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应反思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马虎大意--马虎大意是属于学习习惯、考试习惯的范畴,常常表现为会做的题目做不对,毛糙,马虎,浮躁、满不在乎等症状。
对于考试经常出现的马虎粗心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按照程序去做题,一定能够解决掉的。具体参考甘霖豌豆博文《程序做题法》;对于浮躁、满不在乎问题的出现主要在掌握知识不扎实、规律不熟悉,方法不得当,从而导致对考试心里没有底,对考试内容没有把握,要考试内容重点难点提醒都不熟悉从而导致考试之前心里浮躁、紧张。还要补充一点就是;考试的不紧张或是满不在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学的不好,自己认为肯定考不好了,紧张有什么用啊,所以不紧张,满不在乎。第二种那就是对考试胸有成竹,心里很所有数,非常自信从而显得不紧张或是满不在乎。表面表现的一样,但来自内心的驱动力是不一样的。
也许你总结考试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既不是因为紧张做错题,更不是因为知识掌握得不好,而仅仅是因为自己马虎,审题不仔细,发下卷子后再看,发现做错的题只要稍微用心些,就完全可以做好。相信你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考卷发到手里,一看题目简单极了,自己全都会,于是一个劲地奋笔疾书之后,检查的工序都省了,直接交卷就等着得一百分呢。可是成绩发下来却让你惊讶,怎么和自己预计的差这么多呢?再仔细一看,不是某个小数点点错了,就是看错了题目的意思。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问题算不上是什么问题,甚至有些家长也漫不经心地跟我说:"咳,这些题目我家孩子都会,惟一的毛病就是马虎。"语气中,俨然马虎不仅不是什么错误,似乎还是值得称赞和夸耀的事情。表面看起来,马虎的确不是什么大问题,该掌握的知识掌握了,心理素质又不错,等到大考的时候认真一点,不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了吗?但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马虎"会从开始的不经意变成一种习惯性的行为,这不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是一个人的学习态度!难道题目简单就不值得重视吗?真正的大考也是在考习惯,考态度,考素质!
比如高考的时候,卷子都有密封线,要求学生在填写自己的名字、学号和答卷的时候,一定不要越过密封线,否则试卷作废,但是每年都有学生由于"马虎"没有达到要求。我的一个学生曾经向我诉说老师对他不公平,他说有一道题目是判断正误,题目要求在正确的地方划勾,而他却在错误的地方划叉。因此这道题他一分都没有得到。他觉得自己很委屈,划勾划差又有什么区别呢?只要做对了就应该给分!看他回答得理直气壮,我问他:"那你真的审题了吗?"他羞愧地低下了头。我说:"老师扣你的分扣得对,扣得好。审题和检查都是考生应该完成的一部分,你这样不按要求做,其实就是没作对。"如果考试不仅仅能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还能进而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等方面做出测评,那么考试的意义将更大。
因此不要把马虎当成无所谓,要通过考试发现并改正自己在学习中的种种不良习惯!
2.疲于奔命--在校期间,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了,疲于奔命。久而久之,越拉愈大,作业就会越多,落下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就重疾难返了。
这时就会在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起色的感觉,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平时课下时间要挤时间以便来跟上老师的进度与作业,利用好课下、自习以及周末的时间以便来补一补,把这一周落下的内容、作业、笔记整理等等抓紧完成。
如果你自己补习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问题太多,难以梳理,很多知识点,凭借自己看书,看笔记已经无法弄明白,自己的努力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那么我建议你,可以找个合适的家教。但你不要过于依赖家教,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请了家教,只要开展那些号称个性化的一对一的教学能让自己的成绩有突飞猛进的进步,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一个过程。
家教的优势其实更多体现在一对一的针对性和即时性,他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问题帮助你解决,另外,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答。但是遗憾的是,许多家长不善于请家教。但一般的家教老师的认识有限、水平有限,所以作用也是有限的,更多更深的内容需要自己在学习中感悟、体会。如果自己不努力,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的话,那么请多少家教也是徒然白搭的。
3.一曝十寒--这个词语就是对学习毅力不够的生动描述。
其原因很简单,第一,那就是没有很好的计划,如果是制定好了计划,计划又具有一定的周密详细可行性,还要具有可变动性与灵活性,这一点主要为了应对半路上有新任务的出现。第二,那就是制定好了计划关键是要看执行,只有有了这样的计划才能够逼迫自己在某一个时间内来完成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强迫自己按照计划行事,不要给自己任何的借口与理由,时刻告诫自己--为了成功,我不能说话不算数,我不会当逃兵与懦夫的。就这样只要按照计划每天都在进行着.........今天完成了这样一个小小的任务,明天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量变就会引起质变了,成绩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哦--,我真的很伟大啊,这时你会为自己努力付而取得的成绩而骄傲!
4.参差不齐--实际就是描述在学习中的偏科问题。
有的程度还不明显,有的偏科差距惊人。一个学生,她在高考中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居然相差了100分,严重的偏科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其实薄弱的课程,就是你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的切入点。成绩表现不高的科目暴露的问题势必最多,发现问题也会容易得多。对薄弱课程的解决方法通常有两种:a、集中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我补习,遇到问题找同学、老师帮助解决。如果你想取得成功,高效地达到目的,那么就一定要让自己理性一些成熟一些。面对问题,特别是学习上的问题千万不要感情为先,把兴趣爱好甚至对老师的评价牵扯到自己的学习中来,要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要知道自己的目标,也要发现自己的问题。只有清醒理智地上路,才可能在学习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取得最终的成功。抛开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后,就应该开始着手补习自己的薄弱环节。其实你最先想到的不该是家教,而是自己。自己找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取得的效果会比依赖别人所取得的效果强很多。补习一定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千万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疲惫,对于落下的知识不要着急,如果急于求成,可能会由于过于浮躁而适得其反。另外,不要因为补习弱项而"冷落"了原本学得好的科目,要注意平衡协调,不能顾此失彼。当然,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不要轻易放弃,要换几种方法思考。只有到了穷途末路,冥思苦想之后也没有结果的时候,再请教老师或者家长。好的办法就是常常给自己模拟考试,把作业当作考试,把回答问题当成考试。总之,要自己逐渐习惯考试的气氛,这样到了真正考试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它和平时做作业,做习题没什么不同。
7.超纲没讲--考试考出了平时学习上的漏洞和不足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复习的那么透彻。既然出现了知识点的空白,那么就应该及时给自己进行补习训练。除了心理因素,考试成绩不佳往往是由于知识上有漏洞,考试就像一个检测器,它会有效地发现你的问题所在。就像我们反复强调的那样,对于错题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寻找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它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对每一点错误都不能忽略,不能一带而过,而要像对待新知识一样,仔细弄明白,记在脑子里。
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很高,错题很少,但同样不能忽略错误,因为考试并不是全面的检测,只是抽样似的检测,有一定的偶然性,考得分数高不一定说明学得好,也许某次考试恰恰没有考到那些你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好的成绩往往会蒙蔽人。因此,一点小错误都要重视起来,比如英语中单复数的变化,也许只是一个"s"的问题,注意了重视了,下次就一定不会再错。有的学生成绩低,卷面上暴露的问题实际上是很多的,就需要你逐一解决才好。总之,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还要记住一点,下次不要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8.厚此薄彼--"就这水平了--",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评价,那就是对于某一个学科的成绩一直出于某一个水平上而停滞不前。
比如你的语文成绩一直很一般,总是在八十分左右,那么你就要集中精力攻克这些错题。分数不太低,说明你落下的内容并不多,掌握得不够好的知识点也并不多,如果从这些错题着手,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所在,并且尽快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从本学科的薄弱环节来分析,这是最基本的办法。一定要注意不是薄弱学科而是本学科的薄弱环节。无论哪门学科你都会有不同程度地存在薄弱环节,虽然自己也的确明白某门功课掌握得不是很好,但是从什么时候不好的?是哪个章节和哪个部分掌握得不好?你应该很清晰地把这些问题罗列出来!然后安排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任务去解决好。薄弱环节可以通过考试中的错题来发现。对于那些成绩不是太差的科目,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但是如果你在某个科目的成绩一直很差,总是在及格线的地方游荡。那么只从错题着手,可能很难发现你在这个科目中的所有薄弱环节,面对这种情况你就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对这个科目集中地补习。最好的方法是把学过的知识点按照笔记本上的顺序从头到尾地过一遍。遇到熟悉的章节,可以泛读,确定自己的确已经掌握之后甚至可以略过,提高补习的效率。如果遇到读起来就一头雾水的段落或是笔记本,就一定要精读或是补上缺乏的知识点或规律,保证补习的效果,让薄弱的环节变得不再薄弱。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对自己的薄弱环节熟视无睹,认为一点小问题可以忽略掉。这样做将无异于把自己的伤口暴露出来,却不加以医治,如果及时补救,小伤口很快就会复原,即便是大伤口,如果悉心调养,假以时日,也一定可以痊愈,如果不予理睬,只会让伤口溃烂发炎,直到难以补救的地步。
在学习的问题上,我们是不能有"赌心"的。所谓"赌心",就是老想碰运气来一次发挥好,其实那是很不可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寄希望于考试不考什么,而要关心自己不懂什么!想一想,就像大家小时候都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如果你知道"十万个为什么",一定不担心别人问你其中的十个为什么,如果你知道的只有十个为什么,别人却从这十万个里面挑,怎么能保证挑到的就是你知道的那十个呢?这样的概率是微乎其微吧!有许多人抱怨自己落下太多,所以便失去了信心和激情。其实你不必管那么多,也别奢望在一天之内解决所有的问题,一天解决一个问题和空白,十天后,你马上就会感觉自己充满信心。
9.反思学法--学习的理念与方法不正确,有一位很偏激的同学曾对老师说,我学习会做题就可以,不求学习方法的优劣、知识的系统与否,反正高考就是会做题就可以了。这种思想是不对的,产生此想法的源泉是求成绩、求胜心切,急功近利,要快速达到优秀生的成绩,误认为多做题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从而使自己培养成为做题的奴隶,天天觉得很累,成绩不上升反而下降,于是就越努力,吧自己逼近了死胡同,形成了恶性循环,失去了学习发展的后劲与潜力。
学习方法反思:1.听课方法是不是有问题;2.整理笔记不认真、不系统,丢三落四,没有毅力坚持。3.课后自主复习、学习方法、策略根本没有,学到哪儿算哪儿,没有方法地坚持着学习。这时,我们就要反思自己的学习环节是不是出了问题,也许是考试的问题,也许是复习的问题,也许是笔记本不系统的问题,也许是整理了没有及时复习的问题,也许是作业环节的问题,也可能是预习、听课等环节有不得当的做法。根据这个结果,你对自己的学习再做个总结,比如,看看自己作业有哪些环节做得不到位?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可能是由于你功课的准备知识不足,希望先补课,补笔记本、补规律补方法。看起来一切正常,那或许是你的作业效率不高,或者不能很好地利用时间做你该做的事情。而在此之前,你也许会把这些诸如检查、强化等环节看作是负担。这恰恰是你功夫不够的主要原因,是否把功夫练到,不是看时间的长短,而是看效果的好坏。作业在大多数的时候是一种重复,你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熟悉自己的学业,还能弥补不足,这才是做作业和每个学习环节的意义所在。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条理地做到这一切可能还比较困难,可以请家长与你一起分析和做出最后的结论分析。
10.不在状态--不在状态其实就是学习的心情没有调整好,有许多同学的各方面也很正常,但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比如莫名其妙地就什么也不想做,或者开始的时候还很有干劲,但过了几天就感觉松懈,或者在家里还没有情绪,一去了学校就心烦意乱,或者因为同桌令你感到很厌倦,或者是有个赖小子总缠着你,等等。总之,你无法专心学习。面对这种情况,建议同学自己要沉下心好好想想,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个人不建议马上找家长来解决,因为许多家长功利的思想往往会挫伤孩子。最好的办法是找自己信赖的同学、老师,或者找你最信任的外校老师来谈谈心、诉诉苦,找个地方发泄一下、倾诉一下,你就会轻松多了,然后在从他那儿得到一些建议与措施。
说到这里,可能许多人会说,我又不是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AVA图形界面编程基础试题及答案
- JAVA智能设备开发趋势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冲刺试卷一
- C语言式编程风格探讨试题及答案
- VFP编程思想启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二级VFP考试知识地图及试题及答案
- 2025年JAVA代码重用的试题及答案
- 财务分析中的高级逻辑推理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核心知识的试题及答案重点
- 超市合作的合同协议书
- 杭州市2025年中考作文《勇敢自信》写作策略与范文
-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社会公开招聘(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南京茉莉环境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针刺伤预防与处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北京小升初分班考试数学试卷
- 2021年周施工进度计划表
- 起重机械日常点检表
- 说明书hid500系列变频调速器使用说明书s1.1(1)
-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题库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六大系统简介
-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控制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