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课件_第1页
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课件_第2页
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课件_第3页
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课件_第4页
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米技术在医学成员:刘春亮,戴慧平,曾俊

前言

纳米医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利用分子工具和人体的分子知识,所从事的诊断、医疗、预防疾病、防止外伤、止痛、保健和改善健康状况等科学技术。换句话讲,人们将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自己,创造并利用纳米装置和纳米结构来防病治病,改善人类的整个生命系统。

我们都知道,目前的医疗技术尚无法达到分子修复的水平。而纳米医学则是在分子水平上,利用分子工具和人体的分子知识,创造并利用纳米装置和纳米结构来防病治病,改善人类的整个生命系统。例如:修复畸变的基因、扼杀刚刚萌芽的癌细胞、捕捉侵入人体的细菌和病毒等等,最终实现纳米医学,使人类拥有持续的健康。一、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1、遗传病诊断纳米技术有助诊断胎儿是否有遗传缺陷。妇女怀孕8个星期时,血液中开始出现少量胎儿细胞。利用具有纳米级大小孔洞的半透膜或特殊的合成纳米管等,可把胎儿细胞分离出来进行诊断。不需要进行羊水穿刺。目前美国已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中。目前,已有多种原子力显微镜问世,AFM克服了STM(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只适用于具导电性样品的不足之处。

3、影像学诊断(1)纳米粒子在影像学诊断中应用

将纳米氧化铁造影剂静脉注射以后,氧化铁颗粒被血液带到身体的各部位,只是在肝脏和脾脏被网状内皮细胞吸收。肝脏内的网状内皮细胞是由枯否细胞的巨噬细胞构成,它可以吞噬氧化铁颗粒;而恶性肿瘤细胞仅含有极少量的枯死细胞没有大量吸收氧化铁的作用。

纳米氧化铁造影剂就是利用正常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之间的这种功能差异别,显示出其对这些病灶诊断的特异性——纳米氧化铁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数量不同,会造成信号强度的差别,这种差别在核磁共振图像中,由于正常组织吸收纳米氧化铁表现为暗的低信号,而病灶不吸收纳米氧化铁表现为亮的高信号。这样,病灶与正常组织在核磁共振图像上会有较大的对比。

4.激光单原子分子探测术

具有超高灵敏性激光单原子分子探测术,可在含有1000亿亿(1019)个原子或分子的1cm3气态物质中,在单个原子分子层次上准确获取其中一个。它可通过人的唾液、血液、粪便以及呼出的气体,及时发现人体中哪怕只有亿万分之一的各种致病或带病游离分子。5.微小探针技术利用纳米级微小探针技术,可向人体内植入传感器,根据不同的诊断和监测目的,可定位于体内的不同部位,也可随血液在体内运行,随时将体内的各种生物信息反馈于体外记录装置。6.癌症的早期诊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把纳米级微粒应用于医学研究,完成了超顺磁性氧化铁超微颗粒脂质体的研究。运用这项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直径3毫米以下的肝肿瘤。这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纳米医用材料纳米氧化镐;目前广泛使用的人工心脏瓣膜,是由钛金属与不锈钢合金所构成,但在移植入人体后仍有损坏的可能性。结晶纳米氧化镐是一种具有高度抗生物损耗的替代材料。纳米银粉:银在纳米状态下的杀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只需用极少量的纳米银即可产生强力的杀菌作用。纳米骨材料:把它植入体内填充各类型的骨缺损,其网状结构可生长出很多新生的骨细胞,所有填充的纳米骨材料,最后会降解消失,骨缺损部能完全被新生骨取代。具有纳米级别的天然骨分级结构和天然骨的多孔结构人工红血球

纳米医学不仅具有消除体内坏因素的功能,而且还有增强人体功能的能力。我们知道,脑细胞缺氧6至10分钟即出现坏死,内脏器官缺氧后也会呈现衰竭。设想一种装备超小型纳米泵的人造红血球,携氧量是天然红血球的200倍以上。当人的心脏因意外,突然停止跳动的时候,医生可以马上将大量的人造红血球注入人体,随即提供生命赖以生存的氧,以维持整个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它可以应用于贫血症的局部治疗、人工呼吸、肺功能丧失和体育运动需要的额外耗氧等。随着转子的转动,气体分子与转子上的结合位点结合再释放到血浆中。纳米药物输运

纳米微粒药物输送技术也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有半数以上的新药存在溶解和吸收的问题。863计划项目“纳米药物制剂的生物效应研究”,当药物颗粒缩小时,药物与胃肠道液体的有效接触面积将增加,药物的溶解速率随药物颗粒尺度的缩小而提高。利用纳米晶体技术将药物颗粒转变成稳定的纳米粒子,提高溶解性和难溶性药物的药效率。同时,纳米药物制剂的赋形剂在胃肠道中起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也提高了纳米药物颗粒的溶解率。一旦,不溶性药物转变成稳定的纳米颗粒,就适合于口服或者注射了。捕获病毒的纳米陷阱

密西根大学的DonaldTomalia等已经用树形聚合物发展了能够捕获病毒的纳米陷阱。体外实验表明纳米陷阱能够在流感病毒感染细胞之前就捕获它们,同样的方法期望用于捕获类似爱滋病病毒等更复杂的病毒。此纳米陷阱使用的是超小分子,此分子能够在病毒进入细胞致病前即与病毒结合,使病毒丧失致病的能力。通俗地讲,人体细胞表面装备着含硅铝酸成分的"锁",只准许持"钥匙"者进入。不幸的是,病毒竟然有硅铝酸受体"钥匙"。Tomalia的方法是把能够与病毒结合的硅铝酸位点覆盖在陷阱细胞表面。当病毒结合到陷阱细胞表面,就无法再感染人体细胞了。陷阱细胞由外壳、内腔和核三部分组成。内腔可充填药物分子;将来有可能装上化疗药物,直接送到肿瘤上。研究者希望发展针对各种致病病毒的特殊陷阱细胞和用于医疗的陷阱细胞库。三、纳米制药技术1、纳米西药

纳米晶体技术可将药物颗粒转变成稳定的纳米粒子,同时提高溶解性,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药效率。

加工中,不溶的药物是被悬浮在含一般认为安全的稳定剂和赋形剂的悬浮液中。(1)将不易被人体吸收的药物(如雌二醇)或食品做成纳米粉或悬浮液,就变得容易吸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把纳米药物做成膏药贴在患处,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而无须注射。

医药专家认为,利用纳米技术加工的细粒药物还适用于口服控释片、颊含片、干粉吸入剂、鼻喷雾剂、舌面速溶片以及植人式制剂和脂质体等多种剂型。

纳米生物技术为中药的加工工艺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其指导思想是:用一种特殊的物理制备技术,在常温条件下,将鲜活的中药原材料进行纳米级(或亚微米级)的超微破碎,一方面将药材本身的细胞壁(膜)完全击破,使得细胞中最为重要的核酸物质和其它有效活性成分充分溢出;另一方面将有效成分的大分子物质破碎成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小分子颗粒悬浮在原生母液中,再采用特殊的保鲜方法将活性有效成分完好地保持在其本然的鲜活状态。该技术的应用可使中药加工呈现如下优势:

提高吸收率

降低毒副作用

增强功效

改善剂型品质四、治疗肿瘤

一、可治疗癌症的纳米粒子武汉理工大学李世谱教授经研究发现,某些纳米材料可杀死癌细胞,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而对正常细胞组织丝毫无损。李世普教授成功研制出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羟基磷灰石是骨骼中的一种成分,与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研究发现,羟基磷灰石的

纳米材料是对付癌细胞的有效武器。委托北京医科大学等权威机构做的细胞生物学试验表明,纳米粒子可以杀死人的肺癌、肝癌、食道癌等多种肿瘤细胞。1998年进行动物实验显示,向老鼠体内肿瘤注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溶胶,7天后抑瘤率

66.1%,外观上肿块消失。二、表面包复的磁性粒子在治疗肿瘤上的应用1.利用磁性纳米粒子用于癌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有磁性的纳米Fe2O3微粒是发展这种技术的最重要的对象。例如10-50nm的纳米Fe2O3磁性粒子表面包覆甲基丙烯酸,尺寸为200nm,这种超细粒子携带蛋白、抗体和药物可以用于癌病的诊断和治疗。这种局部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成为癌病的治疗方向。(1)靶向性治疗癌症将磁性纳米颗粒与药物结合,注入到人体内,在外磁场作用下,药物向病变部位集中,从而达到定向治疗的目的,将大大提高肿瘤的药物治疗效果。以张阳德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从1995年开展了“高性能磁性纳米粒DNA阿霉素治疗肝癌”课题的研究,他们将肝肿瘤移植到老鼠身上,

并将载带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的纳米微囊注射到老鼠体内,结果发现,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聚集在老鼠癌变位置。7天后,大部分癌细胞被抑制,外观上肿块消失。此实验证明,纳米微囊对癌细胞具有高度的靶向性,选择性杀死癌细胞,且不损伤正常细胞,对移植性肿瘤疗效好,在人体上应能达到相应的效果。(2)原位“灼烧”或“爆炸”治疗癌症研究人员将极其细小的氧化铁纳米颗粒,注入患者的癌瘤里,然后将患者置于可变的磁场中,使患者癌瘤里的氧化铁纳米颗粒升温到45~47摄氏度,这温度足以烧毁癌瘤细胞,而周围健康组织不会受到伤害。有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聪明”的炸弹,它通过认读癌细胞的化学“签字”,把癌细胞做为靶细胞,该炮弹小到约20纳米,能进入单个细胞并把它炸得片甲不留。2.利用磁性纳米粒子分离癌细胞例如采用约50nm的纳米Fe2O3粒子,包覆聚苯乙烯后,成功用于小鼠骨髓液中癌细胞的分离。首先从羊身上取出抗小鼠Fc抗体(免疫球蛋白),然后与上述磁性粒子的包覆物相结合。将小鼠带有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骨髓液取出,加入小鼠杂种产生的抗神经母细胞癌单克隆抗体,此抗体只与骨髓中的癌细胞结合。最后将带抗体和包覆层的磁性粒子放入骨髓液中,它只与携带抗体的癌细胞相结合。

利用磁分离装置很容易将细胞从骨髓中分离出来,分离率达99.9%以上。

伦敦的儿科医院、挪威工业大学和美国喷气推进研究所利用这种技术成功地进行了人体骨髓液细胞的分离来治疗癌病患者。

五、生物兼容物质

生物兼容物质的开发,是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因植入物的不兼容性会引起炎症反应或排斥反应,而纳米物质所展现的非凡的物理特性正好能解决这一难题。

1994年,英国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