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信世界》周刊总第466期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263248000"NetEvents亚太峰会狮城揭幕四大热点领域主打“整合”牌ﻩPAGEREF_Toc263248000\h3HYPERLINK\l”_Toc263248001"IEEE802全会首度移师中国物联网国家标准进程提速ﻩPAGEREF_Toc263248001\h8HYPERLINK\l”_Toc263248002”《通信世界周刊》与OVUM深度合作耕耘中国市场ﻩPAGEREF_Toc263248002\h10HYPERLINK\l"_Toc263248003"OVUM观点:移动支付市场需冷静对待ﻩPAGEREF_Toc263248003\h13HYPERLINK\l”_Toc263248004”电信运营商需花费2~3年建立“云”服务可信度ﻩ263248004\h14HYPERLINK印度“封杀”事件有赖国家级交涉 PAGEREF_Toc263248005\h16HYPERLINK\l”_Toc263248006”“云”手机实乃运营商战略布局 248006\h18HYPERLINK\l”_Toc263248007"数据生成最大产值 PAGEREF_Toc263248007\h20HYPERLINK\l”_Toc263248008”国内产业布局谨防“失值" PAGEREF_Toc263248008\h24HYPERLINK\l”_Toc263248009"我们的责任就是技术创新ﻩPAGEREF_Toc263248009\h29HYPERLINK\l"_Toc263248010”WiGig再掀无线技术应用革命浪潮ﻩPAGEREF_Toc263248010\h34HYPERLINK\l"_Toc263248011"电信微利时代催生集中管理ﻩPAGEREF_Toc263248011\h37HYPERLINK\l"_Toc263248012”集中管理——电信企业管理创新之路 PAGEREF_Toc263248012\h40HYPERLINK\l"_Toc263248013”中国移动集中管理在实践中体现成效 263248013\h43HYPERLINK\l”_Toc263248014"中移动集中管理引发产业链“聚变”ﻩPAGEREF_Toc263248014\h46HYPERLINK\l"_Toc263248015"班组建设提升运营商原动力 PAGEREF_Toc263248015\h48HYPERLINK\l"_Toc263248016"LED照明灯:创新无线通信“最后一米”ﻩPAGEREF_Toc263248016\h51HYPERLINK数据通信市场再添新军争夺日趋白热化ﻩPAGEREF_Toc263248019\h60HYPERLINK\l"_Toc263248020"马博士用MP1800为企业搭建无线办公网络ﻩPAGEREF_Toc263248020\h62HYPERLINK\l"_Toc263248021”LTE承载网应对的挑战还有哪些?ﻩPAGEREF_Toc263248021\h64HYPERLINK\l"_Toc263248022”10GEPON互通测试取得突破ASIC芯片即将面世ﻩPAGEREF_Toc263248022\h67HYPERLINK\l"_Toc263248023”中兴通讯助力运营商建设下一代IP骨干网 PAGEREF_Toc263248023\h70HYPERLINK优化与简化成为IBMIMPACT2010关键词ﻩPAGEREF_Toc263248025\h78HYPERLINK\l"_Toc263248026"电信业信息化目标明确东方通中间件迎来全新机遇 PAGEREF_Toc263248026\h80HYPERLINK\l"_Toc263248027”中国移动两年内将实现“公共云”服务能力 PAGEREF_Toc263248027\h82HYPERLINK\l"_Toc263248028"中国移动叫停RF-SIM重拾13。56MHzﻩPAGEREF_Toc263248028\h85NetEvents亚太峰会狮城揭幕四大热点领域主打“整合”牌
2010年5月28日14:24
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张鹏
5月20~21日,“NetEvents2010亚太媒体高峰会"于新加坡举行。持续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全球的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标准化组织以及咨询机构就信息通信领域的各类热点话题和前瞻趋势进行深入交流。
在这些涉及网络架构、业务应用以及技术演进等不同层面的话题中,“整合"似乎成为了贯穿全场的关键词。无论是数据中心2.0、云计算,还是统一通信、LTE,这些看似并不关联的产业词汇,其本质都在朝着集成整合、低碳高效的方向迈进,同时不断涌现的新商业模式,也在驱动着这些热点领域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依附关系。
统一通信进入平民化
统一通信是此次大会的热门话题,包括惠普在内的众多IT厂商都表示有意或计划进入该市场.惠普网络部门高级经理JayMellman表示:“我们将致力于打造统一通信的成功样本,重新分割应用程序和基础架构两个层面,一旦涉及应用程序环节,惠普将保持开放心态,以支持微软等其他软件厂商进行内容扩展。”
如此积极举措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来自Gartner最新预测,截至2015年,全球将有2亿名企业员工直接通过PC进行视频会议.也就是说,集合了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短信、多媒体等多种信息类型的融合通信将成为未来企业级用户市场沟通方式的主导.
不过,看上去很美的愿景眼下也面临瓶颈。目前,思科、瞻博网络、微软、LifeSize及宝利通等众多企业早已进入统一通信领域,国内中兴通讯、华为等电信设备厂商也推出了基于软交换的企业内部语音、数据和视频通信的解决方案,但日益成熟的产业环境并没有引发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包括电信运营商在内的众多行业客户似乎仍在犹豫。
原因在于,作为统一通信的主打产品—-视频会议系统在实施当中还存在相当缺陷。目前视频会议形式可归纳为两类,一是以思科为主导的网真系统,能够提供逼真的现场体验,但需要专有的线路、设备以及固定的会议场所且价格昂贵;二是即时通信中提供的视频服务(如MSN、Skype等),视频清晰度和参与人数都有限,不过成本低廉。显然这两种形式,与人们所希望的低延时、高清晰度以及超越时间、地点的沟通方式还存在差距.
好在技术的推陈出新总会给市场带来希望,在会议中,一家名为Vidyo的视频会议公司为人们拓宽了视野。其研发的VidyoRouter专利架构能够提供惟一可用的H。264/可扩展的视频编码(SVC)解决方案,消除了微控制器(MCU)环节,且能够在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络上提供业界最佳错误恢复和最低延迟的视频会议。
在现场,记者就亲身体验了仅用一条2M宽带、一台普通PC,通过软件客户端实现的高清多方视频会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提供同类型视频会议产品的价格仅相当于思科网真的1/10。VidyoCEOOferShapiro也表示:“摆脱了专属设备与场所的限制,视频会议的成本将大幅下调,从而促进统一通信早日实现平民化。"
数据中心2。0时代临近
数据中心2.0这种说法已不新鲜,早在几年前,思科、惠普及众多虚拟化软件厂商就打出这样的旗号,号召电信运营商和企业对自身数据中心进行彻底转型。尽管业界未有明确标准,但节能降耗、资源动态分配以及IT管理自动化已成为数据中心2.0公认的几项基本特征,虚拟化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而实际情况是,全球企业数据中心虚拟化程度参差不齐,带宽出售、机柜租赁、主机托管依然是时下电信运营商提供IDC服务的主要手段。根据IDC公司对亚太地区虚拟化市场的最新调查显示,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的数据中心虚拟化渗透程度已基本趋近成熟,而在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还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业务驱动和降耗需求是决定虚拟化进程的关键因素.”IDC研究中心副总裁助理TimDillon在会上表示,比如澳大利亚预计未来3年,国家综合能源成本将上涨60%,这对于不断膨胀的数据中心而言,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如果是你,面对如此增长的IT负荷也会快速采取措施,寻找降低能耗和空间占用的方法。”
另一方面,服务器利用率和业务模式转变也在加快数据中心2.0的步伐。思博伦通信部门主管AngusRobertson告诉记者:“几乎所有数据中心都会有15%的资源闲置,但它们却还在不停地散热和耗电。”电信运营商们正在为这种不合理的资源分配挠头,于是有人身先士卒。
最近Orange宣布,将在未来两年推出一组新的云计算服务,目前Orange已经推出了ITPlan(虚拟化桌面)和FlexibleComputing(虚拟主机基础设施)等相关云服务。厂商们的举动更加频繁,惠普提出了最新的融合战略架构,即将多层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产品融合到某个高级数据中心IT单元,并宣称具备了数据中心端到端的服务交付能力;思科近日也加紧与IT管理软件厂商CATechnologies合作,优化自身虚拟化数据中心的管理能力。
可以看出,尽管数据中心在业内还未形成统一标准,但各厂商对于数据中心2.0乃至3。0的设想却是殊途同归——高度整合的基础架构、动态均衡的资源部署以及集中式监控和管理已经成为共同的目标.
私有云市场前期受青睐?
高度整合的数据中心为推进云计算提供了关键力,就在人们为云计算是否属于创新而争论不休时,很多云服务提供商已经拿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并落地行业应用。at&t、Orange、中国移动相继发布了“云”服务领域的最新成果,中国联通也在上海进行了BOSS系统基础设施“云"化建设方案的相关研究。
不过,来自Yankee集团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对云计算感兴趣的企业客户中,只有1/5愿意接受公共云架构提供的服务,大部分的企业和运营商集体倒戈私有云阵营.这个结果恐怕会让那些曾断言“私有云无前途”的评论者们感到惊异-—他们认为私有云限制了云互通共享的本质,不会得到市场大规模发展.
但VMware公司总裁兼CEOPaulMaritz则认为:大部分企业不会只选择私有云或公共云,二者兼有是更可能的情况,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利用现有投资加快企业从虚拟化向私有云过渡的脚步是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更易于企业接受。
Yankee集团全球服务战略部门副总裁CamilleMendler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并列举了企业更加青睐私有云的5个关键理由,分别是安全性、数据私有性、管理能力、成本效率、法律遵从。
CamilleMendler表示:“在云计算的数据风险能力还未取得大幅提升时,针对企业内部资源共享的私有云将起到主导市场作用,这对于企业网络管理和成本投入也有一定保障作用,更重要是,目前各国在数据共享方面还未达成统一标准,有超过30个国家都有类似不允许本国数据信息外泄的法律条规。"
运营商长线布局LTE
全球移动提供商联盟(GSA)在今年4月发布的最新数据表示,全球已有31个国家的64个运营商认可LTE技术。同时,GSA还预计今年底将有超过22个LTE网络开始运营,到2012年将有39个LTE商用网络。
LTE作为准4G技术以更加顺畅的网络流量吸引了全球运营商的目光,在斯德哥尔摩,当地LTE网络的实际下载速率已经超过40Mbit/s,如此的传输速率已足够支持流畅的视频传输等业务服务。但目前对于已经着手LTE部署的电信运营商而言,何时能够盈利则是摆在眼前的实际问题。
最近Dell'Oro的调研报告指出,全球仍然有很多电信服务提供商处于对投资回报率的考虑,现阶段只选择将网络升级至HSPA+。比如at&t最近就宣布,在LTE大规模展开前先部署全美范围内的HSPA+,待到2011年再部署LTE。at&t方面认为,现阶段升级至HSPA+网络可将网速快速升至7Mbit/s,更符合公司目前的商业利益.
另外,一份最新的移动宽带设备预测报告也显示:LTE销售量在2016年才能达到移动宽带设备销售总量的25%,预计2019年与CDMA(包括EV-DO、HSPA/HSPA+技术)相关设备的销售量持平.
对此,JayMellman表示:“位于成熟市场的电信运营商的确需要权衡LTE网络的投资回报,并静待LTE产业爆发期;相比之下,包括中国在内的电信成长型市场的脚步则更加迅速,其3G网络和终端的部署时间不长,用户基数较小,更容易转至LTE网络.”IEEE802全会首度移师中国物联网国家标准进程提速
2010年5月28日14:28
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赵经纬
5月17日,在ICT产业界共庆“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同时,全球LAN、MAN标准领域的专家在北京迎来了IEEE802全会.与以往不同,本次全会是首度在中国大陆召开.数百位来自中、美、英、德、日、韩等国的无线局域网领域权威专家汇聚一堂,将这场盛会推向高潮;全会更立足中国本土市场,将物联网技术和标准的发展及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IEEE802助推中国标准化进程
“中国机会”已为全球瞩目,作为IEEE标准委员会的主席,SteveMills也深谙此道。随着中国3G应用全面上马、三网融合政策开闸、物联网应用成为下一个高峰,涉及到传感技术、移动支付、3G和WLAN融合承载等多种需求进一步升级。应用领航,标准先行。快速崛起的中国市场成为IEEE802全会得以首度走出北美、登陆中国的产业背景。
IEEE802首落中国的招牌吸引了我国大批“国字号”标准化机构的参与,如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闪联”、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全国信标委等悉数出席。会后,一位参会的国家传感网工作组专家告诉记者,当前,该工作组正进行我国传感网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遇到许多标准和技术难点。而本次全会除了进行各工作组内部讨论,也组织了许多相关标准化机构就我国目前的热点标准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使我国专家在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中吸取了大量的国际经验,使中国物联网国家标准的成形和应用的推广进一步提速。
而IEEE802全会也历来是众多国际技术联盟推广标准、发展应用的舞台,脱胎于IEEE802。11ad标准工作组的全球WiGig(无线G比特)联盟便是其中之一,它致力于推动消费电子产品以Gbit/s量级进行短距离通信传输。WiGig联盟主席AliSadri告诉记者,除了与Wi-Fi联盟共推认证体系,该联盟也正与中国无线电委员会、国家通信计量站进行深入合作,本次全会是一个极好的交流平台,它将使WiGig标准在我国的落地和应用进一步提速.
为物联网应用进程推波助澜
物联网无疑正成为中国信息产业和“两化融合”的加速器,而本次全会中所涉及的传感网、个域网、局域网等诸多领域的工作组会议,更将推动物联网应用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作为主要的组织者,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邢涛告诉记者,尽管物联网在国内处于火热发展态势,但物联网的相关标准和技术体系仍不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应用的推广,因此,产业界各方当前应将精力集中于夯实标准和技术体系上。IEEE802全会是一个国际与国内标准对接的极佳平台,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机构在此次会议中获得了宝贵的国际视野和经验.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总监、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博士沈杰告诉记者,作为全球局域网领域的权威标准组织,IEEE802体系中所涉及到的许多标准与物联网应用直接相关,例如传感网中大量的物理层和MAC层协议都由其制定。IEEE802标准全会涉及标准化组织、设备商、运营商、研究院所等各个环节,各方依托当前中国物联网应用的特点,探讨、制定关于IEEE体系下的物联网行业标准,这对双方都互有启发、互有借鉴,将进一步加速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进程.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对IEEE802全会首次落地中国给予高度评价,他谈到,当前,随着以太网、Wi—Fi、WiMAX、毫米波、传感器等技术在全球实现快速部署,信息技术标准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而标准化工作在中国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已成为政府产业推进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中国正全面参与各种国际标准化事务,IEEE802携手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双方的国际合作,推动中国的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及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通信世界周刊》与OVUM深度合作耕耘中国市场
2010年5月28日14:31
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舒文琼
近日,国际知名咨询公司OVUM加大在华拓展力度,先是在北京朝阳区金地时代中心开设OVUM北京分公司,随后宣布与通信行业主流媒体《通信世界周刊》展开独家、深层次的战略合作,期望通过在咨询、研究、宣传等方面的配合,发挥互补效应,深入开拓中国市场。
看好中国市场前景
OVUM前两年被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公司Datamonitor收购,收购之后,OVUM不仅实现了规模上的扩大,研究的视野也进一步扩展,此外,Datamonitor在食品、医疗、能源方面的研究经验也能被OVUM拿来使用,OVUM的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近年来,中国通信市场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全业务运营的推出以及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给产业链各环节带来了无限机遇,传媒和咨询行业也将从中受益。OVUM与《通信世界周刊》不谋而合地看到了其中的机遇,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展开战略层次的合作.
Datamonitor集团CEOMarkMeek先生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也表达了乐观的预期:“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不断提升,在国际舞台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再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消费者市场,它的市场需求将不可限量。就电信市场而言,中国市场一直在增长,未来还会持续增长下去,OVUM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
中国通信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今的通信行业充满着变革和机遇。3G、全业务、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等对于通信行业而言是新的机遇,其中任何一项内容都可能带来上万亿元的市场机会。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这些机会对于运营商而言也是富有挑战的全新课题,运营商在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很多问题都需要仔细深入地研究。"《通信世界周刊》总编辑杨海峰表示。
而要充分把握市场机遇,避免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挑战,运营商就有必要借助外部力量,这其中离不开对传媒行业以及咨询公司的需求。正是看准了运营商的市场需求,《通信世界周刊》和OVUM决定展开深入合作,OVUM在全球ICT领域的咨询服务、市场调研方面的优势,以及《通信世界周刊》在传播渠道和影响力方面的优势则构成了双方合作的基础。
优势互补的合作
从1999年创刊至今,《通信世界周刊》已经走过了10余年的历程,在过去的10年里,《通信世界周刊》始终坚持立足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全面反映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变化,为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积极献言献策。《通信世界周刊》的读者遍布全国各地,上至运营商集团总部,下至基层班组,都有着《通信世界周刊》的忠实读者.如今,《通信世界周刊》已经成为中国通信行业出版周期最短、覆盖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周刊,打造了通信行业最有分量的传播平台。
OVUM是一家立足全球电信业界的中立咨询顾问公司,从事电信与信息技术商业策略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OVUM就开始了对移动通信市场的商业研究,现在OVUM已经走过了20年左右的历程。OVUM专注于提供高价值的电信市场客观分析与预测,提供及时、明确的分析资料给市场开发和企业发展决策者,协助客户降低商业风险,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OVUM的很多观点被事实证明非常具有预见性,例如在1997年OVUM提出“全球的3G服务要到2004~2005年度才会在用户市场上大量出现”,与当时的主流市场预期形成了鲜明对比和反差,但却被后来的事实证明非常正确.
基于此,OVUM与《通信世界周刊》的合作可以发挥双方在咨询和传媒方面的优势,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加强力量部署
为了更好地开拓中国市场,《通信世界周刊》和OVUM展开合作后还将进一步加强力量部署。
从2005年开始,融合通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ICT为导向的综合信息服务理念深入人心。通信服务提供商、通信设备制造商、IT服务供应商、业务提供商等不约而同地掀起了新一轮产业革命。《通信世界周刊》已积极投身于这一场轰轰烈烈的融合革命中,在整个通信传媒领域率先定位于融合通信的推动者。在合作之后,《通信世界周刊》将进一步致力于打造为融合通信服务的综合平台,加强对产业新趋势的关注力度,将《通信世界周刊》打造成为一个传播“深度和思想”的刊物.
MarkMeek表示,在与《通信世界周刊》合作后,Datamonitor将对OVUM在中国市场给予倾斜,在人员、资金、研究成果共享等方面予以特别支持。OVUM会在中国聘请更多的分析师和顾问,并开展更好的销售渠道,将服务直接送达客户手中——包括运营商的省分公司,把市场做得更加深入。OVUM观点:移动支付市场需冷静对待
2010年5月28日14:33
通信世界周刊
OVUM呼吁电信运营商冷静看待移动支付的发展,寄予过高期望、希冀通过移动支付拉动业绩显著增长是不现实的.
目前国内运营商正面临这样处境:小额支付的利润提成过于微薄。因此他们可以借鉴B2B模式发展,采用交易提成的方式,也就是说,如果移动支付平台促成了B2B或B2C的交易,那么运营商可以抽取一部分佣金。且运营商在此方面更有潜质,因为用户数据能够帮助运营商精准定位,比如运营商可以召集所有想要购买飞机票的个人或者企业移动用户,以打包的形式向航空公司订购,以获得更低的折扣,从而提取部分佣金。电信运营商需花费2~3年建立“云”服务可信度
2010年5月28日14:34
通信世界周刊
云计算能够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结合云计算平台和严密网络管理的企业服务新契机,满足企业需要高性能与安全可靠的云计算服务。然而,电信运营商仍会遭遇IT决策者的质疑和挑战:电信运营商作为云服务供应者是否值得信赖。
可信度遭遇质疑
Ovum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CIO与IT管理人员表示目前不会考虑选择电信运营商作为云计算服务供应者;相反,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青睐独立软件开发商,并有超过1/4的受访者偏好系统集成商。
Ovum驻伦敦首席分析师PeterHall表示:“调查结果并不让人吃惊,目前只有少数电信运营商打算在该市场提供服务,未来电信运营商需要做的是表现出他们不只是这个市场的竞争者,更是解决方案的最佳提供者,尤其在安全、性能及服务水平协议(SLAs)等领域。"
市场处于IaaS早期阶段
尽管云计算市场在持续推进,一些基本的SaaS(软件即服务)服务已经开始部署,如和WebEx,但是云计算目前还不是CIO或IT管理人员心中的重要议题,市场仍旧处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服务的早期阶段.
PeterHall表示:“我们相信,早期进入市场的电信业者将有机会在云计算被更多人接受前建立起知名度与信任度。”
他还补充:“电信运营商起码需要两或三年才能在市场上建立可信度,因此早期进入者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获益."同时,一旦电信运营商选择提供IaaS服务,其投入将十分巨大。
考虑进入IaaS市场的电信运营商将需要评估他们内部是否能自行发展服务,或者跟现存业者合作或联盟才是最好的选择。他们需要仔细评估本地的市场兴趣与竞争状况,并决定哪些供货商和全球电信运营商合作伙伴,能够帮助他们尽速提供云计算服务。
SaaS和CaaS市场风险低
SaaS和CaaS/UCaaS市场的竞争风险会比IaaS市场小得多,尤其是那些仅需要少量基础设施和那些不需电信托管,只需透过简单的转售模式就可以提供的服务。然而长期来看,这些服务的收入比较少,而且如果只提供这种服务,电信运营商将无法取信客户,并在拥有更大发展潜力的IaaS市场中成为认真且值得信赖的提供商.印度“封杀”事件有赖国家级交涉
2010年5月28日14:35
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李正豪
5月17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安全审查应符合国际规范,而非突然的临时性审查,中方认为印度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资企业创造公开、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随后在5月21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也表示,中方公司近期在印度的一系列电信审查中受到不公平对待,中国相关企业对此反应十分强烈,中国政府对此也高度关注,并已提出交涉.
我国政府已正式介入印度“封杀”中国电信设备事件。笔者认为,官方机构的介入使“封杀”事件上升到国家利益范畴,有助于印度充分认识“封杀"事件所带来的影响,而该事件的最终解决首先有赖于双方国家利益的相互关照,同时也取决于相关公司的各种努力。
4月底以来,印度媒体连续披露本国政府“封杀”中国电信设备的消息.随着相关公司高层拜会印度官员,同时表示在印度设厂并启用当地人作为公司负责人以后,“封杀”事实大白天下。
然而,这种沟通换来的只是印度相关部门要求我国相关公司公开股权结构的结果。印度相关部门以安全理由“封杀”中国电信设备,这本就是创造贸易壁垒的一种手法,现在转而要求公开股权结构,等于是在寻找第二个拒绝的理由-—试想,无论股权结构是如何都无法改变商业公司的事实,它们并不是窃取情报的谍报机构.
不过,在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5月17日代表官方表态之后,笔者发现印度贸易部长阿南德·夏尔马在5月19日表示,“印度限制进口中国通信设备的纠纷问题不会影响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关系",同时重申了所谓的“封杀”并未针对中国。笔者认为,这个表态“泄露”了印度的底线——他们并不希望所谓的“封杀”事件影响到两国的商务往来。
这只是官方隔空对话的初步成果。笔者认为,随着官方介入程度的加深,双方会在国家利益层面上找到某种平衡,从而最终解决“封杀"事件。印度财政部长不久前表示,印度希望本国GDP增长速度在4年内赶超中国,因此,所谓“封杀”事件更多的可能是希望调节双方贸易差额的借口.因为笔者发现,印度贸易部长在宣称“封杀”事件不会影响“两国贸易关系”时也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中国政府已经表达了将给予印度企业更大的市场准入权的意愿,尤其是在印度颇具竞争力的服务业和制药业领域。
中国相关厂商在印度设厂将增加印度的GDP,而雇佣本土职员将解决印度的就业问题,同时我国官方又许以其他领域的市场准入权,“封杀"事件的最终解决之日应该为时不远.据印度《经济时报》最近报道,今年2月份至今印度相关部门已否决了Uninor、塔塔电信、Airtel、Idea、Spice、沃达丰、Aircel等运营商在印度市场上与中国厂商达成的109个电信合同,华为、中兴通讯、UT斯达康等公司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希望这一事件尽快终结。“云”手机实乃运营商战略布局
2010年5月28日14:37
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马继华
近日,中国电信在国内首批推出了两款基于云计算概念的手机终端“e云手机”-—通过手机内置客户端实现手机上网,为用户提供“世博服务云”、“天翼应用云”两大应用服务,并通过手机上网实现各项内容、应用的自动增加和更新。
其实,自云计算概念诞生以来,国内三大运营商便紧紧跟随.中国移动刚刚发布了“大云”BC1。0云计算研发成果,并宣布已建成千台服务器;中国联通提出了“互联云"概念,致力于打造第三代互联网络基础架构;中国电信则更是直接推出了多项基于云计算的服务,意图凭借自身网络带宽优势抢占制高点.
坦白讲,面对一个在2013年底市场规模可达140亿美元的云计算市场,相信任何厂商都不愿意袖手旁观。更何况,云服务未来面向的将是中国4亿互联网用户和7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还是保守估计)——这些用户将通过手机或其它手持终端连接整个信息网络。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户群,苦苦寻找3G杀手应用的运营商怎能不动心?
应该说,运营商做云计算拥有天然优势。首先是运营商拥有大型数据中心资源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提供“公共云”服务;其次,运营商拥有极其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也是云计算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再次,运营商拥有庞大IT基础设施,其运营支撑系统、网络管理系统都可以通过构建企业内部私有云,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以满足自身的精细化管理需求。可以说,运营商跟风云计算可谓是“一箭双雕",不仅可以满足外在市场需要,也符合内部管理发展.
此次推出“云”手机的另外一个推动力在于,云计算可以帮助运营商更好地解决移动互联网终端及操作系统方面“百花齐放"的问题,突破软硬件厂商的掣肘,更好地掌控终端产业链。
目前各种终端在芯片、操作系统以及显示屏幕等环节都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终端间交互融合的难度非常大。基于“云”的手机终端如果能够通过后台交互,让各类业务和信息通过各种客户端进行推送传输,而不再单纯依靠某一终端的本地存放,这对用户而言是一种福音,对运营商来说更是解决了发展瓶颈,而中国电信推出“e云手机”的战略初衷就在于此.
面对当前云计算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自身概念、标准还未明确统一,各家厂商和服务商各自为战,相信运营商的积极参与将有助于打破观望、促进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总之运营商的“人云亦云"是其战略布局的体现,更将成为云计算发展的助推剂.数据生成最大产值
2010年5月28日14:38
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陈琛
从去年第四季度物联网正式进入产业视线,8个月内其产业之势已愈加明朗。
来自计世资讯的调查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下同),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物联网相关研究人士表示,上千亿元的产值意味着物联网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此背景下,为了产业长远良性发展,厘清、规范、完善物联网概念和环节,寻找其高价值点极为必要.
物联网需完善概念
业界通常将物联网划分为感知、传输和应用三个层次。目前来看,我国活跃在物联网产业一线的以感知层参与主体,如传感器、标签厂商,及传输层参与主体,如电信运营商等为主.但事实上,物联网的应用层,尤其是其应用层中的数据处理等智能系统是未来物联网产业的核心价值点,应得到各方更多的重视与投入。而目前即便从意识层面,业界不少主体也并未对其有所重视.
对于上述产业现状,不少产业专家表达了忧虑.“物联网概念不应仅包括传感网,物联网包含四要素:数据采集、传递、处理、应用.其中数据采集与传递属于基础环节,但最关键的应是后台数据处理环节。"上海嵌入式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华师大软件学院嵌入式系统系主任陈章龙表示.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物联网相关研究人士也表示,未来物联网产业链,尤其是其产业规模超过千亿元后,必将是一个以“数据”驱动为主的产业.即物物相连所产生的庞大数据,经过智能化的处理、分析,将生成商业模式各异的多种应用,而这些应用正是物联网最核心的商业价值所在。
也就是说,物联网的应用层,尤其是应用层中智能的数据比较、分析以及据此的智能决策模块,是物联网产业的商业核心及命脉。
感知层:芯片集成助成本降低
从世界范围来看,物联网尚未实现足量成功的商业应用,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相关研究人士表示,这首先同感知层传感器布局不足相关。
“物联网商业模式首先要基于足量数据的产生,但是目前,世界各国除了日本等少数国家外,传感器的普及性铺设并未完成,”上述研究人士表示,“不仅没有足够的物理接入点,而且还没有便捷的读头载体。”
如果将物联网商业实现过程抽象为数据产生、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决策和应用的话,传感器布局的不足将导致数据产生的不足,将从源头上阻碍物联网的商业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为了利于物联网的大范围普及,未来传感器价格将普遍走低。以新加坡为例,RFID标签的低价使其海量图书馆书籍智能化入库成为可能。
物联网的数据收集环节也可能受到感知层读头设备的限制。“目前世界物联网应用多在行业应用领域,读头等设备都属行业专用,数量较少。设想物联网应用可以走进个人用户,那么我们认为,手机将是目前最好的读头载体终端,即未来物联网感知层的发展方向将是芯片的集成——标签与手机芯片的合一,读头芯片与手机芯片的合一。”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研究人士表示。
据国内某芯片厂商人士透露,目前该公司正与中国移动合作研究具有读头功能的手机SIM卡,“一旦个人手机具备了标签等数据读取、收集功能,那么有偿防伪识别等可行的物联网应用将真正走进个人用户生活"。
事实上,上述受访人士还表示,芯片集成趋势不仅有利于物联网应用的推广,还将有利于传感器成本的降低,“由于物联网应用以传感器的规模铺设为基础,规模效应决定了未来传感器成本势必走低,而芯片集成将直接有助于上述趋势,因为集成后的标签、芯片生产价格一般都将低于单一功能的标签、芯片价格之和”.
传输层:“不可放弃的微利"
目前,作为物联网传输层的核心参与主体,电信运营商已经成功运营了多个小型的物联网行业应用。但由世界范围来看,电信运营商对物联网数据流量的收费趋势正逐步走低,因此,未来此类仅以收取数据流量费为主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将不会给运营商带来可观收益。
广东移动数据部某人士告诉记者,他们为当地某鱼塘做的水质监测业务利润微薄。“为了推广此项物联网行业应用,我们初期要为该鱼塘投入传感器、扫描枪、PH值检测器等设备,这些设备单个成本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但我们收取鱼塘的包月流量费仅有5元。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收回初期投入成本。”
中国移动研究院物联网研究人士也表示,目前实施的项目大多以收取通道费为主,这也造成了中国移动物联网行业应用整体盈利甚微的状况。但即使如此,该人士强调指出,“流量费是运营商短期内不会放弃的部分”。
“虽然我们赞同物联网未来的商业方向在于应用,从数据处理到应用开发都更有商业价值,但短期内,运营商的掌控权仍在通道部分,”中国移动研究院物联网研究人士表示,“并且我们判断,未来成功的应用应是基于细分市场的,相比第三方运营体,运营商较难对该领域数据结构、市场特点等进行更为透彻的研究。"
对此,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研究人士表示,从全球范围看,电信运营商在不放弃流量收费的同时,也在通过应用分成等模式加强对物联网应用领域的掌控权,该人士也表示,长期的趋势是“流量费对运营商的意义变小,应用仍是盈利关键"。
而对于物联网传输层的未来发展方向,上述专家指出,“三网融合"将是传输层的发展方向。“尤其是物联网商用初期阶段,从应用角度,首先应是互联网和通信网的合一趋势,便捷的手机物联网处理终端加上真正快速的互联网,可以实现诸多应用,"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研究人士表示,“目前国家推行的‘光纤到户’对物联网传输层的多网融合是一个极大利好。”
应用层:数据结构决定商业模式
正如上述专家所言,未来物联网应用层将是商业价值的主要聚集地,而其中,最被业内专家看好的是,数据处理等智能系统的商业价值.
上海嵌入式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华师大软件学院嵌入式系统系主任陈章龙教授认为,物联网产业链60%~70%的产值将产生于后台的数据处理环节,并表示,“目前在国内,这一领域的建设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对有海量信息产生的物联网而言,其商业模式将紧密围绕数据处理模块.
“对于物联网商业模式,我认为有两大特点,首先,物联网涉及多个行业,每个行业的数据有不同的结构特点,那么,据此就会产生出多个相异的商业模式.”中研博峰咨询有限公司顾问杨帆表示,“其次,数据分析是产生商业价值的基础,未来物联网产业将呈现出更加细分的数据处理公司类型,例如,有分别从事数据收集、数据分类、数据处理的专业化公司,而从事应用开发、应用集成、商业运作的公司也将随着产业链的完善而逐步分化。"“此外,由于不同行业数据在基础架构等部分有较大差异,那么未来从事物联网数据处理的公司也将是以行业为划分的,较难出现一个可以全盘掌控各行业的普适性数据公司。”杨顾问进一步表示。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研究人士则补充指出,物联网商业公司的细分趋势必须以物联网千亿级的产值规模为前提,而在实现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之前,最初必须首先找到多个杀手级的物联网应用,“首先是市场应用驱动,整个物联网产业要至少做到千亿级规模,才会产生公司细分的需要”。国内产业布局谨防“失值"
2010年5月28日14:42
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倪兰
由南到北,横贯东西,全国范围的物联网抢滩战已经触发。
信息化对于一国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受国家政策层面推动,以及物联网市场良好预期刺激,各地热衷发展物联网本无可厚非,且目前国内多地的信息技术积累已达相当水平,发展并非空谈.
然而目前的问题在于,物联网国内发展未有统一规划,缺乏全国一盘棋的布局,各地自己推立的基地或中心扎堆于同样的几个环节或领域,很可能使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面临不平衡的险境.
蜂拥的复制
目前业界可见的各地、各机构物联网发展计划的方向和内容大多较类似,“多集中于RFID等传感器,以及传输技术层面;在数据分析处理、丰富应用开发方面力度不大”,无锡物联网基地某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作为国内最早和最受国家重视的物联网产业基地之一,无锡方面的产业力量就主要集中于传感技术方面。
“各地纷纷以无锡为‘假想敌’,都想要超越无锡。"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泰尔管理研究所高级咨询师李耀华认为。由此自然而然形成在发展中对无锡模式的复制。
更重要的根源在于,各地的重复和扎堆始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相似的思维模式——由于各自为政,对物联网产业的考虑是出于拉动本地经济需要,而非从我国信息化整体发展角度出发。
传统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乃至制造业在标准化、简单重复、资源能耗占用较大的产品领域较为娴熟。在物联网的各环节中,相对来说,RFID等电子器件生产正符合这些特征,各地更愿意抢先进入这些领域。
“一方面这些领域进入门槛低,"李耀华表示,“另一方面,这些领域投资规模较大,现在各地政府都有冲动将当地的物联网盘子做大,争取更多国家财政支持,同时这些领域对于拉动当地GDP增长、解决就业问题也是作用大、见效快。"
这是导致各地蜂拥于传感器、网络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因.
反过来说,数据分析处理等中间环节的智能系统,终端应用开发等内容领域创新则难度较大,需要潜心研发较长时间,投入巨大而失败率高。
“我国在软件、应用、文化创意等软性内容创造方面,本就没有过硬实力。而急功近利、恐落人后的心态,导致更少有地方以这些难度大的项目为自己的主力。”北京邮电大学一位目前专注物联网研究的王教授向记者表示。
当然,作为网状网结构的一种,如同电信网的早期发展一样,物联网的发展也是需要先大范围铺网、铺终端,再去不断完善相关环节,提高价值和利用率。因此,目前对于网络设施、传感器终端的抢先发展是可以理解的。而问题在于,各地在未来几年的相关发展计划中是否预想了对于智能系统、应用开发等关键环节的投入和推动,是否预留了这些领域的发展空间?
目前来看,各地几乎没有对物联网的这些关键环节放出相关扶持政策。一切尚有待观察。
恐致价值流失
对于这一扎堆发展现象,目前业界普遍担心会造成大量重复建设,使各地物联网产业陷入恶性竞争内耗。
而往更深层次看,一些专家学者则抱着更大的担忧。
“最令人担忧的是,未来会不会造成我们只是为他人作嫁衣?”前述北京邮电大学王教授指出。
国内目前蜂拥发展的感知和传输层必将走向低价低利润路线,而真正的高价值会在智能系统和终端应用环节产生。
“如果没有智能系统,物联网所能实现的可能只是智能统计和远程管理,而这恐怕只会产生极微的市场空间;只有智能系统的参与,使得物联网实现真正的综合信息化应用,才会成就大的市场价值,真正推动物联网的价值发挥."该教授表示,感知、传输和应用都基于智能系统才能运转和产生价值,因此这一核心环节理应成为竞争的焦点.
事实上,我国IT产业在这一核心环节的技术实力恰恰一般,而目前若不围绕物联网尽快加强相关布局,业界专家十分担心该环节以及基于之上的应用环节的价值会被IBM等国外强者拿去。
“我们将物联网的网络基础全部打好,终端提供了出去,却是别人的智能处理和应用在其上运转挣钱,我们不是会又一次沦为‘通道’?"王教授担忧地表示,“或者说我们仍然是同过去的中国制造业一样,我们做低价值环节,高价值环节被国外占据?”
这样的例子即使今天也比比皆是——作为全球组装苹果产品最多的国家,一部售价高达数百美元的iPhone,负责制造、组装、测试的中国只能分得4美元。
“目前看来,已不免会发生这样的结果。”李耀华认为。在国外智能应用已得到较大应用的地区,IBM等国外IT强者的智能分析处理能力和行业模型设计、应用开发能力已得到极大的锻炼.
或许值得我们“庆幸"的是,由于国内大多数行业对于自己行业内的数据信息仍实行垄断把控,不愿与外界分享使用,数据孤岛现象普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使IBM等巨头,目前在国内行业应用方面也并不能轻松入手。
“现实的做法就是抓紧我国标准的制定,包括物联网各环节的标准,这样至少能在面对外国产业时掌握一定话语权。”李耀华认为。
各地物联网发展一览
◆无锡
行动: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无锡并指示在无锡建立“感知中国”中心,同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方案;今年1月,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在无锡挂牌成立,同月,无锡物联网基地出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准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中;到今年5月初,已有84个物联网应用项目立项或投入实施,已有规模以上物联网企业逾100家,总产值220亿元;无锡市计划3年后培育物联网企业600家,产业规模达900亿元,且培育上市企业5家以上。到2015年,产业规模达2500亿元。
背景:国家层面的推进;较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资源成本较低.
◆上海
行动:已公布《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计划至2012年底,培育一定规模的物联网产业,引领核心技术研发,并深度参与产业标准制订.
背景:高校科研机构聚集,专业人才较多;产业基础良好;作为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商贸中心,拥有在很多领域推动物联网应用的便利.
◆廊坊
行动:固安工业园区计划成为环渤海区域首家将电子信息升级为物联网的园区。
背景:背靠京津地区;“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发展较快,该市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和亿元以上的电子信息企业,已分别达到29家和16家,未来3-5年该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千亿;资源成本较低。
◆嘉兴
行动:在国内城市中率先步入无线传感网项目产业化,目前拥有物联网领域发明专利181项;已出台无线传感网专项规划,到2015年欲实现无线传感网络销售超100亿元,到2020年销售超1000亿元。背景: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较好;浙江省经济发达,产业资本雄厚;省内城市协同,杭州、温州乐清将与之形成产业集群共同发展。
◆武汉
行动:近日成立“武汉·中国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该市政府计划在10年内将物联网产业打造成武汉光谷继光电子产业后又一个千亿元产业;5月武汉电信首先推出了物联网应用——“物流e通”平台.
背景:武汉光谷实力强大,在光电技术方面颇具优势;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研发实力强劲,掌握多种核心技术。我们的责任就是技术创新--—-记全国劳动模范、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建明
2010年5月28日15:02
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通信是当代通信网络的基石,正是因为光通信在“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三大方向上的不断进步,才有了我们现在精彩纷呈的信息世界,才有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而光通信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一大批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执着创新。何建明,就是这样一位中国光通信领域的科研带头人,他和他的团队面对信息通信业的风云变幻,顶住了全球光通信技术不断升级换代的巨大压力,依靠执着创新征服了一座又一座光通信领域的“技术高峰”,使中国光通信技术发展和网络建设保持了与世界的同步.
在今年“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中,何建明凭借在一系列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中的突出贡献,成为中国通信制造业仅有的两位劳动模范之一。其实在此之前,何建明已经获得了很多荣誉,包括四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等。但沉甸甸的荣誉并没有成为何建明的包袱,他仍保持着一个低调、务实的技术专家的本色。当然,何建明心里也有一个情结。
执着创新屡克难关
据记者了解,1984年,何建明来到当时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参与到PDH产品研发,自此便与光通信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何建明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创新,迅速成长为科研骨干。1990年,何建明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套长途单模140Mbit/sPDH光纤通信系统,并组织参与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京—汉—广140Mbit/s架空光缆通信工程"。扎实的工作、大胆的思路、敢于担当的精神让何建明多次被研究院和公司委以重任,先后参与了2。5Gbit/sSDH、光交叉连接设备(OXC)等填补国内空白的重点科研项目,特别是在2006年5月,何建明负责领导的80×40GDWDM传输系统项目成功通过验收,并且在上海—杭州之间建成了国内首条、世界领先的80×40GDWDM光传输系统工程,成为何建明技术开发生涯感受最深、成就感最强烈的项目。在当年,这个项目打破了20年来国外对大容量光纤传输技术的垄断,让我国光通信产业全面进入了40G时代。
谈起80×40G项目开发,何建明记忆犹新.他对记者说,“当时,基于40Gbit/s单通道速率的3。2TDWDM系统在国外还没有成功应用,国内也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支持,甚至连测试的仪表都难以找到,因此整个项目团队是在几乎没有技术积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开发条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向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全新高端项目发起了冲击。因此,无论是我个人,还是整个开发团队,甚至到公司领导层,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据何建明介绍,当时整个公司都下定决心,不仅要按期完成项目,而且一定要做好,决不能因为条件差、压力大而让成果质量有任何折扣。何建明说:“从绝对投入上,我们和国外的大公司相比,甚至和国内的一些公司相比都有所不足,因此只能靠奉献和创新。开发团队的加班加点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同时,我们也采用了大量的创新做法,从FEC的设计、到系统的设计,都采用了全新的思路,使得项目进程大大加快。”
据何建明介绍,目前国内的40G网络建设已经上了规模,从标准制定、测试方法、测试仪表等方面都比以往更加完备,这都和当时40G项目的开发是分不开的.
回顾二十多年的研发历程,何建明认为,研发无小事,一个小的瑕疵可能导致系统性的问题,因此研发工作最关键的就是严谨、细致,这是研发人员必备的工作作风。而谈到自己参与诸多重大、难点项目而屡获成功的经验时,何建明认为,首先要看得准,对于项目总体有一个正确的把握,才能制定合理的项目规划,才能正确配置资源,才能把项目目标分解成更具体、可执行的子目标让大家去完成;其次要建立有层次、梯队性的研发团队,何建明解释说,把全公司最一流的专家全部拿到一个项目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建立从项目总负责人、分项目负责人、科研骨干和具体科研人员的梯次,尽可能节约专家资源,同时又确保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开发能力和方向把握能力;另外一个关键就是要尽可能学习和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国内有一些长期从事光通信研究的高级专家,他们虽然不在研发的第一线,但是对于技术方向和思路的把握能力很强。
在40G项目成功之后,何建明又踏上新的征程。目前,何建明又组织领导国家“十一五”计划“863”重大项目:100G以太网关键技术研究与传输试验平台研制,向光网络产品在国际上的最高水平展开了新一轮的冲锋.
角色不断转换视野不断扩展
从何建明的履历表可以看出,何建明曾先后担任研究室主任、系统部副总工程师、烽火通信传输部总经理、光网络产品部总经理、总裁助理、副总裁等职务,一步步地完成从一线的研发人员到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的转换。两相对比,何建明认为还是具体的研发工作涉及的领域更单纯,现在作为公司主管研发工作的副总裁,需要更加宽阔的视野和系统性的思维.
例如产品的产业化问题。何建明对记者表示,过去科研院所的研发工作没有规定产业化目标,只有“技术实现”目标,因此,每个项目完成后会增加一批高级工程师,但是经济效益少得可怜。但现在不同,承担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虽然能拿到一笔经费,但这其实不是主要目的。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决定技术成果和价值的最终决策者从政府、科研院所已经变成用户,而企业的发展也需要研发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并创造收益,十年发展,烽火通信完成了从技术导向到客户导向的根本转变。何建明说,这一思路并非现在才有,而是早在参与140Mbit/s干线型、140Mbit/s本地型光纤通信系统的研制时,就已经有着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雏形,研发出成果的同时就直接变成产品销售。后来参与或领导组织的2.5Gbit/sSDH自愈环系统、160x10GDWDM系统更加强化了客户导向的理念并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这也坚定了何建明坚持产业化思路的决心。近几年,何建明带领烽火通信光网络实现了技术和新产品的成功转型,他领导开发的OTN/PTN设备已开始大规模投入商用,技术水平在国内位居前两位。这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重大工程的应用,使烽火通信彻底摆脱了原有的研发模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面向市场需求的研发及管理体系。目前,烽火光网络产品的销售额已经从2006年的10亿元增长到到2009年的30多亿元,平均每年以50%以上的速率增长,进一步巩固了烽火通信在国内光通信市场上的前沿地位。
另外,何建明表示作为研发主管领导,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研发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这一点据记者了解,何建明很注重团体建设,倡导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最大限度发挥每个成员的主动积极性,容纳各种不同观点的存在,使团队内有良好宽松的科研环境。他此前担任光网络产品部总经理时,就强调内部的团结与群策群力。目前,光网络产品部已经成为一支技术全面、力量雄厚、能打敢拼的科研队伍,2006年还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迅速成才,何建明从自己做起,在技术上从不保守,乐于交流,经常组织技术讨论和培训,提倡共同进步。何建明对记者表示,人才是高科技企业的核心资源,培养人才实际上就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何建明表示,研发工作在烽火通信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重视,这也是烽火通信得以享有“光通信专家”美名的原因所在。何建明说:“烽火通信在光通信领域做得最专注,也最全面,从器件到光纤到系统设备,烽火通信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下一步,我们整个团队的目标是做大烽火通信的产业规模,让‘光通信专家’的金字招牌成色更足."不动摇的信念不改变的使命
通信行业内的人才竞争早已经是公开谈论的话题,作为烽火通信的科研核心骨干成员,何建明自然也少不了来自其他企业的邀请,更高的薪酬待遇一度让何建明也动过心。但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以及工作层面的不断提高,何建明最终选择留在烽火通信。何建明说:“在烽火通信,能够感受到一种特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就是一定要扛起中国光通信技术发展的大旗,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光通信技术和产业的实力。"正是对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度认同,何建明放弃了高薪的吸引,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烽火通信技术和产品开发工作中去。
何建明说,烽火通信乃至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一直是专业从事光通信技术开发,几十年来已经积累了丰厚的技术底蕴,这是其他任何企业都无法比拟的。同时,烽火也打造了一个有实力、勤于奉献、合作紧密的研发团队,这个团队历经了多次国家级尖端科研项目的考验,目前已经成为烽火通信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公司领导对光通信的研发十分重视,曾经数次强调,在主业上怎么投入都不过分。这也给我们坚定的信心。
何建明认为,光通信技术正处于转型的阶段,从MSTP到PTN,从DWDM到OTN,从DSL到FTTx,对所有的光通信企业都同样意味着机遇和挑战.何建明说:“不仅仅是我个人,也不仅仅是研发团队,更不仅仅是烽火通信,中国的光通信产业力量都面临着这样一个责任,就是在技术转型的时代能够完成从跟踪到引领的跨越,让中国的光通信产业更具国际竞争力。”
何建明说:“这一目标给我的工作注入了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让我始终保持最投入的工作状态”.WiGig再掀无线技术应用革命浪潮——-—访WiGig联盟主席AliSadri
2010年5月28日14:44
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赵经纬
我们可曾大胆试想过:未来某一天,我们坐在家里舒适的沙发上,打开对面的高清电视,将刚刚用DV或手机拍摄的异国美景视频,以几Gbit/s的速率通过无线方式瞬时传输至电视,从而观看到高清电视般高品质的视频画面。
这一场景并非痴人说梦的幻想,去年以来,一个致力于实现短距离无线高速传输的国际标准化联盟-—WiGig(无线G比特)联盟正全力推动其成为现实。近日,该联盟主席AliSadri博士接受了《通信世界周刊》独家专访,向我们展望了无线短距离传输的美好蓝图和最新构想.
比802。11n的速度快十几倍
作为WiGig联盟主席的Ali,同时也是Intel移动无线集团WPAN及毫米波技术标准的总监、IEEE802.11ad标准组织的成员。从去年成立以来,横跨多领域、身兼数职的他就将WiGig的使命定义为促进无线技术革新、标准升级,帮助企业提升产业价值。
Ali告诉记者,WiGig联盟的使命是针对电视、影碟机、摄像机、投影仪、手机、PC、笔记本电脑等各种消费电子产品,制定基于60GHz频段Gbit/s量级的短距离高速无线通信标准,以满足用户越来越快的无线通信需求。WiGig标准充分引入了波束赋形技术及安全机制和功耗管理,可支持10米以上的可靠通信,其速率比时下流行的IEEE802.11n甚至都快十几倍。
尽管Ali反复向记者坦言,WiGig联盟的作用是推动技术进步和应用革新,鲜有涉及商业议题,但该标准的全面应用,无疑将在为用户带来优质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拉伸产业链的商业价值和利润空间。
因此,在WiGig标准正式通过的短短半年来,该联盟就已汇聚了世界一流的半导体、PC、消费电子产品、手持设备等制造商甚至运营商入会,如手机制造商Nokia、软件商Microsoft、网络设备商Cisco、运营商SK电讯以及Intel、AMD、TI、ST等大量的芯片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而WiGig联盟的工作机制,是通过每年召开大量工作协调会进行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推进工作,“onecompany,onevote"(一个会员只投一票)是他们严格遵循的公平原则.
WiGig标准需在各种类型的终端之间通信时实现,其高速无线传输涉及到HDMI、无线USB、宽带显示等众多接口标准,这一定位决定了WiGig联盟从成立之初,就必须与更多的国际联盟和标准化组织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无线高速传输梦想的实现。而这一宗旨也成为Ali当前工作的着力点。
携手Wi-Fi,增值中国
“今年5月10日,我们已经与Wi-Fi联盟签署了Gbit无线网络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共享技术规范,用以开发下一代Wi-Fi联盟认证项目,该项目将支持Wi-Fi在60GHz频段下工作,并支持WiGig兼容设备切入到Wi-Fi的2.4GHz或5GHz频段的能力,高速短距离无线传输的WiGig携手Wi-Fi也将为下一代WLAN的建设树立标杆.”
Wi—Fi联盟只是WiGig合作战略漫漫征程的第一步,Ali向记者绘制了一幅联盟的详尽合作蓝图,这份蓝图包括掌握和运营Wi—Fi、HDMI、无线USB、PCIe、DP等规范的众多权威标准化组织。而在全球范围内与这些组织的高层展开密切磋商和斡旋,成为Ali近期的工作重心.
在全球的会员名单里,Ali特别指出了来自中国的重量级国家会员单位--TMC(国家通信计量站).作为我国通信无线电检测等计量领域的权威,TMC对国际前沿标准显示了充分的兴趣,因此在WiGig刚刚成为标准时便申请成为联盟的contributor级(最高级)会员.Ali告诉记者,该级别会员将与WiGig联盟共同深入探讨标准的制定和走向,用中国话来说,TMC在联盟显示了“主人翁姿态”。
同众多技术联盟的掌门人一样,Ali也毫不讳言他对中国的重视。他告诉记者,WiGig联盟已经与我国无线电委员会(无委)众多高层有过愉快的交流,中方对WiGig标准和应用的前景表示了浓厚兴趣,双方也将进一步探索和确立合作模式。另外,他最近也拜访了联想等中国的企业。他相信,随着用户对高带宽需求的提升以及三大运营商宽带升级步伐的加快,WiGig标准将迅速在中国落地生根。
但他也坦言,WiGig联盟目前并不急于展开猛烈的市场和宣传攻势,而是将精力用于标准的完善和规范,“一个好的基础才能保证美好未来,我们不会忘记标准化组织的使命,技术标准本身才是关键"。Ali的下一个目标,是希望WiGig能与IEEE和ITU高层互动,使WiGig能在这两大权威国际标准体系中获得一席之地。
链接:WiGig联盟
无线吉比特联盟(WiGig)设想了一个全球无线生态系统,使可互操作的高性能设备在一起协同工作,将数字时代的人们无缝地连接在一起。WiGig技术支持多吉比特无线通信,使用可用的非授权60GHz频谱,推动产业向单一无线电的融合。联盟目前拥有会员单位几十家,皆为业界知名公司、研究组织或标准化机构。其董事会成员包括松下、Nokia、三星、东芝、Intel、Dell、联发科、Cisco等.
WiGig规范于2009年第4季度完成,WiGig应用者级别会员项目已于2010年第2季度启动。2010年5月10日,WiGig联盟与Wi-Fi联盟签署协议,拉开了Wi—Fi联盟与其他国际联盟合作的序幕。电信微利时代催生集中管理
2010年5月28日14:49
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徐超
三大电信运营企业在2010年一季度的财报已经出炉,从数据分析来看,电信业总体竞争进一步加剧,新增用户以低端用户为主、ARPU和每分钟收入继续下降、收入个位数增长、利润增长率不断下滑。运营商转型仍需深入.
企业管理的“历史欠账”
中国移动副总李跃认为,电信企业为了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尝试如全面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及流程再造等.但由于历史欠账,电信企业管理简单粗放的弊端仍不断显现,企业管理远未达到理想水平.
在传统上,电信企业一直按照具体职能组织生产,缺乏贯穿电信企业的标准化业务流程体系,使得流程、业务和系统难以扩展,成本居高不下、新产品推出缓慢。而传统的单一固网生产管理模式根深蒂固,业务网络庞杂、区域性网络分离、运营管理得不到端到端的自动化支持。
尤其是按照地域组织运营管理的传统模式,虽然在历史上促进了电信企业的超速发展,但在现阶段,这种传统组织模式导致了电信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李跃表示,现阶段,电信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电信企业处于一个剧烈变化的竞争环境中,政府管制政策也发生重大变革,技术进步和用户需求日益多样,电信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具体分析来看,竞争从提供业务向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升级.竞争向前延伸,电信企业需要为客户提供集成的通信信息服务;竞争向后延伸,企业的核心能力、资源储备与配置、产业链规模与合作效率都成为竞争要素。
竞争重点从规模竞争到实力竞争,从简单的比客户、比收入、比市场份额到企业内部核心能力的竞争,经营过程的开发优化及企业整体的学习效率都成为竞争焦点。
“隐形流水线"
就目前电信业竞争来看,市场饱和、客户饱和使价格竞争日益突出,而价格竞争归根结底是成本的竞争。电信企业必须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整体效能、进一步降低运营服务的成本.但从哪个方面具体入手管理创新呢?
李跃表示,技术进步使传统服务企业的管理理论受到挑战。要重视技术进步对服务模式的冲击。他认为,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某些服务已经能够以标准化的手段表现出来,这使服务“产品”能够实现“流水线”式的标准化生产,从而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复制和推广.
根据电信业的特点,内部运营可分为“前台”和“后台"。类似于制造业生产与营销分离的模式。在客户高接触的“前台",要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组织,满足其多样化需求;在客户低接触的“后台”,着重于转换过程的低成本高效率,实现规模效益。
在“后台”阶段,运营主要是对实物和信息的处理,因此可以采用现代工业企业的“流水线”思想,采用新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制定时间、费用标准,进行工作设计,从而对电信运营的资源、流程和产出进行精确控制。
电信企业通过采用标准化运营程序,保证信息转化对象按工艺顺序通过各环节,加工对象的耽搁时间和设备的间断时间大幅度减少,从而形成带有电信企业运营服务特点的“隐形流水线”.
李跃表示,借鉴现代化流水线生产思想,可抽象出电信企业运营管理的三个关键点:运营设施集中化、运营程序标准化和运营支持信息化,从而构成低成本高效运营的方法体系.
实现集中管理
对电信企业来说,质量、时效性、成本这三方面就成为电信企业价值提升的关键。中国移动在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变革时,逐步采取了集中运维、集中采购的模式,并由此形成了集中管理的战略选择。
李跃认为,从目前运营情况来看,集中化优势明显。首先运营设施的集中化实现大量设施共享,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并减少了由于“长鞭效应”所造成的管理变异.同时运营设施集中可以明显改善企业资源开发和配置的效率。
如何将小规模、个人化、无定性的电信运营系统改造为大规模、标准化、较稳定的服务系统一直是管理难题。运营程序标准化通过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在管理业务、管理方法、生产操作、生产过程、报表文件和数据资料等各方面实现统一,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运营水平。
而在集中管理模式下的电信企业,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作支撑,就很难发挥协同作用,达不到隐性流水线的生产效率.从这一点来看,信息化具有战略性意义,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还能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紧密联系,提高协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使企业的价值链比竞争对手更加优化。
中国移动管理集中化的探索从2000年就已开始,其取得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聚集效应明显,不仅减少了企业运营成本,而且通过与外部企业的集中及资源信息共享,获得了外部规模经济,企业的运营效率明显提升。集中管理——电信企业管理创新之路
2010年5月28日14:52
通信世界周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版采购路灯书合同标准版
- 2024年度智能家居产品销售与安装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四年度钢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协议书2篇
- 药品购销合同标准版可打印
- 化工设计-ASPEN软件:ASPEN物性方法
- 土方施工合同管理制度
- 2024版工程招标代理合同的服务内容2篇
- 设备拆除合同协议书完整版
- 中班风筝课件幼儿园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2溶解度课时1饱和溶液教学课件
- 智算中心发展创新指南
- 心肺复苏试题及答案
- 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课件
- 2024陕西榆林市黄河东线引水工程限公司招聘20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气韵生动:走进传统文化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10月联考 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医院培训课件:《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培训》
- DB46T 631-2024 农产品全产业链生产规范 咖啡
- 新疆昌吉州教育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 外科学-第三十六章-阑尾疾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