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污水管网)及污水支线管网(含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设计-清流排水管网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镇街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污水管网)及污水支线管网(含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设计-清流排水管网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镇街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污水管网)及污水支线管网(含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设计-清流排水管网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镇街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污水管网)及污水支线管网(含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设计-清流排水管网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镇街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污水管网)及污水支线管网(含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设计-清流排水管网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UM②砂岩(J2Xs-Ss):红褐色、灰褐色,中粒~中粗粒结构,钙泥质胶结,薄~中厚层状构造,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含泥质较重,泥质含量变化快。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十分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芯多呈5cm以下短节柱状、碎块状。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短柱~柱状,节长一般5~25cm。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1)基岩面特征根据野外调查及钻探成果,基岩面与现状地形起伏相差较小,局部基岩面陡坎段坡度较大,最大约80°,其余一般地段0~10°。(2)基岩风化带特征基岩强风带走势与基岩面基本一致,主要位于上部基岩表层。1)强风化带岩体揭露强风化岩体主要为强风化泥岩和强风化砂岩。网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碎块状或块状,风化后易崩解,手捏岩芯易碎散,质极软。风化带厚度总体较均匀,局部较厚。2)中等风化带岩体主要为泥岩和砂岩,泥岩及含泥质较重的砂岩具有揭露后易风化崩解、遇水软化的特点。泥岩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岩质较软,锤击易碎;砂岩岩芯呈短柱状、柱状,岩质总体较硬,局部较软。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本次勘察场地所在的广顺街道、清升镇、清江镇、古昌镇、盘龙镇、昌州街道、峰高街道、双河街道、万灵镇、直升镇、安富街道、河包镇、龙集镇、荣隆镇、远觉镇、铜鼓镇、观胜镇。清流镇场地主要存在两条河流,清流河位于场地西北角,由北向南径流,常水位标高317.18m;调查最高洪水位324.74m,清流河支流黄家河由东向西径流,在场地西侧汇入清流河,常水位标高318.5m。调查最高洪水位323.50m,拟建场地标高325m以上,受河流的影响较小。地下水(1)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地层渗透性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结合含水介质的组合状况,将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类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素填土和冲洪积层中。其赋水性明显受沉积物岩性的控制,具潜水性。大气降水、沟渠为其主要补给源。临江(河)区域地下水与江(河)水连通性好,具傍河双向交替补给和滞后的特点。水量、水位变化大,且不稳定。根据周边工程经验:填土渗透系数取经验值10.0~20.1m/d,为强透水层。粉质粘土渗透系数取经验值0.02~0.05m/d,为弱透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伏砂岩和泥岩地层中,赋水条件受岩性、构造、地貌和孔隙裂隙发育程度等多种因素控制。区内地貌以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和河谷阶地地貌为主,岩层产状平缓,岩性又以泥岩为主,砂岩层分布不稳定,泥岩为隔水层,砂岩为弱透水层,且裂隙发育不均,总体渗透性较差,地下水赋水性差,水量较贫乏。根据周边工程经验:泥岩渗透系数取0.03~0.06m/d,透水性为弱透水层;砂岩渗透系数取0.05~0.15m/d,透水性为弱透水层。(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勘察区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自高向地势低洼处排泄,具有排泄路径、周期短的特点。临江(河)区域的场地存在一定范围潜水,河流水与潜水互为补给。大气降雨后沿地面或下渗后径流,流向地势低洼一带,形成潜水或向更低点排泄;地下水径流方向主要受地形及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大多流向地势低洼地带或沿孔隙、裂隙下渗;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向地势低洼处径流,其次为大气蒸发。(3)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区内地势低洼段和临江(河)区域分布潜水,场地素填土层较厚处存在局部滞水,潜水埋深小,其余地段基岩裂隙水埋藏较深。潜水水位具有季节性变化明显,受降水影响大等特点。基岩裂隙水水量不丰,没有统一的水力联系。区内基岩的风化裂隙水总体含水量甚微,但不排除局部地段有富水条件,储藏有一定裂隙水。(4)钻孔水位观测本次勘察期间,钻孔施工完成后24h进行稳定水位观测,本场地位于河岸地段钻孔大多有稳定地下水位,水位与临近河水位接近。综上,场地内地下水较丰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工程区地下水多为潜水,场地素填土层较厚处有形成局部滞水条件。在地势低洼处和临河区域应做好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疏排水工作,并备好必要的排水设备。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取0.1g,设计地震分为第一组。工程范围内无断裂、破碎带通过,构造稳定。不良地质作用根据钻探、现场调查访问,场区内未见滑坡、泥石流、崩塌、危岩、活动性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地下洞室、地下构筑物和河道、沟浜洞、墓穴、防空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抗震设计专篇重庆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本工程中排水设施需满足《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抗震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盛水构筑物和地下管道管体的混凝土等级不宜低于C25;砌筑砂浆应采用水泥砂浆,其强度不应低于M7.5;埋地的承插式接口管道,应采用柔性接口。特殊性岩土评价勘察区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和风化岩。素填土场地存在大面积素填土区域,素填土的年限、填筑方式及处理情况等变化大,素填土组成情况复杂,密实度不均匀。一般现状道路下部素填土由于经长年车载碾压,沉降趋于稳定,密实度较好;现有建筑周边区域及绿化用地区域,素填土的密实程度差异较大,总体较差。若没有经过处理,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危害,造成管道受力不均甚至出现拉裂等。建议对管道基底进行机械碾压夯实,填料及压实系数应达到相关规范要求。软土沟谷地带,汇水条件较好区域内粉质粘土,以及与填土交界面处粉质粘土,由于长期受水浸泡,呈流塑~软塑状。该层力学性质差,压缩性高,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不适合直接作为拟建管道持力层;如若选择,则建议该层采取换填、抛石挤淤、灌浆等方式进行处理。经处理且检测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可以作为管道基础持力层。风化岩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分层强度相对较低,工程地质特性较差,承载力一般,经检测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可以作为管道基础持力层。相邻构(建)筑物本工程拟建管网多沿现状道路和建筑物周边铺设,沿线地下管道较多,施工前需获得已有管线分布资料,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现场确认,防止施工对既有管线造成破坏。拟建于现状道路下的管网,施工开挖时对既有道路通行有影响,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必要的施工措施确保既有道路的通行安全。部分管网距离相邻构(建)筑物和既有边坡保持较近,管网基槽开挖应尽量与相邻构(建)筑物和既有边坡保持一定距离,开挖应保证地基持力层的完整性不被破坏,强度不受影响,避免对现有建(构)筑物和边坡造成影响和破坏,必要时先支挡后开挖,并严禁爆破开挖,避免大范围开挖,宜分段跳槽开挖和施工。基槽开挖后应及时回填。对建筑物及沿线道路布设沉降变形监测点,发生开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对应措施。排水管网改造设计原则城市排水管道设计以相关规划及规范为依据。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设计污水管网尽量不设污水泵站,充分利用重力流。尽量不设倒虹管,以减少管道维护、保养难度和费用;设计管线尽量满足周边污水收集的方便。市政道路新建污水管道作为小区污水干管的排放出口,每个路口预留污水检查井,以便小区污水的接入,原道路两侧的条石边沟作为分流后的雨水排放通道。小区内部新增污水管道收集建筑污水排放至化粪池后接入市政管道,原小区的条石边沟能够利用作为雨水排放管道的可尽量利用,不能利用的可废除后新建雨水管道及雨水边沟。部分产生油污水的门市、餐馆、酒店、学校等,均必须保证污水先经过隔油池,已达到接入标准后在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及化粪池,否则不允许接入。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设计年限本工程为新建区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设计规模本次设计按照现状管网规模进行改造设计。基本设计参数·最大控制设计流速:Vmax=8m/s;·最小流速:雨水管道Vmin=0.75m/s,污水管道Vmin=0.65m/s。·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0.554000.65500~9000.70≥10000.75·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4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1;·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清流各节点管网改造方案根据前期现场踏勘,镇街现场人员共指出9处问题节点需进行改造。编号节点名称排水现状改造设计1节点1清流政府背后污水检查井位于农田内下雨,雨水渗漏入井内,管网堵塞。本次考虑将dn110改为dn300的管网本次考虑将dn110改为dn300的管网2节点2明一超市/交通路76号地势低洼合流排水沟,堵塞比较严重新建一条d300的污水管网3节点3民族新村/卫生院背后片区管网缺失新建1座化粪池排至黄家河口4节点4老街房屋背后部分污水散排至河内,房屋前面雨水散排新建d200的入户管至化粪池,新建一座3m2化粪池收集污水接入新建d300的污水管网,老街前面新建d300的雨水管网接至现状d800的雨水管5节点5汽车站/派出所山水过大,此处建筑无水管网,雨污水合流新建一条DN300的污水管,接入新建化粪池最后接入下游现状污水管内6节点6转盘住宅污水直接排放新建1座2m2化粪池收集污水接入现状污水管网,同时新建d400的污水管网接走上游污水缓解下游泵站压力7节点7农贸市场内雨污合流新建d200的入户管接入化粪池,新建一座8m2化粪池,将原边沟清掏、重建300X400的雨水边沟8节点8垃圾中转站无污水管网新建一条d300的污水管网至污水处理厂9节点9此片区无污水管网新建一座化粪池统一收集接入新建d300的污水管网至下游现状污水管网新建一座化粪池统一收集接入新建d300的污水管网至下游现状污水管网污水系统计算原则1)城市污水量应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水的用户和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户排出的城市综合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组成。2)污水量根据城市综合用水量(平均日)乘以城市污水排放系数确定。3)综合生活污水量宜根据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平均日)乘以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确定。4)污水排放系数应是在一定计量时间(年)内的污水排放量与用水量(平均日)的比值。按污水性质不同可分为:城市污水排放系数、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和城市工业废水排放系数。5)当规划城市供水量、排水量统计分析资料缺乏时,城市分类污水排放系数可根据城市居住、公共设施和分类工业用地的布局,结合以下因素,按表中规定确定。城市分类污水排放系数城市污水分类污水排放系数城市污水0.70~0.80城市综合生活污水0.80~0.90城市工业废水0.70~0.906)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市不同性质用地污水量可按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中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乘以相应的分类污水排放系数确定。7)当城市污水由市政污水系统或独立污水系统分别排放时,其污水系统的污水量应分别按其污水系统服务面积内的不同性质用地的用水量乘以相应的分类污水排放系数后相加确定。8)城市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中的表2.1.2确定。预测污水量根据《荣昌区小城镇生活污水规划》,各街镇污水量采用如下指标:(1)城市综合污水量标准城市综合用水量根据《总规》(最大日)标准为250L/Cap.d,日变化系数为1.25,污水排放系数按0.80计,城市综合污水量标准q(平均日)为160L/Cap.d。(2)生活污水量预测由于受地形条件、管网改造等条件的制约,污水要全部接纳至污水处理厂需要一个过程,污水收集率分阶段逐步提高,由于地形标高的限制及部分用户过于分散等原因污水收集率不可能达到100%,本工程近期收集率按80%考虑,远期收集率暂按95%考虑。据我国其他城市污水管网设计数据,管道地下水渗入量和雨水混入量总和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为污水量的5%~10%,本规划取10%。片区流域综合污水定额(lpc)污水收集率地下水渗入系数预测人口(万人)日变化系数最大日综合污水量(m3/d)规划污水厂规模(m3/d)清流镇16081.25844.8900污水管网1)污水量计算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3.1.2条规定,居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应根据当地采用的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可按当地相关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根据《荣昌区小城镇生活污水规划》,本次人均综合污水量采用160L/人·天,另外,在污水量中计入10%的地下水渗入。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max=Ks×Kz×Qave(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q×流域计算人口数(人)/(24×3600)(L/s)q=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标准(L/cap·d)Ks:雨水或地下水渗入量系数,本次设计取1.1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污水总变化系数表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Kz2.32.0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A(l/s)水力计算按满宁公式:(m/s)过水断面:A=(θ-sinθcosθ)r2(m2)——h﹤D/2水力半径:(m)Or:A=(π-θ+sinθcosθ)r2(m2)——h﹥D/2(m)n:管材粗糙系数,塑料管管取0.01。清流污水管道水力计算表节点设计流量服务面积管径坡度流速充满度(L/s)(hm2)(mm)(‰)(m/s)(h/D)节点10.100.44采用最小管径d300,不再计算节点20.090.38采用最小管径d300,不再计算节点30.210.91采用最小管径d300,不再计算节点40.31.3240050.650.11节点50.210.93300131.350.23节点60.190.8430030.620.21节点70.210.9430030.630.22节点80.371.6530030.820.35节点90.612.7030081.110.252)污水管道设计功能:污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道路路面、相邻地块及上游污水管道转输之污水流量。定线原则:本次设计为现状排水管网改造,一般按原管位布置。平面布置:详见各镇街管网改造平面图。纵向布置:道路污水管道纵向按道路坡向敷设,埋设深度按管顶敷土2.0~2.5m控制。管道坡度原则上按道路坡度设置,当跌落水头大于1.5m、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时采取跌水消能措施。雨水管网1)雨水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暴雨强度(q)公式采用重庆市荣昌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暴雨重现期:道路排水系统P=3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规划建设用地ψ=0.7,非建设用地ψ=0.2,综合径流系数加权平均计算。n:管材粗糙系数,塑料管取0.01,钢筋砼管取0.014。清流雨水管道水力计算表节点服务面积集水时间设计流量过流能力管径坡度流速(hm2)(min)(m3/s)(m3/s)(mm)(‰)(m/s)节点40.3850.070.0830030.97节点70.5750.080.40031.182)雨水管道设计功能:雨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道路路面、相邻地块及上游雨水管道转输之雨水流量。定线原则:本次设计为现状排水管网改造,一般按原管位布置。平面布置:详见各镇街管网改造平面图。纵向布置:雨水管道纵向按地面坡向敷设,埋设深度按管顶敷土1.5~2.0m控制。管道坡度原则上按地面坡度设置,当跌落水头大于1.5m、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时采取跌水消能措施。化粪池1、选择化粪池容积要根据使用人数、停留时间、清掏周期确定。化粪池容积计算:W=W1+W2式中:W——化粪池有效容积,m³;W1——化粪池内污水部分,m³;W2——化粪池内污泥部分,m³;(1)污水容积:式中:N2——化粪池设计总人数,人;q——每人每日污水定额,L/人.d;t——污水在化粪池内的停留时间,按12h,24h算;∂——实际使用卫生器具的人数与设计总人数的百分比;(2)污泥容积:a——合流系统,a=0.7L/人·d,分流系统,a=0.4L/人·d;b——污泥含水率,b=95%;C——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C=90%;K——腐化期间的污泥缩减系数,K=0.8;T——化粪池的清掏周期,按90d、180d、360d计算;1.2——清掏后考虑留20%熟污泥的容积系数;化粪池选型时按污废水合流进入化粪池计算,居民生活用水定额选用每人120L/人·d,进入化粪池生活污水量取102L/人·d,污泥计算量为0.7L/人·d,清掏周期取180天,停留时间为24小时。新建化粪池采用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化粪池容积大小的选择参照国家标准图集03S70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执行。选取参数按:停留时间取24h,清掏周期按180d,污废合流排水体制,每户人口按4人计。污水泵站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污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5min的出水量,且每小时开动水泵不得超过6次。(1)泵站规模确定清流镇:1#一体化泵站设计流量5.5L/S;2#一体化泵站设计流量5.5L/S。(2)水泵参数确定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规定,排水管道采用压力流时,压力管道的设计流速宜采用0.7~2.0m/s。本次设计采用一根压力管道,考虑到输送介质为污水,管道材质选用聚乙烯PE100塑料管(公称压力1.0MPa),按照塑料管道进行水力计算。查水力计算表,确定压力污水管管径分别为:清流镇:1#DN100mm,v=0.715m/s,1000i=3.58;2#DN100mm,v=0.715m/s,1000i=3.58泵站扬程计算1)压水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清流镇:1#压力管道长度约31m;2#压力管道长度约195m。局部水头损失按照沿程水头损失的25%计算。清流镇:1#总水头损失=1.25×(3.58×31/1000)=0.14m;2#总水头损失=1.25×(3.58×195/1000)=0.87m2)水泵净扬程净扬程=压水管道最高点高程-集水池设计最低水位清流镇:1#泵站=324.258m-320.56m=3.7m;2#泵站=326.263m-322.069m=4.2m;3)水泵扬程的确定水泵扬程考虑水泵净扬程、泵站内水头损失(泵站估计1.0m)、压水管道总水头损失及1.0m的富裕水头,则:清流镇:1#水泵设计扬程H=3.7+0.14+1.0+1.0=5.84m;2#水泵设计扬程H=4.2+0.87+1.0+1.0=7.07m;4)泵站设计泵站设置位置详见《排水管线改造平面图》,做法详见大样图(仅为示意,最终由专业厂家负责生产安装调试等)。开挖恢复因本次管网改造施工区域部分位于建成区,开挖管道沟槽时会破坏现状市政道路、小区内部道路、围墙和人行道等设施,施工完毕后需对其进行恢复处理。本次设计开挖市政道路路面(新建管道管径d300以上),开挖恢复面积按管道长度每延米3m2进行估算;小区内部路面(新建管道管径d150~d200),开挖恢复面积按管道长度每延米1.5m2进行估算;人行道按透水砖恢复计量,车行道根据现场情况分别按沥青路面及混凝土路面计量,小区内部道路按混凝土路面计量,其余破坏设施恢复至原状。管材、基础、接口及附属构筑物管材、基础及接口管道管材本工程雨、污水管道d≤1000采用HDPE埋地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管,SN≥8KN/m2,雨、污水管道d≥1200采用国标Ⅱ级钢筋混凝土管,建筑排水立管采用d100UPVC管,埋地接户管均采用PVC-U双壁波纹管,过街顶管采用顶管专用混凝土管,压力管及过街牵引管均采用PE100管。钢套管采用内外涂环氧树脂复合钢管。钢筋混凝土管产品必须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要求;埋地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管的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埋地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CJ/T329-2010)要求;PVC-U双壁波纹管的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第1部分:双壁波纹管材》(\t"/DataCenter/Standard/StdSearch.aspx?Keys=GB/_blank"GB/T18477.1-2007)要求,UPVC管的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5836.1-2018)要求;PE管道管材、管件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13663)及《给水用聚乙烯(PE)管件》(GB/T13663.2)的规定,卫生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要求。内外涂环氧树脂复合钢管的制造及安装应符合GB/T28897-2012《钢塑复合管》相关要求。埋地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管原材料应满足:①采用全新高密度聚乙烯原料,不得采用回收料,必须满足标准CJ/T

329-2010中4.1节表1对聚乙烯原材料的性能指标要求;②必须采用热镀锌钢带,不得采用冷轧钢带,钢带性能必须满足标准CJ/T

329-2010中4.1节表2对镀锌钢带的性能指标要求;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接口埋地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管采用承插式连接,详见厂家使用说明。PVC-U双壁波纹管采用弹性密封圈连接,UPVC管采用粘接。钢筋混凝土承插排水管接口形式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做法详见图集06MS201-1/27。PE管采用电热熔或法兰连接,详见厂家使用说明。内外涂环氧树脂复合钢管采用丝扣沟槽连接,或者利用生产厂家推荐的管道连接方式。对于岩、土分界段,填、挖分界段等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排水管段,应采用柔性接口,当管道纵向不均匀沉降的范围较大时,应在管段上连续设置一个以上的柔性接口。基础埋地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管、PVC-U双壁波纹管、PE管均采用150°砂垫层基础,钢筋混凝土管道采用120°混凝土基础。检查井、跌水井及其它构筑物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本次设计雨污水检查井间距均为30m左右。2)井盖材质宜为球墨铸铁的“五防”井盖(防沉降、防盗、防噪音、防坠落、防位移),颜色宜为黑色,井盖所用球墨铸铁应符合GB1348-2009的规定。人行道上按承载能力,最低选用C250类型;车行道上按承载能力,最低选用D400类型;井座采用圆形,井盖采用圆形,井座厚度f暂定为10cm,可根据选定产品做调整。所选井盖应符合《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3)排水系统检查井应安装防坠落装置,建议安装防坠网,材质为高强度尼龙绳(抗冲击力应大于100公斤),通过膨胀栓固定在井壁。4)本次设计检查井防渗等级不小于P6。5)埋深<6米检查井采用C30混凝土现浇;埋深≥6m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三通检查井做法详国标图集06MS201-2/34。图集中盖板、井墙、底板及流槽均改为采用C30砼现浇,钢筋HPB235级钢和HRB335级钢改为HPB300级钢和HRB400级钢。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2MPa。雨水口1)本工程采用双箅雨水口,雨水箅为铸铁防盗型,荷载标准为公路-Ⅰ级荷载,所选雨水箅应符合《球墨铸铁件》(GB/T1348-2009)的要求。本次设计按双箅雨水口泄流能力25L/s原则进行计算、布设雨水口。2)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以保证有效收水,雨水口标高比路面低3cm。3)雨水口连接管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环刚度SN≥8000N/m2,管径为d300,坡度为1%,坡向干管检查井。4)根据规范要求,雨水口间距一般为30米。沉泥井本工程沉泥井井室详细做法参照本次设计污水井大样图,管底留50cm沉泥槽。沉泥槽详细做法参照06MS201-3/124。接户井本工程接户井采用0.4×0.4混凝土检查井,具体做法详见大样图。管道施工管道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现场复核本工程排水管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已建排水设施的疏通处理荣昌区镇街范围内部分排水管道及暗涵存在堵塞、淤积,现根据各方研究讨论、应业主要求,对该部分管道及暗涵采用疏通技术疏通处理,现补充排水管道及暗涵疏通说明及施工注意事项。管道疏通后,经业主、监理、审价等根据内窥检测情况。由于现状部分边沟较长距离无检查井,所以施工单位清淤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每隔50m位置处,将现状边沟挖开3m左右,以便于清淤,清淤后原状恢复。现状排水管线位置应根据业主单位提供的管线实测资料为准,现对疏通的处理技术及施工措施作以下说明:疏通技术排水管道及暗涵疏通技术一般有以下三种:(1)人力疏通通常采用毛竹片从一个检查井穿向另一个检查井,然后将钢丝或铁链固定在毛竹片一端穿入管道,穿出另一个检查井,与卷扬机钢丝绳连接,卷扬机拉动使其在管道内拖动,将管内杂物、污泥赶到检查井处,人工将其提到路面清理。此方法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在井内操作的工人要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此种方法疏通效果一般较好。(2)机械疏通一般采用管道疏通车,利用水泵将疏通车水箱内的水通过软管及高压喷嘴在管道内进行冲洗,将管内杂物、污泥冲至另一检查井井内,再采用吸污车进行抽吸。此方法劳动强度小,不污染路面,但疏通清淤效果较差,需水量较大。(3)水力疏通一般采用气囊将检查井口堵塞,利用上游来水蓄积一定高度的水位,利用上游来水对管道进行冲洗,并用吸泥车进行抽吸。改技术简单,易于操作,适宜埋深较深排水管疏通。疏通注意事项管道清淤疏通应由取得相关资质的专项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管道疏通作业因现场条件不同,制定方案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环境条件选择不同方案。(3)管道疏通是对管道杂质及淤积物的疏通去除。排水管道疏通各方严格把关,管道疏通处理后,排水管道务必通畅,管道不留任何杂质及淤积物。(4)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以及现场疏通情况,如有其它不明,应及时向相关人员反应。(5)井下作业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井下作业要有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进行。(6)管道疏通要有完备的安全保障制度及施工安全措施。管道中通常存在易燃、有毒、有害气体,所以,如果疏通人员要下井,必须要有以下相应的措施。1)应尽量采用机械清淤清掏.人工不下井。对于大直径管道、泵站集水池及新旧管道接管打口时,确需人工下井清淤作业时,地面、井内应同时配备安全监督人员。2)下井前应有防毒面具等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具,下井前须先将气体检测仪放入井内,如有有害气体,或缺氧等检测仪将报警。3)下井作业时要有一定的通风措施,如发现管道中存有有害气体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排除,可以将相邻两个检查井的井盖打开一段时间,或者用抽风机吸出气体。排气后还要进行复查,即是确认有害气体己被排除。4)疏通人员下井时井内不得带有明火的灯,不得点火或吸烟,在必要时可戴上附有气带的防毒面具,穿上系有绳子的防护腰带,每班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5)在施工人员进行井下作业时,井上要留人,以备适时给井下人员必要的援助,避免造成施工安全事故。6)管道疏通技术及其他相关详细说明按《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执行。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相应疏通方案,防止上游淤土、垃圾等被冲至下游,导致下游堵塞造成重复清掏,明确如何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准备。(1)由于已建排水设施建设年限久,且后期维护较差,到时排水设施的过水能力较弱,本次管道施工前,应先对部分已建管道、检查井、暗涵及河道进行清淤疏通,具体疏通位置详见:已建管道疏通图(管道疏通原则是疏通已建管线及检查井上下游100-150m以内的管道及检查井。)(2)部分现状排水设施不符合排水要求,本次设计将废除部分排水管线及检查井,废除的检查井废弃检查井井盖,采用良质土封填至路面标高,废除的管道采用砖将检查井的洞口封堵、管道不进行废除。(3)施工现场根据龙水镇排水设施拥堵情况,可采用不同的疏通方式。在人员能够检修操作的段落采用人力疏通,将淤泥人工清理装袋。对人员无法进入排水边沟的段落,可适当揭开部分排水边沟的盖板,淤泥较多的地方采用人工清理装袋,人工无法清理的采用高压喷嘴进行冲洗,将管内杂物和淤泥冲至下游检查井,在采用吸污车进行抽吸。人工装袋的污泥和吸污车抽吸的杂物、淤泥一并送至填埋场处理后进行填埋处理。沟槽开挖与回填(1)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边坡开挖坡率参照地勘可按1:1.25取值,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根据有关施工规范对沟槽作支撑等措施。沟槽在填方地段、地基受到扰动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在地基松软或不均匀沉降地段,对松软地基采用夯实、换填等一些措施使地基承载力达到基本一致,并采用柔性连接。对于填方地段,须在填方进行至管顶标高1.0m以上后方可开挖管道沟槽。(2)沟槽开挖的开挖边坡坡度根据所开挖的地质岩层确定,同时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开挖时如发现不良地质,则需根据有关施工规范对沟槽作支撑处理。(3)基槽开挖应尽量与相邻建(构)筑物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对现有建(构)筑物造成影响和破坏;必要时可进行托底处理,并严禁爆破开挖。(4)根据现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以及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对容许开挖坡率和沟槽支档措施的建议,一般情况下,临时开挖边坡坡率按GB50268-2008第4.3.3条执行。(5)施工时应做好地面排水及沟槽排水;地下水发育地段应采取必要的人工降水措施,将地下水降至沟槽以下0.5m,以防止水泡沟槽。施工砂石基础时,槽底不得积水。(6)在不稳定土层中应增设沟槽支撑。沟槽与建筑物、地下管线及其他设施水平距离较近时应对沟槽支撑进行加固。(7)对由于开挖而暴露的泥岩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表面封闭处理。(8)在有顺层裂隙、含有软弱层的陡岩边坡地带,必须分段跳槽开挖,并做好支撑,以保证施工安全。施工时严禁放炮,如发生发现有崩塌、滑坡及掉块或岩体松动等迹象,应及时会同有关单位进行处理。(9)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值详后表。若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应按照相关规范采用地基处理措施。(10)管及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及闭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沟槽回填,回填必须在管及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后才可进行。(11)沟槽回填时,须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管两侧及管顶以上1米范围内采用轻夯压实,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0.3m。(12)槽底至管顶以上1m范围内,回填不得含有机物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13)管胸腔两侧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小于95%,管顶以上0.5米范围内回填土压实度不小于85%(轻击实标准)。管道处于路基内,则管顶以上部分回填土的压实度按路基要求执行。回填材料采用砂砾石及压实度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等相关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回填时可以采用人工手动机械进行夯实,达到相应的密实度要求。(14)检查井周围的回填要求:检查井砌体或现浇砼需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回填。井室及井筒周围的回填应与管沟槽回填同时进行。井室及井筒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检查井位于道路、小区、院坝等建成区域时,井室及井筒周围0.5m,井深1.5m范围内应采用砂卵石或碎石回填;检查井位于绿地、田地、荒地等野外区域时可采用符合要求的原土回填。结构物下沟槽超挖部分回填,当高度大于0.3m时,采用浆砌块石(MU30块石M10水泥砂浆)回填;当高度小于或等于0.3m时采用C20素混凝土回填。(15)沟槽施工对原路面进行开挖后,按原路面结构进行恢复。(16)沟槽施工对原人行道进行开挖后,按原人行道结构进行恢复。地基处理(1)管道及构筑物基础持力层要求为稳定的老土层、基岩、经分层碾压处理的填筑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5)或经分层碾压处理的路基(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120kPa。(2)若管基持力层不能满足上一条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1)当管道位于新近填土上时,应将管底以下2.0m范围内的填土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小于0.94(重型击实标准),当管道位于路基范围,管底压实度还必须不小于道路回填所要求的压实度;如新近填土层较松散,且填土深度不大于2.0m时,应将填土层挖除,重新回填并进行压实处理,或采用级配碎石或碎石土(碎石含量不小于30%-50%)换填处理,压实要求同上;如新近填土层较松散,且填土深度大于2.0m时,则应采用桩基等其他处理措施,视施工时现场具体情况处理。2)当管基大部分位于土层上,局部地段位于岩石上时,应将岩石超挖300mm,再在管底下铺设中粗砂或砂卵石垫层,垫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当管基全部位于岩石上时,可直接将基岩作为管基持力层。3)当出现土基和岩基交替分布时,在交界部位两侧各不小于2m范围内,于管道下设置300mm厚中粗砂或砂卵石垫层,要求同上。4)如施工时遇特殊地段,则应通知设计人员现场处理。(3)在施工过程中不得超挖、不得扰动基面,如超挖应用中粗砂分层夯填,密实度不小于95%。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前需保留一铲土(250~300mm),待天晴时挖随做管道基础。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4)对于埋设于冲沟、河岸边及陡坡段(地面横坡大于20度),可能受到水流冲刷的管道和洪水淹没的管道,应保证管顶覆土高度不小于1m,同时应沿沟槽底及两侧槽壁铺设100克长丝土工布以防止细粒回填土随水迁移。管道埋设后,在回填土表面以不小于300mm厚干砌片石护砌,以防冲刷,表面护砌宽度同沟槽顶部宽度。为保证管道在使用期间的安全,由管理部门派人定期巡视。管道抗浮浮托力计算公式如下:式中DW——管道外径,m;γW——水的重力密度,本次设计按10.0kN/m3计算;本次设计管道抗浮为管道自重及混凝土满包重量管径浮力(KN/m)自重(KN/m)d4004.8813.62根据计算自重大于浮力,满足管道抗浮要求。管道安装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测试与试验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管道接口在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试验方法按照各自相关专业规范进行。所有的污水管道在回填前还必须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做管段闭水试验。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施工注意事项(1)本设计在施工前必须复核上下游排水管道接口高程,防止管道水排不出去的情况发生。(2)排水管道施工时,以管道内底高程进行控制,地面高程和管道埋深仅作参考。排水检查井井面高程以该处人行道或车行道实际高程为准。(3)施工时坐标原点和水准点数据由建设单位提供。(4)本设计的坐标和标高如需调整,须经设计和有关部门协商同意后,方可变更设计做出调整。(5)排水管道在施工回填前应按规范要求做闭水实验。(6)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认真阅读施工图,如有未能完善之处,及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错漏之处,请尽快与设计单位联系做出调整后方能施工。(7)沟槽开挖时应注意施工安全,开挖放坡坡度根据地质情况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防止跨塌伤人事故发生。(8)本工程建成后严禁雨污水管道混接。(9)管线长度均为理论平面长度,施工时以实测长度为准;施工前应校测已建管道断面及高程、位置,如有矛盾及时联系设计人员共同研究解决;(10)工程建设范围内现状管线较复杂,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现状各种管线。(11)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12)本说明及设计图说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相关施工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进行。(13)施工单位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应经过监理和项目业主确认后方可进场。管道沿线地下管网复杂,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地下管网的破坏,同时施工中做好施工记录(尤其是隐蔽工程)和资料整理工作,相关工序验收合格后再进入下阶段施工。鉴于该工程地形、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实施过程中不可预见性因素较多,若出现问题,各方应积极配合,共同磋商解决,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为大量后续工作的展开创造有利条件。(14)开挖已建道路注意事项:1)开工前组织相关管线单位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参加管线综合调度交底会。2)在取得各种地下管线资料后,对照现场与图纸资料互相校核验证。3)采用以下方法详细调查现场地下管线实际分布情况:a挖探坑:探坑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时应采用铁锨薄层轻挖,不宜使用羊镐、钢钎等尖锐工具。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探坑的间距,通过两处以上探坑暴露的管线情况来推断该种管线的大致走向和埋深等信息。b与各专业管线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交流,请他们介绍一下管线的分布情况,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利于工程的安全和进度。c根据经验,仔细观察,合理判断分支管线的埋设位置和种类。重点观察部位:大路口处四周集中穿路管线,沿线单位处支管接入情况,一般从检查井盖位置可以看出管线的大致走向;电线杆引下线、配电柜至附近电力检查井之间应小心地下敷设的电力电缆。4)绘制管线分布图。5)现场做好警示标志。(15)管道施工时注意事项:1)污水管道施工时,应注意周围已建的给水、燃气、电力、通信管线及检查井。2)污水管道施工时,应先核实已建条石边沟的位置及边界、已建的雨污水管线,防止施工时对其破坏。3)其余沿线管道施工,尽量减少对已建设施的破坏,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4)管道施工前应复核所有接入排出点现状井高程,并与设计图高程进行确认。5)管道施工应科学合理组织。优先施工下游出口段,避免上游沟槽施工积水。6)污水管道、合流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7)根据,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和《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本项目排水工程涉及的危大工程包括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工程、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他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顶管法施工管道的暗挖工程。本工程施工单位应该根据上述文件要求编制专项顶管安全施工方案并明确安全防护、应急措施。顶管段工作井及接收井大部分位于土层中,开挖后侧壁稳定性较差,易坍塌掉块,建议采用机械开挖,做好护壁工作。本工程涉及危大工程重点部位和环节及保障措施如下:表8-SEQ表\*ARABIC\s11危大工程重点部位和环节及保障措施意见序号危大工程名称重点部位及环节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意见1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和土方开挖普通工作井、接收井、排水管井开挖高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1)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法规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安全审查后方可实施;

2)基坑(槽)采用稳定临时坡率放坡开挖,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可调整临时坡率,必要时可施作临时支护,确保施工安全;

3)基坑(槽)采用跳槽开挖,开挖槽段不宜大于15~20m;

4)基坑开挖后,应及时组织验槽,验收通过后应及时浇筑基础及施作上部结构,及时回填压实基坑其余部位;顶管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施工排水井,并回填。

5)基坑(槽)应避开雨天施工,并做好截排水设施,基坑(槽)底部不得有水体长期浸泡;

6)做好基坑(槽)应急预案,基槽内应设置逃生设施,一旦发生险情,施工人员可以及时撤离;

7)基坑(槽)周边不得堆土、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行。超过一定规模工作井、接收井、排水管井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普通模板搭设高度大于5m小于8m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规范施工超过一定规模模板搭设高度大于等于8m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规范施工3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普通1m一节的单节钢筋混凝土管重量大于10kn(1吨)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规范施工a挖出的土石方及时远离基坑,不堆放在基坑周边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b施工过程中应加强防水排水、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防坠物伤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措施的落实。c需回填至设计标高的部分,应采取分层夯实等施工措施,保证施工安全。d建议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进行施工安全性论证,并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e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安全及质量管理,对场地周边水及基坑内水采取截、排、抽水等措施。f基坑周围应设置围护结构和警示标志等保护措施。h要合理限制作业人员连续作业时间,避免因疲劳作业而发生安全事故。运行管理注意事项(1)设计管线投入运行后必须严格执行雨、污分流体制,严禁雨水接入污水管道或污水接入雨水管道。(2)对于排入设计污水管道的污水,必须达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及符合《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的要求后,才能接入设计污水管线。(3)管道、检查井、条石边沟及小区化粪池应定期清掏,保证其通畅性。环保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管道沟槽的开挖、回填应及时保护,土石方调运应防止沿线抛撒,排水管道及植被绿化严禁乱堆乱放,以避免影响环境卫生及环境形象。扬尘污染防治工程施工中,旱季风扬尘和机械扬尘导致沿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