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与地貌环境的关系_第1页
人类活动与地貌环境的关系_第2页
人类活动与地貌环境的关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活动与地貌环境的关系摘要:地貌形态是内、外营力过程瞬时对抗作用的结果⑴,人类历史与地貌演化的过程相比,不过是非常短暂的瞬间,但是,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自然的地貌演化过程发生了改变。总结起来,人类活动与地貌的关系可以简单得概括为三个问题:人类对地貌的选择利用;人类的自然地貌的改造;人类活动对地貌发展的教育。本文就以这三个问题为内容,对其进行举例分析。以此来体现人类活动在地貌演化中的作用。关键词:地貌演化;人类活动;选择利用;地貌改造;地貌发育地貌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探讨和阐明地貌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活动逐渐成为作用于地貌的第三营力,影响着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其过程,并能创造出新的人工地貌。在原始时期,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与自然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狩猎、垦殖、放牧,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也正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局部表面的自然地貌演化过程发生了改变,原来的森林、草原地貌经过人工改造,有的变成了耕地,有的变成了沙漠化地面,文化景观使自然景观面目全非,特别是近几千年以来,人类活动对地貌演化过程的影响尤为强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对地貌的改造也越来越频繁。人类活动对地貌形态和过程的影响的范围非常广泛。然而,当人类的活动违返自然规律时,人类与地貌的矛盾就会产生。总结来说,人类与地貌的关系是统一对立的,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下列三个问题。即人类对地貌的选择利用;人类对自然地貌的改造;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人类对地貌的选择利用人类对于地貌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于对地貌的选择,其历史更为长远。较人类低等的各种动物都有选择宜于自身生存环境的本能,人类当然也具有这种趋利避害的环境选择习惯。考古界早已注意到,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到新石器时代的农业聚落,都体现着古代人类对环境的选择和利用。有史以来,这种倾向更加明确。《诗经.公刘》中记载了周人的先祖率部落迁徙至渭水南岸时,观察和选择地貌的情景:“陟则在献,复降在原,……逝彼百泉,瞻彼溥原,……”⑵最后为周族选定了居地。周成王时,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决定营建新都。先命召公去伊洛地区观察地形。春秋时期成书的《孙子兵法》中,已对各种地形地貌与行军作战的关系作了精细而系统的论述。《管子》中把与农业有关的地貌分为二十种类型。《史记.夏本纪》称大禹“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他“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桥。”对于低湿之地,让人民种稻。⑶以上种种,都说明先秦时代,我国古人对地形地貌已有相当的认识水平和进行目的不同的利用了。我国古代的堪舆风水学便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不仅中国,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古文化中,都有大批的人类选择和利用地貌的例子,埃及、巴比仑、印度和中国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其古文明的发源地都分布在几条大河的中下游。在埃及,文明发生于尼罗河的中下游谷地,尼罗河谷地的宽度自二十公里至四十公里不等。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泛滥期间,谷地两岸的土地不仅得到了充足的灌溉,并且淤下一层肥沃的淤泥,极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巴比仑所在的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地区,地势低平,每年定期泛滥的河水与埃及相同。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也不例外,同样是在河岸宜于农业的区域内诞生的。大河谷地的特殊地貌环境,是人类这一阶段文明发展的最优地带。农业聚落以农业耕作为主要的经济活动方式,要求具备一定较平坦的可耕地貌条件,同时也受到水源和其它一些机制的影响。所以这类聚落分布最多的地区是河流阶地、湖畔、山脚、谷口两侧及盆地的边缘部分。草原地区的游牧部落,其最大的特点是“逐水草而居”。因而那些绿草茂盛,地形平坦区域的河湖旁,便是他们最理想的安栖之地。除此之外,都市、堡垒、关隘、道路等等,都有其不同的地貌要求。人类的各种活动都对地貌有所选择,这一点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人类对自然地貌的改造人类不仅仅只是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地貌环境,还对自然地貌有着改造作用。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类也由以往的对自然的依赖跃进到对自然的征服。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还不断地改造和变更自然地形,从而形成新的地形地貌,这种地貌,被称为“人为地貌”。对于自然地貌的改造即有微观的又有宏观者,小到挖掘一个土坑,堆起一座土台,大到移山填海,开挖运河,所以人为地貌的形态复杂多样,千姿百态。所涉及的人为地貌大致有下列几类:水利工程。包括堤防、水坝、沟渠以及码头、海塘、防波堤、水塘和其它水利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有路堑、路基、桥梁、隧道,及其它交通设施形成的地貌。工业工程。有采矿形成的坑洞、断面、沉陷和料堆、垃圾堆。耕作工程。各种梯田、分阶的人工耕作平地,石砌地阶,和从田里清理出的堆石丘、堆石带。军事工程。城堡山寨、防御沟墙、地道掩体等。其它工程。城市和聚落废墟形成的台地、古墓堆土、大型建筑形成的丘墟、台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日益提高。人类对于地貌的改变能力也不断强大,比如中国古代黄河下游的千里长堤,贯通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都是举世闻名的浩大工程,都对原自然地貌进行了巨大的改造。这对人类带来了便捷的地方。但是人类对地貌的改造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例如甘肃省白龙江中游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区。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树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环,才造成泥石流泛滥。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沟山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1976年发生泥石流毁坏了下游村庄、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山下冲个光”。由于近几年硫烟雾,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大量排放,地球的温度大大的提高,有人也认为地球连年高温是“厄尔尼诺”现象所引起的。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人类在使用土地的过程中,对地貌发育的影响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二是通过环境或其他自然要素,间接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人类在使用土地的过程中,经常对地貌的发育有直接的影响。为了使用土地,往往要改变地貌的动态,最常见的改变地表面的坡度,把斜坡地改造为平整的土地或梯田,以适合农业或建筑的需要。城市内外的人类活动,经常破坏地形,甚至使某些天然地形消失。为了建筑大型楼房或其它设施,认为夷平小的土石岗丘或小的山头,其夷平速度远比自然界的夷平作用大得多。人类活动还能通过改变环境或其它自然要素,间接对地貌发生影响。例如:据专家研究,新石器时代大部分润温地区还完全被森林覆盖,新石器时代开始了的大规模森林采伐和农业开垦,使地表植被减少,加速了水土流失、崩崖和滑坡的发生,一些地区严重到基岩裸露的程度。被冲刷的泥沙在有些谷口形成巨大的冲积扇,同时,也改变了河流的稳定性和含沙量,使河流下游发生洪水和泛滥,引起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加快扩张。中国的黄河就是最典型的受人类影响而加速和改变了地貌的河流。相反,如果我们重新在流域内植草植树,则又延缓了上述地貌的发展进程。古代人类在河流上修建了一座大坝,这就改变了河流的比降、流速、侵蚀、淤积等,甚至小范围内的水文、植被、小气候也受到影响,导致水坝的上下游,地貌产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巨大的。另外,人类修筑河堤、码头、水渠、运河、桥梁都会对地貌产生影响。我国新疆塔里木河由于数百年来不断引水垦耕,下游出现断流。加之其它原因,大湖罗布泊已经干涸。地貌的发育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人类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其中任何因素,都会使地貌发育产生加速、滞缓或出现新的形态。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貌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地貌学的任务,要把地貌研究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工程建设后出现的环境问题紧密联系起来。⑸人类在开发利用地貌环境和地貌资源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破坏环境系统的平衡,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类活动对地貌环境的近期的、直接的影响,比较容易看到;而远期的、间接的影响,则很难预见,时间一长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影响或出现自然灾害。因此,我们在处理人类和地貌关系时,必须细心考虑今天的行动,更要考虑长远的未来。参考文献:【1】schcidegger,A.E:《地球动力学研究原理》,大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