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含义:
凡能通利水道,渗利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水
由于服用这类药后,能使小便通畅,尿量增加,所以又称为利尿药。性能功效:本类药物味多甘淡,性平或寒凉,主归膀胱、小肠及五脏,作用偏于下行。甘淡渗利,寒能清热。甘淡
渗利水湿利水消肿利水消肿药(淡渗利湿药)甘淡寒苦寒
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利湿:通利水道,排除水湿,重点在“利”,使水湿从下而泄,偏治下焦。化湿:运化湿邪,消除湿浊,重点在“化”,增强脾的运化功能,偏治中焦。适应范围: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淋证。黄疸、带下、湿痹、湿疮、湿温。利小便实大便水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宣肺发汗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以温补脾肾为主湿热合邪者,配清热药选药配伍利水渗湿药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湿痹者,配祛风湿药此外,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使用,以提高疗效。使用注意:注意辨证。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患者,宜慎用或忌用。有些药物有较强的通利作用,孕妇应慎用或忌用。
分类利湿退黄药利尿通淋药利水消肿药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本类药物性味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渗泄水湿,服药后能使小便畅利,水肿消退,故有利水消肿作用。多入小肠、肺、肾、膀胱经适用于—水湿内停证之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利小便,实大便;健脾。)痰饮使用注意: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患者,宜慎用或忌用。有些药物有较强的通利作用,孕妇应慎用。利水消肿不是治疗水肿的唯一方法,应根据不同原因和证型做适当配伍。
药物组成
利水消肿猪茯苓,
薏苡泽泻功效同。小豆大腹冬瓜皮,
再加赤小豆亦从。
茯苓(A)薏苡仁(A)泽泻(A)猪苓(B)大腹皮(B)冬瓜皮(C)香加皮(C)赤小豆(C)茯苓A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野生或人工培植。野生茯苓常在7月至次年3月采挖,人工种植于7~9月采挖。挖出后经堆置发汗,晾干,再发汗,再晾干,反复3~4次,最后晾至全干,去皮切片,生用。处方用名:茯苓、云苓、白茯苓、赤茯苓、茯神。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一利二补三安神,利水而不伤正)
药性:甘、淡,平。归心,脾,肾经。淡能渗,甘能补,性平和。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水便不利。阳虚水肿配附子、白术;气虚水肿配白术、黄芪;湿热水肿配:防己、木通。水湿停滞配:猪苓《药品化义》:“茯苓最为利水除湿要药……”1、利水渗湿利水渗湿要药寒热虚实之水肿均可脾虚主证脾虚体倦,食少便溏。配党参、白术等—四君脾虚湿盛所致的食少、胀满、大便溏泻。配党参、白术、砂仁—参苓白术散脾失运化,水湿内停形成的痰饮眩悸等证。配白术、半夏、陈皮。“痰饮必用茯苓。”茯芩对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均可用。2、健脾《世补斋医书》:“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以行湿。”善脾虚湿胜之泄泻心脾两虚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配黄芪、当归-归脾汤—心血不足。配当归、熟地—天王补心丹水气凌心之心悸—配桂枝、白术(茯苓甘草汤)健脾补虚而宁心安神3、宁心安神茯苓A用量用法:10~15g,煎服。安神15g,利水30~50g。白茯苓:健脾利水安神,偏补。赤茯苓:利水清热。偏泻。茯神:偏于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等茯苓皮:偏于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药性歌括茯苓性平,甘补淡渗;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茯神安眠,苓皮消肿
。薏苡仁A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处方用名:
薏苡仁、薏苡、薏米、薏仁、苡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除痹,解毒散结。药性:甘、淡,凉。归脾、胃、肺经。薏苡仁《本经》※※※
甘淡渗湿,凉者清热,甘补脾土之弱,故可利水渗湿,健脾,清热。小便不利,水肿-尤善脾虚湿滞证水湿内停之水肿,配猪苓、泽泻脾虚湿滞之水肿腹胀,配白术、黄芪等。《本草新编》:“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损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1、利水渗湿利水渗湿,兼能健脾,也为补养性的利湿药。功似茯苓而力弱,多用于轻证。脾虚湿盛泄泻。
既能渗利水湿,又能健脾而止泻,故尤宜于脾虚挟湿之泄泻—参苓白术散炒用健脾止泻更佳。2、健脾止泻薏苡仁A湿痹拘挛甘淡渗利,微寒清热,渗湿除痹,又能通利关节,舒通筋脉,缓和筋脉挛急。善治湿或湿热阻络,筋脉拘急孪缩疼痛。—外感风湿寒:麻杏薏甘汤—湿温初起:杏仁、豆蔻等。3、除痹4、清热排脓湿热壅滞——肺痈咳吐脓痰。配芦根、鱼腥草等;——肠痈配败酱草、红藤、丹皮、大黄。5、解毒散结扁平疣、癌肿——扁平疣;红花、板蓝根、大青叶等。——与抗癌药配伍用法用量:
煎服,10—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药食两用”鉴别用药:茯苓苡仁
均能利水渗湿、健脾
1、水湿内停证
2、脾虚诸证不同点茯苓——药性平和,补利兼优,为利水渗湿的要
药,且能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苡仁——利水健脾作用较茯苓弱,善治脾虚湿盛诸证,药性偏凉,还能清热排脓,除痹用于肺痈、肠痈及湿痹证。泽泻A
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
用微火烘干,撞去须根及粗皮,以水润透切片,晒干,麸炒或盐水炒用。处方用名:泽泻、建泽泻、炒泽泻、盐泽泻。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药性:甘、淡,寒。归肾、膀胱经。泽泻A甘淡渗湿利水,微寒清热,入肾、膀胱,泄下焦湿热。
1、利水渗湿:——水湿停滞之水肿,小便不利。配茯苓、苡仁——水饮痰湿所致的眩晕及泄写。配白术(泽泻汤)。《药品化义》:“为利水第一要药。”功专利水渗湿,其利水之力强于茯苓,但无健脾益心之功,是利水退肿的常用药。2、泄热: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淋浊等证。—下焦湿热黄白带下、淋浊等配龙胆、车前子等(龙胆泻肝汤)。—在滋阴药中常加本品,以泻相火而保存真阴。治肾阴不足,相火亢盛之遗精、盗汗、耳鸣腰酸。配熟地、丹皮(六味地黄丸)。下焦湿热证盐炙泻肾火使用注意:泻肾火类似黄柏,只泻肾火而无补益之功,故重用可使滑精,久服潜耗真阴,如肾火亢盛而滑精者,用之以泻肾火,火去则精自秘,亦宜中病即止。猪苓B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
寄生于桦树、枫树、柞树等的腐根上。主产于陕西、河北、云南等地。猪苓B处方用名:
猪苓、粉猪苓。药性: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功效:
利水渗湿。猪苓B应用:
1.用于水湿停滞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
2.下焦湿热之淋浊、带下。
甘淡渗利,具较强的利水渗湿之功,其作用强于茯苓。甘淡渗利,性平偏寒,入肾、膀胱,清利下焦湿热。鉴别用药:猪苓泽泻利水渗湿消肿清热功专利水,泄热力不足,尤偏于渗利下焦水湿。利水泄热作用均较强,尤偏于清利下焦湿热。水肿痰饮泄泻淋证鉴别用药:茯苓猪苓利水渗湿消肿兼可健脾补中,脾虚湿盛者必用。且有安神作用,可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功专利水,兼可泄热,利水渗湿作用强于茯苓,尤偏于渗利下焦水湿。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泄泻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
利水消肿作用比较泽泻最强,猪苓次之,茯苓和缓,薏苡仁最弱。香加皮B香加皮C
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香加皮C
【处方用名】香加皮、北五加皮。
【药性】
苦、辛,温。有毒。归肾、肝、心经。
【功效】
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临床应用】
1.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2.用于风湿痹证。
3.肝肾不足,筋骨痿软无力补肝肾,强筋骨作用不及南五加皮,利尿消肿作用强于南五加皮。【用法用量】
煎服,3~6g。浸酒或入丸散,酌量。【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多用、久服、泡酒;酒剂宜外用。服用香加皮后常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使用时应注意预防:①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逐渐加大剂量;②可配伍降逆止呕的半夏等药;③该药有毒,故1次用量一般以3-6克为宜,最大剂量不超过12克。大腹皮C利水消肿行气宽中冬瓜皮C功用利水消肿消暑赤小豆C功用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利湿退黄第二节利尿通淋药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淡而寒。苦能降泄,寒能清热,走下焦,尤能清利下焦湿热。以利尿通淋为主要作用。适用于:热淋血淋砂淋、石淋膏淋苦寒的药物又有清热之功;性味甘淡的药物又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车前子(A)滑石(B)石韦(B)通草(B)海金沙(C)木通(B)瞿麦(C)地肤子(C)萆薢(C)车前子车前子A
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
前者分布于全国各地,后者主要分布于北方各省。主产于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
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或盐水炙用。处方用名:车前子、车前实。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祛痰。药性:甘,微寒。归肾、肝、肺、小肠经。车前子《本经》※※※
甘淡滑利,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性寒清热,清肝明目,清肺祛痰。
功能的要点是“清利”二字,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车前子A临床应用:1.热淋,水肿,小便不利。
—热淋配滑石、木通—水肿,小便不利兼热者配茯苓、猪苓等—久病肾虚,腰以下水肿者配牛膝、熟地、山
茱萸等通治诸淋、诸肿,尤宜于热淋,为清热利尿通淋的要药。临床应用:2.湿盛泄泻,小便不利。
3.目赤肿痛,目暗昏花4.肺热咳嗽痰多色黄。
利小便,实大便,分清别浊而止泻,尤宜于小儿水泻。清肝明目泻火保阴清肺化痰止咳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宜包煎。使用注意:肾虚滑精者及孕妇不宜使用。质粘易糊
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的全草。性能功用与车前子相近。清热解毒效佳,可用于热毒痈肿,内服或鲜品外用。用量10~20克,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滑石B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主产于山东、江西、山西等地。全年可采。研粉或水飞用。处方用名:滑石、滑石粉、飞滑石。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收湿敛疮。药性: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滑石《本经》※※
甘淡滑利,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性寒清热,清热解暑。
1.热淋、石淋等。—热淋配车前子、木通—石淋配海金沙、金钱草等甘淡性寒,质重滑利,善于开通下窍,通利水道,清利膀胱湿热,为治疗湿热淋证的常用药。临床应用:为利尿通淋的要药,尤宜于石淋。2、暑热烦渴、湿温初起—暑热烦渴,小便不利遵+甘草(六一散)—湿温初起,头痛无汗+薏苡仁、杏仁等
本品甘淡而寒,有清热解暑去湿之功,为治疗暑湿、湿温的常用药。杏仁等滑石B长于清解暑湿,以暑热挟湿者尤宜。3.湿疹、湿疮、痱子——外用。
本品外用有清热及吸收水湿的作用。滑石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宜布包。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忌用。滑石B石韦石韦B
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和石韦或有柄石韦P
的干燥叶。各地野生。全年可采。晒干,生用。处方用名:石韦。功效: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药性: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石韦B甘淡渗利味苦泄降性寒清热1.淋证。
2.肺热咳喘。
3.血热妄行。石韦
《本经》※
上可清肺热洁水源,下可利膀胱疏水道。尤多用于血淋通草通草B
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木通主产于贵州、云南、四川、台湾、广西等地。
多为栽培。秋季割取茎,趁鲜取出茎髓,理直。晒干,切片,生用。处方用名:通草、白通草、方通草、丝通草、通脱木。功效:利尿通淋,通气下乳。药性:甘、淡,微寒。归肺、胃经。通草《本草拾遗》
甘淡渗利,寒可清热,性质通利。
1.热淋,水肿。
2.乳汁不下。
通草甘淡渗利性寒清热利尿通淋气味俱薄药力较缓用法用量:
煎服,3~5g。使用注意:孕妇慎用。通草海金沙《嘉祐本草》※
为海金沙科多年生蕨类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
主产于广东、浙江等地。秋季采收。晒干,生用。处方用名:海金沙。功效:清利湿热,通淋止痛。药性:甘,寒。归膀胱经。海金沙《嘉祐本草》※甘淡渗利,寒可清热,性质通利。
1.淋证。
2.脾湿肿满。
海金沙《嘉祐本草》※甘淡渗利,性寒清热,通利水道,利尿通淋,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淋证尿道作痛的要药。可用于多种淋证,尤多用于石淋、砂淋。甘淡渗利,利水消肿。用法用量:
煎服,6~12g,布包煎。外用适量。海金沙《嘉祐本草》※使用注意:
肾阴虚者慎用。木通
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木通主产于陕西、山东、江苏、安徽等地;三叶木通主产于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白木通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秋季采收。晒干,切片,生用。木通《本经》※※
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quinata(Thunb)Decne.、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e(Thunb)Koidz.、或白木通Akebiatrifoliate(Thunb)Koidz.var.austrlis(Diels)Rehd.的干燥藤茎。木通主产于陕西、山东、江苏、安徽等地;三叶木通主产于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白木通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秋季采收。晒干,切片,生用。处方用名:木通、川木通、白木通。功效:利尿通淋,通经下乳。药性: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木通《本经》※※苦能泄降,寒可清热,性质通利。
1.热淋,水肿。
木通苦寒泄降,清热利尿通淋。上能清心降火,下可导小肠、膀胱湿热,尤宜于心火下移之证。2.乳汁不下,经闭痛经,湿热痹痛。
木通味苦泄降,性质通利,通经下乳。
用法用量:
煎服,3~6g。使用注意:不宜过服、久服,孕妇忌用。儿童及老弱患者慎用。木通瞿麦瞿麦《本经》※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瞿麦DianthussuperbusL.和石竹D.chinensisL.的带花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等地。夏秋季花果期采割。干燥,生用。处方用名:瞿麦。功效:利尿通淋,活血通经。药性:苦,寒。归心、小肠经。瞿麦《本经》※
苦能泄降,寒可清热,性质通利。
1.淋证。
2.血瘀经闭。
瞿麦《本经》※
味苦泄降,性寒清热,利尿通淋。尤多用于热淋用法用量:
煎服,10~15g。使用注意:孕妇不宜用。
瞿麦萹蓄处方用名:萹蓄。功效:利尿通淋,杀虫止痒。药性:苦,微寒。归膀胱经。萹蓄《本经》※
苦能泄降,寒可清热,性质通利。
1.热淋。
2.湿疹,阴痒,虫证。
萹蓄《本经》※
味苦泄降,性寒清热,利尿通淋。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胃虚者慎用。
萹蓄地肤子地肤子《本经》※
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肤Kochiascoparia(L.)Schrad的成熟果实。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打下果实,晒干,生用。处方用名:地肤子。功效: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药性:苦,寒。归膀胱经。地肤子《本经》※
苦能泄降,寒可清热,性质通利。
1.热淋。
2.皮肤瘙痒。
地肤子《本经》※清湿热,利小便,作用和缓,常作为佐使之品。古有“利尿药的向导”之称。苦寒质轻,外走皮肤,清热除湿止痒。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外用适量。地肤子海金沙绵萆薢萆薢
《本经》※
为薯蓣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绵萆薢DioscoreaseptemlobaThunb.和粉背薯蓣DioscoreahypoglaucaPalibin的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广西等地。春秋季挖采。切片,晒干,生用。处方用名:萆薢、粉萆薢。功效:利湿浊,祛风湿。药性:苦,平。归肝、胃、膀胱经。萆薢
《本经》※1.膏淋、白浊及白带过多。
2.风湿痹痛。
萆薢
《本经》※性平气清,苦降渗利。利湿浊而分清别浊,为治膏淋、白浊的要药。湿邪偏盛者为宜用法用量:
煎服,10~15g。萆薢第三节利湿退黄药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主入肝、胆、脾、胃经。苦寒则能清泻湿热,以利湿退黄为主要作用。适应于:黄疸,尤多用于湿热黄疸。部分药物又具有通淋、解毒的作用。茵陈茵陈《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Thunb.或滨蒿A.scopariaWaldst.etkit.等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陕西、山西、安徽等地。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晒干,生用。处方用名:茵陈、茵陈蒿、绵茵陈。功效:清热利湿退黄。药性:苦,微寒。归肝胆、脾胃经。茵陈《本经》※※※
苦寒清利,善入肝胆,清利肝胆湿热利湿退黄。1、黄疸。
2、湿疮瘙痒。茵陈蒿《本经》※※※
茵陈苦寒,善于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黄疸的专药、主药。最宜于阳黄。利湿,解毒疗疮用法用量:
煎服,10-30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纠纷解决样本
- 2025年铝锻压材合作协议书
- 2025中英文翻译模板企业设备租赁合同(上海工业发展银行)
- 2025租房代理合同如何签订
- 2025标准的汽车消费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委托招聘的劳动合同
- 2025合同案例:销售协议无法替代劳动合同的规定解析
- 2025年雄烯二酮项目建议书
- 2025租房代理合同范文
- 2025年石油钻井泥浆固控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九年级中考零模数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施工入场考试题及答案
- 2023年护理知识竞赛题库有答案
- 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理综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上半年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事业单位招聘23人历年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湖北联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29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超市安全用电培训
- (一模)2025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数学试卷(含官方答案)
- 电气火灾警示教育培训考试试题
- 物业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 内科学 尿路感染学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