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达标训练题版含答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达标训练题版含答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达标训练题版含答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达标训练题版含答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达标训练题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八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8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小车的平均速度。(1)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选填“较大”或“较小”);(2)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3)在测量小车到达8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8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八8段的平均速度Sb会偏(选填“大”或“小”);(4)根据你的实验经历,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时,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来源】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答案】便于测量时间较小25小变大【解析】【分析】【详解】⑴[1]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⑵⑶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1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40.0cmv= = =25.0cm/s;1.6s(3乂4]如果让小车过了8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得的时间偏大,由公式v二)知,测得的t平均速度会偏小:⑷⑸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小车的运动变快,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大。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4、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5:35:20](1)此实验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应该有和:(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陡”或“缓”)些;(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八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4c段的平均速度偏o(填“大”或“小”【来源】内蒙占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秒表缓大t【解析】【详解】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片::⑵[3]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2)[4]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些;(3)[习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产:算出的速度偏大。3.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4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8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⑴图中AB段的距离Sab=cm,测得时间r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8会偏:⑶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4)V8CVAB(填“>”、或"=")o【来源】四川省成都市八校联考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开学考试物理试题(3月月考试题)【答案】40.025小同一位置>【解析】【分析】【详解】(1乂1]由图知道,48段的距离是:$ab=80.0cm-40.0cm=40.0cm:[2]由于AB段的时间是tAB=L6s,所以,小车通过曲段的平均速度是:5ap40.0cm「- ,vAP=-= =2"m/s,,AB1.6S(2乂3]如果让小车过了8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知道,t平均速度会偏小:⑶⑷本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所以,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⑷⑸小车从4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在8c段的速度大于4c段的速度,即VBC>VACo4.小海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甲 乙A(1)试用刻度尺和停表,如图所示,图甲读数为cm,图乙读数为so(2)用图装置实验时,测得八8间距离$AB=40.0cm,4c间距离SAc=80.0cm,小车从4到8所用时间%b=2s,4到C所用时间1ac=3s,则井B间平均速度18=m/s,4c间平均速度伙咏(选填或小车做(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3)如果小车过了八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4c间平均速度(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来源】广东珠海市香洲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题【答案】2.65220.50.2>变速直线偏大【解析】【详解】⑴⑴由图像可知待测物体起始端与4.00cm刻度对■齐,末端与6.65cm刻度对齐,因此待测物体长度为6.65cm-4.00cm=2.65cm;[2]由图像可知分针位于3min至4min之间,偏向4min位置,秒针指向40.5s刻度处,因此时间为3min40.5s=220.5s:⑵⑶4B间平均速度v.= =400nl=20cni/s=0.2ni/s.32s]AC间平均速度80cm /八”/vAr=-^-= «27cni/s=0.27nVs13s因此Vac>vabi⑸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是变速直线运动;⑶⑹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得的时间偏小,由P=£可知,会使所测ACt间平均速度偏大。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达八、8,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如图所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较(选填“小”或“大”)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若Sz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m/so实验中如果让小车过了8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八8段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O【来源】福建省莆田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v=-小0.2小

【解析】【详解】⑴⑴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t⑵⑵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所以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会长些,而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⑶⑶由图中48的路程S/iB=60cm=0.6m由电子表的显示可知从A到B所用时间为3s,由速度公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0.6m3s=0.6m3s=0.2ni/s⑶⑷如果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就会导致记录的时间偏大,从而使得八8段的平均速度以8会偏小。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广告牌 玻璃屏蔽门小明广告牌 玻璃屏蔽门小明(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2)记录;(3)量出 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 o【答案】自己的像和广告牌重合时自己站的位置自己站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门刻度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析】【分析】【详解】⑴⑴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后所成的像与广告牌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广告牌在小明像的位置。⑵⑵根据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和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时,并记录此时自己站立的位置。⑶⑶⑷⑸实验时要用刻度尺测量小明到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测量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间接知道广告牌和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根据是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7.新思维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学完光学中小孔成像知识后,提出一个问题,小孔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经过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像的形状可能与物体形状有关;猜想二:像的形状可能与小孔的形状有关。同学们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制作了“E”、"F”和“R”形状的LED发光字来充当物体,做成两个小孔形状不同的纸筒,纸筒另一端绷装半透明膜,做好装置后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EEBOO(1)物理上将“F”、"E”和“R”形状的LED发光的字称为,射出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2)同学们将“F”发光字固定好后,先用小圆孔纸筒进行实验,同学们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倒立的“F”,如图所示,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能呈现在半透明膜上,说明所成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同学们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后,再换用小方孔纸筒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3)同学们再换用“E”和“R”形状发光字,分别按照实验(2)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中。实验次数发光字小孔形状像的形状半透明膜上是否呈现1F圆形倒立A呈现2F方形倒立A呈现3E圆形倒立q呈现4E方形倒立q呈现5R圆形倒立呈现6R方形倒立呈现(4)通过比较,同学们验证了猜想一,得出结论:在小孔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5)同学们通过比较1、2,3、4和5、6,得出结论:(6)实验小组在该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答案】光源直线较黑暗实像1、3、5(或2、4、6)在物体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详解】⑴[1]能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LED发光的字是光源。⑵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⑶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在较黑暗的环境进行,成的像会比较清晰。⑵⑷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成在光屏上,孔成像中所成的像,能呈现在半透明膜上,说明所成的像是实像。(4)[5]通过比较1、3、5(或2、4、6)实验数据可知,小孔形状相同,物体形状不同,所成像的形状不同,说明在小孔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⑸⑹通过比较1、2,3、4和5、6,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形状相同,小孔形状不同,所成像的形状相同,说明在物体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形状无关。⑹⑺实验小组在该实验中,有两个变量物体形状和小孔形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8.小明同学在使用洗手间水龙头时发现:当手伸进水龙头下如图所示窗口前时,水龙头出水,当手离开时断水。(1)小明听老师说这是一种由红外线控制的自动出水龙头,他想到:任何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水龙头自动出水可能是温度较高的手辐射的红外线被窗II接收,使控制阀打开而出水.为验证猜想,他取3个相同的塑料杯分别装入等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以相同的方式将杯子逐渐靠近窗口,发现控制阀是否打开出水与杯子到窗口的有关,把刚好出水时杯子与窗II的距离定为最远出水距离,每次测量这个距离都是15cm.他又寸实验现象分析如下:温度不同的杯子辐射的红外线强弱(选填不同或相同),最远出水距离应该不同,但实际却相同,可见他的猜想是错误的。(2)为了进一步寻找原因,小明分析得到控制水龙头出水的红外线可能是由窗II发出的,于是他取了面积形状完全相同的梳妆镜和透明玻璃板,保持它们与窗口平行,分别将它们逐渐靠近窗口,测出最远出水距离分别为32cm、7cm.入射到梳妆镜上的光线全部反射,而入射到玻璃板上的光线(选填“全部”“部分”或“不发生”)反射,接收到的反射光越弱,最远出水距离会越 ,因此说明水龙头出水是因为窗口发出的红外线被手—到窗口而使水龙头控制阀打开自动出水。(3)得到出水原因后,他又进一步探究最远出水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并完成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反射面面积/cm?最远出水距离/cm1瓷砖100302纸板10018.23棉布10017.54海绵10016.1实验结果表明,自动出水龙头的最远出水距离与有关,此表中对红外线的反射效果最好。实验后他查资料得知:有一种红外线夜视仪的原理是利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物体,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来看到物体。为使物体不易被暴露,应使其表面材料对红外线反射作用较(选填强或弱)。【答案】距离不同部分近反射反射面材料瓷砖弱【解析】【分析】【详解】⑴⑴小明取3个相同的塑料杯分别装入等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以相同的方式将杯子逐渐靠近窗口,实验中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水的温度不同,则控制阀是否打开出水与杯子到窗口距离不同,进而说明控制阀是否打开出水与杯子到窗口的距离有关。[2]温度不同的杯子辐射的红外线强弱是不同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⑵⑶入射到玻璃板上的光线会折射,所以入射到玻璃板上的光线部分反射。⑷收到的反射光越弱,则需要的距离越近。⑸通过实验说明水龙头出水是因为窗II发出的红外线被手反射到窗II而使水龙头控制阀打开自动出水。⑶⑹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反射面枳相同,反射面的材料不同,最远出水距离不同,说明自动出水龙头的最远出水距离与反射面的材料有关。⑺通过表中数据可知,反射面积相同时,瓷砖的最最远出水距离最短说明,瓷砖的反射效果最好。⑻使用表面对红外线反射作用较弱的材料,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少,使物体不易被暴露。9.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⑴小明在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除了要用到铁架台、空白纸板做成的可折转光屏、光源和直尺外,还要用到和;(2)小明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总能在ON两侧同一平面的光屏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由此得出“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的结论,为使结论可靠,同学小敏建议:将光屏绕轴线0可向前或向后折转,同时观察光线是否仍旧出现在光屏上;⑶小明测量图中入射角N(选填“1”、“2”、“3”或“4”)和反射角的大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⑷另一组的小军将原本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调节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A上,但始终没能在纸板B上找到反射光线,经检查纸板A、B在同一平面上。这是因为法线,而反射光线应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答案】平面镜量角器反射光线2不在纸板上【解析】【分析】【详解】⑴⑴⑵因为实验是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必须有平面镜;另外还需要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还需要量角器。⑵⑶将光屏绕轴线0/V向前或向后折转,让入射光线贴着光屏沿40方向射入,同时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仍旧出现在另一侧的光屏上;⑶⑷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图中入射角是角2。⑷⑸将原本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后,当入射光线贴着纸板射向0点后,法线将不会在纸板上,所以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但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的书桌放在南窗边,冬口的暖阳斜射在书桌玻璃台板上,在房间竖直雪白的墙里上留下一块规则的光斑.有一次他将一支铅笔放在玻璃圆镜正上方约1。厘米处,墙上光斑中出现了两个黑色的阴影,小明在思考:

(1)光斑的形成是因为,影子的形成是由于造成的.(2)为什么墙上有两个黑影呢?小明进行了探究,如图甲和乙所示,当笔放在玻璃圆镜上时,两个黑影变为紧挨着.改变铅笔和玻璃圆镜的距离.发现两个黑影对称着变化移动.于是他认为两个黑影中一个是铅笔的影子,另一个是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请帮助分析他的猜想是否有道理?.(3)为什么一只笔出现了两个影子呢?小明再次移动铅笔偏离镜面的正上方,结果发现影子只剩下一个,如图丙所示.你能用在丁图中用光学作图来说明光斑中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黑影的道理吗?A光线()A光线、:直'的J白【答案】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没有道理,挡住了反射光线,形成光斑1*B挡住了入射光线,形成光斑2【解析】【分析】光被遮挡没有到达的地方会形成影子.光被铅笔遮挡没有到达平面镜,这时影子形成在平面镜上,反射后墙上是影子的投影.【详解】当太阳光斜射玻璃圆镜上时,发生了镜面反射,发射光射到墙壁上留下一块规则的光斑,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当铅笔放在玻璃圆镜上时,铅笔会挡住射向镜面部分入射光线和由镜面射向墙壁的部分反射光线,从而在墙上形成两个黑影;如图所示:光被铅笔遮挡没有到达平面镜,这时影子形成在平面镜上,反射后墙上是影子的投影,如图②.这个是先有影子后成像,所以是影子的像.另一个是光通过镜子反射后照在铅笔上,投影在墙上,是铅笔的影子,如图①.而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在镜子的下方,故小明的猜想是没有道理.改变铅笔和玻璃圆镜的距离,发现两个黑影对称着变化,再次移动铅笔偏离镜面的正上方,发射光线将不会被遮挡,如图①消失,只剩下图②的黑影了.三、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如图所示是小兰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1)安装实验器材时,她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当她观察到杯底的气泡在水中上升、体积(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时,说明水开始沸腾.(3)她还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温度计示数如如图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4)通过预习她已经知道沸腾过程要不断吸热,可是,当她移开酒精灯时,发现水还会沸腾一会儿,原因可能是 .【答案】自下而上变大97石棉网上有余热,水可以断续吸热【解析】【分析】【详解】⑴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2)沸腾时气泡不断吸收周闱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故气泡是不断变大,到了水面气泡破裂,里面的水蒸气释放到空气中.⑶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l,c,示数为97C;⑷熄灭酒精灯,观察到水还会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石棉网温度高,水会继续吸热;水要想持续沸腾,需要持续吸热.故答案为自下而上:变大;97;石棉网温度高,水会继续吸热.(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所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可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测温物质熔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2)如图甲,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试验,如图乙.每隔lin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4min时温度示数如图丙,此时温度为℃,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有表可知水的沸点为℃.时间/min012345678温度/°C8889929497989898•甲 乙 丙【答案】热胀冷缩水银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9698【解析】(1)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loor,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c,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3)①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②当温度到达98C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沸点为98℃o点睛:(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所测温度应高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低于液体的沸点。(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水蒸气遇冷的物体时会发生液化现象。(3)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之前首先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沸点。.雪灾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陆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他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有如图所示的二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选填“甲”或“乙”).选择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图丙),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JMfC图甲图乙图丙【分析】根据曲线图可知:(1)利用盐水制成的冰(选填“是”、“不是”)晶体.实验中浓盐冰的熔点是 ℃.【归纳】根据分析可以推想得到:(2)在水中加适量的盐,可以(选填“提高”/“降低”)水的凝固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水,凝固点越(选填"高”、“低”).(3)在选择器材时,小陆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一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答案】乙受热均匀,延长熔化时间便于观察是-7降低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解析】甲图中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火焰温度较高,会使冰熔化过程加快,来不及观察,所以应选择乙图的实验装置,选择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将试管放入空气中,当时室温保持10°C不变,冰的受热均匀,延长熔化时间便于观察.(1)有图像可知,利用盐水制成的冰在融化时由固定不变的温度,即有熔点,所以是晶体.实验中浓盐冰的熔点为-7°C.(2)由图像可知,冰的熔点为0°C,淡盐水的熔点为-3°C,浓盐冰的熔点为-7℃,由此可知,在水中加适量的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水,凝固点越低.(3)因为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所以选用温度计的最小值应低于-2℃.

点睛:此题通过给出的实验信息,考查了学生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将所得的结论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练习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烧瓶中冷水的温度。接⑴刚刚开始加热不久,烧杯里就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这是固态的碘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选填"放"或"吸”)热;(2)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细心的小明发现烧杯里还出现了液态的碘,这是由于碘的温度达到了它的(选填“熔点”或“沸点”),并且继续吸热而导致的;⑶停止加热后,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现象有可能使得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升高”或“降低”)。【答案】升华吸熔点凝华升高【解析】【分析】【详解】⑴⑴⑵固态碘吸收热量,直接变成碘蒸气,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2)[3]烧杯里出现了液态的碘,这是由于碘的温度达到了它的熔点,并且继续吸热而导致的。⑶⑷⑸碘蒸气直接变成碘晶体是凝华现象,在凝华时需要放出热量,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升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变高。.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块熔化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1)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mine(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3)图乙中第4min时,物质处于态。【答案】10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固,【解析】【详解】(1)由图象可知,冰从第5mm开始熔化,到第15mm完全熔化,共耗时15mm-5niHi=10nun;(2)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所以冰是晶体;(3)由图象知,图乙中第4mm时,温度还低于熔点,物质还没有熔化,因此冰处于固态。【点睛】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就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当熔化完以前,温度是不会升高的,即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据此判断晶体和非晶体。四、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如图2,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选填"上”或"下。(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选填“变大”或“变小。(5)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6)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在逐渐变短,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现象,为了把像调整到光屏中央,应选OA.将蜡烛向下移动B.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C.将光屏向下.移动

(7)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左/右)移。(8)如图,蜡烛在光具座上八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移动距离为s's(填“>”"=〃或“<〃)。【答案】10.0下投影仪变小放大B左>【解析】【详解】⑴[1]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是50.0cm,光屏所在的位置是60.0cm,那么凸透镜的焦距是f=60.0cm-50.0cm=10.0cm(2)[2]从图2可以看•到,光屏的位置过高,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下调整;⑶⑶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移动光屏,这时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⑷⑷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变小;⑸⑸从图中可以看到,物距等于15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个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⑹⑹从图甲可以看到,像的位置偏上了,为了把像调整到光屏中央,应选将凸透镜向下移动,这样像会下移,重新在光屏中央,故选B;⑺⑺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那么所成的清晰像会往右移动,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左移;⑻⑻当物距等于2f此时像距也是2/,物像之距最小,当蜡烛由八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时,由于物体向2/处靠近,物像之距在减小,那么物体移动的距离s小于像移动的距离.小明和小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⑴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目的:(2)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移动,像的大小将变:⑶小亮认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但像与物上下是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验证小亮的观点o【答案】确保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左变小将蜡烛换成字母“F”的LED灯【解析】【分析】【详解】三心同高的目的是确保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⑵[2]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光屏左移,像变小。(3)[4]将蜡烛换成字母“F”的LED灯,光屏上可以呈现上下左右都相反的像,即可证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表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130152202031530⑴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相同上;(2)若图中光屏上成烛焰清晰的像,那么此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⑶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应将蜡烛透镜,并将光屏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⑷若第4次实验物距为5cm时,成像的特点是。【答案】高度放大靠近远离正立、放大、虚像【解析】【分析】【详解】⑴[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相同高度上。⑵⑵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⑶⑶⑷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移动。⑷⑸由表格第2次数据u=v=2/=20cm解得/=10cm若第4次实验物距为5cm,则u'=5cm</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所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所示,小明用光具座、F光源、凸透镜、半透明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fjFdFrJFJ光源ABCD光源AB(:D内 T(1)实验前先测凸透镜焦距,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为cm;(2)如图乙中,将透镜处于50cm刻度处,把光源向右移至35cm刻度处时,将光屏左右移动适当调节,可得到清晰的像,人眼沿着如图甲所示的方向,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3)在第(2)小题的情况下,如果用物理书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丁中的:(4)当光源F靠近凸透镜时,光源F的像将落在光屏的(选填"前”或“后”)方;(5)在第(4)小题的情况下,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A.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 B.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答案】10.0DD后B【解析】【详解】⑴[1]从图甲可以看到,两条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说明了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⑵⑵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光源在35cm刻度处时,物距在一倍到二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D。⑶⑶如果用物理书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其余部分仍能折射成像,所以还是可以成像的,依然还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只不过像会变暗。故选D。⑷⑷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当光源F靠近凸透镜时,光源F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后方。(5)[5]人眼的晶状体和视网膜距离不变,当光源F靠近凸透镜时,光源F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后方,这时要求光会聚加强,那么应该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使像往前移动。不能将光屏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故选B。20.同学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先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然后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上,进行实验,(2)小强同学经过规范操作,准确测量,实验记录如下表: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45.022.5a230.030.0倒立、等大、实像320.060.0b46.0/正立、放大、虚像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3)在进行第三次实验时如图乙所示,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4)在进行第三次实验时,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明同学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5)在各组汇报数据时,有两个小组使用的凸透镜焦距都是15.0cm,物距都是25.0cm时,所测像距分别为37.5cm,36.6cm.他俩讨论后认为:数据出现差别的原因不是测量像距时的误差所致,而是由于实验时的操作引起的.请你写出数据出现差别的原因【答案】凸透镜的主光轴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能右没有前后移动光屏寻找到最清晰的像【解析】【详解】(1)”]为了保证烛焰所成的像呈现在光屏的正中央,应该使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2]由表格中第二行数据可知,物距等于像距为3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第一行中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所以a中填倒立、缩小的实像:[3]第三行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所以b中填倒立、放大的实像:(3)[4]第三次实验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右侧的光屏能够承接,撤掉光屏,人眼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能够接收到烛焰的实像;(4)[5]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比较厚,折光能力比较强,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需要用凹透镜对光发散一下,所以当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线的会聚点会落在光屏的右边,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5)[6]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我们需要让物体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记录物距、像距等相关数据,所以像距记录有差别,原因是因为没有左右移动光屏使像清晰后记录数据。五、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实验易错压轴题(难)21.小明欲测量某矿石的密度,而该矿石形状不规则,无法放入量筒,故选用水、烧杯、天平(带祛码和镜子)、细线、铁架台等器材进行实验,主要过程如下:甲丙T甲丙T⑴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天平平衡;(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试加祛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破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g;⑶如图丙所示,用细线系住矿石,悬挂在铁架台上,让矿石浸没在水中,细线和矿石都没有与烧杯接触,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硅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44g,则矿石的体积为cm3:⑷如图丁所示,矿石下沉到烧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秋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04g,则矿石的密度为kg/m3;[拓展]小红用刻度尺、细线、一个厚底薄壁圆柱形的杯子(杯壁厚度不计)和一桶水也测出了矿石的密度。步骤如下,请把她步骤补充完整并写出矿石密度的表达式:①将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放入桶内的水中,使杯子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得杯子外侧浸入深度为公、杯内水深为历;②把矿石投入杯内水中,杯子继续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如图2所示,此时测得和杯内水深为:③已知水的密度为。水,则矿石密度表达式是 。【答案】左124202.5X103杯子外侧浸入深度为加"LIP水【解析】【分析】【详解】从图甲可以看到,指针往右偏,说明右边较重,这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天平平衡。(2)[2]从图乙可以看到,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是m=100g+20g+4g=l24g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是124g。⑶⑶由题意可知,矿石受到的浮力大小是F...=(0.144kg-0.124kg)x9.8N/kg=0.196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矿石的体积是%=旦= ,°196N =2xl0-5m3=20cm3h 0水g1.0x103kg/m3x9.8N/kg矿石的体枳是20cm'。⑷⑷由题意可知,矿石的质量大小是〃外=174g-124g=50g50g20cm3根据夕=350g20cm3=2.5g/cm3=2.5xl03kg/,,m3矿石的密度是2.5xl03kg/m,⑸⑹把矿石投入杯内水中,杯子继续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如图2所示,此时测得杯子外侧浸入深度为加,和杯内水深为晶;设厚底薄壁圆柱形杯子的底面积是S,从图1和图2可知道,矿石的体积是%=Sh4-Sh2从图1可知,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总重力大小是5=F淬[=?水gV;=p水gSh]从图2可知,装有矿石的杯子总重力大小是G2=%2=。水g匕=夕水gS/g那么矿石的质量是G-G%=十十PQH水s/入那么矿石的密度是_%_(2九)夕水

矿可儿九矿石的密度是0、。h「A22.小王同学在溪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甲 c甲 c(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匕=15ml;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p;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1/20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2)如图甲所示,小王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3)小王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祛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cm3,计算鹅卵石的密度为g/cn?;(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若小王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图丁读数时视线俯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A调平时游码没有归零27102.7不变相平偏小【解析】【分析】(1)用天平测量固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步骤: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游码归零,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量水的体积:把固体浸没在水中,测量水和固体的总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固体的密度;(2)在称量物体的质量之前,要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在称量物体的过程中,要增减祛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3)鹅卵石的质量由祛码的质量和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之各读出;鹅卵石的体积由量筒中水的体积和放入鹅卵石后的总体积算出,最后算鹅卵石的密度;(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枳无关;(5)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据此结合密度公式进行分析解答。【详解】测固体的密度时,应先测固体的质量、再测固体的体枳,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比:④将鹅卵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测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16;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鹅卵石的密度p;故选A;(2)⑵托盘天平使用时,首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在调节横梁平衡前,要用保子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而在图示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中,游码仍在标尺的中间,没有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3)[3]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硅码的质量为20g、5g,游祛所对的刻度值为2g,则鹅卵石的质量:〃?=20g+5g+2g=27g;⑷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5cm3,放入鹅卵石后的总体积为25cm3,则鹅卵石的体积:V=25cm3-15cm3=10cm3:⑸则鹅卵石的密度:m_m_2.7gV~10cm3=2.7g/cm3;(4)[6]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不变;(5)[7]量筒读数,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相平;⑻若图J.读数时视线俯视,读数比实际偏大,则测得鹅卵石的体积偏大;根据0可知,m不变,V偏大,则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偏小。23.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小宇同学步骤如下:(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调,使天平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9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g: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kg/m3o(3)小宇用的方法测出盐水密度值会(选填"偏大"或"偏小。(4)小萱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I,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2;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她及时停止了操作。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仍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小聪读出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枳匕又加了一个步骤,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请帮小萱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

表达式p= 【答案】左331100偏大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质量为mo2干【解析】【详解】⑴[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在调节过程中,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边调节;⑵⑵由图甲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盐水的质量⑶由乙图知,盐水的体积盐水的质量⑶由乙图知,盐水的体积m=62g-29g=33g;l/=30mL=30cm\m33g

p=——= m33g

p=——= V30cm3=l.lg/cm3=l.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