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七上地理教案(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地球的大小
2.地球的模型,我们称为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
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
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能力目标
观察简化地球仪,明确地轴、两极(北极和南极)、纬线、
经线等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道地球的面貌,保护地球教学重点
明确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等方面的有关
数据和形状。教学难点
经线和纬线的区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1.地球的大小
明确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等方面的
有关数据和形状。2.地球仪
由于地球太大,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于是人们仿照地球
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我们称为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
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4.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
总结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方法: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西排列,
东经是向东度数增加或向西度数减小;西经是向西度数增加
或向东度数减小。5.东西半球的划分。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定义
2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3.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进
行说明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模拟演示,发挥想象能力,理解地球自转造成的昼
夜更替现象
2.通过模拟演示,发挥想象能力,理解地球公转造成的太
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进步中,感受科学家们追
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坚持真
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1.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
进行说明2.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出现的时间差异现象教
学难点
1.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运用身边的事例
进行说明2.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
较比例尺的大小。2.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
标辨别方向的方法。•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运用比例尺,换算图上和实际距离。
2.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
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
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运用比例尺,换算图上和实际距离2.运用地图辨
别方向【教学准备】
地图册、课本中的相关插图、小黑板上的一幅指向标地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激趣]
猜谜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
浑身绚丽多彩。”打一事物。(学生回答谜底:地图)对,下
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地图的有关知识。(板书)第三节地
图
[启思]我们拿到一幅地图,该怎样去看地图呢?地图的基本
要素有哪些呢?[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阅读课本16页
“台湾的卫星影像”和“台湾岛地图”先自己独立思考“能
在地图上看到什么?能从地图上获得哪些信息?”,然后再
组内交流。(学生活动)
(板书)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启思]假若绘制你的课桌平面图,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课
桌的长度,那么实际课桌长度缩小了多少倍?①公式
②三种表示形式③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巧练]①读”台湾岛图1.22”,量算台北到高雄的实地距离
大约是多少千米。
②请你填出下列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提醒学生注意单
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
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
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③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
小:1/10000,1/10000000,1/1000000000002.方向
①回忆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②如果两
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如何确定这
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启思]阅读小黑板上的指向标地
图(如右图),思考①指向标有什么用途?②图中的A点
在B点的什么方向?C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巧练]
②野外旅行或考察,有时会迷路,需要确定方向,向呢?各
小组同学合作交流3.图例
[启思1请同学们看图一些常用的图例,请你想办法,如何
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①
公式
②三种表示形式③比较比例尺的大小2.方向
①经纬网定向法②指向标定向法3.图例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老师讲解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
缓。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能
力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2.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情
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
剖面图的绘制。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准备】
地图册、等高线地形模型、课本上的相应插图【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
(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一、地形图的判读
[启思]学生阅读课本图,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
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活动]
(要求)独立思考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①海拔②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
[启思]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学生观察,①在等高线地形图
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②观察等高线地形模型,左右两个山坡哪个坡陡?哪个坡
缓?与等高线的疏密分布情况有什么关系?
3.分层设色地形图
[启思]①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
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阅读,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
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4.地形剖面图
[启思]①怎样得到地形剖面图?
②观察课本图1.44已绘制部分,你能把下面的地形剖面图
补充完整吗?③图中的C点、D点的海拔大约各是多少米?
(要求)同桌合作或小组交流完成。
(小结)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面的
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巧练]
(梳理知识)请你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
(课外作业)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
的地形模型。【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二、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①海拔②相对高度2.等高线
地形图①判读地势高低②识别坡度陡缓作业布置:完成
《练习册》,老师讲解
第三节地图(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象和电子
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②通过练习复习前两节有关地图的重要知识。-能力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
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并能获得有用的信息;熟
练运用前两节的知识。【教学准备】
课本上的相应插图、学校平面示意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方法】阅读法、比较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激趣]前面我们学习了三类地形图(普通地图、等高线地形
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那么地图有什么用途呢?(学
生回答:地图能提供给我们很多各方面的信息)(板书)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活动](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独
立思考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
(板书)根据目的选择地图课堂练习:完成《练习册》,老
师讲解-教学反思:
本章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学得较为轻松,
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整个
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
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
和开放性的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走进地理。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设计理念: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
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
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
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
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
洲和四大洋的过程。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
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
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一落实在地球仪
和地图上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竞赛图表
五、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知识
竞赛法六、教学过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
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六个环节:
板书设计: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二、世界海
陆分布不均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四大洋
⑴洋、海和海峡
⑵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七大洲:
⑴大陆、半岛、岛屿
⑵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⑶各大洲的分界线: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老师讲解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二)能力目标
①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
发现中的重要作用。②通过“海陆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
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三)德育目标
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
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一)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
论法(二)教具准备报纸、幻灯片四、教学过程:新课
引入: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本P37图2.13”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
生物化石”、图2.14”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思考:
(1)在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
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
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海陆的变迁1、海陆变
迁
请同学回答,老师归纳: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
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
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
成了海洋。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海洋可以变成陆
地,陆地也可以变成海洋。那么,海陆为什么会变迁呢?
(板书)2、海陆变迁的原因
老师拿一本书演示地壳的变动,挤压,书的中部隆起。(板
书):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师:除此之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让学生
读图2.17图,“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激起学生的兴趣。请
一位同学回答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生: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才分裂为几块
师:假说并不是凭空瞎说,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依据之上
的。
老师演示:将两张报纸重叠在一起,然后随意撕成两片,让
学生观察,不同页的轮廓相吻合,但文字和行列不能对
应。而同一页轮廓既相吻合,文字和行列也能一一对应。这
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相似的古老地层
说明这两块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
板书设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
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的活动。
2、海陆变迁的原因
二、大陆漂移假说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老师讲解-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
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
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三)德育目标
通过大陆漂移一一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
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板块相
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
(一)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二)教具准备
装水的透明容器、橡皮泥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陆漂移说,谁能为我们介绍它的内
容。
学生回答。
师: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板书)三、板块构造运动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
动引起的。
让学生阅读之后,归纳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板书)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
由板块拼合而成。
让同学们看一个装饰品,是一种由六个部分组成的球体。
并强调地球表层不平整,有的高,有的低,高出海平面的是
陆地,低于海平面的是海洋。将橡皮泥放入水中,让学生观
察。
(板书)2、全球大致分为6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
动中;
用橡皮泥演示板块运动,大陆漂移。
读图2.22,熟悉6大板块的位置、名称。
生: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学生回答。
师:由于印度板块不断北移,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喜马拉
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而且还在继续长高。
小结:由于地球表层由6大板块构成,而且6大板块在不断
的运动,使大陆发生漂移。喜马拉雅山的长高,红海的扩大,
地中海的缩小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随着板块的运动,大陆
将继续漂移,几千万年后,我们的地球又将变成什么样呢?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将它画下来,我们来评一下谁的作品最有
科学依据。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老师讲解-
教学反思:
本章学生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体现了新课程
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
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
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
引领学生走进地理。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计算机与地理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
力;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
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
(版书)一、天气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注意“短时间”、“阴晴、风
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版书)二、城市天气预报中常用
的天气符号
师:电脑演示打开图片的路径。
这里有五幅图片,老师演示第一幅图片,剩下的四幅图片学
生来做,做到第五幅图片停止。
(版书)二、天气预报
师:再提供几个画面,考考学生刚才记得怎么样。
学生活动:
请一名学生模仿中央电视台的城市天气预报播音员播报教
材47页图3.7(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天气预报。
教师评价学生的播报。
教师演播:节选中央电视台的城市天气预报和重庆各区县的
天气预报。
师:再提供一个学生天天能见到的画面看学生每天观察是否
仔细。(教师演播:卫星云图)
(版书)三、天气与人类
师:天气预报是这样制作出来的,通过广播,电视等为各行
各业服务,天气对人类有那些影响呢?
资料: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伏旱天气的危害。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板书设计
一、天气
二、天气预报
三、天气与人类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天气污染指数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优劣的指标,用
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被污染的大气又会危
害人类。
2、懂得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
重要性,懂得一些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调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比较慨括的方法,培
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懂得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
性;
教学方法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懂得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
性。
导入新课:
讲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的天气变
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的高低。
(版书)
1、人类工农业生产、交通、生活产生的许多污染:
提问:请同学们联系我们身边的事例,说一说大气污染会给
人类带来那些危害?
2、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3、读懂空气质量日报
学生活动:读51页图3.7“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活动建议:按以下步骤与学生一起读图:
⑴图名是什么?《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⑵图中共有几项与空气质量日报有关的指标?
讲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最近两天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的内容,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板书设计
我们需要洁静的空气
1、人类工农业生产、交通、生活产生的许多污染
2、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老师讲解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
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
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大屏幕、电脑课件一套、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炎热的夏天过了,我们都感到了秋天的寒意,同学
们的衣着也由单薄的夏装换上了较厚的秋衣,这说明气温发
生了变化。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气温这个词。
气温就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气温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师)气温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板书一、气温与生活
(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那么,气温到底怎样测
出来的?请同学们阅读书P54页”气温的观测
提问:⑴气温的观测用什么工具?(温度计,放置离地1.5
米)
⑵通常一天进行观测的次数、时间?(4次。8时、14时、
20时、2时)
(教师)过渡:气温是随时都在变化的还是不变的?
请学生举例,得出:“气温是变化的”
板书二、气温的变化
(教师)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有规律吗?
举例:早晨冷,中午热。夏天热,冬天冷。
引出习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
板书午热晨凉,冬寒夏暑
(教师)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
述气温的值。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教师)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
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气温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而且知道
了气温的变化。那么,气温的分布如何,下堂课我们继续学
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与生活
二、气温的变化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
1、气温日变化:气温日较差
2、气温年变化:气温年较差
3、气温曲线图的绘制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
分布规律。
2、通过教师引导,学会阅读和使用气温分布图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和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和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大屏幕、电脑课件、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不同时间气温的变化规律,即
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这节课我们再来探讨在同一时间不
同地方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新课教学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三、气温的分布
小黑板展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⑴等高线是(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⑵运用等高线是表示地面的高低。
⑶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
教师设问:地球表面高低不同,我们能用等高线图表示出来。
那么,世界各地的冷热也不同,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来表示
出气温的水平分布呢?
(学生活动)让学生仿照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引导学生看
图,分析、讨论、抢答。(教师)过渡:学习了等温线图,
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气温是如何分布的?
如:⑴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⑵一般情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教师)那么,同一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气温有没有差别?
设问: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河岸和水中的感觉?
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
(学生抢答)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回答:
中午河岸气温高,河水气温低;晚上,河岸气温低,河水气
板书:2、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
相反。
(教师承转)同学们对气温的规律总结得很好,下面我们继
续探究,请看大屏幕。
出示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完成活动,引
导学生观察、思考作答:
⑴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太
阳辐射的差异。
⑵年平均气温高于2(rc和低于-i(rc的主要纬度范围?
年平均气温高于2(rc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
于-i(rc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南北极圈以内。
课堂练习
1、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
花始盛开。”试分析两句诗
中所蕴含的地理原理。
3、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同一地点,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
2.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德育目标
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降水的分布
※教学难点
1.降水和降雨。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1.降雨、降雪等景观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
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
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
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
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
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
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
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
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
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
水。
板书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
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
的情景和感受。然后教师进行描述,让学生判断。
3.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评价点拨后承转:无论是人类的生
产还是生活活动,都受降水
的影响。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
呢?
【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边检测,边质疑,边归纳
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老师讲解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以学完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组成要素基础上,
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出发,
使学生理解气候有关知识。教材借前两节课的学习,一方面
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
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
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及其复杂
多样。2.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
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
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
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地域观念、灾害意识及环境意识。
2.通过阅读景观图片和资料体会自然的创造力,树立人地关
系的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
1.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多样及地区差异大。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
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综合分析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人们常常用“春斐、夏翠、秋金、冬银”来形象
比喻某个地方四季景观的变化。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板书)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板书)
任何一个地区,天气是经常变化的,那么气候呢?下面就让
我们一起来了解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板书)
看一看:请同学们读教材第64页图3.27景观图,可以描述
景观不同的原因吗?(师生总结:
因为降水不同)
试一试: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气候的地区差异大(板书)
过度:世界气候不仅地区差异大,类型多达11种,这里我
们主要了解6种气候类型及分布
情况。
(2)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陆、西岸
的气候类型,并填在下表中。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板书)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板书)
先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出发,说一说一年四季着装的变化以
及所吃的水果都有什么不同?
然后让学生读教材第67页:气候与人类活动,看看文字内
容提供了哪些信息,并加以总结:
第一自然段:气候对人们穿着的影响;
第二自然段: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自然段:气侯异常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酷热、寒潮、
洪水、干旱等举实例说
明,教师打出与灾害性天气相关的图片。
想一想: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
活的影响吗?
教师总结:气候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全球变暖警示
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板书设计】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气候的地区差异大
3.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板书)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老师讲解
【课后反思】天气和气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注意联
系生活实际,用综合分析的方法
结合地图分析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和气温、降水、气候之
间的因果关系。使学生自主探究
生成新知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和地区差异,初步了解经济发展和
自然条件与人口发展的关
系
2.运用资料和地图说出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学会利用各
大洲人口和面积的统计数
字,计算各大洲人口密度;能利用世界人口统计数字,绘制
人口增长统计图或柱状折线图。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人口分布的
特点。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诸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诸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
怎样变化的呢?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据新华社10月12
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
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
六十亿位居民。
思考:1、世界人口已经达到多少亿?
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分别用多少年?这说明人口增长速
度有什么特点?
(读图)4.2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示意图,从图中
了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师总结)人口的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
减去死亡率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习惯上用千分率来表示。
(练习)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
活了25个婴儿,死亡10人,这个地区在这一年中人口的出
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各是多少?(出生率:千分之二
十五;死亡率:千分之十;自然增长率:千分之十五)
2.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
味着什么?(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表明人口在减
少。)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活动3,即依据非洲的人口统
计数据,完成非洲的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板书设计】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速度:缓慢
加快发达国家慢
发展中国家快
2、世界人口数:65亿(2006年3月)
3、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二出生率一死亡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人口现状:人口过多,增长过快;能用实例说
出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2、能结合生活实际用实例说出大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
原因及对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
的原因;城市人口无计划增长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
调。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由分苹果引入。
教师现有2个苹果,一个要平分给2个同学,每人可分一
半;一个要平分给6个同学,每人只能分得1/6,是什么原
因导致了他们所得苹果多少的不同呢?
1.动画:人多、拥挤——有好多——1999年10月12日达
到60亿,现已超过65亿。2.“人口增长示意图”一一每
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一
一有多快展示图片:每年增加8000万,每分钟增加152
人,每秒钟增加2.5人。
学生动手运算:
(1)我们上完该节课后,全球又将增加多少人?
(2)就目前人口增长速度,再过多少年,人口又要增加10
亿?学生演算后回答。
教师据人口专家预测,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
2050年,将达到100亿。提问全球人口过多,增长过快
会带来哪些问题呢?板书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一人口问
题
教师观看幻灯片“苦难的母亲”,说说这幅画的含义。
学生地球母亲养育了过多的孩子,但她不能满足他们的需
要,使地球母亲负担加重。学生活动同学们由此展开想
象的翅膀,在发的小纸条上,写出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
带来的问题,然后在组内交流、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作鼓励评价。
(1)社会问题一一交通拥挤、住房拥挤、就业困难、饥饿
贫困。(2)垃圾污染一一垃圾成堆,污染环境,占用土地。
水污染----人口增多,从而加大工业生产力度,排放污水随
之增多,污染水体。大气污染一一工厂排放的浓烟,废气
污染大气。以上三大污染统称工业“三废”污染。
(3)开荒种地一一人多地少,为解决吃饭,不得不毁林开
荒一一水土流失。人均占有资源量少一一由于人多,总量虽
然丰富,但人均不足。
举例:比如说日本就是世界上老年人自杀率最高的国家。
原因:老年人增多,用于老年人的福利基金减少,生活孤单、
困难、没保障,所以选择自杀。
总结
提问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问题,增长过慢也会带来问题,
那请问人口应该怎样发展,才科学呢?
板书人口问题f对策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展示对策、学生朗读:“人类应该控制人口数量,提
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
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师世界人口在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农村人口大规模向
城市迁移的现象。那请大家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根据自己
所见所闻,用实例说出农村人口大规模迁入城市的原因?
教师展示幻灯片。
学生结合图片思考讨论。
学生根据讨论回答,教师评价鼓励。
板书设计三、人口问题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2.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教学重
点:
掌握人种特征,培养学生准确辨识各人种的能力。树立科学
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
教学难点: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选多幅学生比较熟悉,又能反应三大人种的图
片:如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篮球飞人乔丹、电影明星章子仪
等
(猜猜看)同学们,这些人物你们一定都认识。这些图片他们
反映了世界的三大人种,你能说出来吗?你怎样区分他们
呢?
(学生活动1)画面具。根据自己头脑中三大人种的印象和
观察P71页三大人种照片,
1、人种: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
征包括肤色、(人的第一特征)、眼色、毛发、头型、脸形等。
2、人们依据这些不同把世界上的人划分为三大人种。(提
问):是什么原因造成各人种的不同?
(学生活动2)①学生阅读P72阅读材料“环境对人种形成
的影响”。②活动“我是百事通”。你能举出一些各色人种
适应环境的外貌特征吗?如:皮肤的颜色、鼻梁的高低、
体毛的疏密??
总结:各人种的长相区别是由于适应环境的结果。板书设
计:四、不同的人种
三大人种特征
世界的人种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宗教及其分布;2、通过查找
资料,加深对三大宗教的了解;?教学重点
1、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的国家和
地区的分布2、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教
学难点
世界的主要语言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三大宗教不同建筑风格的画面,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营造一种有宗教特色的氛围,以诱发学
生的求知心理。
活动一:2个即兴表演
师:同学们的才艺如何?那我们就来2个即兴表演。
学生即兴表演:一个同学扮演来深圳旅游不懂中文的外国
人,一个同学扮演不懂外文的出租车司机。扮演外国人的同
学,请把你想去的地方写在黑板上,然后擦掉。
生:(表演略)新课教学:
活动二:小组知识竞赛:浏览课本P77和78思考下列问题1.
全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3000—4000种语言)
2.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是哪些?(汉语、英语、法语、俄语、
西班牙语、阿拉伯语)3.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什么?(汉
语)?板书设计:
一、世界的语言
1.世界主要的语言:汉语、英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
牙语和法语2.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二、世界三大宗教及
其分布基督教: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西亚、中亚、东南亚、北非佛教:东亚和东南
亚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一一聚落(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聚落;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
差异。2、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比较能力。教学重难
点
重点:比较城、乡景观的差异难点:造成城乡差异的原因教
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归纳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居住在农村,有些
人居住在城市。各位同学,你们来自哪里呢?
一、乡村和城市:
(出示图片)周村大街、威尼斯水城、东方明珠、乡村??。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我们把人类的这些集中居
住地叫做聚落。
现在请大家欣赏几幅聚落的图片,观察总结什么是聚落?聚
落主要分为哪两大类?由于人们生产方式的差异,使得不
同的聚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提问),你是住在哪里呢?
你这里的景观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对抗赛,全班分为甲乙两大组,
甲代表城市,乙代表乡村,各组说说自己的优点,看哪一组
说得多,再让甲乙两组各说对方的缺点,看哪一组说的多。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多方面了解了各地城市、乡村的景
观,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所
呈现的景观是不同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五彩斑斓的
世界,令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难以忘怀。为什么世界各
地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有如此差异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
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乡村和城市
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居所、场所)2、分类: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造成原因:生产活动生产方式不同3、
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老师讲解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一一聚落(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说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学会根据收集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
思维过程,形成对知识更加全面系统的掌握。
3、.理解聚落的价值,初步形成保护传统聚落的观念。?教
学重难点
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发展与保护难点:聚落
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
分析法、比较法?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你是人类的祖先,现在让你选择一处地方修建
房屋,并定居下来,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呢?
新课教学:二、聚落与环境
师:我们的祖先最早在定居时,也和同学考虑的差不多,大
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安家落
户”,那这是为什么呢?
生: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从而推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师:同时这也都说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是和环境密不可分
的。
师:多媒体显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说一说
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于耕作。自然资源丰富,水源
充足,交通便利。学生活动,设计如下:
(1)指导学生读图4.16-4.17,讨论各图所示民居与当地
自然环境的关系。
(2)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下表:
的不断增加、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聚
落也在不断的发展,聚落的发展有哪些表现呢?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师:阅读课文,结合所见所闻,讲一讲:聚落的发展有哪些
主要的表现?
生: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来多,道路越来越完
善??
思考:留有什么遗憾呢?
学生回答:传统民居越来越少。
学生朗读85页阅读材料,从而加深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问题如下:
1、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
落和民居?
2、关于北京城市建设中四合院的问题,有几种观点和看法,
你是怎样认识的?
师: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
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
俗等信息,如不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损失。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要懂得,传统聚落不仅
是古老建筑,同
时也是一种优秀文化传统。要给予保护。
?板书设计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地形、水源、土壤、交通、
自然资源
2、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聚落:因环境而异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聚落发展的主要表现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老师讲解
课后反思: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要懂得,传统聚落不
仅是古老建筑,同时也是一种优秀文化传统。要给予保护。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1.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2.正确理解“领土”、“国界”的本质含义。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国家不分大小,地位应当平等。领土、国界争
端等问题,和平解决是
最佳方式,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允许受到侵犯是每个公民的神
圣责任。
教学重点:国界和领土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初步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分辨国际是非的能
力。
2.领土的概念及边界的纠纷。
教学方法:读图、讨论、说理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世界政区图、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列的国家轮廓
示意图、世界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图表及多媒体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强国际合作,
实现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国际间的交往与
合作日益频繁。那么,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如何辨
别国际社会的曲折是非,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7
页.
[板书]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讲述: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
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
大洲,下面让我们分小组根据材料讨论问题:
[板书]1、面积大小不同
材料①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总面积达1707
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
地总面积的八分之一。欧洲的摩纳哥面积不到2平方千米,
梵蒂冈是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建筑施工环境保护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定制合同
- 2024年度xyz科技公司技术研发外包合同2篇
- 2024年电动车专用电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家庭装修项目转让合同范本版
- 2024年全球网络游戏运营服务合同
- 2024年国际足球赛事赞助协议模板版
- 2024年度煤炭批量采购合同4篇
- 光伏发电项目政府补贴申请与使用的2024年度合同2篇
- 2024年工程机械设备电焊维修合同
-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含解析
- 2024年保密教育培训
- 2024年度宾馆装修合同: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协议
- 数据中心运维团队建设方案
- 老年病科宣传
-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金融时间序列
-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与指南
- 矿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 影院防恐防暴应急预案
- 农产品溯源体系构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