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商贸中心镇总体规划_第1页
生态旅游商贸中心镇总体规划_第2页
生态旅游商贸中心镇总体规划_第3页
生态旅游商贸中心镇总体规划_第4页
生态旅游商贸中心镇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XX镇总体规划(2013-2030年)·说明书PAGE120目录TOC\o"1-2"\h\z\u第一部分解态势--规划概况与基础 3第1章规划背景 3第2章XX县概况 4第3章XX镇概况 5第3章规划梳理 7第4章规划总则 11第5章规划任务和工作框架 14第二部分谋方略--发展目标与战略 15第1章发展条件综合分析(SWOT) 15第2章发展目标与策略 22第3章性质与规模 25第三部分定格局--镇域统筹发展规划 27第1章产业统筹发展规划 27第2章人口协调发展规划 37第3章空间布局一体化 46第4章公共设施布局一体化 72第5章旅游发展一体化 79第6章基础设施一体化 83第7章生态环境一体化 99第四部分促实施--规划建设与实施 107第1章规划控制 107第2章近期建设规划 113第3章中期建设规划 117第4章远景发展构想 118第5章规划实施建议 119解态势--规划概况与基础第1章规划背景1.政策要求—新政策1.1.十八大和国家“十二五”规划为XX镇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十八大对“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城乡一体、民生保障”等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报告中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城镇化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1.2.XX省:推进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成为重要战略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鲁发〔2009〕21号)、《XX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等文中要求,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将城镇化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1.3.XX县“三区同建”新思路提出XX县提出了“集中居住区、低碳加工区、规模种养区”三区同建的思路,旨在推进农民居住社区化、劳动产业密集化和农业高效规模现代化的发展,把城镇化的过程同时作为产业提速发展的过程,充分利用乡村劳动力富集的优势,利用城镇化搭建的发展平台,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进,最大限度地富民惠民利民,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格局。2.规划诉求—新变化2.1.《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实施上位规划《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于2010年修编,并于2011年11月获得市政府批复,新版XX总规在对XX县发展态势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县域城镇空间布局提出重大调整,对XX镇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路。2.2.上版《XX镇总体规划》已经过期上版XX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为1996-2010年,已经过期,不能有效指导城镇建设,需要编制新的总体规划指导XX镇未来各方面发展建设。3.自身需求—新阶段近几年以来,XX都市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济嘉同城化的推进,使XX成为XX市域城镇空间增长极核的五个主体之一,而XX镇作为都市区的重要的战略性空间,在产业转型,特色化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应迅速做出变化,同时,XX镇城镇空间的发展一直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缓慢,在新的机遇面前,城镇空间发展应突破瓶颈,调整用地布局,扩展发展空间,塑造城镇特色。第2章XX县概况1.位置XX县位于XX市西部,东邻XX市市中区,南接金乡县,西靠菏泽市巨野县和郓城县,北依梁山县,是XX曲阜都市的区西部功能组团。XX县在XX市域的位置XX镇在都市区中的位置2.交通XX县具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新石铁路、日兰、济菏、拟建济徐高速公路、G327、G105、嘉金(S252)、济董(S338),京杭大运河、洙水河内河航道,XX港、XX曲阜机场。3.人口与面积至2011年,县域总人口87.2万人,城镇人口15.3万人,县域面积975.16平方公里。4.经济2011年全县GDP179.23亿元,人均GDP2.1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68亿元,在XX市各县市区经济发展中排名中游。5.地方特色曾子故里、麒麟传说、石雕之乡、汉代武氏墓刻、XX鲁锦。第3章XX镇概况1、地理位置XX镇位于XX县南部,距县城12.5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氏祠所在地,中国天青石之乡。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辖51个自然村,51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81316人。XX机场坐落境内,北邻日菏高速,327国道,省道嘉金线纵贯南北,洙赵新河、洙水河横穿镇域东西。2、历史沿革西周至春秋为焦国和咸丘邑,秦至西汉为爰戚县治,明至民初为XX县遂山社,清末为来范里和商村里,1930年改为二区。1938年改为第三区,1945年8月年改称为XX区。1949年10月改称为第三区,1956年1月年又改名XX区。1958年3月为XX乡和吕村乡,1958年8月成立高峰人民公社,同年11月更名为XX市XX人民公社。1962年1月为XX县XX人民公社,1984年5月更名为XX镇。3、地形地貌XX县地形大致可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北部属平原黄泛冲积区边缘,中部、南部属低山丘陵区。整体地形南高北低,西高东低,XX镇孟良山为最高点,标高243.0m;平原区标高在36~38.5m之间。XX镇境内地势整体西北低,东南高。境内丘陵地貌成条带状分布XX镇、XX镇、满硐乡一带,按成因分为溶蚀-剥蚀丘陵和剥蚀-溶蚀丘陵。溶蚀-剥蚀丘陵以碳酸岩类岩石为主,上部大部分覆盖粘土层。剥蚀-溶蚀丘陵岩性为碳酸盐夹碎屑岩类。丘陵区高程在90~170m,丘陵呈残丘状。4、地质构造XX县系XX地面与河南地面交接地带,大部分属于河南地面,由于地壳变动及燕山、喜马拉雅山运动,出现华北地形沉积。其地质由前震旦系的泰山群,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碳系,新生代的第四系地层等所构成。残丘多为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由南到北,岩性由老变新,南部为较古老的徐庄砂岩,中部大多为张夏灰岩,北部为下奥陶灰岩,岩层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黄泛冲积平原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地层厚度随基岩起伏而变,由南到北,由浅变深。南部山丘附近厚度24m左右,北部厚度可达500m以上。5、水文条件5.1.河流水系洙水河:由西向东,镇域长度1.3公里,源于菏泽佃户屯一带——XX唐口镇入南阳湖,顶高警戒0—45米,年均最大流量430—99秒/立方米,河底宽28米,高程38米,堤坝高31.0米,防洪标准20年一遇。洙赵新河:由西向东,镇域长度12公里。源于菏泽东明县西——XX刘官屯东北入南阳湖,警戒水位36.1—38.3米,平均最大流量1220秒/立方米,河宽167米,堤顶高度40.0—43.4米,防洪标准20年一遇。蔡河:由西向东,镇域长度1.2公里,源于XX——XX张官屯改道入北大溜河,警戒水位4米,河底宽5米,高程30.5米,年平均最大流量94.7秒/立方米,防洪标准20年一遇。薛公岔河:主要为洙水河分洪,XX县境内长12.5公里,按照3年一遇除涝标准开挖河槽,沿河建有扬水站14座,灌溉面积1.57万亩,成为梁山闸灌区向县境北部输水的主要河道。导流河:为梁山节制闸导流洙赵新河所挖的一条河道,自王庙桥以下100米处向南经于庄、辛庄、黄村注入蔡河。5.2.水文地质XX镇主要是地下水,类型属于XX单斜断块凸起水文地质单元之内,根据含水层的埋藏特征、地下水的赋存条件等,地下水类型可以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寒武—奥陶系裂隙岩溶水。其中第四系孔隙水又可划分为浅层孔隙水和中深层孔隙水。6、气候条件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3.9℃,历年极端最低温-18.3℃,极端高温43.1℃;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零下1~3℃,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6~2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3mm;年最大降雨量为1045.5mm(1993年),最小为472.7mm(1997年),降水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2%;平均蒸发量为1694.4mm,5~7月份较集中,平均每月可达205~265mm;历年日照百分率55.8%,无霜期214天。7、资源条件7.1.土地资源XX镇镇域面积91.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71.77公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0.9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1.416亩标准。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84.7人。7.2.矿产资源XX镇由于地质构造的制约,处于XX凸起中,该区域广泛分布有水泥用石灰岩、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白云岩及粘土等矿产。其中,石灰岩资源丰富,分布集中,开采条件好,是XX县的特色矿产。据勘查或检测,目前石灰岩资源量约31.42亿吨,主要分布于XX镇、马集乡、满硐乡、仲山乡和卧龙山镇等乡镇。其中,探明或检测的水泥用石灰岩资源储量为2.19亿吨,潜在经济价值160亿元,主要分布于磨山、九顶山、黑山顶、鱼山-朱山和曹山(卧龙山镇小青山)一带;石雕用石灰岩约2.6亿吨,潜在经济价值约230亿元,主要分布于崱山(XX镇汤山村南)等地带;普通建筑石料石灰岩26.63亿吨,潜在经济价值约190亿元,主要分布于XX镇、满硐乡、马集乡。第3章规划梳理1、上版总体规划1.1.城镇性质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XX县南部以发展建材工业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商贸中心镇。1.2.城镇规模驻地人口规模:2.66万人。驻地用地规模:2.91平方公里。1.3.规划目标将XX镇建设成为以建材、建筑业和物资流通为主,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别具特色的新型现代化小城镇。1.4.实施评价上版总规实施以来,对XX镇发挥了应有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镇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城镇建设逐步走向合理布局,但随着上位总规修编、重大项目的落地、周边交通设施升级、相关政策出台等外部条件的变化,XX镇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条件,需要规划加以指引。1.4.1规划期限已到上版总体规划的期限是1996至2010年,现已过期,需要重新编制总体规划。1.4.2上位规划的修编XX县的总体规划已批复实施,定位XX镇为县域南部中心镇,曾庙、武氏祠等著名旅游景点的服务基地,XX曲阜都市区的农郊特色镇,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等有了新的变化。1.4.3区域地位的变化XX县作为XX曲阜都市区重要的功能组团,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武氏祠、青山寺等景区的升级,XX生物园区、城市南外环路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XX镇境内,XX镇的发展动力和方向需要重新进行梳理和完善。上版总体规划—镇域景观风貌规划图上版总体规划—镇驻地规划结构图2、上位及相关规划2.1.《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2.1.1职能定位工贸型城镇,发展贸易和旅游产业,都市区重要的战略性空间。2.1.2战略空间都市区西端重要的航空门户,提升城市旅游和综合服务效益,有条件为市域西翼地区提供重要的专业性货运支撑,促进西部发展。XX镇在都市区战略空间中的位置2.2.《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2.2.1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三轴”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XX镇位于南北副轴和金坊副轴上。南北副轴:依托省道S338北段和机场路,沿县域中部形成贯穿南北的城镇发展轴,由北向南依次连接黄垓、大张楼、中心城区、XX等城镇点。金坊副轴:依托菏泽至峄山公路、马集至金屯公路、洙赵新河北岸公路,形成县域南部的横向城镇发展轴,联系XX镇和金屯镇,向东延伸与XX市市域105发展轴相县域经济区划及产业布局图县域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图连。2.2.2职能定位对XX镇定位为旅游型镇,重点发展旅游和旅游服务等可面向更大范围的城镇职能。XX曲阜都市区的农郊特色镇。2.2.3等级规模XX镇为XX县南部中心镇。XX镇城镇人口规模为5-7万人。2.2.4经济区划XX镇所处的区域为南部旅游和特色农林经济区。该区包括仲山、XX、满硐三地。该区旅游资源较为集中,曾子庙、武氏祠、青山等景点均在该区。林果业和蔬菜种植发展较好,已经形成圆葱、大蒜等无公害蔬菜品牌。该区自然景观基础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作为现代城市生活的补充,适于发展休闲经济和城郊农业经济。2.3.《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5)》2.3.1旅游发展定位以吉祥文化为主线,以珍稀文物、历史民俗、民间艺术为特色,以吉祥石雕艺术广场、青山-武氏祠-曾庙风景名胜区和生态型乡村旅游的建设为重点,将XX打造成为“中华吉祥文化之源”,使之成为区域性的生态型文化旅游胜地。2.3.2总体发展目标整合县域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将XX逐步发展成以“中华吉祥文化”为亮点,集观光游览、游憩娱乐、度假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区域性旅游胜地。2.3.3旅游空间布局构建“三轴三圈二园”空间发展格局,XX镇位于“三轴”和“三圈”中。(1)旅游发展主轴此轴线沿338省道穿过县城连接252省道,连接日东高速公路和济荷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向南一直延伸到曾庙,是整个县域范围内贯穿各重要旅游区域和景点的主要轴线,也是旅游交通中的快速通道。(2)旅游发展次轴旅游总体布局图旅游功能分区图洙赵新河轴线则串联起狼山屯钟鼓楼、青山寺庙群、尖山崖墓、曾庙、武氏祠、清神观等青山片区的重要资源点,而且河道与大运河及微山湖相连,可通航,因此此轴线可成为该区域内重要的水上旅游线路。2.3.4旅游功能分区XX县域内划分七大功能分区,分别为:吉祥文化主题休闲区、青山-武氏祠-曾庙风景名胜区、城郊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矿山地质遗迹景观区、大运河文化博览区、宗族文化体验区和旅游发展后备区。青山-武氏祠-曾庙风景名胜区是县域南部重要的旅游区域,也是现状旅游资源品质最高的区域,区内有两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和诸多省级、市级和县级文保单位,属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密集区。3、小结作为都市区门户区域、XX县南部“后花园”,XX镇的发展、规模等在各层面规划中均有定义,本版XX镇总体规划应结合上位及相关规划,加以深化和落实,以更好的适应现实的发展需求。第4章规划总则1、规划原则城乡统筹、三化协同以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为导向,加快镇区人口聚集,功能提升,壮大新型城镇综合实力。以“三化”为指导统筹推进镇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资源环境一体化保护,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一体化推进,居民点一体化布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四区一体从XX市、XX县以及乡镇三个层面对XX镇功能定位进行统筹谋划考虑,实现功能及产业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注重强化镇区、景区、园区、社区之间的协调,以景区建设发展促进XX镇全面发展,以产业区发展带动新镇区建设,以社区建设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促进“四区”的一体化发展。生态优先、突出特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全面落实南部山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将城镇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生态景区和景点,整合现有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景点,走品牌发展道路,打造成为XX县旅游产业亮丽的名片。2、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1999年1月1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XX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鲁建村发[1997]293号《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鲁发【2007】23号)《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济政发[2009]21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2009年5月14号)《XX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年)》《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XX县南部山区破损山体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总体方案》镇政府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3、规划范围与期限3.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XX镇所辖行政范围,面积91.96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为XX镇所辖行政区范围,面积91.96平方公里。3.2.规划期限依据上位规划要求,本次规划期限定为:近期2013-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4、规划层次第5章规划任务和工作框架1、规划任务以上位规划为依据,突破镇域行政界限的局限,将景区发展、园区发展与镇区规划相结合,生态保护、文化旅游、文物保护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增大XX镇的集聚力、吸引力和魅力,突出完成以下主要任务:1.1.明确区域格局的变化及XX镇自身发展的路径(定位与目标);依托都市区发展战略的引导及XX县的发展思路,重点研究XX镇与XX县及周边乡镇的关系,制定适合XX镇发展的路径和目标定位,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1.2.产业转型期,XX镇整体发展策略(产业与布局);从山石开采、加工的二产转型到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三产,从XX市生物产业的转移落位,XX镇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抉择,从县域角度出发,构建XX镇产业架构,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策略,并整合镇域内产业用地,合理进行产业布局,避免与景区的矛盾。1.3.处理好园区、镇区、景区、社区的关系(空间与规模);城乡统筹发展后,XX镇镇区新的选址,如何突破现有镇区的发展瓶颈、协调与园区、景区、社区的关系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镇区规模和方向是本次规划核心任务之一。1.4.完善基础设施,提出阶段性发展建议(保障与实施);空间的拓展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XX镇本身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完善,同时要与中心城区进行合理对接,科学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同时在产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和年度计划,重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制定阶段性的发展措施。通过完成以上四方面的主要任务,最终实现从“靠山吃山”到“封山游山”转变。2、工作框架(技术路线)通过对XX镇规划编制背景、发展要求的认知,理清存在问题与发展要求,突出编制任务重点,结合当前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展望未来建设的需要,本次规划提出问题与目标双导向、规划与实施相结合、多元发展、组团布局的技术路线,尊重现实,科学规划,并制定以下规划的工作框架:谋方略--发展目标与战略第1章发展条件综合分析(SWOT)1、区域发展态势判读1.1.省域发展态势1.1.1XX省城镇体系提出了“一群一圈一区一带”的区域城镇发展格局,构建“双心四带五群四极”城镇空间发展格局,鲁南城镇带成为省级重点发展战略区域,加快鲁南城镇带规划建设,是XX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指导转变,展开XX“一体两翼”总体战略布局,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重大举措;XX省重视鲁南城市带的空间发展,对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重大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加速落地,极大地提升XX县、XX镇的区域发展环境意义重大。XX省城镇空间布局鲁南经济带功能空间分区1.1.2省域旅游产业的重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我省重要的发展战略,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直接的产品支持和间接的环境支持,在此思路指导下,XX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提升和拓展山水圣人旅游区,加快建设鲁南新兴旅游区,着力开发低碳旅游、生态养生等高端产品”,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城市旅游一体,社区旅游互动,环境旅游共荣,实现旅游业向综合功能转变,XX市、XX县历来就是文化旅游的核心区域,XX镇应立足自身的文化、自然资源,与县域、市域一体共同营造鲁南地区旅游业的繁荣局面。1.2.市域发展态势1.2.1XX市旅游业的发展XX市“十二五”旅游业规划中指出,围绕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两大主题,推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有机融合,把XX打造成为文化旅游名市,打造三个旅游发展带、五大功能分区。其中“三个旅游发展带”是孔孟文化旅游廊道、运河遗产旅游廊道、曲济嘉文化旅游廊道;曲济嘉文化廊道集中了武氏祠、运河之都、东方圣城、泗水泉林御苑等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沿327国道和日东高速公路向西可延伸至河南,向东可延伸至日照,是XX市西翼重要的旅游单元。1.2.2《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提出,构建“12345”空间发展格局,培育三大旅游发展带,即“孔孟文化旅游廊道”、“运河遗产旅游廊道”和“曲济嘉文化旅游廊道”,形成“一横两纵”的发展格局;建设四大功能分区,即“孔孟文化旅游区”、“运河文化旅游区”、“微山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和“水浒文化旅游区”,凸现五大旅游门户,包括区内核心门户——曲阜,北京、上海两大全球城市构成的国际旅游门户,以及XX省两大门户城市——济南和青岛,实现由低级化多门户格局向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高级化多门户格局转变。XX旅游产品开发要重点凸现六大魅力品牌,包括“孔孟之道”、“水泊梁山”、“武氏祠汉画像石”、“大运河遗产廊道”、“宝相寺佛牙舍利”和“北方水乡微山湖”。XX市旅游总体空间格局XX市旅游综合区划图主体资源与产品系统1.2.3XX曲阜都市区的推进XX中心城区、兖州、邹城、曲阜和XX五大板块构成的“XX都市区”,初步形成了以城际快速路为轴线,以XX中心城区为中心,兖州、邹城、曲阜、XX相向发展的空间态势。随着城市空间的逐步扩展,都市区多中心、分散型的城市形态将呈现出紧凑和集中趋势,形成了以XX中心城区和兖州组成的中心组团、以邹城和曲阜组成的东部组团、以XX为主的西部组团的“一心、二组团”的都市区空间格局。在交通设施建设一体化方面,XX都市区将以现有的快速路网为基础,逐步实现以XX为核心的“半小时单程出行”,形成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有机衔接的一体化立体交通系统。2011年,XX都市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76亿元,占全市的64.78%,财政收入160亿元,占全市的77.3%,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功能区”,XX县的战略定位得到大幅提升。XX县职能的重新定位,济嘉同城化的发展战略,包括产业的转移、基础设施的对接,为XX县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XX镇作为城市南部的“后花园”,应重新定位,转变发展方式。1.3.县域发展态势1.3.1XX县整体发展战略战略定位:XX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省级光伏光电生产与技术研发中心;XX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鲁西南物流基地;XX市西花园。产业发展:“工业北上、物流南下、新城东进、旅游西拓、商贸中起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政策推力:三区同建即集中居住区、低碳加工区、规模种养区。1.3.2XX县县域空间格局分析县域整体空间结构为:“一心三轴”,发展呈现出:县域空间结构呈现“一心多点”的特征;空间发展的“中心膨胀,轴向扩张”的整体态势;城乡居民点分布主要道路的蔓延发展;县域乡镇镇区存在本身集聚能力不强,发展模式仍旧较为落后的现象;XX镇处于南部金坊副轴,在二级轴线上,有边缘化的趋势;空间三大板块:嘉北板块(一个拼贴的区域,需要整合)以梁宝寺、大张楼、黄垓、老僧堂等乡镇为特征,地下资源丰富,未来面临空间的整合;嘉中板块(拓展速度较快,需要充实)疃里镇、卧龙山镇处于县域一级发展轴线上,依托区位、政策优势,空间拓展迅速;嘉南板块(发展动力较弱,需要刺激)XX镇、仲山乡、满硐乡、金屯镇,文化资源丰富,但发展较慢,动力不足,需要强力的刺激。XX县整体发展战略示意图县域空间格局示意图1.4.小结XX镇的发展由有依托的省域、市域空间、旅游等发展条件、发展基础,县域范围内虽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但从资源本地、区位基础来看,其发展潜力巨大,其自身应主动争取发展平台和创造发展机遇,纳入市域、县域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调整、旅游职能强化、城乡统筹发展上做出文章。2、自身发展条件分析—发展优势2.1.区位、交通优势2.1.1区位上XX市重要的航空门户地区;都市区重要的战略性空间;两县七镇交界地区,距县城区约10km;XX县南部中心镇,城市发展轴线上重要的节点城镇。2.1.2交通上XX曲阜机场:覆盖鲁西南并辐射泰安、商丘、濮阳、淮北以及苏北等四省八市近4千万人口;日兰高速公路、济徐高速公路;(105国道、机场快速路均有出入口)区域对外交通道路:省道252、机场路、南外环路等;旅游公路:嘉金线。2.2.资源优势自然资源优良,人文资源丰厚,是XX县唯一独具区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三大优势的区域。“山石”XX镇境内石材资源丰富,总储量达340亿平方米,是世界三大天青石产地之一;境内主要的山体包括青山(青山3A级风景名胜区)、紫云山、九顶山、凤凰山、钓鱼山、英山等46个。“水系”洙水河、洙赵新河、蔡河、小王河、友谊河、导流河等。“文物”国家级:武氏祠、青山寺;市级:王氏墓群;县级:普兴寺、玉皇庙、龙泉寺、姜太公庙、张氏墓群。“遗址”:焦国故城遗址。3、自身发展条件—发展问题3.1.老镇区发展空间不足南侧洙赵新河,河面较宽,不宜跨过发展;东侧机场影响;西侧腹地较窄,北侧山体较多,近几年镇区发展很受限,老镇区规模约1.38个平方公里。3.2.环境污染现象突出自2010年封山育林来,山石开采户已经全面下山,石灰窑已全部关闭,但是在镇域主要道路两侧存在小型石材加工户,对镇域环境污染较大。3.3.二产面临转型,旅游业功能单一,发展动力不足现状第二产业的石材开采、加工业属于低端产业,迫切需要转型;XX镇旅游资源丰富,但整体发展较慢,对经济贡献率较弱,同时缺少包装和推广,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3.4.山石开采后景观面貌较差XX镇大小山头约46座,目前约有20座进行了开采,由于开采的无序性,造成了境内山体景观较差,特别是沿镇域的主要道路,给旅游形象的打造增加了困难,也带来了山体生态恢复压力的增加。4、发展存在的机遇4.1.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机遇国家、省、市重视城镇化的发展,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XX县、XX镇应寻找自身的城镇化发展路径。4.2.国家、省、市文化旅游业的重视文化旅游产业是下一步国家重点培育的新型产业,对GDP的贡献会逐渐提高。4.3.XX市产业转移的机遇XX市产业类型如生物医药业等逐渐转移到XX县,落户在XX镇、仲山乡,为壮大本区域发展增添了动力。4.4.旅游业的兴起2011年,XX市、XX县人均GDP分别达到35717元、21871元,旅游将朝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复合的方向发展。从XX县居民消费结构中可以看出,居民的食品、居住、衣着及家庭用品的支出在减少。可见,居民更注重精神生活的质量,随着城区周末休闲游的兴起,给XX镇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常性的客源市场,也带动整个小城镇的发展。4.5.重大项目带动九顶山孝贤生态城、五岭区域休闲中心、嘉山绿道、南外环路等建设。4.6.资源的发掘XX镇西、仲山乡铁矿资源的探明。5、发展面临的挑战5.1.产业转型面临的挑战主导产业(传统的采掘业)向新型文化旅游产业转变;建材加工行业升级转型,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园区化、规模化、科技化发展;5.2.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长期的无序开发对山体破坏较重,山体的美化、绿化、亮化压力较大;5.3.周边乡镇的竞争疃里镇(省级百强镇)、梁宝寺镇(嘉北副中心)、金屯镇(都市区工业组团)等的迅猛发展,各自在寻自身的发展机遇,给XX镇的发展带来了竞争和压力。2011年都市区内中心镇综合实力排名(数字为排名)都市区空间与行动计划—都市区组团结构图5.4.军事基地的协调镇域内军事设施较多,协调难度较大,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6、小结通过以上SWOT分析,XX镇的的条件可概括为“毗邻城市,坐拥名山,文化厚重,亟待发展”,因为XX镇具备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及资源条件,同时市域、县域各个层面进行了宏观的定位,但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仍然制约着城镇的发展,XX镇应抓住国家加速城镇化进程、XX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XX县重视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等等机遇,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提升整体竞争力。应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好景区、镇区、园区的协调工作,理性选择发展空间,优化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为XX镇的腾飞做好准备。第2章发展目标与策略1、发展目标作为XX县南部重要城镇、省级中心镇,XX镇应立足现有基础,深入实施“镇区与景区一体发展、镇区与园区联动发展、新镇区与老镇区协调发展”的策略;走高效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充分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强化城镇职能,优化村镇体系结构与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合理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发展目标示意以旅游兴镇、三化协同为战略指导,以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以新兴产业、幸福宜居为发展导向,将XX镇建设成为生态高效、配套完善、环境宜人、特色突出的“三宜”型城镇。即:宜游:以武氏祠汉画像石、曾庙、青山寺、采石遗迹观光等为主体,以农业观光为辅助的休闲旅游,打造适宜旅游的城镇;宜居:通过对XX镇山体的综合整治、绿化美化、封山育林等,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社会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打造适宜居住的都市区、XX县的“后花园”;宜业:以文化旅游产业、商贸物流产业为主体,以生物产业、农产品加工等为突破,以特色农业种植产业为基础,形成县域南部适宜就业的城镇。2、指标目标体系2.1.经济发展目标2015年发展目标:XX镇经济近期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5年生产总值可达到26.2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约为3.16万元。2030年发展目标:2030年XX镇的生产总值将达到88亿元,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约为9.46万元。2.2.城镇建设目标至2030年,全镇常住人口9.3万人,城镇化水平62.5%。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建成由镇区——新型社区组成的两级居住体系。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心镇功能更加完善。城镇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品位地规划和建设城镇,繁荣城镇经济,提高城镇品位。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实现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2.3.社会发展目标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2.4.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水域和城镇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县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至0.6吨标准煤,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总量控制。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表2-1发展指标体系表指标分类指标名称发展目标(2015年)发展目标(2020年)发展目标(2030年)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26.2亿元44亿元8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6万元5.12万元9.4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元40000元8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12000元15000元恩格尔系数35%<33%<30%社会和谐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8‰<7‰<6‰城镇化水平30%40%62.5%城镇人口失业率<4%<4%<4%城乡居民社会基本保障覆盖率90%100%100%基尼系数<0.4<0.3<0.3生态环境林木覆盖率30%40%50%SO2年日平均浓度<0.03mg/m3<0.02mg/m3<0.015mg/m3TSP年日平均浓度<0.10mg/m<0.05mg/m<0.04mg/m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95%100%100%污水集中处理率70%80%85%万元GDP能耗(t标煤/万元)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40分贝<40分贝<40分贝城乡建设镇区人口(万人)2.493.445.81人均绿地面积(㎡)7.2110.214.1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平方米30平方米35平方米基础设施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110升/日120升/日150升/日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800kw/年900kw/年1000kw/年电话机(包括移动电话)百人拥有数70部75部85部有线电视普及率90%100%100%集中供热普及率60%70%85%燃气普及率70%80%90%3、发展策略按照XX镇“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全力打造“生态名镇、旅游重镇”发展定位,本规划立足于现有发展基础、资源优势、区域地位等,把握都市区发展的态势及XX县发展战略,并积极对接,确定镇域空间发展思路为——强力北上,以青山景区、九顶山景区、五氏祠景区、洙赵新河景区为点,汶金线、南外环为轴,以XX市生物园区为面,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接XX县城,并制定了“产业发展策略、空间发展策略、生态保育策略、城乡统筹策略”,即:3.1.“旅游主业化、工业集聚化、农业特色化”产业发展策略产业发展上,突出文化旅游业、生态休闲产业的主导地位,XX镇的工业与XX市的产业转移相协调,集聚规模发展,同时,镇域的农业体现特色化,基地化和高效化。3.2.“有机分散、组团布局、四位一体”空间发展策略在空间发展上,XX镇区突破现有的发展限制,合理选择拓展空间,分散发展,组团布局,并且结合山体、水系营造特色化的新镇区,镇域空间体现与县城产业的对接,基础设施共享,旅游空间依托现有景点进行打造,形成新老镇区、园区、景区统筹合理的发展,提升XX镇的综合发展能力。3.3.“封山育林、理水绿山、资源永续”生态保育策略发展要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为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XX镇应继续坚持封山育林,并且结合旅游产业,进行山体的绿化美化,强化河流水系的保护,形成新镇区、园区、山体之间相互协调关系。加强园区与生活区之间生态廊道的建设,避免相互干扰,塑造生态宜居的镇区空间。3.4.“镇村一体、设施共享、生活宜居”城乡统筹策略按照镇域一体化发展要求,合理安排人口、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整合镇域空间资源,协调产业布局;强化新镇区中心,引导镇域内和周边地区的资源要素向镇区集聚。第3章性质与规模1、城镇职能按照不断提高城镇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突出优势、体现特色的指导思想,并且结合上位及相关规划(见下表),XX镇主要承担以下职能:1.1.XX市文化旅游重要单元;(市域层面)1.2.都市区特色农业、休闲旅游板块;(都市区层面)1.3.XX县南部商贸旅游服务型中心镇;(县域层面)1.4.XX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旅游服务中心;(镇级层面)表2-2上位及相关分析汇总表2、城镇性质2.1.上版城镇性质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XX县南部以发展建材工业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商贸中心镇。2.2.城镇性质结合上位及相关规划的定义,按照XX镇承担的职能及现阶段XX镇以“生态名镇、旅游重镇”为发展定位的要求,将XX镇城镇性质确定为:都市区以文化、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商贸中心镇3、城镇规模3.1.人口规模现状2012年:镇域人口8.14万人,城镇人口1.96万人;规划近期2015年:镇域人口8.3万人,城镇人口2.49万人;规划中期2020年:镇域人口8.6万人,城镇人口3.44万人;规划远期2030年:镇域人口9.3万人,城镇人口5.81万人。3.2.用地规模现状2012年:城镇建设用地2.66平方公里(含北侧村庄用地),人均建设用地135.7平方米;规划近期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3.3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35平方米;规划中期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4.4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30平方米;规划远期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6.9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平方米。定格局--镇域统筹发展规划第1章产业统筹发展规划1、县域产业现状概况1.1.总体情况2011年,XX县国内生产总值179.23亿元,同比增长11%,在XX市中处于中游位置,其中,第一产业25.73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96.68亿元,同比增长12.9%,第三产业56.82亿元,同比增长11.6%,人均GDP21871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个产业结构比例为由2010年的15.2:53.2:31.6调整为14.4:53.9:31.7。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53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7:53.8:32.5。图3-12011XX市各县市区GDP(亿元)图3-22012XX市各县市区GDP(亿元)1.2.发展特征1.2.1XX县经济发展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1)钱纳里发展阶段模型XX县2010年人均GDP达到3324.7美元,按照钱纳里发展阶段模型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2011年人均GDP则达到4026.4美元,刚刚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综合来看,XX县目前正处于由工业化的初期向中期过度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工业总量将有较快的集聚和提升,整体工业实力将不断提高。(2)西蒙库兹涅茨产业结构分析法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分析法,工业化初期阶段的特点是一产比重较高;工业化中期第一产业比重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到了工业化后期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并开始下降。XX县2011年三产结构为14.4:53.9:31.7,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7:53.8:32.5,一产比重已经开始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并且远远高于第三产业比重。由此可以看出,XX县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并且是刚进入工业化的中期,与之前判断的工业化初期向后期过度的阶段基本相符。1.2.2XX县经济总量偏小,但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增速高于XX市的平均速度2011年,XX县国内生产总值179.23亿元,人均GDP21871元,财政收入15.49亿元,各项指标在XX市处于中游偏下的位置;但自2003年以来XX县经济总量逐年稳步增长,并且增速高于XX市的平均速度。1.2.3产业结构步入调整阶段近几年XX县工业发展迅速,占比持续超过50%,工业化特征明显;二产增长步入调整,三产开始提速,一产逐步降低。图3-3XX县2003-2011年一、二、三产所占比例示意图1.2.4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除个别县市(曲阜市、兖州市、XX县)外,XX市大部分县市城镇化均落后于工业化,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不相协调,需要进一步壮大城市、乡镇规模,XX县尤为突出,2011XX县城镇化率为21.49%,而工业化水平已达到53.22%。2、XX镇产业现状XX镇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当前,XX镇是以旅游、工业为主的乡镇,工业基础好,经济综合实力在XX县基本处在前列,在XX市域层面处于中上游水平,在全市146个乡镇中处在32位。2011年全镇国内总产值1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9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869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9720万元。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1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3190万元、92690万元和5172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6%和25%。工业总产值47亿元,增长6%;实现利税3341万元,增长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000万元,增长12%。图3-42011XX县各乡镇的经济综合实力排序图3-52011XX县各乡镇财政收入(万元)2.1.第一产业XX镇是农业大镇,全镇总耕地面积约6.2万亩,农业经济实力较强,201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约5.7亿元,增长8%,全县位居第五位。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000万元,增长12%。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2011年总产值分别占第一产业比重为56.79%和17.85%。林果瓜菜、高效种植、畜禽养殖、现代种业四大类型已初具规模。图3-32011年XX县各乡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图3-42011XX镇年农林牧副渔比重2.2.第二产业依托XX镇丰富的山石资源,石材开采业发展迅速,奠定了较好的工业基础,形成了建材石材加工、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四大产业。目前全镇企业已发展到246家,总产值达到12亿元,但企业技术含量低,以简单的初加工为主,高新技术工业产值较弱。石材业和建筑材料加工分布在汤山、五里七管区和吕村管区,纺织服饰和手套箱包主要在嘉金线两侧、焦城附近,目前从业总人数达到11000余人。2.3.第三产业图3-5XX镇区域辐射示意图XX镇位于两县七镇交界地区,距县城区约10km,是商贸、旅游重镇,商贸辐射范围包括邻近的满硐乡、核桃园镇等;XX镇有商业店铺230家,以零售为主,行业包括:批发零售业、餐饮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金融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经营方向包括电器、数码、手机、副食、药品、服装、饭店、家具、五金、洗化、美容美发服务等。XX镇旅游包括生态休闲旅游和文化、自然景点旅游,生态旅游主要是在五岭流域规划建设了2500亩集林果采摘、休闲观光、农事体验、野营露宿于一体的万亩观光采摘林业生态园,建设德信度假山庄、五岭山庄等;文化旅游、自然景点主要包括:武氏祠、青山寺、法云寺、龙泉寺、玉皇庙、普兴寺、青山、九龙山等。3、产业发展条件评价3.1.发展优势(1)劳动力资源。镇域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腹地广阔,镇域人口约8.14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而且对满硐乡、仲山乡、马集镇、卧龙山镇南部等有较强的辐射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是产业区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重要优势条件。(2)产业基础。XX县生物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现有圣丰种业、复大生物、阳光煤化、天瑞医药、贝斯特医药、祥丰种业、博时达生物等企业,已批准的XX市生物产业园,定位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以现有生物产业为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生物产业集聚发展。(3)农产品资源。XX镇是农业大镇,农业基础较好,尤其是特色林果业和畜禽业较发达,发展农特产品深加工业具有优势。(4)旅游资源。XX镇山体较多,镇域内旅游资源较丰富,休闲消费发展潜力较大,有自然生态观光(如青山、九顶山、万亩采摘园)、人文资源(武氏祠、青山寺等)等品质较好的旅游资源。3.2.发展劣势(1)工业规模小。XX镇二产规模不大,龙头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不多,产业总体水平不高。(2)工业布局散乱、污染较大。XX工业布局主要集中在镇域内主要道路两侧,而且布局分散,特别是石材加工业粉尘污染严重。(3)城镇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XX镇镇区受条件的限制,近几年发展缓慢,而且城镇配套设施未跟上,产业发展需要的道路、市政设施、服务设施等不完善。3.3.外部机遇(1)政策机遇。国家对生态农业政策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机遇;国家、省、市文化旅游业的重视;(2)济嘉一体化发展的机遇。近几年随着区域联动效应的加强及“XX-曲阜都市区西向突破战略”的实施,XX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升,XX依托人力成本、土地资源优势,成为了承接XX产业转移、提供服务配套的重要区域,济嘉同城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3.4.外部挑战(1)产业转型面临的挑战。主导产业(传统的采掘业)向新型文化旅游产业转变;建材加工行业升级转型,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园区化、规模化、科技化发展;农产品加工需要摒弃过去简单加工的方式,引进现代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2)生态环保的挑战。镇域生态环境优越,但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将面临较大的生态环保压力。4、产业发展战略XX镇产业发展战略概括为:“旅游主业化、工业集聚化、农业特色化”。“旅游主业化”:全力打造武氏祠景区、青山寺景区、九顶山景区,塑造旅游品牌,结合生态观光农业、低山丘陵景观面貌,以发展佛汉文化旅游、休闲体验旅游、民俗旅游、养生度假、山地运动等。“工业集聚化”:承接XX市生物产业转移,对接XX县食品园区及临港物流园区,结合全民创业的政策,在生态敏感性较低、交通条件较好的嘉金线北部、XX县南外环西部,集中建设工业园区,产业类型选择生态型、无污染的产业。“农业特色化”:以现有农业产业基础,以金银花、白菊花、金太阳杏等为特色,建设都市区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强一产与三产的联动发展,积极探索都市型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新途径,低碳升级下乡镇绿色经济新模式。5、产业定位与发展指引5.1.上位规划引导从上位规划中可以看出,XX镇产业发展应重点发挥地处XX市门户区域、“两县七镇”交界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生态型工业和生态农业,重拾XX县南部中心镇的地位。表3-1上位规划对XX镇的产业引导规划名称产业定位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县域南部中心镇,曾庙、武氏祠等著名旅游景点的服务基地,XX曲阜都市区的农郊特色镇;作为现代城市生活的补充,适于发展休闲经济和城郊农业经济。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5)青山-武氏祠-曾庙风景名胜区的定位是以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为资源特色、以山水景观为背景的文化型风景名胜区,目标设定其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XX县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年)以建材、食品加工、旅游和现代物流为产业重点,为周边城镇的提供服务的综合型基地。XX县“十二五”规划力争将武氏祠、青山、曾庙建设成为国家4A级景区,打造以XX镇为中心的白菊花种植基地。5.2.产业发展定位依托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结合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XX镇产业定位为以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有机农业为基础,以生物产业、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加工为驱动力,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休闲旅游、郊野旅游、民俗旅游、商贸流通的“132”产业体系。图3-6XX镇产业发展组织体系5.3.经济总量预测XX镇产业发展以三产为主导,二产为动力,一产为基础,随着外部环境的刺激及自身功能的优化,结合XX县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及XX镇的发展态势,再则XX镇作为XX县南部的省级中心镇,都市区重要的战略性空间,其GDP的增速应高于一般乡镇。结合产业阶段性发展特点、XX镇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16.06亿元,对XX镇GDP进行预测:年份2012-20152016-20202021-2030GDP增速131115期末GDP(亿元)26.244885.4.产业发展指引5.4.1第一产业(1)发展思路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建设都市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基地,以农业项目带动,进一步优化调整XX镇农业产业布局和组织模式,同时加强一产与三产的联动发展,积极探索都市型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新途径,低碳升级下乡镇绿色经济新模式;鼓励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农民的自主创新,增强XX镇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2)发展指引设施农业项目:蔬菜大棚、设施畜禽养、殖良种繁育(肉鸭、种鸭、蛋鸡、肉鸡、肉鸽等)、杏苗、核桃种苗培育基地等。生态农业项目:金银花、白菊花种植区、有机蔬菜种植区、名优花卉种植区、名优金太阳杏、核桃种植区、高标准良田区。休闲农业项目:采摘林果生态园(核桃、冬枣、苹果、石榴等)、大棚生态园、有机蔬菜种植体验(周末菜园)、DIY农业教学园。(3)发展策略特色化。依托镇域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具有本地特色且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核桃、金太阳杏、大枣、畜禽等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化。加强品牌如“XX核桃”“金太阳杏”的宣传推介,同时鼓励其他特色产品开展名牌农产品推荐认定,树立品牌信誉和形象。产业化。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如金银花、白菊花种植基地,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5.4.2第二产业(1)发展思路XX镇的第二产业的发展主要考虑现有产业基础以及承接XX市、XX县产业的转移,依托XX镇的自然资源、农产品资源、人力资源等,重点考虑建材石材加工、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承接产业转移上,积极构筑生态保护底线,预留青山景区、九顶山景区绿化廊道,着重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产品。(2)主导产业发展指引农副产品加工业。XX县农产品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已经形成了酿酒、植物油生产、面粉加工和副食品加工等等10个门类,XX镇依托县域、镇域农业基础、特色林果基地、畜禽养殖基地和有机蔬菜基地等,引进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主要包括特色果蔬加工(金太阳杏、桃子、山药等)、肉食品加工(鸭肉、其他珍禽、小尾寒羊等)、酿酒等。新型建材加工。逐步淘汰石灰、石料生产,限制普通石材,利用天青石的资源,发展石雕建材、异型石材、专用石材、饰面材料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生物产业。依托现有圣丰种业、复大生物、阳光煤化、天瑞医药、贝斯特医药、祥丰种业、博时达生物等企业,发展生物化工、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3)产业发展策略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在镇域内规划建设综合性的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打造XX县特色工业园区。加大科研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针对食品加工、生物产业等,提升科技含量,在国内、国际竞争中掌握核心技术,增加抗风险的能力。引进龙头企业。承接产业转移中,重点引进龙头企业,依靠其带动行业发展。鼓励企业创建品牌。通过税收、土地等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创建品牌(红太阳酒、金太阳杏等)。5.4.3第三产业(1)发展思路XX镇重点依托既有的航空门户、优越生态资源、发挥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佛汉文化,发展以文化旅游、休闲农业为主题的旅游产业。XX镇还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条件(两县七镇交界处)、机场的限制因素等,发展商贸物流产业。重点发展以农产品批发、集散、小商品批发等,商贸业重点辐射周边西南部镇,并积极拓展与巨野县乡镇的交流力度,将XX镇打造为XX县南部的商贸重镇。(2)发展指引文化旅游业(详见旅游专题)以宜人的山水环境和特色乡村风貌为背景,以林果生态资源为依托,以佛汉文化为底蕴,以生态养生为主题,以赏花享果、食野尝鲜、游山纳绿、康体健魄、修身养性、荟贤凝智等为导向,集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观光型田园养生、康体型养生、体验型民俗养生、度假型修身养生等旅游产品于一体的生态养生之乡,以休闲型生态养生为主体的深度游憩目的地。在规划期内把XX镇逐步建成XX市、XX县旅游的联动型旅游地、以汉文化和曾子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地、鲁西南知名休闲型生态养生旅游目的地,使其成为XX都市区旅游的后花园。商贸物流业1)发展以农副食品市场、瓜果市场、小商品市场、工艺品(如石雕产品等)土特产市场等专业市场的辐射能级,总体定位为批发型集贸市场。2)发展策略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对综合性市场要按经营品种的商品特性进行分类,建立专业交易区,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市场群体。要围绕专业市场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增强本地产业对专业市场的支撑能力。贸易先行、产业联动。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劳动力优势、农特产品优势,发展产地型市场,构建“贸易先行、产业联动”的总体发展格局,提升本地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鞋帽等简单商品的本地制造,加强与周边乡镇的产业经济联系,扩大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工艺品的生产制造。服务支撑、交通带动。建设辐射周边县区的客运交通体系,提高XX镇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可达性,提升市场的辐射能级。进一步将市场从单一的交易中心转变为交易、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真正将市场与物流业整合起来,向现代化市场转型。6、产业布局规划以旅游为龙头,联动一产,对接二产,将全镇域划分为文化休闲旅游、城镇综合、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集聚四大功能板块。城镇发展板块:以城镇建设为主,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旅游服务设施,积极引导人口集聚到城镇;文化休闲旅游板块:重点发展集文化学习、观光游览体验、民俗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业;高效生态农业板块:依托现有的农业基础发展都市区生态农业,打造XX县南部的林果、蔬菜基地、中药材基地。产业集聚板块:积极对接生物园区和食品园区,发展农产品加工、建材等产业。第2章人口协调发展规划1.人口现状概况2012年末,XX镇镇域总人口为81316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80901人,流动人口461人。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为71116人,非农业人口为9785人。图表SEQ图表\*ARABIC1XX镇2002-2011年人口一览表年份总户数(户)总人口(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人)农业人口(人)2002191017493523887229520031918175162437372547200419277756904971706682005193967593992817071920061994676728936866658200720070769979428673532008204307716196266756920092136378003968467522201022022810729722683192011232398136297856948620122191281316资料来源:《XX县统计年鉴2002-2012》2002-2011年,XX镇性别结构在102.2-106.8之间,2012年XX镇人口性别比为102.2低于全县107.2、全国117.8。近几年XX镇人口性别比呈现上升趋势。国际上公认的性别比为102~107,因此XX镇性别结构属于稳定、正常结构。图表SEQ图表\*ARABIC2XX镇2001年-2012年性别比变化趋势2011年,XX镇18岁以下、18-35岁、35-60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21.2%、28.3%、35.2%、15.3%。2011年,XX镇老年人口比重为15.3%,少年人口比重为21.2,老少比为72.1,根据一般标准,XX镇人口已经步入老年型。图表SEQ图表\*ARABIC3XX镇2002年-2011年年龄比重图2.总体变化趋势XX镇人口呈正增长趋势。2002-2009年,XX镇人口呈缓慢增长趋势。2010年,因统计数据中流动人口激增,XX镇人口出现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从2010-2011年,人口继续缓慢增长。图表SEQ图表\*ARABIC4XX镇2001-2012年人口增长曲线XX镇自然增长率在2002-2006年之间较为稳定,2006-2008年呈现下降趋势,2008-2011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2年达到最高值21.42‰,2012年降到12.41‰。近十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8.87‰。图表SEQ图表\*ARABIC5XX镇2002年-2012年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XX镇机械增长率在2002-2008年均为负增长,2009-2010年机械增长率有所提升,平均机械增长率为-2.25‰。图表SEQ图表\*ARABIC6XX镇2002年-2012年机械增长率变化趋势3.镇域人口预测3.1.综合增长法综合增长法是根据历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的变化情况预测人口规模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确定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预测公式:Pn=Po(1+a)n其中:Pn-规划末年的人口数;Po-规划基年的人口数;n-规划年限;a-综合增长率。通过对XX镇近十年人口分析,得出综合增长率为7.9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两方面:①国家及省市各级计划生育部门的要求;②人口增长的历史惯性。根据《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规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近十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8.59‰,由于近两年人口统计严格,致使自然增长率反常偏高。两者结合,将自然增长率近期确定为8‰,中期定为7‰,远期确定为6‰。人口机械增长率主要受社会和经济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社会因素来看,未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人口自由迁移流动的障碍将被逐渐扫清,人口迁移流动活性的增强,本区域内人口外流与工业园区吸引劳动人口皆影响机械增长。因此将机械增长率近期确定为-1‰,中期定为0‰,远期确定为1‰。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综合增长率2012-2015年8‰-1‰7‰2016-2020年7‰0‰7‰2020-2030年6‰1‰7‰因此2015年人口为P(2015)=Po(1+a)n其中Po为2011年人口81316人,a为7‰,n为3。则P(2015)=830352020年人口为P(2020)=Po(1+a)n其中Po为2015年人口83035人,a为7‰,n为5。则P(2020)=859832030年人口为P(2030)=Po(1+a)n其中Po为2020年人口85983人,a为7‰,n为10。则P(2030)=921953.2.回归曲线法回归曲线法适范围为城市人口数据变动平稳,直线趋势较为明显。基本公式为:y=a+bx。其中,y为人口规模,x为回归变量,a、b为待定系数。(1)由XX镇近十年人口增长率可以看出,2002-2009年人口变化趋势较为平稳。将2003年与2009年人口数据作为定点,即点(2003,75162)与点(2009,78003)。通过计算可以得到a=-873258.5,b=473.5。则y(2015)=-873258.5+2015×473.5=80844;y(2020)=-873258.5+2020×473.5=83212;y(2030)=-873258.5+2030×473.5=87947。(2)考虑XX镇人口近两年快速增长,将2002年与2011年人口数据作为定点,即点(2003,75162)与点(2012,81316)。通过计算可以得到a=-1294489.4,b=683.8。则y(2015)=-1294489.4+2015×638.1=83368;y(2020)=-1294489.4+2020×638.1=86787;y(2030)=-1294489.4+2030×638.1=93625。(3)将两种回归曲线综合,则2015年人口为82106人,2020年人口85000人,为2030年人口为90786人。曲线一曲线二综合2015年人口(人)8084483368821062020年人口(人)8321286787850002030年人口(人)8794793625907863.3.经济弹性系数法Pn=Po(1+ν′)n,其中ν′=V′/KPn-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Po-基准期城市人口规模;n-规划期;ν′-规划期内的人口增长平均速度V′-规划期内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K-经济增长的人口弹性系数2002-2011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1%,人口年均增长率8.27‰。则K=11%/8.27‰=13.3。XX镇2012-2015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3%,2016-2020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1%,2021-2030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5%,可得出ν′(2015)=9.77‰,ν′(2020)=8.27‰,ν′(2030)=11.28‰。则P(2015)=83723,P(2020)=87243,P(2030)=97599。3.4.人口规模预测由以上三种方法,综合综合增长法回归曲线法经济弹性系数法综合2015年人口(人)836648210684064840002020年人口(人)866348500088251870002030年人口(人)92893907869511793000通过多种方法预测,综合分析确定XX镇域2015年人口为8.4万人,2020年人口为8.7万人,2030年人口为9.3万人。4.城镇化水平预测《XX县总体规划(2010-2030)》中确定XX县城镇化水平分别为: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40%,2020年,城镇化水平48%,城镇化水平为63%。下表为上位规划各时间点城镇化水平。相关规划2015年2020年2030年XX总体规划——对XX42.25264XX县村镇体系规划46.760%78.5%XX县总体规划404863通过选取1978-2009年XX省城镇化水平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数据,并构建VAR模型对XX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将拉动当期城镇化水平提高0.12个百分点。通过产业研究预测,确定2013-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3%,2016年-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1%,2021年-203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3%。从而得出2013-2015年城镇化水平增长率为1.56%,2016年-2020年城镇化水平增长率为1.32%,2021年-2030年城镇化水平增长率为18%。则2015年,XX镇城镇化水平为28.84%,2020年为35.44%,2030年为53.44%。由上位规划及经济系数法预测,确定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30%,中期城镇化水平为40%,远期城镇化水平为63%。规划期内,XX镇人口城镇化发展目标如下表所示:XX人口城镇化发展目标镇域人口城镇化率镇区人口2012年(现状)8.1324%1.972015年8.330%2.492020年8.640%3.442030年9.363%5.865.镇区人口预测5.1.镇区人口现状XX镇驻地现状总人口19654人。城镇化水平24.16%。其中包括常住人口、通勤人口、流动人口。人口常住人口镇直2350东XX2537纸东1786纸中1844纸西1713吴店685西焦3059朱街2082张马街1224东山头1140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232寄宿学生460通勤人口劳动在镇区,户籍在镇驻地外的人口168学习在镇区,户籍在镇驻地外的人口64流动人口出差、旅游、探亲、赶集等临时人员310总计196545.2镇区人口增长来源规划期内,镇区人口主要有以下几个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