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第五个》反思_第1页
中班数学教案《第五个》反思_第2页
中班数学教案《第五个》反思_第3页
中班数学教案《第五个》反思_第4页
中班数学教案《第五个》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班数学教案《第五个》反思737_1771141、中班数学教案《第五个》反思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第五个》情节的基础上学习序数,积累数量逐增逐减的阅历

2、能够迁移故事里的阅历到生活中,并且养成爱惜玩具的好习惯。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序数,能够正确表达

活动难点:

积累数的逐增逐减阅历。

活动打算:

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小伴侣都喜欢玩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

2、看看,老师这里有什么玩具?(出示受伤的玩具:企鹅、鸭子、小熊、青蛙、木偶)

二、看故事答题

1、这些玩具都坐在椅子上,这些玩具怎么了?

小结:这些玩具都生病了,坐在椅子上。

2、第一张椅子上坐的是什么玩具?第二张椅子上是谁?……青蛙坐在第几张椅子上,第五张椅子上是谁?

3、今日,这些玩具都生病了,它们坐在椅子上干什么呢?

小结:玩具都生病了,它们看病的,先挂号,排队。

4、企鹅说:"我先进去。"企鹅是第几个进去的?屋外还有几个玩具在椅子上等待?

谁要从门里出来了?有什么变化?

5、依次提问"接下来轮到谁进去了,为什么?"有几个玩具进去过了?""屋外还有几个?"

三、爱惜玩具

1、为什么受伤的玩具出来后都好了?

2、原来是玩具医生修好的,我们小伴侣平时要怎样对我们的玩具伴侣呢?

四、进一步提升阅历

1、你们还记得玩具进去的挨次吗?

2、(出示另一张图片,门在右边)我们再看看这张图片,应该谁第一个进去看病?为什么?

3、我们这里门在哪里?我们也从门的方向开头数,你是第几个?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留意。

2、中班数学教案《第五个》反思活动目标

1.区分基数和序数,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

2.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能根据参照物的不同,判定某一物体所处的位置。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打算

小动物图片若干,人手一份房子图卡、每人一张小动物住楼房的工作单。

Ppt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1.玩小动物等车的游戏,(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老师引导幼儿用序数词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师:几只小动物在等汽车,从公共汽车的站牌开头数,**排在哪里?

2.玩小动物排队游戏,老师引导幼儿对基数和序数进行区分。

师:这里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从站牌开头数,**排在第几(第5)

3.游戏“找找看”,老师引导幼儿根据参照物的不同,判定某一物体所处的位置。

师:现在从左往右数,谁在第一?谁在第二?谁在第三?……

4.进行“小动物搬家”操作活动,复习5以内的序数,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1)出示房子图卡,熟悉小动物的新家,数一数房子有几层?

(2)请幼儿根据作业单上的要求,将小动物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3)老师观察指导并检查幼儿的操作情况。

5.师生共同游戏:翻双色片

(1)请幼儿数出5个双色花片,横着排成一排,从左边起把第2个翻成蓝色。

(2)请幼儿将5个双色花片竖着排成一排,从下边起把第3个翻成蓝色。

(3)老师摆双色片,请幼儿说过程

6.延长游戏:两人合作,一人说要求,一人翻花片。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乐观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留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育。

3、中班数学教案《第五个》反思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是老师在幼儿玩积木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几名幼儿不是拿积木搭建什么楼房,汽车,而是有的幼儿拿的三角形的积木,有的拿的是正方形的积木,有的拿的是梯形的积木,这样就准时的进行了这一节课的教学。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习按物体的某种相同特征(用途、颜色、大小、形状)的东西可以归成一类,培育幼儿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培育幼儿的观察力、判定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进展幼儿规律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6、培育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7、愿意参加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按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注意幼儿在对物品进行分类的同时,理解物品的用途。

活动打算

实物:苹果、梨子、香蕉、皮球、玩具汽车、树叶、篮球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教具:苹果、梨子、香蕉、皮球、汽车。(老师问:小伴侣,我们要把这些东西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怎样分?)

2、幼儿小组讨论。

可能的分法有:

(1)按用途分类。

(2)按形状分类。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苹果、皮球是圆形的,梨和车不是圆形的我是把用途相同的放在一起的:苹果、梨、香蕉是水果,皮球、车是玩具。

3、以拾落叶的情节出示树叶,树叶大小、颜色不同。

问:我们要把这些树叶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有几种分法?

幼儿讨论可能的分法有:

(1)按大小分类。

(2)按颜色分类。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或者我是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4、操作活动。

分积木:启发幼儿按积木的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5、活动延长:

1、幼儿继续在其他领域中渗透分类的意识。

2、老师可利用日常环境让幼儿学习分类,比如:可以对秋天的落叶根据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还可以对水果、蔬菜根据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教学反思

通过对中班幼儿上的这一节课,该班幼儿基本能把握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进行分类的方法,在颜色、大小上分类把握较好,但是在形状、以及用途上把握较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可通过其他的领域来巩固对物体的分类,也可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进行学习。

4、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排序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

1、能发现物体简洁的排序规律,学习不同的排序方法。

2、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的规律美,增强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进展目测力、判定力。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爱好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打算:

课件几何积木、吸管等操作材料展现版块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1,寻找“ABAB”的规律。

1.进入活动室

“今日森林体育馆里要进行动物运动会,邀请小伴侣们去当小观众,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动身了。”

2.幼儿入坐

“小伴侣们,体育馆到了,请找一个座位坐下来吧!”

“运动场布置的真吵闹,你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排队的?”

3、幼儿观察并进行表述,如运动器械皮球(同色)是根据“大的、小的、大的、小的……”规律排列的气球是根据“红的、紫的、红的、紫的……”彩旗是根据“三角形、长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规律排队的等。

小结:

运动会场地布置的可真漂亮,全部材料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有根据长短排列的、有根据大小排列的、还有的根据颜色进行排列,这种根据一定规律排列的方法我们称为排序。

(二)观看PPT2,探究运动员进场的各种排队规律。

1、运动会要开头了,小动物们个个精神抖擞地进入场地了,瞧,首先进场的是跑步运动员,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精神地向我们走来。都是什么小动物?(兔羊羊∣兔羊羊∣)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假如再来一些小兔小羊,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2、接下来进场的是爬树运动员,它们也微笑着向我们走来。(老师逐组出示:“松鼠松鼠猴”“松鼠松鼠猴”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假如再来一些松鼠松鼠猴,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3、最后进场的是举重运动员,只见它们一个个迈着稳健的步伐缓缓向我们走来。(象熊河马象熊河马)这些大力士是怎么排队的?假如再来一些象熊河马,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三)制作奖品,再现物体的序列。

1.小伴侣们真会观察,发现了藏在小动物们队伍里的规律。真棒!现在动物运动员们正在紧张的竞赛,马上要到发奖的时间了,大老虎给我们传来了一个紧急消息,奖品还没打算好,要请我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不过,他有一个要求,要将指定的材料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来制作奖品,你们可以吗?

2、引导幼儿在五组操作材料中自选一种材料,自定序列或根据序列指示制作奖品。如:A、用塑料珠制作项链B、用吸管制作项链

3、请幼儿展现自制的奖品。

孩子们,把你们制作的奖品拿上来展现给大家看看吧,并向大家说说奖品是根据什么挨次排列的?

4.孩子们真棒!帮助大老虎解决了大难题,还学习了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排序的方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多留意多观察,还有很多很多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四)按男女规律排队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长。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四周环境中的一些规律,如排队时、做动作游戏时进行。

2、在结构游戏和美术活动中迁移阅历,自创一些简洁的规律拼搭物体和装饰画面,体验规律的美感。

课后反思:

我原来想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孩子主动发现ABAB和ABBABB的排序规律,于是我依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以“小动物召开运动会”为线索,奇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运动会布置的会场和动物排队进场的规律,让孩子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日的教学内容非常感爱好,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但在让孩子操作这个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孩子操作”的环节,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要根据项链上的规律继续往下穿。

2、老师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都是穿的,可以是贴的等。

我想这节课的教案是比较完整的,在材料上在加以调整,活动效果一定会更好。

5、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送水果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

1、熟悉数字5.并理解5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按物取数。

3、懂得伴侣之间要相互关心。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打算:

1、《数数是多少》游戏卡中的数字卡1-5。

2、《送水果》游戏卡。

3、幼儿水果游戏卡。

4、《小熊操过生日》操作单(一)、(二)。

活动过程:

一、排序

1、打乱挨次出示数字卡1-4,请幼儿为数字1-4排序。

老师:这是数字几?我们可以怎样给它们排队?为什么?

(幼儿可从大到小排,或从小到大排)

老师:数字4后边应该是几?

2、出示数字卡片5,引导幼儿认读并辨认5的特征。

老师:这是数字几,它像什么?为什么要排在数字4的后面。

二、游戏:送礼物

创设小熊过生日的情境,为小熊送礼物。

老师:小熊今日过5岁生日,你们想送他什么礼物?小熊希望是用数字5来代表这个礼物的数量。

三、操作:送水果

1、出示《送水果》游戏卡,练习按数取物,引导幼儿寻找、点数水果。

老师:小熊最喜欢吃水果,这有很多水果,请小伴侣每人取出一种水果,数量为5个。

2、出示数字卡片,幼儿练习按物取数,引导幼儿相互验证"礼物"的数量。

老师:请小伴侣相互数一数,水果的数量对不对,并找出相应的数学卡片,放在旁边。

3、完成操作单《小熊操过生日》操作单(一)、(二)。

老师带幼儿阅读操作单,在幼儿完成操作单过程中准时激励引导,并以大拇指粘贴作为嘉奖贴在幼儿的操作单上。

活动延长:

将操作单放入活动区,请小伴侣在活动区中继续进行相互验证操作单的正确与否。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幼儿探究、自主的学习,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转变过去数学活动中的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特殊是在幼儿想象5像什么的环节上,给予了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满足幼儿想象的需求,对幼儿的发散思维的进展十分有利,使幼儿在原有生活阅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本活动的容量较大,特殊是后面的画圆点环节,由于借班上课,忽视了对本班幼儿这方面能力的了解,使得时间过长,可将此环节作为延长活动,放入活动区进行。将此环节运用前面的水果卡片再设计一个小游戏来替代。

6、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买水果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3以内的数。

2、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进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规律性。

4、培育幼儿比较和判定的能力。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能力。

活动打算:

1、1---3的数字卡若干张。

2、各种水果卡片若干张,各种实物水果若干。

3、场景布置:水果超市。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复习3以内的数。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1、律动《转手腕》,集中幼儿留意力。

2、游戏:拍拍手(复习数字1、2、3)

(1)老师拍手,让幼儿说出拍手的次数。

(2)老师说数字,幼儿根据数拍手。

3、游戏:数物对应

(1)老师出示水果卡片,示范贴上相应的数卡。

(2)给幼儿发水果卡片,让幼儿给卡片贴上相应的数卡。

(3)给贴的好的幼儿带上动物头饰去买水果。(老师带上小猴的头饰)

4、游戏:买水果

(1)故事《小猴》导入买水果环节。

(2)请带头饰的幼儿到水果超市买水果。

①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②老师出示数卡,幼儿买(拿)相应数的水果。

③老师给个别买水果错误的幼儿给予订正,让幼儿理解数物的关系。

5、幼儿共享水果,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9月25日早晨第一节课我在中四班上了一节数学课《买水果》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好玩…”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打算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好玩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究学习。根据本班幼儿对数量熟悉水平,特确定以下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复习3以内的数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的习惯。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引导法、游戏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特殊是游戏法,是孩子最喜爱的,游戏能增强幼儿的参加爱好。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原则,层层递进,幼儿将运用操作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第一个环节为游戏活动《拍手》导入(复习数字1、2、3)。第二个环节为基本活动,数物对应游戏、买水果游戏。第三个环节结束活动,幼儿共享水果。在这些活动环节中我觉得数物对应游戏环节放在基础活动中不够理想,使整个活动不够连贯,如放在最后让幼儿操作数物对应去掉幼儿共享水果这一环节,整个过程会更流畅,主题会更突出。

在教授过程中我的语言不够生动,一般话不标准。特殊是我站着授课,没有与幼儿平视,对幼儿有一些影响。在给幼儿戴头饰时没有提前打算好,临时才找合适的,既耽搁了时间又影响了幼儿情绪。整个活动也没有把幼儿的乐观性调动起来。整个活动是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习,感受数学的乐趣,幼儿的参加性较广,在游戏中都能按规章完成游戏,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这个集体中,老师们都很年轻,富有制造性及创新能力,思维灵活,乐岗敬业。我虽然比她们多干几年幼教工作但观念守旧,需要向这些向阳光一样的老师们多学习,以后多听她们的课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7、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破译密码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感知8以内物体的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2.能用比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培育幼儿的观察力、判定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进展目测力、判定力。

5.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打算:

1.密码箱若干

2.纸制钥匙若干

3.糖果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破密码

出示海宝:打招呼“嗨,小伴侣你们好!”

师:海宝来我们班做客,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箱子。

1.出示一个“密码箱”,观察点数上面的实物数量。

师:看看,箱子上有什么?我们一起数一数。

3.箱子上的这些实物可以用数字密码几来表示?

总结:我们只要数清箱子上的实物的数量按挨次找到数字密码,就能打开这箱子。

(二)寻钥匙

1.感受数量与数字对应的关系。

2.尝试寻找打开密码箱的钥匙,说说为什么。

总结:先要点数清晰密码箱上的实物数量,按挨次找到对应的数字

(三)破密码得礼物

师:这里有些密码箱,箱子里有许多的礼物,还送给我们每人一把密码钥匙,看看谁最幸运,用你的钥匙打开这密码箱,得到礼物。

1.请幼儿用自己手中的钥匙去解开相应的密码箱。

出示一个箱子,谁的钥匙能打开,请到前面来

再出示一个,看清晰了,这次谁的钥匙能打开这箱子,赶紧上来。

2.集体检查钥匙上的数字与密码箱上的点数是否相同,是否能够打开。

3.激励幼儿自己手中的钥匙去打开客人老师打算的密码箱,获得礼物。

4.结束本次活动:

共同共享:品尝自己获得的礼物,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活动都在情境中进行,幼儿在老好像出示的密码箱时,能主动观察发现图片实物的数量,并在出示的钥匙上找到匹配的数字,把握开解密码箱的正确方法,然后逐步提升要求,密码箱的图片分几组出示,幼儿能马上找到相应的多个数字的密码钥匙,最后是幼儿攻破密码取得礼物。

整个活动幼儿都乐观的参加,对于老师抛出的问题能争这回答。并幼儿能自己产生问题:“看到钥匙上多个数字时,一位幼儿说这数字要排队吗?”边上的另一幼儿马上接着回答:“当然要,密码箱上的图片也是排着队的,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呀。”幼儿在问题的互动中自己初步了解了匹配的规律,活动有效,乐观性高涨。并在最后赢得礼物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竖立解决困难的信心。

8、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轻重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

2.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

3.进展目测力、判定力。

4.进展幼儿规律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爱好,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打算:

阅历打算: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对轻重的初步熟悉。

物质打算: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幼儿天平人手一架排序板(4)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图片人手一套记录表幼儿人数一份、示范记录表二份

活动过程:

1.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运用“轻”、“重”词汇表述比较的结果。通过师幼互动游戏“抱一抱”,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1)师:老师和小伴侣,谁重?谁轻?为什么?

(2)学习用“”符号表示物体轻重。

师小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师比小伴侣重,小伴侣比老师轻。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导幼儿通过提一提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雷老师给小伴侣带来了两个袋子,小伴侣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

小结:看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正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定物体的轻重。

(2)出示苹果和梨,介绍天平,通过工具称一称,比较两个物体轻重。

师:雷老师还给小伴侣带来了苹果和梨,小伴侣猜猜,哪个重,哪个轻?(介绍天平)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还可以用工具称一称。

(3)幼儿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

第二组:花片和积木

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

师:

(1)请小伴侣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定的?

3.比较和讨论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

师:(请出两个小伴侣)

(1)你们知道它们谁重?谁轻?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讨论)那么老师和小伴侣谁轻,谁重?

(2)为什么一会儿说这个小伴侣重,一会儿说它轻?他到底是重还是轻?

(3)小结:看来这个小伴侣是重还是轻要看它和谁比。

4.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师:请小伴侣根据我们三个人重量给它们排排队,怎样排呢?

5.提供材料(石头、积塑、花片),介绍材料的名称及操作方法。

(1)幼儿操作,根据排队的挨次,用图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师巡回指导。

(2)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6.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长:

将5种材料(核桃、积木、石头、积塑、花片)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比较。

活动反思:

今日我执教的内容是省领域中下《比较轻重》。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幼儿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来展现幼儿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设计了:情境中体验、活动中探究、操作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构架起本课的教学过程。

情境中体验:老师和幼儿抱一抱比较轻重,一个生活化人情化的真实情境导入让全班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小孩比大人轻,大人比小孩重。”’孩子马上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至此,至此引入课题“今日我们就来玩比轻重的游戏。’

活动中探究比较物体的轻重的多种方法:(1)先出示两个袋子,“雷老师给小伴侣带来了两个袋子,小伴侣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此时认知冲突的设计,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单用眼睛看阅历估计这样的判定方式已经不够正确了,必必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方法。这时请孩子将带着提进来,这时孩子发现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正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提一提,大袋子比小袋子轻,小袋子比大袋子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小伴侣,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这时单用眼睛看估计轻重的判定方式已经不够用了,必必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方法。一个孩子左手拿苹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时,其他的孩子开头了关注开头了仿照,“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动源动力来自仿照与创新”我想我的孩子们已经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尽管如此,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一部分孩子的说苹果比较重,一部分说梨比较重,冲突再一次出现。“小伴侣,你们除了用手掂一掂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天平——这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计量工具被顺理成章的引入了课堂,当我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时,答案昭然若揭。此时的孩子已然体会到,当我们无法用双手很正确的感受出轻重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从而完成预设目标中的通过实践,让孩子体验详细比较轻重的方法。

操作中提升:我为幼儿提供了三组操作材料,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第二组:花片和积木,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请小伴侣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并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判定的?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接下来比较和讨论这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最后延长活动进行5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规律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爱好。幼儿正处在奇怪   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激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9、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寻找图形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

1.能在众多图形中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

2.能留意观察生活情境中所隐含的图形。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爱好。

4.培育幼儿的观察力、判定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能力。

活动打算:

1.多媒体课件《寻找图形》

2.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一、打开电子白板

1.师:小伴侣,你们看,图上有什么?

2.提问:房顶是什么形状的?房身呢?窗户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寻找图形

1.小伴侣真聪慧,全都答对了,今日老师跟小伴侣复习这些图形。

师:小伴侣,仔细看,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你们发现什么了吗?

它们全都是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组成的2.幼儿开头从这幅图中找出那些是用三角形组成、那些是用正方形组成、那些是用圆形组成。

师:请小伴侣到白板上画一画、说一说。

3.增加图片难度。让幼儿不仅能够找出并能说出图形里藏着多少个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三、通过游戏巩固并复习图形幼儿分组在电脑玩游戏:《寻找图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采纳幼儿集体讨论学习后自主游戏的方式,这样能激起幼儿的活动爱好,游戏与上面环节有较好的连接,因此能更深地帮助幼儿巩固前面的知识并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爱好。

10、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花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

1.熟悉11-15的数字和数量。

2.正确点数11-15,并说出总数。

3.根据挨次排列数字11-15。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爱好,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熟悉11-15难点:点数11-15。

活动打算:

11-15的数字卡、10朵红色的纸花、5朵黄色的纸花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告知幼儿美丽村开了很多美丽的花,引导幼儿想象。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花朵。

1.然后出示10朵红色的纸花,请幼儿数一数,一共开了多少朵。

2.在10朵花的旁边,放一朵黄色的花,请幼儿再数一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告知幼儿10多花,再加1朵就是11朵花,出示11数字卡让幼儿认读。活动以此类推。

(二)请幼儿按挨次排列11-15的数字卡。

(三)分别出示物品图。

请幼儿数一数总数,然后找到正确的数字放在图的旁边。

(四)请幼儿将5张图根据从少到多的挨次排列,并相应地排列数字卡。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到相同的11、12、13、14、15个物品,如:11块积木,12颗珠子、13片拼插玩具等,拿回来后大家一起数一数,看他拿的数量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

不管上什么课,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提问的方法和语言的表达都要适当精细,通过这细微之处,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由于教学阅历的缺乏,有时面对孩子们排序错误引导不是很好,老师的语言也怎么才能够说的更精练。这也是我以后要多学习弥补的地方。今后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练、不断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才能有更多的进步。

11、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做纸牌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

1、理解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感知等量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

3、进展幼儿规律思维能力。

4、培育幼儿的观察力、判定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爱好,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打算

3~8画有图案的大扑克牌,没有数字。扑克牌大小的卡片,数量多于班级人数的4倍以上,每张卡片上事先写好4~8的数字。人手一个小印章。

活动过程

一、结合纸牌,理解8以内的实际意义,引发爱好。

1、老师出示纸牌8,提问:这是什么?(纸牌)纸牌上有什么?(数字和图案)你能发现什么隐秘?(数字和图案的数量是相等的。)

2、老师继续出示8以内的纸牌,引导幼儿看图的数量来说纸牌上的数字,帮助幼儿理解8以内的实际意义。

提问:请小伴侣看一看、数一数每张纸牌上有几个图案,应该写上数字几?

幼儿心里默数,数完以后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根据幼儿叙述给每张纸牌填上相对应的数字,并且引导幼儿念一念。

3、老师小结:纸牌可真有意思,每一张纸牌上都有数字和图案,并且数字和图案的数量是相等的。

二、学习根据8以内的数字,按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画出相应的点子。

1、导入活动,产生爱好。

老师出示卡片,告知幼儿:今日我们来开一个纸牌加工厂,请小伴侣来做纸牌。

2、学习根据数字按不同排列形式画出相应的点子。

a、老师出示4张同一个数的卡片(5),提问:看一看,这4张卡片,你能发现什么隐秘?(都是数字5的卡片,图案和数字的数量相等,每一张卡片上图案的排列方式都不一样)

老师小结:纸牌加工厂给每个小伴侣4张相同数字的纸牌,要小伴侣在纸牌上画出与数字相等数量的图案,而且每张纸牌上图案的排列方式都不一样哦。

b、老师请2名幼儿上前示范制作纸牌,清晰操作要求。

老师先请一能力中等的幼儿上前示范做纸牌,其他幼儿观看是否做对,如正确,请该幼儿叙述其操作过程,老师提问:“你是怎么做的?”如做错,请其他幼儿帮助改正。

老师再请一能力较强的幼儿上前示范做纸牌,并请其叙述操作过程,老师提问:“你是怎么做的?”

三、清晰要求,做纸牌。

1、老师强调要求:每人4张卡片,根据数字画出相应数量的图案,每张卡片上图案的排列方式要不一样。

2、幼儿每人完成4张纸牌加工的作业,愿意多做的可再做一些。老师检查幼儿有没有按纸牌上的数来画相应的图案,提醒幼儿每张卡纸牌上图案的排列方式要不一样。老师做质量检查员,回收幼儿做的纸牌并激励做的不符合要求的幼儿重新做一张。

四、会用多种方法玩纸牌,体验纸牌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之情。

1、提出要求:请幼儿2到3人一组自由结伴,在做好的纸牌中每个数挑两张凑成一副牌,合作玩纸牌排数序、纸牌配对、纸牌比大小等游戏。

2、老师可带领不会玩得幼儿玩一次,帮助他们理解各种纸牌游戏的规章。

3、关注幼儿在游戏中对数的概念的把握情况,表扬能共享材料、合作游戏的幼儿。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做纸牌》贴近幼儿生活,是一个趣味性强、操作性强并且受到幼儿喜欢的活动。因此班中幼儿参加的乐观性很高,能理解8以内的实际意义,也感知了等量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

通过活动的开展,我觉得此活动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仍需调整一些地方。我先说说值得肯定的地方吧。通过3到8大扑克牌的出示,数一数、说一说,有效的帮助了幼儿理解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画有与数字相等数量图案纸牌的出示,沟通、小结,帮助幼儿了解操作要求,并在个别幼儿的示范操作中,清晰操作要求。制作纸牌时,大部分幼儿都能根据数字盖出相应数量的印章,体验到了成功制作纸牌的乐趣。活动中各个环节清晰,要求明确,操作性强。可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盖出来的印章颜色太淡,不便利展现沟通,最好还是用勾线笔画点子比较好请个别幼儿操作示范时,最好先请一能力较强的幼儿,再请能力中等的幼儿示范操作,更有利幼儿清晰操作要求。

同时,对此活动,我也存在一些怀疑:怎样让幼儿更好的感知等量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活动中,我似乎讲的不够详细。

12、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数数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究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关数数的阅历。

2、进展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爱好。

3、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激发幼儿学习爱好,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能力。

活动打算

1.课件-数数

2.课件-数数

3.课件-数数

活动过程

一、交代主题,引起幼儿爱好。

老师:今日有小动物客人来做客,你们欢迎吗?

好!让我们来看看是谁来做客呀?

(小熊,小鸡,青蛙,小鸟。)

二、连线-请客人坐下

1.老师:请小伴侣数一数来了多少小动物?

(1只青蛙,2只小熊,3只小鸡,4只小鸟。)

2.老师:我们请它们坐下吧?

你们看,小椅子都摆放好了,请小伴侣想一想,应该怎样安排小动物入座呢?

(椅子分贝摆放了1把,2把,3把,4把。)

3.请小伴侣安排小动物坐下吧。

(请幼儿按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三、数数几条鱼

1.出示课件-数数[1-45]

老师:请你数一数海里的鱼。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方法解决。

(1)老师:为什么有的小伴侣会数错呢?怎样数才能数清晰呢?

老师总结并示范数数,我们只要想方法记住第一个数的鱼,

再数到它的时候就不要数了。

(2)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鱼呢?

四、幼儿探究尝试封闭式数数

1.请小伴侣想想看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

你们可以用水彩笔记号。

2.小结沟通数数的阅历。

五、趣味练习

练习卡-数数[1-38]

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13、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铺小路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熟悉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爱好。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

活动目标:

1、熟悉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2、在活动中,让幼儿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爱好。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能力。

活动打算:

小鸭子头饰一个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成的小路五角星。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景表演

小鸭子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不当心摔了一跤。

师:小鸭子你为什么摔跤啊?

请小伴侣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二、铺小路

1、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那些形状的?

请你把和土坑相同形状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大小正好。

2、老师指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把图形一一对应的填好,

3、出示两个半圆形讨论该放在什么地方,归纳出两个一样的半圆合起来就是一个圆形,同时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的半圆形。

三、游戏:踩石头

老师出示一个图形,请幼儿迅速站到这种图形的旁边,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游戏结束

小伴侣一起送小鸭子回家。

课后反思:

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妙情感最后,“踩石头”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活动材料的打算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熟悉,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

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洁的部分,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某些图形的转换关系,而且使他们在完成铺路任务之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14、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粗细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

把粗细不一的物体摆在桌面

活动目标

1.通过两个物体的比较,要求幼儿学会区分粗细,懂得比较物体粗细的正确方法。

2.进展目测力、判定力。

3.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进展幼儿规律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爱好,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分辨物体的粗细

活动打算

游戏棒,圆柱积木,铅笔毛线,油画棒,彩色蜡笔,毛线棒针等,数量是全班幼儿数量的3倍,图片4张,一根粗毛绳,和一根细尼龙绳,粗细不同的纸卷棒子3根。

活动过程

(一)熟悉粗细:

1.老师分别出示图片(粗细不同的树干,竹子,茄子等),请幼儿比较粗细

2.老师出示一根麻绳和一根尼龙绳,请幼儿比较粗细

3.分别请两对幼儿上来,手拿一件不同的实物比较粗细,全班幼儿验证

4.请幼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两样东西比较粗细,如:腿粗,手臂细,手指头粗,头发细等。

(二)比较粗细:

1.老师出示一根纸棒,请幼儿回答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若幼儿说是粗的,老师出示比它更粗的纸棒,若幼儿回答是细的,老师则出示的纸棒,由此得到结论,只有两样东西,以上进行比较,才能熟悉哪样粗哪样细。

2.请小伴侣任取3样东西比较粗细,然后说出它们的结果。3.老师手举一件实物,请每个幼儿拿一件实物与老师手中的实物比较老师粗的,请站起来,比较老师细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样的方法,老师与小伴侣都换一件实物进行比较,也可请比老师细的幼儿站起来,比老师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戏:找伴侣每个幼儿手拿一件比较粗细的东西,边唱:“找伴侣”歌曲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比较粗细,游戏可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爱好,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15、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三角形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

观察、对比是孩子们探究的过程,希望通过多种游戏形式,采纳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把握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组织幼儿进一步从生活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体,作为活动的延长环节。

活动目标

1、培育幼儿对图形的爱好和数学活动常规。

2、初步进展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知并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和三角形相像的物体。

4、培育幼儿比较和判定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爱好,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打算

各种三角形图片、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采纳观察法,通过课件中图形宝宝的口吻引出三角形。

二、展开。

1、采纳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图形中寻找三角形。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动手操作。

a.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把握三角形特征。

b.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游戏“猜猜我是谁”。

5、游戏“捉迷藏”

幼儿从简洁的画面中找出三角形。

6、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延长。

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教学反思

我这次开展的数学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洁,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熟悉三角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熟悉,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比。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熟悉三角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究中对图形产生爱好,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三角形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采纳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老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爱好,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分来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这样能激起幼儿的活动爱好,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奇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连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爱好。

这次活动,幼儿参加性比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洁,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角形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老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熟悉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熟悉。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老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分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16、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彩色气球》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

让孩子在活动中能够理解对象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能够10以内点数和说出物体的数量。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理解对象与物品以及物品数量的对应关系。

2:学习10以内点数,并能说出物品数量。

3:培育孩子的观察能力。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是让孩子学会10以内点数,并说出数量

活动打算

1:动物图片(小熊、小兔、小象)2:彩色气球

3:礼物盒一个4:雪花片(很多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礼物盒

导入:小伴侣,今日王老师请来了几只小动物来和咱们班小伴侣一起玩游戏,咱们看看都是谁,哦原来是小熊、小兔和小象啊!它们来的时候还带来一个礼物盒,里面是小礼物,用你漂亮的眼睛看看是什么?啊是气球。里面有不同颜色的气球,咱们闭上眼睛数数数到50的时候睁开看小动物们分别带来什么颜色的气球(老师把气球分别粘到小动物的身边)

《2》幼儿观察自由讨论

小熊红色气球5个小象蓝色气球4个小兔黄色气球6个

《3》老师提问

1那红色气球的是谁有几个?

2小象的是什么颜色气球有几个?

3谁的气球是6个什么颜色?

《4》幼儿点数说出数量(知道点一个数一个)

《5》幼儿操作(老师把雪花片分给孩子,孩子点一个数一个并说出数量)

《6》老师总结

《7》结束课堂

今日小动物和咱们小伴侣玩得很快乐,可是他们出来时间有点长想家了,咱们把它们送回家吧!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孩子们的乐观性很高,而且活动目标完成的差不多,对于内容孩子们把握的也可以,但是在活动中老师的语速过快,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的语速放慢一些。

17、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半圆形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熟悉半圆形的意义,孩子们都能勇跃的参加进来,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且在动手将圆形变成半圆形的时候,孩子们也都能成功的完成任务。我用激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使幼儿个性化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够熟悉半圆形。

2.培育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爱好。

5.激发幼儿学习爱好,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半圆形。

难点:知道一个圆形可以变成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活动打算

1.装有各种形状的篮子(人手一份)

2.剪刀。浆糊若干。

3.大的示范圆形和半圆形各一个。

4.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熟悉圆形和半圆形。

1.老师出示示范圆形,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再出示示范半圆形,再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称。

2.让幼儿在图形篮里找出圆形和半圆形。

3.给幼儿讲解圆形和半圆形的关系。

二.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老师让幼儿思考:你能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吗?是怎么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让幼儿自主先思考再与其旁幼儿讨论。老师巡回旁听。

2.幼儿讨论后,老师请若干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

3.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老师巡回观察。

4.老师把幼儿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三.教幼儿如何正确的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老师出示圆形,把圆形对折,必须以中线为中心边对边对折,对折后,在圆形的中线把圆形一分为二,把成品半圆形放在同等大小的整圆上比较,看看是不是该整圆的一半,该半圆形不能大于整圆,也不能小于整圆。

2.老师再次向幼儿正确示范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验证。

3..请幼儿根据老师的方法再一次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作验证。

4..老师对幼儿的第二次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5.老师小结:半圆形就是整圆的一半,两个同样大小的半圆形合起来就是一个整圆。

四,延长活动快乐图形拼

1.老师出示.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请幼儿观察哪些物体用了哪些图形拼成。

哪些物体的拼成里有半圆形。

2.老师激发幼儿:你可以用哪些图形可以拼画面上没有的物体?并请你说一说。

3.请幼儿自主与同伴用各种形状进行合作创意粘贴。老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4.老师点评若干幼儿的作品。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遵循“老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加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

1.初步熟悉半圆形

在熟悉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熟悉,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

演化是有密不行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熟悉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

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究发现、获得知识

老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猎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殊注意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熟悉→再实践→再熟悉为主线,在熟悉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纳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顺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老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根据老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老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育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熟悉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化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进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育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

18、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动物园里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意图:

喜欢动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他们能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喜欢倾听动物故事,动物玩具,它们那生动好玩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于是顺应孩子们的热点和爱好开展了本次教学活动《动物园里》。让幼儿在游戏中轻轻松松的学习数学,寓教于乐,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目标:

1.巩固7以内数与物的对应。

2.能对7以内数量比多少,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3.乐观动脑,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能力。

活动打算:

1.PPT。

2.数字卡、画有1—7个动物的胸牌(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对7以内数量比多少。

活动难点:

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过程:

一、互动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1.导入语:你去过动物园吗?你熟悉哪些动物?

小结:动物园里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动物。

2.关键提问:数数动物园里共有几种动物?(5种)

每种动物有几个?(每种动物的数量有多少?)

小结:动物园里的草地上有1只大象、2只狮子、4匹马、6只猴子和7只羊。

3、互动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要求:把数量记在心里,不要告知其他小伴侣。

游戏方法:比一比谁的反应快,我们每个宝宝的椅子下面有一个操作盒,里面有数字卡片,老师出示一张动物的图片,请你根据每种动物的数量举相应的数字卡。

5.集体检验(价值分析:练习7以内数与物的对应)

二、学习与操作:多还是少

1.过渡语:刚才我们知道了每种动物的数量,那你知道这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吗?(羊)

2.关键提问:马的数量是多少?(4匹马)马比谁多?比谁少?你怎么知道的?

(了解多少具有相对性。可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来比较多少。)

4.现在看看后面每张桌子上放了4张纸,每个宝宝选一张纸,请你去看一看、比一比,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多”的打勾)

5.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6.放至黑板上,集体检验

关键提问:请你们做检查员,看看这里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价值分析:学习比较多少)

三、游戏活动:找个伴侣比一比

1、过渡语:我们刚刚都比出来了,动物园里的动物谁多谁少,现在小动物们想请你们一起做个游戏。

2、游戏规章

(1)每人挂一个画有1—7个动物的胸牌,边说唱边找伴侣比多少:“找一个伴侣比一比,找一个伴侣比一比,数量多的站起来,数量少的蹲下去,假如遇到一样的转一下圈”

(2)数次以后,幼儿说说游戏中为什么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和谁比多了,和谁比少了,进一步体会多和少是比出来的。

(3)幼儿交换胸牌后再游戏,巩固多和少的相对性。

3、关键提问:是不是这个小动物和其他小动物比都是多的?

小结:物体的多少是相对某一个物体来说的,单独一个不能比出多与少。

活动延长:

刚才我们比了小动物,你们知道我们班级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吗?我们空了也去比一比,数一数。

活动反思:

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爱好。让幼儿主动的参加活动,有信心,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制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加尝试,支持激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敬重别人的观点和意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提供活动的条件引导幼儿对四周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现象产生爱好,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洁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洁的问题。

不足之处:

1、对多媒体设备及演示阅历不足,影响了课堂效果。

2、对幼儿现有水平了解欠缺,影响了课堂效果与气氛。

活动不仅激发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从沟通、讨论、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培育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解决困难的能力。通过每一次活动的磨砺,无论是优点,还是不足,都给了我教学阅历的积累,信任自己今后遗憾更少,一定会做得更好。

19、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比多少教案(附教学反思)教材分析:

幼儿数学能力的进展在各个不同进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一个连续进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习打算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进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习,培育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正确性。

活动目标:

1.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一个接一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进展目测力、判定力。

4.激发幼儿学习爱好,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打算: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量判定”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

一、阅历打算

游戏:抢椅子

让幼儿分组上来玩抢椅子的游戏,幼儿人数和椅子的数量在4以内,并相差一个。提问:刚才玩抢椅子游戏的时候,一个小伴侣坐几张椅子?椅子多还是小伴侣多?为什么?你有方法变成一样多吗?

二、集体探究

1、出示教具:数数,花园里开了几朵花?(4朵),蝴蝶飞来了,请小伴侣帮助蝴蝶找伴侣,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做伴侣。(幼儿个别操作)蝴蝶多,还是花多?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给多的放个花片做标记。有方法让蝴蝶和花一样多?

2、这里还有小鸭子和小鱼,谁来喂小鸭子吃小鱼?(幼儿个别操作)

比一比,小鸭子多还是小鱼多?小花片放在哪里?

三、分组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们先来玩“比多少”的游戏,小伴侣把小筐里的两样卡片对齐排好,比比哪个多,用小花片做记号。

玩好后举手让老师检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后面桌子上玩“哪两排一样多”的游戏。

2、幼儿分组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第一次试教,由于材料的打算过于仓促,使活动没有达到估计效果,为了保证幼儿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更高的爱好,我就修改了整个活动,包括材料的打算,活动环节的设计我都加以了修改,这次活动我采纳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章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根据规章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日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20、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数落叶教案(附教学反思)设计背景

进入主题“在秋天里”以后,孩子们逐步关注起秋天的季节特征,在闲逛     时、在秋游活动中,他们会惊喜地发现树叶变黄了、变红了,数叶纷纷飘落了。与此同时,孩子们还非常喜欢捡树叶。

考虑到孩子们对落叶的喜爱之情,落叶成为了我贯穿今日整个活动的主要线索。我通过树叶的不同拼贴组合,运用落叶不同的形状,不断激起孩子们数数的爱好。第二幅落叶贴画中,既有对前一幅画中积累的数数方法的运用,又加入了封闭式数数、接着往下数等新的数数方法。

活动目标

1、尝试按一定挨次点数树叶,在操作中感知数…量的对应。

2、愿意共享各种数数的方法,用语言简洁叙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3、培育幼儿的观察力、判定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请幼儿上前沟通不同的数数方法(相互试试别人的好方法)。

活动打算

树叶贴画、落叶、笔、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我眼中的落叶老师提问:我们在幼儿园里捡了许多落叶,你在捡落叶时有什么快乐的事情或是新的发现吗?

(二)数美丽的落叶

1、集体欣赏树叶画

导语:我们来变个魔术,把许多落叶变成一幅美丽的画。

提问:落叶会变出一种有秋天特点的东西,会是什么呢?

2、个体尝试数树叶

要求:这幅“螃蟹画”中有几片树叶呢?请你仔细数一数,把总数记录在横线上,可以

用数字卡片,也可以用笔写下来。

观察与指导:幼儿数树叶有哪些方法?是否记录总数?

3、共享沟通

提问:这幅树叶画“螃蟹”中有几片树叶呢?你是怎么数的?按什么挨次?

落叶照片

1、集体欣赏树叶画

提问:现在落叶变成了什么?

2、个体再次尝试数落叶

要求:每种图案用了几片落叶?请你按一定的挨次再来数一数,把总数记录在横线上。

(三)幼儿和落叶做游戏

要求:我们来个游戏“数落叶”,请你仔细数数图片上有几片树叶,并跑向贴有这个答案的地方。游戏观察与指导:观察幼儿点数情况,共享彼此点数方法。

教学反思

今日的活动还存在很多不够好的地方。

我们在数第二幅落叶贴画时,当孩子们已经数清晰每个小画面中落叶数量,开头数画面中落叶总数的时候,我预设给孩子们积累的是接着往下数的方法。这部分我处理的过于着急,感觉是告知孩子们怎么接着往下数,而不是通过孩子们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得到好方法。因此,在最后一个环节,运用到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时,孩子们都没有运用到这个数数的好方法。

此外,尝试计算教学后,我在追求自身回应清晰、有条理的同时,也一直追求活动的“趣味性”,今日的活动,也有这方面的思考。从今日的活动现场来看孩子们在活动中都很投入、很放松,在每个环节中都保持着热忱,但活动的“热”度似乎还欠缺一些,我想这与活动本身的设计是有关系的。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要更多地站在孩子们的需要上来思考各环节的设计。

21、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熟悉数学6》教案(附教学反思)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于数学学习的爱好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纳游戏活

动的方式让幼儿们在活动中熟悉数字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熟悉数字6.理解6的含义,练习数数。

2.激发学习爱好,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

3.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幼儿们在探究中学习。

4.进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规律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数字6,理解6的含义

难点:了解数字详细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打算

角色棒(大象、小狗、小猫、小牛、小鸭、小猴)

房子口袋6个操作卡人手一份魔术袋(袋里装配对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手绢游戏:________回家歌。复习数字1—5.

引入情景:冬天到了,大象伯伯帮助小动物们盖了几座房子便利他们过冬。

二.进行部分:

出示房子口袋贴在黑板上。(边贴边点数1、2、3、4、5、6)

熟悉数字6.

1.大象伯伯一共盖了几座房子?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

2.出示数字卡片6.老师:用数字6来表示?

3.引导幼儿观察6像什么?

4.顺口溜:6像口哨嘟嘟嘟。

小动物住房子,巩固对数量6的理解。

老师: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动物。快请它们来住吧!

2.幼儿点数后贴在数字卡片6。

3.为房子贴上门牌号。(123456)

游戏----找伴侣。巩固对数字的熟悉。

方法:1.幼儿在魔术袋里抽出配对卡,选择黑板上数量对应的数字卡片配对。

2.幼儿手持数字卡,老师出示配对卡片,拿相应数字卡的幼儿站起来。幼儿完成操作卡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和数字宝宝说再见。

四.延长活动:

1.在数学区角练习1—6数量的点数并与数字卡对应。

2.游戏:夺红旗

方法:幼儿两人一组站在场地上掷色子决定跳方格的步数,先夺红旗者为胜。

教学反思

活动前没有细致了解幼儿个性进展状况,协作显得仓促。

老师引导说的太多,应多让幼儿自由来说,老师给出肯定。

22、中班数学活动教案:0教案(附教学反思)设计背景

引导幼儿理解数字0,以及数字0的用法。

活动目标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爱好和思考。

2、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进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规律性。

4、激发幼儿学习爱好,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爱好和思考。

活动打算

6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5、4、3、2、1的实物玩具,第6只篮子内不放玩具。电视机、录像带(有关"0"的录像,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张泡沫板数字。磁带《找伴侣》。

活动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