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带答案)_第1页
赵氏孤儿(带答案)_第2页
赵氏孤儿(带答案)_第3页
赵氏孤儿(带答案)_第4页
赵氏孤儿(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氏孤儿》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2、过程和方法:培养鉴赏评价能力,鉴赏本文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人物形象中体现的忍辱负重、舍身就义的大义精神。重点难点1.难翻译的句子2.刻画人物的手法3.对“义”的认识文本解读一.关于《赵世家》《赵世家》以赵氏的兴起,展示了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专政和三家分晋的史实及战国时赵氏由盛而衰、最终被秦国灭亡的历史变化。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世家》记述了赵氏家族在与晋国公卿的权利角逐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特别突出赵盾、赵武、赵简子、赵襄子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强调权谋与势力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同时作者崇尚贤人政治,提倡举贤任能,抒发一种得贤者昌、失贤者亡的无限兴亡之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赞扬赵武灵王的大胆改革,其二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战国时期晋国权臣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屠岸贾遂设奸计杀死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赵盾之子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商议:一个杀身成仁,一个抚养赵朔的遗腹子,他们设法得到别人家的一个婴儿,骗过了搜寻孤儿的屠岸贾的军队,公孙杵臼被杀死,程婴和赵氏孤儿隐藏在深山。十五年后晋景公才因病立赵氏孤儿,诛灭了屠岸贾的家族,到赵氏孤儿赵武成年后,程婴完成任务,自杀三、自读探究1.筛选整合信息,给每一段文字拟写小标题。叔带托梦,昭示厄运屠岸作难,灭赵九族公孙献身,程婴救孤景公占卜,谋立赵孤赵孤成人,程婴成仁2.公孙、程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并举出文中细节加以说明。忍辱负重,舍身报恩勇敢无畏,义字当先3.本单元的话题是“义薄云天”,读了《赵氏孤儿》的故事,谈谈你对“义”字的理解。作者通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歌颂了正义,鞭挞了邪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集中体现了对士林阶层中能在生死关头有所选择的英雄的敬重。4.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是《史记》惯用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的几处冲突。②公孙成仁和程婴立孤的冲突③程婴成仁的内心冲突四.文言知识积累(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屠岸贾(2)拊手(3)君之咎(4)将作难(5)公孙杵臼(6)纨绔(7)号哭(8)强为其难(9)人面鸟噣(10)及赵武冠(11)齐衰(12)春秋祠之(13)弑君(14)擅自(15)谬曰(16)作祟(17)加冠(18)龟策(19)襁褓(20)匿山中(21)不肖(22)未尝绝祀(23)矫以君命(二)一词多义而梦见叔带持要而哭好而贾为司寇表修饰关系(连词)盾卜之,兆绝而後表顺承关系(连词)(承接关系连词)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并列关系)臣有大事而君不闻(转折连词)若幸而男(修饰关系连词)之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的,结构助词召而匿之宫中他(代词)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然然亦君之咎但是(转折关系连词)非然,孰敢作难这样(代词)乃非君之身,乃君之子是,表判断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却(副词)然赵氏真孤乃反在就(副词)为子强为其难者做(动词)为之祭邑给(介词)及赵武冠,为成人成为(动词)吾先君以为无罪认为(动以4、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_______.(4)以臣弑君_____4、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_______.(4)以臣弑君_____________________.(5)灵公遇贼,赵盾在外_______________.(7)韩厥告赵朔趣亡________________.(9)夫人置儿绔中,祝曰______________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臣弑君,子孙在朝凭借……身份何以惩罪介词,用、凭韩厥具以实告介词,把吾先君以为无罪动词,认为.其他的(代词)他的(代词)吾为其易者,请先这(代词)死恐怕(表推测语气副词)其赵恐怕(表推测语气副词)若如果(连词)即不如果(连词)即不灭若无声你(代词)(2)乃君之子,然君之咎_______________.(3)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_______(6)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_______________(8)即女也,吾徐死耳_____________________.(10)立孤与死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11)矫以君命_____________(12)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_____________答案:(1)先前(2)过错(3)究治;凶手(4)古代专指臣杀君,下杀上(5)杀害,刺杀(6)去世的,已故的;任意,随便(7)通“促”,赶紧,尽快(8)若,假如(9)套裤;祷告,祈祷(10)成,这里指抚养长大,承袭祖业(11)假托(动词)(12)没有(副词)3.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韩厥告赵朔趣亡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朔妇免身,生男_______________(3)衣以文葆_____________________(4)国人哀之,故见龟策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自我检测(总分50)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A.贾为司寇,将作难(nán)B.以臣弒(shì)君,子孙在朝C.子必不绝赵祀(sì),朔死不恨D.韩厥许诺(nuò),称疾不出2.选出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及至于景公.B.遍告诸将曰.C.妄诛谓之乱妄D.韩厥告赵朔趣亡亡:赶快逃走。A.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A.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B以致:来达到(什么目的)。吾先君以为无罪先君:原来的君主。C.臣有大事而君不闻D.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不闻:不听,不采纳。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例句: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A.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5.选出与“贾为司寇,将作难”中的“难”意义相同的一项()A.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B.陈涉首难,豪杰蜂起.C.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D.奉命于危难之间.6.选出与“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中的“故”意义不相同的一项()A.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B.故治国无法则乱C.君安与项伯有故D.彼竭我盈,故克之7.选出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中的“是”意义不相同的一项()A.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B.闻道有先后,术业人专攻,如是而矣.C.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8.选出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贾不请而擅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B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盾虽不知,犹为贼首C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贾不请而擅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D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9.选出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A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今治水军八十万众C韩厥告赵朔趣亡趣执之,无使得遁D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10.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屠岸贾对赵家发难的主要原因是赵盾暗中指使手下人杀死晋灵公;屠岸贾曾深受晋灵公的宠爱,所以他的行为是为先君报仇。B.屠岸贾惩治杀害晋灵公的凶手不应该灭绝其家族,而应该惩治主要罪犯,所以说他的行为初衷尽管是好的,但事情做得有些过头。C.韩厥对屠岸贾的行为竭力反对,并告知赵朔劝他逃走,而赵朔却不愿逃走,理由是希望韩厥能保证D.屠岸贾在攻伐赵家前没有向君主请示,是担心君主年幼,慈善软弱,不利于惩治凶手。 “这,这样”。11.答案:(1)凭借臣子的身份弑杀君主,他们的子孙却还在朝中做官,这还怎么能惩治罪人呢请求杀(2)现在各位大将诛杀他们的后人,这不是死去的君主的意愿而是滥杀无辜。(3)您确保不断绝赵氏的祭祀,我即使死了也不遗憾。12.答案:屠岸贾为报灵公被杀之仇,不顾众人的反对,擅自将赵氏家族灭绝。14、结合文本发挥想象,以《深山藏孤》为题,写一篇短文。(选做)论点:衷心义气牺牲精神拓展阅读:出生入死————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死”情结释的情结。正是这种情结,一代代民族精英在理想主义的指引下,追求着生存信念的完美,而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绵延着中华的国脉和邦本。在《史记》的《赵世家》中,遭受宫刑之辱的司马迁通过公孙杵臼、程婴与赵氏孤儿的一段野史,抒写了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凝重的“生死”情结:危急时刻,为了家国天下,死者慷慨从容,生者自强不息、忍辱负重;赵氏孤儿不仅仅是一个家族复兴的希望,更是一种信念不灭的传承,一句“春秋祠之,世世勿绝”的结语抒尽一代史学大师纵贯千古的良苦用心。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赵氏孤儿》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18世纪,伏尔泰把它改编成《中国孤儿》在法国上演。剧但我却崇拜他的人格……他们并没有征伐的武勋,而是依照传统统一天下。”对此,歌德也曾评价说:中国作品中有“结了晶的人性”。它折射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死”情结同西方人文主义者关于生存与死亡价值抉择的思索一样,震撼着人类的灵魂。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生死”情结的光辉。特别是在危及中华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具有这样思想的人物更是灿若群星:为挽救北宋内政外交的困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不惧个人的荣辱得失,毅然开政治改革先河;后继者王安石更是忍辱负重,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无畏气概,再次进行改革。甚至在国家的大厦将倾之际,他们仍然试图挽狂澜于既倒。决意效法程婴故事的文天祥,道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抗清名将袁崇焕以文臣领兵,在辽东独拒后金举国之师,成为不可逾越的铁锁雄关;在国家倾覆之际仍有抗清名将史可法书写最后的壮歌,其诗“来家不面母,咫尺犹千里。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至今读来仍感人至深。在清末的戊戌变法失败后,面对即将举起的屠刀,谭嗣同从容地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遂相与一抱而别。寥寥数语,道出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生死”情结的完美解注———不仅为他们自己,也为几千年来在这种情结鼓舞下前仆后继的英雄们。几千年来,无数被这种情结鼓舞的英雄们正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生与死的荣光,用理想主义的完美书写着他们的墓志铭。中华民族之所以高度重视历史,就是那里面记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不灭的传承和历代祖先们生与死的辉煌;同时那些背叛民族利益的人也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为人们所不齿。在近代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危机面前,当时已经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地区的爱国知识分子仍然为保存中华文化、宣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连横先生以毕生的精力创作《台湾通史》,他写作最直接目的就是“冀维民族精神于不堕”,维护中华民族的传统于一线。他说,“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可见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死”情结,是中华千古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