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1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2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3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4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a组学生能在经受操作活动和观看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b组学生在a组学生的根底上,能更进一层地熟悉到线段的由来,知道每两点就能画出一条线段,尤其是四个点能画六条线段。

3、c组学生在b组学生的根底上,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线段有长有短,并能通过折知道线段的长短。

4、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操作力量、空间想象力量。

教学重点:

熟悉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的两个端点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比拟红、黄短线的长

师:

①小朋友,你们看,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两根线,一根是弯的,一根是直的,你知道哪哪根线比拟长?

②小朋友意见这么多,谁说的才是对的呢?有什么方法来比拟出这两根线的长短呢?

生:把弯的拉直就好了。

师:他的意见好不好?那教师就拈住这根线的两头,拉直了贴在黑板上,把黄线也贴在黑板上。

现在两根线都是直直的了,谁来说说哪根线更长呢?

生:不能比拟

师:那有什么方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哪根线长?

这个方法好不好?好,我们就把这两根线的一头对齐,现在你能比拟出来吗?

对啊,红色的线从这里开头(点一点),到这里完毕,黄色的线从这里开头到这里完毕了?到这里完毕(点一点),所以黄色的线比红色的线长。

2、提醒线段概念

象这样直直的,有长有短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线段。(板书:线段)齐读线段

(指着线)现在谁来说说哪条线段比拟长,哪条线段比拟短。

3、直观推断

师:(出示较长的线段)

小朋友,教师这里还有一条绿色的线呢,你们看这是不是线段呢?为什么?怎样可以让它成为一条线段?

师:这是不是线段?不管这些线段位置怎么变,但它们都是线段

4、举例得出线段表示法

师:其实在我们的四周很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看我们数学书封面的这条边从这点开头直直的到这点完毕也是一条线段,你能跟教师一样也来找找看吗?同桌一起找。

学生举例:留意让学生用手摸摸找到线段,并比拟一下长短,刚刚我们找到的很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那这些线段都是一样长吗?

师:看来线段不仅是直直的,而且有长有短。那象刚刚同学们找到的许多物体的边,比方课桌面的边,窗户的边我们能把它拿下来象毛线一样贴在黑板上吗?

所以我们画线段来把它边式出来:由于线段是直直的,所以要先画一条直直的线,又由于线段有长有短,所以我们要在线段开头的地方点上一点,表示线段从这里开头。再在线段完毕的地方点上一点,表示线段到这里完毕。这两点就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

5、画线段

师:教师刚刚画了一条线段,你能象教师一样也画一条吗?画线段除了要用到铅笔,还要用到什么?为什么要用直尺?假如我们身边没有没有带直尺,那你还能利用其它工具来画吗?

生练习画线段

展现:

1、请你说说你利用什么工具来画的?

2、说说他画得怎么样?

强调:

肯定要画直,并且别遗忘点上两个端点。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透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提高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推导出3的乘法口诀,并理解每句口诀表示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初步培育学生的分析、综合力量;在数学嬉戏中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预备:

小棒、投影片。

教学方法:

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1辆车需要3个轮子,2辆车呢?3辆—9辆分别需要多少个轮子?这节课我们共同讨论3的乘法口诀。

二、数一数

请同学们独立地数出轮子分别用了多少个?边数边填表。

指名汇报,并引导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数的。

启发学生说出表格里的数个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说明:第一格表示1个3;其次格表示2个3......第九格表示9个3。

三、摆一摆

请同学用小棒摆三角形。摆个三角形,试着列一道算式,编出一句口诀。

学生完成边摆边数边说的活动。

说一说。

指名汇报。

教师准时板书:1个3;1×3=3;一三得三。

2个3;2×3=6;二三得六。

同桌的小朋友把算式和口诀读一遍,检查一下同桌小朋友是不是都对了。

观看: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争论: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呢?与你的伙伴说一说。

沟通: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

记一记

请同学们选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一记。

教师与同学对口令记口令。

任意两组“开火车”记口诀。

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就可以得到教师的金牌。

嬉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九()一三()

二三()三三()

三六()三三()

四、练习

填空。

6×2=(),读作()乘()等于()。表示()个()相加。

7个3相加是(),再加1歌是()。

3个6相加,写成加法算式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

9×3=(),3×9=(),用的口诀都是()。

连线

2×4;4+4+4;3×5;3个3。

2×3;4个2;6×3;5个3相加。

5×5;3×2;2×3;3个6。

3×4;五五二十五;3×3;3+3。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亲密关系。

2、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熟悉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预备:

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日起的特殊早,原来阿!小熊开的店今日开张了,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庆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认真观看,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4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猴总也算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情愿帮忙小熊吗?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索

2)独立列式

3)沟通汇报

4)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独立思索

2)独立列式

3)沟通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索,个人汇报

小猴,小狗都买到了坦克,他们可快乐了,你们快乐吗?现在教师要考考你们了,在4*5=?20/4=5中你发觉了什么?

三、体验感悟

1、教师的问题

现在教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12元钱,假如要买铅笔盒,可以买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索,列式计算

2)学生反应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提示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

2)沟通,说说所用的口诀

2、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沟通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沟通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沟通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27页

板书设计

4×5=20(元)或5×4=20口诀:四五二十

20÷5=4口诀: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学问点:

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熟悉,进一步进展长度观念。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学问,利用统计表进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猎取信息的力量。

3、稳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力量点:

1、为学生供应动手操作的时机,进展学生的实践力量、合作力量。

2、培育学生的动手力量,并通过实际的测量熬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问、创新进展的力量。

德育点:

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育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熟悉。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运用学问的力量和意识。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

米尺、长绳、皮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今日就要在这个教室里进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测量时我们要留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比一比哪一小组量的又快又准。

学生动手操作。选出量得最快的小组沟通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2米长的绳子,对于不同的方法赐予确定。

师:测量时我们要选择既简洁又便利的方法。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2、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小组分工合作。

3、分组测量身高、头围、臂长,并填表。

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比表进展对比。

男生女生

头围(厘米)43~5942~58

身高(厘米)99~13398~132

三、拓展运用:

1、大家还想测什么?自由测量。

2、指导学生测量步长。

3、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假如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

课后完成测量任务。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拟简便。

2、熟悉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二、智能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正确把一样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受学问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情感目标:

1、培育学生小组合作互助的精神。

2、教育学生思索问题应当多从不同角度去观看、去想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预备:

1、课前教学生唱《数字拍手歌》,配动作。

内容如下:一二拍拍手,三四点点头,五六挪挪腰,七八不说话,九十快坐好!

2、练习九第1题的挂图。

3、制作多媒体电脑课件。

4、制作卡片(内容为练习九第2题和补充的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交谈导入,提快乐趣。

同学们,你们喜爱到游乐园玩吗?那么这节课学习仔细,积极动

脑筋的同学,教师就带他到游乐园玩,好吗?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请看图,这五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课件出例如1的主题图)

2、你能依据这幅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

3、那么请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在堂上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看哪个小组算得快,算得准。

4、请学生汇报,师分类板书:

14+6=20xx+10+10=30

4+4+4+1+1=145+5+5+5=20

3+3+3+3+3+3=18

5、我们一起看黑板上的这些算式,认真观看,你发觉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左右两边的一样点都是加法算式,不同点是左边的算式中加数不都一样,右边的算式中加数都一样。

6、我们再次看这边的算式,你能照样子再编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请在本子上写一写。留意要求算式中的每个加数都要一样的。

7、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学的算式,师质疑:假如再添加上5个、10个。这样的数,那说起来很简单漏说或多说几个,这怎么办?

学生引导说出:几个几相加。

8、那么你们能说说右边这3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呢?你们所写的算式是几个几相加呢?请同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

9、看来这些算式用几个几相加说真简便,那么写有没有方法能写得简洁一点呢?稍让学生思索。

10、我们可以用另一种运算方式-乘法来表示。(板书乘法)齐读课题。

11、现在以这一题(3+3+3+3+3+3=18)为例,一样加数是几?

有几个3?得多少?板书(63=18)

12、在6和3中间写上这样一个符号,(63=18)读作6乘3等于18。)

13、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乘号与我们熟悉的加号、减号一样,是一种运算符号,那像什么?(提示学生书写要端正,不要与+混淆。

14、那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6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5、6个3连加除3这样(63)写外,也可以先写一样加数3,再写6,写作36=18,那这个算式又怎样读?

16、质疑:请翻开书45-46页,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17、小结:同学们,求几个一样加数连加的和,可以应乘法计算。要留意弄清晰一样加数是几和有几个一样加数。

三、练习稳固,把握新知。

1、现在教师预备了一些算式卡片,你们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要仔细听。完毕后,全班同学再齐读一次。

2、读会读了,那同学们还能把另外这两个算式(10+10+10=30、5+5+5+5=20)和你们所写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请在本子上做一做。学生汇报。

3、翻开课本48页,做第3题。学生汇报。

4、连续做第4题。学生汇报。

5、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很好,教师真想立刻带大家到游乐园。请再翻开46页,看做一做的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请在书上做。学生汇报。

6、好,现在我们一起唱着《数字拍手歌》到游乐园玩吧!

7、(课件显示44页游乐园情景图)。我们来到了游乐园,认真看看,你发觉了什么?(让学生说图意)

8、你能依据这些情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请四人小组的同学分工:①提问题;②列算式;③推断对错。

学生汇报。

9、同学游乐园的另一个角落还有这些小朋友。(出示48页第1题的挂图)。你们看,谁能帮忙这只小鸟解答这个问题(共有几个小朋友)?请在本子上分别用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来解答,学生汇报时,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想①每个跷跷板上坐4个小朋友,有2个跷跷板。②两个跷跷板的每一端坐2个小朋友,有4端)师鼓舞学生:同学们思索问题应当多从不同角度去观看、去想方法解决问题。

四、拓展练习,扩阔思维

1、同学们真是一个聪慧的乐于助人的小朋友,那能不能把4+4+4+4+1+1=14这个算式局部改成用乘法表示呢?(可小组争论)再汇报。

2、玩了这么多,有点口渴了。这里有几瓶水(在讲台上摆成000000)列成加法算式是什么?(1+2+3=6)

那这个算式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那谁能移动一瓶、两瓶或三瓶水,使它们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指名出来移,并说出乘法算式。

(引导学生抓住一样加数去想。从这些方面去移,变成000000或000000或000000)

五、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1、游乐园真好玩,是时间回去了,我们又唱着《数字拍手歌》回去吧!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3、师总结:当消失一样加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这只是对乘法的一个初步熟悉,以后我们会学习更多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设计:

乘法

14+6=20xx+10+10=30(103=30)

4+4+4+1+1=145+5+5+5=20(54=20)43+21=143+3+3+3+3+3=18

或34+21=1463=18读作:6乘3等于1836=18读作:3乘6等于18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把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详细情境进展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重点:初步把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40×1060×2030×40300×70200×8012×400240×2130×330×3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305×6485×3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例如2图:请学生认真观看。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猎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索、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18×2222×18

(2)小组争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

方法二:18≈2022×20=440

方法三:22≈2018×20=360

(4)比拟、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沟通。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沟通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展估算。

四、总结请学生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

(1)初步熟悉单位“米”,帮忙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忙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争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争论法。

教学预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①量比拟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学问。

(板书:熟悉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熟悉“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熟悉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存运用,拓展延长

(1)推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识别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精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力量目标:让学生经受观看、操作、分类、比拟等数学活动,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分析力量、抽象力量、口头表达力量和制造力量,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制造漂亮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具、学具预备:

教具:大三角板、磁铁、一条大红领巾、实物钟、小黑板(五角星、3个孪生角)、剪刀、课件、一张简笔画。

学具:一幅三角板、剪刀、水彩笔、四张卡纸(画角、简笔画)、一组(7个)角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今日谢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瞧:

(课件出示:一个角。)

师:那你们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吗?

生答。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的影子。瞧:国旗上有4个角,而且都是直角。你们还能找出其它地方角的影子吗?

学生边找边介绍。(大局部找出的都是直角。)

师:刚刚同学们找出了很多直角的影子,你想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动手画,引导学生说出画角的工具。画完后,同桌验证。

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现画直角的过程,并且边画边介绍。

二、创设情景,比拟熟悉锐角和钝角

1、从实物中,比拟抽象出两类角。

师:刚刚同学们从我们的教室里找到了很多角的影子。现在我们再一起来找找红领巾上角的影子吧!

出示红领巾。

师:谁到上面找一找红领巾的什么地方有角的影子?

学生上台边比划边介绍。(留意引导学生简洁、精确地描述角。)

师:这3个角有什么特点呢?

生1:下面的这个角好象是直角。

生2:下面的角比直角大。

师:那么该怎么推断它是直角还是比直角大呢?

引导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进展推断,得出结论:比直角大。

师:真棒,同学们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懂得借助工具来推断。那你们能够再借助这个工具来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吗?

学生动手画角,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大的角。

师:那左右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生1:这两个角一样大。

生2: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

师:是的。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那你们会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小的角。

2、锐角、钝角的概念。

师:像这类比直角小的角,我们的数学家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锐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锐”字怎么记?

而像这类比直角大的角,我们的数学家也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钝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钝”字怎么记?

现在请同学们为你们刚刚画的角写上名字。

3、从实物中来区分,找锐角、钝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角得意跟我们捉迷藏,瞧这个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出示钟面,生上台介绍。(留意引导学生用简洁语言来完整,精确地描述,如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度是一个锐角。)边比划边描述。

教师再拨出3-4个钟面(有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来区分。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锐角、直角、钝角给区分出来了。那么,现在我们再一起从五角星的身上来找出角的影子。

小黑板出示五角星,学生上台边找边比划,并用简洁的语言精确地来描述角。(懂得五角星的身上有10个角,5个锐角、5个钝角。)

师:你们真厉害,锐角和钝角藏在一起的时候,也能这么快地给它们找也来。

4、建立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的表象。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的3兄弟的样子已经有了较深的印象。让我们闭眼来想它们的样子,并用手画出来。

师说名称,学生书空。(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张开眼睛,说一说刚刚书空的感觉:角的开口越来越大。

三、稳固练习,丰富感知

1、推断。

师:同学们,熟悉了锐角、钝角之后,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嬉戏。首先请同学们从组长拿一张自已喜爱的角,嬉戏的规章是这样的:先看谢教师制造的角,然后请跟我是同一类角的同学,带着卡片上台来并一起说出角的名称,同时台下与台上的同学要相互检查看有没有找错朋友的。

师生互动,玩嬉戏。

师:同学们可真好,为这些角都找到了朋友。可是谢教师这里有3个孪生兄弟,它们找不到朋友,你们能帮它们区分出来吗?

小黑板出示了三个很相像的角。

让学生会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推断。

2、制造角。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有方法,这么快就把3个孪生兄弟给区分出来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用聪慧的脑袋来想方法制造一个自己喜爱的角,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来制造。

学生边展现,边介绍自己制造角的方法及角的名称。(如:我用两根铅笔制造了一个锐角。)

师:刚刚看了同学们制造的角。谢教师也用剪刀制造了一个角,谁来帮我介绍一下。

生:谢教师用剪刀摆出了一个直角。

师:(直角变锐角)请同学们观看一下,这时两条边张开的角度变怎么了?

生:变小了。

师:这时成一个什么角?

生:锐角。

再回到直角,演示由直角变钝角。学生说出变化和角的名称。

学生拿出剪刀,根据教师说的名称来变。

小结:原来3种角是可以转换的。

3、小组合作,从生活中找角并推断。

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再找找3种角的影子,练习第一题。

请4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选一幅自己最熟识的图来找,并用水彩笔描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上台展现并介绍。

四、活动激趣,敏捷应用

师:同学们,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有用,而且它还能制造出漂亮的图案。瞧,出示一张简笔画,你们想用角也来制造漂亮的图案吗?

小组合作制造,展现并介绍什么地方用了什么角。

小结:角很美。

五、总结并提醒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熟悉了哪两位新朋友,(提醒课题)它们有什么特点?当它们长得很像时你可以怎样来区分?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熟悉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学问,能推断平年、闰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沟通、争论、计算培育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熟悉时间单位年、月、日,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

教学难点:

发觉并把握推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预备:

xxxxx

教学过程:

一、创设引思

2、观看孙悟空赠送的礼物-年历片,激疑引思。这上面有很多关于年、月、日的隐秘,你们快把答案找出来吧!

3、灯片出示思索题,同时师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熟悉大、小月

同桌同学沟通观看结果,教师请学生答复发觉

(1)1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月都有31天。

(3)4、6、9、11月都有30天。

(4)2月有时28天,有时是29天。

总结:习惯上将31天的月份叫大月,一年中有几个大月?

哪两个连续的大月?

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一年中有几个小月?

2月是一个特别的月份,有时28天,有时29天,我们叫它平月。

2、如何记忆大、小月呢?

先组织同桌沟通,再全班沟通。

3、计算全年天数

问: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吗?

学生答复,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哪种算法最简便,再用计算器算出得数,汇报结果。

问:为什么一年会有两种天数?主要缘由在哪?

归纳:二月有28天的一年有365天,我们叫它平年。

二月有29天的一年有366天,我们叫它闰年。

问:为什么会有平年、闰年之分呢?

问:闰年比平年多几天?多的这一天放在哪个月?

区分平年、闰年主要看什么?

4、推断平、闰年

持有1900年年历的同学有争议,教师准时发觉,并说明:遇到整百年份时,必需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年、月、日》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练习:说一说以下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0年、1700年、1840年、1949年、1997年

5、课外学问拓展

关于年、月、日的学问,除了刚刚所学的,你还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

三、理解运用

1、小明满12岁时,只过了三个生日,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动手操作

放申奥实况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爱国思想。

璧合将不完整的20xx年年历片制作完整。

要求:先两人沟通争论,再用最快的方法制作,做完后可美化年历卡。

四、课后延长

同学们,你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更多隐秘吗?那就课后查资料讨论吧!

学习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27—28页练习五

学习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借助乘法算式想出除法算式的商。

3)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表达以及收集信息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经受借助乘法算式求商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以及集合、对应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胜利的欢乐。

教具预备:

课件、卡片。

预习作业:

预习课本第26页第4题

你是怎么列式

每个式子什么意思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应:

式子:意思:

3×5=153个5总共是15人

15÷3=515人,平均3桌,每桌5人

15÷5=315人,每桌5人,平均分成3桌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今日教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去玩,你们想去吗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咱们要去,特别快乐,他托教师给大家带来好多小礼物,他说:只要谁积极动脑思索、回答下列问题声音洪亮,就把礼物送给谁。你们想要吗(随之出示美丽的小卡片,卡片的反面是好玩的思维训练题)不过,去拜见国王的路上有许多困难,你们怕不怕”

三、复习整理,稳固新知:

(一)活动一:向数学王国进发

1、师:为了顺当地见到国王,让我们先做做操,把身体熬炼好吧!拍手操背诵1——9的乘法口诀。

2、师:听,列车开过来了,让我们乘坐列车动身吧!(课件出示小火车,每节车厢是由一道道填空题组成,并伴随着火车的声音。

()四十二三()十五四()二十四

二()一十()六三十六三()十八

(二)活动二:进入数学王国

1、师:进入数学王国,先要进展测试,只要我们都做对了,就能顺当进入下一站,你们有信念吗好,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细心,能顺当进入大门。现在做课本26页的第6题。

2、课件演示校对答案,同桌互改。

(三)活动三:走“迷宫”

师:欢送小朋友进入下一站。看这是一座“迷宫”,走“迷宫”的规章是:自己在“迷宫”的外围找到入口和出口,按着肯定的挨次走。说说你是按什么走的(课件可依据学生的答复进展切换。)

(四)活动四:算对了,“kitty猫”就和你做朋友。课件出示课本第26页第5题。

(五)活动五:看谁先到家。(练习五第11题。)

四人小组竞赛,派代表汇报。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迎接你们啦(课件出示“kitty猫”),“kitty猫”夸张家今日表现得很好,都是爱动脑筋,聪慧的孩子,盼望你们连续努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大的收获,有信念吗

五、完成《随堂练习》

课题:

熟悉厘米用厘米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熟悉刻度尺。

2、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熟悉。

3、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把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力量,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力量。教学重点与难点:

把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采纳活动的方式进展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看、思索、沟通的根底上熟悉厘米。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拟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忙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晰地熟悉、理解1立尼毕竟有多长。

一、学前导学

1、前置作业:

你观察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预备一把尺子,观看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提醒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很多不便利,也不精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索解决问题

一、熟悉直尺

1、小组沟通:你观察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预备一把尺子,观看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

二。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1厘米长?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看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师生探究合作沟通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争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预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取整数)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6页练习一1——3题。

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下量。

四、变式练习

1、假如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拿出不同长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图填空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把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娴熟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和检查力量,培育学生的分析推断力量。

重点难点:

查漏补缺,反应消失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娴熟度和精确度。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36+28+17=

65-25-21=

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知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

3、总结算法:

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当怎样做?

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忙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察。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察。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沟通。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爱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今日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的结果。

2.组织学生参加学习活动,沟通开展统计活动的体验与技巧,提高数据处理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今日,我们连续练习统计表的有关学问。

二、练习稳固

1.“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张力在班上调查的原始材料。

提问:张力同学调查了自己班级中的同学的什么状况?一共调查了多少位同学?

(2)依据这个调查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这些数据进展,怎样进展分类?出示书中的两个统计表。

(3)让学生独立分类,并填写。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如画“○”或画“正”字等。

(4)组织学生在组内进展沟通,说说自己在这两张统计表里分别知道了什么,答复菜椒先生的问题,答复第一个问题要看第一张统计表,答复其次个问题要看第张统计表。

(5):同样一张调查表,但依据不同的分类,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分类后的数据比原始数据更清晰地反映相关的信息。

2.“想想做做”第4题。

(1)依据张力同学的调查,我们了解了他班同学的一些状况,我们也来进展一个类似的调查。

(2)以小组为单位,先调查组内每位同学的年龄及诞生月份。

(3)全班汇总,算出合计数,请学生完成第97页上的统计表。

3.“想想做做”第5题。

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按图片颜色分为彩色和黑白两类,可以按图片上动物的只数分为1只、2只和3只三类,也可以按拍摄照片的方式分为横拍和竖拍两类。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填写统计表,并正确算出相应的“合计数”。

三、课堂

通过今日的练习,我们学会了分类统计并填写统计表格,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特别有用的。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十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学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

3.培育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的意识和力量。

教学预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认真观看、思索。分组争论。

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索,或是摆学具帮忙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学生在小组内沟通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看图,在小组内沟通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索、提问,在小组内沟通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展解答。全班沟通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拟一下,今日学习的学问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分和联系?指名答复。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学问。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把握方法,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稳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忙学生进一步稳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一篇

学习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尝试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学会发觉、观赏并学习同伴身上的优点。

4.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力量。

学习重点:

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1.教师考勤学生,点名。

2.熟悉新同学,每个同学进展1分钟介绍自己。

3.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座位。

4.讲解解决“分梨”的问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其次人;又取最终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梨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梨多少个?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索

⑵小组内沟通

⑶反应沟通,教师引导启发思维。

⑷小结策略: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过程中总数是不变的,我们要能找出关键条件,即最终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

5.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对应例题的反应练习:一只篮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个给其次个人;最终只剩下2个梨。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梨?最终集体沟通反应。

6.进展扑克牌“24点”小嬉戏。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二篇

教学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比拟娴熟地进展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力量。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练习加、减法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口算

(1)用小黑板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先指名学生说出口算过各和得数,再指名学生直接口算得数。

(2)小结:口算加、减法,一般从高位算起,要用一样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假如哪一位相加满十,在前一位上增加1,假如哪一位不够减,在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合起来再减。

2、笔算

(1)做练习十四第10题第一小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地做在课本上。

(2)提问:加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减法用竖式是怎样算的?加、减法的笔算有什么一样的地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做练习十四第10题其余两小题

(4)做练习十四第11题。做完后提问:用整千数去减,退位后个位上用几减的?十位上百位上呢?所以,减数笔差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有规律?为什么差和减数个位上相加是10,十位、百位上相加是9?

(5)谁能说一说这个规律说说1000减后面几个数各得多少?谁能说说十位、百位上各用几去减的?

(6)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13。

三、应用题练习

做练习十四第14、15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12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三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其次单元P10-P11。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把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展计算和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受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的习惯,培育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课前预备:

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争论沟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来到了森林里采集松果,

预备过冬,它们采了许多的松果,可是不知道究竟采了多少?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慧能干的,你能帮忙他们数一数吗?

二、活动探究,猎取新知。

1.你准备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数法。)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④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也是5个5个地数。

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爱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生:我喜爱5个5个地数,这样简便。

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提问:指着第一堆松果提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4.提问:指着第一堆和其次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5.谈话: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小组沟通)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汇报,依据学生答复板书

2.这样看来简洁多了,可是还是不能很好的记住它,有什么能记住这些算式的好方法吗?

3.引导学生整理口诀。

固然是乘法口诀了,它可是特地用来记这些算式的,小朋友,你能编出这些口诀吗?

(有的学生会想,1个5是5,2个5是10,3个5是15,4个5是20......这样记住的)

师:这是依据乘法的意义来记的

(有的学生会说出乘法口诀来)

师:利用口诀来记又顺嘴,又便利。刚刚有同学说1个5是5,假如把“个”字去掉,变成“一五得五”,把2个5是10变成二五一十就顺口了。

师:哪一组的同学能把编制好的口诀读给大家听。

熟记口决。(给2分钟时间看谁读得次数多。)

师:同学们想不想和教师玩个对口令的嬉戏呢?我读上句,你接下句,看哪个同学接的快!

师:现在和你的同桌来玩这个嬉戏,男生先说,女生对。然后女生先说,男生对

(生生互动)

四、稳固应用。

练习一:

对口令

1.教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教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

完成第2、3、4题和数学嬉戏

练习二:

师:教师想和大家玩个嬉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知教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五、拓展练习。

师:有一天,学校乐队的同学预备到广场演出,一共有19个人,他们准备乘出租车去,每辆出租车能坐4个人,5辆车够吗?为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十四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把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娴熟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和检查力量,培育学生的分析推断力量。

重点难点:

查漏补缺,反应消失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娴熟度和精确度。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36+28+17=

65-25-21=

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知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

3、总结算法:

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当怎样做?

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忙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察。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察。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沟通。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爱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今日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五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熟悉)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根底上,熟悉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根底,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熟悉,并关注了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受实际测量的过程,熟悉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把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存测量阅历,初步进展空间观念。

2、能依据详细情境恰中选择长度单位,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进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奇怪心和参加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查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力量。

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动,进展学生的估测力量。

【教具、学具预备】

教具:

学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