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原酸盐选矿药剂建设项目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_第1页
黄原酸盐选矿药剂建设项目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_第2页
黄原酸盐选矿药剂建设项目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_第3页
黄原酸盐选矿药剂建设项目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_第4页
黄原酸盐选矿药剂建设项目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原酸盐选矿药剂建设项目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第一节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中提出的安全对策与建议一、建设项目的选址1、1化工科技有限公司2.6万吨/年黄原酸盐选矿药剂新建项目位于位于沂水县庐山化工园区。庐山化工项目区东至沂河,西至庐山—榆山山体,南至许姚路,北至富安路,规划面积22.2平方公里,发展重点为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十八日,沂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出具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71323201300122号)。2.1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拟建厂区南临山水路,工业园区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条件十分便利。3.本工程建设地点与《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第19条规定的场所或区域的距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4.本工程与相邻的建构筑物和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符合要求。二、技术、工艺或者方式和装置、设备、设施1.产业政策符合性:1、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第9号令),拟建项目不属于限制、淘汰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沂水县发展和改革局于2013年10月12日出具1化工科技有限公司2.6万吨/年黄原酸盐选矿药剂项目(一期)登记备案证明(登记备案号:沂发改备[2013]155号)。2.化工装置内有发生坠落危险的操作岗位按规定设计便于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的扶梯、平台、围栏等附属设施。3.所有工艺生产装置及其管线,按工艺及管道要求做防静电接地。接地点一般不少于两点。本工程建构筑物中,生产装置区、罐区按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设计,其余按第三类防雷建、构筑物设计。屋面采用接闪带或接闪杆作为防直击雷措施。屋内分级采用电涌保护器作为防感应雷及操作过电压措施。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以及防雷接地共用接地极,接地电阻≤1欧姆。并根据其它专业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接地措施。4.储罐、塔器等操作平台其敞开边缘设不低于80mm的挡脚板及不低于1050mm的防护栏,扶梯踏板采用防滑措施;潮湿工段电器安装漏电保护器,并良好接地,电机电气开关、导线符合防潮要求。5.各种泵及产生噪声设备敞开布置,设备选择性能良好、噪声低的设备,是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Ⅱ类标准。三、配套和辅助工程1.该项目主要消防用电负荷为二级,生产装置用电及其它为三级负荷。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020KW,消防用电负荷约22KW。供电由沂水经济开发区庐山项目园区供电所供给(■10KV,□35KV),项目配备变压器2台,均为800KVA。配备400KW柴油发电机一台作为备用电源。2.该项目生产过程用水主要是工艺用水、循环水池补水和生活用水,总用水量约为10m3/d。该项目全部生产和生活用水来自县自来水公司,供水能力为35m3/h,通过直径DN100的供水管道引入厂内,供水压力不小于0.25MPa,根据供水量和该项目需水量可知,本项目的用水能够满足需求。3.该项目循环水系统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制冷车间用循环水循环水、真空泵用循环水、干燥设备用循环水。设置循环水补水泵1台,流量为5m³/h。(1)制冷车间用循环水制冷车间用循环水最大需求量为120m³/h,压力为0.2MPa。拟设置容积为480m3循环水池1个,配备循环水泵2台,单台供水能力均为150m3/h,扬程30米,设置150m³/h冷却水塔1台,循环水供水能力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2)真空泵用循环水真空泵用循环水最大需求量为30m³/h,压力为0.2MPa。拟设置容积为72m3循环水池2个,每个循环水池配备循环水泵1台,单台供水能力均为50m3/h,扬程30米,设置50m³/h冷却水塔1台,循环水供水能力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3)干燥机用循环水干燥机用循环水最大需求量为50m³/h,压力为0.2MPa。拟设置容积为288m3循环水池1个,配备循环水泵2台,单台供水能力均为80m3/h,扬程30米,设置100m³/h冷却水塔1台,循环水供水能力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4.项目用热主要以蒸汽方式提供,蒸汽主要用于产品干燥以及冬季采暖用,最大用气量为1t/h,用汽压力0.7MPa。本工程所需蒸汽由园区蒸汽管网提供。蒸汽由园区引至厂区换热站,再进入各使用装置。园区实行集中供汽,供气压力1.0MPa,供气量为2t/h。5.项目氮气主要用作反应保护气,需要量约为15Nm³/min,压力0.1MPa,配备变压吸附制氮机组一套,产气量25Nm3/min,压力为0.3MPa,配备Φ600×1000的氮气储罐1台,氮气供气能力能过满足生产需求。6.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所有建构筑物之间保持足够的防火安全间距。装置区设置消防车道,保证消防通道畅通,与厂外公路相连。厂内道路系统的布置除满足生产及人行要求外,还考虑满足消防规范的要求,主要道路宽8米,消防道路路面宽度为4米。本项目主要厂房、建构筑物耐火等级均为二级,疏散楼梯及安全出口通道均按规范要求设计。7.防雷接地、保护接地、防静电及全厂接地网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和该项目生产环境特征,建构筑物屋面拟设置避雷带作为防雷接闪器,通过引下线与接地系统相连构成防雷保护系统。露天金属储罐拟直接利用罐体作接闪器,但不少于两点接地。可燃液体及可燃气体管道及管架,按规范拟设置防静电接地。为了防止雷击造成的危害,对第二类及第三类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按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生产车间按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设计。避雷网及引下线均需进行防腐防锈处理,避雷网应与栏杆及爬梯牢固焊接;屋顶所有突出的金属构件、设备等均应接地,接地线之间及接地线同设备之间可靠连接;避雷带及引下线采用Φ16镀锌圆钢,室外地网采用40×4镀锌扁钢,一律-1200埋设;建筑物引下线在距1.7m处设断接卡,并对地上1.7m地下0.3m处采用镀锌角钢保护,防雷接地与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共同接地体,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欧姆。所有工艺生产装置及其管线,按工艺及管道要求做防静电接地,接地点不少于两点。为防止直接电击或间接电击事故的发生,对于裸露的带电导体均设防护网或遮栏;各生产装置中的电气设备外壳和电气设备外导体均设有良好接地。该项目拟采用TN-S接地系统,各电气设备均应分别接地、接零。所有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外壳均应可靠保护接地,所有工艺设备(包括转动机组、塔、框架、管线等)均应可靠防静电接地。低压电源系统分别安装三级电涌保护器配合防雷。低压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均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统一的接地系统,其总的接地电阻总值不大于4欧姆。采用等电位连接将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及防静电接地相互可靠相连共用,整个项目区域的接地装置构成一个封闭的接地网。接地装置采用热镀锌钢材料。工作接地装置、保护或重复接地装置、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欧姆,仪表、信息系统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为防直击雷,在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上装设避雷网,屋面避雷网格不应大于10×10m,避雷网应通过引下线接到防雷接地装置。为防感应雷,在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件等金属物件应就近接到防雷接地装置。对于露天布置的储罐、容器等金属设备当顶板厚度大于4㎜时可不设避雷针保护,但必须与地下接地装置相连。其与接地装置干线不应少于两处连接。当直径较大时须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执行。配电系统适当设置避雷器和电涌保护器。因此,本项目防雷、防静电设施能够满足生产安全需要。8.制冷生产制冷需用量约为20万大卡/小时。该项目拟配备制冷机组4台,其中单台制冷量15万大卡/小时(180KW)的制冷机组2台,单台制冷量10万大卡/小时(120KW)的制冷机组2台,制冷剂为液氨,载冷剂为冷冻盐水,该项目制冷量能够满足项目需求。四、建设项目中主要装置、设备、设施的布局1.本项目总平面布置满足生产的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等要求,力求总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并符合环保、消防、安全、卫生等要求。2.厂区设置了1处出入口,位于厂区南侧,东为人流出入口,西为物流出入口罐区周围设置了消防通道,主要道路宽度为8米,其他道路宽度为6米、4米,道路转弯半径为12米。3.该企业厂区由进厂的主要道路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部自南向北依次为消防水池(西侧为配电室)、仓库1、干燥装置用循环水池、主生产车间、真空泵用的两个循环水池、罐区(东侧依次为循环水池、制冷车间);东侧自南向北依次为停车场、办公生活区、事故水池、球磨车间、五金库(东侧为机修车间)。5.本项目场地属低山丘陵区,地势为北高南低的坡地,厂区采用阶梯式竖向布置,自南向北共设置5个不同标高的平台,以黄海海平面为±0基准点,高程为198.00米的第一平台布置配电室、消防水池、门卫、停车场;高程为203.50米的第二平台布置仓库1、办公生活区、主车间南半部分、水池、事故水池;高程为207.00米的低第三平台布置主生产车间北半部份、两个水池、球磨车间、五金库、机修车间;高程为210.00米的第四平台布置罐区、循环水池、制冷车间;高程为214.00米的平台为二期预留地。各平台之间设置挡土墙,第一与第二平台间的高度差为5.5米,第二与第三平台间的高度差为3.5米,第三与第四平台间的高度差为3米,第四与第五平台间的高度差为4米。五、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器材、设备1.本工程按要求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毒面具、手套、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口罩等用具,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2.本装置界区内拟设置火灾报警、调度电话、行政电话系统,同时配备手机多部,由于厂区面积较小,联系较为方便,能够满足安全生产、调度、行政的需要。3.在生产装置区及辅助设施区设置35公斤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和8公斤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六、安全管理对策措施1.该项目原料二硫化碳、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均属危险物品,公路运输时采用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车辆进行运输。2.该工程定员157人,项目建成投产前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和专业技能培训。3.定期对设备及管路进行检验和维修保养,保证完好,防止泄漏;加强对安全用火的管理,从根本上防止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发生。第二节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一、安全对策措施基本要求、原则和等级顺序1、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2、安全对策的决策原则(1)遵循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要求的具体原则,即: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告。(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3)对策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设计规范的要求。3、安全技术措施的等级顺序(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4)安全管理和个体防护4、安全对策措施提出依据本评价报告提出的补充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主要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相关事故案例(包括生产、研制或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行业工程技术资料文献;系统安全分析结果等。二、补充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和该项目的实际需要,特提出如下补充措施,以提高该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程度。(一)建设项目选址该项目选址合理,周边安全距离符合要求。但公司对该项目周边环境的变化应密切关注,与当地政府部门、周边单位密切联系,保证本项目相关设备、设施、装置、罐区与周边单位、居民区保持符合要求的安全间距。(二)选择的主要技术、工艺或者方式和装置、设备、设施1、装置设计与安全设施施工、监理(1)建议该项目设计前期、基础工程设计及详细设计阶段依据《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AQ/T3033-2010),并结合项目实际建立项目安全设计程序,规范项目安全设计工作,提高本质安全设计质量。(2)根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5号)第七条规定,该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安全评价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对其工作成果负责。(3)建议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从事压力容器安装监理的监理工程师应具备压力容器专业知识,并通过国家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的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4)该建设项目如原定方案出现变动,本《设立安全评价报告》未曾涉及的部分,应在设计、施工时考虑变动对劳动安全卫生的影响,并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予以修改、补充、完善。2、特种设备该项目采用的设备,根据2009年1月2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修订)、《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09)及《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等有关规定,特提出如下安全对策措施:(1)特种设备建设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2)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必须有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或产品质量证明书。(3)该项目压力容器氮气储罐、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其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检测等,应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特种设备的安装单位必须具有相应得安装资格,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4)该项目的新投入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当向当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企业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5)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①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②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③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④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⑤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6)起重机械严格按照《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92号)及《起重机械使用治理规则》(TSGQ5001-2009)执行,起重机械的卷扬机构要采用双制动装置,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正常。(7)压力表安装前进行检验,在刻度盘上应划出指示最高工作压力的红线,注明下次校验时间。压力表检验后应加铅封。(8)企业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3、建(构)筑物(1)依据《石油化工建(构)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453-2008)根据表7.0.2规定,该项目生产车间、制冷车间等设施抗震设防分类均为乙类,抗震措施应按抗震设防烈度9度的要求。(2)根据《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5.4.6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7.1、3.7.4规定,该项目作业场所必须设置安全通道,应设置应急照明、安全标志及疏散指示标志;出入口不少于两个,门窗向外开启,通道和出入口保持通畅。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7.4的规定。(4)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5.6.2的规定,该项目涉及的承重钢框架、支架、裙座、管架应覆盖耐火层,符合以下规定:①设备承重钢框架的下列部位应覆盖:单层框架的梁、柱;多层框架的楼板为透空的蓖子板时,地面以上10m范围的梁、柱;②设备承重钢支架或加热炉钢支架的下列部位应覆盖:全部梁、柱;③钢裙座外侧未保温部分及直径大于1.2m的裙座内侧应覆盖;④钢管架的下列部位应覆盖:底层支承管道的梁、柱;地面以上4.5m内的支承管道的梁、柱;⑤承重钢框架、支架、裙座、管架,覆盖的耐火层,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5)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盖作为泄压面积,易于泄压的门、窗、轻质墙体也可作为泄压面积。泄压面积的设置应避开人员集中的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宜靠近容易发生爆炸的部位。(6)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防火分区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表3.3.1的规定。5、安全技术措施(1)防火防爆1)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的规定,划分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设备及电气均采用防爆电器设备、原件和照明器具,防爆级别和组别不低于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低于ExdⅡBT4型。2)电气防护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的要求。3)管道内的介质具有毒性、可燃性质时,严禁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装置及罐区,不应引入化验室。4)管道穿过安全隔离墙时应加套管,在套管内管段不应有焊缝。管子与套管的间隙应以不燃烧的软质材料填满。5)在易于产生静电的场所,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作业环境的特点和物料的性质应采取相应的消除静电的措施。6)根据《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按其3.0.1规定,该项目制冷车间应安装有毒气体报警仪。生产车间、罐区应安装可燃气体报警仪。释放源处于露天或布置的设备区域内,当检(探)测点位于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15m,有毒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2m。当检(探)测点位于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5m,有毒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1m。在安装报警仪时,首先要考虑对型号,其次是确保泄漏源在检测报警仪的有效覆盖范围内,报警仪的布点要合理,尽量减少报警仪的数量,另外确保安装位置合理,这样既能检测泄漏源,又减少资金的投入。(2)防雷防静电及防触电①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该项目的装置区应划分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置完善的防雷、接地系统。对较高设备,设置防直击雷和感应雷设施和接地装置。对接触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管道做防静电接地,同时与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及防雷接地系统统一考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静电接地电阻不大于100Ω。②输送易燃物料的管道,全部接地,防止静电积累,引起火灾。③手持电动工具、移动电器和安装在多水潮湿场所的电气设备以及插座回路应设漏电保护开关。④进入设备内检验、检查时应使用36V防爆安全电灯或防爆安全电筒照明。⑤正常不带电而事故时可能带电的配电装置及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按《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可靠接地装置。⑥装置内主要动力电缆配线应全部采用阻燃型电缆并沿桥架敷设。工艺设备、管线、框架、电气设备外壳均可靠接地,装置设有防雷、防静电接地、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DCS控制系统独立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⑦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做好相关管道的防静电跨接设计和现场施工。⑧企业应请有资质的机构按规定要求定期进行防雷防静电检测。⑨当设备及管道作静电接地时,其金属外壳和零部件,应连接成一个导电整体,并与大地相导通。严禁存在与地相绝缘的金属物体。⑩操作人员在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场所,应正确使用各种防静电防护用品,如防静电鞋、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手套等,不得穿戴化纤衣物。工作台面应敷设导电橡胶板,凳子的座面应使用导电材料制作。(3)防腐防毒防灼伤防①根据《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确定该项目建构筑物腐蚀等级,选择相应的结构型式、基础及建筑防护,达到防腐要求。

②根据HG/T20666-1999《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力设计规程》的规定,该项目配电装置、控制装置、电动机、控制电器和仪表(包括按钮、信号灯、电表、插座等)、电缆桥架的防护等级应选用WF1级防腐型;灯具应选用户外防腐型;电线应选用塑料绝缘电线;电缆应选用塑料外护套电缆。③管道、管件设计根据介质特性、压力、温度等条件选择所需用的材质,并根据生产性质、被输送介质特性以及操作、安装、检修情况确定管道敷设方式,选用适宜的管架固定管道,对管道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④设备、管道、阀门、法兰等经常或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设备检修前,应进行彻底置换,并取样分析,当有害、有毒物降至允许浓度后,方可进行工作;同时,人在容器内进行维修工作时,氧含量不得低于18%,监护员不得离开。⑤设备和门窗的布置,应有利于厂房的自然通风。设备、管道与建筑构配件之间的距离,应满足防腐蚀建筑工程施工和维修的要求。⑥高温设备、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及个体防护措施。⑦对于和取暖无关的蒸汽管或者其它散发大量热量的设备应该采用保温或者隔热的措施。⑧化工装置内的各种散发热量的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设备及管道的保温设计应符合《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4)防机械伤害及高处坠落①化工装置内有发生坠落危险的操作岗位时应按规定设计便于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的扶梯、平台、围栏等附属设施,扶梯、平台、护栏的设置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②高速旋转或往复运动的机械零部件应设计可靠的防护设施、挡板或安全围栏。③距下方相邻地板或地面1.2m以上的平台、通道或工作面的所有敞开边缘应设置防护栏杆。在平台、通道或工作面上可能使用工具、机器部件或物品场合,应在所有敞开边缘设置带踢脚板的防护栏杆。当平台设有满足踢脚板功能及强度要求的其它结构边沿时,防护栏杆可不设踢脚板。(5)通风照明与防暑降温①在生产工房作业场所应设计有效的通风系统,保证作业场所的危险有害物质浓度不超过有关规定。②各生产厂房、控制室、操作室照明设计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③在控制室、屋内配电装置室及屋内主要通道等处,应装设事故照明。(6)防噪声水泵等噪声设备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单机超标的噪声源,应根据噪声源特性采取有效防治措施。(7)安全标志①危险场所和设备,应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标语牌,进行危险告知和安全操作提示②化工装置的管道刷色和符号执行《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示》的规定。③考虑到该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应在生产区域和仓库储存区域等地点设置必要的安全交通指标、警示标志,如限速行驶标志;转弯提示标志等;道路设计时应根据坡度有防滑措施等。④机电、仪表、开关、管道和阀门等工艺设备要统一编号,设备管道、阀门按规定涂色,标明介质、流向、名称以防误操作;生产岗位悬挂工艺卡片,标明重要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工艺参数。⑤在有毒有害的化工生产区域内,应设置风向标。风向标的设置宜采用高点和低点双点的设置方式,高点设置在装置最高处,低点设置在人员相对集中的控制室、休息室等区域。(8)防粉尘①在产生粉尘的操作岗位,操作人员应戴合适的防尘口罩。防尘口罩要滤尘率、透气率高,重量轻,不影响工人视野及操作。还有,应严格遵守防尘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未佩带防尘口罩不上岗操作的制度。②建议采用密闭吸风除尘方法。凡是能产生粉尘的设备均应尽可能密闭,并用局部机械吸风,使密闭设备内保持一定的负压,防止粉尘外逸。抽出的含尘空气,必须经过除尘净化处理才能排出,以避免污染大气。③进行上岗前体检,凡患活动性肺结核、严重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疾病、显著影响功能的肺或胸膜病变、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不得从事粉尘作业。粉尘作业人员要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尘肺患者,检查间隔时间视粉尘浓度及粉尘理化性质而言。定期体检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粉尘对健康的损害,发现患有不宜从事粉尘作业的疾病时,应及时调离。离岗时也要体检。确定有无受到粉尘危害。此外,要注意营养、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三)生产或者储存过程配套和辅助工程1、储存与装卸(1)罐区周围应设安全标志,必要时设单独防撞围栏或围墙。储罐本体应有色标。(2)罐区、危险化学品仓库等危险区应设置永久性“严禁烟火”标志。(3)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4)在发货和装卸环节应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销售危险化学品发货和装卸环节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鲁安监发[2005]81号),建立健全查验、核准、登记等五项制度:①开具提货单前的资质查验制度。②装载前的车辆安全状况查验制度。③装载过程中的操作制度。④车辆出厂前的安全核准制度。⑤登记制度。以《危险化学品装车查验、核准登记表》为基础,建立工作台帐,并明确责任,确保危险化学品发货、装载环节的安全。(5)装卸人员应穿工作服,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操作中轻搬轻放、防止摩擦和撞击。(6)各项操作不得使用能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现场应远离热源和火源。(7)应按有关规定配备必需的装卸设施和设备,强化装卸现场的安全管理。①强化现场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按操作规程正确操作,确保装卸现场安全。②储存设备、电气设施和采用的装卸料方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在防火、防爆、防水、防静电、防重压、防摔拖等方面采取可靠安全措施。③设立危险化学品车辆专用停车场,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注明危险化学品主要品种的特性、危害防治、处置措施、当地报警电话等。无法在场区内设立危险化学品车辆专用停车场的,应请示当地政府,由公安部门会同安监部门监督在场区外划定空车专用停车区域。④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针对发货和装卸环节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制定操作性强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并将其纳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一部分,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演练,提高企业事故施救能力。⑤对危险化学品发货和装卸环节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熟悉发货和装卸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能够自觉贯彻执行;熟悉危险化学品发货和装卸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事故,熟练掌握预防和处置事故发生的措施和方法,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正确处置,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8)该项目原料产品均为公路运输,原料储存天数应为7-10天,醇类(乙醇、异丙醇、异戊醇、正丁醇、异丁醇等)产品储存天数应为10-15天。(9)在室温下易挥发,因此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9℃。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10)根据《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3006-2007),该项目原料产品均为公路运输,原料储存天数应为7-10天,醇类(乙醇、异丙醇、异戊醇、正丁醇、异丁醇等)产品储存天数应为10-15天。(11)二硫化碳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12)装卸二硫化碳必须穿戴好规定的防护用品,不准穿带铁钉的鞋;工作人员不准带火种、手机、手表、钥匙等金属物;二硫化碳运输车和水池内二硫化碳储罐进口连接时,要把导除静电的接地线连接好。严禁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混装混运。开关阀门时,工具要轻拿轻放,以免撞出火花,阀门要逐渐开大。(14)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储存库四周应有防火安全标志,提示注意防火重点区;在库房周围30m范围内禁止一切动火。(15)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2、配电(1)地下电缆沟应设支撑架,用沙填埋;电缆应使用带钢甲电缆。(2)电缆从室外进入室内的入口处、电缆竖井的出入口处及主控制室与电缆层之间,应采取防止电缆或在蔓延的阻燃及分隔措施。(3)变配电室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4)变压器室、控制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5)低压配电室内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屏前、屏后的通道最小宽度,应符合《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下表的规定。配电屏前、后通道最小宽度(mm)型式布置方式屏前通道屏后通道固

式单排布置15001000双排面对面布置20001000双排背对背布置15001500抽

式单排布置18001000双排面对面布置23001000双排背对背布置18001000注:当建筑物墙面遇有柱类局部凸出时,凸出部位的通道宽度可减少200mm。(6)配电装置的长度大于6m时,其柜(屏)后通道应设两个出口。(7)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必须良好。裸露的带电导体应该安装于碰不着的处所;否则必须设置安全遮栏和显明的警告标志。(8)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标准GB50054-95第2.1.1条的规定要求。①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②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③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④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⑤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9)长度大于7米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10)变配电室及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变配电室的室内地面,应至少比室外地坪高0.6m;②装置的变配电室的构建筑物的防雷击、防静电、防震、防汛等方面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③变压器室、配电室的门应向外开启。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控制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④敷设电气线路时宜避开可能受到机械损伤、振动、腐蚀以及可能受热的地方,不能避开时,应采取预防措施。电缆线路在爆炸危险环境内,电缆间不应直接连接。在非正常情况下,必须在相应的防爆接线盒或分线盒内连接或分路。⑤配电室的门、窗关闭应密合;与室外相通的洞、通风孔应设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的网罩,其防护等级不宜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GB4208-84)的IP3X级。直接与室外露天相通的通风孔还应采取防止雨、雪飘入的措施。⑥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在不同场所之间以及导体或钢管在穿过墙或楼板的孔洞,应采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堵塞。⑦装置内的电缆沟,应有防止可燃气体积聚或含有可燃液体的污水进入沟内的措施。电缆沟通入变配电室的墙洞处,应填实、密封。3、给排水(1)工业循环水冷却设施的类型选择,应根据生产工艺对循环水的水量、水温、水质和供水系统的运行方式等使用要求,并结合下列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①当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和地质等自然条件;②材料、设备、电能和补给水的供应情况;③场地布置和施工条件;④工业循环水冷却设施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2)循环水配水池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池内水流平稳,水深应大于溅水喷嘴内径或配水底孔直径的6倍;③池底宜水平设置;池顶宜设盖板或采取防止光照下滋长微生物和苔藓的措施。(3)冷却塔的集水池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集水池的深度不宜大于2.0m。当循环水采用阻垢剂、缓蚀剂处理时,集水池的容积应满足水处理药剂在循环水系统内允许停留时间的要求;②集水池应有溢流、排空及排泥措施。池底宜有便于排水及排泥的适当坡度;③池壁的超高宜为0.2~0.3m;小型机械通风冷却塔不得小于0.1m;④出水口宜有拦污设施。大,中型冷却塔的出水口宜设置安全防护栏栅;⑤集水池周围应设回水台,其宽度宜为1.5~2.0m,坡度宜为3%~5%。回水台外围应有防止周围地表水流入池内的措施;⑥沿集水池周围宜设置栏杆。(4)冷却池应考虑泥沙淤积对取水口、排水口的位置和冷却能力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防止或控制淤积发展的措施。(5)冷却塔内、外与水汽接触的金属构件、管道和机械设备均应采取防腐蚀措施。(6)冷却池的冷却水最高计算温度,不应超过生产工艺允许的最高值。4、消防(1)装置区应配备事故供电电源,通信系统及火灾报警系统电缆应为阻燃型。(2)重要岗位应设电话,如遇紧急情况可及时与有关方面联系。(3)生产车间、储罐区等场所应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的要求配置灭火器。配置的灭火器的类型、规格、数量、保护距离及设计位置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要求。(4)每一配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多层框架应分层配置。危险的重要场所宜增设推车式灭火器。(5)消防栓、消防循环水池的布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2.8条、第8.4.3条要求。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间距不应大于120米,距路边不应大于2.0米,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0米。工艺装置区的消火栓应设置在工艺装置的周围,其间距不宜大于60.0米。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地上式消火栓应有1个DN150或DN100和2个DN65的栓口。采用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时,应有DN100和DN65的栓口各1个。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消火栓应有防冻措施。(6)建筑的室外消火栓、阀门、消防水泵接合器等设置地点应设置相应的永久性固定标识。(7)通道、出入口和通向消防设施的道路应保持畅通。(8)消防道路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9)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采用的供电回路,当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其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易燃易爆区域的应急照明灯具和标志应选用防爆型。(10)应配置相应的消防设备、设施和灭火器材;岗位应配置通讯和报警装置。(11)消防泵站应设事故照明电源,事故照明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12)消防水泵应保证在火警后30s内启动。消防水泵与动力机械应直接连接。(13)消防用水由消防循环水池供给,企业给水管网的进水管应能满足消防循环水池补充水和100%的生产、生活用水总量的要求。(14)消防水泵应采用自灌式引水系统。当消防水池处于低液位不能保证消防水泵再次自灌启动时,应设辅助引水系统。(15)该项目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0.5lx;②人员密集场所内的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1.0lx;③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要正常工作的其他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16)消防循环水池应安装低液位报警及显示装置。(17)地下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距冰冻线不应小于150mm。(18)该项目消防水泵流量不足35L/s(126m³/h),建议配备2台单台流量不小于126m³/h的消防水泵并重新核算消防负荷。(19)建筑的低压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可与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系统合并,合并的给水管道系统,当生产、生活用水达到最大小时用水量时,仍应保证全部消防用水量。如不引起生产事故,生产用水可作为消防用水,但生产用水转为消防用水的阀门不应超过2个,该阀门应设置在易于操作的场所,并应有明显标志。(20)建筑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对该工程进行消防设计;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将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部门审核。项目竣工后,必须经公安消防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四)建设项目中主要装置、设备、设施的布局1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工厂规模、厂区用地面积和当地规划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不宜少于2个。2人流、货流出入口应分开设置。3主要人流出入口,应设在工厂主干道通往居住区和城镇的一侧;主要货流出入口,应位于主要货流方向,并应靠近运输繁忙的仓库、堆场,同时应与厂外运输路线连接方便。4、平面图中未注明控制室及制氮机的位置,在设计中应予以明确。5、管道及其桁架跨越厂内道路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m,装置区及罐区周围设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应不小于为12米。2、竖向布置(1)企业竖向布置应符合《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的要求。(2)挡土墙应按《石油化工厂竖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2005T3529的要求设置。3、设备布置(1)沿地面或低支架敷设的管道,不应环绕工艺装置或罐组四周布置。(2)管道敷设方式,可根据管道内介质的性质、地形、生产安全、交通运输、施工、检修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有可燃性、爆炸危险性、毒性及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应采用地上敷设。②有条件的管线宜采用共架或共沟敷设。(3)工艺管道不应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装置、辅助生产及仓储设施等。设备布置的原则:1)便于操作和维护;2)发生火灾和出现紧急情况时,便于人员撤离;4)布置具有潜在危险的设备时,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分散和隔离,并设置必要的提示、标志和警告;6)设备的噪声超过有关标准规定时,应予隔离;7)加热设备和反应釜等的作业孔、操纵器、观察孔应有防护设施,作业区的热辐射不应超过有关规定。(5)生产场所应留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和检修用地。作业场所应能保证人员有足够的安全活动空间,便于操作和维护。(6)本项目生产装置内设备的布置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第四章关于装置内设备、建筑物平面布置、工艺管道布置、泄压排放和耐火保护等方面的规定要求。4、厂区道路(1)拟建装置应严格遵守规范进行布置,结合工艺要求,划分出防火区,并合理安排人流、物流。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2)依据《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厂内道路布置的原则:1)厂内道路的平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的有关规定,并应经常保持路面平整、路基稳固、边坡整齐、排水良好,并应有完好的照明设施。2)跨越道路上空架设管线距路面的最小净高不得小于5m。跨越道路上空的建(构)筑物经以及管线,应增设限高标志和限高设施。(五)重大危险源管理及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器材、设备1、重大危险源管理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进行辨识:该建设项目已构成重大危险源。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二十四条、二十五条和六十七条,《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七条,《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以及《关于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62号)第二部分的规定,1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也是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的主体,在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中负有重要责任。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应当按如下要求进行:(1)要做好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工作,如实向安全监管部门申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数量、地点及管理人员情况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2)要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3)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得到执行。(4)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根据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方式)或者相关设备、设施等实际情况,按照下列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

①重大危险源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

②对重大危险源中的毒性气体等重点设施,设置紧急切断装置;毒性气体的设施,设置泄漏物紧急处置装置;

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5)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明确重大危险源中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并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当及时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6)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7)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以适当方式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8)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依法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和方便使用;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所在地区涉及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9)新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完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和分级、登记建档工作,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10)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有效、可靠运行。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11)、企业应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3035-2010)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AQ3036-2010)的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1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的实施情况。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应配备自动化控制、超压报警及安全联锁停车设施。2、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器材、设备(1)该项目应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明确各自职责划分。(2)企业应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编制应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