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王状_第1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王状_第2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王状_第3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王状_第4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王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王状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借助注释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懂古文内容。2、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种方式品读语言,理解“知音”之意。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高山流水”之美。一、谈话导入,认识文言,揭示课题(课前学生交流积累的古代名句。)课件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预设:都是送别诗)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文言文又称为古文,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之所以得以传承,文言文功不可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伯牙鼓琴》(板书课题,指名读题、齐读课题。)二、多样诵读,了解古文,读出古韵1、通过预习,我们对文言文的文体特征和文言魅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读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古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指名读一读)我们来听一听古人的诵读。【播放音频】出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再指名读,点评,全班齐读)【准确流畅、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2、这篇古文中有两个叠词,你发现了吗?【板书:巍巍和汤汤】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呢?(高大的样子;水流大而急的样子),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两个叠词的运用在古文中有什么好处?【板书:运用叠词】预设:叠字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一种音韵之美、节奏感,又使作家诗人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3、小结:文能传意,音能传情。刚才我们只是体验了古人的读书方式,要真正读进去,还得用心细细地品味语言的魅力。三、揣摩品味,角色体验,感悟知音(一)知音相遇,心欢喜1这个故事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俞伯牙,一个是——钟子期。是什么让他们成为朋友的?预设:琴声、音乐2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从哪儿看出伯牙会鼓琴,子期会听呢?默读课文,找到相关联想的语句,画下来。(根据回答,出示相关内容)预设: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板书:太山;流水】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3过渡:据记载,当年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他弹得忘情、投入。现在你就是子期,就站在琴旁,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播放《高山流水》片段】,善听的子期,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太山,怎样的流水呢?请用四字词语概。(预设:高大巍峨,雄奇壮阔;汹涌澎湃,浩浩荡荡……)4我们刚才听的琴声,就是《高山流水》的片段。伯牙作为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巍巍太山、汤汤流水外,他的琴声里可能还会表现什么呢?请充分展开你们的想象!【板书:展开想象】他的琴声里除了巍巍太山、汤汤流水,可能还会有——出示:清风、波光、明月、白雪,你能在这些词语前面加上叠词吗?预设:徐徐清风、粼粼波光、皎皎明月、皑皑白雪除了清风、波光、明月、白雪,还可能会有什么呢?预设:依依杨柳、袅袅炊烟、涓涓流水、潇潇春雨、蒙蒙云雾、滚滚波涛、缕缕霞光、青青草原)现在你就是子期,当伯牙鼓琴,你怎么赞叹?请用上以上词语补充句子。(出示:伯牙鼓琴而志在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乎若_________。”)(学生自由练说、多名学生交流)过渡:从伯牙的琴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你在草原上纵情驰骋……我们仿佛听到了淅沥淅沥的春雨轻轻地滴答在我们脸庞,让我想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又联想到了什么呢?【小练笔】:听了伯牙的琴声……(请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个景物写一段话。)5分钟时间小练笔,再进行点评。出示老师的下水文章:以“青青草原”为例……听了伯牙的琴声,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在草原上,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自由自在,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小结:这种前面写景,后面抒情的手法叫做【出示:情景交融】。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我们能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6、《尚书》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水,律和声。”这里的“志”是什么意思?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听懂。看来,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中的——心声。子期说“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说的是伯牙怎样的心声呢?(师点拨:我们常说,琴棋书画,琴以其高雅居首位。古人常常移情于琴,以琴言志。)7、小结:是呀,子期还听懂了伯牙心中高山流水般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琴声也懂,心声也懂。伯牙和子期就是心意相通、心有灵犀的——知音!(齐读)(二)知音难觅,倍珍惜1师:这幅画就是——《伯牙鼓琴图》(出示图)。其实,伯牙和子期的这次相遇是偶然的。(出示资料:伯牙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被称为“琴仙”。虽听者众多,但他却始终觉得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解孤独和寂寞。中秋之夜,伯牙泊船在山崖下抚琴一曲,在山间砍柴的钟子期被其琴声所引,来到了船上。令伯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2他的琴声,他的心声,只有,也只有钟子期能懂。这是古书《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出示:“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齐读)3是呀,你心里所想就是我的心声啊!琴也懂,心也懂,志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喜遇知音,伯牙是怎样的欣喜呀!(三)知音离世,心悲痛1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无奈世事难料,夏去秋来,当伯牙赶到楚国,子期不幸染病身亡!伯牙知道子期的死讯后,泪如泉涌,他在墓前哀悼子期——(播放录音,出示资料)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首短歌选自《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出自明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在子期墓前,伯牙悲痛欲绝,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男生读:出示: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痛失知音,知音难觅,这又是一种怎样痛彻心扉的悲,又是一种怎样震撼人心的痛啊!女生齐读。四、深化认识,感受文化,成为知音1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鼓琴”。全班齐读。2“伯牙鼓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钟子期的传说,(齐读,)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孟浩然《示孟郊》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王安石《伯牙》知音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当然,我们现代人对知音的表达方式可能与古人不一样,“伯牙鼓琴”只是一个千古绝唱。250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无限神往地传诵着这个故事——(音乐起,全班齐诵。)出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4文言文是古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