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刷式收油机_第1页
船用刷式收油机_第2页
船用刷式收油机_第3页
船用刷式收油机_第4页
船用刷式收油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船用刷式收油机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船用刷式收油机(以下简称收油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和产品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名义回收速率不高于300m3/h的收油机的设计、制造和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699—2015优质碳素结构钢GB/T712—2011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GB/T1220不锈钢棒GB/T3280—2015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3683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GB/T3766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GB/T3783船用低压电器基本要求GB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5312船舶用碳钢和碳锰钢无缝钢管GB/T5563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静液压试验方法GB/T5565.2—2006橡胶和塑料软管及非增强软管柔性及挺性的测量第2部分:低于室温弯曲试验GB/T6994船舶电气设备定义和一般规定GB/T7060船用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GB/T10544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液压型规范GB/T13029.1船舶电气装置低压电力系统用电缆的选择和安装GB/T13306标牌GB/T16693软管快速接头GB/T22641—2008船用铝合金板材GB/T24135—200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加速老化试验GB/T24136—200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液体性能的测定GB20891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T26006—2010船用铝合金挤压管、棒、型材GB/T31928船舶用不锈钢无缝钢管CB/T1102船用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CB/T3253船用柴油机技术条件CB/T3702船用液压管道连接及安装技术要求CB/T3754船用液压泵站技术条件CB/T3908船舶电缆敷设工艺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船用刷式收油机marinebrushskimmer利用半浸于水中的转刷不断转动,将水面溢油或油水混合物粘附在转刷上带出水面,不改变其物理、化学特性的船体内部或船舷外部固定安装的机械装置。3.2收油头oilrecoveryhead可将水面溢油或油水混合物直接回收的机械装置3.3扫油装置oilsweepingdevice采用刚性或挠性构件引导油水混合物进入收油头,以增加水面扫油宽度的装置。3.4升降装置liftingdevice用于将收油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升降的装置。3.5操作台operatingdevice用于控制转刷、动力站、传输系统和收油头升降装置动作的装置。3.6导流装置diversiondevice为收油头提供稳定通畅水流的装置。3.7动力站powerpack为收油头和传输系统及其他执行构件提供动力的机械装置。4基本参数和产品标记4.1基本参数收油机基本参数见表1。表1收油机基本参数参数名称参数值名义回收速率,m:/h10、20、30、5080、100、150、200、300设计使用海况2级3级回收效率,%N704.2产品标记4.2.1型号表示方法收油机型号表示方法如下:CSS□名义回收速率的数值,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刷式代号船用收油机代号4.2.2标记示例名义回收速率为100m3/h的船用刷式收油机标记为:船用刷式收油机GB/TXXXXX-XXXXCSS1005要求5.1设计与结构5.1.1总则5.1.1.1收油机的设计应确保在以下环境条件下收油时基本参数不低于表1的规定值:倾斜:横倾15°;纵倾5°;摇摆:横摇土22.5°,周期3s〜14s;纵摇±7.5°,周期4s〜10s;水面不结冰,最高温度不超过50°C;当温度不超过40C时相对湿度为100%,当温度高于40C时相对湿度不应高于70%;振动频率2.0Hz〜13.2Hz,位移幅值±1.0mm;振动频率13.2Hz〜80.0Hz,加速度幅值±7m/s2;相对水流速度为0.257m/s〜2.058m/s(0.5kn〜4.0kn);风速不超过10m/s。5.1.1.2收油机主要由收油头、动力站、传输系统、扫油装置、升降装置等部分组成。5.1.1.3船体内置收油机可安装在单体船船艏中央位置、单体船船舷两侧位置、双体船两片体中间位置。5.1.1.4收油机宜配置导流措施,例如导流装置,以形成稳定通畅的水流。5.1.1.5收油机的加工、装配应符合设计要求,零部件齐全,装配正确、完整。5.1.1.6收油机使用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5.1.1.7收油机所有固定安装的液压管道和输油管道应采用钢管和固定接头连接,安全固定布置于船体内部;对于不能或不便应用钢管的地方,应采用软管连接。5.1.1.8收油机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在船舱内部或外挂船舷外侧的布置,便于维护和清洗。5.1.1.9收油机应设有收油头升降装置,具有高度调节功能,以满足高效收油要求。5.1.1.10收油机宜设有垃圾拦截或清除装置。5.1.1.11收油机应满足中、高粘度范围内溢油的回收要求。5.1.2收油头5.1.2.1收油头主要由转刷、刮油器、集油槽、传输泵及相关支撑结构等组成。转刷主要由刷毛、传送带等部件组成。5.1.2.2收油头宜设有吊装结构。5.1.2.3若收油机不具有专门的垃圾清除装置,收油头进水口应设置满足传输泵要求的垃圾格栅。通过垃圾格栅的垃圾尺寸不应超过附录B中试验材料的要求。5.1.2.4刷毛硬度应适中,不易变形,能可靠安装在传送带上。5.1.2.5收油头运转时转刷应转动灵活、不跑偏,转刷和机体之间不应有刮蹭现象。5.1.2.6转刷应与刮油器配合良好,保证转刷粘附的油刮入集油槽中。5.1.2.7传输泵扬程应满足输送油水混合物至油舱的相关要求。5.1.2.8传输泵应能自行排出通过垃圾格栅的垃圾。5.1.2.9转刷和传输泵转速应能无级调节。5.1.3动力站5.1.3.1动力站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在船舱内部的布置和船体空间要求,应便于维护和更换。5.1.3.2动力站应采用船用电动机或柴油机为动力部件。船用电动机应符合GB/T7060的规定,柴油机应符合CB/T3253的要求,柴油机的排气污染排放限值GB20891的规定。对于在船舶危险区域作业的动力站的电动机及电气设备还应符合船舶危险区域相应防爆等级的要求。5.1.3.3动力站液压系统应符合CB/T1102的规定。液压泵组、滤油器、控制阀组、油箱以及液压系统的软管和硬管应符合CB/T3754的规定,管接头和连接尺寸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5.1.3.4电气设备应符合GB/T6994的有关规定。5.1.3.5动力站电气系统应安全、可靠、稳定,并根据工作环境要求选择耐冲击及合适绝缘等级的元器件。5.1.3.6电气系统应设有能确保电动机正常起动的控制装置;根据电源容量,电气系统应设置最大起动电流。启动电流控制装置应适应用户电源配置要求,防爆装置应符合GB3836.1的规定。5.1.3.7采用柴油机动力站的电气系统应在蓄电池与供电回路中安装开关,在收油机不工作时,应将蓄电池从供电回路中断开。5.1.3.8电气设备电缆应符合GB/T13029.1的规定,电缆布线应符合CB/T3908的相关要求。5.1.4液压管道5.1.4.1液压系统与收油头、扫油装置、收油头升降装置等部件的执行机构间的连接液压管道应尽可能采用不锈钢钢管。不锈钢钢管应符合GB/T31928的规定。5.1.4.2液压管道中的连接软管及其组合件应符合GB/T10544或GB/T3683的规定。5.1.4.3液压管道的连接和安装要求应符合CB/T3702的规定。5.1.5传输系统5.1.5.1输油系统的管径应满足最大输油量的要求。5.1.5.2输油钢管应符合GB/T5312的有关规定。输油软管可参照GJB3986、EN13765、ISO27126或其他适用标准的规定选用。5.1.5.3船舷外部固定的收油机的输油软管与收油头应采用快速接头连接,快速接头连接应符合GB/T16693的相关规定。5.1.6.1扫油装置的顶部边缘应高于水面波峰点,其高出值不应小于300mm。5.1.6.2扫油装置宜设有围油栏、卷栏机、浮筒和可旋转伸缩支撑臂等部件;围油栏宜选用充气式围油栏。5.1.7操作台5.1.7.1操作台应安全可靠地布置于易于操作和观察收油机作业状态的位置,且易于拆装。5.1.7.2操作手柄或按钮应清晰,布置合理,便于人工操作。5.1.7.3对于在船舶危险区域作业的操作台的电气设备应符合船舶危险区域相应防爆等级的要求。5.1.8收油头升降装置5.1.8.1升降装置应与船体可靠、合理和安全连接。5.1.8.2升降装置应具有锁紧定位功能。5.2外观质量5.2.1收油机表面涂层应均匀完整,不应有划痕碰伤、锈斑、焊渣、漏涂等缺陷。5.2.2收油机内置于船体内的部分不应积油、积水,扫油装置与舱门连接处不应有漏油现象。5.2.3收油机铭牌应清晰完整,不应出现折痕、皱纹、自卷撕裂和粘贴剂渗出等现象。5.3材料5.3.1收油机主要零部件的材料应有合格证明书,否则应取样试验,其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5.3.2收油头主要结构应采用不锈钢、铝合金或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不锈钢的性能不应低于GB/T3280—2015中的0Cr18Ni9不锈钢;铝合金的性能不应低于GB/T26006—2010和GB/T22641—2008中的5A02号铝合金;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的性能不应低于GB/T712—2011中的B级结构用钢。5.3.3动力站内传动轴的材料性能应不低于GB/T699—2015中的45号钢,动力站内销轴的材料性能应不低于GB/T699—2015中的35号钢;收油头内传动轴和销轴应采用不锈钢,不锈钢应符合GB/T1220的规定。5.3.4转刷刷毛材料应具有较高油类粘度性和防静电性能。5.3.5零部件所选用的材料、油漆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油性。5.3.6除收油机转刷之外,零部件所选用的材料应不易附着油污。5.3.7输油软管的材料应耐油性、耐老化性和耐低温性。5.3.8收油机的材料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4性能5.4.1基本性能收油机实测回收速率应不低于名义回收速率,回收效率应符合表1的规定。5.4.2液压管道强度及密性5.4.2.1液压管道在1.5倍额定工作压力下,管道及管件无永久性变形。5.4.2.2液压管道在1.25倍额定工作压力下,各钢管、胶管、连接处及密封面应无渗漏和击穿现象。5.4.3操作台和电气系统防护等级布置于船舱外部或甲板上的操作台和电气系统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6。5.4.4电气系统性能收油机的电气系统在110%额定功率工况下应能可靠工作;电气系统各元器件应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在电路和裸露导电部件之间施加500V(DC)时测得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Q。5.4.5整机运转稳定性收油机在系统最低功率、额定功率、110%额定功率等工况下运行时,各紧固部件应无松动;液压泵、电动机等动力部件应无异常振动和响声,各部位无异常温升;各运动零部件应动作灵敏、协调、准确,无卡阻和异常声响。5.4.6垃圾适应性收油机应具有良好的垃圾适应性。5.5安全性5.5.1对有可能伤人的转动零部件,应设有防护罩。5.5.2设备外露部件及经常需要拆卸的部件,不应有易伤人的尖锐结构等。5.5.3易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位置,应设有醒目警示。5.5.4置于工作船甲板上的操作台应配有防雨、防尘罩。5.5.5收油机的电气设备接地要求应符合GB/T3783的规定。5.5.6操作台应设有防止其滑动的保护装置,且不应损坏甲板油漆。5.5.7操作台应设置收油机紧急停止按钮。6试验方法6.1试验条件6.1.1收油机各总成、部件、附件及附属装置,应按规定装备齐全。调整状况应符合收油机使用说明书的规定。6.1.2收油机试验前应按规定加足润滑油、液压油等。6.1.3在整个试验期间,收油机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规定项目的检查和维护,并做详细记录。不应额外进行调整、更换、保养和维修作业。6.1.4除特殊试验条件外,试验项目的试验环境应满足下列条件:环境温度为0°C〜45°C;相对湿度不大于90%;风速不超过5m/s。6.2试验项目和方法6.2.1外观质量用目视的方法检验收油机及其内部连接处的外观质量。6.2.2输油软管耐油性、耐老化性和耐低温性6.2.2.1输油软管耐油性试验按GB/T24136—2009方法1规定的方法测试,室温下72h体积变化率应不大于10%。6.2.2.2输油软管耐老化性试验按GB/T24135—2009方法B规定的方法测试,168h后恢复到环境温度,按GB/T5563对软管试样进行所规定的试验压力试验,观察软管试样不应出现外胶层和内胶层龟裂和破坏现象。6.2.2.3输油软管耐低温性试验按GB/T5565.2规定的方法测试,在试验温度-25°C±2°C下,观察软管试样不应出现外胶层和内胶层龟裂和破坏现象,恢复到环境温度,按GB/T5563对软管试样进行所规定的试验压力试验,观察软管试样不应出现外胶层和内胶层龟裂和破坏现象。6.2.3回收速率收油机回收速率试验按附剥规定的方法进行。6.2.4回收效率收油机回收效率试验按附剥规定的方法进行。6.2.5液压管道强度及密性液压管道耐压强度及密性试验按C.2.3规定的方法进行。6.2.6操作台和电气系统防护等级操作台和电气系统防护等级测试按GB/T4208规定的方法进行。6.2.7电气系统性能电气系统的工作性能按C.2.5规定的方法进行;在电气系统的各独立电路和裸露导电部件之间施加500V(DC),用相应等级的兆欧表测量电气系统的绝缘电阻。6.2.8整机运转稳定性整机运转稳定性试验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6.2.9垃圾适应性垃圾适应性试验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6.2.10安全性用目视的方法检验收油机设备配置的安全性,操作台的紧急停止试验按0.2.4规定的方法进行。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类如下:a)型式检验;b)出厂检验。7.2型式检验7.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收油机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试制、定型或鉴定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b)首制产品,包括转厂生产的首制产品;c)产品材料、结构、工艺有重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或质量;d)产品停产2年后,恢复生产时;e)主管检验机构提出要求;f)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或检验主管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7.2.2收油机型式检验采取随机抽取,同一型号产品数量小于等于10套时,抽样数量为1套;大于10套时,每10套产品抽样1套。7.2.3收油机型式检验的项目按表2。表2收油机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型式检验出厂检验要求章条号试验方法章条号1外观质量••5.26.2.12输油软管耐油性、耐老化性和耐低温性•—5.3.76.2.23回收速率•—5.4.16.2.34回收效率•—5.4.16.2.45液压管道强度及密性••5.4.26.2.56操作台和电气系统防护等级••5.4.36.2.67电气系统性能••5.4.46.2.78整机运转稳定性••5.4.56.2.89垃圾适应性•—5.4.66.2.910安全性••5.5.1〜5.5.66.2.1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