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撰写_第1页
教学设计及撰写_第2页
教学设计及撰写_第3页
教学设计及撰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与撰写安徽舒城陈先荣教学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设计是指课程设置计划(总体规划及各部分具体课程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材料看做教学系统的不同内容层次所进行的教学设计。而狭义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一门课程或某一单元、某一课时或某一专题培训这些较小的教学系统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教出什么样的效果所进行的设计。本文所讨论的教学设计是指狭义的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对某一单元或某一课时的设计。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案是有区别的,传统的教案只是教材意图的体现,教师意图的体现,是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依据的一种纯粹的“教”案。而现代教学理念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则不仅仅如此。它要求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句话,“一切从学生出发”。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要为学生提供学的机会、学的条件、学的指导。一、理清设计的思路教学设计首要的是要抓住教学的关键。教师在分析学生和分析教材的时候,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针对教材体系而言的。我们要认真思考所教的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重要程度如何?是不是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律,是不是“举一反三”的内容,是不是后继学习的基本知识,这些教学内容都有是重点,每个单元,每个章节,每节课都有相应的重点,只是重点的程度不同。教学设计要准确地把握重点,进行突破,而且是一种多角度,多方位的突破,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的难点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学生凭着已有知识与经验,理解新的知识有困难,构成教学的难点。构成教学难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感性知识贫乏,问题背景或情景不熟悉难以理解新知识,有的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无法破解新知识,有的是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识别和接纳新知识等多种原因。教师要了解学生,找准造成学生理解学习新知识困难的主要原因。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抓住教学的关键。教学设计要符合教学活动的实际。教学设计并不需要求将教学中的一切事件都罗列出来,事实上,当我们将课堂上的每个细节(甚至每次提问、预期的问答和评议等)都预订出来时,这不仅意味着无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和充满活力的学生的存在,同时也是作茧自缚。因此,教学设计只有凸显操作的主线,明确全过程从哪里切入、怎样展开、怎样深入、达到什么目的……,才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脉络清晰,又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操作服务的。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有用教学的“主线”去串起各种教学事件,去驾驭不断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教师也只有在明确“主线”的情况下,才说得上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监控与调节。因此,教学设计应该向构想靠拢,抓大方向、大轮廓。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教师应当要清醒地认识课堂与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并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针对课堂的复杂变化,为各种“可能”和“不确定性”留下空间,当难以预测的变化发生时,教师就不会在课堂上惊慌失措,乱了方寸,还依然能够引导学生创造出“精彩”。二、写好设计的文本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形式、教学行为等。这些信息是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也是构成教学设计的基本架构。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前提,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练,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大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学总目标用非常概括的语言进行描述,而是用比较具体的语言进行描述。任何一节课的学习都包括了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但不意味着每一堂课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面面俱到,应从主要方面确定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学过程要注重问题情景的设计,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注意知识点的落实。多角、多方位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学生而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循序渐进,知识点的设计不可一步到位。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体现以教导学、促学的为目标,各个环节应匹配一致,流程的表达也可详可略,为了便于对教学程序的清晰把握,可在设计文本的最后可加上教学流程图和板书设计图。教学设计的书写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要能够反映上课的全部内容。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1、文字式文字式教学设计分详和略两种。文字式教学设计一般由7部分组成。①课题名称:本节课的题目。②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将三维目标分开写,由也可以总体写。③教学重、难点。④教学方法:本节课选择的主要方法。⑤直观教具:包括教具和媒体等。⑥课的过程:包括课堂导入、主题探究、强化巩固、总结拓展、作业布置等过程的设计。⑦板书设计:可以以图的形式设计。2、表格式表格式教学设计较为常见,表中在栏目设置和位置安排上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要求清楚、简明、使用方便。3、程序式程序式教学设计是近年来开始推广使用的一种新的设计形式,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①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统一的基础上,以教学方法记述为主,不重复教材内容,形式简明。对教学过程有及时准确的指导作用。②以学生活动情况决定教学进程的速度,通过教学反馈,随时调整教师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运用之中,除了上述几类基本的形式外,还有一些相互交叉渗透的结合形式。在语言陈述上可以不拘一格,重要的是写出创意,写出特色三、不同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1、新授课教学过程设计我们通常把一节新授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几个部分:导入新课、主题探究、强化巩固、总结拓展、作业布置。导入新课:新课的导入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主题探究:主题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主题”指课堂教学的主题,“探究”指师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学习和研究。传统的教学把这一环节称做“讲授新课”,过去的课堂以学科体系、知识传授和教师讲授为主,所以称“讲授新课”。新课程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讲授的一统天下已经打破,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独立探究等学习方式已经走进课堂。所以课堂教学的主题探究这一环节的设计要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可以采用讲授、演示,还可以分组讨论,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而定,但其核心是“探究”而不是“接受”,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学生学的方式,是这一教学环节设计的核心问题。强化巩固:课有课的巩固,单元有单元的巩固。巩固一般发生在主题探究后,巩固的目的就是强化,但强化不只发生在巩固阶段。在强化巩固设计时要注意与主题探究交叉进行。总结拓展:总结拓展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对所学知识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教学方式。设计时既要注意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又要能设置悬念,引入假想,培养能力,还要注意承前启后,导入下文。2、复习课教学过程设计在临近考试或某一单元学习完之后,教师大多设立一节或几节的复习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各学科课标规定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做题课,而是把平时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网络结构。无论哪一种复习课的设计都要抓住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复习课内容一般都较多,时间又有限。因此,复习课的设计要做到有重点地复习,针对难点、重点、弱点进行复习。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设计,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复习课的设计同样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不要都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复习课的设计应考虑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制订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目等的关系。3.活动课教学过程设计活动课程是从教育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课程。活动课有自身的特点,所以活动课设计时要坚持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教师在活动课设计上要充分挖掘活动课程学生具有较大自主性的特点,重视形成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和全面发展。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设计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上有较大的选择权。教学设计文本的编写要因人而定,有经验的资深教师教学设计文本可写简略一点,缺乏经验的新教师应当详写,详略程度视需要而定。从实际教学的情况看,教学设计在实施时只起提示与备忘的作用,它不可能作讲稿。教学设计文本最好在上课前一两周写好,以便有时间进一步熟悉和补充内容,并可防止因特殊情况来不及写而仓促上课的现象产生。教学设计文本一般情况下应该由教师个人编写,但为了提高教学水平,集思广益,互相取长补短,可以在个人编写的基础上集体讨论,交流编写教学设计的经验,解决疑难问题,然后由个人进一步补充和修改,使之更加充实和完善。教学设计的内容与形式同教学设计的具体目的与用处有关。如果为了同行间探讨、交流而进行设计,则应选择较为详细和较强的理论展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