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德与社会》教案汇总10篇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探险对于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
意义。
2.学会全面地思考和历史事件。
3.粗略了解一些著名的探险事实。
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学生有关哥伦布、麦哲伦的内容,请他们就
自己了解的内容进行发言。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发言,并告诉他们
在今天的课上将会了解得更多。
2.探究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6页的课文。教师强
调:“课文告诉我们,欧洲有大约1000年左右的时间是处于
宗教统治之下的,发展非常缓慢,也相当落后,但是到了14―
15世纪开始发生变化。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就是重要的标
志。为什么他们的探险那么著名,一直到今天还被人们认为是人
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行探究。”教师通过
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引导他们得出括号中的结
论,鼓励他们在讨论中教科书。教师还可以将地球仪或自制的代
用品发给学生,鼓励他们在思考和发言时利用地球仪。教师也应
充分地利用地球仪启发学生。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得到了什么结果?(“发现”了美洲
大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
发现要加上引号?(因为美洲大陆本来就存在,只不过当时的人
们不知道。)教师可以参照资料库的有关内容对这两位探险家做
简要介绍,并注意对学生在导入活动中的发言做补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过去人们对于自
己居住的陆地以外的地方并不了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
么,也很难直接与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人们相互交往,但是在哥伦
布和麦哲伦的伟大探险之后,人类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来于各
个大陆之间。)
在哥伦布、麦哲伦之前,各个洲居住的人们有没有来往呢?
是怎样来往的?(有来往,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道路。)教师要
启发学生联系到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将的丝绸、瓷器等带到了
阿拉伯国家,然后又带到了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明。
比较一下陆地交流与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仪,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从
到埃及、从到欧洲、从欧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达的,因此
往往要通过许多国家一次次交易,价格会越来越贵,而且如果某
个国家或地区有战争,交流很容易中断。其次,用来交换的物资
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没有火车、飞机的时代,一艘木船也可
以运送几千千克的物资。但如果是陆地交流,只能用马、骆驼等,
是无法与之
比的。又如,速度加快。过去骑马每天最多走几百里,而且
晚上必须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几个人轮流工作就可以昼夜航行
等。)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教科书
第46~47页的内容得出答案。
为什么本课题的名称是“血与火的时代”?(欧洲在迅速发
展的过程中,通过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不平等交易、侵略等,
给非洲、美洲、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教师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提升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尝试自己处理和解决班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3.强化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学校纪律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引导:“作为集体的一员,同学都愿意为集
体做好事,但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着解
决这些问题。”
2.阅读与讨论。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不仅要解决教科
书中‘红领巾信箱’中提到的问题,还要打开我们班的‘心里话’
信箱,并在下节课召开‘我的心里话’发布会。让我们先从教科
书中乐乐所在班级同学的来信开始吧!”
教师请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5~6页上同学们的“苦恼”,
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
体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懂得在班集体中,同学间
应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3.小组探究。教师拿出课前搜集到的同学中的“心里话”,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也可
以让各个小组阅读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
备。教师在巡视学生的讨论时,应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思考解决办
法的妥当性。
4.教师。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发布会做好准
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心里话”发布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心里话”,
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说解决的办法,同时引起全班学生的
讨论与交流。
3.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3、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教学重点: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2、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过程:
(一)、平等对话,走进“友谊之树”。
1、导入。你和小伙伴一起学习,有什么感觉?
2、将一棵“大树”贴在黑板的正中,并写上“友谊之树”。
3、请学生说说和伙伴之间曾发生过哪些美好的事情?
(二)、真实体验,拯救“友谊之树”。
1、实话实说,直面矛盾
(1)、(板书课题:学会友好相处)小品表演。
(2)、请学生说说曾经与伙伴闹过的矛盾。
(3)、请大家讨论,他们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让学生将自己组讨论的要点写在剪成的黄叶、坏苹
果形状的纸上,再让学生把他们贴在友谊之上。
(5)、。
2、真情对对碰,化解矛盾
(1)、拯救友谊之树。
请各小组选一个案例,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确方法,然后
将解决办法写在“绿叶”、“红苹果”上。
(2)、出示课前调查情况,让学生讨论解决。
(三)、情感升华,互送友谊卡。
1、教师。
2、念卡、送卡。配音乐《永远的朋友》。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录学校周围地区的方法,了解如何通过小组合作
正确地用方位将社区调查的记录在区域平面图上。
2、了解安全生活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准备
1、与一、二年级的教师练习
2、为学生准备画草图需要的白纸。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将上节课出来的调查记录绘制成草图。
2、布置新任务。请学生阅读书48~49页,并说明:乐乐他
们在调查过程中还想到了小弟弟、小妹妹,并把有关小弟弟、小
妹妹生活的问题做了特别的说明。今天,我们也要做同样的事情。
3、小组准备。画草图,为提醒小弟弟、小妹妹做准备。将
提醒小弟弟、小妹妹的事情挑出来制作成文字或图画宣传品。
4、教师。肯定学生所画草图及为小弟弟、小妹妹所做的提
醒。
5、布置作业:将自己为小弟弟、小妹妹制作的文字或图画
宣传品送到低年级课室,并向他们做简单介绍。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许多华人,他们和我们有
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
2、知道海外华人虽身在异乡却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节,他
们时刻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并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和海外华人的故事。
2、教师准备相关音乐,制作课件;指导排练相关节目。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教学。
1、同学们,我给大家推荐一首传唱多年的歌,来,我们一
起来欣赏欣赏。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2、听着音乐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声?
3、揭示课题:是啊,每当听到《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我
们就会自然地想起那些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
习第三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中国城——华人的“家”。
1、理解中国城
(1)由来: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炎黄子孙的足迹
已随着祖国的强大而遍布世界各国,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独立
的华人区,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国城”、美国的“唐人街”等
等。(课件展示)
(2)、解释中国城:所谓“中国城”、“唐人街”,是指
一些颇具规模的商业中心——以经营中国产品、中国饮食为主,
以中国式建筑为格调的城区。
2、展示交流中国城资料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展示关于中国城的资料,师
巡视发现有特色的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影碟、录像等)。
(2)、抽生在班内交流。
3、小结:风格各异的中国城,充分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中国城就是华人温暖的“家”。
三、中国城——中国心!
1、探究活动:海外华人为什么要建中国城?过中国节?
(1)、四人小组内探讨,各选两人分别负责记录、发言,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想法又多又合理。
(2)、汇报探究结果,师相机给予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
感受海外华人的浓浓的思乡情结,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
2、小结激情:欣赏中国风格的建筑,感受浓郁的中国文化
气息,品尝中国风味的饭菜,用汉语谈笑聊天……在中国城里,
华人们仿佛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
3、想象中国城的幸福生活
(1)、假如你是一位久居异国的华人,当你走进中国城,
你会有什么感受?可能想到什么说些什么?
(2)、生自由发言,师给予适当的追问、点评,再次引导
学生感受海外华人浓浓的思乡情结,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
心,明白中国城——华人的“家”的真正含义。
四、你在他乡还好吗?
1、过渡引入:海外华人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
他们在异国他乡生活过得怎样,始终是我们难舍的牵挂,有一首
歌曲表达了我们的心声。
2、播放音乐《你在他乡还好吗》,学生欣赏完后说说自己
对这首歌的体会和感受。
3、介绍了解到的海外华人的生活情况,体会他们在海外生
活的酸甜苦辣,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思乡情结。
4、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引入第二课时。
五、板书设计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中国城——华人的家
中国城——中国心
你在他乡还好吗?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出的行动计划,
这是自己的责任。
2、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校内各项工作的
意识。
3、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愿意并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
服务。
教学重点: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
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
责任。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1.回忆一年中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了哪些集体活动,自
己参加了其中哪些活动?没能参加哪些活动?没参加的原因是
什么?
2.说一说自己参加活动有哪些体会?
二、读课文,并思考:
你对三位同学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满不满?
组织讨论
1.三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2.集体做出的决定,是不是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为什
么?
三、引导行为
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
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愿意为集体服务吗?
二、说一说
1、书中几位同学为集体做事的情景.
2、在集体生活中,出集体组织的活动外,还有哪些让我们
参与的渠道?自己参与过其中的哪些工作?
3、小组交流:班级、学校的哪些事情可以由我们直接参与?
自己参与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收获体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吗?
三、班级交流
我们可以参与的事情:
我们参与的体会:
我们参与的经验:
我们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情感交流
说说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集体生活中自我管理的一些
做法。
1、他们在自我管理中做了哪些事?
2、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你会做吗?
二、思考说一说:
学校或班级生活中还有哪些现在没人管或是老师在管的事
情,可以由我们自己来管?
三、讨论交流
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自我管理?
四、深化交流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岗位。
2、说说你怎样来履行职责?
第四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
1、看到同学打架,周围的人该不该管?
2、发现问题后该怎么办?
二、组织讨论:
从自身或别人的经历中,你认为集体中类似的“闲事”还有
哪些?该不该管?为什么?
三、小组交流
在集体生活中,我遇到过哪些“闲事”?是怎样等待的?有
什么体会?有哪些经验或教训?
四、引导行为
学校,班里有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管一管,有些事情可以
自己出面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向老师反映等。作为学校和班级的
小主人,多学校的事情,可不能分分内和分外。
五、指导完成“我的发现和金点子”。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学习比较对照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准备有关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相同点与不同点的
概括,并把要点写在大纸上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书68~69页。提问:“超市还有其他
的名称吗?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吗?喜欢去那里吗?经常去吗?”
学生就图画和教师的问题自由发言。
2、小组讨论。教师布置任务并进行引导:“和其他的购物
场所相比,超市有什么特点?有那些地方和其他的购物场所相
同?有那些的地方与其他的购物场所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对超
市进行专门的研究。“
3、将学生分小组。提醒学生要分别记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推选发言人。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想全班介绍讨论的结果,教师在黑
板上记录。
5、探究活动。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然后促使自己事
先准备好的额概括要点,说明自己也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和学生
一起将其与黑板上说列出来的讨论结果进行对比。让学生讨论:
“为什么有些地方自己没有发现?”
教师
既要可定学生的成绩,更要肯定他们的思考。
布置作业:
根据小组和全班讨论的结果,完成书70页“我的新发现”。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8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案--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
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
“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
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
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
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
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为什么
样的人?
(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
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
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
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
(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
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
(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
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
3、小结
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
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会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
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与社会的
根本,正如孔子所说的(出示孔子的话)——人无信不立。
五、作业
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
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六、板书设计
诚信是金
人无信不立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2、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20条”等学校规则内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做一个“传电话”的游戏,即老师对每组
第一个学生耳语一句话,要求向后传,比一比哪组最先传到最后
一个学生,这组即为优胜。做游戏时,教师注意不要强调任何游
戏规矩。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谈一谈刚才做游戏的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制定“传电话”的游戏规矩。(把师生共
同制定的规矩板书)然后按照规矩再次比赛。教师向学生提出要
求:“请你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并且向大家介绍
游戏的规矩。”教师解释说明,游戏中的规矩就是一种规则,参
加游戏的人必须遵守这种规则,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学生做游戏。
学生发言。(由于没有宣布规矩,所以估计会有很多意见。)
学生共同制定“传电话”的游戏规矩,然后按照规矩进行比赛。
学生发言。
人为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
主动参与中体验“规矩”的重要性。通过亲自实践,明确了游戏
中规矩的重要。
启发学生注意到每一种游戏都存在规矩。
2、合作处理信息。
教师播放一组“规则”内容的录像,请学生观察后,在小组
里交流课前从社会生活或者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搜集到的各
种规则。教师根据学生,归纳出规则存在于不同生活领域。请学
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任一领域的一条或者几条规则编成小品,
现场展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类、、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小品,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对规矩的理解。
学生通过观察、表演等活动,主体参与学习过程,在现实生
活的“再现”中,体验规则意识。
3、探究研讨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规则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
无处不在,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规则的?”以不计名投票的形式,
统计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统计情况,提出大胆的假设,创造一个
没有规则的世界。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生活情境编成“无
规则”小品,现场展示。引导学生谈感想。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估计会有同学对规则持否定或者怀疑
的态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小品,进行展示。根据活动谈
自己的想法。
4、交流、内化、升华教师出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
《小学生守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条目进行学习讨论。
然后,向全班同学讲解这条规则的意义。根据小组发言情况和平
时遵守校园规则的表现,评选优秀“规则示范标兵”和优秀“规
则宣讲小队”负责校园规范评比检查工作。
5、小组活动。
民主选举优秀。把“规则意识”落到实处,直接指导现实学
习生活。做好课堂延伸活动,促进规则意识内化。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质的不同标准,及其对于人类生活的具体意义。
2.进一步从宏伟和微观角度了解水资源的严峻现状。
3.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珍惜和爱护水资源的态度。
4.能够自觉自愿地投入节约水的行动中。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27~129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就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准备一些资料,尤其是关于污
染程度和原因的。
2.教师就本地区水资源的现状做具体调查,以了解按照国家
标准,本地区的水质属于哪个类别,便于在学习七大水系及水的
质量标准时,帮助学生理解类别的实际意义。
3.准备一份较大的全国地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可以以朗读“地球属于谁”第一课时的优秀作业开
始,然后说明,今天主要讨论关于水的内容。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的照片和文字,
通过提问和讨论,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些照片和文字所表达的意
义。教师要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即水资源的危机不仅局限在
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而是整个地球和全人类都面临的危机。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各代表教科书
第54页的七大水系显示图中的一各水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水安装轻工合同范本
- 销售股份分配协议书范本
- 铺位买卖合同协议书模板
- 玉米采购合同协议书模板
- 淄博的公寓租房合同范本
- 洒水车供水协议合同范本
- 粉剂混合机转让合同范本
- 煤矿企业劳动合同协议书
- 电梯安装使用安全协议书
- 销售员劳动合同附加协议
- 焊工技能培训课件
- 2025年度药店药师职位聘任协议书
- 情报工作与国家安全
- 担保书怎么写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一)
- 20256月份酒水购销合同范本
- 2024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单词默写
- 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下)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哈尔滨工程大学
- 腐创院连云路实验基地电力增容项目询价文件
- ICU后综合症护理
- 24版安全生产标准化(专业管理)通风专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