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站项目边坡工程设计总说明_第1页
消防站项目边坡工程设计总说明_第2页
消防站项目边坡工程设计总说明_第3页
消防站项目边坡工程设计总说明_第4页
消防站项目边坡工程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边坡工程设计总说明1任务来源和边坡概述受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重庆市两江新区礼嘉组团修建黄茅坪消防站项目边坡工程设计,本次治理边坡底长约454m,为土质(最大高10.2m)边坡。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本次为施工图设计阶段。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一级和二级,地下室临时边坡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2年,环境永久边坡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为清楚地了解边坡的概况,制作了一览表如下:地下室边坡一览表边坡编号高度(m)主要边坡类型主要破坏模式支护形式安全等级类型ab5.9土质填方圆弧滑动分阶放坡二级临时bc5.9-6.0土质填方圆弧滑动分阶放坡二级临时cd5.9土质填方圆弧滑动分阶放坡二级临时da0-5.9土质挖填方圆弧滑动分阶放坡二级临时环境边坡一览表边坡编号高度(m)主要边坡类型主要破坏模式支护形式安全等级类型ABBB10-6.1土质填方圆弧滑动分阶放坡+挡墙一级永久BC6.1-10.2土质填方圆弧滑动分阶放坡一级永久CD8.7-10.2土质填方圆弧滑动分阶放坡一级永久DE8.7-10.0土质填方圆弧滑动分阶放坡一级永久EF0-10.0土质填方圆弧滑动分阶放坡一级永久FA0-0.3土质填方圆弧滑动平场--永久2、工程地质条件和场地稳定性2.1地理位置及交通本工程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礼嘉组团B13-3-3地块,拟建场地已基本整平。拟建场地东北侧为已建平康路,可直通金山大道,各类车辆均能直通现场,交通便利,具良好的施工条件。2.2气象水文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极端最高气温43℃,出现日期: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出现日期:1955年1月11日。年蒸发量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MPa;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约81%。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日最大降雨量266.6mm(出现在2007年7月17日),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场地内及附近无溪河等地表水体分布,降雨期间,场地内地势低洼处会有少量雨水汇集形成临时性水洼。附近无地表水系。2.3地形地貌勘察场地整体较平坦,高差较小。勘探范围最高点ZY15高程为375.12m,最低点ZY24高程为368.15m,相对高差为6.97m。地形坡度角一般0~5°,路基边坡处局部可达36°。根据业主提供的拟建场地整平前原始地形图,场地属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形坡度较大,场地内存在原始沟槽。场地东北侧紧邻市政道路,其余周边为开阔场地或施工区。2.4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纲要图及现场调查,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属金鳌寺向斜西翼近轴部,场地内岩层呈单斜产出,岩石层理清晰,交错层理发育。在场地附近基岩露头处测得产状100°∠7°,据现场调查,岩层间层面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场地附近未见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简单。主要发育有两组构造裂隙:L1:产状290°∠83°,裂面较平直,局部张开1~2mm,填充物为粉质粘土,间距0.5~1.0m,可见延伸长度1.0~2.5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L2:产状185°∠80°,裂面较粗糙,局部张开1~2mm,填充物为粉质粘土,间距0.8~2.0m,可见延伸长度0.5~1.5m,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2.5地层岩性根据野外地质钻探揭露结果,拟建场地的岩土层自上而下地基岩土层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粉质黏土层(Q4el+dl)覆盖,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各岩土体特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①素填土层(Q4ml):深褐色,主要由黏性土及砂、泥岩碎石、少量建筑垃圾等硬杂物组成,硬质物质粒径一般5~80mm之间,最大260mm,含量占总量的12%~23%,结构松散,稍湿。回填时间3~4年,为机械堆填,均匀性较差,岩芯采取率较低。该层最大厚度18.10m(ZY25)。该层全场均有分布。②残坡积粉质黏土层(Q4el+dl):黄褐色~褐红色。呈可塑状态。残坡积成因。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局部分布于原始沟槽底部,钻探揭露厚度1.70(ZY19)~2.90m(ZY20)。(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Ms):红色,紫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见砂质条带或条纹。强风化层岩质较软,岩芯破碎,风化裂隙较发育,多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长柱状,裂隙不发育。砂岩(Ss):灰褐色为主。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及暗色矿物,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局部夹泥质条带或团块。强风化层岩芯多呈碎块状,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质较软;中等风化层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长柱状。裂隙不发育。砂质泥岩(Sm):砂质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砂岩或泥岩夹层或团块。强风化层呈碎块状、饼状,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质极软;中等风化层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裂隙不发育。锤击易碎。2.6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根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范围内覆土层以回填土和粉质黏土为主,第四系覆盖层厚度0.8m(ZY14)~20.4m(ZY20),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砂岩、砂质泥岩,倾向一般以100°居多,基岩面总体起伏平缓,倾角约0~15°,部分原始斜坡段基岩面倾角最大约35°。基岩面高程348.65m(ZY24)~372.52m(ZY15)。场地基岩中分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带起伏与基岩面基本一致,基岩强风化带一般厚为0.50m(ZY06)~2.50m(ZY19),底界标高346.75m(ZY24)~371.10m(ZY16)。整个场地内强风化层风化较强烈,岩体完整性差,网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岩质极软。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多呈短柱状、柱状、长柱状,岩质较软。各勘探点分层数据详见钻孔数据一览表。2.7水文地质条件场地范围内主要由素填土、粉质黏土、泥岩、砂岩、砂质泥岩组成。素填土主要由粉质黏土夹岩石碎块石及少量建筑垃圾等组成,结构以松散状为主,渗透性较好。粉质黏土呈可塑状,渗透性差。下伏基岩以泥岩、砂岩和砂质泥岩为主,岩体内部裂隙不发育,渗透性较差。结合场地原始地形、地层结构等,综合分析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场区内出现的地下水类型为土体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土体孔隙水:土体中水体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雨下渗形成,主要赋存于素填土内。雨水或地表水沿土体间空隙径流入渗,赋存于土体空隙内形成土体孔隙水,向场地原始地势低洼处排泄或下渗补给基岩裂隙水。在场地内原始地势低洼处会形成上层滞水,对场地施工有一定影响。该类地下水水量和水位不稳定,枯、雨季水量及地下水的埋深相差较大。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基岩构造裂隙中,主要由上部覆盖层中的土体孔隙水渗透或大气降水直接通过裂隙向下渗入而形成,并在场地低洼处排泄。在所有钻孔完工后,均提干了钻孔内残留的施工循环水,提干后经24~48小时孔内水位观测,钻孔内水位未见恢复或恢复缓慢。结合场地地形、地层特征及所有钻孔终孔水位观测结果,表明勘察期间拟建场地在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但是在雨季时,原始地形低洼处容易形成积水。根据重庆市地方经验,场地内素填土渗透系数取2.50~3.50m/d,砂岩渗透系数取0.35~0.80m/d。综上知,场地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2.8不良地质现象经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场地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及活动断裂等其他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未发现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拟建物不利的埋藏物。2.9场地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4.0.3节,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2.10地震稳定性评价通过调查及钻探揭露,勘察区无断层通过,无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无液化土。在地震作用时本场地或场地附近不存在滑坡、崩塌、地基液化、震陷的问题。场地岩土体地震稳定性好。2.11边坡主要破坏模式分析破坏模式见下表分析:地下室边坡一览表边坡编号高度(m)主要破坏模式ab5.9圆弧型滑移失稳破坏bc5.9-6.0圆弧型滑移失稳破坏cd5.9圆弧型滑移失稳破坏da0-5.9圆弧型滑移失稳破坏环境边坡一览表边坡编号高度(m)主要破坏模式ABBB10-6.1圆弧型滑移失稳破坏BC6.1-10.2圆弧型滑移失稳破坏CD8.7-10.2圆弧型滑移失稳破坏DE8.7-10.0圆弧型滑移失稳破坏EF0-10.0圆弧型滑移失稳破坏FA0-0.3圆弧型滑移失稳破坏2.12边坡评价地下室边坡:场地地下室将在场地内形成最大高度6.00m的地下室边坡,地下室边坡长约25.40m,宽约16.90m,地下室边坡编号a~d(详见平面图及剖面图12、13),边坡类型均为填方边坡,边坡岩性均为素填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为填方边坡,地面坡度平缓,基岩面坡度平缓或埋深较大,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待地下室主体结构形成后,再进行回填。利用建筑主体的柱、梁、墙和板面体系进行永久支挡。环境边坡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将在除场地东北侧外的其余各边形成环境边坡,均为填方土质边坡。编号A~F,示意图见图12.2。图12.2环境边坡示意图各段边坡分段评价如下:AB段(代表性剖面3、5、7):本段边坡长约53.2m,最大高度约5.1m,为填方边坡,边坡土体为素填土,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本次钻探成果及原始地形图可知,该边坡现状地面平缓、岩土界面平缓或倾向坡内,回填后边坡不会沿地面或岩土界面产生滑动,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采用桩板墙或重力式挡墙支挡,以中等风化基岩作持力层,采用重力挡墙时,根据持力层埋深,可选用桩基或条基;当可进一步征地或周边规划条件允许时,采用放坡处理,按1:1.50~1:2.00的坡率放坡,填土应分层压实,同时对坡面采取一定防护措施。坡面设置排水设施。BC、DE段(代表性剖面9~14):本段边坡长约114.1m,最大高度约9.7m,为填方边坡,边坡土体为素填土,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本次钻探成果及原始地形图可知,该边坡岩土界面总体埋深较大,边坡发生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可能性小;边坡底部地形平缓,回填后边坡沿地面发生滑动的可能性小,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采用桩板墙挡墙支挡,以中等风化基岩作持力层;当可进一步征地或周边规划条件允许时,采用放坡处理,按1:1.50~1:2.00的坡率分阶放坡,每阶高度小于8.00m,填土应分层压实,同时对坡面采取一定防护措施。坡面设置排水设施。CD、EF段(代表性剖面1、2、4、5):本段边坡长约54.7m,最大高度约8.6m,为填方边坡,边坡土体为素填土,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本次钻探成果及原始地形图可知,该边坡现状地面平缓、岩土界面平缓或倾向坡内,回填后边坡不会沿地面或岩土界面产生滑动,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采用桩板墙或重力式挡墙,以中等风化基岩作持力层,采用重力挡墙时,根据持力层埋深,可选用选用桩基或条基;当可进一步征地或周边规划条件允许时,采用放坡处理,按1:1.50~1:2.00的坡率分阶放坡,每阶高度小于8.00m,填土应分层压实,同时对坡面采取一定防护措施。坡面设置排水设施。2.13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拟建场地东北侧为已建平康路,其余周边为开阔地或施工区,场地附近最近建筑为长安福特研究院,与场地相距最近处约50m。东北侧现有道路路基边坡高度约6m,现状稳定,按设计标高平场后,该边坡将不存在。综合以上,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拟建场地东北侧紧邻市政道路及管线,施工时应查明管线位置,加强保护。2.14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文“勘察单位应当针对工程实际,在勘察文件中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的要求,本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主要有:人工挖孔桩:采用人工挖孔桩时,桩壁人工填土层可能出现孔壁土层垮塌、变形等,应采取有效的临时护壁措施,预防井孔塌方造成事故。施工过程中,人员可能遭受有毒有害气体,危险性高,建议施工过程中加强孔底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顺畅。填土不均匀沉降:由于场地部分区域填土较厚,总体呈松散状,且具有湿陷性,会产生不均匀沉降,素填土土体内部粉质粘土长期下沉,可能造成局部架空,建议对素填土进行碾压夯实处理。经压实处理后的素填土,可用作拟建物室内地坪、道路及地下管线持力层。作为室内地坪、道路及地下管线持力层的素填土,建议对其进行浅层翻压,再分层(0.30~0.50m为宜)堆填、逐层压实(碾压或夯实),并应确保路面设计高程以下经压实处理后的素填土有足够厚度(满足变形要求),其极限承载力值应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同时对场地加强抽排水措施,减少大气降水等地表水下渗。环境边坡和地下室边坡:场地环境边坡和地下室边坡均为填方边坡,总体厚度较大,施工不当或支护不到位可能造成坍塌失稳。建议先修建挡墙或支挡措施,后进行回填。若采用放坡处理时,应按设计坡率放坡,填土应进行压实处理,同时对坡面采取一定防护措施。坡面设置排水设施。2.15地基评价2.15.1特殊性岩土填土:分布于整个场区,填土回填年限3~4年。根据现场进行超重型重力触探实验所得数据,填土密实度为松散,如需利用填土做部分室内地坪、道路及地下管线持力层,应将已填填土强夯,拟回填土层分层碾压夯实,成为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7)。经检测合格的压实填土可用做部分室内地坪、道路及地下管线持力层;对于场平新回填土也应进行压实处理且应满足设计变形要求。强风化岩体:强风化层风化强烈,岩体完整性差,网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岩质极软,该层厚度不均匀(总体较薄,但局部较厚),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一般不宜做拟建物基础持力层。2.15.2地基均匀性评价素填土:褐红色,主要由粉质黏土和砂泥岩碎石组成,为整平场地时机械抛填而成,抛填时间3~4年,该段人工填土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在钻进过程中局部偶有卡钻、掉钻现象,密实度差,均匀性差。粉质黏土:黄褐色~褐红色。呈可塑状态。属于中等压缩性土,分布不均匀,厚度变化大,均匀性差。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强风化层厚度0.50~2.50m,变化较大,均匀性一般;基岩中等风化层岩体较完整、连续,均匀性较好。2.15.3地基稳定性评价根据4.1节场区内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现状稳定。场地地层主要岩性有:素填土、粉质黏土、泥岩、砂质泥岩及砂岩,拟建建筑为多层建筑,建筑物基础持力层选择为中等风化基岩,中等风化基岩强度较高,且根据第3章节试验统计,场地基岩物理力学指标较均一,为中等变异性。场地岩石地基稳定性好。2.15.4地表水及地下水作用评价平整场地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及土层孔隙水,根据钻孔水位观测,地下水较贫乏,但易受降水等影响而变化较大。特别是基岩面埋深较大的区域,可能会受降水补给形成上层滞水,因此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完善相应的抽、排水措施。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应加强排水措施,及时对桩壁进行制模支护,必要时采取护壁配筋加固、混凝土中添加速凝剂等施工措施,同时加强桩孔内通风、排水,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地下室基础施工期间,地下室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水量贫乏,可采用积水坑随时抽排形成的地下水,在做好地下水抽排及地下室防渗措施后,可不考虑抗浮措施。泥岩和砂质泥岩具有遇水软化的特点,桩孔长期浸水可能导致岩质地基承载能力降低。施工中有地表水、地下水渗入时,桩孔开挖应加强抽水、排水措施,确保桩底持力层处于天然状态。无法保证时,建议以饱和抗压强度作为基础设计依据。2.15.5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调查,场地及附近无工业污染及生活排污污染,场地环境类别为=2\*ROMANII类。本次勘察各孔均无稳定地下水,根据走访调查及地区经验,场地内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场地内填土主要由黏性土及砂、泥岩碎石、少量建筑垃圾等硬杂物组成,填土未含对建材有腐蚀性的杂质。结合地区经验,场地内素填土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根据地区经验判定:场地内粉质粘土对混凝土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3设计依据3.1《设计委托书》3.2《设计合同》3.3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于2020年6月所作《黄茅坪消防站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3.4有关规范及图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土方及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3.5岩土及边坡设计参数根据本次勘察试验资料并结合地区经验,岩体结构面参数参考规范及经验综合取值,见下表:场地内结构面参数推荐取值一览表岩土名称天然内聚力C值(KPa)天然内摩擦角φ值(°)裂隙15018裂隙25018岩层面5018岩土参数建议见下表:岩土设计参数表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水平抗力系数(MN/m3)内摩擦角(°)粘聚力(kPa)弹性模量MPa变形模量MPa基底摩擦系数锚固体与岩土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rbk(kPa)天然饱和素填土压实系数≥0.9420.0*///6*/28*3.0*0.25*40粉质黏土(可塑)19.5*//120*14*/12*22.0*0.20*50强风化泥岩25.4*//300*100*/0.35*/强风化砂质泥岩25.4*//350*100*0.35*/强风化砂岩24.2*//400*120*/0.40*/中等风化泥岩25.6*5.253.271905/60*30*350*1000*900*0.45*380中等风化砂质泥岩25.6*6.534.132370/75*31*400*1100*1000*0.45*400中等风化砂岩24.6*12.668.533096/150*32*750*1500*1200*0.50*6001、带“*”的为经验值。2、边坡临时坡率建议:土层1:1.50;强风化基岩1:0.75;中等风化基岩1:0.50;边坡永久坡率值建议:素填土1:2.00、粉质粘土1:1.50、强风化基岩1:1.00、中风化基岩1:0.0.75。3.62020年11月由重庆缙陵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编制的《黄茅坪消防站项目边坡工程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4、设计施工方案4.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礼嘉组团B13-3-3地块,拟建场地已基本整平。拟建场地东北侧为已建平康路,可直通金山大道,各类车辆均能直通现场,交通便利,具良好的施工条件。4.2边坡施工方案支护施工方案集合如下:支护施工方案一览表支护施工方案编号主要描述永久分阶放坡采用分阶放坡的坡率法支护进行治理。临时开挖坡率:对第四系土层,坡高小于8m时,按1:2放坡,并对坡面进行绿化,坡高大于8m时,按1:2放坡,在高差8m处设置宽度不小于1.5m的碎落台,基底挖成阶梯状;对强风化基岩,按1:1放坡;对中风化基岩按1:0.5放坡,并对坡面进行封闭,有外倾结构面的按结构面倾角进行放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坡顶与周边环境缓坡相接,坡度不大于1:1.5。若有滑坡可能的少量土体,应卸载确保安全。临时分阶放坡采用分阶放坡的坡率法支护进行治理。临时开挖坡率:对第四系土层,坡高小于8m时,按1:1.5放坡,并对坡面进行绿化,坡高大于8m时,按1:1.75放坡,在高差8m处设置宽度不小于1.5m的碎落台,基底挖成阶梯状;对强风化基岩,按1:1放坡;对中风化基岩按1:0.5放坡,并对坡面进行封闭,有外倾结构面的按结构面倾角进行放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坡顶与周边环境缓坡相接,坡度不大于1:1.5。若有滑坡可能的少量土体,应卸载确保安全。A型俯斜式路堤挡墙设置A型俯斜式路堤挡墙,面坡垂直,采用C30砼现浇,具体尺寸详见大样图。设置100mmPVC排水管1.5mx1.5m梅花形布置。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可结合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统一布置。持力层设在中风化层内,若墙底距离中风化层≤2m,可设置C30分阶基础处理;若墙底距离中风化层>3m则采用0.5m厚砂卵石换填,换填范围应大于等于挡墙基础0.5m。C型俯斜式路肩挡土墙设置C型衡重式路肩挡墙,面坡垂直,采用C30砼现浇,采用图集17J008第73页路肩墙A。设置100mmPVC排水管1.5mx1.5m梅花形布置。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可结合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统一布置。持力层设在压实土层内。喷射混凝土护面临时分阶放坡高度大于3m的,采用喷射混凝土护面处理,具体尺寸详见大样图。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可结合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统一布置。绿化护坡选用根系发达,利于保持水土的植物进行坡面防护。具体植物由景观指定货甲方自定。地下室边坡施工方案一览表边坡编号主要边坡类型支护形式ab土质填方临时分阶放坡bc土质填方临时分阶放坡cd土质填方临时分阶放坡da土质挖填方临时分阶放坡环境边坡施工方案一览表边坡编号主要边坡类型支护形式ABBB1土质填方永久分阶放坡B型衡重式挡墙C型俯斜式路肩挡土墙BC土质填方永久分阶放坡CD土质填方永久分阶放坡DE土质填方永久分阶放坡EF土质填方永久分阶放坡FA土质填方平场5、技术要求5.1边坡工程5.1.1边坡1)监测内容及要求本边坡属于一级边坡,要求应进行监测项目见下表,此外尚应进行边坡侧壁渗水情况观测。其余各监测项目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均应满足《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的有关规定。边坡工程监测项目表测试项目测点布置位罝边坡工程安全等级—级二级三级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顶部或预估支护结构变形最大处应测应测应测地表裂缝墙顶背后1.0H(岩质)〜1.5H(土质)范围内应测应测选测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边坡坡顶建筑物基础、墙面和整体倾斜应测应测选测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_应测应测选测锚杆(索)拉力外锚头或锚杆主筋应测选测可不测支护结构变形主要受力构件应测选测可不测支护结构应力应力最大处应测选测可不测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出水点应测选测可不测注:1在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破坏后果严重时,应加强对支护结构的应力监测;2H——边坡高度(m)。2)边坡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边坡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必要时还需与边坡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监测单位应严格实施监测方案。当边坡工程设计或施工有重大变更时,监测单位应与建设方及相关单位研究并及时调整监测方案。3)边坡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边坡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 支护结构。2地下水状况。3边坡底部及周边土体。4周边建筑。5周边管线及设施。6周边重要的道路。7其他应监测的对象。边坡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边坡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4)监测点布置边坡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监测点应布置在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并应满足监控要求。边坡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应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围护墙或边坡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边坡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顶或边坡坡顶上。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边坡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20m〜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个。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设在围护墙体内,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围护墙的深度;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边坡开挖深度的1.5倍,并应大于围护墙的深度。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时,管底应嵌人到稳定的土体中。围护墙内力监测点、支撑内力监测点、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锚杆的内力监测点、土钉的内力监测点、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点、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地下水位监测点等应按照《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的有关规定执行。从边坡边缘以外1〜3倍边坡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边坡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必要时尚应扩大监测范围。边坡周边环境监测应按照《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的有关规定执行。5)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边坡类别、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当地经验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变形监测网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个边坡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2工作基点应选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基点。3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其它关于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应符合《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的有关规定。6)监测频率边坡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于边坡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监测期应从边坡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对有特殊要求的边坡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结束。一级永久性边坡工程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少于2年。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边坡类别、边坡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现场仪器监测频率可按下表确定。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边坡施工进程边坡设计深度(m>类别<55〜1010〜15>15开挖深度(m)<51次/Id1次/2d1次/2d1次/2d5〜10—1次/Id1次/Id1次/Id>10——2次/Id2次/Id一级1次/Id1次/Id2次/Id2次/Id底板浇筑后时间(d)7〜141次/3d1次/2d1次/Id1次/Id14〜281次/5d1次/3d1次/2d1次/Id(d)>281次/7d1次/5d1次/3d1次/3d二级开挖深度<51次/2d1次/2d-—(m)5〜10—1次/Id--二级底板浇筑后时间(d)<71次/2d1次/2d-—7〜141次/3d1次/3d14〜281次/7d1次/5d>281次/10d1次/i()d—-注:1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为1次/1d;2边坡工程施工至开挖前的监测频率视具体情况确定;3边坡类别为级时,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4宜测、可测项目的仪器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5边坡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6边坡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増大或超过设计限值。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9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10边坡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11边坡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12出现其他影响边坡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其它关于监测频率的要求应符合《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的有关规定。7)监测报警边坡内、外地层位移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得导致边坡的失稳。2不得影响地下结构的尺寸、形状和地下工程的正常施工。3对周边已有建筑引起的变形不得超过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或影响其正常使用。4不得影响周边道路、管线、设施等正常使用。5满足特殊环境的技术要求。边坡工程监测报警值应由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值共同控制。边坡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应根据土质特征、设计结果及当地经验等因素确定;当无当地经验时,可根据土质特征、设计结果以及下表确定。边坡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边坡类别序一级二级三级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类型累计值变化速率(mm/d)累计值变化速率(mm/d)累计值变化速率(mm/d)号绝对值(mm)相对边坡深度U)控制值绝对值(mm)相对边坡深度(A)控制值绝对值(mm)相对边坡深度U)控制值1围护墙(边坡)放坡、土钉墙、喷锚支护、水泥土墙30〜350.3%〜0.4%5〜1050〜600.6%〜0.8%10〜1570〜800.8%〜1.0%15〜20水平位移钢板桩、灌注桩、型钢水泥土墙、地下连续墙25〜300.2%〜0.3%2〜340〜500.5%〜0.7%4〜660〜700.6%〜0.8%8〜102围护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放坡、土钉墙、喷锚支护、水泥土墙20〜400.3%〜0.4%3〜550〜600.6%〜0.8%5〜870〜800.8%〜1.0%8〜10钢板桩、灌注桩、型钢水泥土墙、地下连续墙10〜200.1%〜0.2%0.2X2〜325〜300.3%〜0.5%3〜435〜400.5%〜0.6%4〜53深层水平位移水泥土墙30〜350.3%〜0.4%5〜1050〜600.6%〜0.8%10〜1570〜800.8%〜1.0%15〜20钢板桩50〜600.6%〜0.7%2〜380〜850.7%〜0.8%4〜690〜1000.9%〜1.0%8〜10型钢水泥土墙50〜550.5%〜0.6%75〜800.7%〜0.8%80〜900.9%〜1.0%灌注粧45〜500.4%〜0.5%70〜750.6%〜0.7%70〜800.8%〜0.9%地下连续墙40〜500.4%〜0.5%70〜750.7%〜0.8%80〜900.9%〜1.0%4立柱竖向位移25〜35-2〜335〜45-4〜655〜65-8〜105边坡周边地表竖向位移25〜35-2〜350〜60-4〜660〜808〜106坑底隆起(回弹)25〜35-2〜350〜60-4〜660〜80-8〜107土压力(60%〜70%)f1-(70%〜80%)f1-(70%〜80%)f1-8孔隙水压力9支撑内力(60%〜70%)f2(70%〜80%)f2(70%〜80%)f2to围护墙内力11立柱内力12锚杆内力注:1h为边坡设计开挖深度,f1为荷载设计值,f2为构件承载能力设计值;2累计值取绝对值和相对边坡深度(h)控制值两者的小值;3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3d超过该值的70%,应报警;4嵌岩的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位移报警值宜按表中数值的50%取用。边坡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应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如主管部门无具体规定,可按下表采用。建筑边坡工程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项目监测对象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备注1地下水位变化1000500-2管位移刚性管道压力10〜301〜3直接观察点数据非压力10〜403〜5柔性管线10〜403〜5-3邻近建筑位移10〜601〜3--4裂缝宽度建筑1.5〜3持续发展-地表10〜15持续发展—注:建筑整体倾斜度累计值达到2/1000或倾斜速度连续3d大于0.0001H/d(H为建筑承重结构高度)时应报警。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边坡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边坡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边坡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3边坡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6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其它关于监测报警的要求应符合《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的有关规定。8)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应进行重测。监测项目数据分析应结合其他相关项目的监测数据和自然环境条件、施工工况等情况及以往数据进行,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信息反馈宜采用专业软件,专业软件的功能和参数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宜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查询和管理一体化以及监测成果可视化的功能。边坡工程监测的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和技术成果应进行组卷、归档。其它关于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的要求应符合《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的有关规定。5.1.2其它说明A、边坡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每天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对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具体检查内容依据《建筑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进行。B、边坡开挖与支护施工单位应编制详尽、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监控及应急处理方案,并经专家审查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C、坡顶硬化:边坡坡顶地面应结合土建施工要求进行硬化封闭,并设置截水砖墙、排水沟以防止边坡外地表水渗入坑壁土体或流入坑内。5.2坡率法5.2.1挖方工程(1)不宜在雨季施工,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应做好规划,疏通坡顶排水工程,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使土方开挖处于干作业状态。(2)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的顺序,严禁超挖。在不具备自然放坡条件或重要建(构)筑物地段,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且上一层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并对支护结构进行保护。(3)应采用分段跳槽开挖与逆作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土层部分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5.0m,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2.0m,岩层部分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10.0m,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3.0m。(4)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控制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临时开挖坡率:对第四系土层,坡高小于8m时,按1:1.5放坡,并对坡面进行绿化,坡高大于8m时,按1:1.5放坡,在高差8m处设置宽度不小于1.5m的碎落台,基底挖成阶梯状;对强风化基岩,按1:1放坡;对中风化基岩按1:0.5放坡,并对坡面进行封闭及绿化,有外倾结构面的按结构面倾角进行放坡。永久开挖坡率:对第四系土层,坡高小于8m时,按1:2放坡,并对坡面进行绿化,坡高大于8m时,按1:2放坡,在高差8m处设置宽度不小于1.5m的碎落台,基底挖成阶梯状;对强风化基岩,按1:1放坡;对中风化基岩按1:0.5放坡,并对坡面进行封闭及绿化,有外倾结构面的按结构面倾角进行放坡。(5)采用爆破施工时,应采取控制爆破,防止因爆破影响边坡稳定和周边建(构)筑物安全,在切坡边线土层及岩石部分2~3m范围严禁爆破。(6)弃土应及时运走,严禁在坡顶加载。(7)应及时清除坡顶可能滑移的土体及可能掉落的危岩块体,加强坡顶安全防护措施。(8)场地中的泥岩易于风化,在空气中易干裂,遇水易软化,因此,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封闭。(9)开挖前应落实开挖区域是否存在管网,若存在应采取避让保护措施。(10)部分出红线的边坡段在施工前应取得相关单位允许后方可进行施工。5.1.2填方工程(1)回填前,应先清除坡面植被根茎、耕土、垃圾、淤泥等杂质,如填方区域有积水时,应排水疏干或采用抛填块石砂砾、矿渣等方法处理。对水塘淤泥,根据地勘淤泥厚度较小,可采用清淤换填处理,加强道路地基的稳定性。对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5时,应形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呈2%~4%的逆坡。当填方基底为松土时,应将基底碾压密实。(2)填料为碎石土,土和碎石比例为7:3,分层压实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0mm,每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分层夯实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0mm,每层厚度根据夯击能和试验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应大于0.94,密实度应达到中密,干密度不小于20kN/m3,天然状态下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5°,饱和状态下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150kPa,基底摩擦系数μ=0.30。(3)土方回填时,应先低处后高处逐层回填,填筑时不得发生粗料集中架空现象。(4)填土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无法碾压时应夯实,每层填土质量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回填上一层。施工单位应作好每一层的质量检查记录,并完善签字手续。(5)为确保压实效果,压实前,现场应先做碾压试验或试夯,确定碎块石的最优含水量、铺土厚度及碾压遍数。(6)填筑质量检查及验收:①在填筑上一层土体时,应先对已碾压过的填土进行质量检查,每400m2②填土高度每增高2.0m应进行一次阶段验收,压实度、重度、设计坡率等主要控制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填筑施工。5.3喷射混凝土面板工程(1)图中符号A、C分别表示HPB300、HRB400钢筋。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检作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2)混凝土:本工程混凝土均采用C25,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配合比做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其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按设计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进行浇筑。面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3)喷浆材料水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砂:应采用坚硬耐风化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干法喷射时,砂的含水率宜控制在5%~7%;石:应采用坚硬耐风化的碎石或卵石,粒径不宜大于15mm;当使用碱性速凝剂时,不得使用活性二氧化碳的石材;骨料级配要求:喷射混凝土用的骨料级配宜控制在下表所给范围内。喷射砼骨料通过各筛径的累计重量百分数(%)骨料粒径(mm)级配等级0.150.300.601.202.505.0010.0015.00良4~85~2213~3118~4126~5440~7062~90100应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外加剂,掺外加剂的喷射混凝土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在使用速凝剂前,应做与水泥的相溶性试验及水泥净浆凝结效果试验。初凝不应大于5min,终凝不应大于10min。混合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于硬化的有害杂质,不得使用污水及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硫酸盐量按计算超过混合用水重量1%的水。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的粘结力,对整体状和块状岩体不应低于0.7MPa,对碎裂状岩体不应低于0.4MPa。(4)喷射砼施工技术要求准备工作:①拆除作业面障碍物,清降开挖面的浮石和墙脚的岩渣、堆积物;②用高压风水冲洗受喷面,对遇水易潮解、泥化的岩层,则应用压风清扫岩面。喷射作业:①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②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再进行喷射时,应先用风水清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