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高效备课精研 + 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高效备课精研 + 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高效备课精研 + 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高效备课精研 + 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高效备课精研 + 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复习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另一半中国模块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他的名字叫中国【课程标准】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历史纪年表,指出辽夏金元阶段时间段,概括本时期的主要阶段特征。公元10世纪-14世纪(916-1368年)1、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代国家统一;2、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程度、逐步深入汉族居住区(民族交融)。3、政权相对稳定;各政权间存在较长时期的和平。中国历史纪年表(唐—清)壹多民族政权并立(少数民族的汉化)——辽、西夏和金的统治一、辽的统治1、建立民族:契丹时间:916年人物:耶律阿保机首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职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政治中心: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经济:农牧两种经济辽宋关系:“澶渊之盟”后,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南北面官【学思之窗】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一》辽实行“藩汉分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什么影响?北面官——因俗而治,蕃汉分治内容: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契丹人和汉人担任)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物(契丹人担任)南面官——特点:影响:①利于对汉族地区农耕文明的延续;②利于契丹族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化);③有利于民族交融和经济发展,为后世提供借鉴。▲辽朝南北面官制下的官员

四时捺钵*"捺钵",意为辽帝的行营,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辽帝在一年之中所从事的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等活动。居处无常,"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四时转徙。皇帝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又称四时捺钵,不同时期四时捺钵的地区也有所变化。四时捺钵主要地点时间活动内容春捺钵长春州鱼儿泺正月上旬捕鹅、钩鱼夏捺钵永安山炭山4月上旬——7月中旬避暑、议政秋捺钵庆州伏虎林7月中旬入山射鹿冬捺钵永州广平淀10月以后避寒、议政、猎虎二、西夏的统治1、建立民族:党项族(羌族的分支)时间:1038年

人物:元昊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制度:西夏的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蕃号官称(同一套官制的不同语言称谓,不是两套官制)夏宋关系: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1127年,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一套制度,两套称谓

”(元昊)新建置包括:仿唐、宋制,建立官制,强化中央政权,以巩固统治。吸取汉族先进文化,繁荣西夏文学艺术。学习汉族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使农业逐步成为西夏社会的重要经济部门,改变原先单一的游牧经济状况。——吴光耀,《赵元昊》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蕃学,曰汉学。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

——《宋史.列传·外国二》仿照中原统治制度,官分文武,由蕃、汉人担任;还设有限于蕃人才能充任的“专授蕃职”。基本用意在于既保持党项贵族在政府里的主导地位,又适应汉族地主建功立业的要求,从而实行有效率的统治。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汉制与蕃制并立)三、女真崛起概况: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建立: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都会宁,国号大金。对峙: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今北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这是北京建都史的开端。制度:猛安谋克制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猛安谋克内容:特点:兵农合一(平时耕作,战时出征)影响:①减少财政支出;②保证较强战斗力;③加强女真族封建化进程,促进社会进步。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畋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猛安、谋克征兵。

——《金史·兵志》猛安谋克军事单位社会组织基层制度1谋克300户×10=1猛安3000户合作探究联系辽夏金的制度建设,如何认识辽、西夏、金的管理制度?1、特点:①学习汉族政治制度、同时保留本民族特色;

②“蕃汉分治”、因俗而治2、原因:辽夏等统治北方地区和汉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3、评价:①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

②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③有利于民族交融。王朝政治制度辽南北面官制、四时捺钵制西夏一套制度,两种称谓金沿袭唐宋制度、猛安谋克制都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在治理过程中实行双轨制度,既有本民族的制度,也有汉族制度(华夷同风)。贰大一统大融合——元朝的统治一、元统一的过程时间事件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1218年—1253年灭西辽、西夏、金朝、招抚吐蕃,兼并大理1260年忽必烈即位、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攻破临安1279年灭南宋余部,统一全国1259年—1294年蒙古其他区域逐渐形成四大汗国"大元"出自《易经》"大哉乾元",是对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浩大的宇宙的赞叹。表现了元统治者欲一统天下的志向。【思考】元朝统一后面临着什么历史困局?如何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如何处理好众多民族的关系?大元王朝1、交通:驿传制度内容:◆修驿道

◆设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

◆分设急递铺(传递文书)特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保障充分意义:(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2)传递军政要情,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3)促进交通运输发展;(4)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元代急递铺令牌二、多民族国家统一:元朝的统治2、元朝中央官制:中书省(一省制)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行政)御史台(监察)枢密院(军事)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元:中书省一省制皇帝特别注意:唐中书省:中央决策机构之一,负责起草诏令

元中书省:宰相机构,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二、多民族国家统一:元朝的统治①含义:

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②性质: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双重性)材料一: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七》材料二:行省“诸行省用及(超过)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元史·百官志七》材料三: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反映了行省制的什么特点?③特点①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②行省受制于中央,权力大而不专,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③打破“山川形便”,采取

“犬牙交错”政区划分方式。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④影响3、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二、多民族国家统一——元朝的统治材料一: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地方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地理志》材料三:行省制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行省也是蒙元帝国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思考:结合材料和p57《元朝形势图》,想一想行省制度有何影响?蕃汉结合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腹里:中书省直辖范围,包括今天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内蒙古部分地区北庭都元帅府管理军政事务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影响: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统治,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雍正皇帝:“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4.民族关系(1)蒙古族的形成

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苦命部落融入,形成蒙古民族。(2)回族的形成

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回波斯人阿拉伯人汉人畏兀儿蒙古人(3)四等人制A.目的:为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B.特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C.评价: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加速了元朝的灭亡。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第三等汉人北方汉族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5、元朝的灭亡:二、多民族国家统一——元朝的统治1、原因: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拓展】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自然因素、统治阶级腐败等。2、概况:元朝灭亡后,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融合。3、结果: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原属红巾军的朱元璋独树旗帜,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1368年8月,明军攻陷元大都,元朝灭亡。二、多民族国家统一:元朝的统治探究与拓展从辽、金朝起,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以空前的规模向北方传入,汉族向北方迁徙也空前增加,极大地改变了草原树海的面貌。辽、夏、金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一系列变化。游牧部族的制度无法再继续下去,而向着中原农耕民族的组织制度演变。——武玉环《中国大通史·西夏》虽然各政权之间战争不断,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频繁,民族融合是主流,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例如:辽有自我独特的医学针灸、防腐技术和历法,又有契丹汉族结合的建筑风格……——龚书铎《金戈铁马的交汇》忽必烈一路走来,带来了游牧文明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明的中原文化大融会、大交流、大发展的局面。……上都城(会宁府),孔庙倍受尊崇。这里,帝师寺蒙古学得到传扬。这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各倡其门,庙宇、道宫、佛殿庄严肃穆、香火兴隆。这里云集天下客商。这里,旅行家、科学家、政治家、学者往来频繁。这里,物宝天华人文荟萃。——殷继红《元上都文化》

如何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①促进对边疆地区开发;②促进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文化,推动游牧文明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中华文明的延续与传承;③促进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④活跃中外交流,促进文化繁荣。“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思考1:现实中的哪些制度体现了“因俗而治”?对于我们国家治理有哪些启示?

国家治理,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本国几千年的治国理政的智慧,探寻中国道路,创造性的前进。思考2:以史为鉴,我们应该树立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