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孔乙己形象的悲剧力量_第1页
略论孔乙己形象的悲剧力量_第2页
略论孔乙己形象的悲剧力量_第3页
略论孔乙己形象的悲剧力量_第4页
略论孔乙己形象的悲剧力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论文谭宇摘要:论文主要通过对?孔乙己?思想内容及文学技巧的剖析,提醒?孔乙己?巨大的悲剧力量;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喜剧因素、高明的艺术技巧三个方面探求?孔乙己?的悲剧因素。关键词:悲剧;喜剧;技巧;?孔乙己?这篇文章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新青年?月刊第六卷四号?呐喊?上。它的思想内容是非常丰富而且非常深刻的。它通过一个被封建思想所毒害所麻木而最终又被社会所抛弃所吞没的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典型形象的悲惨命运,对腐朽的反动的封建文化教育、科举制度进展了锋利的批判和愤怒的控诉,表现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的战斗精神。作品自问世以来,在中外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品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在于作品中蕴含着巨大的悲剧力量。?孔乙己?对社会的批判不仅是很深刻的,而且还带有很大的美学力量。就其美学性质来说,?孔乙己?是一个平常型的社会悲剧。在英雄悲剧与平常悲剧中,鲁迅特别注意也特别善于创造平常悲剧。鲁迅说:“极平常的,或者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言语一样,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来,是很不容易发觉的。然而,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平常悲剧,由于它的对象是最大量的几乎无事的社会现象,因此,它也最容易被忽略,被遗忘,被淹没,这样,发现对象的典型悲剧意义,也就更难。真正的艺术大师,就是善于在几乎无事的,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中发现不寻常的社会本质意义。像孔乙己的追求、失败、创伤、死亡,都是极平常的,几乎无事的。但是,鲁迅却在这种极平常的形象中提醒了一种可怕的东西。他们处在一个并非人间的地狱中,正在一步步地被社会所吞没,到处都有这样悲惨的社会存在,但许多人却把这种存在着看成是合理的,而鲁迅认为自己的小说惊醒人们:这种社会存在是一种不合理的罪恶,是一种被吃的悲剧。首先,?孔乙己?的悲剧力量表现在对封建思想和意识的撼动。“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在咸亨酒店的环境里显得很特殊,“站着喝酒〞,说明他已经没有资格挤进长衫的行列,而是和短衣帮一样处于被压迫的底层,可是他又穿长衫,说明他还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看不起下层人民,他的这种穷人地位和富人思想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他那迂腐可笑的性格特征,并表现在各个方面,是封建教育制度毒害了他,造成他这种屈辱而又自尊的性格。但他并不认识这一点,没有丝毫觉悟。他毫不怨恨封建教育对他的毒害,而是悔恨并没有中举,没有爬上统治者的地位。他仍然以读书识字为荣,没有进学为耻,当人们问他“你当真认识字吗?〞他“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接着问他“怎么连办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刹那间的神情变化,深刻地反映了他内心的隐情:没有进学是他最大的心病,最大的耻辱、最大的痛苦。偷东西挨打、受人嘲笑也使他难堪,也给他带来痛苦,但他还可以睁大了眼睛,涨红了脸,竭力掩饰、辩白、惟独“连办个秀才也捞不到〞这件事可实在使他伤心,使他羞愧,他连辩白的勇气和理由都没有了。这说明这件事情给他的打击太大了,也说明他中封建教育的毒太深!即使到了靠偷窃度日,受尽凌辱的境地,还被这种思想紧紧的束缚着,不得解脱,这是作品提醒人物灵魂最深刻的地方。他生的贫困屈尊,死的悲惨寂寞。他自始至终都做了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封建统治阶级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对他进展残酷的统治,推残了他的肉体,剥夺了他的生路,而且在思想上精神上毒害了他,使他蒙受了极大的耻辱和痛苦而不觉悟,他致死都不明白是谁造成了他这样悲惨的结尾。这正是这篇小说接露封建社会制度、封建教育思想反动本质的深切之处。其次,?孔乙己?的悲剧力量还表现在能够撕开人们冷漠、麻木的面纱。鲁迅说,他抱启蒙主义目的写小说,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进这人生,〞所以,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在许多篇目中,描写了一系列不幸的人们。在一个国度里,一些同胞〔而且是善良的同胞〕在地狱边上挣扎,在惨苦的世界里被吃,另一些同胞却还在取“笑〞,这种笑里包含着怎样的麻木、怎样的无知和荒唐呢?孔乙己的伤疤,窃书、落第、挨打甚至死亡,都在众人的“哄笑〞中展开的,这种拿自己同胞的苦做赏玩的奴才性,是专制的结果,是一个民族最令人伤心的悲剧,提醒了中国人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病态现象——国民劣根性,写出了中国社会最值得悲哀之处。特殊的生活年代的影响,个人本身的不幸与不争,社会上周围人的麻木、冷漠、造就了孔乙己悲惨可怜的一生。这正说明作为**主义革命者的鲁迅迫切希望广阔人民群众在笑声里埋葬旧的、落后的、无聊的东西。而“孔乙己〞这一悲剧形象的力量就在于他作为一面镜子,折射出国民众生相,直接提醒了封建教育制度给人的毒害以及国民的麻木不仁。再次,?孔乙己?的悲剧力量还表现在对社会批判的特殊生活年代里。长期以来,封建统治阶级利用科举制度选取“人才〞,所谓“?四书?熟,秀才足〞,那时的读书人,把考秀才考举人看作是升官发财的唯一途径,但能够爬上去的是少数,大多数则成了思维僵化、不事生产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辛亥革命,推翻了反动腐朽的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旧的教育制度并没有改变,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仍然扎根在下层人民头脑之中。在这样的社会里,孔乙己热衷于科举取仕之中,却屡试不第,最终走向灭亡的道路也就成了必然。而?孔乙己?这一悲剧力量的之所以如此深刻的揭露出,与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是分不开的。一、典型形象的塑造加强了文章的批判力量。?孔乙己?是从微观的角度表现一下层知识分子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吃的惨象,塑造了一个“不幸〞却“不争〞的典型,透过这一典型,映射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孔乙己没有起码的做人的权利,人们可以随便凌辱他,嘲弄他,在社会上是一个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鲁迅描写道:“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这么过。〞孔乙己在社会中是多余的,没有任何一点地位。社会给他带上累累的创伤,他一上场就是带着伤痕的: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已己,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这种伤疤是有象征意义的,它大于肉体上的伤痕,而包括着心灵上的伤痕,看不见的伤痕。社会不仅公开侮辱他,损害他,麻醉他,使他完全麻木、盲目的挣扎了一辈子,被别人践踏也自我践踏了一辈子。他最后不仅满身伤痕,而且被打折了腿,用手走路。他已从人变成猪狗牛马似的四脚动物,丧失了人与动物的最后一点自然区别,丧失了人的最后一点资格。总之,从人异化成非人。他死了,死的静悄悄,一点也没有惊动社会,他的死,就像树上无声飘下的一片落叶,谁也没有注意他,没有人同情他,思念他,只有酒店还记得他,这是因为酒店年终结账时还记得他欠下的十九文钱,如果不是这十九文钱,孔乙己大约要被遗弃忘得更加干净,他的生命的价值,是连十九文钱都不如的。严酷的封建社会把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吃得干干净净,把一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剥夺得干干净净。丧失人的资格,作为被吃的材料,这是中国下层知识分子的命运,也是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孔乙己?的悲剧力量,还因为鲁迅设置的一个重要情节而得到强化,这就是打折孔乙己腿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士族出身的丁举人。孔乙己梦寐以求得也是要使自己变成这样的人。这就是告诉我们,如果孔乙己不是走向悲惨的末路,而是走向丁举人那种飞黄腾达的道路,也就是说,他不是在社会上落入奴隶的地位,而是爬上主子的地位,则,他一定也会像丁举人那样,决不放掉老爷的架式,而且大约也会把残暴加到悲苦无告的小人物和其他奴隶们身上,他大约也会制造吃人的悲剧。这样小说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而且使整个社会的悲剧。孔乙己即使爬上统治阶级的地位,社会还是没有出路,社会唯一的出路,是打掉吃人的眼宴席,推翻了黑暗的社会制度。?孔乙己?的悲剧在这里挺到更深的层次。二、喜剧因素强化了悲剧程度。?孔乙己?不是一个纯粹的悲剧,而是一个喜剧性的社会悲剧。可悲与可笑在小说主人公身上融为一体。泪和笑在作品中同时存在,笑是泪更加浓烈,喜剧因素强化了悲剧程度,加深了悲剧的社会批判力量。小说中屡次出现了笑声,而孔乙己本身就是一个喜剧性人物。这种喜剧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孔乙己的本身。他是矛盾的,是一个穿这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长衫是士族的标志,他早已被上层士族所践踏所损害,却一心想爬上士族的行列。但是,社会总是把他的追求粉碎,把他从士族的行列中推开,让他和最底层的人群站在一起。他早已贫穷到连十几文酒钱也付不起,但是还要保持士族的架式;他早就被社会所遗弃,而自己却完全未意识到被遗弃的地位。总之,他已经被社会所异化,变成了读书人的异化物,甚至是社会人的异化物,而自己却未能意识到这种异化,仍以一个读书人自居,硬撑住士族的架子,这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生活的现象同生活的实质和使命发生矛盾,正是这种矛盾产生了喜剧效果,同时也产生更强的悲剧效果:他被麻痹的实在太深了,他的灵与肉都快被社会允吸干了,但也还有盲目可笑,这是一个悲惨的小人物,没有起码的清醒和能力来认识自己处于悲惨世界中得可笑,是令人伤心落泪的可笑!另一种喜剧因素来自别人对他的哄笑,这是一连串的笑,笑他的伤疤,笑他的窃书,笑他的落第,笑他的挨打,甚至他的死。而在这种效力,却包藏着最悲惨、最深刻的悲剧内容。在一个国度里,一些同胞〔而且是善良的同胞〕在地狱边上挣扎,在惨苦的世界里被吃,另一些同胞还在取“笑〞,这种笑里包含着怎样的麻木,怎样的无知和荒唐呢?一个民族的伤痕,甚至围观、欣赏这种伤痕,那才更加可悲。鲁迅在批判专制制度下的奴隶性时说:“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头上,他却看着快乐、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作慰安。〞这种拿自己同胞的苦做赏玩的奴才性,是专制的结果,是一个民族最令人伤心的悲剧。鲁迅描写的人们的哄笑,甚至是对着孔乙己的痛苦之处和蔼良之处。?孔乙己?的悲剧性和与此相对应的社会批判力量,由于描述这些浅薄与荒唐的笑声中而得到有力的强化。有心的读者,开场会感到可笑,过去则感到深深的忧伤。用喜剧因素强化悲剧深度,这是鲁迅小说表现出来的一种很重要的美学风格。三、高明的艺术技巧深化了悲剧效应。?孔乙己?的艺术技巧时很高明的。茅盾说:“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势’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者以极大的影响。〞?孔乙己?也是一种新形式,它与?狂人日记?的日记体,?故土?的自述体和?阿Q正传?的传纪体都不同。它是以站在柜台旁边的一个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艺术布局的表达体小说。?孔乙己?的特点是以很短小的篇幅反映很广阔的社会内容,塑造栩栩如生的性格,展开深刻的社会批判。篇幅短,又要求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这里往往发生形式与内容的矛盾。而艺术技巧也总是在克制这种矛盾中表现出来的。?孔乙己?所以能够短小而深广,除了语言本身的精炼,人物对话的个性化以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不到3000字的篇幅能够具有则丰富的思想容量和美学容量,仅仅靠语言的锤炼功夫是不够的,这里需要作者有高明的写作技巧。高尔基曾说:“写作训练有两种:一是剥树的内皮,二是用树皮编东西。剥树的内皮指的是积累材料,善于观察、听闻,善于体会一切人〔清廉正值的人和作恶多端的人〕的心情,善于从好人身上寻找坏的东西,从坏人身上寻找好的东西,即人所固有的属性。用树皮编东西,指的是安排材料,使人和细节都能各守其位,恰到好处,没有一丝多余的感觉,一切都要使读者的眼、耳、鼻、舌感同身受。〞?孔乙己?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手段。首先,在“编树皮〞〔编排材料〕上,即在艺术布局上,?孔乙己?是很精巧的,从美学角度上说,是作者选取了一个最好的审美观察点。它以站在咸亨酒店柜台旁边的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艺术布局的中心,以他的眼睛作为审视孔乙己及其周围社会的观察点。这样,作者就可以选取在小伙计目击范围内的材料,详其所见,略其所闻,大幅度的舍弃孔乙己前半生的经历和酒店后面小伙计无法见到的其他繁琐场面,只留下柜台前几个最有典型意义的小镜头,使作品显得紧凑,精辟。选材的精当,首先是靠艺术构思的得当。?孔乙己?能够短而精,正是得益于艺术布局。选取小伙计所见所闻为艺术布局的出发点,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小伙计虽然也取笑孔乙己,但也有对孔乙己同情的一面,因此由他来讲故事,最能表现出悲喜剧交织的气氛。如果?孔乙己?的第一人称“我〞,不是小伙计,而是作者自己,则小说的气氛可能就会显得过于沉重,因为作者对孔乙己的遭遇痛切太深。而且,也很难表现酒店里那些生动的细节和真实情景,因为读者必定疑心作者为什么老实到酒店里去。如果作品中的“我〞,不是小伙计和作者,而是酒店掌柜,那就是更难有喜剧气氛,也更难写出悲剧气氛。因为,他对孔乙己缺乏起码的同情心,他必定要渲染那些不该渲染的场面,例如,酒店背后孔乙己被侮辱的场面等。如果小说是孔乙己的自述体,那也是很难具有被喜剧的性质,那也许只能是一些浅薄的哀叹。总之,鲁迅选取了一个最好的艺术布局的中心,这也正是鲁迅艺术匠心的所在。?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还表现在“剥树皮〞方面,即开挖之深的方面。这种深,主要是指提醒人物形象灵魂的深。鲁迅很注意显示灵魂的深,他称赞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的灵魂的伟大审问者,就因为他显示了灵魂的深。鲁迅说:“审问者在灵魂中揭露污秽,犯人在揭露的污秽中说明那埋藏的光耀。这样就显示出灵魂的深。〞鲁迅还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了外表的洁白,而且拷问储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这正是高尔基所说的“剥树皮〞而剥到树的深层。鲁迅自身的创作,也非常注意显示灵魂的深,?孔乙己?在这方面表现得很突出。孔乙己作为喜剧性的悲剧人物,他的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