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普轨型卡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_第1页
矿用普轨型卡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_第2页
矿用普轨型卡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_第3页
矿用普轨型卡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_第4页
矿用普轨型卡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用普轨型卡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强化底线思维,将安全可控贯穿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全过程。加强安全风险研判与应对,加快提升智能制造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功能安全保障能力,着力防范化解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实现发展与安全相统一。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2025年的主要目标是: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品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显著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明显提升。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完成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夯实基础支撑,构筑智能制造新保障瞄准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健全完善计量、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等发展基础,着力构建完备可靠、先进适用、安全自主的支撑体系。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持续优化标准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行业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加强现有标准的优化与协同,在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方面推动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标准群。加快标准的贯彻执行,支持企业依托标准开展智能车间/工厂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技术成熟度高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发展。围绕智能车间/工厂建设、新模式应用、供应链协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协调配套的标准群,推进试点成果在中小企业和同行业企业的应用。继续加强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合作,拓展中日、中英等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持续提升中国方案在国际标准中的贡献度,深化双边、多边标准化交流机制,形成一批标准化成果。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企业开展内外网升级改造,提升现场感知和数据传输能力。加强工业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支持大型集团企业、工业园区,围绕内部资源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中小企业服务、工业数据处理分析,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数据的有效集成和管理。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概况受我国能源资源富煤、贫油、少气特点影响,煤炭是我国能源体系的支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2.4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占比为56.00%。虽然近年来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我国能源结构呈现出持续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但具备成熟可靠、价格低廉等优势的煤炭资源仍将在较长时期内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性能源和基础性能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煤炭年产量将控制在41亿吨左右,煤炭年消费量将控制在42亿吨左右,相较于目前总体保持稳定。在国家能源保供及煤炭稳价的持续推进下,采矿业保持高速增长,煤炭产能持续扩大。2022年上半年,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速超过两位数,均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煤炭价格方面,2020-2021年煤炭价格大幅提升,2022年稳价保供虽促使煤炭价格较去年小幅回落,但整体价格仍处于近10年高位水平,矿企获利空间依旧很大;煤炭产能方面,在国内供给偏紧及高牵引下,2021年煤炭产能高达41.26亿吨,比2020年增加5.7%,2022年1-8月,全国生产原煤29.3亿吨,同比增长11.0%,原煤产能持续扩大。我国由于地质特殊性的原因,多为井工煤矿。井工煤矿开采作业是在环境复杂、岩层多样的井下进行,因此开采难度更大、危险系数更高。同时,煤矿过去依靠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实现发展,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安全事故。为切实提升煤炭行业安全水平、生产效率,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持续推进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根据国家矿山安监局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截至2022年3月,全国已建成813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综上可知,我国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已初具成效,煤炭产能逐步集中,产业生态持续优化,这为我国煤矿大型化、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产业政策,提升对煤矿智能化建设领域的资源投入,拉动领域内对相关产品需求的增长。煤矿辅助运输行业发展现状我国煤矿辅助运输机械化起步较晚,直至七十年代后期才开始这方面的研制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先后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了一些新型高效的煤矿辅助运输设备,如猴车、单轨吊、卡轨车、胶轮车以及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等。有些设备如猴车、卡轨车、胶轮车和无极绳連续牵引车,在我国许多煤矿生产实践中已经得到了推广应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部分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也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但总的来看,设备种类还不多,未形成系列产品,产品质量也不稳定,某些技术性能尤其是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除少数几个矿井外,绝大多数煤矿尚未实现从地面或从井底车场直至采区工作面端头不经转载的直达运输,而是分阶段运输。从井下材料、设备供应点到井下工作面使用地点,要经过多次转载。运输效率低,事故多,占用设备和用工人数也多。特别是采区的辅助运输机械化程度还相当低,这种状况长期未得到改变。另外,有些关键元部件如防爆低污染柴油机还不过关,减速机、油泵、油马达等还需要从国外进口,提高了设备的制造成本、销售价格偏高,从而妨碍了辅助运输设备的推广应用。矿山机械行业发展趋势随着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高层指示,我国煤矿建设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必须实行矿井建设的绿色运行、高产高效。而煤矿辅助运输系统是矿井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煤矿建设的高产高效离开不开辅助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行。目前国内大部分煤矿暴露的安全隐患都是由于煤矿开采所需的材料、设备以及劳务人员需要进行多次中转才能顺利的从井底车场运输至回采工作面造成的,现用的辅助运输设备与目前现代化采掘系统格格不入,无论是对开采的高效性还是对开采人员的安全性都具有严重的制约性。所以煤矿辅助运输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要走技术改造升级路线,只有进行技术改造才能实现矿井的现代化建设。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和目标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2025年的主要目标是: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品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显著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明显提升。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完成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系统集成技术开发面向装备、单元、车间、工厂等制造载体,构建制造装备、生产过程相关数据字典和信息模型,开发生产过程通用数据集成和跨平台、跨领域业务互联技术。面向产业链供应链,开发跨企业多源信息交互和全链条协同优化技术。面向制造全过程,突破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建模仿真、分析优化等技术。推进新型创新网络建设。围绕关键工艺、工业母机、数字孪生、工业智能等重点领域,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载体。鼓励研发机构创新发展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和平台共建,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化促进组织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加速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推广应用。突破产品优化设计与全流程仿真、基于机理和数据驱动的混合建模、多目标协同优化等基础技术;增材制造、超精密加工、近净成形、分子级物性表征等先进工艺技术;工业现场多维智能感知、基于人机协作的生产过程优化、装备与生产过程数字孪生、质量在线精密检测、生产过程精益管控、装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复杂环境动态生产计划与调度、生产全流程智能决策、供应链协同优化等共性技术;5G、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典型行业质量检测、过程控制、工艺优化、计划调度、设备运维、管理决策等方面的适用性技术。开发基于信息模型和标准接口的可复用数据集成技术;制造装备、产品设计软件、管控软件、业务管理软件等之间的业务互联技术;面向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的包含订单、质量、生产实绩等内容的企业信息交互技术;公有云、混合云和边云协同的灵活云化部署技术;涵盖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的复杂系统建模技术;基于模型的价值流分析和优化技术。加强安全保障加强智能制造安全风险研判,同步推进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功能安全,推动密码技术深入应用。实施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督促企业落实网络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