百字的片段”和

“请以‘老师们’为题写一组片段”等。这些缺憾直接影响到必修课教学阶段作文教学序列

化的有效训练。

本书的写作部分整合了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写作实践”的内容,按文体编

排,自成体系,对考纲要求掌握的各种文体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每个章节有明确的训练目

标,详尽得法的复习指导,高考典题的探究分析,针对性的训练与指导等。

近年来,高考作文实行“三自主”,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许多人认为,考

试作文“文体自选”了,就不要在文体训练上下功夫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一方

面“文体自选”必须有所凭借,如果能掌握多种文体,就会有多种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

在教学中听任学生选择文体,就有可能回避学生作文基本能力上的某些缺漏。以文体为线

索,可以有效地串起作文训练的多方面的能力要求,是纲举目张的作文复习思路。作文备

考中的文体训练要体现先“死”后“活”的过程。“死”,就是要严格按固定文体进行训练。

比如,统一写规范的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和典型的散文。第一轮,这种训练是非常必要

的,它是第二轮作文训练的基础。按固定文体训练,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复习并熟练地掌握

各种主要文体的写作要领,让学生领会不同文体在不同情况下的相对优势。“活”,就是灵活,

就是各人突出一种文体,掌握一些特色性的文体,如诗歌、演讲稿、戏剧、广告、启事、寓

言等非常用文体。这几年高考中,每年都有同学在这方面尝到甜头。有些学校只训练记叙文、

议论文等少数几种文体的做法,这种做法实在欠妥。这是由于有的老师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

育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东西,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譬如,你培养出一个素质较高,能写散

文、诗歌的同学,他不可能写不出像样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诗歌写作训练也有助于其他文体

的写作。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再说《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写

记叙类、议论类和说明类文章,三“类”文章,不仅仅是指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三种文

体。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训练掌握好各种文体的写作,就能

从容面对高考作文。

第1章诗歌

第1练激活我们的诗情

第2练生成诗歌的意象

第2章散文

第3练夹叙夹议,枝繁叶茂

第4练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第3章记叙文

第5练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第6练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第7练要有描写意识

第8练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第9练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

第4章新闻

第10练准确、及时与便捷

第5章说明文

第11练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

第6章议论文

第12练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第13练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

第14练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15练学会分析

第16练让说理更令人信服

第7章文学短论

第17练看好处,说门道

第8章演讲稿

第18练演讲稿,写给听众

第一章诗歌

第1练激活我们的诗情

[训练目的]

能写充满激情的诗歌。

[复习指导]

诗歌是抒情性最强的一种文体,情感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和原动力,激活情感在诗歌创作

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如何激活我们的诗情呢?

我们可以从社会寻找诗情。从自身所处的社会、时代来寻找诗情,最重要的是要能准确

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体会时代的精神。只有和时代脉搏同跳、和时代精神共振的情感,才

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们点检一下近百年的新诗史,从郭沫若的《女神》,到闻一多的《死

水》、《红烛》,到戴望舒的《灾难的岁月》,到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再

到舒婷的《双桅船》……有的提倡个性解放,有的歌颂母亲土地,有的关心国家命运,有的

体察下层百姓,有的盛赞不屈的抗争精神,有的推崇怀疑批判的思想……这些心忧天下、关

注社会的作品,无不折射着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使命感和深切的忧患意识,跳动着时代的

脉搏,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我们可以从人生寻找诗情。日常的平凡生活,粗粗看去,似乎波澜不惊,了无诗意。但

只要静下心来,悉心品味,便会发现生活是那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

诗情和诗意:婴儿甜美的笑容,老人佝偻的脊背,父母殷切的叮咛,老师谆谆的教诲,惜别

时默默的挥手,相聚时无语的凝视……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蕴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

只要经过艺术化的提炼、升华,就能成为诗歌表达的对象。在人生情感的深深海洋中,有许

多都具有永恒的打动人心的魅力。举凡理想、青春、自由、悲悯、亲情、爱情、友情、乡情、

别情……无不闪耀着动人的光辉。它们生生不息,没有穷尽,是诗歌不竭的源泉。

我们也可以从自然这一本“打开的大书”中寻找诗情。大自然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有

形有相,蕴含着无限诗意。不是吗?高山流水,森林草原,纤云飞星……哪一样不能触发我

们无尽的情思、优美的情愫?“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关键是要拥有一颗善

于感动的、善于发现的、活泼流转的审美心灵。闪耀着“诗意的光辉”的世界,终究只为充

实而美好的心灵存在。

列夫·托尔斯泰说:“诗是人们心里燃烧起来的火焰,这种火焰燃烧着,发出热,发出

光。”让我们激活诗情,放歌青春!

[典题探究](2008·高考四川卷)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解读]

以“坚强”为话题,考生首先会想到灾区人民的坚强,解放军战士的可敬,全世界仁爱

之士的可佩。汶川地震,我们看到了太多坚强。一位10多岁的女孩子,自己用碎砖截去了

压坏的下肢……这是一个孩子啊,切骨的痛是怎样忍受的?这是怎样一种坚强!这次大地震,

许多孩子都失去了父母亲人,成了孤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多么严重的打击啊!可他们

脸上露出的仍是天真无邪的微笑。因为他们选择了坚强,在困难面前抬起了头,擦干了他们

泪水。天地无情人有情!人无法比地震更强悍,但却可以比地震更坚强。

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试着想像,考生看到这个题目时,很多人先是一愣,

然后会意一笑,为文时情到深处泪自流。但,对这种熟悉透的作文,真还有种下笔容易写好

难的尴尬。无论是主题的选择还是情感的抒发,诗歌体裁都是最佳选择。但是由于我们平时

对诗歌这种体裁训练得少,绝大多数考生不敢“造次”,少数有较好的诗歌写作功底、敢吃

螃蟹者则收获颇丰。

[范文引路]

悲中行

戊子岁,四月初八。川静其波,鸟罢其鸣。一场无情的天灾袭来,举国恸哭。在灾难面

前,我们选择坚强;在悲痛中,我们选择坚强。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因为坚

强,我们不怕灾难;因为坚强,我们明天更美好!——序

汶水东流不复西,神仙难改地震袭。

川蜀儿女多苦难,一片荒城尽眼底。

映现当年唐山景,尽是残垣与断壁。

秀丽河山浩劫后,昨日今朝各两异。

都道零八年岁好,为何灾难紧相逼。

江山如画景色美,怎奈苍天生妒忌。

北国刚受冰冻灾,天府又遭夷平地。

川静其波鸟罢鸣,齐哀满目皆疮痍。

江天五月渐阴沉,满腔悲痛灰色弥。

油绿麦田无人收,万千苍生宿路隅。

平生有泪不轻弹,今朝闻此泪如泥。

武候诸葛若有知,不堪目视亦掩泣。

彭祖寿延八百载,可知人命仅须臾。

州州郡郡华夏土,一砖一瓦似金玉。

金玉散去不足惜,金玉怎比万事吉。

花儿凋谢来年开,来年风景更旖旎。

茂年男儿体健壮,安能袖手闻羌笛。

理会百姓疾与苦,血汗合流同舟济。

绵薄微力不足道,奇迹因爱八方聚。

竹丝管弦为君鸣,可敬可赞可歌泣。

卧薪含悲建家园,蜀山青青蜀水碧。

龙的传人谁可胜,只手亦有撑天力。

汉羌一家爱无疆,我齿你唇永相依。

旺兴岁月定轮回,红霞当空雄鸡啼。

红烛数盏列堂前,潜心默祈哀思寄。

白云苍狗命难料,生者奋进逝者息。

青史铭刻五一二,永记今朝万人罹。

川蜀儿女多坚强,还把灾难视蝼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惟见山河齐悲兮,黯然神伤。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还看万众一心兮,不屈脊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展望悲中奋起兮。多难兴邦,中华坚强!

[例文评析]

这首诗是当年四川的高考满分作文,四川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文体不限的文章。

该考生以歌行体和楚辞体写汶川地震,并且这是一首藏头诗,第一排下来分别是地震灾区的

地名,可见其才华横溢!要指出的是,这首诗成功的另一原因是作者有着饱满的诗情——对

人类灾难的怜悯,对人类爱心的感激,对中华坚强的感奋。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诗是

人们心里燃烧起来的火焰,这种火焰燃烧着,发出热,发出光。”

[作文训练]

以北京奥运为题材写一首诗,不少于20行。

[写作指导]

诗歌主题可以为:赞美奥林匹克精神;表达人生感慨(激动、感动、深思……);爱国

情怀;对国力强大的赞美;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没有永远的第一;辉煌需要我们自己的努

力;奥运中的和谐;奥运情结……写作时,要选好抒发感情的载体——意象,恰当运用想象

和联想,注意诗歌语言的精炼,采用多样的表现手法,如比兴、夸张、拟人、象征、反复等。

还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注意分段、分行,做到大体整齐、押韵。

[佳作赏析]

奥运梦想

奥运

曾经在多少代人的心中燃烧过希望

曾经在多少代人的手中传递了梦想

因为这个梦想

有炽热的情感有跳动的脉搏

有奔涌的热血有咸涩的汗水

每一个路标都刻下关于梦想的预言

因为这个梦想

把失落交给曾经把彷徨还给昨天

把汹涌的光热把激昂的声音纳入胸怀

每一个时刻都印证着关于梦想的誓言

因为这个梦想

用微笑迎接闪电用坦然面对狂风

心底不息的永远是那一炬炽热的火把

跳动的火焰里折射着生命的光辉

终于

在世界领奖台的镁光灯前

鲜艳的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升起

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遍遍铿锵奏响

激动的泪水也一次次夺眶而出……

在我们的泪水里

珠穆朗玛已经昂起了高傲的头颅

巍巍长城已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滔滔黄河已经握紧了有力的拳头

睡醒的雄狮已经发出了雄浑的吼声

奥运的火炬

在朝阳的流苏里

正向我们

跑来

【简评】

作者以奥运梦想的实现,表达自己喜悦、激动、豪迈的心情。“珠穆朗玛已经昂起了高

傲的头颅/巍巍长城已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滔滔黄河已经握紧了有力的拳头/睡醒的雄狮已

经发出了雄浑的吼声”把感情推向高潮。诗的句式曲折富于变化,蜿蜒伸展,如流荡在我们

身体里的滚烫的血液。

第2练生成诗歌的意象

[训练目的]

以诗歌意象选择和生成为突破口进行诗歌创作

[复习指导]

意象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诗歌创作总是从捕捉“意象”入手,围绕着

“意象”的安排和经营完成创作全过程的。诗人或因物生情,或移情于物,使得外在物象成

为思想、情感的“凝结点”,从而诞生出诗歌的意象。

意象的生成,是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继承传统意象和独创现代意象是较常用的两

种手法。

生成诗歌意象,可以继承传统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许多物象,比如春华秋实、日月

星辰等,本是无情无知的客观物象,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

象征意蕴,成为符号化了的“客观物象”和“象征意蕴”的有机结合体。这些古典诗歌中的

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传统意象”。从诗歌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任何人都不可能白手起

家,都必须对前辈留下的宝贵遗产进行继承、发展和突破,在“传统意象”这一点上同样也

不例外。从广义上说,许多“传统意象”都不会过时,重要的是我们能运用自己的诗心慧眼,

在“传统意象”固有的“象征意蕴”上,灌注新鲜的时代气息,融入崭新的审美趣味,赋予

我们独立的思考、独特的感情。比如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是古典诗歌中寄寓愁心、抒

写愁情的“传统意象”,唐代李商隐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

李璟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词句。戴望舒《雨巷》借鉴并改造了这一“传

统意象”,从丁香的愁心发展为“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赋予丁香新的社会心理内

涵,给予丁香人的形象容颜,从而和“雨巷”、“我”等意象构成了《雨巷》美好而朦胧的意

境。

生成诗歌意象,还可以独创现代意象。可以这样说,衡量一个诗人对诗歌世界在深度和

广度上开掘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有没有创造出独特的意象,他是否拥有独特的

意象群。王维的诗歌境界清新、洁净、恬淡、和谐,这一诗情、画境和禅意浑融无间的艺术

境界,大多是由空山、明月、清泉、翠竹、莲花等一系列带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构成的。李白

的诗歌境界神光离合,伟岸超迈,和他的“明月肺腑”、“淋漓酒胆”是分不开的;明月、美

酒、成为他“迷狂”状态下催生的诗歌的重要意象。闻一多《发现》中“挂着悬崖”的“噩

梦”、“呕出”的“一颗心”,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中“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

矿灯”、“淤滩上的驳船”、“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

线”,食指《相信未来》中“蜘蛛网”、“灰烬的余烟”、“失望的灰烬”、“凝露的枯藤”、“温

暖漂亮的笔杆”、“孩子的笔体”,等等,都是从客观世界中抽取出来的独特的象征性事物,

饱含他们对这些事物的神圣情思,这些具有原创性的意象成为他们提供给现代诗歌的宝贵财

富,诗人们这种惟新是求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写诗歌,不妨在诗歌意象生成上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或者继承传统意象,或者独

创现代意象,从而写出具有当代青年意气风发、昂扬进取的“少年精神”的诗篇来!

[典题探究]2005·高考四川卷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

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

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

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

铭记的。

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

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解读]

文题既平中见奇,又平中见深,有助于培养考生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宽容,

学会大度,并善于随时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懂得哪些该忘记,哪些该铭记,或进行生动地

叙写,或进行深情地言说,或进行深刻地说理。如写诗歌要注意意象的选择与生成,可以把

目光投向现实生活,也可以回眸历史事件,其中哪些事物铭刻在你的脑海中,永远不会忘却,

激起你脑中想象,或继承传统意象,或创造现代意象,把自己的情感依附在所选择的意象上,

做到景中见情,情景合一,写出自己飞扬的诗篇。

[范文引路]

永远的谭嗣同

(一百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

同永在时间里轮回,吾国吾民永远铭记。)

春风无色黯河山,东航不敢望马关

神州病骨似秋草,六朝古道啼血鸟

国破方知人种贱,马关条约不忍看

连年战乱烽火寒,三军挥泪洒台湾

青山幽径横尸骨,驿路桥边闻鬼哭。

百年风雨血倒流,青山白骨无人收

金銮殿内郁苍苍,君臣相顾泪沾裳

何处犹唱后庭曲,一曲悲歌诉兴亡

亡国条约亡国恨,何堪此时亡国声

回首故国与山川,满目疮痍有谁怜?

南海举子万言书,石破天惊动地文

陈述维新与变法,雪雨纷纷绕宫门

巨风吹浪紫焰开,雷霆波涌向天拍

皇都少年与袖斗,唤得日月不沉沦

提倡西学废科举,西宫太后泪如雨

祖宗之法不能变,亡国不能亡祖先

君王一去入瀛台,风卷落花扫芳尘。

道是天公感秋色,染得晴空透碧红

嗣同今年三十余,从此不见结发妻

国之昌盛需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刑场吟哦万人惊,三十三年化碧土

黄河呜咽向天注,抽刀一断断红尘

可怜闺妻守空房,夜闻黄梅雨敲窗。

花冠不整小窗开,疑是君郎化蝶来

但见池塘淡淡风,烟柳何处觅郎踪

小径一片残花色,不是花红是血红

却把相思入哀筝,怨曲重招断头魂

曲中有恨细细思,君在黄泉可闻知?

纤指玉手十三弦,破镜分飞幽恨传

贱妾独剪巴山雨,暮雨朝云血杜鹃

恍然湖上有归船,一帘幽梦半湖萍

闻君江上和琴声,翻作蝴蝶浇风铃

朱弦琴声九天来,风吹庭竹蒙玉尘

阴阳相隔分歧路,和妻浅唱回五声

曲终人散魂已远,画船东去橹声迟

攀折柳条题血书,随江悠悠随君王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

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

(借谭嗣同还魂,树一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之人,铮铮铁骨与柔情似水,真英雄耳。其妻曰: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意思就是:今生

把你遗忘,来世再续前缘。谭嗣同为英雄被铭记,被妻忍痛忘记今生之情,其实,两者一样

刻骨铭心。)

[例文评析]

爱与恨的交织,情与理的交融,忘记与铭记的沉思,组成了这一曲英雄的悲情交响乐,

弹奏出这一阙惊天地、泣鬼神的考场绝唱。谭嗣同,这位在几千年封建王朝即将土崩瓦解、

灰飞烟灭的前夕,提倡“革去故,鼎取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英勇献身的“戊

戌六君子”之一,中华民族永远的英雄,与小作者亲切接触,亲密相拥。作者机智地将彩笔

一挥,就成就了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考场佳作。

佩服作者的真情,他将谭嗣同的一腔爱国情,一腔爱家意渲染得令人落泪;佩服作者的

深厚文学功底,他化诗用典,巧用修辞,不但使诗歌音韵铿锵,雍容华贵,而且使诗歌极有

历史厚重感,极富文学的底蕴。诗前小序,高度概括,巧妙入题;诗末后记,巧扣话题,凸

现主旨,使诗歌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佩服作者的妙笔,巧用意象,“病骨”“古道”等意象表现了社会的黑暗;“巨风”“紫焰”,

“雷霆”等意象表现了改革的声势,而“池塘”“烟柳”“小径”“残花”等意象则把读者带

入如梦如幻之境。

[作文训练]

母亲,像一堵墙,遮住了风雨,挡住了烈日,好让我们这些不经风雨的小树苗能茁壮成

长;母亲,像慈祥的鸟妈妈,每天都用充满爱的手抚摸着我们这些幼雏的羽毛,鼓励我们去

搏击万里长空。

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细腻的,母爱也是无私而伟大的。请你写一首诗,献给母亲,表

达自己的情感。

[写作指导]

诗歌是最为精练的文学品种,往往选取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本质,

以巨大的概括力激发读者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如何写好这样的一首诗歌呢?我

以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选取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来寄托主观情思。写献给母亲的

诗篇时,就可以精选和母亲有关的意象,比如,母亲的白发、眼睛、手脚等;也可以选择母

亲劳作时的工具,比如锄头、镰刀、铁锨等。无论选取哪种意象,都要把自己的情感蕴涵在

其中。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选取了“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水草”、

“虹”、“梦”、“长蒿”、“星辉”、“笙箫”、“夏虫”、“康桥”、“衣袖”等意象,这些意象都已

超越了它们的自然属性,是诗人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一份情感,意象的“虚”与诗人心中情的

“实”,相映成趣,一张一合,无不流露出意象的张力。

(二)运用修辞

诗要高度地概括生活,这就需要用最精炼的语言去刻划鲜明的艺术形象;诗要抒发强烈

的感情,就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强化诗的感情。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象征、对

比、夸张、对偶、拟人、反复等。采用不同的修辞格会取得不同的表达效果。给母亲写诗,

可以运用比喻修辞。我们可以把母亲比喻成“天空”,撑起我们的一片天;也可以比喻成“大

地”,生育并养育着我们;还可以比喻成“春蚕”“蜡烛”等,生命不息,关爱不止。也可以

运用排比的修辞:母亲是什么?母亲是在孤寂的深夜里为我递上一杯热牛奶的温暖。母亲是

什么?母亲是放学时永远驻立于路口的等待。母亲是什么?母亲是在我们成功时那缀满欣慰

泪花的笑容。母亲是什么?母亲是我们欲逃避时那坚毅的眼神。这些排比句的运用,就会把

对母亲的那份浓浓感激之情真挚地表达出来,就能更好地打动读者。

(三)重视韵律

一首成功的诗歌,韵律是不可或缺的。“韵脚是诗歌的方向盘,像船只一样,诗歌靠着

它航行前进。”(美国教育家勃特勒语)诗句的末字韵母相近,咏唱起来就有一种动人的音韵

美。我们在写给母亲的这首诗歌里也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在不损害诗歌内容的前提下,尽可

能地做到双句押韵。

[佳作赏析]

献给母亲

——写在母亲节之际

姚依农

黄昏已经来临

20多年来

母亲

您走过的小路依然

村口的槐树已经枝叶茂盛

我沿着门前的小河飞翔

您给我的我怎能偿还

以阳光的名义为您祈祷

母亲今年雨水丰沛

您给我结实的骨骼让我收获

岁月的恩惠

坐在南国潮湿的空气中

点一盏灯

夜幕里我看到了您两鬓的银丝像北方的雪

更像温暖的棉

母亲当庄稼成熟的时候

儿子一定回家

【简评】

这首诗首先精选了“小路”、“槐树”、“小河”、“灯”、“庄稼”等这些乡村特有的意象,

寓情于景,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之情;其次还恰切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母亲的白

发比作“银丝”,比作“北方的雪”,比作“温暖的棉”,既准确形象,又给人带来无限的暖

意,那浓浓的温暖不仅温暖着小作者,也洋溢在每一个读者的周围,这不能不让人佩服小作

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另外,“庄稼成熟”一词语意双关,既可以说是自然界田地里的庄稼

成熟之时,也可以理解为小作者长大成熟之日,一语多意,给人带来更多的思考。

第二章散文

第3练夹叙夹议,枝繁叶茂

[训练目的]

学会写夹叙夹议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

[复习指导]

何谓“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既

不是一味地记叙,也没有单纯的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

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深化),两者有

机结合,水乳交融,使文章内蕴丰富,枝繁叶茂,从而使揭示文章的主题,瓜熟蒂落,水到

渠成。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许多得高分的考生,大都善于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如何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一)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相互脱钩。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

提炼、概括和升华。

(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

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而展开下文的作用。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

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

第一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叙”。一般说来,“夹叙夹议”中的“叙”常见

的有三种情况:记叙性叙述、描写性叙述和议论性叙述。记叙性叙述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描写性叙述有浓厚的描写色彩。议论性叙述往往由几个事例构成,常采用排比的句式,

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表达出飞扬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极具感染力。这种“叙”难说

是叙还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这三种叙

述方法,记叙性叙述要把事件的过程写清楚,适合举一个事例时使用;描写性叙述要有

对人物和情节的想像再造,适合对一个场景或情境的描述;议论性叙述要选择几个相关

的事例,具有概括性,适合列举一组典型事例时使用。在训练中,可以针对所选事例和

自己的写作习惯而采取恰当的叙述方法。

第二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议”。“议”是“夹叙夹议”语段的核心、灵魂,

是事例叙述的意义之所在。“议”,有四种常见的议论方式。

(一)分析性议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议论形式,是对叙述的事例加以分析,揭示

事例的内涵,阐释事例的意义,透析事例的实质,使读者能够悟道明理。

(二)感悟性议论。这种议论在叙述事例之后生发开去,着重表达作者的感想和领

悟。

(三)联想性议论。由事例引发联想,由此及彼,联想到过去、现实、未来,联想

到包含着类似道理的事例,表达出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

(四)对比性议论。先是对所叙述的事例阐述、挖掘,然后再举出事例与之比较分

析,找出二者的相同点或不同点,通过对比,孰优孰劣,褒贬分明。

[典题探究]2007·高考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

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

体不限。

[试题解读]

从题干所提示的内容来看,“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

令人神往”,针对其中“明净”“辽阔”“深邃”三个定语,作文时应扣住人生、社会、

历史中的“天空”来构思;又要注意,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事物,都一定要以“怀

想”的方式出现在作文中。写出遥望星空时所产生的积极的联想或想象,并由此进行

思索,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也可以写真实的人和事。例如,①实写自己生活、成

长的经历。如写在小学、初中、高中学习中曾经挥洒过奋斗汗水的生活片断的“天空”;

写在父母、老师等人的翼护和培养教育下快乐学习的故事“天空”;还可以具体写自己

读书、立志的“天空”;如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做学问的三种境

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便是立志、奋斗、成功的三

个境界的人生“天空”。②实写自然界的“天空”。可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写工业文

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如天空浑浊、昏暗;也可以写环境污染使得天空的飞鸟少了;

森林没有了、空山鸟语听不到了;蓝天白云的舒卷和美丽的火烧云也不见了等。不过,

如今加强环保成了全球性关注的头等大事,有些地方,落实环保的措施得力,从此天

空变得湛蓝了,到处可见鸟语花香了……这样,从消极和积极两个不同的视角去选择

安排材料来写。③也可以由此及彼,浮想联翩,虚写“天空”。如既可以追忆历史的天

空,去与屈原对话,与陶潜“东篱采菊”,与李白“将进酒”,又可以怀想曾经为新中

国抛头颅、洒热血死去的英烈等。还可以想到开发中国大西北沙漠天空,让那里的日

照、风力造福于民、造福于国。还可以向宇宙天空、海底世界发出未来的畅想与探索。

如想到“可上九天揽月”——“航天探月”,想到“可下五洋捉鳖”——建立海底隧道、

城市、公园,以及向海底堆积物探求能源等。

除了立意的多元化之外,表达方式与文体也可以丰富多彩。擅长哲理思维的,可以

选择写议论文;善于发挥“情商”(人文性)的,可以选择记叙文来写;特别是文采好

的,可以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写成优美的散文。当然,内容决定形式,切入

口一定要小。

[范文引路]

怀想天空

仓皇南飞的大雁不知又带走了谁的思念。天空仍然很蓝,不知是人们的爱点亮了天

空,还是天空照亮了人们心中的爱。

一个人的天空

在这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生活着一位歌者,他用自己的爱筑起了一个舞台,用这个

舞台的所得为那些失学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空。丛飞,那个在与癌症作斗争的男子,

捐出了自己的所有,却没有想到去治疗自己的不治之症。丛飞走了,带着自己对失学

儿童的爱飞走了,飞向自己那片蔚蓝的天空。有人说:“丛飞的所作所为,并不能让

每一个孩子的眼中都铺满灿烂的阳光。”但是,正是丛飞用自己的歌声唱出的那片天

空,刺痛了我们的双眼,让慈善事业的大门逐渐开启。这是爱的天空。

三个人的天空

你能想象一个人从万丈悬崖跌落下来是什么后果吗?是灭亡,还是幸存?几年前

的那件缆车事故,至今仍历历在目。当一辆坐着享受天伦之乐的三口之家的缆车从缆

绳上跌落的时候,只见四只手同时托起一个不大的身体,也同时托起了一个脆弱的幼

小的生命,然而这两双手的主人却义无反顾地逝去了!这是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撑起的

一片由血和肉组成的天空!有人曾说:“那件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天空显得异常恬

静。让人看了有一种想家的冲动。”是的,当父母用自己的双手呵护着自己的孩子的

时候,一片永远也看不到风雨的天空,就在孩子们的头上铺展开来。这也是爱的天空。

一群人的天空

为什么这个古老国度的慈善指数总像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为什么人们总是在一

张张充满中彩希望的“小纸片”上去关注福利事业?为什么人们总爱追问一个个富翁

的资产,而不去关心富翁们对慈善事业的捐款?但是,青岛出现的那个爱心团体,却

努力地改善着这一切。“微尘”,这个爱心团体见证了一张张不同的面孔,却有同一

个名字——微尘!人们早已不去追究“微尘”到底是谁,他究竟捐了多少钱。因为,

了解这个团体的人都成为了“微尘”的一员!“微尘”,寻觅不到却又随处可见,自

认渺小却又成就伟大!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良心!看啊,远方慈善事业的天空,已露

出了鱼肚白。这更是爱的天空。

一个人的爱是渺小的,但是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是一群人呢?当人们的爱汇聚起

来,天空就被人们的爱点亮,同时,这由爱点亮的天空,又指引着芸芸众生,去点燃

更多人心中的爱。

[例文评析]

这篇散文构思精巧,选例典型,画面生动。全文以“一个人的天空”“三个人的

天空”“一群人的天空”三个标题式的短句,领起三幅图画——三个生活场景:“丛

飞用自己的歌声唱出的那片天空”,“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撑起的一片由血和肉组成的

天空”,还有“微尘”——“青岛出现的那个爱心团体”用爱点亮的广阔天空。文章

叙议结合,难说哪是叙哪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的

思想与情感,呈现出“爱的天空”和“爱”的终极关怀,歌颂了亲情、友情和人性之

美。

[作文训练]

有人说,对手是要战胜的对象,要想尽办法击垮它;有人说,对手是竞争的伙伴,要在

竞争中共同发展;有人说,对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有人说,对手是论坛上的辩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会失去意义……

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

字。

[写作指导]

一提到对手,大多数同学都会想到和对手之间的一些事情,可据此构思立意。如果对手

是你的同学,可写你某次考试因对手超过了你而憎恨他,而对手却一如既往地帮助你,关心

你,使你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果对手是你的长辈,可写他们和你比赛学英语、学电脑等趣事,

以展现长辈们“活到老、学到老”的可佳精神;如果对手是你的老师,可创设一种特定的情

境,写你与老师之间的竞争趣事。

人有对手,动物、植物有对手吗?有!猫是老鼠的对手,棉铃虫是棉花的对手……我们

通过可以一种现象或一个事例来表现动植物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才得以生存的情况,或许他们

和人也会成为对手,那又会有什么故事呢?如能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定会有妙文诞生。

再换一个角度思考,难道对手就一定是动植物吗?不!对手也可以是人自身的一些坏

毛病,还可以是动物自身的一些缺点。比如,你要想变得勤快,就向自身的“惰性分子”宣

战;你想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就要向自身的“虚伪细胞”进攻;仙人掌为了生存就必须改变

自己的形象以适应干旱的环境;长颈鹿为了生存就必须拉长脖子以吃到高处的树叶……若能

这样立意,就技高一筹了。

凡事不仅可以从正面看,还可以从反面看。可设想假如没有了对手,这世界将会变成什

么样子呢?一牧场主为了羊群的安全,把那一地区的狼全部消灭了,可没想到羊大批死亡,

后来牧场主又请来了狼这个羊的对手,羊群才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这不正说明了对手的重

要性吗?

不管选取何种立意,都要能在文章中充分表现或证明自己的观点,那就要用到议论的表

达方式了,切忌两种情况:一、大量事例的堆砌,缺少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语句;二、议

论空乏,缺少说服力。最好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

[佳作赏析]

感谢对手

洪微

在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体会议上,北京战胜多伦多、大阪、巴黎、

伊斯坦布尔,获得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全国人民为之欢呼雀跃,而主持人水均益却说了

一句令人难以忘怀的话:“我们要感谢对手。”

是的,正是有了多伦多、大阪、巴黎、伊斯坦布尔这样强大的对手,北京才有紧迫感、

压力感,才使我们的申办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更完美。这样的对手,可使中国更强大,

在国际上的威望更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确要感谢对手。

世界充满了竞争,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竞争就会有对手,有了对手才有战胜之

而成为强者的念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就是竞争,这就是要战胜对手的根本原因。

《动物保护》杂志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秘鲁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活着一只世界上濒临

灭绝的年轻的美洲虎。秘鲁人为了很好地保护这只虎,在公园里专门开辟出一块近20平方

公里的森林作为虎园,精心设计和建造了豪华的虎房,好让它自由自在地生活。虎园里林木

茂密,绿草芳菲,沟壑纵横,流水潺潺,并有成群人工饲养的牛、鹿、兔等供老虎尽情享用。

凡是到过虎园参观的人都说,如此美妙的环境,真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然而,让人感到奇

怪的是,从没有人看见过美洲虎去捕捉专门为它准备的“活食”,也从没有人看见过它的王

者风范。它只是耷拉着脑袋,睡了吃,吃了睡,一副无精打采的“熊样”。于是,政府又通

过外交途径,从哥伦比亚租来一只母虎与它做伴,结果依然如故。一天,一位动物学家来公

园参观,看到美洲虎那副懒洋洋的样子,便对管理员说,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环

境中,不能只放上一群整天只知道吃草、却不懂得猎杀的动物,要放一些猎性动物与其共存,

否则美洲虎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来。管理员听了动物学家的话,不久便引进了几只美洲豹

投放虎园。这一招果然奏效,自从美洲豹进园那天起,这只美洲虎再也躺不住了。它每天不

是站在高高的山顶愤怒地咆哮,就是如飓风般俯冲下山冈,老虎那刚烈威猛、霸气十足的本

性被重新唤醒。它又成了一只真正的老虎,成了这片广阔的虎园里真正意义上的森林之王。

在美国北部,人们为了保障鹿群的生活,捕杀了狼,结果鹿群的体质越来越弱,生命力

也逐渐降低。后来,又在鹿群中引进了狼。狼是鹿的对手,鹿在某次被追捕的过程中逃脱了,

之后它便懂得了只有跑得更快,才不会被狼吃掉的道理。接下来的结果是它不停地奔跑,然

后超越自我,勇敢地繁衍了下去,而体质和生命力也一代更比一代强。狼也是一样,为了追

杀跑得更快的鹿群,奔跑再奔跑,而它的子孙成了比鹿的子孙更为强大的对手。

一种动物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甘于平庸,

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一个群体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因为相互的依赖或潜移默化

而失去生机与活力;一个政体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逐步走向懈怠,甚至走向腐败和堕落;

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丧失进取的意志,就会因为安于现状而逐步走向衰亡。美洲

虎因为有了美洲豹这样的对手,才重新找回了失去的威风;鹿群因为有了狼这样的对手,才

长久地保持了生命的延续。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对手,才知道自

己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有了对手,才有了超越自我的一切力量和勇气;有了对手,才使你

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锐意进取。否则,等待你的只有被吞并、被替代、

被淘汰。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把对手视为心腹大患,是敌人,是异己,是眼中钉、肉中刺,恨

不得马上除之而后快。其实,只要仔细想一想,便会发现拥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反倒是一种

福分,一种造化,一种力量,一剂强心针,一副推进器,一个加力挡,一条警策鞭。因为一

个强劲的对手,会让你时刻有危机四伏的感觉,会激发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会让你排

除万难去克服一切艰难和险阻,会让你想方设法去超越、去夺取胜利。

正由于此,我们要说:感谢你——对手!

【简评】

本文事例丰富,内容厚实。更为难得的是在叙述之后的精当议论。“一种动物如果没有

了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

庸碌无为……美洲虎因为有了美洲豹这样的对手,才重新找回了失去的威风;鹿群因为有了

狼这样的对手,才长久地保持了生命的延续。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

这些议论揭示事例的内涵,阐释事例的意义,透析事例的实质,使读者能够悟道明理。倒数

第2段巧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与气势,升华了文章的中心。

第4练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训练目的]

引导学生写景状物,努力达到“活像”的程度。

[复习指导]

大凡文学作品总离不开描写。描写能够把客观事物生动、具体地再现给读者,促使人凝

神遐想。正如宋代诗人梅尧臣所说:“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寓于言外。”

可以这样说,把作者所要写的事物逼真地“搬到”读者眼前,这既是描写的基本目的,又是

描写所应达到的妙境所在。

写景状物,使读者产生“如在目前”的逼真之感,首先要做到“像”,用画家的术语说,

就是要做到“形似”。且看中唐时期诗人胡令能的《咏绣幛》:

日暮堂前花蕊娇,

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小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

这正是由于艺术的“逼真”使鸟儿发生了错觉。绣幛,就是往屏风上绣花。你看,女工

们的技艺多么高超,她们飞针走线,不仅绣出了争妍斗奇的花朵,而且好像把四溢浓郁的花

香也绣上了。不然,鸟为什么都一个个离开柳条向着女工们绣的“花丛”飞来呢?“逼真”

不仅在于形似,更在于神似,即被描绘的事物要达到“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效果。

把客观事物写“活”往往还在于作者善于把自己的感情融注于作品之中,引起读者的共

鸣,从而产生“视通”的感觉。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对亭子的描写就给读者这样的感觉,

文中写道: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

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又年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有亭翼然”四字,描写可谓精妙绝伦。“亭”临溪而立,四棱翘起似展翼欲飞。正像

文中所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写山明、水秀、鱼肥、酒香,从而抒发了

作者的政治抱负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把客观事物写“活”,使读者感到“如在目前”还必须用细腻的笔触写出客观事物的各

自不同状态下的不同面貌。正如冰心所说:“晚霞的颜色,是白淡而浓,自金红而碧紫;朝

霞的颜色,是白浓而淡,自素紫而深红。”可见万事万物,多姿多态,变化无穷。只有依照

事物在特定的环境里的差异、变化,抓往特点进行描写,才能给读者带来兴味。

[典题探究]2008·高考重庆卷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

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解读]

要写好这篇文章,关键是对题目中“自然”一词的理解,即要从题目所提示的有关“自

然”的三个解释中选择一个义项来构思作文。义项①可成散文,描写大自然的美丽,运用多

种表达方式,特别是运用描写的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生活场景,把自己的感情融注于作品之

中,赞美大自然的伟大,表达自己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义项②可从对青少年的培养角

度立意,家长、学校对青少年过多地束缚,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我们不应对青少年过多地

束缚,要敢于放手,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温室是培育不出参天大树的。义项③难度较大,

需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淡泊名利,顺其自然则是一个不错的角度。

[范文引路]

在自然中生活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否你总幻想着乘一叶小楫轻舟,在半人高的荷叶中穿

行。让双手优雅地抚过带着露珠的莲蓬,深吸一口,那股清香便已让你沉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否你总向往着能在一个宁静的月夜,独自漫步于松林

中,泉水叮咚是内心的旋律,诗情画意的时间在此刻为你停留。

而残酷的现实总将你从梦想中唤醒,你身陷于这喧嚣的都市中,何处才是自然?但不必

惆怅更不必悲戚,闭上双眼,听听灵魂的声音。城市的躯壳挡不住向往自然的心,只要有了

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这个城市便会披上一层茸茸的绿意。

清晨,走在路上。岸边的柳树,在风中轻轻地抚摸着微微颤动的水面,却没有一毫柳絮

的飘飞,大概他们早已在春风中飞尽了吧。在匆忙的脚步中,我们不知错过了多少生命中的

美好。为何不抬头望望天边呢?柔美的朝霞是仙女遗落的霓裳,金色的阳光正透过薄雾向你

微笑。阳光打着卷,慵懒地躺在树叶上,让那翠绿的血液闪着诱人的光。刹那间,都市在你

眼中融化了,一栋栋高楼仿佛成为了热带雨林中的棵棵参天大树,耳旁不绝的车鸣变成了鸟

儿的悦耳歌唱。你在参天古木中漫步,而阳光轻轻把你围绕。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刹

那的感动。

连绵不绝的雨丝让计划好的周末泡了汤,你靠在窗边百无聊赖地打发时间。这时一颗调

皮的雨珠从它浩浩荡荡的队伍中逃了出来,在你手臂上溅起一朵晶莹的小花,你抬起头望着

烟雨朦胧,恍惚间如置身于江南小巷中,撑着油纸伞默默前行。走过一片池塘,雨连成了线,

在水面上打出一个又一个圆圈;一只小小的青蛙坐在荷叶上,静静地看着这生命的流逝。多

情的流水正从你脚边绕过,不远处,一朵红莲开得正盛,微风拂过,它一低头的温柔深深打

动了你的心。突然就觉得心中一片开阔,这自然中的生活,如此美好!虽然你仍身在这都市

里,但你的心又在大自然里做了一次深呼吸。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颗诗意的心。把

自然收藏于胸,这个都市里便处处弥漫了自然的呼吸。

[例文评析]

本文取材于考生自己的生活体验,立足于自我感怀,所选材料都来自考生自己的生活体

验和感悟,且情景渲染细腻真切。作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景物描写活灵活现,将作者的

感情、体验融入其中。“多情的流水正从你脚边绕过,不远处,一朵红莲开得正盛,微风拂

过,它一低头的温柔深深打动了你的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随着作者一起体验到了在大

自然生活的绿意。

文章写了两个生活场景:一是清晨,走在路上,将眼中所见之自然美景,与现实生活中

的都市生活进行对比,诠释了“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刹那的感动”的内涵;一是周末,下雨

靠在窗边看雨中景色,感悟到了“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颗诗意的心”的话题内涵。两幅精

美的画面,情与景融合在一起。这两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场景,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观念——

只要有了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这个城市便会披上一层茸茸的绿意,从而扣住题目,使文章

中心鲜明。

[作文训练]

四季轮回,春华秋实,登高望远,临风把酒。自然的造化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

请你以某种自然景物为对象,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主选材,注意情感体现。

(2)景物描写要生动,刻画细微。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篇作文要求写自然景物。从内容来看,可写景,也可状物。写景主要是借景抒情,通

过对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形象进行艺术的加工、刻画,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就写景而言,

首要一点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把景物写真写细写清楚;其次是要把“景”和“情”有机地

结合起来,或触景以生情,或缘情而写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须记住“情为主,景是客”,

(李渔《窥词管见》)写景只有“情景交融”,方能“物我双会”。正如王夫之所说:“烟云泉

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写景状物必须蕴情寓意。

[佳作赏析]

野性的林

柳嘉

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

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横亘在眼前,

那情调是多么粗犷,当我们进入林中,瞧那藤萝缠绕,蕨类丛生,横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

渊的林窟,密如桩柱的林干,又使人堕入了朦胧的神秘之感里。

这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多么富于野性。我在这里看到了力的素描和写生。野性不就是力的

象征!雪莱的名句说得多好:“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汇于一种精神。”我却从森林里瞧出

了大自然神笔的气势。它的铁划银钩倔强而刚劲,没有这亘古如一的精神,便不可能有万物

的滋生。每一粒种子落入土里便是力的萌芽,然后便有力地茁壮成长。你瞧,每一棵树木都

挺拔而昂扬,没有丝毫优游的逸致,也没有一点儿踌躇犹豫的迹象。它们只是一个劲地拼命

向上长,朝着晴空,朝着雨露,朝着阳光。看得出来,在这横七竖八的密林里,它们的生长

并不容易,在青春时显然十分艰苦,彼此间曾经出现过力的较量和搏斗。看那绿楠合抱着铁

榈,高山榕的根绞勒着另一株大树,然而它们终于成长起来了。有的巨大得像擎天的柱石,

几乎多人才能合抱;有的高达数十米,仰着头还看不到它的尖顶,它们的根长成板状,一块

一块地深深陷入地里,仿佛是艘万吨巨轮的舵,支撑着这巨蘖,固如磐石。于是,我从这些

勃勃的生机中好像听到了山林的心跳,看到了最美妙的刻画力的珍品。

野性的林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它毫不做作,既没有病态,也没有畸形。它是这样

的浑厚、丰满而斑斓,因为它包罗、积累并融合了从古至今林中最美好的种属、质地和品性。

被称为活化石的几千年前繁茂滋生的树蕨和铁榈依然健在。

仅仅两万余亩的林区便有千种以上的乔木和草本。难道这还不够浑厚和丰满?绿楠干细

似杖,乌臼蕨径粗如椽,黄桐高可擎天。铺地蜈蚣低与脚齐,高山蒲葵叶大如伞,五列木青

红相间,鸡藤果花纹五色,猕猴桃有方有圆,难道这还不够斑斓奇丽?然而这千姿百态都富

于原始的美,每一棵树都闪烁着生命的光华、茁壮的异彩。春天的光,夏日的雨,秋季的风,

隆冬的霜都为它们淡抹浓妆,使守林人觉得:春色新,促人振奋;夏色暖,教人舒坦;秋色

金,令人欢欣;冬色凝,使人坚定。他们也像森林里的树一样,爱上了这块土地,根深蒂固。

我们愈往里去,只觉得绿的色彩愈重,泥土的气息愈浓,遍地的野趣也愈迷人了。我们

可以从清脆的鸟声里听出画眉、白鹇、原鸡这些山野的精灵们对森林的热爱;从错杂的蹄印

里看出鹿、豹、山猿、黄狼、马猴、野鸡,以至蟒蛇这些丛林壮士们依恋故土的深情。待我

们到达森林的中心,越过淙淙的流泉,树丛尖端的奇景便展现在我们的头顶。在那万木之巅,

各种吊兰如盆景低垂,碎骨补似繁花四散,鸟窠蕨上撑云天,青的、绿的、红的、白的、紫

的奇花异草在树尖争妍斗丽,组成了一个奇异的空中花园。啊!高山盈盈,林木青青,异卉

缤纷,我们竟可以从这儿追思到古森林那千姿百态的风光,使我们的美感向着智慧的高度上

升。

终于,我从力和美中看到了希望。它们并不平庸,也毫不温驯;虽貌似粗鲁、莽撞,但

却充满活力。野性难道不就是一种敢于拼搏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吗?在这儿,随处都可以找到

这可贵品质的特征。瞧,所有的树木都坚信自己有立于众树之林的能力,它们从来也没有片

刻放弃对光和热执著的追求。那先锋树种乘风飞来,落地生根。不论岁月多么漫长,它们凭

借自己的力量便可以世代更新、绵绵不绝。

野性的林让我们获得了力的启示,美的意念,希望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虽然奔走竟日,

却只感到清新的欢乐而毫无倦意。

【简评】

这篇文章描绘了一片亚热带原始森林的壮观景象,借以赞颂充满活力的“野性之美”。

这是写景状物散文的一般构思模式。作者善于观察,精于体味,他从这片森林之中提炼出蓬

勃坚韧的“野性”主题,可谓感受深刻,慧眼独具。本文写景很有特点,作者把景和情融为

一体,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描写景物,给森林带上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形象地表现了“野性”

的活力。写景采用多种手法,比如这几句:“绿楠干细似杖,乌臼蕨径粗如椽,黄桐高可擎

天。铺地蜈蚣低与脚齐,高山蒲葵叶大如伞,五列木青红相间,鸡藤果花纹五色,猕猴桃有

方有圆,难道这还不够斑斓奇丽?”连串的比喻、夸张,绘形摹色,真是形神兼备。

第三章记叙文

第5练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训练目的]记叙文写作能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增强表达效果。

[复习指导]

《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写作部分“发展等级”之(4)“有创新”要求

“构思新巧”。构思时即应当考虑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

是感情真挚动人。做到这些的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择叙述角度。叙

述文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

叙述的角度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叫第一人称叙述。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

“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

闻、所做所感。这种叙述方式,真实而有感染力,写亲身经历的文章多用第

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叙述,有对话效果,便于倾诉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的

叙述,灵活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全面地表现生活。

了解叙述的角度,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帮助呢?

记叙文是通过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

一种文体。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

一种方式。

叙述的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

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想突出事情的亲历性,一般选择第一人称;如果

想增加事件的曲折性、悬念感,可以考虑选择第三人称。如《金岳霖先生》

一文中,作者只写自己看到听到的金岳霖,只写人物的所作所为,而不写人

物的所思所想,审慎、含蓄,让人回味不尽。《边城(节选)》则得益于作者

开阔的视界。使用第二人称,则能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

加亲切。

有时,为了克服单一叙述角度的局限,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叙述角度。《祝

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在鲁镇的见闻,又用第三人称叙述祥林嫂悲惨的

一生,两种视角交错使用,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人物的命运,使表达更丰富,

更深刻。

写作时要注意前后人称的一致和视角的转换,以免造成叙述角度的混乱,

影响表达效果。我们在使用两种人称叙述事件时应注意:①不得频繁改换;②改换时要

交代清楚,不能打断叙述线索。

[典题探究](2008·高考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

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

不限。

[试题解读]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你尽可在“好奇心”的话题内,在“好奇心于人生的重要性”的范

围内选好文体,发挥自己的特长,挥洒自己的才情。你可以旁征博引,大发议论,阐说自

己的看法;也可以触“题”(好奇心)生情,大发一番慨叹;更可以联系自身感受,叙写一段

经历;还可以发挥想象编写故事,绕开拙于议论、缺少经历、不会抒情的缺陷之垒。写记叙

文一定要选好叙述的角度,以独特的视角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

过程再现给读者。

[范文引路]

好奇心

江苏一考生

为什么?

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花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

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

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我很好奇。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

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

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

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依旧。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

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

满足。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

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

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

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例文评析]

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成功的秘诀在于从“我”独特的视

角探求老人的内心世界。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调皮的“丫头”

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

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

[作文训练]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何为感动?简而言之就是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并引起同情或向慕。

1.拿到题目,首先应考虑选材,如:此事必须是自己亲历的,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真情实

感的要求,因此宜用第一人称来写;事件应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不要落入“生病补课”

一类的俗套。比方写父母亲朋的某种行为精神对自己心灵的震撼(下岗后自强不息);亲友

师长对你的关爱而引起情感上的互动(无意中翻开母亲的日记本,里面全是你幼年的生活记

录,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幼儿园,这众多的第一次不仅是孩子成长的记录,

更是父母心血的铸成);社会上一些体现人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事件给予你思想上的启

迪(奥运健儿拼搏精神、军民合力抗震救灾)……

2.其次,应考虑表达技巧和重心,为什么,怎么使你感动是重点,若写人要写好人物的

言行、心理、特别是某些细节;若记事应做到具体、生动、详实、充分。

3.感情应该融在行文过程中,不应该在文尾人为的拔高,换句话说,感动是读者的共鸣,

不是作者空喊出来的。

[佳作赏析]

感动

柔和而寂静的夏末秋初的午后,我骑着车穿梭在扬城古老的街道上,毫无目的地,走走

停停。

阳光很好,温暖地,芬芳地,透过绿色晶莹的绿叶直直地倾泻下来。

我推开一家精品店木制的大门,有叮叮当当清脆的铃声。那木架上放着一排排精致的蜡

烛,望着它们,那点点滴滴感动的心情便如这午后的阳光洒满我的周身。

那是一个停电的夏日夜晚,我拿着点亮的蜡烛在家里走来走去,闷热的天气使我烦躁,

妈妈看着我,轻轻地说:“你拿着蜡烛走来走去的样子,像极了天使。”就那么一瞬,有时空

转换的感觉,我仿佛真的就成了天堂里快乐的天使,心里是微微感动着的。

带着淡淡的感动,我继续着我的旅程。猛抬头,我望见了那清澈明亮的天空,深邃的。

我仿佛看见了好友夸张的笑容。想起了那个迷人的午后,给予我的浓浓的感动。那天我站在

学校五层楼高的地方,仰望天空。我的头发在空中飘飞,我的眼睛开始晕眩,我看到天空的

云朵以优美的姿势大片大片地蔓延过城市。我不快乐,因为刚刚结束的那一场考试。我在想,

是不是所有寂寞的人都爱看忧伤的天空。

这时你跑过来紧紧地抱住我,你打招呼的方式曾使我受不了,可现在我希望你抱紧一点,

再紧一点,让我感受你传来的力量。你与我一起仰望同一片天空,你对我说:“喔!亲爱的,

你知道天空有那么浓烈的感情吗?我可是强烈地热爱着最后一缕光线照射在云朵里那依依

不舍的激情呢?所以再多的不快乐也得遗忘掉,因为我们有那么大那么大的天空。”望着这广

博的天空,我的心变得清澈起来。

哦!亲爱的好友,你可曾知道,你给予了我那么多那么多的感动,多得连天空也装不

下了。我需要亲爱的你与我热烈拥抱,告诉我我的天空那么大。

继续向前骑着,我遇见了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温柔地对我微笑;看见了卖红薯的老人

热情向我招手;碰着了小贩手中大捧的气球;就连行色匆匆的人们也仿佛是我多年的挚

友……这一路上有太多太多的感动让我眩晕。我在想:如果没有了他们,这些陌生的人们,

我会丧失掉多少的温暖与感动呢?

阳光开始变得稀薄了,我的旅程也要结束了,我希望我可以是一个一生行走的人,那

样我就会遇到更多温暖的感动。

[简评]

作者用优美的文笔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将回忆与现实中一幅幅温暖

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母亲眼中拿着蜡烛的小天使,朋友的拥抱与安慰,

陌生人的微笑与热情……这一切既平常又特别,富有情致,让人感到美好而快

乐。

我们在生活中应学会用心去感受,并试着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将是我们

每一个在生活旅程中行走的人的珍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