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理综高三生物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1页
河南省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理综高三生物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2页
河南省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理综高三生物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3页
河南省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理综高三生物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4页
河南省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理综高三生物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年高三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理科综合一、选择题1.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答案】C【解析】【分析】单细胞的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的动物、植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它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在宿主的活细胞内完成的,营寄生生活。【详解】A、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但细胞内不能完成一切生命活动,如多细胞生物有些生命活动需要多个细胞共同来完成,A错误;B、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只能说明单细胞的生命活动在细胞内进行,但对于多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不仅仅在细胞内进行,B错误;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所以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C正确;D、不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故选C。2.心房颤动属于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功能出现障碍。核孔复合体位于核膜上,主要由核孔蛋白构成,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孔密度可以作为细胞代谢旺盛程度的指标B.核糖体的形成与核孔复合体的运输功能有关C.DNA解旋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且消耗ATPD.心房颤动可能是控制核孔复合体合成的酶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细胞的核质之间需要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所以核孔数量随细胞种类以及细胞代谢状况不同而改变,核孔密度可以作为细胞代谢旺盛程度的指标,A正确;B、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RNA和蛋白质的运输与核孔复合体有关,B正确;C、DNA解旋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且消耗ATP,C正确;D、心房颤动可能是由于编码核孔复合体的基因突变,使得核孔蛋白结构异常,导致核孔复合体的运输功能出现障碍,D错误。故选D。3.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突起即微绒毛,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如图表示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小肠腔面细胞膜上的蛋白S有两种结合位点:一种与Na+结合,一种与葡萄糖结合。当蛋白S将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上皮细胞时,葡萄糖随之也进入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基膜上Na+—K+泵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α亚基上既有Na+、K+的结合位点,又具有ATP酶的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微绒毛可以增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对葡萄糖等物质的运输有利B.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母乳中免疫球蛋白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C.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能量来源是膜内外Na+浓度差形成的势能D.Na+—K+泵使膜内外Na+浓度趋于一致,以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②协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2)主动运输: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葡萄糖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因此微绒毛可以增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对葡萄糖等物质的运输有利,A正确;B、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母乳中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是胞吞,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B正确;C、当蛋白S将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葡萄糖随之进入细胞,即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能量来源是细胞膜内外两侧的Na+浓度差形成的势能,C正确;D、Na+—K+泵将细胞内相对浓度较低的Na+送出细胞,使细胞内外Na+浓度差进一步增大,D错误。故选D。4.细胞通常会同时表达抗凋亡蛋白和促凋亡蛋白。Bcl-2蛋白是多种细胞存活的必需因子,磷酸化的Bcl-2蛋白执行具生理功能;胞外的死亡信号激活相应受体后,细胞内Bcl-2蛋白含量降低,而细胞内Bak蛋白和Bax蛋白聚合,开启细胞凋亡的过程。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Bcl-2蛋白为抗凋亡蛋白,癌细胞内Bcl-2蛋白含量较高B.效应T细胞可能会促进靶细胞中的Bel-2蛋白发生磷酸化C.衰老细胞中Bak基因和Bax因表达量可能会明显增大D.正常细胞中的Bel-2蛋白可能会抑制Bak蛋白和Bax蛋白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详解】A、由题意可知,Bel-2蛋白是多种细胞存活的必需因子,故属于抗凋亡蛋白,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Bel-2蛋白含量较高以抑制其凋亡,A正确;B、效应T细胞可促进靶细胞裂解凋亡,磷酸化的Bcel-2蛋白执行抗凋亡功能,因此效应T细胞会抑制靶细胞的Bel-2蛋白发生磷酸化,B错误;C、Bak蛋白和Bax蛋白属于促凋亡蛋白,衰老细胞易发生凋亡,其细胞中Bak基因和Bax基因的表达量可能会明显增大,C正确;D、正常细胞中的Bcl-2蛋白可能会阻止Bak蛋白和Bax蛋白发挥作用,从而阻止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B。5.褐色雏蝗是每年只有一个世代的一年生昆虫,其发育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某地区褐色雏蝗从卵经若虫到成虫的季节消长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所有褐色雏蝗的卵、若虫和成虫共同构成一个褐色雏蝗的种群B.从成虫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地区褐色雏蝗的数量变化属于“S”形C.褐色雏蝗活动能力强,因此,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D.决定该地区褐色雏蝗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每年气候的波动【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地区褐色雏蝗种群数量的变化较为复杂,同一年中数量波动较大,呈现单峰型,高峰在卵期,低谷在成虫期,但是在不同年份,虽然卵和若虫数变化较大,但是成虫数却相当稳定,因此应属于稳定型。【详解】A、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构成种群,褐色雏蝗的卵,若虫和成虫构成了一个褐色雏蝗的种群,A正确;B、分图可知:在不同年份,虽然卵和若虫数变化较大,但是成虫数却相当稳定,因此应属于稳定型,而“S”形的种群数量一直增加,最好稳定,B错误;C、褐色雏蝗的发育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由于褐色雏蝗卵的活动能力弱,因此调查褐色雏蝗卵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C错误;D、决定该地区褐色雏蝗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错误。故选A。6.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雄牛,分别用红、黄、绿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分别标记基因a,B,b观察分裂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有3种颜色8个荧光点B.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3种颜色8个荧光点C.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3种颜色4个荧光点D.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3种颜色4个荧光点【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由于在间期已经进行了DNA复制,该细胞基因型为aaaaBBbb,所以该细胞中有红、黄、绿3种颜色8个荧光点,A正确;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所以该细胞中有红、黄、绿3种颜色8个荧光点,B正确;C、由于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如果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其基因型可能为aaBb,则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红、黄、绿3种颜色4个荧光点,C正确;D、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型为aaaaBBbb,所以细胞中有红、黄、绿3种颜色8个荧光点,D错误。故选D。7.科研人员研究了遮荫对大豆叶片叶绿体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科研人员于4月5日播种玉米(A组行间距100cm,B组行间距140cm),6月5日在A、B组玉米行间播种一行大豆,待大豆第五片叶子完全展开时,测定了叶片相关指标,结果如表所示。处理净光合速率(μmol·m-2·s-2)气孔导度(μmol·m-2·s-2)胞间二氧化碳浓(μmol·m-2·s-2)基粒面积/叶绿体面积淀粉粒面积/叶绿体面积A组15.310.27251.6528%41%B组17.100.33248.6722%23%对照组27.910.46238.7118%20%(注:气孔导度是指气孔张开的程度。)回答下列问题:(1)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遮阴程度最小,叶片净光合速率比A、B组都大,气孔导度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2)通过显微观察发现,随着遮阴增加,叶绿体基粒的厚度和______________增加从而增加了光合膜面积,以利于叶绿体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A组三碳糖的输出受阻导致了上表中______________的显著增加。为了探究随着遮阴增加叶绿素的含量是否增加,可以通过测量三组大豆叶片色素提取液的______________来确定。(3)为了进一步测定叶绿体活力变化,取新鲜大豆叶,加入适量磷酸缓冲液以维持pH,同时加入适量蔗糖溶液以______________,经过捣碎、过滤、离心得到叶绿体。接着进行叶绿体活力测定。在叶绿体提取和活力测定时,温度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____。(A.低温、室温B.室温、低温C.都为低温D.都为室温)(4)玉米与大豆间种,玉米能从大豆的根际环境中获得部分氮,作物吸收的氮有利于光合作用相关的含氮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等(答出三个即可)的合成,从而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答案】(1)①.单独种植②.大豆③.不是(2)①数量②.淀粉粒面积/叶绿体面积③.吸光率(OD值,光密度值,吸光度)(3)①.维持渗透压(维持叶绿体正常形态)②.A(4)ATP(ADP)、叶绿素、光合酶、NADPH(NADP+)、磷脂等【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科研人员在不同行间距(A组行间距100cm,B组行间距140cm)的玉米行间播种大豆,形成不同遮荫强度的实验组,以单独种植大豆为对照组,研究遮荫对大豆叶片叶绿体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可知,遮荫对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基粒面积/叶绿体面积、淀粉粒面积/叶绿体面积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小问1详解】据题意可知,单独种植大豆为对照组,遮荫程度最小,叶片净光合速率大于A、B组。A、B组虽然气孔导度小,表面看可能影响二氧化碳而影响光合速率,但实际上A、B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对照组,比对照组的二氧化碳还更为丰富,因此,气孔不是导致对照组净光合速率大于A、B组的主要因素,光照强度才是。【小问2详解】叶绿体基粒是吸收并转化光能的结构,随着遮荫增加,增加叶绿体的基粒厚度和数量,能够增加光合作用膜面积,从而增加叶绿体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随着遮荫增加,三碳糖的输出受阻导致叶绿体内淀粉粒面积/叶绿体面积也显著增加。为了探究随着遮阴增加叶绿素的含量是否增加,可以通过测量三组大豆叶片色素提取液的吸光率(OD值,光密度值,吸光度)来确定。【小问3详解】若要进一步测定叶绿体活力变化,可取新鲜大豆叶,在低温环境下,加入适量磷酸缓冲液维持pH值,加入适量蔗糖溶液维持渗透压,经过捣碎、过滤、离心得到叶绿体。接着,在室温环境下,进行叶绿体活力测定,以保证叶绿体内相关酶处于较为合适的温度下,保持较高活性。故选A。【小问4详解】大豆根部有根瘤菌共生,可把空气中游离的氮气转变为化合态,作物吸收的氮可用于光合作用过程中ATP(ADP)、叶绿素、光合酶、NADPH(NADP+)、磷脂等物质的合成。8.1898年,科学家发现切除胰腺的狗会患糖尿病,据此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后命名为胰岛素)的假说。为证明该物质的存在,科学家努力制备胰腺提取物,并注入由胰腺受损诱发糖尿病的狗,但收效甚微。后来科学家又发现以实验方法结扎胰管会引起胰腺萎缩,而胰岛保持完好,机体不会患糖尿病。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由胰岛分泌,它通过促进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结扎胰管的狗不患糖尿病,说明_____。(2)胰岛B细胞时刻在分泌胰岛素,但胰岛素的浓度却可以维持相对稳定,原因是_____。(3)某研究小组欲证实芹菜素对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作用,请完善实验报告。材料与试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芹菜素(用生理盐水配制)、生理盐水、血糖测定仪、链脲佐菌素溶液(STZ)(可破坏胰岛B细胞,诱发糖尿病)I、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取20只健康大鼠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左下腹注射65mg/kg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Ⅱ、检验芹菜素降血糖效果:①取_____只健康大鼠作为甲组,将实验I制备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均分为乙、丙两组。②_____;③乙组每只大鼠每天注射_____,甲组和丙组每只大鼠每天注射_____均连续注射四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④四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取平均值。Ⅲ、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答案】(1)①.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②.胰岛素的分泌不经过胰管(2)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3)①.10②.用血糖测定仪测量各组大鼠的初始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取平均值③.适量的芹菜素④.等量的生理盐水【解析】【分析】据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芹菜素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芹菜素,实验的因变量是血糖浓度,试剂的用量、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的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遵循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小问1详解】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它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结扎胰管引起胰腺萎缩,但胰岛保持完好,即分泌胰岛素的胰岛仍能保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必须经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和靶器官,结扎胰管的狗不患糖尿病,说明胰岛素的分泌不经过胰管。【小问2详解】由于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虽然胰岛B细胞时刻在分泌胰岛素,但胰岛素的浓度却可以维持相对稳定。【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芹菜素的有无,因变量是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①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甲组,将实验Ⅰ制备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乙、丙两组(每组10只);②在实验前需要用血糖测定仪测定三组大鼠的初始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取平均值,并记录。③每天对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适量芹菜素,连续灌喂4周;每天对甲组和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④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胰岛素的功能;识记实验设计的原则,能正确分析题文,从而补充实验步骤,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9.中国北方水稻主产区的广大农民通过稻田养蟹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稻田养蟹也成为我国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下表为稻田中主要生物胃或消化腔中的食物残渣调查结果。生物种类稻螟稻飞虱蜘蛛河蟹胃中食物水稻、杂草水稻、杂草稻螟﹑稻飞虱杂草、稻螟、稻飞虱、饵料(1)河蟹与水稻害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养殖河蟹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2)养殖河蟹后,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更复杂,因此其稳定性更高。(3)该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若河蟹感染某种病菌大量死亡,则水稻的产量会_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4)稻螟和稻飞虱的蛾虫被蛛网粘住后,引起蛛网振动,从而被蜘蛛捕食,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5)为探究稻田养蟹对水稻产量和杂草密度的影响,进行小区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处理杂草密度(株/m2)水稻产量(k/hm2)养蟹、投饵7.6710495不养蟹、不投饵11.739665稻田引入河蟹后,水稻产量得到提高,请从种间关系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答案】①.竞争和捕食②.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③.营养结构④.太阳能(阳光)、饵料⑤.降低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⑦.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了与水稻的竞争,水稻因而得到更多的光,CO2和无机盐用于生长。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和危害,增加了水稻产量。残饵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了土壤肥力【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2、生态系统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1)河蟹会捕食水稻害虫,同时它们都吃杂草,故两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增加了河蟹这一营养级,使杂草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河蟹,最终流向了人,故养殖河蟹的意义在于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与单作稻田比,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因此其稳定性更高。(3)该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阳光、饵料。若河蟹感染某种病菌大量死亡,则杂草和水稻害虫增加,水稻的产量会降低。(4)稻螟和稻飞虱的蛾虫被蛛网粘住后,引起蛛网振动,从而被蜘蛛捕食,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稻田引入河蟹后,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了与水稻的竞争,水稻因而得到更多的光、CO2和无机盐用于生长。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和危害,增加了水稻产量。残饵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了土壤肥力。因此稻田引入河蟹后,水稻产量得到提高。【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10.填空(1)玉米植株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但也存在只有雄花序雄株和只有雌花序的雌株。玉米植株的上述性别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E/e和T/t)来控制。其中E和T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有T但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有tt时表现为雌株。①选取纯合的雌雄同株和雌株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如果F2没有雄株个体出现,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如果F2有雄株个体出现,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②一株雄株与一株雌株杂交,后代雌株占1/2,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2)大豆叶斑病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科研人员用EMS诱发易感大豆发生基因突变,获得新的抗病品种甲和乙。利用甲、乙两个品种对抗性遗传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组别亲本组合F1F2抗病易感抗病易感实验一甲×易感016101318实验二乙×易感14024683①据表分析,实验一、二中显性性状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②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统计F1、F2表现型及比例。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是由__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________________(同源、非同源)染色体上。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与易感基因可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或______________(一对、两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对非等位基因。③ST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T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T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科研人员扩增上述实验一中的若干个体2号和14号染色体的STR序列,用于确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结果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位于________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3)果蝇有4对染色体(Ⅰ号为性染色体,Ⅱ~Ⅳ号为常染色体),已知黑体和灰体为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现有若干灰体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通过数据可以判断该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①EETT×EEtt②.EETT×eett③.eeTt×Eett或eeTt×eett或eeTt×EEtt(2)①.易感、抗病②.2③.非同源④.一对⑤.2⑥.F2抗病个体的STR与亲本甲2号染色体相同,与14号染色体上的STR无关联(3)①.常②.灰体与黑体的遗传不与性别相关联(或每种性状中雌雄比例相同)【解析】【分析】1、分析题意可知,E和T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有T但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有tt时表现为雌株,则E_T_为雌雄同株,eeT_为雄株,E_tt或eett为雌株。2、电泳图分析:对比2号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的STR,亲本甲抗病条带及F2抗病个体的条带在2号染色体上的相符,在14号染色体上不符,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3、根据后代判断基因型,特别是判断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XY性别决定)上的方法是:对后代雌雄性状分别进行分析,雌雄中性状分离比相同的,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雌雄中性状分离比不相同的,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小问1详解】①选取纯合的雌雄同株(EETT)和雌株(E_tt或eett)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如果F2没有雄株(eeT_)个体出现,则F1的基因型为EETt,亲本的基因型为EETT×EEtt;如果F2有雄株个体出现,则F1的基因型为EeTt,则亲本的基因型是EETT×eett。②若一株雄株(eeT_)与一株雌株(E_tt或eett)杂交,后代雌株(E_tt或eett)占1/2,则亲本雄株一定为eeTt,故亲本的基因型为eeTt×Eett或eeTt×eett或eeTt×EEtt。【小问2详解】①实验一中,甲×易感杂交,F1全部是易感,F1自交F2中抗病:易感=101:318=1:3,说明易感为显性,抗病为隐性,由题干信息“用EMS诱变感病大豆,获得新的抗病品种甲”,判断甲抗病性状是隐性基因控制的;实验二中,乙×易感杂交,F1全部是抗病,F1自交F2中抗病:易感=246:83=3:1,说明抗病为显性,易感为隐性,判断乙抗病性状是显性基因控制的。②假如甲、乙两品种抗病性状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易感个体为单显占3/16,则抗病个体占13/16,F2抗病:易感为13:3。若甲乙杂交,F1自交,F1、F2均抗病,由于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则说明甲的抗病基因也位于14号染色体上,即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可能是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突变基因(复等位基因)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③分析电泳图可知,F2抗病个体的STR与亲本甲2号染色体相同,与14号染色体上的STR无关联,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小问3详解】根据图中的比例可以判断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理由是子代表现型与性别无关(或每种性状中雌雄比例相同)。[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苜蓿青贮饲料是将含水率为60%~65%青绿苜蓿粉碎后,经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而得到的一种粗饲料。从苜蓿青贮饲料中分离出的优良乳酸菌菌种能缩短饲料的发酵时间,提高饲料品质。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配方如下:酪蛋白胨10.0g,牛肉提取物10.0g,酵母提取物5.0g,葡萄糖20.0g,乙酸钠5.0g,柠檬酸二铵2.0g,吐温80(分子式为C24H44O6,有助于乳酸菌利用培养基中某些营养物质)1mL,K2HPO42.0g,MgSO4·4H2O0.25g,琼脂15.0g,蒸馏水1L,pH6.2~6.5。该培养基中可提供氮源的组分是_____________,对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2)最初从青贮饲料中分离不同乳酸菌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分离得到的不同乳酸菌菌株需要在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培养。(3)为测定分离得到的3株乳酸菌的生长情况,仍可用(1)中培养基的主要组分,但需除去的培养基组分是_____________,将培养基配制成_____________培养基。下图是分离得到的3株乳酸菌的生长曲线,对照组的生长曲线未在坐标图中表示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4)加入优良菌种后的苜蓿青贮过程中饲料的营养成分增加,其他杂菌不易繁殖,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酪蛋白胨,牛肉提取物,酵母提取物,柠檬酸二铵②.高压蒸汽灭菌法(2)①.稀释涂布平板法②.无氧(3)①.琼脂②.液体③.对照组培养基中未接种乳酸菌,无乳酸菌生长(4)乳酸菌大量繁殖,将苜蓿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多种小分子物质,营养成分增加,并产生乳酸,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解析】【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小问1详解】氮源是指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该培养基中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