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23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莆田市2023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莆田市2023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莆田市2023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莆田市2023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汉字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存留历史文化和造字时人类观念的痕迹,这是汉字的表意性质决定的。这些历史文化信息一般存留在一个或一组汉字的构形理据之中。但是,造字属于不同时代,随着构形和语义的发展演变,各种不同字样的形体中的表意成分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即使是今天所见的甲骨文,也未必是最早的汉字,每个字样造字或演成的准确时代难以确考,它对历史文化的见证作用就难以作为一种科学的证据,最多可以是一种假说。汉字的构形不是照相,而是一种特征的勾勒,必须有较多的雷同,才能够归纳出一点信息,而且是笼统的信息,想到字形中去找故事,去证明具体的史实,是很难做到的。何况,构形反映出的文化信息,只有在对具体意象进行描述时,才能做到;而汉字的构形系统逐渐向形声化发展,一切都渐渐概括、类化,信息量还要逐步减少。对汉字携带历史文化信息求之太过的情况,比比有之。例如,有人以为甲骨文中有很多字是表示阶级斗争的;也有人认为汉字很多字形描述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有人说,《说文解字》的《山部》《水部》字中暗含了河图洛书的真意……这些都是无法验证的说法,也违背汉字的实际。夸大汉字对历史文化的解释作用,在例证不足、文献依据不足的情况下,凭着个别的字形,猜测编造似是而非的故事或者附会某一具体史实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摘编自王宁《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材料二:汉字的文化阐释,指通过对汉字构形及其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文化信息的揭示和分析,来探讨汉字的构造、发展与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层关系,从而阐释汉字构形的理据、特点和规律的方法。汉字记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弘扬汉字文化,需要对其内涵进行多层次的揭示和科学的阐释。以许慎《说文解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字学,在分析汉字时试图揭示其构形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形成了汉字阐释的深厚传统。如《说文》开篇解释“一”,谓“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示”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这些解释体现了许慎对汉字构形的文化要素的辨析,开启了汉字文化阐释的先河。不过,许慎的汉字文化阐释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一方面他所据以分析的汉字形体主要是小篆,尽管小篆是古文字的终极形态,但经历了漫长发展演变后,与古文字的早期形态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字甚至已变得面貌全非,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构形分析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差错;另一方面,中华历史文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流变的系统,汉字产生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后来阐释者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已有很大的不同,而作为阐释者的任何人都难以摆脱时代文化的影响,因此,对汉字的文化阐释,总是有着某个时代学者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下面以“示”的阐释为例来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示”字最早的形体见于甲骨文,并不是由“二(上)”和“三垂”构成的,与“天垂象”毫无关系。“示”本是表示宗庙神主的象形字,“示”就是“主”。《史记•殷本纪》所记商代先公“主壬”“主癸”,甲骨文作“示壬”“示癸”。甲骨文祭祀先公先王,有“三示”“四示”“五示”“六示”“十又三示”“二十又三示”以及“大示”“小示”等。殷商甲骨文中出现的这些“示”,都是时王祭祀的先公先王,也就是宗庙里供奉的代表诸位先祖的神主。《说文》:“宗,尊祖庙也,从宀从示。”宗庙之“宗”,是由庙宇和神主构成的会意字。《说文》所收录的“主”“室”“祐”等字,都是“示”的后起分化字,从这些后起字也可以推求“示”的原初含义。《说文》:“主,灯中火主也。”“室,宗庙至祐,从宀主声。”“祐,宗庙主也。《周礼》有宗郊石室。一曰:大夫以石为主。从示从石,石亦声。”除了“主”之外,许慎对这些字的分析大体可据。根据“示”在甲骨文中的用法和上举相关字,可以肯定“示”这个字原初的构形和含义,就是指宗庙供奉的祖先神主。古代宗庙祭祀活动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不仅记录宗庙祭祀活动的各种汉字都从“示”,而且凡是涉及“天神、人鬼、地示之礼”,表示神灵祭祀等“神事”活动的字,也都以“示”作为意符来构造新字。这些从“示”构成的字记载了古代祭祀礼仪的大量信息,为我们了解古人的宗教信仰和祭祀礼仪留下了珍贵的记录。许慎对“示”字的分析和解说,显然受到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同时,他也指出“示”还表示“神事”之意,这为《说文》所有从“示”旁的字提供了分析依据。《说文》关于“示”和从“示”字的分析,是建立在古代祭祀礼仪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上的。许慎的解释虽然并不是“示”字所蕴含的原初文化信息,受到一定的时代局限,但其分析的路径是大体正确的。(摘编自黄德宽《古文字与汉字文化的传承》)材料三:“示”的字形演变脉络(选自李学勤主编《字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存留着历史文化和造字时人类观念的痕迹,为人们从文化角度解读汉字构形提供了可能。B.汉字的文化阐释是对汉字构形的理据、特点和规律的阐释,旨在揭示汉字构形中的文化信息。C.只有依据甲骨文才能确定汉字的原初文化信息,避免以《说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字学的局限性。D.许慎从字的构形要素入手,依据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阐释“示”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经几千年的演变,汉字字形携带的原初文化信息越来越少,所以不能仅以现代字形作为汉字文化阐释的依据。B.许慎的汉字文化阐释虽然有明显的局限性,但那是无法避免的时代局限,传统文字学不会因此而失去价值。C.从“示”的字形演变脉络看,其字形在西周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可以确定当时的祭祀礼仪发生了重大变化。D.科学的汉字文化阐释,可以揭示汉字自身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可以彰显汉字体系的文化属性。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用于“孝”字的文化阐释的一项是()A.孝,甲骨文作,犹如一个孩子扶持老人的形状。B.《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C.宋人戴侗《六书故》指出,“孝”与“”实为一字。D.《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4.关于“汉字的文化阐释”,材料一和材料二阐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5.材料二对“示”字进行文化阐释的方法与材料一的相关论述是否相符?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作画韩映山东天边有一缕嫩红,朵朵白云也镶上了金边儿;青色的晨雾,罩着远方的村树;淀水光亮起来,透发出一股股清凉新鲜的气息。林红红坐在岸边,手拿画笔,面对着晨景出神。她在凝神静思:这大自然的景色是多么有生气啊!自己在学校里,天天跟书本打交道,很少体验到如此生动的画面,自己应该怎样珍贵这段下乡实地写生的时间啊!眼下正是秋忙季节,队长和社员们天天去劳动,不能坐下来让你一笔笔地描画。于是,她就住在生产队长奎拴的家里。太阳一露面,它的光彩便耀眼辉煌,阳光在村庄、树梢、庄稼、淀水上流荡着。林红红刚收起画具,只听背后有一个小姑娘的声音。林红红回头一看,是房东的女孩小丫。小丫说:“我娘让我叫你回家洗脸呢!我娘说,往后天凉了,别在淀水里洗了。”她们往家走着,林红红问:“你哥哥哩?”“我哥哥起来就到队部里去了。”小丫说,“你还找他画像吗?”林红红笑了,想起给她哥哥奎拴画像的情形:这小伙子坐着,一动不动。脸上不自然极了,连出气都不匀称了,头上满是汗水。坐了没一会儿,奎拴就说:“不行,饶了我吧!比打夯挖渠还累呢!”想到这,林红红不由得笑了,她又问小丫:“你哥哥今天要干吗活哩?”“听说高粱熟透了,准是削高粱。”小丫说。林红红跟小丫来到房东家门口。房东大娘端着滑水正在院里喂鸡。小丫说:“娘,我哥哥怎么还不家来呀?”正说着,只听院子里有个小伙子喊:“娘,饭熟了呗?吃了饭,俺们得去削高粱,你跟那画画儿的说说,就说没空,晚几天再画。”娘忙向屋里努嘴,意思是:什么画画儿的,连个林红红同志也不叫。林红红在屋里说:“奎拴同志,当然生产要紧,画画不着急。吃了饭我还想跟你们一块干活儿去哪!”奎拴也对着里屋的门帘说:“那敢情好。我们正缺帮手哩!不过,你行吗?这净是累活儿。”林红红走出里屋,眉眼含着笑说:“锻炼锻炼呗!我就是决心跟你们学学哩!”小丫也高兴地跑出来说:“我给你找个快爪镰,咱妇女们掐穗儿。”吃着饭,奎拴忽然想起什么,端起半碗饭汤,走出去了。只听奎拴那粗嗓门在各家响着:“大爹,吃了饭咱去削高粱啊!”“二叔!带着镰,咱河套的高粱该削了。”奎拴头里叫,人们就随后跟了出来。很快,街上就齐了人。林红红也往这里走来,小丫背个筐也跑来了,她给林红红找来一个爪镰。人们唱唱喝喝,走出村外。太阳升到东南角,一望大片的河套地,红艳艳的净是高粱,像是平原上着了火。细一看,每个穗头,像是一把火炬。林红红看得呆住了。到了地头,奎拴给大家分好夹垄,男的在前边削,女的在后面掐穗。奎拴脱个光膀,领在头里干。田野里一片劳动的声响。林红红跟大家投入到紧张的劳动里,她什么活儿也想学:学削、学掐穗、学捆高粱头,人们也都愿教她。到下午收工的时候,她似乎什么都入点门了。晚上下起雨,听着外面的雨声,她写下了一天的日记,旁边还勾勒了一幅图。到天明,雨停了,但天还没晴。吃早饭的时候,小丫蹿跳着说:“哥哥,今个阴天下不了地,该让红姐给你画像了。”林红红梳着辫子也走出来说:“真的,奎拴同志,今天能画一会儿吗?”“阴天有阴天的事。”奎拴那大脸又红涨起来,咧着大嘴嘿嘿光笑。收获的季节,一天天地过去,地里由浅绿变成金黄,一块块的庄稼成熟着,收割着。在这丰收的季节,农村呈现一片忙碌景象。林红红把自己投入生活的海洋里,劳动锻炼着她,使她的感情一天天地充实起来。她的脑海里,积满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她作了几幅自己比较满意的画,她想带回学校去,向领导汇报。想到要和这一家、这一村分别了,她实在觉得有些难舍。这天早晨,林红红又一个人来到白洋淀边。东天边确又升起一缕嫩红,但这颜色更鲜艳了,有如胭脂和樱桃的红色。她又仰看天空的云朵,云朵虽然也镶上了金边儿,但那金边简直像是金黄的丝绒织成的,那么鲜亮、那么柔和。平原上的远村,虽然也有一缕轻纱似的雾,但这雾气是透明的,像是流荡的水银。林红红一笔笔地涂着色,她想:生活里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般化的啊!即使是一个早晨的风景,都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等到太阳露面的时候,她已完成了这幅画。回到家,她想再找奎拴同志完成那幅肖像画,但奎拴早又到公社里去了。他越来越忙了。林红红对这年轻的队长怀着深深的敬佩!回忆起这些日子的相处,这个朴实的小伙子的形象,又映现在她的眼前了。她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坐在屋里,拿起画笔,一幅肖像,竟画得十分顺手,十分出色。那是一位敦厚的小伙子的形象:粗墩墩的个子,方头大脸,粗眉大眼,肩膀很宽;右手拿一把镰刀,左手拿毛巾拭汗。在他的身后,好像还有好多社员跟上来——这分明是削高粱的那个情景。门帘一响,小丫跑来看,不由高声喊起来:“真像,真像我哥哥哟!你看他那大厚嘴唇,咧着在笑哩!”她一喊,娘也急忙过来问:“什么呀?什么呀?快叫我看看。”娘拿过去,端详了一会儿,一拍巴掌说,“哟!真像我儿子那个傻样子!”(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奎拴对当画像的模特感到不自在,加上忙于秋收无暇他顾,之后,对林红红画肖像画的要求一再推脱。B.面对河套平原,林红红“看得呆住了”,红艳如火的平原秋景给她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C.“背个筐也跑来了”“蹿跳着说”“不由高声喊起来”,活泼的小丫,给故事增添了许多灵动和生气。D.小说的最后一句侧面反映了林红红对奎拴的深刻认识,她的这幅作品画出了奎拴憨厚傻气的精神气质。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作画”为题,意蕴丰富,林红红以淀上生活为素材作画,淀上生活也在她心灵上留下深刻印迹。B.林红红的劳动经历,使她产生丰富的艺术创作灵感,这为后文画出肖像画的情节做了铺垫,深化了主题。C.小说截取多个日常生活的场景,串联成篇,同时以人物对话推动故事发展,情节完整紧凑,引人入胜。D.小说独具匠心,将林红红作品里的劳动者形象和淀上人民的生活相互映照,揭示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8.有人评价:“韩映山一生都用犹如泥土中散发着淡淡荷香的语言来描写家乡。”请据此对小说的语言进行分析。9.作品以林红红的视角来描写淀上的风景与生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初,武帝征伐匈奴,匈奴罢极,常有欲和亲意。宣帝五凤四年,匈奴闰振单于率其众东击郅支单于。郅支与战,杀之,遂进攻呼韩邪。左伊秩訾王为呼韩邪计,劝令称臣入朝事汉,从汉求助。诸大人相难久之。呼韩邪从其计,遣子入侍。甘露二年冬,匈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奉国珍,朝三年正月。诏有司议其仪。太子太傅萧望之以为:“单于非正朔所加,故称敌国,宜待以不臣之礼,位在诸侯王上。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羁縻之谊也。如使匈奴后嗣卒有鸟窜鼠伏,阙于朝享,不为畔臣,万世之长策也。”天子采之。呼韩邪单于来朝,赞谒称藩臣而不名。置酒建章宫,飨赐单于。二月,遣单于归国。发边郡士马以数千,助诛不服。又转边谷米精,给赡其食。建昭三年,使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共诛斩郅支单于于康居。始,郅支单于自以大国,又乘胜骄。汉遣使三辈至康居,郅支困辱使者,不肯奉诏,而因都护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其骄嫚如此。五年,呼韩邪单于闻郅支既诛,且喜且惧。竟宁元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曰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无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对奏,天子有诏:“勿议罢边塞事。”使车骑将军许嘉口谕单于曰:“单于乡慕礼义,所以为民计者甚厚,此长久之策也。中国四方皆有关梁障塞,亦以防中国奸邪放纵,出为寇害。”单于谢曰:“愚不知大计,天子幸使大臣告语,甚厚。”(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曰/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无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B.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曰/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无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C.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曰/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无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D.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不可许/曰/如罢戍卒/省候望/单于自以保塞守御/必深德/汉请求无已/小失其意/则不可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亲,是中原王朝与外族或者外国间的政治联姻,和亲人选须为皇帝之女或宗室之女。B.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西汉后期匈奴内部发生争权斗争,出现五单于并立的局面。C.中国,古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文中是汉朝的自称。D.都护,意即总监,汉朝始设西域都护,既理民政,也理军政,为驻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汉战争使匈奴疲惫不堪,加之内部争斗激烈,左伊秩訾建议呼韩邪审时度势,向汉朝借力,但受到大臣们强烈反对。B.萧望之认为匈奴不奉汉朝历法,与汉朝本是敌对国家,不应接受其臣服,如此若其将来不再朝贡,也不算汉朝的叛臣。C.汉朝对呼韩邪单于礼遇有加,不仅在赞谒时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还设宴款待,后又在军事和财物上为其提供支援。D.汉朝慎重对待两国关系。呼韩邪和亲后请求汉朝撤除边塞守备,汉帝遣使口谕单于,以防范奸邪侵害西域为由婉拒。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甘露二年冬,匈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奉国珍,朝三年正月。②单于乡慕礼义,所以为民计者甚厚,此长久之策也。14.文中说匈奴郅支单于“骄嫚如此”,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杜荀鹤深山大雪懒开门,门径行踪自尔新。无酒御寒虽寡况,有书供读且资身。便均情爱同诸弟,莫更生疏似外人。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山大雪,屋门少开,一个“懒”字衬托出天寒地冻的冷意。B.屋外人迹罕至,堂弟却踏着大雪远道而来,令诗人喜不自禁。C.家中很少出现没有酒御寒的情况,而且又有书可与堂弟共读。D.诗人劝堂弟不必生分,惜时求学,语言浅易却饱含手足深情。16.后人认为“学成贫亦胜他贫”一句意味深长,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两句,也强调了民心对巩固秦朝政权的重要性。(2)《琵琶行》中白居易听完琵琶女自叙身世之后,发满腔迁谪之感,抒同病相怜之情的两句是:“,。”(3)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唐宋诗词中表达舍身报国豪情壮志的诗句比比皆是,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长期受到各方诟病。在越来越重的书包、奔波赶场的培训面前,压得孩子和家长喘不过气来。教育领域被浓重的焦虑裹挟,搅得各方苦不堪言。市面上遍地开花的培训班,名目花哨,却(),含金量极其有限,多是在营销上极尽所能。久而久之,在“焦虑——报班——更焦虑”的螺旋中,家庭和社会资源被严重错配乃至虚耗,不仅家长和孩子身心俱疲,而且教培市场畸形膨胀,也()出收费混乱、无序竞争等问题。乱象频仍、焦虑蔓延,到了必须整治的时候。从此番“双减”政策的具体指向看,一大关键就是对校内校外的角色与责任进行了(),以正本清源,稳定社会预期,给广大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人为制造的内卷焦虑少了,高度紧绷的神经就能慢慢()下来,全社会的教育心态也会更加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仅是给孩子书包“减重”,给家庭支出“减压”,更是一次对高度焦虑的社会心理的必要校正。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大同小异滋生厘清松弛B.如出一辙派生厘清松懈C.大同小异派生理清松弛D.如出一辙滋生理清松懈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越来越重的书包、奔赴赶场的培训面前,把孩子和家长压得喘不过气来。B.越来越重的书包、奔赴赶场的培训,使孩子和家长压得喘不过气来。C.在越来越重的书包、奔赴赶场的培训面前,孩子和家长压得喘不过气来。D.越来越重的书包、奔赴赶场的培训,压得孩子和家长喘不过气来。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B.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C.“一起向未来”,激励着北京冬奥赛场上的各国运动员,尽情绽放体育之美,全力挑战运动之巅。D.“碳中和”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意义重大而深远。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空间站是载人空间站的简称,它在距离地面400~500千米高度的近地轨道上长期运行,可供人居住,和载人飞船都属于载人航天器。既然载人飞船可以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人类的飞天梦,①?首先,载人飞船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被设计成了一种体积小、运行时间较短、一次性使用的返回式载人航天器。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②,在这种环境中能够生产出新材料、新产品,培育出地球上没有的新物种。为了利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资源,科学家们研制出了新的航天器——空间站。③,能够携带较大的试验设备,而且其太阳能电池翼更大,电力系统能够满足大型设备及大规模空间实验的需要。同时,空间站支持长期太空飞行,允许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长时间的空间实验,探索更多未知。(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文字,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根据文段的内容,用单句的形式为“空间站”下个定义,不超过65个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高中就要毕业了,理想和远方在召唤。回看学过的经典课文,你心里有哪些感受和思考?请从下列课文中选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