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 复习重点整理_第1页
古代文学史 复习重点整理_第2页
古代文学史 复习重点整理_第3页
古代文学史 复习重点整理_第4页
古代文学史 复习重点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整理一,窦娥冤+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情感因素(思想内容)+1.表达对于普通民众的同情与悲悯。+2.面对社会现实给予普通人的压迫,让卑微者发出自己的声音。+3.谴责抨击社会中那部分手握权力却多行不义的人。+4.尊重、敬畏每一个个体生命,呼唤良知与公理。+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选+【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冤》的艺术成就+1.在戏剧情节的安排上,矛盾高度集中,冲突叠起而又环环相扣。+2.在人物角色的安排上,巧妙精到。+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二、《西厢记》的演变过程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元稹《莺莺传》有何发展?参考答案:董解元保留了《莺莺传》的大致情节,但在四个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动:在思想上,改变了原作对张生始乱终弃行为的偏袒和对女性的偏见,突出了歌颂婚姻自由的主题,使作品有了本质的提高;在人物塑造上,不仅增添了不少人物,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主人公的性格,使之成为正面形象,而且个性更为鲜明。例如张生,原来是一个玩弄女性的人物,董解元将他改编成一个有情有义、始终忠于爱情的正面人物。又如崔莺莺,原来是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弱者,董解元将她写成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坚强女性。在情节安排上,增加了佛殿相逢、月下联吟、兵围普救寺、长亭送别、村店惊梦等情节,使故事更为曲折生动。在艺术手法上,大量吸收古曲诗词的典雅词语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作品更具诗意,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口语,使作品更生动活泼。王实甫《西厢记》对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作了哪些发展?参考答案:王实甫《西厢记》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同时又对《西厢记诸宫调》作了新的发展:第一,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使结构更完整,情节更集中。例如,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一事占了相当长的篇幅,它实际上是游离于主线之外的,王实甫毅然将它压缩得很短,这样就使主线更为分明突出。第二,使主要人物的立场更鲜明,从而加强了戏剧冲突。在《西厢记》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阵营,一以张生、崔莺莺、红娘为代表,一以老夫人为代表。王实甫将这两个阵营的人写得泾渭分明,态度毫不含糊,并以此来展开矛盾冲突。第三,在情节安排、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更为精致完美,并增加了一些喜剧色彩。例如,利用景物来表现情感是《西厢记诸宫调》的一大特点,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一手法,但比较一下两部作品的“长亭送别”就可以看出,王实甫写得更细腻,更优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篇杰作。+董解元:解元是金、元时期对读书人的敬称。+《董西厢》源于唐元稹《会真记》(《莺莺传》)+王实甫:失意的底层文士,缺乏仕进机会。+《西厢记》杂剧表现出了舞台艺术的完整性,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明初贾仲明环顾剧坛,提出“《西厢记》天下夺魁”。+体式上,《西厢记》为五本二十折,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通例。吸收和借鉴了院本、南戏的演出形式,丰富了艺术表现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1.成功地塑造了张生、崔莺莺、红娘等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2.情节曲折生动。+3.语言上,文采与本色相生。+《西厢记》的语言+1.《西厢记》的语言符合戏剧特点,能与表演相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2.《西厢记》的语言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作者根据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使他们的语言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3.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徐复祚在《曲论》中赞叹《西厢记》:“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三、本色派vs文采派为中国古代戏曲人物画廊提供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形象,如窦娥、赵盼儿等,直至今天,仍为大家所熟知;语言既切合人物的身份,又贴近当时口语,是“本色派”代表王实甫《西厢记》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参考答案:《西厢记》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表现在:第一,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通例,多达五本二十一折。这种体制上的突破,使情节更为曲折,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第二,人物性格鲜明。这应当说是《西厢记》最成功之处。王实甫紧紧抓住崔莺莺既爱又怕的心理、张生大胆又带有书生酸气的特点,将人物写得极有个性。第三,语言优美。《西厢记》的唱词华丽典雅,宾白则是鲜活的口语,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充满生活气息。正因为如此,《西厢记》往往被人当成“文采派”的代表。4、关汉卿杂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参考答案:关汉卿的剧作在内容上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层面和人物,并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恶势力的批判与憎恨;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受压迫的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的同时,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这是关汉卿剧作的可贵之处,同时也是关汉卿之所以成为戏剧大家的一个重要因素。艺术上,关汉卿的杂剧故事复杂,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每个情节都经得起推敲,丝丝入扣;人物性格富有个性,极少概念化、模式化色彩,因此,为中国古代戏曲人物画廊提供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形象,如窦娥、赵盼儿等,直至今天,仍为大家所熟知;语言既切合人物的身份,又贴近当时口语,是“本色派”代表。这些特点,特别是塑造人物的本领,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戏剧成就最高的剧作家。四,南戏: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因为它流行于浙江温州(温州古名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五、“荆刘拜杀”:元末明初,除《琵琶记》外,还有一些较著名的南戏剧作,其中《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称为南戏四大传奇,简称为“荆刘拜杀”。六、琵琶记》是元代作家高明创作的南戏,它的问世标志着南戏文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琵琶记》又有“南曲之祖”的说法。《琵琶记》有什么思想意义?《瑟琶记》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创作动机、目的与作品描写的实际情况是相抵触的。此剧开头明确说“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是为了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表扬“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但是,其实际的意义并不在此,而在于它通过蔡伯喈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左右为难的生存状态、主观努力与实际结果常常背离的无奈,以及通过赵五娘表现下层妇女的人格力量(性格魅力)。这就是此剧长演不衰的内在原因。5、《琵琶记》在艺术上有何特色?参考答案:《琵琶记》采取双线结构,一条是蔡伯喈,一条是赵五娘,两条线平行发展,这可以更好地展现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显得真实,而不是概念化、符号化的人物,心理描写尤其出色。作品的格律也比较讲究。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琵琶记》成为南戏成熟的标志,被誉为“南戏之祖”。试论《琵琶记》中蔡伯喈形象的塑造《琵琶记》是元代作家高明创作的南戏,它的问世标志着南戏文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琵琶记》又有“南曲之祖”的说法。蔡伯喈是《琵琶记》中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具有典型意义。1.《琵琶记》一开场,作者就宣布蔡伯喈是个“全忠全孝”之人,无意于仕进,想侍奉父母。但在父母的相逼下踏上了科举之路。由于长期在外,不能侍奉父母。在众人眼里,他对父母不能进孝道,大逆不道,他本人入赘相府,让含辛茹苦的妻子在家守活寡。2.为了给蔡伯喈开脱,作者精心设计了“三不从”的情节。由于面对无法抗拒父命、权势和圣旨,他只有违心地认命了,屈服了。他的不教不义,竟是为了全忠全孝所造成的。3.蔡伯喈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并不全在于他是否忠孝,还在于他的矛盾性格、精神痛苦以及他对求取功名的忏悔。这不仅反映了读书人身上的软弱和动摇,也反映出士人被科举制度扭曲了的双重人格。剧作家对读书应举人的灵魂问是拷问是很深刻的,反映出那个时代士人的悲剧性格和复杂心态。诗论《琵琶记》的戏剧结构和词采特色《琵琶记》是元代作家高明创作的南戏,它的问世标志着南戏文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琵琶记》又有“南曲之祖”的说法。1.《琵琶记》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2.两条线索在剧中交错出现。使剧情发展有起伏,场面安排有热有冷,脉络清晰而富于变化,在舞台上浓缩了人间奢华和凄惨。强烈的贫富对比,使观众把同情集中到赵五娘身上,为她感叹,为她落泪。3.《琵琶记》的曲词也很出色,作者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唱词来。如牛小姐的唱词文雅华丽,赵五娘唱词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琵琶记》的艺术成就+1.人物塑造上立体生动,对于人物的心理刻画尤为突出。(蔡伯喈、赵五娘)+2.情节上,巧妙运用双线结构,剧情上形成强烈反差,加强了整部戏的悲剧气氛。+3.语言上,《琵琶记》的语言质朴、本真。运用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蔡伯喈一线,辞藻华丽,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此外,《琵琶记》的语言富于动作性,唱词、对白能与角色动作结合。+《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意义+形式上,双线结构成为传奇创作的固定范式;曲律上,成为各家曲谱选录的主要对象;表演艺术上成为演剧的典范。+《琵琶记》提出戏剧作品要以“动人”为目的,在戏剧史上树立起重伦理教化的标杆。+《琵琶记》重视文本内容,重作品意趣的表达。七、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是明清以来在宋元讲史话本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的长篇小说的样式,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这类小说一般分为若干回,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1、说话: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2、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长篇章回短篇白话文章八、《三国演义》1、“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3.《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P45-461、政治上行仁政:刘备——“仁君”典范宁失军师不强徐庶所难;不顾幼子唯恐赵云有失;三让徐州而不受,出入荆州而不夺,兵临西川而不忍取。2、人格上重忠义:关羽——“忠义”化身,“义绝”。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毛宗岗3、才能上尚智勇:诸葛亮——“智慧”符号,“智绝”。其处而弹琴抱膝,居然隐士风流,出而羽扇纶巾,不改雅人深致。在草庐之中而识三分天下,则达乎天时。承顾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则尽乎人事。七擒八阵,木牛流马,既已疑鬼疑神之不测。鞠躬尽瘁,志决身歼,仍是为臣为子之用心。比管乐则过之,比伊吕则兼之,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毛宗岗第三节《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一、类型化的艺术形象“类型化”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优点:单一性稳定性和谐性1、单一性:人物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足以撑起整个形象。2、稳定性:人物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稳定不变,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3、和谐性:形象内部诸因素非常和谐,没有现象与本质、理智与感情的矛盾。缺点:1、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2、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历稽载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听荀彧勤王之说而自比周文,则有似乎忠;黜袁术僭号之非,而愿为曹侯,则有似乎顺;不杀陈琳而爱其才,则有似乎宽;不追关公以全其志,则有似乎义。……窃国家之柄而姑存其号,异于王莽之显然轼君;留改革之事以俟其儿,胜于刘裕之急于篡晋,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毛宗岗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在嘉靖本基础上辩证史实,增删文字,将回目改为对偶,成为最流行的版本,近人将其简称为《三国演义》。二、杰出的战争描写艺术丰富:写出战争的多姿多彩,每次战争,互不雷同。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深刻:通过真实描写,反映战争客观规律。生动:描写具体形象,使人身临其境。三、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陈叙百年,该括万事”——高儒《百川书志》五条线索:东汉灭亡为引线,西晋统一为终局,以魏、蜀、吴三国兴衰为主线。三国之中,魏蜀矛盾为主干,蜀汉为重点,诸葛亮为中心,隆中决策为关键。四、历史演义体的语言1、“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半文半白,雅俗共赏。2、侧重叙述而简于描写。简洁明快,富有阳刚之气。3、语言开始注意个性化。但在运用口语方言上,与《水浒传》《金瓶梅》仍有一定差距。八、《水浒传》p62-63一、《水浒传》的主题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1、“发愤”说《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李贽《忠义水浒传序》2、“为市井细民写心”说A、主人公大多是非农民化的人物。B、梁山英雄的价值观和个性,更多的反映着市民阶层的价值观人生观,显示出特殊的江湖豪侠气息。3、“忠奸斗争说”金圣叹:”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则是乱自上作也。”A、官逼民反,忠臣义士在“水浒”替天行道,而权奸却在“朝廷”祸国殃民。B、宋江是忠义的化身,高俅是奸佞的代表,梁山英雄与奸臣的斗争,是全书的主线。C、写农民起义意在劝谕皇帝亲贤臣,远小人。《水浒传》的思想内涵、结构和主题(一)故事情节上突出“官逼民反”,内容上表达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小说开篇即写高俅对王进和林冲的迫害,强调“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给读者一个深的印像,即:世上的动乱,是坏“官”胡作非为的结果。(二)完整地展现了宋江义军的兴衰历程,歌颂梁山英雄的“全忠全义”,也揭示了义军失败的内在原因。"忠义"观念贯彻整部小说,最能体现这一主旨的是宋江这一形象。忠义的化身——宋江1.宋江是忠义的化身,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主导下曲折发展。“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李贽《忠义水游传序》作品中“忠义”思想的复杂性1.梁山英雄忠义思想的复杂性。“忠为君王恨贼臣,义连兄弟且藏身”、“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保境安民”、“替天行道”。2.作者忠义思想的复杂性。作者在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道德无力扭转颠倒的乾坤的一种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至于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三)以列传体浓墨重彩地描写豪侠,热情地赞美他们的豪侠精神。豪侠形象的描写与豪侠精神的渲染是《水浒传》分量最重的部分。《水浒传》以“梁山泊排座次”为坐标,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更加关注水浒英雄的个人命运,后半部分集中笔墨写招安与征方腊等情节。《礼记》将“侠”看作是与“儒”相对立的观点。豪侠所具备的品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如武松、鲁智深、李逵、石秀等。仗义疏财,结交天下英豪,如晁盖、宋江、柴进等。三、《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一)人物形象塑造上1.人物形象个性化,“同而不同”的艺术手法(鲁智深、武松)2.抓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以及性格的发展变化(林冲)3.采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将人物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对比、夸张)4.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及厌,无非是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鲁智深鲁智深:粗豪,却也有精细、机智的一面。主要事迹: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大情野猪林、大闹五台山。武松武松:勇武不凡,但有理智的一面主要事迹: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李逵李逵:莽撞,蛮横,但也真率。主要事迹:江州劫法场、沂岭杀四虎林冲《水浒传》善于从发展变化中来刻画人物。林冲的性格变化从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上梁山。(二)语言上,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1.描写语言生动传神,用白话来写景、叙事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那雪正下得紧”一句,鲁迅就称赞它“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一个“紧”字,既写出风雪之大,也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感受,烘托了氛围。2.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鲁迅《花边文学·看书琐记》:“《水浒传》和《红楼梦》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智深道:“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3.叙述语言的形象性明快、风趣,有评书的诙谐与节奏感(三)叙事与结构上1.连环钩锁,百川入海的结构。《水浒传》的情节结构以单线纵向进行的。上半部分以人为单位,下半部分以事为顺序,连环钩锁,层层递进。史进→鲁达→林冲→杨志→晁盖等→宋江→武松→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聚义打青州→闹西岳华山→两打曾头市、两打大名府2.叙事上,注重细节描写。3.情节上,悬念手法的生活化。以《水浒》为例简述金圣叹对于小说理论的主要贡献。在明代乃至清代小说理论家中,金圣叹的成就和地位都是无与伦比的。他的小说理论代表了明清两带小说理论的最高成就。以评点和整理《水浒传》著称。1.金圣叹对小说理论的突出贡献之一是他关于小说中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充分注意到人物性格的鲜明个性特征,如他认为在《水浒》中作者写人物的粗鲁就有许多写法,如鲁智深的粗鲁是性急,史进的粗鲁是少年任气。又注意到人物性格的普遍概括性,屡屡指出《水浒》写人物能写出一类人物的神理。2.他的又一突出贡献是他关于小说结构艺术的论述。如《水浒》:首先他将《水浒》视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金圣叹:”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则是乱自上作也。”A、官逼民反,忠臣义士在“水浒”替天行道,而权奸却在“朝廷”祸国殃民。B、宋江是忠义的化身,高俅是奸佞的代表,梁山英雄与奸臣的斗争,是全书的主线。C、写农民起义意在劝谕皇帝亲贤臣,远小人。九、《西游记》神魔小说又称神怪小说,最初是由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提出。神魔小说就是通过幻想中的神魔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的问世标志着神魔小说作为一种小说类型已经成熟。3.孙悟空形象的隐喻孙悟空大闹天宫——隐喻放心被压于五行山下——隐喻定心西天取经成正果——隐喻修心孙悟空的形象孙悟空:原型——古代水怪无支祁、印度神猴哈奴曼1、机智灵活,神通广大2、追求自由,蔑视权威3、勇敢无畏,乐观积极4、善恶分明,嫉恶如仇《西游记》的内涵二、《西游记》的主题道士说,这部书是一部金丹妙诀。和尚说,这部书是禅门心法。秀才说,这部书是一部正心诚意的理学书。——十、《金瓶梅》主题、思想意义、整体塑造悲剧世情小说也称人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特点的一属类小说。世情小说主要以普通男女的生活琐事、饮食大欲、恋爱婚姻、家庭人伦关系、家庭或家族兴衰以及社会各阶层众生相等为题材,来反映社会现实。《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第三节:《金瓶梅》的思想内容“寄意于时俗”一、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二)展现了晚明社会现实一、暴露社会矛盾,剖视扭曲的人性(一)通过西门庆贿赂太师、交通官吏、包揽诉讼、霸道横行,深刻暴露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二)通过西门庆纵欲亡身和金、瓶、梅们贪“淫”丧命,冷峻剖视人欲贪求造成的人性扭曲、人生毁灭《金瓶梅》的悲剧意义首先,小说通过西门庆、陈经济的命运深刻表现了16世纪中国商人的悲剧。其次,小说通过金、瓶、梅的毁灭,生动反映了晚明时期人欲放纵的悲剧。二.女性世界的社会悲剧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代表的西门庆家族的女性群,她们一方面受到社会新思潮的冲击,表现出对传统道德而后名节的淡漠,而对情欲、物欲和肉欲则充满了渴望。她们的存在和追求不无合理性和进步意义。由于封建道德伦理的根深蒂固,更由于她们活动空间的狭小,这些合理性和进步意义被局限与自己所能活动的范围内,而对她们来说,家族中最大的追求就是得到丈夫的宠爱。三.世态炎凉的丑剧小说通过西门庆家族的兴衰,深刻地暴露了当时世情的虚伪、冷酷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金瓶梅》是以西门庆一家的兴衰荣枯为主要线索的,其中西门庆生子和加官是他兴盛的顶点,当时他家门庭若市,等到他人亡势孤,世情的冷酷便立即显示出来。局限性:关于“性爱”的描写张竹坡批评本。《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简称“第一奇书本”或“张评本”。这个版本是以崇祯本为基础进行修订而成,附了张竹坡的大量评语,此本无欣欣子序、廿公跋和东吴弄珠客序,却增加了谢颐序。《金瓶梅》大量吸收方言、行话、谚语、歇后语、俏皮话等等,熔铸为“一篇市井文字”(张竹坡《读法》)十一、白话短篇,“三言二拍”、凌濛初拟话本: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提出,原义指受话本的体裁、形式影响而创作的小说。后专指明代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2、“三言二拍”:成就最高。“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作者冯梦龙。“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作者凌濛初。第二节冯梦龙和“三言”(2)文艺思想:A、响应“童心说”,提出尚“真”主“情”;B、通俗文学应以“适俗”为归宿,只有通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三言”的题材内容每集40篇,共120篇。多数是改编前人的作品。主要内容:1、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叛。商人以正面形象出现,对经商活动进行正面描述。2、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情爱观念。歌颂男女情爱,痛斥负心薄幸行为,把情跟欲相联系,通过肯定欲进而肯定情。3、写出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暴露科举制度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社会秩序的混乱。三、“三言”的艺术特色(1)编织故事:多用巧合和偶然手法,善设置伏笔和悬念。善用小道具推动情节,增加戏剧性。(2)人物塑造:将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塑造,大量运用白描、对比、映衬等手法。(3)语言使用:典雅而不失通俗。采用谚语俗语,生活气息浓厚。多用短句,音调铿锵,富于节奏感。三言一.《三言》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其中包括作者整理的宋元话本,其余为明代作品,包括冯梦龙本人的作品。二.《三言》主要描写的是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即将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对象。主要表现的思想有:1.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动。2.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3.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三.艺术上追求“雅俗共赏”。第三节凌濛初和“二拍”“三言”与“二拍”的区别:“三言”多为编选改订,“二拍”则着力于创作。将短篇小说由书场带到案头成为读物的功臣,是冯梦龙;将短篇小说由累积型的集体创作转为作家个人创作的功臣,则是凌濛初。二人对白话小说都有巨大贡献。二、“二拍”的题材内容每集40篇,实有拟话本78篇。与“三言”相比,“二拍”有新的突破:(1)小说必须带有娱乐性,让读者在愉悦的审美中获得精神享受。(2)小说是一种商品,必须面对大众。(3)小说也有抒发作者感情的作用,借小说以发泄心中的不平。三、“二拍”的艺术特色1、结束了以往拟话本中套话的程式化窠臼,代之以自己的韵语。2、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更为考究,对细节的追求更为细腻。3、议论个性鲜明,增加了作品的个性化特征。总之,“二拍”标志着文人化的拟话本的成熟。《二拍》是明代作家凌蒙初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一.《二拍》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2.爱情题材的新突破3.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二.《二拍》的出现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它对拟话本小说体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二拍》中的头回在思想内容上与正文取得了统一。2.在韵语的使用上,自创诗词韵语。3.《二拍》中对人物性格刻画的考究,对细节真实的追求,都表现出文人个人创作的鲜明文学风格。十二、三灯丛话、文言小说1、“三灯”:明代文言短篇小说代表作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邵景詹《觅灯因话》十三、明代戏剧,继承元代杂剧,传奇沿着南戏发展第一节明代戏剧概况分杂剧和传奇,传奇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传奇:最早指唐代短篇小说,又指宋代话本,后来元杂剧也被称为传奇。明代南戏文雅化、声腔化之后,传奇又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明代戏剧四大声腔: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吴江派:明代戏曲流派。领袖是吴江沈璟,其他还有吕天成、王骥德等。其主张一是格律至上,要求“合律依腔”,二是推崇语言,要求“僻好本色”。由于过于注重格律,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又有明显偏颇。临川派:明代戏曲流派,也称“玉茗堂派”。领袖人物是临川汤显祖。其他还有阮大铖、孟称舜等。强调创作不应受形式格律拘束,重视“曲意”,以自我为中心,以“感情说”反对道学家的“性理说”。双美说:沈、汤之争后,吕天成在《曲品》中提出:“守词隐先生之矩矱,运清远道人之才情,合之双美”的观点,客观中肯,代表了当时戏曲家持折中调和的态度。明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王世贞《鸣凤记》、梁辰鱼《浣纱记》。吴中四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和徐祯卿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十四、汤显祖、至情论、《牡丹亭》杜丽娘人物形象、四川临梦《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试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剧中的杜丽娘是第一主角,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1.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她为此精神苦闷、忧郁。老师对于《诗经》“后妃之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她的认同,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在“游园”中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青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2.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3.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在杜丽娘对于爱情坚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爱情的力量可以让死者复生,能够征服封建礼教。生动的表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名词解释临川四梦1.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有《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又均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2.“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矫情”。“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上男女青年的爱情,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3.《牡丹亭》是“临川四梦”影响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一部传奇。汤显祖的至情论受到泰州学派、李贽思想的影响。文学上表现为“尊情”“抑理”“尚奇”,他强调情的价值;(一)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是有情的人生。(二)从程度上看,有情的最高境界是“至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三)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十五、明代诗文、反复古运动、公安派、竟陵派、唐宋派文学主张,代表作家、明初、明中叶、清代小说戏剧一、明代文学大体可分为雅文学与俗文学两大部分,雅文学以诗、文为主体,俗文学以小说、戏曲为主体。二、从时间上看,明代文学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一)洪武至天顺年间,明前期,第一阶段四、(二)成化至嘉靖年间,明中期,第二阶段五、(三)隆庆至崇祯年间,明晚期,第三阶段六、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七、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八、竟陵派得名:明代后期文学流派,以竟陵人(今湖北天门)钟惺、谭元春为首,因此得名。又称竟陵体或钟谭体。主张:认为“公安派”俚俗浮浅,倡导“幽深孤峭”的风格。具体指文风求新求奇,刻意追求字意深奥。雕琢字句,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十六、《红楼梦》的悲剧意义、宝黛爱情悲剧、贾府盛转衰悲剧意义、内涵,神话、现实、理想三个世界试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一.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1.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如“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2.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3.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由于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道路,他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二.道德文化悲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三.人生悲剧。人生悲剧则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彻底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家族与社会悲剧: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损与共,封建政治的腐败,穷奢极欲的生活,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规律。A、爱情与人生悲剧:贾宝玉连同一群身份、地位、性格不同的少女的下场,展示了他们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毁灭。其一、是“悲金悼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林黛玉:才华横溢,孤高自许,内心的矛盾和感伤气质、病弱之躯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感伤主义和悲剧精神的化身。薛宝钗:宽厚豁达,举止合礼,律己甚严,“冷美人”形象,生命处于被扭曲和抑制的状态。红楼梦》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脂砚斋评本“脂评本““脂批本”《红楼梦》最初以8O回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本名《石头记》。“脂评本”仅流传前八十回,保留脂砚斋评语。脂砚斋:是《红楼梦》抄本系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评点者。脂砚斋的批语在红学界称为“脂评”或”“脂批”。十七、李渔《闲情偶寄》的理论观点《闲情偶寄》,系统总结了中国有成熟戏曲以来的剧本创作和舞台表演两个方面的经验,揭示了戏曲创作和表演的基本理论原则。提出“结构第一”的理论李渔认为剧本创作,最重要的是“立主脑”,也就是围绕“作者立言之本意”(创作意图、主题思想)和主要事件与人物来写作。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减头绪”,也就是删除与“主脑”无关的人物与事件,使情节和人物相对集中。与此同时,还应“密针线”,也就是要将故事写得严密一些,防止出现破绽。十八、李玉:早期作品《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需要知道)十九、洪昇《长生殿》、孔尚庄《桃花扇》、的主体、思想意义和情节(南洪北孔)《长生殿》的题材改造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自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以来,一直是作家反复袭用的素材。戏剧方面,杂剧有元人白朴的《梧桐雨》,传奇有明人吴世美的《惊鸿记》。《长生殿》渗透作者人生观念、审美喜好和时代气氛。包括两方面:1、表现“情缘总归虚幻”的主题。对“情”作了充分描写和反复渲染,并把故事的结局,写成一方虽死,犹抱痴情,一方虽生,而痛不欲生。2、在既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剧,又具有历史剧的特色。写情同时,又写安史之乱及有关的社会政治情况,使此剧显得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富于波澜曲折(所谓“闹热”)。总之,《长生殿》是一部以写“情”为主、兼寓政治教训与历史感伤的作品。四、《长生殿》的思想特色(一)主线: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杨挚爱。描写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主角既是帝王妃子,又是传说基础上创造的理想人物,浪漫主义色彩浓厚(二)副线: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围绕李杨爱情的一系列政治事件,生动反映了皇帝昏庸,杨家挟势弄权、酿成祸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乐极哀来、荒淫误国等垂戒之意,以及深沉的民族意识和兴亡之感。二、桃花扇》的思想内涵(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全剧以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展示南明弘光小王朝兴亡的历史面貌。总结南明覆灭的历史教训,塑造了一批爱国志士。(二)揭露和鞭挞了“权奸祸国”阮大铖、马士英1.权奸出于私利迎立福王朱由崧。2.国业将倾,权奸逃跑投降,寡廉鲜耻,毫无操守。3.权奸不但“祸国”而且“殃民”。一、二两点堪称“祸国”,“殃民”则具体体现在他们与侯、李关系的始末中(三)国家至上的观念孔尚任借剧中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家国观念。他认为观照南明小朝廷兴亡后得出的经验,并不是要回归到君臣之义为首要的封建伦理中,而是把国家放在了人伦之最上,以国家为君、臣、民赖以立身的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桃花扇》的艺术世界所展示出的国家与君、臣、民的关系,其意义已经超越了明清易代的兴亡之悲。二十、诗流派:性灵说、格调说、肌理说(一)性灵说:性灵说是在李贽童心说的直接启发下产生的。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二)格调说1.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2.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三)肌理说1.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2.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二十一:桐城派、清代散文三大家、阳羡派、浙西派、阳湖派桐城派1.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2.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清初散文三大家指侯方域、魏禧、汪琬阳羡派1.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2.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浙西派1.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2.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3.厉鹗继承了以朱彝尊为的主张,认为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与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阳湖派乾隆后期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