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中学生报》2023年高考泄露天机历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亲’自夸。”材料反映出A.“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 B.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C.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 D.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1.D【解析】西周时期“人民”不可能与周王室联姻,故A项错误;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同族同宗的关系,故B项错误;王畿内的人并不比诸侯国的地位高,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亲’自夸”说明此时王畿内的人民在很早之前是王族,与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有关,故D项正确。2.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2.A【解析】材料中“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反映出孔子希望统治者任用自己,来实现社会繁荣、百姓安居的政治抱负,体现出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虽然在统治者那里“碰壁”,但在民间却蔚然大宗,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儒者的伦理道德重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春秋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3.秦在统一前,巨贾吕不韦曾位至相国;统一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发“贾人略取陆梁地(泛指桂林、象郡、南海等岭南边远蛮荒地区)”。这一现象说明秦朝A.小农经济形成B.工商食官出现C.中央集权加强D.江南得到开发3.C【解析】材料与小农经济的形成无关,故A项错误;工商食官是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故B项错误;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一直到秦统一前,虽推行农战政策,但为加强国力,仍重视商业发展。秦统一后,由于缺少竞争对手,以及集权日趋强化,所以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故C项正确;发配商人到岭南边远蛮荒地区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重点不在于江南经济的开发,故D项错误。4.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褥,土覆(农具)淡食”。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
B.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C.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
D.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4.C【解析】材料中并未提到战乱,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盐铁和农民生活,并未提到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据材料“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和“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褥,土覆(农具)淡食”可知盐铁官营,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重农抑商,故D项错误。5.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D.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5.B【解析】司母戊鼎是商代的青铜器,故A项错误;素纱单衣是西汉时期的丝织品,故B项正确;水排是东汉时期发明的鼓风冶铁装置,故C项错误;五铢钱是西汉武帝发行的钱币,故D项错误。6.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6.B【解析】趋利避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功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类似,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量力而行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扬长避短与材料中内涵相差甚远,故D项错误。7.《隋书·刑法志》中记载:“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唐六典·刑部》中记载:“凡决死刑,皆于中书、门下详复。”它们体现了A.明德慎罚的理念B.分权制衡的原则C.厉行法治的精神D.以礼入刑的思想7.A【解析】隋唐法律中强调“三奏而后决”“详复”,体现出案件判决时谨慎用刑法,而发扬德教的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从只涉及司法的理念,没有体现权力的制衡,故B项错误;厉行法治的精神与材料主旨刚好相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以礼入刑、用儒家思想指导古代刑法,故D项错误。8.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8.A【解析】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的束缚,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是“良知”,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C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D项错误。9.《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这体现了A.无为而治的思想B.外儒内法的观念C.尚贤非命的主张D.天人感应的学说9.D【解析】题干中“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体现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D项正确。10.《三国志》记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10.B【解析】“去本就末,不循古道”指的是弃农经商的现象。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变化,故A项错误;“州郡吏民及诸营兵”说明了人员的广泛性,证明人们的商业意识浓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政治滋生腐败,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吴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没有体现三国,故D项错误。11.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澳门管理B.取消外交活动C.严控中外接触D.禁止海外贸易11.C【解析】题干中提到的是对夷事务,并未提到澳门的管理,故A项错误;题干中“夷人有事……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说明存在外交事务,故B项错误;题干中“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说明清政府严格控制与外国的交往,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禁止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12.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的“荒唐言”反映出A.《红楼梦》极大地冲击了统治秩序
B.封建社会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C.《红楼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
D.封建伦理道德在当时已无积极影响12.C【解析】《红楼梦》属于文学作品,对封建统治秩序冲击有限,故A项错误;《红楼梦》没有描绘新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展现出封建社会的衰落,与当时的主流思想程朱理学不符,故C项正确;封建伦理道德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在当时还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故D项错误。13.下表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据此推断洋纱的输入A.瓦解了传统小农家庭生产结构B.便利了洋布对华大量倾销C.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D.满足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13.C【解析】家庭手工业纺织并用,洋纱的大量进口,会使纺线与织布分离,故C项正确。14.李鸿章说:“洋人所图我者利也,势也,非真欲夺我土地也,自周秦以后,驭外之法,征战者后必不继,羁縻者事必长久,今之各国又岂有异哉。”这实际上是主张A.对列强侵略沿用历代的政策B.对列强侵略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C.对列强侵略应该因势利导D.与侵略者进行经济斗争而避免战争14.B【解析】根据题干中“自周秦以后,驭外之法,征战者后必不继,羁縻者事必长久”可知,历代的对外政策有两种形式,清政府只可能沿用其中一种,故A项错误;题干中“洋人所图我者利也,……今之各国又岂有异哉。”说明清政府面对列强侵略采用的是羁縻政策,这实际是妥协投降,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列强侵略应该因势利导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与列强进行经济斗争,故D项错误。15.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 D.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15.D【解析】材料中“都城一洗帝王尊”“本来约法尚临时”表明是辛亥革命之后,而八国联军侵华在辛亥革命之前,故A项错误;没有涉及人民当家作主,与材料中“政局纷纷类弈棋”不符,故B项错误;政府更替频繁只反映了表面现象,未涉及本质,故C项错误;材料中“都城一洗帝王尊”表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材料中“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表明共和政体并不稳定,故D项正确。16.晚清冯桂芬主张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招内地善运思者从受其法……工成与夷制无辨者,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出夷制之上者,赏给进士,一体殿试”。这反映出A.科举制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B.天朝上国理念阻碍社会进步C.西方列强侵略引发制度变革D.工业文明冲击促进观念革新16.D【解析】本题重点并不在于强调科举制度,且科举制的变化仅仅是材料内容的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严重的天朝上国理念,故B项错误;西方列强侵略引发制度变革是对内容的概括,但不全面,没有涉及到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故C项错误;材料显示了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朝开明知识分子的观念,故D项正确。17.杨菁《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记载,四联总处(即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1938年总生产指数为100,1943年已增至375,……。据此分析其主要作用是A.加强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B.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为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17.D【解析】根据材料“战时金融”强调“战时”这一特殊时期的金融政策,未突出官僚资本的垄断性,故A项错误;材料重点论述战时经济,不涉及民族工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重点是工矿业贷款”“大后方”“1943年已增至375”,无论从工业的种类、范围还是速度,都不能推动工业的协调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战时金融”“重点是工矿业贷款”“1938年”,结合所学,可知是在抗战特殊条件下,所进行的努力,故D项正确。18.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18.D【解析】材料未体现孙中山民有民治民享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推翻专制统治的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未倡导社会革命,故C项错误;根据“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说明当时国民精神所受压迫奴役以及思想上的愚昧麻木,所以强调了思想启蒙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19.“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朱执信有云:“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遣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该现象的出现A.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的兵源充足B.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C.说明“为匪耻辱”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D.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19.D【解析】“遣之则兵散为匪”,自然经济的脆弱性,使得一些农民失去生活依靠,进而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成为割据势力的兵源,故A项错误;“兵匪互换”是民国时期脆弱的自然经济下的无奈应对措施,与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无关,故B项错误;“遣之则兵散为匪”表明“为匪耻辱”文化心理并没有解除,故C项错误;“兵匪互换”带来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和政治动荡,故D项正确。20.“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报据上述表述可以推断,该时期指的是A.新文化运动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大革命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20.C【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故A项错误;“工农兵联合起来”排除五四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可知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故D项错误。21.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21.C【解析】材料中蒋介石强调“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没有体现与日本妥协,故A项错误;中国已经准备“被迫自卫”,故B项错误;“我们可以被迫自卫”,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政府的抗战军事策略,故D项错误。22.《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22.D【解析】材料信息没有反映阅读方式的内容,故A项错误;报纸虽然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但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闻功能而非娱乐功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报纸是政治类报纸,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全球消息灵”,可知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速度,故D项正确。23.“中国一城一邑,一岁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事思告白于人而无由遍诉者,常贴墙阴屋角间罗,而致之不可枚举。然多旋贴旋扯,往往十无一二经人之眼者,……盖有新闻纸出,而民之情不至拥于上闻矣。”材料揭示了A.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
B.报纸报道贴近民众生活C.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D.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23.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重点在讲述报纸出现的原因,而不是报纸报道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讲述了信息传递方式发生变化,即报纸的出现,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故D项错误。24.1940年,《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A.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C.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D.民族觉醒,抗战必胜24.D【解析】材料与抗战是一场持久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与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显示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故C项错误;由图一中中国是一片树叶任由日本虫蚕食到图二中中国变成一只鸡,暗含中华民族觉醒,抗战必胜,故D项正确。25.1849年,思想家徐继畲针对美国政治制度曾说:“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创立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焉。”这说明徐继畲A.主张中国实行美国的共和制B.推崇夏商周的社会制度C.力主汲取民众意愿推进改革D.反思中国的政治体制25.D【解析】仅根据材料“一何奇也”“骎骎乎三代之遗意焉”,并不能得出主张中国实行美国的共和制,力主汲取民众意愿推进改革等结论,故A、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创立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焉”可知,推举国家领导人,有三代的遗风,并非夏商周三代,而是尧舜禹时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一何奇也”“骎骎乎三代之遗意焉”可知,徐继畲肯定美国民主政治中优良的一面,意在反思本国的政体,故D项正确。26.1926年创刊的《自然界》的《发刊旨趣》中说:科学上的理论和事实,须用本国的文字语言为适切的说明,须用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来说明;还须回转来用科学的理论和事实来说明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材料强调的是A.要用民族化语言解释科学 B.固有经验能推动科技发展C.科学必须民族化和本土化 D.科学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26.C【解析】“科学上的理论和事实,须用本国的文字语言为适切的说明,须用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来说明”体现了科学依赖于民族化和固有经验,A、B两项都过于片面,故A、B两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科学对民族文化和本土经验的依赖,体现了科学必须民族化和本土化,故C项正确;D项没有体现本土化的经验,故D项错误。27.《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27.C【解析】根据题干中《上海洋场竹枝词》这一信息可知,题干中只体现出了上海这一地区交通设施的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题干中“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说明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半殖民地色彩,故D项错误。28.“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___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歌谣横线处应该是A.农业改造B.“大包干”C.公私合营D.人民公社28.D【解析】题干中“单干……互助……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的发展演变过程,说明歌谣描述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改造所建立组织的演变过程,农业改造并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A项错误;“大包干”也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B项错误;公私合营是工商业改造的相关形式,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是农业改造最后形成的组织形式,故D项正确。29.下面是两幅新中国宣传农村的海报,从中可以看出A.都基于土地所有制形式上的根本变革B.农民生活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C.都是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有益探索D.都对未来农村建设规划了美好蓝图29.D【解析】左图是人民公社,右图是改革开放后,两者都是土地公有制,与“根本变革”不符,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与“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与“有益探索”不符,故C项错误;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建立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美好蓝图”与图片中的繁荣场景相符,故D项正确。30.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以上认识的变化A.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B.科学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D.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30.C【解析】20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还在不断的深入过程中,故B项错误;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故D项错误。3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31.C【解析】《共同纲领》与“八二宪法”的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32.下图漫画《乌鸦喝水新篇》中的乌鸦可能受其前辈喝水传说的影响,耐心地往瓶中投石子。若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来对照的话,这违背了A.一切从实际出发B.密切联系群众C.教条主义D.经验主义32.A【解析】图中乌鸦无视吸管存在的变化,应该属于思想僵化的表现,故A项最佳。B项与题意无关,C、D两项是表现,不符合“违背”要求。33.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调整年份1949年1953年1965年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26.2%37.7%43.8%文科生占在校生比例33.1%14.9%6.8%(1962年数据)A.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B.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C.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33.A【解析】从材料1952年下半年开始……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增长可知,是为了适应“一五计划”及经济建设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才结构合理,故C项错误;1965年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故D项错误。34.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这说明中国A.和平共处不称霸 B.尊重差异求合作C.加强团结不结盟 D.区域互利谋发展34.B【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是否称霸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体现出了我国尊重差异存在的态度,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团结结盟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区域发展信息,故D项错误。35.“梭伦建议取消掉所有市民的所有债务,不光是市民所欠公债,也包括市民之间的私债,这样既能重新给已经成为奴隶的那些人自由,也让所有财主取消掉了他们之间的烂账。”对材料评价准确的是A.解放奴隶,基本铲除贵族特权B.取消烂账,彻底消除城邦矛盾C.废除债奴制,有效缓和社会矛盾D.解放劳动力,加快资本主义发展35.C【解析】题干中提到“取消掉所有市民的所有债务”中的市民指的是雅典公民,故A项错误;梭伦虽然取消债务,但不能彻底消除城邦矛盾,故B项错误;废除债务奴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还未产生,故D项错误。36.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这一设想旨在强调A.理性高于感觉B.关注人的世界C.认识源于感觉D.美德即知识36.A【解析】洞穴中的世界对应感觉世界,是虚幻的;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对应理性世界,是真实的。由此说明理性高于感觉,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人的关注,故B项错误;洞穴之喻表明感觉是不真实的,不能成为认识的根源,故C项错误;“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37.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人工业文明时代37.A【解析】根据材料,实际上强调的是要用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来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这个维度来说,其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故A项正确;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是站在西欧的角度,是一种西欧中心论的反映,故B项错误;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也是站在西欧的角度,是一种西欧中心论的反映,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故D项错误。38.据某史料记载:1911年8月,法国巴黎商人埃克·皮埃法尔打到英国伦敦订购产品,通过远洋货轮运到巴黎销售。然后,他又把赚到的钱投资到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等地,结果获利丰厚。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A.无线电技术的发展
B.交通工具取得巨大进步C.科技和市场的拓展
D.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推动38.C【解析】从“通过远洋货轮运到巴黎销售”可知,无线电技术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从“法国巴黎商人埃克·皮埃法尔打到英国伦敦订购产品”可知,交通工具进步不是带来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无线电和远洋货轮体现科技作用,英国产品到巴黎销售,并到中国和日本投资,体现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英国自由主义思想是影响产品销售和海外投资的原因,体现不出科技的作用,故D项错误。39.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伏尔泰写这则故事的主要意图在于A.说明犹太人低人一等已成共识B.表明宗教不是理想的信仰追求C.体现萨帕塔对宗教盲从与崇信D.批判基督教的极端虚伪和无耻39.D【解析】犹太人低人一等已成共识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宗教不是理想的信仰追求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体现萨帕塔对宗教盲从与崇信并不是伏尔泰的真正意图,故C项错误;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批判封建教权和封建王权,故D项正确。40.图9是某学生对西方代议制的理解而制作的图示,最恰当的标题是A.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治 B.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C.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 D.相互妥协下的“一票共和”40.B【解析】图9反映了君主掌握绝对权力,宰相、议会、内阁都对皇帝负责,是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体现了德国1871年宪法,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治是英国,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是美国,相互妥协下的“一票共和”是法国,故B项符合题意。41.“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材料说明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B.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41.B【解析】电磁感应定律、电磁理论和电磁波都是科学理论,引发各项发明,故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的是电气技术发展的作用,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42.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A.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B.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
D.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42.B【解析】因为议员得到了请愿的权利、议会的辩论记录要公布,说明民选议会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扩大,地位也相应得到提高,故选B项。43.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据此可知,列宁认为A.俄国参加“一战”引发了“二月革命”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C.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D.“一战”前夕的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43.A【解析】“一战”激化了沙皇俄国社会固有矛盾,成为社会革命的导火线,故A项正确;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对材料的曲解,故B项错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与材料论述无关,故C项错误;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材料缺乏依据,故D项错误。44.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见,梅隆A.反对自行调节 B.主张干预经济C.抨击经济改革 D.相信自由经济44.D【解析】注意时间1932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梅隆的“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体现了他仍相信自由经济,主张经济的自行调节,反对干预经济,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改革,故D项符合题意。45.表2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1947年和1970年的主要工业门类净产值所占制造业比重图,由此可见A.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B.科技革命促使创新经济逐渐兴起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产业结构45.B【解析】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的大幅增长受制于战后科技革命的影响,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出现,故B项正确。46.列宁说:“对我们来说,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反映其“重心改变”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业集体化46.B【解析】列宁试图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遭受挫折后意识到“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要实现“重心改变”,故A项错误;反映其“重心改变”的是在此之后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货币和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奠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故B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列宁之后苏联领导人的做法,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列宁之后苏联领导人的做法,故D项错误。47.1933年8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苏俄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此言论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了世界潮流B.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47.B【解析】“成为了世界潮流”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可知,是在肯定苏联的经济建设,故B项正确;“适合人类全体”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已被摒弃”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48.“为了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大企业纷纷转向更贫穷国家,雇佣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并且在国内或者跨国购买其他公司,以求做得更大。”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全球化深入发展B.全球化给贫穷国家提供发展新机遇C.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D.全球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资本扩张48.D【解析】题干中提到“在国内或者跨国购买其他公司,以求做得更大。”说明其扩张的方式是资本扩张,故D项正确。49.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 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49.D【解析】美苏冷战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与材料中“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相符,故D项正确。50.在纽约苏富比举办的秋拍中,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落槌,加上佣金拍价合计为人民币3.77亿元。这幅画堪称其短暂绚丽的艺术生活中巅峰之作。对这幅画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用热情奔放的笔调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B.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世界并忠实地描述它们C.用强烈的色彩和火一样热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D.利用下意识和几何形体的排列表达猛烈的情绪50.C【解析】印象画派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与“强烈的色彩和火一样热情”相符,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一)必做题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万历至清道光末的人口和粮食情况估计时期全国总耕地粮食用地亩产量(市斤)总产量(亿市斤)人口(百万人)人均耕地面积(市亩)人均粮食产出(市斤)明万历(1573~1620年)7.5亿亩7.18亿亩243.517491206.31458清初顺治(1644~1661年)6.0亿亩5.767亿亩243.514041006.11404康雍之际(1720年)9.8亿亩9.102亿亩279.225411307.61955道光末(1850年)12.54亿亩11.28亿亩325.536744502.8816——史志宏《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粮食亩产量及总产量再估计》材料二1918年,我国总人口大约4.3亿,粮食总产量大约2833亿斤,人均粮食659斤;1936年,我国总人口大约4.8亿,粮食总产量大约3199.6亿斤,人均粮食666斤。——依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和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整理材料三新中国人口和粮食情况——2001年前人口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信息网;2001年后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万历至清道光末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中国粮食生产的基本特点。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认识。51.(1)变化情况:人均粮食占有量有较大的变化,数量大幅度下降。原因:人口增长速度大大高于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的增长;人口迅速增加,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对经济作物需求量增加;许多耕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导致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下降,粮食总产量增长相对减少。(2)特点: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总体呈较快增长趋势。原因:科技进步,特别是高产农作物品种的培育;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社会稳定;水利工程大量兴修;国家重视农业生产。(3)认识:自道光年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低,粮食安全形势严峻,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确保耕地面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农业投入,适当控制人口增长率。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52(1)不同:鸦片战争前:上书言事;纳赀捐官;参加科举。鸦片战争后:借助大众传媒;组建政治团体;选举民意代表,组建民意机关。(2)趋势:由中世纪的等级会议到近代的代议制;由有限参与到普选权的确立,政治参与范围逐渐扩大;政治参与制度化、规范化。(3)共同:建立和完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因素:民主政治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民主自由意识的增强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5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东西方的“理想人格”古代中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古代希腊城邦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材料二近代——东西方“人的觉醒”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摘编自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材料三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理念”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承”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传承”和“交流”,一纵一横,与“传承”相比,“交流”更应浓墨重彩。——[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东西方“人的觉醒”的不同内涵,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3)联系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文明的认识。53.(1)内涵:诚信、和谐、公正、爱国(社会责任感)。(2)内涵:中国强调救亡图存;西方强调个性自由。原因:中国——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西方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渊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反抗教会束缚和专制等级压迫的需要。(4分)(3)认识:①文明具有多样性。②文明具有传承性(延续性)。③文明具有交融性。5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然而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者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历史教学》评材料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讨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54.观点一: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论证:①黑奴贸易给欧洲带来巨额财富,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②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扩张与掠夺,给欧洲带去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料,促使欧洲经济产生重大变革。③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④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殖民扩张,为欧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与原料产地。总之,西方的掠夺使大量的财富流入西方,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的积累。观点二: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论证:政治,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制思想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英国17世纪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促进了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经济,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荷兰、英国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促进海外贸易发展。科技,文艺复兴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是西方崛起的精神因素。总之,西方由于自身的内部发展,为掠夺奠定了基础。(二)选做题5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829年,杰克逊入主白宫,开始实行“分赃制”。其特点是:甲党上台后,立即斥退大批政府官员,而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乙党上台后,亦如法炮制。这些官员们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无所不为。为了纠正这些弊端,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主要内容是:成立由3人组成的美国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管理细则,主管文官考试和录用、保障文官权益等;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资以实绩为依据,公布待补文官职位缺额;经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不得任意撤换;受到惩罚的文官,有权提出申诉等;文官不得提供政治捐款。——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彭德尔顿法”与“分赃制”在官员选用上的主要区别。(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德尔顿法”的作用。55.(1)区别:“彭德尔顿法”——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相对的职业保障;政治中立,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分赃制”——任人唯亲,对象主要是本党成员。(2)作用:适应了工业化社会的需要;打破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便利店商品采购与配送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家居装饰材料区域代理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10架AC311A直升机购销与地面服务保障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三方贷款资金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高端装备制造工厂生产承包合同书模板3篇
- 年度智慧停车战略市场规划报告
- 2025年蔬菜大棚农业科技研发与创新合作合同2篇
- 年度丙二酮战略市场规划报告
- 二零二五版个人短期租房合同补充协议2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第12讲 语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原卷版)
- 2024年采购员年终总结
- 2024年新疆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查房课件
- 2025届北京巿通州区英语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公婆赠予儿媳妇的房产协议书(2篇)
- 煤炭行业智能化煤炭筛分与洗选方案
- 2024年机修钳工(初级)考试题库附答案
- Unit 5 同步练习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矽尘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
- 分润模式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