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年安徽省高考历史质检试卷(三)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现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出土了礼器近600件,其中第169号墓出土编钟铭文译文大意:“伯括受命,遵循大禹的功业,被分封到南土,在曾地建邦。我是周文王的后裔,穆侯的长子,通过统治曾国,光大‘夏’的功业。”据此可知()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
②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③春秋中期华夏认同的观念日趋形成
④礼乐文明得到继承和传播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资治通鉴》载:“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鲜卑代人)八姓,自太祖以降,助著当世,位尽王……勿充猥官,一同四姓。”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A.参照了魏晋的门阀士族制度 B.消除了汉族与鲜卑族的隔阂
C.对选官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 D.通过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统治3.唐代开元年间,政府实行“和籴法”,即政府出钱向民间购买粮食。但中央政府命令江南各州的租米折成布匹运输到长安,用作在关中“和籴”的本钱。据此推知()A.京杭运河成为运输干线 B.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C.江南地区粮食严重歉收 D.政府利用市场调节供求关系4.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岳飞在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并上书宋高宗:“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高宗未予理睬。同年十一月,反对宋金“讲和”的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等或被罢官,或被贬谪。这说明南宋初年()A.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B.武将政治地位卑下 C.统治核心偏安江南 D.官吏任免随意性强5.中唐以后,南方各个丘陵山区大量垦辟茶园,不少农家以栽茶、种茶为生,称为“园户”。陆羽《茶经》的记载表明,唐代的茶树栽培、茶叶采摘和培制加工技术已相当成熟。可见,这一历史时期()A.经济作物的生产得到发展 B.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
C.民营手工业实现规模经营 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6.1825年,魏源编的《皇朝经世文编》以支政、户政、礼政等八纲为主要内容,常为当时施政之依据,风行海内。1841年,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印行数量不大。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社会主流观念滞后于时代潮流 B.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C.经世思想成为挽救危机的法宝 D.程朱理学逐步完善7.1898年7月4日,张之洞、陈宝咸联名呈递《妥议科举新章折》,主张废八股、改进科举。7月19日,光绪帝发布上渝,认为张之洞、陈宝筒的方案“割切周详,颇中肯肇”,并以此为蓝本进行改革。据此推知,该方案()A.推动新旧势力间的合流 B.颠覆了“中体西用”的理念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否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8.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报《新华日报》响应国民党第九战区发起的征募四百万件背心运动,仅两个月就募集到民众支持的棉背心五百九十九万件;1938-1945年,该报刊载1079篇华侨支援抗战的文章,鼓舞了抗战士气。由此可见()A.海外爱国华侨的赤子之心 B.中华民族具有炽烈的家国情怀
C.国共合作抗战的亲密无间 D.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空前高涨9.1951年4月17日,山西省委向中央和华北局提交《把老区的互助组织提高一步》的报告,指出要战胜农民自发的趋势,最根本的就是“对于私有基础,不应该是巩固的方针,而应当是逐步地动摇它、削弱它,直至否定它”。这说明“老区的互助组织提高一步”旨在()A.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土地制度 B.建立公有制为核心的计划经济体制
C.强制取消农民土地私有制 D.克服小农经济局限而推动经济发展10.1996年后,中俄哈吉塔(2001年增加乌兹别克斯坦)五国首脑会晤取得诸多成果,部分成果如表所示。由此可见,“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时间地点成果1996年4月中国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1997年4月俄罗斯莫斯科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1998年7月哈萨克斯坦
阿拉木图发表《阿拉木图声明》,五国愿“扩大和加强多边合作”,“研究确保中亚和整个亚洲大陆安全和扩大合作问题”2001年6月中国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A.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强化了成员国的同盟关系
C.反映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D.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兴起11.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公民都是城邦的一部分。在教育儿童时,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再及于理性方面,训练其身体,然后启发其理智。其强调教育的目的是()A.完善雅典民主政治 B.服务国家未来发展 C.实现公民地位平等 D.传播人文主义思想12.从11世纪开始,意大利很多地方兴起了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城市普遍开始设置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据材料可知()A.工商业发展推动意大利的城市自治 B.行会在意大利城市治理中地位突出
C.封建庄园制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D.近代民主政体在意大利已普遍建立13.1795年,法国国民公会中:“过去驳杂之极的度量衡,非‘平等之友’所能忍受。对于共和主义者来说,岂能容忍用‘国王的脚’来丈量他们的土地!”1798年,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以子午线测量新数据,最终核定米的长度为3古尺11.296寸。这表明当时法国()A.工业革命推动科技创新 B.自然理性契合现实需要
C.大革命彻底颠覆君主制 D.国内统一市场最终形成14.有学者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进行了相关研究后认为: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该学者的观点是()A.英国的专制影响依然存在着 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C.国王权力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D.工人阶级成功获得了普选权15.1951-1956年,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欧洲出版社利用气球向东欧地区投放约400吨的传单、招贴画、印刷品等宣传材料,刻意传播东欧国家禁止发行的文学作品,着意刊登东欧流亡者和叛逃者撰写的反共文章。这一行动()A.提升了欧洲文化的实力 B.削弱了苏联对东欧的控制
C.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D.渗透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16.1977年,纽约市长爱德华•科赫在就职演说中表明:“长期以来,纽约是无家可归者的救生艇、饥饿者的粮仓、求学者的图书馆。那些针对确有其需者的项目最终都以满足贪婪者而告终,公民做不到的事情不能都交给政府做。”这旨在()A.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B.宣扬西方民主原则 C.推动美国经济复苏 D.树立纽约公共形象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时,北京有很多皇家园林,由内务府的特别机构奉宸苑管理和维持。紫禁城内有皇家花园;皇城内有北海、中海和南海三大湖泊,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城郊有颐和园。此外,北京城还有众多皇室庙宇,如社稷坛、太庙、天坛、地坛、先农坛等。高官显贵往往拥有华丽的花园,老百姓只能偶尔逛逛民间庙会和城郊的西山,街道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娱乐场所。1914年,民国政府建立京都市政公所,让其担负改造旧的城市面貌从而改善人民生活的责任。同年,社稷坛被市政公所改造为中央公园,向公众开放,成为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其建设经费主要依靠北洋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居民捐赠以及门票收入。后来,北海、天坛、颐和园等纷纷向公众开放,近代公园逐渐发展成为集娱乐、商业、文化和政治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据(美)史明正《从御花园到公园20世纪初北京城市空间的变迁》材料二:清末民初,归国学人引入西方“都市森林化”城市规划理论。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第一次下令要求各省市筹建森林公园,以开发城市风景、增益民众健康,南京、北平等先后响应。1934年,经实业部再次敦促后,汉口、开封等着手试行;两年后,实业部又提醒其余省市筹设切勿懈怠。然而不久后该令几近中止,森林公园建设不了了之。许多“在建”的森林公园并未完成;建成的森林公园,因城市交通和经济条件所限,主要吸引热衷西式生活风尚的都市青年或中上层社会群体,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接受程度并不高。——据左承颖《“森林”进入城市:民国时期森林公园筹设研究》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年份198019891991199220012007201320172018目标绿色城市卫生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公园城市——据韩若楠等《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北京城近代公园与传统皇家园林、庙宇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予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所蕴含的先进理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律儒家化是指儒家所倡导的礼的精神和有时是礼的具体规范,被直接写入法典,与法律融合于一体的。这一过程始于汉代,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深化。公元653年,《唐律》制定颁布,它标志着礼法结合的最终完成。道德习俗(礼)以实在法(法)的形式,具有了正式的法律效力;或者用另一位学者的话来说,实在法(法)作为自然法(礼)的具体化有道德规范的作用。——摘编自莫里斯(美)布迪(美)《中华帝国的法律》材料二:为了适应社会客观实际形势的发展需要,武汉国民政府司法部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首先,司法部宣布举行法官考试。第一试测国文和三民主义,第二试测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宪法;口试为最后的考试,注重测验应试者的政治态度。其次,司法部创办了“法官政治党务训练班”。目的是给司法人员灌输革命知识,而关于法律问题的讲座,则占很少时间。此外,司法部还整改了原来分设的审检机构:审判方面,在中央设大理院,在各省市设高等审判厅和地方审判厅;检察方面,在中央设总检察厅,在地方设高等检察厅和地方检察厅等。但是改革很快就不了了之。——摘编自黄晓东《大革命时期的司法改革》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综述汉唐法律儒家化形成的原因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汉国民政府司法改革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地位及颁布的重要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有源远流长的私人讲学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就是一种重要的教直线杂交,表明其心反,其符合直线所列,对于列举一例论述的是批治术人才的需要,而忽视设学培育人才,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书院便以新生事物所特有的强大生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材料二:清末的教育改革是从改革科举、创办新学堂和鼓励出国留学开始的。政府于1904年制定了一套以日本为模式的学堂行政管理规章,学堂的正规教育分为初、中、一高三级,高等学堂毕业后可进入分科大学学习,分科大学的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的学生被授予举人功名。除了学习政治学和法律外,学堂中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要举行祭孔仪式,儒家经典和雍正的《圣谕广训》仍是教育的主要内容。——摘编自【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三:人民政府接管了国民党统治下的各级学校,还对这些学校进行了初步改革、除了国民党“党义、“公民”等及动教材,开设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为主的政治课。全国接受外国津贴的20所高等学校,改为公立或中国人自办的私立学校,政府干以补助一外籍董事一律解职。人民政府还进行了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工作,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均重点,发展专门学习和专科学校,逐步创办函授学校和夜大学,并在机构上为大量吸收工农成分学生入高等学校准备条件。——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书除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晚清的教育改革。(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是中国外交政策概念的历史分期表。阶段特征主要概念1949年至1978年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间地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东风压倒西风,三和一少,世界革命中心,反帝反修、两个拳头打人,两个中间地带;
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1978年至2012年和平发展、有所作为第三世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和平与发展,国际新秩序;不扛旗、不当头、不称霸,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和平发展合作,多极化,战略伙伴关系,与邻有善、以邻为伴;
和平发展道路,战略机遇期,伙伴关系,和谐世界,睦邻、安邻、富邻。2012年以来大国外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正确义利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百年大变局。——摘编自周桂银《当代中国外交史的思想维度一概念史研究的视角》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中国外交政策概念的历史分期表中提取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逻辑严密。)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由编钟铭文可知,伯括受命,被分封到南土,在曾地建邦;且自称曾国是西周时期分封到随州的诸侯国,可以得出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①正确。曾国墓葬群的信息无法证实当时整个中国的文化格局,②错误。编钟及其铭文“禹”和“夏”的发掘与释读,表明曾国对“禹”和“夏”的认同。结合所学,春秋中期华夏认同的观念日趋形成,③正确。由墓葬出土的礼器及不同文化因素的编钟可知,曾国继承和传播了西周的礼乐制度文明,④正确。①③④正确。故C项正确。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西周的分封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魏主雅重门族……一同四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所推崇的都是汉族的名门望族,并将鲜卑八姓贵族地位拔高,如同汉族士族一般有官员选任特权。这些措施是受到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的影响,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矛盾问题,并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也并没有完全消除民族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主要是北魏政府对高门士族的界定,与选官制度的调整无关,此时北魏的选官制度依旧是九品中正制,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结交汉族世家大族是为了缓和鲜卑贵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矛盾,而非阶级矛盾,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需要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来解答。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D【解析】和籴法就是政府在丰收的年头,除了收租之外,还向老百姓购买余粮,储备起来,等着荒年用。这样,既可以解决荒年的粮食供应问题,又避免了丰收年景谷贱伤农的弊端,可谓两全其美,一举两得,D项正确;
材料未提到交通线路,不能得出“京杭运河成为运输干线”的结论,排除A项;
和籴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关中地区尤其是长安城的缺粮问题,并未形成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排除B项;
材料未体现江南地区的粮食收获情况,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开元盛世,重点掌握和籴法的含义及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开元盛世,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4.【答案】C【解析】A.材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对朝廷中主战派的打压,与中央集权无关,故A项错误;
B.根据所学可知,南宋初年,需要武将维护南宋的统治,武将政治地位并非卑下,故B项错误;
C.根据材料“岳飞在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高宗未予理睬。同年十一月,反对宋金‘讲和’的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等或被罢官,或被贬谪。”可知宋高宗将岳飞的备战言论束之高阁,并极力打压中央政府的主战派官僚,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企图,故C项正确;
D.宋高宗对官吏的任免有很强的针对性,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A【解析】根据“陆羽《茶经》的记载表明,唐代的茶树栽培、茶叶采摘和培制加工技术已相当成熟”可得出,唐代如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已经有所发展,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故A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到南方,没有南北比较,排除B项;
材料涉及的是农业种植,而不是手工业,排除C项;
材料只涉及到农业,没有体现商业,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6.【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中国,还固守传统是治国理念,对外了解只涉及地理层面,当时世界主流已经是资本主义时代,故A正确;
B题干不能体现,排除;
题干没有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C;
题干与程朱理学关系不大,故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确立依据材料“源编的《皇朝经世文编》以支政、户政、礼政等八纲为主要内容,常为当时施政之依据,风行海内”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7.【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7月4日,张之洞与湖南巡抚陈宝箴联名呈上《妥议科举新章折》,就废八股之后如何改进科举制度,提供了全面的方案。这是一个变通方案,虽还有保守的色彩,但考虑到八股取士的长期影响,采取渐进的、非一步到位的方式,也有其合理性,这显然有助于减少变法阻力,因此C项正确;
该方案并不能推动新旧势力合流,排除A项;
该方案沿用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排除B项;
该方案并未否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维新变法,要求学生结合维新变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维新变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对祖国抗日战争的支持,是家国情怀的体现,故B正确;
A不能涵盖题干主旨,排除;
C题干不能体现,而且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仅两个月就募集到民众支持的棉背心五百九十九万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9.【答案】D【解析】从材料“对于私有基础,不应该是巩固的方针,而应当是逐步地动摇它、削弱它,直至否定它”可以看出,“把老区的互助组织提高一步”是要“战胜农民自发的趋势”,特别是动摇、削弱直至否定农民的私有基础,即否定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并且要改变当时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弊端,提高农民的互助合作程度,总之目的是克服小农经济的局限而推动经济发展,D项正确;
“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土地制度”是通过土地改革实现的,使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与题干中“把老区的互助组织提高一步”不符,排除A项;
我国是在1953到1956年三大改造过程中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
“强制取消”说法错误,与“动摇它、削弱它,直至否定它”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需要考生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土地改革后个体农民仍然贫困落后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10.【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通过首脑会晤,成员国在军事互信、边境安全、多边合作、打击犯罪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共识,促进了地区和平与发展,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地区和平与发展,并未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合组织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多极化趋势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项。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公民都是城邦的一部分,为了把城邦治理好,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亚里士多德强调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习惯。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教育儿童时,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再及于理性方面,训练其身体,然后启发其理智,这有助于“适度、公正、节制”等美好德行的养成,有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由此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雅典民主政治,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教育要服务于政治,没有谈及雅典国家的未来发展问题,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公民教育问题,没有涉及公民地位平等问题,排除C项;
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要求学生结合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从11世纪开始,意大利很多地方兴起了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城市普遍开始设置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可知,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自治的出现,A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行会在意大利城市治理中的信息,排除B项;
材料不涉及封建庄园制对城市经济的阻碍,排除C项;
D项普遍建立的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解析】18世纪90年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启蒙思想传播,因此共和主义者认为度量衡不统一不符合革命精神,在此背景下,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以子午线测量新数据,制定了新的长度单位。科学测量是自然理性的体现,符合现实需要,B项正确;
科技创新指的是诞生新的技术发明,材料主旨是重新测定长度单位,两者不属于同一内容,排除A项;
大革命中推翻的是专制,而非君主制,排除C项;
重新测量长度单位只能说明度量衡的统一,不能证明国内市场的统一,两者不构成证据链,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法国大革命,要求学生结合法国大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法国大革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增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席位,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B正确;
ACD均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议会改革,要求学生结合议会改革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议会改革,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整个世界处于冷战的状态,因此根据材料“1951—1956年,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欧洲出版社利用气球向东欧地区投放约400吨的传单、招贴画、印刷品等宣传材料”可知,反映的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东欧国家渗透,D项正确;
材料与提升欧洲文化实力无关,排除A项;
苏联对东欧的控制是多方面的,意识形态并不能完全削弱苏联对东欧的控制,排除B项;
英国首相丘吉尔发布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美苏冷战,要求学生结合美苏冷战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美苏冷战,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6.【答案】D【解析】从材料时间看,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纽约曾经是“无家可归者的救生艇、饥饿者的粮仓、求学者的图书馆”是指对于经济困难或有志求学者提供帮助;而“那些针对确有其需者的项目最终都以满足贪婪者而告终,公民做不到的事情不能都交给政府做”是指纽约市政府调整政策,不打算继续实施那些过度、过多、超额的福利项目,总的来看是为了树立纽约市救贫、助学、公平、公正的公共形象,D项正确;
“激发劳动者积极性”与纽约市救贫、助学、公平、公正的公共形象不一致,排除A项;
“宣扬西方民主原则”与树立纽约市救贫、助学、公平、公正的公共形象不一致,排除B项;
这是纽约市的政策,不是整个美国的经济政策,不可能推动美国经济复苏,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要求学生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服务对象不同,前者是普通民众,后者是皇室、贵族;主要功能不同,前者功能多样,后者单纯休闲娱乐;管理机构不同,前者是国家政府机构,后者是宫廷机构;经费保障不同,前者是政府和民间共同承担,后者是单一的皇室经费。【小题2】社会环境: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社会相对稳定,森林公园建设有一定进展;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社会长期动荡,森林公园建设停滞。
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推动森林公园建设的有利因素;但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社会阶层分化较大,又制约森林公园建设的发展。
政府力量: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以政府力量推进了森林公园建设;但各地政府对中央政令的落实情况不一,又制约了森林公园建设的推进。
思想观念:西方思想观念和生活风尚的传入,国内城市规划理论的传承革新,推动了森林公园建设的进步;但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认知有限,使其难以融人大众生活。【小题3】人民至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融(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以及改革开放。第一问结合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结合南京国民政府的措施来解答;第三问题和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以及改革开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小题1】原因:秦朝实行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重刑主义统治导致二世而亡的教训为我国古代法律与儒学的结合奠定了基础;汉朝“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加速了我国法律和儒
家思想的结合;儒学强调贵贱长幼、等级有别,适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要求;强调“亲亲尊尊”原则,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大批儒家知识分子获得修订法律的机会,用儒学思想改造现行法律;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需要用儒家学说来体现法律的等级性、特权性。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法律指导思想,强调德治;确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中国法律儒家化过程中,一些儒家思想的精义注入法律中升华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促进了司法队伍的儒家化。【小题2】特点:与民国社会的变动密切相关;改革力度很大;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着重宣传革命思想;很快中断。【小题3】地位: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意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汉唐法律儒家化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来分析;第二问结合武汉国民政府司法改革的特点分析;第三问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地位及颁布的重要意义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9.【答案】【小题1】原因:理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制的不断完善;民间重学风尚的推动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小题2】评价: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根本目的仍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的科举制。【小题3】意义:巩固了政权,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型社会主义教育;适应了一五计划的人才需要。【解析】(1)本题考查了宋朝书院兴起的原因,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本题考查了对晚清教育改革的评价,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3)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中国古代和近代教育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答案】主题:根据材料1949年至1978年中国外交政策概念的特征是“独立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送菜购销合同范本
- 石方破碎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胶波纹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科技感十足的简约餐厅装修风格探讨
- 二零二五年度山西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商货款结算与信用保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产业合作投资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美甲店行业规范与自律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影视制作与影视剧本创作合同
- 科技创新中的大数据与AI研究进展
- 2024年12月重庆大学医院公开招聘医生岗位2人(有编制)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主题班会:新学期 新起点 新期待
- 披萨制作流程
- 2024 河北公务员考试(笔试、省直、A类、C类)4套真题及答案
- 厦门2025年福建厦门市公安文职人员服务中心招聘1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预防指南 》
- 不同产地筠连红茶风味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 DB50 577-2015 汽车整车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生态安全课件
- 大学英语(西安欧亚学院)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欧亚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