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代码:0038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份,共24分)1.数学问题是一个(A)A.逻辑问题B.事实问题C.理论问题D.实践问题2.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儿童应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即养成儿童对数学(A)问题的A.敏感性B.理解性c.运用性D.操作性3.大班儿童如果能够根据静态图片在头脑中呈现出抽象的动作表象,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B)A.外化能力B.内化能力C.同化能力D.顺应能力4.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从同化到顺应,最终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也就是儿童的(D)A.知识掌握发展的过程B.能力水平发展的过程C.个性特征发展的过程D.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5.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是对现实生活的(C)A.归纳B.概括c.抽象D.分析6.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不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在于为儿童提供(D)人知识环境B.游戏环境c.操作环境D.学习环境7.在学龄前阶段,儿童学习的数学知识仍是一种(A)A.经验性的知识B.系统性的知识c.理论性的知识D.正规化的知识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内容安排上,应该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和(C)A.儿童学习的心理特点B.儿童学习的经验准备C.儿童学习的逻辑顺序D.儿童学习的操作水平9.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幼儿没有(C)A.操作B.游戏C.作业D.活动10.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基本原则指出,数学教育不应只是着眼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是应指向(B)A.儿童建构数学概念的过程B.儿童思维结构的发展C.儿童生活的联系D.儿童数学情感的建立11.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意识,是心理学中所说的(D)A.“反思”B.“觉醒”C.“反馈”D.“自觉”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织起来的,从纵向角度看,它具有一定的(B)A.横向结构B.层次结构C.总括结构D.理论结构13.“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是教学大纲中有关培养幼儿对数学的(C)A.认知发展的目标B.行为、技能的目标C.情感、态度的目标D.知识掌握的目标14.以形成技能、行为习惯和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是(D)A.直观的方法B.游戏的方法C.活动的方法D.实际练习的方法15.将数学概念的属性,或运算技能的要素转化成幼儿可以独立操作学习的活动是()A.数学操作活动准备B.数学操作活动设计C.教学操作活动组织D.数学操作活动评价16.教师直接组织和指导全班幼儿进行学习的活动形式是(A)A.个别活动形式B.小组活动形式C.集体活动形式D.混合活动形式17.表示集合中元素数量的基本单位是(C)A.0B.1C.所有的自然数D.所有的数字18.让3岁儿童拿5个桔子,他数到5个桔子后,便把最后一个(第5个)桔子拿过来。说明儿童没有形成(C)A.一一对应观念B.数的包含关系C.序列观念D.类比观念19.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其(D)A.动作能力发展的局限B.语言能力发展的局限C.想象能力发展的局限D.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20.“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这一数学教育目标适合(A)A.幼儿园小班数学教育B.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C.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D.学前班数学教育21.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和获得始于(C)人反复教儿童数数B.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C.对集合笼统感知D.对几何形体的感知22.幼儿的测量活动一般是(C)A.目测B.估测C.自然测量D.标准测量23.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中,第一步是(A)A.确定评价目的B.设计评价方案C.实施评价方案D.处理评价结果24.形成性评价是(A)A.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评价B.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评价C.在开展数学教育之前,对教育对象进行的预测性评价D.对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作出总结和鉴定的一种正式的评价25.学前儿童数学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有(ABCDE)A.操作法B.演示法C.讲解法D.游戏法E.观察、比较法2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是(ABCDE)A.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B.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C.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D.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E.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CDE)27.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掌握数概念的指标有(CDE)人理解数的守恒B.掌握数的运算C.理解数的实际意义D.掌握数的顺序E.掌握数的组成28.空间概念的特点是(CDE)人流动性B.周期性C.相对性D.连续性E.可变性29.开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作用有(ABE)人鉴别作用B.诊断作用C.交流作用D.分类作用E.改进作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0.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1)激发幼儿认识和积极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2)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的结果;(4)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1)从具体到抽象;(2)从个别到—般;(3)从同化到顺应;(4)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5)从不自觉到自觉;(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32.学前儿童集合概念发展的特点:(1)2岁---3岁左右儿童已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感知;(2)3岁--4岁儿童已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觉也逐渐准确;(3)4岁--5岁儿童已能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4)5岁---6岁儿童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33.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的指导要点:(1)在教学内容安排上:①5以内加减教学时,将加减分开进行教学;②6--10的加减教学,可结合进行;(2)教师通过口述应用题,帮助幼儿理解加减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3)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和体验加减运算的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4)引导幼儿运用组成经验学习加减;(5)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4.试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分)(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2分)(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价值:数学教育使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发展;对于他们适应今后的学习也很重要。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35.举例说明量的守恒教育的指导要点。(1)运用变式进行教育。面积守恒教师可以拼出各种面积变式,引导删憾知和判断;容积守恒可用装有水和沙子的各种杯子、瓶子做出容量的各种变式;体积守恒,用橡皮泥、积木等摆出体积的变式。(2)教师提供两份同等量的物体,引导幼儿进行守恒判断。一样长(或一样大、一样多)吗?(3)利用数来表示量的守恒,有些物体量的变式是以某种单位为基础作出变化。因此各种量的守恒,也可采用计数单位数量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例如长度守恒,它的变式是两支错开摆放的铅笔。五、案例分析题体大题10分)36.一名幼儿在做辨认三角形的游戏时,只能把等边三角形挑选出来,而不能把其它的三角形也挑选出来。请分析该儿童行为表现的原因并提出教育对策。(1)幼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几何图形的认知,积累了初步的几何图形的经验,但尚未达到守恒;)(2)在教育幼JL工识几何形体时应注意:①几何形体的教育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②应充分应用变式;③应在幼儿操作活动中进行。六、教学设计题体大题16分)37.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认识10以内相邻数”的教学活动。(1)教学活动设计应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2)活动设计应作到:①应注意应用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基础上进行;②注意引导幼儿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观察;③要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活动的结果。
课程代码:0038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份,共24分)1.儿童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对事物之间关系的()A.协调B.认识C.推论D.操作2.数学语言追求的是()A.明确性和必要性B.科学性和理论性C.必然性和准确性D.精密性和确定性3.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儿童完成数学操作的保证,也是儿童()A.社会性发展的具体表现B.人格发展的具体表现C.角色意识发展的具体表现D.心理成熟的具体表现4.数学不仅能帮助儿童精确地认识事物的数量属性,还能帮助儿童()A.具体的认识事物B.科学的认识事物C.概括的认识事物D.逻辑的认识事物5.儿童要掌握数学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A.逻辑观念B.生活经验C.知识基础D.思维水平6.我们告诉学前儿童:“小红的个子比小明高,小亮的个子比小红高,他们三个人,谁的个子最高?”儿童会感到非常困难,这说明儿童()A.还不具有守恒能力B.很难在头脑中处理两个抽象事物的关系C.还不具有逻辑能力D.很难对内部动作进行协调7.小班儿童在进行长短排序任务时,如果排列的数量多于5个,他们还是有困难的。说明这时的儿童尽管面对着操作材料,但仍然()A.没有形成排序的技能B.没有形成操作的技能C.没有形成比较的技能D.难以协调这么多的动作8.儿童在数数时,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他能点数物体,却报不出总数。说明这时儿童还没有形成部分和整体之间的()A.对应关系B.包含关系C.等量关系D.互补关系9.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具有一种()A.抽象的性质B.概括的性质C.过渡的性质D.归纳的性质10.儿童在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A.抽象性B.概括性C.逻辑性D.具体性11.幼儿学习5的组成,将5粒纽扣分成两份。在幼儿操作后,教师请不同分法的幼儿将自己的分法介绍给大家听,同时将他们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整理,使幼儿明确()A.将5分成两份只有两种分法B.将5分成两份只有四种分法C.将5分成两份,一种分法是有顺序的,一种分法是无顺序的D.B和C同时12.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的建构,是从()A.智力开始的B.数数开始的C.动作开始的D.语言开始的13.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不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在于为儿童提供()A.知识的准备D.游戏的组织C.活动的设计D.学习的环境14.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A.具体目标B.总目标C.分目标D.子目标15.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是()A.操作的方法B.游戏的方法C.直观的方法D.活动的方法16.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是()A.集体活动形式B.个别活动形式C.独立活动形式D.小组活动形式17.帮助幼儿感知集合并逐步形成关于具体物体的集合概念的活动是()A.教学活动B.游戏活动C.分类活动D.学习活动18.儿童能够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出现在儿童()A.2岁-3岁B.3岁—4岁C.4岁—5岁D.5岁—6岁19.大班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特点是()A.能完全做到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B.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C.不能正确辨别前后D.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20.幼儿用移动实物、逐一点数的方法寻求得数,或者是伸出自己的手指进行逐一点数寻求得数,这种水平属()A.动作水平的加减B.表象水平的加减C.概念水平的加减D.符号水平的加减21.数的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存在着互换关系和()A.互补关系B.大小关系C.差数关系D.传递关系22.婴幼儿数概念发生的顺序依次是()A.辨数—点数—认数B.点数—辨数—认数C.辨数—认数—点数D.点数—认数—辨数23.把一个暂时未知的量同另一个作为标准的约定的已知量做比较,这个比较的过程是()A.计量B.测量C.比较D.对应24.通过评价揭示、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并在下一阶段的教育中加以改进,体现了评价的()A.导向功能B.鉴别功能C.诊断功能D.选拔功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5.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有A.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B.学习减法比加法容易C.学习加小数、减小数的问题容易D.学习加大数、减大数的问题容易E.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26.幼儿园小班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特点有A.能够辨别上下B.开始学习辨别前后C.正确辨别左右D.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E.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27.在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时,对应比较可分为A.重叠比较B.并放比较C.单排比较D.双排比较E.交叉比较28.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表现为A.从具体到抽象B.从个别到一般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的动作D.从同化到顺应E.从不自觉到自觉2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步骤有A.确定评价目的B.设计评价方案C.实施评价方案D.处理评价结果E.汇报总结存档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0.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31.学前儿童感知重量的特点是什么?3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33.简述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教育的指导要点。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请加以简要叙述。35.举例说明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j?题10分,—共10分)36.教师将两个大小一样的杯子注入了等量的水,问幼儿:“这两杯水一样多吗?”幼儿回答:“一样多。”然后教师将其中一杯水倒人一个又细又长的杯子,让幼儿仔细观察后回答两杯水是否一样多,幼儿回答“不一样多,”有的指着细长的杯子说:“这个多。”有的指着原来的杯子说“这个多。”试用所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给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37.请为小班幼设计—个“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的教学活动。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388一、单项选择题1.5只桔子,它是对一堆桔子的数量特征的抽象,和这些桔子的大小、颜色、酸甜无关,也和它们的排列方式无关。在这里,“5”反映的是数量为5的一个整体所具有的属性。因此,儿童掌握数概念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A)A.抽象的过程B.应用的过程C.理解的过程D.识记的过程2.任何数学知识都具有逻辑上的(D)A.实然性B.或然性C.偶然性D.必然性3.让儿童通过操作活动自己发现和总结有关5的组成的知识,儿童不仅能理解数的组成的抽象含义,还能根据5的组成的知识,推理获知6和7的组成,有些甚至获知把n分成两份,有n-1种分法。可见数学教育不仅能使儿童获得数学知识,还能(B)A.提高儿童数学能力B.发展儿童的思维C.锻炼儿童的推理能力D.培养儿童的操作能力4.数学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乃至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每个人应必备的(A)A.文化素养B.科学素养C.人文素养D.数学素养5.空间的概念是极为广泛的,以下各组词语中全部为表示空间概念的一组是(C)A.大小、多少、高低B.上下、前后、快慢C.大小、形状、方向D.白天、黑夜、今天、明天6.儿童对数序的真正认识,不是靠记忆,而是靠他对数列中数与数之间的(A)A.相对关系的协调B.前后关系的协调C.排列方式的协调D.次序关系的协调7.实验者向儿童呈现两只盒子,一只盛有许多珠子,让儿童往另一只盒子放珠子,问儿童如果一直放下去,两只盒子里的珠子会不会一样多,儿童不能确认。这说明儿童在头脑中还没有建立起(A)A.一一对应的逻辑观念B.类包含的逻辑观念C.等量的逻辑观念D.序列化的逻辑观念8.学前儿童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发展为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C)A.智力准备B.能力准备C.心理准备D.知识准备9.儿童不能说出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而只能列举出“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我”。这说明,这时的儿童(B)A.还不能在生活中使用抽象的数学概念D.还没有获得数概念C.还不能认识抽象的事物D.还不能从事物的具体特征中摆脱出来,从而抽象出数量特征10.将外部环境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是(B)A.顺应B.同化C.形成D.平衡11.数学知识的建构,需要儿童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以下活动能够给予儿童在具体动作水平上协调和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机会的是(A)A.操作活动B.游戏活动C.学习活动D.教学活动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织起来的,从横向角度看,它具有一定的(D)A.横向结构B.纵向结构C.群集结构D.分类结构13.儿童完全不能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的年龄一般是(C)A.6岁前B.5岁半前C.4岁半前D.4-7岁14.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C)A.操作活动B.游戏活动C.学习活动D.建构活动15.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是(D)A.操作的方法B.游戏的方法C.演示的方法D.口语的方法16.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B)A.游戏法B.操作法C.练习法D.讲述法17.不用计数的方法确定两组物体数量多、少、一样多的逻辑方法是(C)A.抽象B.概括C.比较D.归纳18.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形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般采用(D)A.触摸的方法B.拼图的方法C.讲解的方法D.比较的方法19.教授初学的儿童,学习知识的顺序和方式依次是(A)A.行为把握—图象把握—符号把握B.行为把握—符号把握—图象把握C.图象把握—行为把握—符号把握D.图象把握—符号把握—行为把握20.小班儿童面对两只小动物,一只小鸡、一只小狗时,他们会说“一只小鸡和一只小狗”,但很难直接概括为“两只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遇到这类问题时就很容易解决。例如,“我们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这说明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为(C)A.从个别到一般B.从不自觉到自觉C.从具体到抽象D.从同化到顺应21.“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会解答简单的加减应用题,感知和体验加减互逆关系”,这一目标适合(C)A.小班B.中班C.大班D.学前班22.数学中,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A)A.集合B.分类C.包含D.辨数23.下列属于自然测量的是(C)A.用手点数物体的数目B.用手掂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C.用筷子量桌子的长度D.用体重计称量体重24.在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评价是(D)A.儿童发展状况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二、多项选择题25.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包括对以下哪些逻辑关系的理解(ABC)A.一一对应观念B.序列观念C.类包含观念D.同化观念E.顺应观念26.数学教学活动的准备一般包括(ABCDE)A.学习经验的选择B.幼儿的经验准备C.数学教学所需教具的准备D.数学教学所需学具的准备E.环境的准备27.数学操作活动的构成要素有(ABCDE)A.目标B.材料C.规则D.形式E.指导和评价28.学前儿童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教具、学具主要有(ABCDE)A.玩具B.日常生活用品C.废旧物品D.专门用于数学活动的教具、学具E.图片、实物卡片29.关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正确的描述是(BDE)A.教育评价是一个事实判断B.教育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C.教育评价和测量一回事D.教育评价体现了评价者的价值观和需要E.教育评价离不开测量三、简答题30.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答:(1)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2)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3)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4)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5)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31.简述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阶段。答:(1)对数感知阶段(大致相当于3岁左右);(2)对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大致相当于4-5岁);(3)数的运算初期阶段(大致相当于5岁以上)。32.幼儿空间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是什么?答:(1)小班:能辨别上下,开始想象辨别前后。但所能理解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十分有限。(2)中班:能够辨别前后,并且开始学习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3)大班: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能把空间分为两个区域。但是还不能完全做到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更不能以课题为中心辨别左右。33.如何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量的守恒?答:(1)运用变式进行教育;(2)提供两份等量的物体,引导幼儿进行守恒判断;(3)利用数字来表示量的守恒。四、论述题34.为什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要注意启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答:(1)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掌握一个了解认识世界的工具,并让幼儿通过数学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学习数学知识不是这一年龄阶段的主要目的。(2)数学教育的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同形式。(3)数学修养包括探索、猜想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包括有效地利用多种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将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5.试述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的过程。答:(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包括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物取数。(2)幼儿对数序的认识。①学习数序,建立数列概念;②认识数序;③对序列的认识。(3)幼儿对数的守恒的掌握。空间排列形式变化影响守恒,达到守恒的途径不同。(4)幼儿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五、案例分析题36.苗苗在学习“2+3=?”这道题时,又像以前那样伸出两只小手,掰弄着手指,边数边算,班上老师看见后,立即对他说:“苗苗,快放好你的小手,你要用自己的小脑袋算题。”请对本案例中苗苗和老师的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建议。答:(1)此时幼儿会进行实物加减运算,对抽象的加减运算既不理解,也不感兴趣。教师的指导不会起到任何作用。(2)在此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①提拱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和体验加减运算的含义;②引导幼儿运用数的组成的经验学习加减。六、教学设计题37.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教学活动。答:(1)教学活动设计应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2)活动设计应作到:①提供幼儿学习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和学习量的特征。②通过想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引导幼儿学习,促进幼儿发展。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388一、单项选择题1.数学所描述的不是事物本身的特性,而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A)A.关系D.表现C.本质D.差异2.学前儿童只是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并不要求一定要“掌握”,重视的是一种学习过程和(D)A.学习方法B.数学知识C.学习方式D.数学经验3.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作用的(D)A.活动方式B.教学过程C.操作过程D.双边活动4.小班儿童面对两位“张老师”,一位年纪大、女性,一位年轻、男性,就不太容易抽象出“一共有两位张老师”,他们宁愿称呼其“一位张奶奶、一位张叔叔”。说明这时的儿童(C)A.不具有数学概念B.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C.不能从事物的具体特征中摆脱出来,从而抽象出数量特征D.对数量的认识具有主观性特征5.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的建构,是从(B)A.经验开始的B.动作开始的C.知识开始的O.理解开始的6.对儿童进行的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必须重视从(C)A.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出发B.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出发C.儿童整体发展的观念出发D.儿童发展的个别性出发7.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着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A)A.数量关系B.传递关系C.互补关系D.等量关系8.把—个暂时未知的量同另一个作为标准的约定的已知量做比较,这个比较的过程叫做(B)A.比较B.计量C.评价D.计算9.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A)A.操作法B.游戏法C.经验法D.理解法10.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形式一般都采用(C)A.个别活动形式B.小组活动形式C.集体活动形式D.自由活动形式11.以印象的方式去把握对象是(B)A.符号把握B.图像把握C.认知把握D.形象把握12.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开始于(D)A.口头数数B.对集合的精确把握C.辨数D.对集合的笼统感知13.儿童学前进行“1”与“许多”的教学,主要是让他们(C)A.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B.理解事物的数量关系C.感知集合及其元素D.理解集合及其元素14.口头计数是一种机械记忆,儿童的这种数数实际上是一种(B)A.认数B.唱数C.点数D.辨数15.应用题的内容应来自于幼儿熟悉的(D)A.生活经验B.生活常识C.生活知识D.生活情境16.幼儿要以实物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加减运算实际是(A)A.动作水平的加减B.表象水平的加减C.符号水平的加减D.象征水平的加减17.在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中,应提供幼儿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渗透图形(B)A.变式教育B.守恒的教育C.对比教育D.辨别教育18.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状不仅需要视觉的感知,还需要通过(D)A.听觉进行感知B.知觉进行感知C.观察活动进行感知D.触觉动作进行感知19.皮亚杰认为,测量包括了两个逻辑活动。第一个是划分过程,它使儿童懂得整体是由加在一起的一个数量的部分组成的。第二个是易位或替换过程,它使儿童把一部分和另一部分连接起来,从而建立起(B)A.逻辑体系B.单位体系C.理解体系D.结构体系20.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最初不是通过测量的方法,而是通过各种感官的(C)A.观察B.注意C.感知D.发现21.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是(D)A.生活常识B.生活知识C.生活规律D.生活经验22.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既有赖于空间知觉能力,也有赖于他的思维能力发展,特别是思维的(A)A.相对性的发展B.逻辑性的发展C.抽象性的发展D.概括性的发展23.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为了了解这一阶段的教育效果,对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做出总结和鉴定而进行的评价是(A)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24.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活动中的有关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B)A.教育督导B.教育评价C.教育监测D.教育监控二、多项选择题25.数学知识的特点是(ABCD)A.抽象性B.逻辑性巳精确性D.应用性E.知识性26.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依据有(ABC)A.儿童身心发展水平、需要与发展规律B.社会的要求和愿望C.数学学科的结构、价值和学科学习规律D.与其他学习领域的关系E.教材的规定性27.以下属于大班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是(CDE)A.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B.学习10以内序数C.学习10以内单、双数和相邻数D.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E.学习自然测量28.学前儿童的几种排序活动是(ABCD)A.按规则排序B.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C.按数量和数排序D.按教师要求排序E.按量的特点排序29.观察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方法很多,包括(AB)A.行为检核B.事件详录C.作业分析D.临床法E。谈话法三、简答题30.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答:(1)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2)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3)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4)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5)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31.简述3-7岁幼儿数学概念发展的阶段。答:(1)对数量的感知阶段(3岁左右);(2)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4—5岁左右);(3)数的运算阶段(5岁以上)。32.如何引导幼儿学习分类?答:(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点;(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3)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结合各种情景引导幼儿学习分类。33.指导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要点是什么?答:(1)几何形体教育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联系;(2)在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时,应让幼儿运用视觉、触觉、动觉感知形体特征;(3)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感知和体验几何形体的基本特点;(4)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形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5)提供幼儿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渗透图形守恒的教育。四、论述题34.试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答: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具体表现为:(1)从具体到抽象;(2)从个别到一般;(3)从外部的动作到内化的动作;(4)从同化到具体;(5)从不自觉到自觉;(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35.试述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的发展。答:(1)空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形式,任何物质都处于一定的空间之中,并且和周围的其他物体存在着空间上的位置关系。(2)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的发展包括:学前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既有赖于他们的空间知觉能力,也有赖于思维的相对性发展。(3)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发展的趋势为:从绝对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相对空间概念;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定向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4)空间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小班儿童:能辨别上下,开始学习辨别前后;中班儿童:是儿童空间概念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能够辨别前后,并开始学习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大班儿童: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他们能把空间分为两个区域,还能把其中一个区域分成两个部分。但还不能完全做到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五、案例分析题36.案例:3岁的杨扬穿了一串珠子,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教师指着一个椭圆形的珠子问他穿了几个这样的珠子,于是他把串珠平放在桌上嘴里数道:“1、2、3……”,可是他的手却悬在珠子上象征性地点了6下了,而且点得不全是椭圆形珠子。当教师再问他穿了几个椭圆形的珠子时,他的回答却是:“有许多许多”,其实他穿的椭圆形珠子只有四颗。请运用所学的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特点的知识分析这位儿童的表现。答:(1)出现在杨扬身上的计数困难是我们在初人园的幼儿中经常看到的。幼儿学习数学的早期阶段比以后的阶段困难得多。就拿数数这一成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对于幼儿来说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2)幼儿没有掌握计数的技能是一个显性原因,其实根源则是由于他们没有集合的“类与类包含”观念所造成的。杨扬要准确数出一串穿珠中的四颗椭圆形珠子时,首先需在头脑中手巴要数的椭圆形珠子从其他形状的珠子中分离出来归为一个子集,再通过计数得出元素有四个。正是这样一个运算过程,对杨扬这样必须借助于动作来思考问题的孩子来说是困难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让幼儿从感知集合的学习开始,通过实际进行的“求同”“分类”操作来体验集合的类与类包含关系,以集合的学习作为计数的基础,而不是将这个过程倒过来,才能帮助幼儿从集合的类与类包含关系上来理解计数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是说,感知集合是幼儿学会计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六、综合应用题37.请为小班儿童设计一个“按物体的大小、长短进行排序”的数学教育活动。答:(1)教育活动方案结构完整,应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与延伸。(2)教育活动目标具体、明确,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学活动准备充分、符合教育内容的要求;活动过程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
2015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38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1j、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数学不仅应用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还应用于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等,它已成多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不可少的A.科学知识B.重要工具C.理论基础D.思想方法2.数学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认知方面,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的A.知识掌握B.技能形成C.整体发展D.习惯养成3.小班儿童在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类时,往往会出现做的和说的不一致的情况。显然,儿童这时的语言表达往往是不随意的,仅仅作为动作的伴随物,而不是A.思维过程的外化B.动作过程的外化C.言语过程的外化D.操作过程的外化4.对于儿童来说,形成数学概念的源泉是A.现实生活B.数学知识,C.数学经验D.生活常识5.数学教育不应只是着眼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应指向儿童的A.操作技能的发展B.游戏能力及水平的发展C.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D.思维结构的发展6.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核心应是培养幼儿的A.认知与情感B.认知与态度C.情感态度D.知识与情感7.幼儿学习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形、量、时I司和空间的感性经验,并逐步形成一些A.科学的数学概念B.初级的数学概念C.科学的数学知识D.初级的数学知识8.把一个暂时未知的量同另一个作为标准的约定的已知量做比较,这个比较的过程叫做A.比较B.计量C.操作D.对比9.学前儿童数学活动是指在教师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A.认知活动B.操作活动C.游戏活动D.学习活动10.与演示、示范、范例的方法配合运用的方法是A.讲解法B.游戏法C.操作法D.寻找法11.把动作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一一点数物体的单个动作相加在一起是A.顺序性协调B.操作性协调C.加法性协调D.相对性协调12.能够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的年龄段是A.2-3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业务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晚会年会闭幕词模板(3篇)
- 规章制度学习心得范文
- 数学评课稿范文(34篇)
-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总结14篇
- 解除安装合同协议书(3篇)
- 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三10个长效热点综合专项训练热点6“一带一路”建设含答案
-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 广东省云浮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
- 江南大学钢结构设计期末复习题考题附答案
- 中学30+15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 《Flash CC动画制作》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最全最新
- (完整版)师说写作素材
- 高喷防渗技术交底
- 安全生产应急响应机制
-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
- 大班语言《风在哪里》ppt课件[共12页]
- 吊装令(统一格式)
- 齿轮的齿形齿向介绍
- 防水施工劳务合同(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