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第四章经络课件_第1页
中医学的第四章经络课件_第2页
中医学的第四章经络课件_第3页
中医学的第四章经络课件_第4页
中医学的第四章经络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经络

Meridians

第一节经络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第二节十二经脉第三节奇经八脉

第四节经络的功能和应用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则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第二节十二经脉(一)命名原则1、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2、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3、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二)具体名称

前—手太阴肺经

内侧—手三阴经

中—手厥阴心包经

上肢—手

后—手少阴心经

前—手阳明大肠经

外侧—手三阳经

中—手少阳三焦经

后—手太阳小肠经

前—足太阴脾经

内侧—足三阴经

中—足厥阴肝经下肢—足

后—足少阴肾经

前—足阳明胃经

外侧—足三阳经

中—足少阳胆经

后—足太阳膀胱经

(二)具体名称

(二)分布规律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表里经┐┌同名阳经┐┌表里经┐┌─→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心中←───────┘│└→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胸中←───────┘│└→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肺中←───────┘三、腧穴概述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又称为穴位、穴道、气穴等。

“穴”是空隙的意思。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一)腧穴的分类(一)经穴(二)奇穴(三)阿是穴(二)腧穴的作用1、诊断作用

(1).扪穴检查诊断疾病:(2).探测穴位诊断疾病: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一)体表标志定位法

1.固定标志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

2.活动标志指采取相应的动作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二)骨度折量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骨定穴法。

优点:不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均

可按这一标准在其自身测量。19头面部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12寸眉心(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寸后发际正中→大椎3寸眉间(印堂)→大椎18寸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寸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9寸胸腹胁部胸骨上窝(天突)→胸剑联合中点(歧骨)9寸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脐中8寸脐中→耻骨联合上缘(曲骨)5寸两乳头之间8寸背部肩胛骨内缘→后正中线3寸肩峰缘→后正中线8寸下肢部内侧: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胫骨内侧髁下方→内踝尖13寸外侧:股骨大转子→腘横纹19寸腘横纹→外踝尖16寸(三)指寸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指的某些部位折作一定分寸用以比量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1.中指同身寸2.拇指同身寸3.横指同身寸

1.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的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此法源于《千金方》。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7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此法见于《千金方》。适用于四肢部作横寸折算。28(四)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手太阴肺经

体表循行路线

:起于胸壁外上方的中府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止于大拇指桡侧缘的少商穴

主要腧穴——中府,尺泽,列缺,太渊,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

体表循行路线:起于商阳穴,沿着第二指骨上行,至上肢外侧前缘,绕行肩胛,经颈,过颊,止于对侧的迎香穴。

主要腧穴——商阳,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足阳明胃经

体表循行路线:起于承泣穴,经颊部至耳前,到达额角的头维穴。分支,从颊部分出下行,经胸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循行于下肢外侧前缘,止于厉兑穴。

主要腧穴:承泣,地仓、颊车,头维,天枢,犊鼻,足三里,

足太阴脾经

起于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至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经腹正中线旁开4寸,止于大包穴。

主要腧穴: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手少阴心经

从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

主要腧穴:

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少泽穴,沿手背尺侧上腕部,循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

主要腧穴:

后溪、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睛明穴,向上到达额部,向后行交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旁开1.5寸,3寸)下行,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然后下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至阴穴。

主要腧穴:

睛明、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委中、承山、昆仑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心(涌泉穴),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向上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经腹正中线旁开0.5寸,胸正中线旁开2寸,止于第一锁骨下。

主要腧穴:

涌泉、太溪

手厥阴心包经

从腋下三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沿中指桡侧,出中指桡侧端(中冲穴)。

主要腧穴:

天池、间使、内关、劳宫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沿着上肢外侧中间上行至肩部,项部,沿耳后,出走耳前,至目外眦。主要腧穴:

外关、肩髎、翳风

足少阳胆经

起于瞳子髎穴,上至额角,到耳后,再折向经额部至眉上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至腋,沿胸侧,下行至髋关节处再向下沿下肢外侧下行,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于足窍阴穴

主要腧穴:风池、肩井、阳陵泉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大墩穴,向上沿足背前缘处,沿胫骨内缘,在内踝尖上八寸处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绕阴器,至少腹,止于乳下第六肋间隙的期门穴。

主要腧穴:大敦、太冲、

第三节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一)进一步加强十二经脉的联系督脉——“总督诸阳”(与六阳经交会于大椎,称为“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脉之海”)

(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

二、督脉、任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督脉l.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

主要腧穴:

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人中

任脉l.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内侧),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主要腧穴:

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下脘、中脘、膻中第四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一)沟通联系作用(二)通行气血(三)调节功能平衡(四)感应传导经络能运行气血,调节阴阳,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当气血和或阴阳偏胜或偏衰即产生疾病。

心经二、经络学说的应用(一)阐释病理变化

1.传递病邪(1)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2)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

2.反映病变“有诸内必形之于外”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1.循经诊断(头痛的诊断)

2.分经诊断阑尾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