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控制第四章-厌氧工艺与设备课件_第1页
污染控制第四章-厌氧工艺与设备课件_第2页
污染控制第四章-厌氧工艺与设备课件_第3页
污染控制第四章-厌氧工艺与设备课件_第4页
污染控制第四章-厌氧工艺与设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污染控制微生物工程刘廷志张红杰

60601169606019886号楼421生物楼2081四、厌氧处理技术的发展1896年,英国出现第一座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厌氧消化池,产沼气用于街道照明;1914年,美国14城市建立厌氧消化池;50S中期,出现厌氧接触反应器;60S末,厌氧滤池(AnaerobicFilter,AF)70S,厌氧处理的最大突破,UASB;2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发展过程早期发展1881~1950年第二代厌氧反应器1955年开发了厌氧接触法新工艺,标志着现代厌氧反应器的开端。

第三代厌氧反应器1980年Switzenbaum等推出了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AAFEB),还有厌氧流化床(AFB)。厌氧处理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3(一)普通厌氧消化池普通消化池又称传统或常规消化池

5厌氧消化池搅拌方式(a)池内机械搅拌;(b)沼气搅拌;(c)循环消化液搅拌。6厌氧消化池加热方式高温厌氧消化需要加温,常用加热方式有三种:(a)池外加热(b)直接加热;(c)池内热交换管。7(二)厌氧滤池

厌氧滤池(anaerobicfilter又称厌氧固定膜反应器)。厌氧微生物附着于填料的表面生长,当废水通过填料层时,在填料表面的厌氧生物膜作用下,废水中的有机物被降解,并产生沼气,沼气从池顶部排出。9升流式厌氧滤池;降流式厌氧滤池。

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结构10厌氧生物滤池的特征:厌氧生物固定化厌氧微生物量分布不均匀进水部位容易发生堵塞现象。11(b)废水与生物膜两相接触面大,强化了传质过程,因而有机物去除速度快(c)微生物固着生长为主,不易流失,因此不需污泥回流和搅拌设备;

(d)启动时间短。(e)处理含悬浮物浓度高的有机废水,易发生堵塞。13主要缺点:

滤料费用较贵

滤料容易堵塞主要优点:

处理能力较高滤池内可以保持很高的微生物浓度不需另设泥水分离设备、出水SS较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14(三)厌氧接触法在消化池后设沉淀池,将沉淀污泥回流至消化池,形成了厌氧接触法(anaerobiccontactprocess)。厌氧接触法工艺动画15厌氧接触法的特点:(a)通过污泥回流,保持消化池内污泥浓度较高,一般为10-15g/L,耐冲击能力强;

(b)消化池的容积负荷较普通消化池高,中温消化时,一般为2-l0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比普通消化池大大缩短,如常温下,普通消化池为15-30天,而接触法小于10天;17(c)可以直接处理悬浮固体含量较高或颗粒较大的料液,不存在堵塞问题;

(d)混合液经沉降后,出水水质好,(e)但需增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脱气等设备(f)厌氧接触法存在混合液难于在沉淀池中进行固液分离的缺点。18(四)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上流速度高(2.5-6m/h),远高于UASB所采用的0.5-2.5m/h,污泥床处于部分或全部“膨胀化”。适宜处理低浓度废水(1500mg/L以下)目前尚未形成生产规模应用。19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upflowanaerobicsludgeblanketreactor)是由荷兰的G.Lettnga等人在上世纪70年代初研制开发的。污泥床反应器内没有人工载体,反应器内微生物以自身聚集生长,为颗粒污泥状态存在,因而能达到高生物量和高效高负荷。1概述21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的池形有圆形、方形、矩形。小型装置常为圆柱形,底部呈锥形或圆弧形。大型装置为便于设置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则一般为矩形,高度一般为3-8m,其中污泥床1-2m,污泥悬浮层2-4m,多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22UASB反应器示意图23UASB顶部图25UASB气帽图26缺点:(a)大型装置内会有短流现象(要求配水装置性能要好)(b)进水SS要求≤200mg/L,以免对污泥颗粒化不利或减少反应区的有效容积,甚至引起堵塞(c)在没有颗粒污泥接种的情况下,启动时间长(d)对水质和负荷突然变化比较敏感(e)要求水温高些,最好35℃以上。29

3UASB的构造和组成3031颗粒(granules)菌胶团(pellets)絮体(flocs)絮状污泥(nocculentsludge)4厌氧颗粒污泥325UASB的设计(三相分离)33三相分离器设计

三相分离器的基本构造:三相分离器的型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三项主要功能均为气液分离、固液分离和污泥回流;主要组成部分为气封、沉淀区和回流缝。34356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启动

UASB反应器的启动可分为两个阶段:接种污泥在适宜的驯化过程中获得一个合理分布的微生物群体。这种合理分布群体的大量生长、繁殖启动具体过程如下:

36工作过程参数污泥浓度:40-80g/L容积负荷:10-20kgCOD/(m3•d)。荷兰Biothane公司为加拿大Bathurst造纸公司设计15600m3UASB反应器,日处理造纸废水185tCOD。37厌氧、好氧结合工艺实例38(六)IC反应器IC(internalcirculation)反应器是新一代高效厌氧反应器,废水在反应器中自下而上流动,污染物被细菌吸附并降解,净化过的水从反应器上部流出。39(六)IC反应器优点(1)容积负荷高:IC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微生物量大,且存在内循环,传质效果好,进水有机负荷可超过普通厌氧反应器的3倍以上。(2)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IC反应器容积负荷率高出普通UASB反应器3倍左右,其体积相当于普通反应器的1/4—1/3左右,大大降低了反应器的基建投资;而且IC反应器高径比很大(一般为4—8),所以占地面积少。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低浓度废水(COD=2000—3000mg/L)时,反应器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2—3倍;处理高浓度废水(COD=10000—15000mg/L)时,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10—20倍。大量的循环水和进水充分混合,使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充分稀释,大大降低了毒物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40(六)IC反应器优点(4)抗低温能力强: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主要是对消化速率的影响。IC反应器由于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和严重。通常IC反应器厌氧消化可在常温条件(20—25℃)下进行,这样减少了消化保温的困难,节省了能量。(5)具有缓冲pH值的能力:内循环流量相当于第1厌氧区的出水回流,可利用COD转化的碱度,对pH值起缓冲作用,使反应器内pH值保持最佳状态,同时还可减少进水的投碱量。(6)内部自动循环,不必外加动力:普通厌氧反应器的回流是通过外部加压实现的,而IC反应器以自身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动力来实现混合液内循环,不必设泵强制循环,节省了动力消耗。IC反应器当前在造纸行业应用较多的是用各类废纸作原料的造纸企业,处理的目的包括实现一般的达标排放,通过治理后的废水回用,从而达到节水和治污的双重目的。41(六)IC反应器缺点:IC缺点尤其在污水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