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细胞核与染色质_第1页
第十一章细胞核与染色质_第2页
第十一章细胞核与染色质_第3页
第十一章细胞核与染色质_第4页
第十一章细胞核与染色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细胞核与染色质第1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细胞核截面图第2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细胞核的分布、形态、大小、数目分布: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例外: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等极少数的细胞。形态:球形或者卵形或圆形大小:约占细胞总体积的10%数目:一般一个:大多数生物体细胞中都是一个有的多个: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多数胚乳核,草履虫等原生动物;人的骨胳肌细胞中的细胞核可达数百个。第3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界膜功能: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屏障:核酸复制、转录和加工在核内,蛋白质翻译在细胞质中调控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复合体结构组分:双层核膜、核孔复合体和核纤层第一节、核被膜第4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核膜第5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内层核膜(innernuclearmembrane),外层核膜(outernuclearmembrane),核周间隙(perinuclearspace),外层核膜与内质网相通,常带有核糖体,内核膜光滑,无核糖体,内贴核纤层,借助核纤层蛋白B受体(LaminBreceptor,LBR)等与核纤层连接,内外膜平行,融合处形成核孔(nuclearpore),核孔处镶嵌着核孔复合体(nuclearporecomplex,NPC)

(一)核膜结构第6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核膜的崩解和组装有丝分裂早前期,核膜崩解,是一个受调控的过程,Cdk1,PKC,染色体凝集,核孔复合体解散,核纤层解聚,双层核膜膜泡化,以膜泡或膜片的形式分散到细胞质中,内层核膜蛋白也随膜成分分散于细胞质中。在核膜崩解中,核膜成分中的蛋白质被磷酸化是最主要的调控机制,其中,至少有多个核孔复合体蛋白、内层核膜上的LaminB受体以及核纤层蛋白等都被磷酸化。——崩解第7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组装有丝分裂中期到后期,激酶失活,磷酸化的核膜、核孔、核纤层成分去磷酸化,激活核膜重建,核膜成分与染色体结合,膜泡融合,其中,Lamin、LaminB受体等都可以与DNA直接或间接结合,核孔形成,核孔复合体装配,核纤层形成,细胞核体积增大,Ran-GTP、Ran-GTP修饰因子等在核膜重建中起到重要作用。第8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核孔复合体(NuclearPoreComplex,NPC)NPC经典研究手段:树脂包埋超薄切片,负染色技术,冷冻蚀刻。冷冻蚀刻电镜技术观察NPC高分辨率扫描电镜观察NPC第9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949-1950年,Callan和Tomlin发现,一个典型的哺乳动物细胞核上约3000-4000个,细胞核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反之较少,在电镜下观察,核孔是呈圆形或八角形,现在一般认为其结构如fish-trap,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第10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一)结构模型结构组分:1.胞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一侧,又称外环;2.核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面一侧,又称内环;3.辐:由核孔边缘伸向中心,呈辐射状八重对称的纤维;4.栓:又称中央栓。位于核孔中心,呈颗粒状或棒状(有争议)。第11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胞质面结构第12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核质面结构:篮状复合体第13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组成成分核孔蛋白gp210p62疏水性N端区:直接参与核质交换C端区:疏水性7肽重复序列,稳定p62分子介导核孔复合体与核被膜的链接,提供NPC组装起始位点介导内、外核膜融合形成核孔介导核、质交换功能30多种不同的多肽,1000多个蛋白质分子。第14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NPC的功能特点双向性:入核——蛋白质,出核——RNA、核酸核蛋白复合体(RNP)。双功能:被动扩散——离子、小分子等(直径<10nm)主动运输——亲核蛋白输入、RNA及RNP输出等。(三)功能第15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16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高度选择性:运输颗粒直接10-20nm,且大小可调节需要消耗ATP的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的过程具有饱和动力学特征双向性:核输入:DNA复制转录、染色体构建和核糖体亚单位组装等所需的各种因子核输出:RNA,组装好的核糖体亚单位等亲核蛋白(karyophilicprotein):细胞质内合成,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可停留于核内,也可穿梭于核、质之间含有核定位信号(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NLS)第17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核输入核定位序列验证试验第18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Wild-type:T-antigeninnucleusMutant-type:T-antigenincytosol第一个被鉴定的NLS:猴肾病毒的T抗原第19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亲核蛋白通过NPC的主动运输第20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核输出CRM1识别NES(核输出信号)从而介导出核,CRM1与Cargo的结合也是受到Ran-GTP活性的调控,CRM1像Importin一样,可以与NPC直接结合,由RNA聚合酶Ⅰ转录的rRNA,在核仁中合成,形成核糖体亚基后以RNP形式被运出核外,由RNA聚合酶Ⅲ转录的5sRNA和tRNA,

由蛋白介导出核,由RNA聚合酶Ⅱ转录的核内异质RNA(hnRNA),加帽、加尾、剪切加工后形成成熟的mRNA出核。第21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核纤层(nuclearlamina)第22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核纤层由核纤肽(lamin)构成,核纤肽是一类中间纤维,分为A、B、C三型。带NLS(核定位信号);LaminA/C的表达:具有组织与发育时期的特异性;LaminB:所有哺乳动物细胞均有表达。功能:

1、结构支撑,保持核的形态与大小

2、调节基因表达,

3、调节DNA修复——LaminA4、与细胞周期相关——解聚和重组装第23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薄层网状结构的核纤层第24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二节、染色质(chromatin)1879年,W.Flemming(德)提出Chromatin——染色质——描述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

1888年,Waldeyer(德)提出Chromosome——染色体。第25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染色体: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特点阶段、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可以互相转变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相同、包装程度不同。

110.60.1第26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DNA复制、转录和重组都是在染色质水平进行中心之中心第27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有些两栖类动物和植物具有比人更大的基因组!总体上,生物越复杂,基因组越大,但有例外。(一)基因组大小比较一、染色质DNA基因组:某一生物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第28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

蛋白质编码序列:主要为非重复的单一DNA序列,一般1个拷贝。2.

编码rRNA、tRNA,组蛋白的串联重复序列,一般有20-300个拷贝。3.

含有重复序列的DNA:

简单序列DNA

散在重复序列:转座子、反转(录)座子等。4.

高度重复DNA序列:大于105个拷贝卫星DNA(SatelliteDNA)/小卫星DNA/微卫星DNA。5.

未分类的间隔DNA。(二)基因组DNA的类型第29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染色质蛋白负责DNA分子遗传信息的组织、复制、修复和阅读,可大致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两大类。(一)组蛋白(Histone):定义:p237。核小体组蛋白(nucleosomalHistone):H2B、H2A、H3和H4,帮助DNA卷曲形成核小体的稳定结构,没有种属及组织特异性,在进化上十分保守;

H1组蛋白:在构成核小体时H1起连接作用,形成染色体高级结构,第30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非组蛋白(nonhistone):

序列特异性(相对的)DNA结合蛋白,占染色体蛋白的60-70%。特性:具有多样性和异质性:包括参与核酸代谢和修饰的酶类、核质蛋白、染色体骨架蛋白、基因表达调控蛋白等;识别DNA具有特异性,识别与结合靠氢键和离子键,位于DNA双螺旋的大沟部分。与DNA结合的螺旋区具有蛋白二聚化能力;具有功能多样性:帮助DNA折叠;协助启动DNA复制;调节基因表达。第31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的不同结构模式α螺旋-转角-α螺旋模式(Helix-turn-helixmotif)羧基端α螺旋识别DNA大沟的特异碱基信息第32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锌指模式(Zincfingermotif)锌原子第33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亮氨酸拉链模式(Leucinezippermotif)每7个氨基酸中的第7个氨基酸是亮氨酸。第34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螺旋-环-螺旋模式(Helix-loop-helixmotif)第35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高迁移率组蛋白盒HMG(highmobilitygroup)boxmotif特殊的弯曲DNA的功能第36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传统观点认为染色质是组蛋白包裹在DNA外面形成的纤维状结构。1974,Kornberg根据染色质的酶切和电镜观察,发现核小体是染色质组装的基本结构单位,提出染色质结构的“串珠”模型。三、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构成单位。第37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铺展染色质的电镜观察,经盐溶液处理后解聚的染色质呈现10nm串珠状结构;用非特异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质,部分酶解片段分析结果:200bp片段为单位;X射线衍射等技术研究,发现核小体颗粒具有二分对称性(dyadsymmetry),核心组蛋白的构成是先形成含2个H3和2个H4的四聚体,然后再与两个H2A/H2B异二聚体结合形成八聚体,SV40微小染色体分析:病毒DNA和宿主组蛋白可以自主组装成核小体。(一)核小体的发现第38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核小体的发现第39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核小体的结构约200bp的DNA组蛋白核心复合体一个H160bp的连接DNA第40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四、染色质组装人体的一个细胞核中有23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DNA双螺旋若伸展开,平均长为5cm,核内全部DNA连结起来约1.7~2.0m,而细胞核的直径只有5-10um。?Compactionratio=nearly10000-fold.压缩近一万倍平均长度5cm核直径5-10umNo第41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染色质组装的过程第42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级结构:核小体(nucleosome)二级结构:螺线管(solenoid)三级结构:超螺线管(supersolenoid)四级结构:染色单体(chromatid)

压缩7倍压缩6倍压缩40倍压缩5倍

DNA———→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

(二)染色质组装的多级螺旋模型7×6×40×5=8400第43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染色质组装的放射环结构模型模型30nm的螺线管基本没有异议,但三级结构以上现在还没有定论,除超螺线管模型以外,有人提出染色体骨架-放射环模型;30nm的螺线管折叠成环,沿染色体纵轴,由中央向四周伸出,构成复制环,每18个复制环呈放射状平面排列,结合在核基质上形成微带,约106个微带沿纵轴构成染色单体。第44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基因组结构和染色质组装一览图第45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五、染色质类型常染色质异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活跃转录的部位,并非所有基因都具有转录活性,只是基因转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间期核内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异染色质中的基因没有转录活性,并且可以抑制插入DNA片段的表达类型组蛋白与DNA的修饰:DNA甲基化第46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组成型定位于着丝粒区、端粒、次缢痕及染色体臂的某些节段由相对简单、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如卫星DNA具有显著的遗传惰性,不转录也不编码蛋白质在复制行为上与常染色质相比表现为晚复制早聚缩占有较大部分核DNA功能:参与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形成;导致染色质区间性;作为核DNA的转座元件引起遗传变异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原来的常染色质聚缩,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变为异染色质,如X染色体随机失活异染色质在胚胎细胞中较少,而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较多,是关闭基因活性的一种途径第47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活性染色质10%非活性染色质90%染色质具有DNaseⅠ超敏感位点一段长100-200bp的DNA序列特异暴露的染色质区域,为RNA聚合酶、转录因子或调控蛋白提供结合位点组蛋白乙酰化是活性染色质的标志很少有组蛋白H1与其结合组蛋白H2B很少被磷酸化组蛋白H2A很少发生变异组蛋白H3的变种H3.3只在活性染色质中出现HMG蛋白较丰富按功能状态分类第48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三节染色质的复制与表达

(自学)第49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根据着丝粒位置进行的染色体分类图示一、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第四节染色体第50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着丝粒与动粒着丝粒:

指中期染色单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特殊部位;动粒:

指主缢痕处两个染色单体外侧表层部位的特殊结构,它与仿锤丝微管相接触。着丝粒中央结构域动粒结构域配对结构域外板内板中间间隙围绕外层的纤维冠第51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荧光原位杂交显示着丝粒卫星DNA第52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次缢痕(secondaryconstriction)除主缢痕外,染色体上第二个呈浅缢缩的部分称次缢痕,次缢痕的位置相对稳定,数目、位置和大小是鉴定染色体个别性的一个显著特征。(三)核仁组织区(nucleolarorganizingregions,NORs)核糖体RNA基因(5SrRNA基因除外)所在的区域。核仁组织区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区,但并非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s。第53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五)端粒(telomere)染色体端部的特化部分,作用是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个体性。端粒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串联而成,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不同生物的端粒序列都很相似,哺乳类的序列为TTAGGG,500-3000次重复。(四)随体(satellite)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次缢痕区与染色体主体部分相连。

第54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荧光原位杂交显示端粒和端粒序列第55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

二、染色体的功能元件自主复制序列DNA复制的起点具有一个11-14bp,富含AT的共有序列着丝粒序列端粒序列具有两个彼此相邻的核心区,一个是80-90bp的AT区,另一个是11bp的保守区参与形成着丝粒,使细胞分裂中染色体能够准确地分离大量串联的重复序列组成,如α卫星DNA长5-10bp的重复单位串联而成由端粒酶(telomerase)合成后添加到染色体末端功能元件第56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端粒序列和端粒酶第57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核型(Karyotype):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等。核型是物种特异的。三、染色体带型低渗处理:中期细胞的染色体分散良好秋水仙素的应用:富集中期细胞分裂相植物凝集素:刺激血淋巴细胞转化、分裂第58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核型分析定义:是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排队、配对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依据:染色体形态和着丝粒位置的差别;意义:对于探讨人类遗传病的机制,研究物种亲缘关系、进化,研究人细胞癌变机理等都有重要意义。第59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核型分析第60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多线染色体(polytenechromosome)发现于双翅目摇蚊幼虫的唾腺细胞的染色体;体积巨大,染色体比其它体细胞染色体长100-200倍,体积大1000-2000倍;多线性,每条多线染色体由500-4000条解旋的染色体合并在一起形成;体细胞联会,同源染色体紧密配对,并合并成一个染色体;横带纹,染色后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带纹;膨突和环,多线染色体是由于核内有丝分裂的结果,即染色体多次复制而不分离的结果。四、特殊染色体第61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果蝇唾涎细胞中全套多线染色体第62页,共7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多线染色体带和胀泡形成示意图第63页,共70页,2023年,2月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