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慎“立”深 - 关于材料式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论文_第1页
“审”慎“立”深 - 关于材料式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论文_第2页
“审”慎“立”深 - 关于材料式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论文_第3页
“审”慎“立”深 - 关于材料式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论文_第4页
“审”慎“立”深 - 关于材料式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审”慎“立”深

——关于材料式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摘要:纵观安徽省近十年的中考作文题,面对2019年出现“材料式话题作文”,我们首先要了解这种命题形式的特点,在审题过程中,迅速抓住关键词句,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确定正确又高远的立意。同时要注意作文题目中的提示与要求,确定适合作文题目内容的文体,写出文体清楚的作文。关键词:中考作文材料式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文体选择引言:命题形式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审题立意的过程。2019年出现的“材料式话题作文”,打破了学生只能写作记叙类文体的禁锢,给了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我们要根据材料和话题,选择最合适的文体。同时,这种命题形式的变化,使审题立意的难度加大,也让我们开始思考并总结此类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纵观安徽省近十年的中考作文题,可以发现命题形式是以半命题或命题为主。2019年是个特别的年份,这一年出现了“材料式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变化,使审题立意的难度加大,也让我们开始思考并总结此类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材料式话题作文。所谓材料式话题作文是指,提供阅读材料和话题,让学生根据材料和话题及有关要求写作。这样的命题形式,一改往年命题与半命题轮考的作文形式,体现了与高中课程的一致性,实现初高中的无缝对接,但根据学情,在高中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加入“话题”来划定学生的立意选材范围,这样,就降低了审题难度,更适合初中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除此之外,这种命题形式,打破了学生只能写作记叙类文体的禁锢,给了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命题形式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审题立意的过程。写好材料式话题作文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内容,围绕话题,准确提炼主旨”,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它考察的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整合概括重要文字信息的能力,借助文字表达自我认知的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认真阅读材料,迅速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梳理材料思路,理解材料主旨,结合话题,确定自己文章的立意。以某校2020中考一模试卷作文题目为例:

三、写作(55分)

18、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朱自清《背影》)

“送别”时,你有哪些经历与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这是典型的材料式话题作文,三则材料均来自课文内容,前两则来自诗歌,后一则来自散文,话题为“送别”,很明显,“送别”是核心关键词,引导我们正确理解材料内容的主旨。材料内容都和“送别”有关。核心关键词确定后,我们对照材料,还可以发现另外的关键词,第一则材料中的是“不见”,第二则材料中的是“见”,第三则材料中的“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再找不着了”,也隐含着“见”与“不见”,“见”与“不见”是材料中的关键词,也是由核心关键词“送别”延伸出来的,因为“送别”意味着由“见”到“不见”,还意味着“不见”人,只“见”景或物。这样看来,另外两个关键词的发现,充实了“送别”的内涵,也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使之更精准地确立自己的文章主旨,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想让文章立意准确,学生能扣题写作,那么,对关键词的理解必须精准深刻,所以,抓住关键词句后,我们还要结合材料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送别”这个词语的含义是唯一的,它不是“离别”,也不是“分别”,它是“送别”。这次词语中的“送”字不能被忽视,“送别”是一场过程漫长的分别,是留守的人和离开的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作文题目中三则材料的内容,表现的都是“送别”这一主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题目即以“送”字交代主要内容,诗中,诗人“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送别得热烈隆重;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江边送别孟浩然,情深义重;《背影》中,父子在车站送别儿子,父子情深。再来看另外两个关键词“不见”与“见”,岑参的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不见”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后无限怅惘的心情,“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找不着了”意味着“不见”,这里的“再找不着了”表现出作者不忍父亲离开的深沉依恋。这两则材料里的关键词“不见”,潜在的含义是“想见”“舍不得不见”,作者借助“不见”很好地传达出送别时的怅然孤独之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见”的是长江流水,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风帆远去,诗人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雪上空留马行处”亦如此,“不见”送别之人,“见”的是别后之景,景中满含别情,韵味悠长。揣摩并准确把握关键词句的含义,能帮助学生借助材料,找到合适的表情达意的途径,顺利地打开写作思路,确定正确又高远的立意。除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确定立意,我们还需关注材料之外的提示与要求。在“自选文体”的要求下,我们更要注意文体的选择,要根据材料和提示,选择适合的文体,写出有真情实感有深刻思想的文章。常规的提示与要求往往是:(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我们要严格按照这些要求写作,同时,我们还得关注一些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的内容。还以之前的一模作文题目为例,题目中有以下内容:“‘送别’时,你有哪些经历与感悟?”“经历与感悟”提示学生写自己的经历的事件和由此得出的感悟。这种提示很明显,倾向于让孩子选择写记叙文。客观来说,这次的作文题目也适合写记叙文。为什么?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必须清楚几个基本问题。第一个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区别。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第二个问题是作文题目内容和文体选择的关系。2019年以前的中考作文题目往往是命题与半命题轮考,都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原点,以学生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知为圆,启发他们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求学生以我手写我心。这样,学生一般只能写作记叙类文体。但2019年的作文题目给了考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从写作内容看,要求考生围绕三种“乐”进行写作,可叙述经历,可发表认识,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再以之前的一模作文题目为例,话题是“送别”,材料也都在叙述送别经历,描写送别场景。而“送别”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经历,是人生中最平常又最动人的一幕,它承载着亲情、友情、爱情,展示着性情、胸怀和格局。这样的材料式话题作文,适合孩子们写记叙文,学生可以叙写自己关于“送别”的经历,以事传情,借景抒情。有些作文题目中的提示宽泛,学生必须结合材料和话题,明确文体。以某校中考仿真卷的作文题目为例:

四、写作(55分)

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

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陶行知《创造宣言》)

你对“创新”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创新”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题目中的材料来自议论文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和陶行知《创造宣言》,材料以说理为主,议论色彩浓厚。在提示与要求中,有这样的文字:“你对‘创新’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创新’的经历与感悟?”“认识与思考”是提示学生进行议论,“经历与感悟”,是提示学生进行记叙。表面上看,文体自选,可议论,可记叙,记叙文是要记叙事件过程,通过形象感染读者的,记叙文是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的,题目中的话题“创新”这个关键词本身缺少可展开的人物形象、事件过程、景物描写,总而言之,这个词语形象感不强,很难通过事件、人物具体地表现。但“创新”这个词语概括性强、理论性强,可以生发出相关的认识和见解,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样的作文题目,更适合写作议论文。材料式话题作文关于文体的选择自由度较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大,但我们要根据材料和话题,选择最合适的文体。另外,中考作文阅卷情况显示,有一部分同学一看题目要求,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结果将两种文体杂糅在一起,作文一部分写自己的经历,一部分表达看法,空发议论,结果成了文体不清、表达混乱的文章。所以,选择好文体后,要按文体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写作。如果写记叙文,就必须呈现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大要素,要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语言要生动形象;如果写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就要完整,要运用议论等表达方式,语言要准确严密。还以一模的作文题目为例,以“送别”为关键词立意,写成记叙文,文章要呈现“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送别”的过程,即“送别”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合理运用多种叙述方式,交代清楚事件的过程,还要用各种描写方法写人写景,同时,巧妙地运用表现手法帮助表现主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再以之前的仿真卷的关于“创新”的作文题目为例,以“创新”为关键词立意,写成议论文,文章要明确中心论点,即明确对所议论的问题——创新所持有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接着,要选择充分的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等,事实论据要真实典型,尽量避免以自身经历为论据,因为自身经历虽然真实,但缺少典型性和代表性,道理论据包括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