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1页/共74页2日本及其教育概况日本地处亚洲东部,呈南北走向的狭长岛国,地域窄小,人口稠密,资源贫乏。为弥补自然资源不足、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的一贯作法就是通过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日本社会的发展与其历史上几次成功的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第2页/共74页3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菊与刀》第3页/共74页4双重性格的民族
人都是有两面性的。日本人的两面性,由于反差太强烈而给人特别深的印象。大到国际关系、民族感情,小到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细小习惯,日本人处处显出他们性格中顽强的两面性。第4页/共74页5日本历史的三次教育革命第一次基础教育革命:明治维新开始至二战结束——日本国家主义教育体制建立第二次基础教育革命:二战后至六十年代末——日本民主主义教育体制建立第三次基础教育革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追求个性化教育第5页/共74页6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当代日本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三、第二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四、第三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当代)五、当代日本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六、当代日本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七、改革方向与趋势八、日本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第6页/共74页7一、当代日本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一)学校教育制度1.基本制度(1)义务教育学校(2)高中学校2.分流制(二)日本基础教育管理体制1.日本中央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2.日本地方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第7页/共74页8一、当代日本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随着教育全球化的推进,当代日本基础教育学制受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影响较深。日本基础教育学制系统基本和我国相似,由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三部分组成。第8页/共74页9(一)学校教育制度日本采取的是“633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其中前九年为义务教育。在学期设置上日本每学年分为三个学期,一般每年4月份入学,3月份毕业。义务的履行受到国家的督促,对不履行义务者将被处以罚款。在日本,国立或公立义务教育学校不得收学费。第9页/共74页101.基本制度(1)义务教育学校在日本义务教育中,“学习指导要领”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制定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决定着日本各学科的教育目标和各学年的授课内容。在日本义务教育学校中,公立学校是其主体,全日制是其基本形式,所有日本公民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方面的相关规定。第10页/共74页11(2)高中学校
日本高中教育的目的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实施高等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高中学校学制比较多样化,其主要类型有:
全日制:修业年限为3年
通信制:修业年限为3年以上
定时制:修业年限为3年以上,其课程安排形式有日间部和夜间部两种形式,夜间部占多数
从1993年开始,日本的全日制课程实行学分制。第11页/共74页122.分流制分流制是日本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内容。在日本,从初中向高中分流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预选制。所谓“预选制”,即日本学生通过升入普通高中,最终进入好大学上学的道路。否则,就只能进入职业高中。其二是竞争制。对日本学生而言,竞争制就是通过让所有学生参加最后的高考竞争的方式来升入大学。
第12页/共74页13(二)日本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日本的行政区域被划分为一都二府一道,外加43个县。日本对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中央教育行管理体制,一个是地方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与地方权利合作型的体制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之间是指导与合作的关系第13页/共74页141.日本中央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日本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文部省,为日本内阁的组成部分,其最高领导是文部大臣,文部大臣和文部省是主管日本基础教育行政的中央首长和行政机关。第14页/共74页15
2.日本地方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日本对义务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除私立学校外,义务教育主要由都道府县和市町村负责建设管理,高中全部由县教委直接管理,高中校长由县教育委员会直接任命。日本对地方基础教育的管理方式是由地方公共团体实行自治。第15页/共74页16日本历史的三次教育革命第一次基础教育革命:始于1872年8月(明治5年)《学制》的颁布,至二战结束,为了更好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近代化,对传统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从而奠定了近代教育的基础。第二次基础教育革命: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这次教育改革废除了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确立了现代民主主义的教育体制,为战后和平民主主义的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第三次基础教育革命: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现在,设想来自于197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简称“中教审”)的报告。第16页/共74页17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一)《学制》时期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1.体制2.指导思想3.课程(二)《教育令》时期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1.第一次修改2第二次修改(三)《学校令》时期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1.《小学令》时期2.《再改正小学令》时期3.《中学校令》时期(四)《国民教育令》时期的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1.背景2.教育基本政策3.课程第17页/共74页18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一)《学制》时期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从1872年8月至1878年是以《学制》为依据实施教育的时期,因而称之为《学制》期,这一时期是日本小学教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创始期。
1.体制:《学制》在体制上参考了西方各国,包括法、德、荷、英、美、俄等国家的学制。主要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具有高度的划一性和强制性。
2.指导思想:第一,功利主义的思想。第二,实学主义的学问观。第三,教育平等的思想。第四,个人负担教育费的原则。第18页/共74页19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3.课程:普通小学分为初小高小。初小(6-9岁)课程有识字、习字、单词,会话、朗读、修身、文法、算术、养身法、地理、物理、体育、唱歌。高小(10-13)课程除初小己开设的以外,还添加了历史、几何、博物学、绘画、生理学。有条件的地方可酌情增设外语、簿记、图画、天体学、政体概况。初中(14-16)开设的课程有国语学、数学、习字、地理、历史、外语、物理、图画、古文、几何、代数、簿记、博物学、化学、修身学。第19页/共74页20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1872年进行的教育改革,虽然为以后的普及教育奠定了基础,但这个学制1879年被废除,原因在于:一是当时政府缺乏财政保证;二是教育内容抄袭西方,脱离了日本人民的实际情况和生产发展水平;三是课程内容的整齐划一,不能切合民众的需求;第四,教育平等的原则仅局限在初等教育阶段,并未涉及中等教育。第20页/共74页21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二)《教育令》时期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学制》在1879年被废除,以《教育令》取而代之。该《教育令》是由田中不二麻吕制定的,共被修改了两次,一次是1880年12月,一次是1885年。这里所说的《教育令》时期是指自《教育令》颁布开始至1886年《学校令》颁布之前这一段时间的教育。第21页/共74页22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1.第一次修改(1)目的:消除《学制》的整齐划一、过度中央集权的弊端,将教育权下放到地方,建立更加适应尊重地方人民自治自由要求的教育制度,以期实现教育的振兴。因而《教育令》要求,为使学校教育不脱离现实,大力精简教学内容,使之实用。第22页/共74页23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2)课程:只限定读书、写字、算术、地理、历史、修身等六个科目,作为必修科目。其他的科目,如唱歌、体操、物理、裁缝、图画作为任意设置的科目,是否设课可因地因校制宜,也由各校各地自行决定。第23页/共74页24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2.第二次修改《教育令》还规定,儿童不必进公立小学读书,在私立小学读书也可以。因此,私立小学数量迅速增加。而且在自由的名义下,很多私立小学都进行了十分单调的教育。这种强烈的自由化倾向造成日本教育的普遍衰退。针对这种现象,1881年12月28日,政府对《教育令》进行了修改,重新强调中央集权,加强了政府对教育的统治。第24页/共74页25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1)课程:修身、阅读、习字、算术、唱歌、体操;小学中等科增加地理、历史、图画、博物,女生另加缝纫;小学高等科加授化学、生理、几何和经济常识。(2)特征:由短暂的自由化回归集权化,把进行儒教伦理教育的修身科列为首位科目,并且安排的教学时间极为可观。此外,在历史科里也强调要培养尊王爱国的志气,以强化臣民的道德教育。修身、读书、习字和算术这些道德+3R科目为必修科,占总教学时数的77%。第25页/共74页26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三)《学校令》时期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1885年森有礼就任文部大臣,他上台之后对教育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整顿,1886年,以敕令的形式颁布了《学校令》,包括《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学校令》、《帝国大学令》、《诸学校通则》,这是日本教育史上第一次根据学校种类而颁布独立的法令。第26页/共74页27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1.《小学令》时期,小学的教学科目由文部大臣制定,教科书只能使用文部大臣审定的教科书。1890年,文部省对《小学校令》进行了修改。(1)目的:在于注意儿童的身体发育、进行道德教育和传授国民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及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普通技能。(2)课程:修身、阅读、作文书法、算术、体操和缝纫(女生)。高等小学增设日本历史、世界地理、理科、图画和唱歌。第27页/共74页28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2.1907年,日本又颁布了《再改正小学令》,要求把寻常小学的修业年限延长为6年,属于免费义务教育。1907年寻常小学的必修科目,除修身、国语、算术外,新加上了日本历史、地理、理科、图画、唱歌、体操、缝纫,手工仍为任意性科目。第28页/共74页29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3.《中学校令》颁布于1886年4月。它规定中学承担双重任务:从实业的教育升入高等学校的教育。学校分成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前者学制五年,由地方管理;后者学制两年,由文部大臣直接管理。寻常中学主要进行普通教育。(1)课程:修身(或伦理)、国语及汉文、习字、数学、物理、化学、矿物、农业知识、第一外国语(英语)和第二外国语(德国或法语)、图画、唱歌和体操。课程设置的特点是重视科学基础知识和外国语的教学。第29页/共74页30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2)教育发展总方针
以国家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为适应日本经济发展和帝国主义扩张侵略政策的需要,积极培养忠顺于天皇的“臣民”和所需要的人才。这一时期课程改革的特点是自上而下地进行思想控制,以“国家主义”观念确立与实施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政策,中小学的教学计划,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求全国统一。第30页/共74页31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四)《国民教育令》时期的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从20世纪30年代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止1.背景:日本成为世界东方最凶残的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同时,日本加强了镇压国内革命运动,强化政治思想统治,教育开始军国主义化、法西斯化,学校被纳入战争的轨道,为战争效劳。2.教育基本政策:坚持支持忠于国魂的思想要求全国神道组织、军国主义政府与政治、教育和科学的统一。第31页/共74页32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3.课程:义务教育为八年,修身、国语、国史、地理、数学与理科,在理科中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动物、植物)和矿务学、体操、武道、音乐、书法、图画、手工制件等。总而言之,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全面皇国主义化。它要求小学和中学一律采用国定教科书,通过各科教学加强军国主义教育。第32页/共74页33三、第二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一)40年代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1.《小学指导要领》2.《初中学习指导要领》(二)50年代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1.背景2.课程(三)60年代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1.课程2.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第33页/共74页34三、第二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一)40年代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1947年3月,日本文部省根据《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精神颁布了《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和《初中学习指导要领》。由于当时日本处在美国的占领之下,所以《学习指导要领》明显地反映了美国的经验主义教育思潮。第34页/共74页35三、第二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1.《小学指导要领》(1)教育目标:使儿童理解社会生活,培养应有的社会态度和能力,以便正确的适应自己的社会,从而实现理想的人际关系;进而发展自己所属的共同社会。(2)课程: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制都仿效美国。国语、社会、算术、理科、音乐、图画手工、家政、体育、自由研究。第35页/共74页36三、第二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2.《初中学习指导要领》将初中的课程分为必修科目与选修科目。(1)目标:赋予学生职业上的启发性经验,养成基本知识与技能,以选择将来发展方向的能力。(2)课程:必修课(国语、习字、社会、国史、数学、理科、音乐、图画手工、体育、职业)和选修课(外语、习字、职业、自由研究)第36页/共74页37三、第二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这一时的课程改革主要以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以生活中心主义为指导思想。各门学科都存在偏重经验主义和单元学习的倾向,课时数的规定过宽,造成了各地之间的学力差别增大。此外,过分强调儿童的实际生活和经验,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导致学力的下降。第37页/共74页38三、第二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二)50年代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1.背景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引起欧美各国对中小学数、理教育的重视。为了使日本中小学教育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和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解决中小学教学质量下降问题,文部省于1958年提出了“充实基础学历,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方针,重新修订了中小学的课程基准,并使其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命令全国必须贯彻执行,结束了战后初期那种放任自流的状态。第38页/共74页39三、第二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2.课程:1958年公布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和《初中学习指导要领》,调整了课程方向。其要点是:(1)小学课程分为各门学科、道德、特别活动及学校例行活动;(2)初中课程分为必修学科、选修学科、特别教育活动及学校例行教育活动;(3)单独设置“道德”课,加强道德教育;
第39页/共74页40三、第二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4)充实小学、初中的算术、数学、理科的内容,尤其是初中,增加数学、理科的课时,新设技术、家政科,振兴科学技术教育;(5)精选各科教材内容,注重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6)明示小学校及中学校课程的最低标准以维持全国义务教育的水准;(7)作为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各学科的内容,具有一贯性;(8)将初中的“图画”、“劳作”改为“美"。
第40页/共74页41三、第二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1958年的课程改革顺应了“加强道德教育”、“充实基础学历”、“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等社会要求,以“学科知识中心主义”为指导,重点充实国语和算术的基础学力,加强科技教育,强调学科的结构,注重基本概念的传授以及发现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第41页/共74页42三、第二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三)60年代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20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日本在国际上的角色亦日趋重要。同时,为了适应儿童的发展阶段和个性,切合学校的实际。文部省制定了新的课程改革政策,并于1968年、1969年分别颁布新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和《初中学习指导要领》。第42页/共74页43三、第二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1.课程:小学课程分为各学科(国语、社会、算术、理科、音乐、图画手工、家庭、体育)和道德两个方面。中学课程分为教学科目、道德、特别活动3个领域。中学教学科目由必修学科和选修学科组成,实施普通教育和职业预备教育。第43页/共74页44三、第二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2.1968年的课程改革是基于结构主义课程论为其理论根据,以科学的基本概念为中心来编制教材,再次加强了基础学科,提高了课程标准,把现代科学的某些成果编入小学教学大纲,大幅度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高深教材逐级下放。并继续加强道德教育,强调通过学校的全部活动来进行道德教育。但这种质高量多而艰深的课程也带来了教学及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多数学生赶不上进度,造成学习负担过重或消化不良,因而丧失学习兴趣。第44页/共74页45四、第三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一)70年代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1.课程2.目标3特点(二)80年代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1.改革背景
2.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致框架3.课程改革(三)90年代面向21世纪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1.改革的启动2.课程改革(四)新世纪初期面向未来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1.课程改革的目标2.课程改革的内容第45页/共74页46四、第三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一)70年代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70年代初,日本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引发了许多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如城市化致使城市人口过密,农村人口过疏,日本儿童开始远离大自然;小家庭化导致少子女家庭增多,家庭和社区对儿童的教育作用减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等。这不仅影响了儿童的个性健康发展,而且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教育提出了挑战。针对上述问题,1973年,文部大臣向学校课程审议会提出《关善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咨询。课程审议会于1973年12月正式公布了《关于改善中小学教育课程的标准》。第46页/共74页47四、第三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1.课程:(1)精选课重视道德教育和体育,培养智、德、体和谐发展的人性丰富的学生;(2)精选课程内容,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创造性能力。(3)削减各科授课时数,以实现丰富而充实的学校生活。(4)让教师围绕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各门学科的目标、内容,展开创造性的教学。
第47页/共74页48四、第三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2.目标:尊重“儿童自主性”和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相结合
3.特点: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又使教育适应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培养有丰富个性的学生。同时,这次课程改革仍然很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课时并未削减。
第48页/共74页49四、第三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不过,新教学大纲的宗旨要在实践中得到全面贯彻并不容易。一方面,大多数教师习惯于灌输式教育,另一方面导致大学入学竞争激烈化的因数未消除,并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学生为升学被迫读书,偏重智育的现象仍无大的改变。第49页/共74页50(二)80年代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1.改革背景终身教育思潮是日本8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支点,这一思潮的形成与保罗·格朗密切关联。1965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第三届成人教育委员会保罗·格朗提出了“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埃德加·富尔对终身教育理论的确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1972年5月,埃德加·富尔主持了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年度报告的撰写工作,在该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一系列理念受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日本生涯教育学会于1992年编撰了《生涯学习事典》1979年成立了“日本终身教育学会”1988年,日本政府将社会发展局改名为终身学习局,并发表白皮书《日本文教政策:终身子新发展》1990年又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第50页/共74页(二)80年代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2.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致框架
在终身教育思潮的主导下,日本开始了自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三次根本意义上的教育改革。日本在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的支持下,逐步形成了80年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框架:第一,完整构建面向21世纪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二,面向国际化开展教育改革第三,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第四,教育的信息化日本中学宿舍第51页/共74页(二)80年代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3.课程改革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日本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和国力竞争。。日本政府提出并有效地实施了“科技立国”战略强调执行“技术立国”的国策中小学课改革成为其所有教育改革的支撑点“临教审”四次发出“咨询报告”日本开始对小学学习指导纲要进行订的工作,并于1994年开始实施。改革内容:1.调整小学课程体系2.调整初中的课程设置3.调整高中课程体系框架第52页/共74页53(三)90年代面向21世纪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1.改革的启动:教育改革文件的出台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产业结构迟迟不能做出相应调整,经济长期低迷,财政危机不断加深,经济增长率持续走低。日本从其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
(1)1996年出台的《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咨询报告
(2)1997年出台的“彩虹计划”
(3)教育改革委员会形成了17条改革建议第53页/共74页54
在上述文件的指导下,日本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大量建立新型高中,促使日本教育类型多样化价,推进中等教育机构改革
2.修改《学习指导要领》,体现“宽松”思想,促使学生个性自由成长
3.确立“科技立国”、“文化立国”战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4.改革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体现民主社会要求(三)90年代面向21世纪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第54页/共74页55(三)90年代面向21世纪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2.课程改革
1995年,《展望21世纪我国教育的应有状态》
1996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向政府提交了第一次咨询报告
1997年,提交了第二次咨询报告
1997年11月和1998年6月,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分别发表了关于教育课程标准改善的中间报告、最终审议报告1998年底公布新修订的《幼儿园及小学、初中课程标准方案》第55页/共74页56(三)90年代面向21世纪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2、课程改革
1998年,《关于从幼儿期开始的心灵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培养开拓新时代的心灵—丧失培养后代心灵的危机)》,要求学校教育成为一种充实“心灵的教育”,培养“丰富的人性”的教育等等。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如下:1.强调培养日本中小学生的“生存能力”2.明确了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3.开展了课程体系方面的多项改革4.开展了教育体制环节的配套改革5.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6.开展了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第56页/共74页57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政府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不遗余地开展了各方面的改革,日本将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渗透到了其中小学改革的方面之中,为日本实现经济的复苏与腾飞夯实了基础,站稳了脚跟:(1)加强教育质量检测,提高基础教育质量(2)注重发挥教育主体的创造性,增强基础教育的活力(四)新世纪初期面向未来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第57页/共74页58
(四)新世纪初期面向未来的日本
基础教育改革当前,日本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社会改造、全球与国际竞争、生态环境问题,精神的危机等问题,教育改革成为针对这些新问题的一剂良药。在新的《教育基本法》修正案中,日本形成了新的改革理念和思路:
①建立国民信赖的学校教育
②提高家庭的教育力及推进家庭、学校、社区的联合
③确立了日本国民共同认可的道德理念
④终身学习社会的实现
⑤出台教育振兴基本计划
第58页/共74页59
(四)新世纪初期面向未来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1.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上述改革基础上,日本政府形成了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其一,明确了不同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基本功能和使命其二,认清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起点其三,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其四,重视培养学生灵活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第59页/共74页60
(四)新世纪初期面向未来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2、课程改革的内容
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其一是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来改革基础教育课程;其二是调整课程结构体系,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整体化;其三是推进课程编制组织和实施强调课程的弹性化。第60页/共74页61五、当代日本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一)当代日本小学的课程设置(二)当代日本中学的课程设置(三)当代日本高中的课程设置(四)当代日本中小学的教学第61页/共74页62
五、当代日本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一)当代日本小学的课程设置日本小学每周上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上课,共五天半。上午四节课,下午二节课,每节课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本现行小学低年级开设的学科有6科,即中年级开设的学科有7科,高年级开设的课程有8科小学低年级一般由教师实行包班制,高年级的理科、音乐、体育、社会等课程由专门的教师承担第62页/共74页
五、当代日本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
(二)当代日本中学的课程设置和中国一样,日本中学也分两个阶段,即初中和高中,其中初中修业年限为3年,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修业年限也为3年。初中时日本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其课程设置与小学有所差异。第63页/共74页五、当代日本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日本初中段课程设置的目标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对初中生实施普通教育,它具体包括三项教育目标日本初中阶段的课程内容也由各学科、道德和特别活动等组成,各学科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当前,日本初中阶段的必修课有8个学科(二)当代日本中学的课程设置第64页/共74页
五、当代日本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
(三)当代日本高中的课程设置日本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一般按照“学科+科目(必修+选择必修+任意选修)”的模式进行日本高中一般实行学分制和学年制,每节课为50分钟,学生上满35课时可得1个学分;一个科目如每周上4课时,一年上35周,这个科目就有4学分基于上述目标,日本高中的课程有学科和科目两个层次课,一个学科往往包含几个科目所有科目分成必修、选择必修、选修三种,其中“选择必修”课的意思是在一组科目中必须选择学习一至二科第65页/共74页
五、当代日本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
(三)当代日本高中的课程设置日本高中的类型:选科型、分科型、少数不分科也不选科的高中日本普通高中开设的课程有:各种学科和课外教育活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贯穿道德教育普通高中或普通科与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职业科在课程上的区别不是主要体现在必修科目上,而是体现选修科目上第66页/共74页
五、当代日本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
(四)当代日本中小学的教学
1.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教育大纲对学生的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SVM的入侵检测性能改进研究》
- 2024年家电品牌区域经销商授权协议书范本3篇
- 《我国分享经济监管研究》
- 《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D公司融资渠道研究》
- 《改进YOLOv4算法的道路病害识别系统研究与实现》
-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D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 《SDN下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路由算法》
- 2024年度水电消防工程纠纷解决合同2篇
- 《UPLC-MS法研究角鲨烯及其氧化物对大鼠体内CoQ10平衡的影响》
- 《低合金化Mg-Bi基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其织构演变研究》
- 铜及铜合金物理冶金基础-相图、紫铜
- 《我们去看海》阅读答案
- 智慧酒店无人酒店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 考研英语一新题型历年真题(2005-2012)
- 健身房会籍顾问基础培训资料
- 9脊柱与四肢、神经系统检查总结
- 秀场内外-走进服装表演艺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武汉纺织大学
- 【高分复习笔记】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TSGD0012023年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高清晰版)
- SMM英国建筑工程标准计量规则中文 全套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富阳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通关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