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学课件:结核病_第1页
儿科学教学课件:结核病_第2页
儿科学教学课件:结核病_第3页
儿科学教学课件:结核病_第4页
儿科学教学课件:结核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核病tuberculosis,TB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但以肺结核最常见。近二十年来,许多国家的结核发病率有所回升。MDR-TB(MultiDrugResistance)

耐多药结核菌我国结核病疫情在全球属于高流行区,0-14岁小儿平均感染率为9·6%。概述WHO结核病控制战略:控制传染源+DOTS(directlyobservedtherapyshortcouse);March24WorldTBDay世界结核病日概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

具抗酸性,需氧菌,G+,繁殖慢。

Acid-Fastbacillus,AFB

抗酸染色为红色-抗酸杆菌

病因对人类致病的结核杆菌主要为人型和牛型,其中人型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呼吸道为主要传染途径;少数经消化道传染者;经皮肤或胎盘传染者少见。病因流行病学传染原病人易感人群传播途径直接、间接传染源:主要为开放性结核病病人;其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传播途径:主要呼吸道直接传播,少数间接传播。人群易感性:未接种过结核疫苗或免疫失败的人群普遍易感。transmissionanopenactiveTBpatient儿童发病的主要因素结核菌的毒力及数量;机体抵抗力量的强弱;遗传因素。结核菌是细胞内寄生菌,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发病不仅取决于细菌的数量、菌群和毒力,更重要的是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尤其T辅助细胞(CD4)的数量和功能;机体感染结核菌后,在产生免疫力的同时,也产生变态反应;结核变态反应对免疫的影响有双重作用:适度变态反应时的机体抵抗力最强;变态反应过弱,说明机体反应性差、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当变态反应过强时,可加剧炎症反应,甚至干酪坏死。发病机制结核菌巨噬细胞快速繁殖初次4~8周T细胞致敏细胞因子细胞免疫激活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细菌量少而组织敏感性高形成肉芽肿;细菌量和组织敏感性高,产生干酪样物质;细菌量多而组织敏感性低,导致播散和局部组织破坏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后:90%终身不发病;5%免疫力低下,当时发生原发性肺结核;5%日后免疫力低下时发病,继发性肺结核。诊断包括发现病灶、决定性质、范围和是否排菌;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辅助检查诊断诊断病史

主要包括:结核接触史(Historyofcontactwithpulmonarypatients):

开放性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HistoryofBCGvaccination)

接种卡介苗能提高抵抗力;既往病史(Historyofotherinfectionillness)发病前有无急性传染病史;诊断临床症状儿童患者多表现为结核中毒症状(mildfever/低热

nightsweat/盗汗fatigue/乏力

poorappetite/食欲减退weightloss/消瘦);呼吸系统症状多不明显。如出现咳嗽、多痰、咯血或呼吸困难等,多为病情严重的表现。体格检查肺部体征与肺内病变不成比例。浅表淋巴结轻度或中度肿大,肝脾可轻度肿大。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等过敏表现。结核菌素试验

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结核感染后4~8周,致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积聚在真皮的血管周围,且血管通透性增高,在注射局部形成硬结所致。试验方法:常用的结核菌素试验为皮内注射0·1ml的PPD,一般在人左前臂掌侧面中、下1/3交界处皮内,48-72小时后观测反应结果.结果观察:测定硬结的直径,取纵、横平均直径.硬结直径不足5mm为阴性;硬结直径5~9mm为+;硬结直径10~19mm为++;硬结直径≥20mm为+++;硬结>20mm或除硬结外,还可见水疱和局部坏死者为强阳性反应。结核菌素试验临床意义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接种卡介苗后;年长儿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者,表示曾感染过结核;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卡介苗者的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的可能性愈大;强阳性反应者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由原来<l0mm增至>10mm,且增幅>6mm时示新近有感染。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反应:未感染过结核;结核变态反应前期(初次感染后4-8周内);假阴性反应,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所致,部分危重结核病患者;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百日咳等;体质衰弱者如重症营养不良,严重脱水;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病等;技术误差或所用结核菌素已失效。接种卡介苗后的阳性反应与自然感染者的区别:自然感染反应强,硬结硬,颜色红,边缘清,直径一般多在10-l5mm以上,硬结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接种卡介面者反应弱,硬结直径多为5-10mm,少有>l5mm者,质地较软,浅红色,边缘不整;自然感染阳性持续时间较长,可达7-10天以上;

接种卡介苗后的阳性反应时间短,2-3天消失;自然感染阳性反应变化少,持续若干年,接种卡介苗后的反应逐年减弱,3-5年内逐渐消失。辅助检查结核菌检查:涂片及培养法,免疫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用于检测结核患者血清、浆膜腔液、脑脊液等的抗结核的抗体,酶联免疫电泳技术(ELIEPDNA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血沉多增快。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可协助判断结核病的活动性。辅助检查X线检查结核病的范围、性质、类型和病灶活动或进展情况。必要时可作CT扫描,可发现局灶性结核病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支气管内膜结核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周围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检查可发现特异性结核改变,如结核结节或干酪性坏死等。一般治疗注意营养,选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居住环境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随诊。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原则:早期治疗;适宜剂量;联合用药;规律用药;坚持全程;分段治疗。治疗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杀菌药物全杀菌药:如异烟肿(isoniazid,INH)和利福平(rifampin,RFP),对细胞内外酸性和碱性环境中生长繁殖期及代谢缓慢的细菌均有杀灭作用,INH:为小儿结核的首选药物。每日I0一20mg/kg,

RFP:与INH配合,每日l0~15mg/kg。半杀菌药:如链霉素(streptomycin,SM)和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SM能杀灭在生碱性环境中细胞外的结核菌,PZA能杀灭在酸性环境中细胞内结核菌。抑菌药物:常用者有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和乙硫异烟胺。标准疗法:无明显症状的原发型结核病。每日服用INH,RFP和(或)EMB,疗程12个月。两阶段疗法: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病、急性粟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强化治疗阶段:联用3-4种杀菌药物,巩固治疗阶段:联用2种抗结核药物,短程疗法:为结核病现代疗法的重大进展。机制是快速杀灭机体内处于不同繁殖速度的细胞内、外结核菌群,使痰菌早期转阴并持久阴性,且病变吸收、消散快,远期复发少。化疗方案控制传染源普及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新生儿卡介苗接种,7岁、12岁时各复种1次。下列情况禁止接种卡介苗: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注射局部有湿疹或患全身性皮肤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预防预防性化疗适应证:密切接触家庭内开放性肺结核者;0~3岁婴幼儿末接种卡介苗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结核菌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伴结核中毒症状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小儿;0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小儿需较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方法:INH每日l0mg/kg,疗程6-9个月。预防原发性肺结核

(PrimaryPulmonaryTuberculosis)

原发型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PrimaryComplex)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Tuberculosisoftracheobronchiallymph)。原发综合征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炎组成;支气管淋巴结结核以胸腔内肿大的淋巴结为主,原发病灶X线片无法查出。实际上这两个疾病是同一疾病的两种表现。概述原发病灶多位于胸膜下、肺上叶底部和下叶的上部,右侧较多见。基本病变为渗出、增殖、坏死。渗出以炎症细胞、单核细胞和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增殖以结核结节和结核性肉芽肿为主;坏死的改变为干酪样病变,结核性炎症的主要是上皮样细胞结节和Langerhans细胞浸润。典型的原发综合征呈“双极”病变,即一端为原发病灶,一端为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病理吸收好转病变吸收、钙化或硬结。此种转归最常见,钙化表示病变至少已有6-12个月。进展原发病灶扩大,产生空洞;支气管淋巴结周围炎,支气管内膜结核或干酪性肺炎;支气管淋巴结肿大,造成肺不张或阻塞性肺气肿;结核性胸膜炎。恶化血行播散,导致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或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病理转归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纳差、盗汗等,婴幼儿可高热;呼吸系统症状:干咳和轻度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全身症状:婴儿可体重不增或生长发育障碍。过敏症状: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关节炎。压迫症状:压迫气管分叉处出现类似百日咳样的痉挛性咳嗽;压迫支气管使其部分阻塞时可引起喘鸣;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嘶;压迫静脉可致颈部一侧或双侧静脉怒张。体检可见周围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肺部体征可不明显,婴儿可伴肝脏肿大。临床表现病史卡介苗接种史、结核接触史和传染病既往史;临床表现;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或由阴性转为阳性者,应检查;X线检查正、侧位胸片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方法;原发综合征淋巴结较大而肺部的原发灶较小;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炎症型:肺门向外扩展的高密度阴影,结节型:表现为肺门区域圆形或卵圆形致密阴影,微小型:仅表现为肺纹理紊乱,肺门形态异常。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它检查。诊断X线检查前,应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风湿热、伤寒等相鉴别;X线检查后应与各种肺炎、支气管扩张相鉴别;胸内淋巴结肿大明显,与纵隔良性或恶性肿瘤相鉴别。X线表现为肺不张、肺实变或肺段性结核病者需与异物吸人鉴别。

鉴别方法为寻找结核菌、结核菌素试验、实验室检查、X线摄片动态观察和淋巴结活检等。鉴别诊断无明显症状的原发型肺结核选用标准疗法,每日服用INH、RFP和(或)EMB,疗程9-12个月。

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短程化疗(DOTS):强化治疗阶段宜用3-4种杀菌药,lNH、RFP、PZA或SM;2一3个月后以INH,RFP或EMB巩固维持治疗。常用方案为2HRZ/4HR。治疗小儿结核病活动性的参考指标结核菌素试验大于20mm;0~3岁、尤其是1岁婴儿末接种卡介苗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有发热及其他结核中毒症状者;排出物中找到结核菌;胸部X线检查显示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改变者;血沉加快而无其他原因解释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明显支气管结核病变者。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ousmeningitis)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型。常在原发感染后1年尤其在3-6个月最易发生。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约占60%。卡介苗接种和应用抗结核药物,发病率、死亡率降低,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概述血行播散: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易发病。破溃侵入:脑实质结核病灶破溃,结核菌进人蛛网膜下腔及脑脊液中所造成。直接蔓延:偶也见于脊椎、颅骨或中耳与乳突的结核灶直接蔓延侵犯脑膜。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早期(前驱期)历时1~2周。性格改变:少言、懒动、易倦、烦躁、易怒等;全身症状:发热、纳差、盗汗、消瘦、呕吐、便秘;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年长儿头痛,婴儿凝视、嗜睡;中期(脑膜刺激期)约1~2周。颅高压症状: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惊撅;脑膜刺激征:幼婴可前因膨隆、颅缝裂开;颅神经障碍,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瘫痪;脑炎体征,如定向障碍、运动障碍或语言障碍。晚期(昏迷期)约1~3周。频繁发作阵挛性或强直性惊撅;半昏迷进人昏迷。患儿极度消瘦,呈舟状腹。常出现水、盐代谢紊乱。临床表现分型浆液型:疾病早期,病情较轻,预后好。脑底脑膜炎型:最常见,疾病中期,预后较浆液型差,仍可恢复。脑膜脑炎型:病程长,迁延不愈,常留后遗症。脊髓型:常见年长儿,病程长,恢复慢,常留后遗症。临床表现病史

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既往结核病史,急性传染病史、临床表现凡有上述病史的患儿出现性格改变、头痛、呕吐、便秘嗜睡或烦躁不安相交替等时脑脊液检查:最可靠依据是脑脊液中查见结核杆菌。常规检查外观:压力增高,毛玻璃样,静置薄膜形成,取之涂片作抗酸染色,结核菌检出率较高;白细胞数多为50X106/L-500X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含量减少,氯化物亦降低,两者同时减低为结脑的典型改变;蛋白含量增高,一般多为1·0~3·0g/L,诊断脑脊液检查其它检查结核菌抗原检测: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结核的抗体测定:PPD-IgM为早期诊断依据;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活性升高为早期诊断依据;脑脊液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测定;脑脊液乳酸盐测定:脑脊液结核菌培养:是诊断结脑的可靠依据;聚合酶链反应(PCR)。X线检查;脑CT或磁共振(MRI)扫描;结核菌素试验。诊断在明显脑膜刺激症出现之前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伤寒、手足搐搦等鉴别。在出现脑膜刺激症后,甚至在脑脊液检查后与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鉴别。

化脑

病毒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并发症脑积水脑实质损害脑出血颅神经障碍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后遗症:developingretardation/发育迟缓

cranialnervepalsies/颅神经瘫痪

hydrocephalus/脑积水

opticatrophy/视神经萎缩

deafness/耳聋

palsies/瘫痪

coma/昏迷

convulsion/惊厥,抽搐

pituitarydisturbances/垂体功能紊乱

两个重点环节,一是抗结核治疗,二是降低颅内高压。一般疗法抗结核治疗

强化治疗阶段疗程3-4个月。联合使用INH、RFP、PZA及SM,其中INH每日15-25mg/kg,在开始治疗的1-2周内,将INH全日量的一半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余量口服,待病情好转改为全日量口服。巩固治疗阶段继用lNH,RFP(或EMB)。抗结核药物总疗程不少于12个月,或待脑脊液恢复正常后继续治疗6个月。治疗降低颅内高压

脱水剂常用20%甘露醇,0.5~1g/kg,q6h,7~10天;利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