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卷:历史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卷:历史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卷:历史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卷:历史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卷: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宗法制度的一个方面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根据这种理解,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

A.授土 B.宗祠 C.族规 D.家谱

2.《华阳国志·蜀志》载:“(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列国的过程中 ()

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 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 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3.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清明、理学盛行

C.分封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趟: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4.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5.“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 ()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

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6.周敦颐是湖南道州濂溪人,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主静”的修养方法,强调“无欲”。这一修养方法的实质是 ()

A.发扬光大“无为而治”的思想 B.淡化儒家重现世事功的主张

C.努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体现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7.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了顶峰。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 B.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 D.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8.下图是1930年在甘肃北部居延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木简。它记录了这座烽燧所拥有的兵器及其他驻屯军用品的数目,其中有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对上述信息的认识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起源于木简刻字

B.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

C.木简仍是重要的书写载体

D.木简上的文字应该是小篆9.2022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撤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10.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周村人陈寿亭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到资产雄厚企业家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到:“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11.2022年10月26日,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运营。该动车组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右图为“上海一吴淞”铁路。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 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 D.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12.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13.“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不能说明的是 ()时期所送嫁妆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20世纪90年代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A.保留了传统特色 B.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C.改革开放,人们收人增加 D.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14.“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间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近三十年来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这段材料应出自 ()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B.1992年“九二共识” C.1995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 D.2022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15.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贫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16.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二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B.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D.我国实行区域自治政策的17.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18.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文章(书籍)()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19.《法国政治铡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 ④“新政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20.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顶尖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 C.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D.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21.英国科学史专家丹皮尔在《科学史》中指出:“那时哲学与科学仍是混淆不清。连笛卡尔在为天文学建立一种力学理论时,也把它放在经院哲学的相反的观点和认为物质的本质是广延性的形而上学见解的基础上。牛顿摆脱了这些先人之见,实在是一种真正的进步。”牛顿的进步性主要在于 () A.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B.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放弃了对宗教的信仰 D.首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理论性概括22.以下两图反映了欧洲某一城市的变化。其中,图1摄于1961年8月,图2摄于1989年11月,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23.一对西方夫妇曾在《CTTY》杂志上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A.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24.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碍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 ()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能客观地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25.以下是美国拍摄的曾经风靡中国的两部动画片的剧照。这一文化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二战后电影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B.电影艺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广泛的影响 C.好莱坞电影特别喜欢中国元素 D.要依靠现代科技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0分,共35分)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成就时说:“不应看到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到它做到了什么。”材料二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摘编自《十二铜表法》材料三皇帝是帝国元首。……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摘自19世纪70年代欧洲两部重要的宪法材料四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3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摘自《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雅典民主政治“做到了什么”值得我们肯定?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两者对后世西方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2)材料三涉及到哪两国的宪法?简述其共同特点?(4分)(3)据材料三指出1833-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4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二“百年张裕,传奇品质”。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张裕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井上市,2022年7月,张裕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为“最具国际竞争力向世界名牌进军的16家民族品牌之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决定“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材料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4分)(2)20世纪,张裕葡萄酒公司这一民族工业的传统品牌,经历了哪几次主要发展机遇?简述每次发展机遇出现的原因。(8分)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一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套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一一卢梭材料三中世纪的欧洲的意识形态的所有领域都是基督教会独统天下的,他们用神学解释一切,难以提供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的理论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启蒙思想家就只有从非基督教!治的遥远的东方文明国家即中国那里汲取完全不同于欧洲气质的文化中合乎他们需要的理论和汉。明清之际,程朱理学被欧洲的耶稣会士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午的中国文化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袈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引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材料四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们先天不足,楚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鸩、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二共和带3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回答:(1)分别慨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2分)(2)根据材料三,结合法国历史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的目的有哪些?(4分)(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被称为“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欧洲启蒙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