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4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中有关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蔺、廉二人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
3、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协作方法。
教学设想:
1、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已有的文言文学习资料,文字、语句上拟采用鉴
赏引导下的学生自读的方法,疏通字句。
2、课前布置预习。预习注意:①对照注解和文言文译注资料疏通文句;
②划分课文段落层次;③划分“完璧归赵”一部分的层次,列出结构提纲(小标
题)。
3、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介绍本文的学习目的。
二、导入新课。
指名朗读课文“预习提示”和注释①。
1、关于《史记》的补充介绍:
本纪(12篇):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如《项羽本纪》)。
世家(30篇):主要记述贵族的史事。(如〈〈陈涉世家〉〉)
列传(70篇):记述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分三种:①专
传,即一人一传,(如〈〈淮阴侯列传〉〉)②合传,有二人合传,也有三五人合
传,(〈〈廉蔺列传〉〉)③汇传,记同一类的若干人,篇名中并不举出人物姓
名,如〈〈仲尼弟子列传〉〉、〈〈酷吏列传〉〉。
表(10篇):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
充。
书(8篇):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
济、文化、艺术等的发展和现状。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是
24史的第一部。
《史记》的写法和所写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
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简介:
公元前三――四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后期。七雄并峙,战火频繁。
七国之中秦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是
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务。
赵依仗廉、蔺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障了
国家的安全。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提问: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几件事?
明确:按时间顺序写了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课文也
就自然分成三部分。
提问: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
吗?
明确:“完璧归赵”写的是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写的是辱赵
与尊赵的斗争;“廉蔺交欢”写的是私怨与国事的矛盾。作者在矛盾中展开情节,
刻画人物,而所有这些矛盾又都挂在对秦斗争这条主线上。学习这篇课文要始终抓
住这个重点。
板书:完璧归赵―――――――――诈璧与存璧的斗争
渑池相会―――――――――辱赵与尊赵的矛盾
廉蔺交欢―――――――――私怨与国事的矛盾
提问: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全文贯串了怎样的矛盾?
明确:全文贯串了互相交织的两种矛盾:一种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一种
是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
一开始,秦恃强讹诈,赵国处境危急,矛盾十分尖锐。廉蔺二人一切为了
自己的国家,彼此间并无私人恩怨。而后,随着赵秦间的矛盾几经缓和、紧张、缓
和,蔺相如地位的不断上升,廉颇同他的矛盾便日益紧张。蔺的退让忍辱感动了廉
颇,二人终于成了刎颈之交,矛盾消除,共同为国效劳,赵、秦间的矛盾也趋隐
伏。
四、学习“完璧归赵”部分
提问:(检查预习)这部分可分几层?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可分三层:(板书)
(1)1――2段:简介廉、蔺
(2)3段:秦王求璧(事情的起因)
(3)4――11段:
决策入秦缪贤荐贤(4)
智斗秦王决策入秦(5)
完璧归赵毕礼而归章台刺秦(6)
(事情的经过)迫秦斋戒(7、8)
从者归璧(9)
廷斥秦王(9、10)
五、讲析“完璧归赵”之第一层(也可单独作为一部分)
1、疏通文句
2、讲析
提问:课文的前两段是简介本文的两个主人公。传记的一般写法,是在文
章的一开头就介绍人物的出身之类。本文开头对二人的介绍与一般传记相同,但读
完全文,却又感到其用意不仅如此。还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更重要的是突显两人地位的悬殊,影响的大小,为以后矛盾的引
线。
六、讲析“秦王求璧”(事情的起因)和“缪贤荐贤”一节。
1、指名试讲,疏通文句。
2、讲析
提问:这段在情节的发展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也揭示了秦、赵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
引出蔺相如张本。秦国愿“以城求璧”;赵君臣紧急商议,一,“计未定”,二,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气氛极为紧张。在赵犹豫不定、进退维谷的情势下,
引出缪贤的荐蔺相如。从缪贤的引荐,见相如之机智。这是相如出场之前的侧面描
写。缪贤的“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一句话,也可作为下文的纲。
七、布置作业:通读全文,疏通文句。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指名口译课文第四段。
二、讲析“决策入秦”一段。
1.串讲
2.2、讲析
3.提问:这一段中哪几句是讲出使秦国的决策?
明确:(议后可集体朗读)“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秦以城……负
秦曲”;“城入赵……归赵”。
归纳:相如决策,解决了赵君臣不能解决的问题,见其智;愿当重任,奉
璧入切,见其勇。这是一见其智。
板书:相如决策――――智
一见其智(对话描写)
愿意入秦――――勇
三、析“章台斥秦”一段
1、表情朗读(亦可让普通话好的同学朗读),读出秦王傲慢、贪婪得意
的神态,读出相如果断机智,凛然正气,不惜碎玉,以死报国的气势。
2、讲析:相如怒斥秦王有理有节,作者用语言描写表现蔺相如的智勇。
“复取璧”见其智,怒斥见其勇。二见其智勇。
板书:复取璧――――智
二见其智勇
怒斥秦王―――勇
四、讲析“迫秦斋戒”一段
1、指名试译,然后视情况串讲。
2、在秦王朝廷上,面对如狼似虎的秦君臣,蔺相如不卑不亢,以诈对
诈,迫秦斋戒,以争取时间。三见其智勇。
板书:以诈对诈――――智
三见其智勇(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迫秦斋戒――――勇
五、讲析“从者归璧”一段
1、串讲
2、讲析
提问:秦王第二次接见,场面与第一次有何不同?
明确:第一次第二次
地点:章台廷(议处国政的处所)
人员:美人、侍从九宾(礼待外宾的仪式)
场面如此隆重,烘托出相如的镇定自如,也表现出相如的胜利。
提问:“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暗示对方,璧已归赵,如杀掉相如,有害无利。
提问:在相如的一番“廷斥”下,秦王和群臣反应如何?
明确:“相如而嘻”,发出惊呼,段无可奈何。秦王也只好自找台阶,说
“赵王岂……欺秦邪?”最终“廷见相如……归之”。
板书:相如既知秦国历史,又洞察秦王内心――――智
五见其智勇
针锋相对,请就汤镬―――――――――――勇
归纳:以上六个情节,步步展开,层层深入,置人物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
中,刻画其主要性格特征――智勇,写待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这一部分的最后两段是交代结果:相如胜利归来,秦王阴谋破产。
提问:完璧归赵以赵胜秦败而告终,原因是什么?
明确:秦诈璧靠的是势,相如存璧靠的是理。
秦王理屈――气馁,相如理直――气壮。
七、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讲析第三部分
1、串讲
3、划分情节提纲
赵王赴会
渑池相会会上斗争
“为好”结果
二、讲析“赵王赴会”一段(15)
1、“其后……杀二万人”,这是“完璧归赵”的余波,“渑池相会”的
先声,赵国失地,折兵,形势险恶。
2、齐读:秦王虽处劣势,段由于廉蔺之计,抗秦态度坚决,并做了周密
部署,这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1、廉颇留守
赵国部署2、相如相从
3、三十日不还,立太子为王(国不可一日无主)
这一段交代背景,制定对策,寥寥数笔,具见廉、蔺胆识。
三、讲析“会上斗争“
1、学生试译
2、讲析:秦王:“酣”“令”――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秦御史:“前书”(不召而书)――见其预谋
相如:“前(曰)”,“前(进缶)”,“跪”――显出机智
秦王:不许――不肯――不怿――为一击缶(被迫无奈)
3、集体朗读:“秦之群臣曰……为赵王寿”
提问:索十五城本来是秦“为嬉”的本意,作者为什么写待简略?
明确:(1)秦王受惊,余悸未消,战局已乱;(2)“左右皆靡”,前车
可鉴,群臣何敢妄为?也就不必多费笔墨。
归纳:渑池会上,相如面对群秦,以寡胜众,以宾夺主,由变动变为主
动,处处见胆,句句见智,作者把人写活了。
4、串讲“为好结果”,分析从略。
四、讲析“廉蔺交欢”
1、串讲
2、划分情节:
矛盾发生(17、18段)
廉蔺交欢矛盾激化(19)
矛盾解决(20)
3、(矛盾发生、激化分析略),讲析“矛盾解决”
提问:矛盾之所以解决,是因为双方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这个基础,课文
中用了哪句话?
明确:“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五、归纳:全文三件酸,表现了两重矛盾(秦赵、廉蔺),前一个矛盾
的发展结果,导致后一个矛盾的爆发;后一个矛盾的解决,又服从前一个矛盾斗争
的需要。这样写,人物形象逐步饱满,主题思想逐层深化,从而在勇士效果上引人
入胜,扣人心弦,发人深思。
六、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上课时作业
二、讲析
提问:作品是用哪些表达手段,从哪些不同侧面来表现相如的思想性格
的?
明确:(1)缪贤荐贤,从侧面显示相如的机智;(2)秦王求璧,先写赵
国君臣拿不出主意,是反衬下文相如一言以决的胆识;(3)廷斥秦王,秦王设九
宾礼仪的隆重召见,侧面烘托相如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4)渑池
会上,相如置工人安危于不顾,为的是维护国家的尊严;(5)廉蔺交欢中,相如
处处忍让,显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忍让为国的高贵品质。
提问:课文以相如为主,是怎样写廉颇的?从中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思想性
格?
明确:全文在写相如时,或明或暗地提到了廉颇,同样提出了他在赵国的
地位,表现了他的性特征。第一,开头就说他“以勇气闻于诸侯”。强调突出了他
的勇。文章最后写他负荆请罪,固然是受蔺相如爱国精神的感动,也是他自己对祖
国的一片忠心和勇于改过的精神。第二,作者介绍廉颇是“赵之良将也”,一旦国
家形势紧张,赵王立即“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突出表明了廉颇既举足轻重之
势,又不同于常人。渑池相会一段,对廉颇的描写更为明显,正是他的“盛设兵以
待”,秦才不敢动的。第三,作品还写了他的智谋,如第二段,是“廉颇蔺相如
计”、敦促才成行的。后来又是他建议“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
秦望”,也正是他给了相如以强大的后援。他的性格极为爽朗,开始居功自傲,后
来又负荆请罪。
三、布置作业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2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能联系已学知识,自主整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发现问题
能熟练掌握文言句式与词语的活用、通假、多义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屈原的生平与遭遇读懂文意,并且能与准确理解作者在描述屈原遭
遇与内心情感中寄托的复杂感情
能辩证地评价屈原忠贞报国的志向与坚贞不屈,出污泥而不染的操守,能
联系当今社会与个人实际,体会坚持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差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并培养高尚的联系与人生价值观,培养勇于面对困境,百折不挠
及珍爱生命不懈追求的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启发、品析、评论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战国背景与人物简介
廉颇、蔺相如活动的年代是战国末期“七雄”并峙的时代,当时秦强赵弱
的形势已十分明显。廉颇和蔺相如都是为了赵国的利益敢于和强秦进行斗争的杰出
人物。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
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维护一团一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品质。阐发了两
人精神与品质上的相通之处,那就是大敌当前,捐弃了个人恩怨,不计较个人得
失,―切以国家利益为重。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给故事分段,并概括主要人物的精神品
格
〖理解、概括,口头表述,开放性*,多样化〗
三、自主学习,找出通假字、词类活用字、被动句,并整理“以”字在
文中的个中用法与意义。
〖通假字〗
奉、不、案、孰、庭缪宾
〖古今异义〗
美人、左右、约束、因而、前进
〖一词多义〗
幸因负引道间
〖词类活用〗
臣请完璧归赵毕礼而归之闻于诸侯患秦兵来从大王前进缶秦王竟酒
左打欲刃相如
四、诵读重点语段,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五、练习与实践
1、整理巩固文言知识
2、诵读全文,归纳廉颇与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第二课时
一、学生口述故事梗概,提高概括与表述能力。
二、探究思考
1、描写人物和事态,形象逼真是本文的文学成就,试加以赏析。
〖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可信感人〗
课文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写蔺相如没有写他―生的事迹,只选择
三个典刷事例来突出他的性*格特征。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
负荆请罪,写他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
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蔺相如的思想品质,集中、凝练、鲜明的艺
术效果。
写廉颇,主要通过“负荆请罪”这一典型事例来体现他的坦率偏激的个性
*与勇于改错的精神。渑池之会则表现作为武将的文韬武略,善于应变与对赵王的
赤胆忠诚。
〖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蔺相如是在秦国威胁利诱,赵国群臣束手无策的矛盾中出场的;又在秦廷
与秦王面对面紧张而尖锐的斗争中得到淋一漓尽致的表现;在处理与廉颇的矛盾
中,他退让避辱,委曲求全。对待不同矛盾的不同处理,把蔺相如的性*格刻画得
更加丰满。
〖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本文大量运用对话,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蔺相如在秦廷对秦王说的话,有口才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
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有时怒斥叫骂,以死
抗争。词锋犀利,刚柔相济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一暴,
有勇有谋,能言善辨的外交家形象。
三、口头翻译最后三段,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四、练习与实践
1、整理巩固文言知识,翻译重点语句
2、写一篇评价人物的短文,谈谈对作者写作艺术的体会
【教学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3
(一)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
勇于改过的精神。
(二)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三)学习文言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
删。理由有二: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得自然;②此句与第4段开头”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分
析:不可删的理由有二: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
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
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
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
的深刻意义。
(二)相如奉璧使秦一节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
分析:在献璧后作者集资描绘了蔺相如三次有步骤的行动:取璧、保璧、
归璧。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这样的布局使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
舞台,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三)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
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
分析: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
城易璧”的骟,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
对赵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四)从来史笔求简。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
a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
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b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
a于是舍人直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
b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
分析:b的写法不好,①用b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
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材原则。②用
b的写法,略去谏的内容,则下文”独畏廉将军哉”推动所本。
紧接本文,原作还有这样一段话: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畿,拔之。后三
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
年,赵奢破秦军于阏与下。”
分析:这是对上文的补笔,略写”廉蔺交欢”后五年间赵国的大事,从侧
面赞扬廉蔺二人精诚团结,在军事上产生了积极的结果。
(六)难词释义。
(1)一词多义类:
负:①依仗(负其强)
②承担,使承担(宁许以负秦曲)
③背着(肉袒负荆)
④辜负(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背弃(负约不偿城)
引:①把箭射出去(引而不发)
②拉(欲引相如去)
③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
④掉转(引车避匿)
幸:①侥幸(则幸得脱矣)
②表敬用(大王亦幸赦臣)
③宠幸(幸于赵王)
小结:①抓住一个最基本的意思;②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引申。
(2)引申一个特殊种类――词义随用法的变化而变化:
①名词活用如动词。
衣:穿(乃使其从者衣褐)
刃:杀(左右欲刃相如)
舍:安置住下(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形容词、动词的活用。
完:使……完好(臣请完璧归赵)
毕:将……进行完毕(毕礼而归之)
归:送回(毕礼而归之)
破:把……弄破(恐其破璧)
急:使……急、逼迫(大王必欲急臣)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新课。(略)
(二)司骊迁和《史记》简介。
1.司马迁简介。
司骊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
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其父司骊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
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早迁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
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于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
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
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
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俗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
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
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要
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手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
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注:可预备一张中国全图,讲述时指出司马迁游踪的大致方位。)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
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
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
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
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帮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
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
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
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又有很高高的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
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
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
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
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
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
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
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教法:在讲解上述内容之后,可以先画一个《赵大事纪年表》,按课文填
写可填的项目.,然后提问学生:
“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各发生在哪一年?
赵大事纪年表:
赵惠文王年序
大事
16年(前283)
廉颇伐齐,取阳晋。
17年(前282)
蔺相如完璧归赵当在此年。
18年(前281)
秦伐赵,拔石城。
19年(前280)
秦复攻赵,杀二万人。
20年(前279)
渑池会。廉蔺交欢当在本年或稍后。
(注:此表与《史记。六国年表》人个别地方有出入,但渑池会的年代是
以《年表》为依据的。)
(四)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五)讲解课文第1~5段。
1.阅读课文第1~2段。先解释”合传”体例,然后提问:
(1)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
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廉颇拜为上卿时,而蔺相如为”舍人”,地位相差悬
殊。补充:传的后半部叙谦颇事迹较多。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2)”为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舍
人地位低微,况为宦者令舍人乎!又,为蔺相如被荐使秦设伏。)
(注:括号内的话是答案要点,其中加着重号的语句即点评语,可写在黑
板上。下同。)
2.齐读第3段。
(1)让学生概括大意。(故事缘起)
(2)指出”求人可使报秦者”为本段关键句,并加分析。(为相如出场作铺
垫)
(3)提问:本段写赵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烘托相如胆识)
3.齐读第4段。
(1)指出古代宦官不得干预朝政,当时又有荐人不当一并治罪的规定,然
后叫一个学生重读”臣尝有罪”至段末这一部分,让全班学生仔细品味。
(2)叙史贵简。从这个原则出发,能不能将这段话改写为:”于是缪贤荐
蔺相如,王许之。”(不能)
(3)讨论中可提出一些辅助性问题:缪贤是怎样的人?(挺身而出,亦有胆
识,)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先虚写一笔)划也关键语句。(”其人勇士,有智
谋,宜可使。”)
4.齐读第5段。
(1)教师将蔺相如的对策语连贯起来朗读一遍,然后带领同学分析它的特
点。(见事深刻、决断明确_真乃快人快语;对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
(2)联系上文说说在安排主要人物出场上的特点。(设伏_陪衬_虚写_出场
便不同凡响。)
5.整理前五段词语。
(1)通假字:斧质(
)可予不(否)奉(捧)壁。
(2)古代惯用语:”见”用于表示被动(徒见欺)。
“于”也用于表示被动(幸于赵王)。
试比较二者的不同。
(六)讲解第6~13段。
1.学生朗读”大王俗得璧……俱碎于柱矣”段话之后,提出以下的问题进
行讨论:
(1)这段话是怎样的情况下说的?(”秦王无意偿赵城”。)蔺相如是从什么
地方看出来的?(注意行文前后照应。)”章台”――”列观”;”以示美人”――”
传之美人。”
(2)划分这段话的层次。(述”奉璧”使秦经过;斥秦王无礼,说明”复取
璧”原因;预防秦王”强夺”之策。)
(3)讨论这段话的内容及方式: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借赵群臣语揭出秦王要害)。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由抑转扬,缓和气氛)。
“且以璧之故逆秦之欢,不可”(说明赵方诚意,以退为进。)。
说”斋戒五日”一事(”修敬”是关键,为要求秦王”斋戒”五日设伏,
何等周密)。
不可”逆强秦之欢”(又何等委曲)。
“戏弄”(”怒发上冲冠”之由,照应上文)。
“臣头与璧俱碎于柱”(一夫决死,万乘莫当,秦王入我掌中)。
(4)从秦王的反应来看,这段话有怎机关报特点?秦王”辞谢”是否仅仅因
为”恐其破”?(这段话义正辞严,切中三八式秦方要害,使秦王理屈词穷。)
(5)从这段话看蔺相如的策略。
提示:要联系上下文,例如上文未提赵王”斋戒五日”一事;要着眼于”
完璧归赵”的全过程。
“璧有瑕”(”复取璧”的办法何等巧妙)。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向秦王提出同样要求前提,暗藏归璧于赵的计
划,使秦王入彀)。
“拜送书于庭”(为提出”设九宾于廷”设伏,这关涉到相如的下一步计
划,以进为退)。
(6)小结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有胆识,有智谋,善于相机行事,掌握主动)
(7)要求全班内科学将这段话重读一遍,再抽查个别学生,看看是否已达
到基本成诵。
2.学生朗读”秦自缪公以来……孰计议之”这段话后,提出以下问题进行
讨论:
(1)指出这话是在”九宾礼”以说的,要求学生细读有关注释,体会蔺相
如说这番话的意图。
(2)划分这段话的层次。(声称璧已送回赵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甘愿受刑)
(3)这段话的要害是什么(”先割十五都予赵”――击中秦王要害。)(抓住
这个要害,则蔺相如之使人持璧归赵,要求”高九宾于迁”等等作法之用心,无不
害然而明。
(4)这段话还有哪些特点?(理解”令人持璧归”,归罪于秦君”未尝有坚
明约束者”,故秦王之受欺,咎由自取,而相如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
身”;以”先割十五都予赵”检验秦王是否有”易璧”的诚意;自己承担”欺大王之
罪”,与赵王无关。)
(5)快速背诵练习:把这段话齐读两遍,然后抽查个别学生。
3.试简工回答下列问题,体会《史记》写作上的某些特点。
(1)次要人物的处理。
作者是怎样描写秦王的?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传之美
人及左右”――正面;”左右皆呼万岁”――侧面。极写秦王之贪傲慢。”恐其破
璧……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正面写心理动作,表现其狡诈。”秦王因
曰……毕礼而归之”正面,写人物语言,表现秦王在关键时刻能从大局着眼,有大
国之君的风度。)
(2)说说下面两组细节的作用。
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七)讲解第14~16段(”渑池会”)。
1.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补充
说明:春秋旧中国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在战后举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例。)这样的背
景说明了什么?(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2.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秦
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
补充史实:秦一向以诈和力制服侯。前340年商鞅伐魏,以”为好会”为
名骗魏主将分子来会,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将,大败。前313年,张仪以献地六百
里诱使楚怀王与齐断交。齐楚断交后,张仪改为献地六里。
3.学生齐读廉颇送别赵王时说的那一段话,然后提问:
根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考虑到渑池会的最坏结果:
秦方扣留赵王。以”请立太子为王”击破秦的阴谋。说明分谨慎持重,对敌斗争坚
决,有长远眼光。)作者详写这段放话有什么用意?(为”廉蔺交欢”张本。)
4.学生默读第15、16两段,复述渑池会上的斗争经过,然后提问:
从蔺相如跟秦方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可以看出什么?(秦方蓄意进行挑
衅;蔺相如不畏。)
赵王认为蔺相如”功大”,是否有理由?(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表示敢于跟
秦斗争的决心。)
5.廉颇是否也有功呢?(有。”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一句暗写廉
颇。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挫败了秦方以武力相胁的阴谋。)
(八)讲解第17~21段(廉蔺交欢)。
1.指出这部分要求背诵,然后齐读。
2.划分本部分层次,为诵读作准备。(相如”拜为上卿”→廉颇”宣
言”→相如”避匿”→相如答舍人谏→廉颇”负荆”)
3.在你看来,这部分的核心是哪一句话?(”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
而后私仇也”。)”国家之急”是指什么说的?(强秦加兵。)”私仇”又是指什么说
的?(”两虎共”)
4.诵读蔺相如”夫以秦王之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一段话,然
后回答问题:明人李贽评相如”引车避匿”一事说:”节节见相如智勇俱妙。”试
结合这段话说说”妙”在什么地方。(相如深知廉颇公忠体国之心,故以”秦王之
威”相比,又以”国家之急”相许,足见其胸襟阔大,如此方能使廉颇顿悟己非。)
5.廉颇始而”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
罪”,这前后对比说明了什么?(说明他的居功自傲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所以听
了蔺相如的那一番话后,十分感愧,立即从计较个人得失的立场转到维护国家利益
的正确立场上来,表现了公忠体国、勇于改过的精神。)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4
教学目的
一、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
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
性格的表现手法。
三、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四、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教学设想
一、本文故事性很强,可以先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对照理解和使用工
具书,初步了解课文中三个故事的大意。
二、重点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对于重点词语,如:负、徒、幸、引、为、
使、亡、观、奏、顾等,要结合语境讲清楚,并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些词语。古今异
义词:指示,约束;名词活用动词: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完、急、破、
归等;虚词:以、之;被动句和判断句等,都要一一讲清楚,并适当补充一些练
习,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时数四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读书作文时,经常遇到“完壁归赵”“负荆请罪”等成语。这些成语
的出处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板书)。我们学习这些课
文,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些成语典故,学到一些文言知识,而且将受到古人那种
勇敢机智的品质以及识大体、顾大局的爱国情操所激励,从而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
精神。
二、简介作者和《史记》。
引导学生看注释①和“预习提示”第一段。明确这样几点:1.司马迁是
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
因为:①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广博。父亲死了三年,司马迁继承
其业,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②广泛游览,实地考
察;③艰难发愤。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
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发愤著《史
记》,也发泄了他对汉朝的仇恨。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
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的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
传中的一篇代表作。
3.《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
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简介时代背景。
公元前四世纪,战国“七雄”征战不已。秦国最强,它对六国都有野心。
秦国多次击赵,但赵国重用廉颇、蔺相如,将相团结合作,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
了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抗击强秦
的历史事实。
四、教师范读第l-13段。
五、讲读第一部分(第l―2段)。
1.指导学生自读第1―2段。
2.学生讲解,教师点拨。
明确:“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凭借。开头简介廉、蔺二人地位、威望
的巨大差异,为二人矛盾伏笔。
六、讲读第二部分第一层(3―5段)。
1.指导学生自读3―5段。
2.学生讲解第3段,教师纠正,补充。
明确:①“愿以十五城请易壁”,愿,很希望,不同于现在的“愿意”。
②“徒见欺”,见,被、受,被动句式。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意思是:主意没有拿定,(想)寻求一个可以出使答复秦国的人,(但)没有找
到。“人可使报秦者”即“可使报秦之人”,定语后置句。④关于和氏壁的来历,
教师可以扼要补充。(请见《韩非子和氏》)⑤这一段是故事的开端,秦王要
“以城易壁”,赵王左右为难,为蔺相如出场作铺垫。
3.学生试讲第4-5段,教师纠正并补充。明确:①“窃计欲亡走
燕”、“窃以为其人勇士”。窃,用在对话或书信中表示谦恭之词,意思是“我私
下”。“亡”、“走”同义词,都作“逃”讲。②“臣请完壁归赵”。请,意思有
二:一是敬辞,表示请您(做某事),二是谦词,请您允许我(做某事)。这里作
第二种解释。(按1989年高考题第12题考了“请”字的两种不同用法,请予
注意。下文还有“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壁有暇,请指示王”,这两句
的“请”的用法,请注意区分。)③“而君幸于赵王”、“则幸得脱矣”、“大王
亦幸赦臣”中三个“幸”,第一个“幸”是宠幸,后两个“幸”是侥幸。“幸于赵
王”,是被动句,被赵王宠幸。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中的“负”是使动
用法。⑤“王必无人”中的“必”,课文注释为“一定,实在”。③蔺相如为何会
赢得赵王的信任?一是由于缪贤推荐,补写出了蔺相如的过人才情;二是在朝廷应
对时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正确主张,自愿承担出使重任。⑤这一层写蔺相如奉
壁使秦。用对话表现相如的过人的分析能力和决断能力。
七。学生边朗读边思考1-5段后,布置作业。
1.熟读和口译第1―5段。
2.预习第6―13段。
第二教时
一、检查旧课。
(出示小黑板)
1.解释加点词语。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英勇气概)②使人遗赵王书(送)③徒见欺(被)④
臣请完壁归赵(谦词)
2.翻译句子。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②而君幸干赵王③求人可使报秦者④均之二策,宁许以
负秦曲二、讲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第06一11段)。
二、指名朗读和翻译这一层后,师生共同研讨问题:
1.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明确:秦王坐章台,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顺便要求学生讲解这
一句),左右皆呼万岁。以城换壁,对秦国来讲,并木占便宜,谈不上什么胜利,
用不着“欢呼”。再说,秦王坐在行宫章台中,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安全培训
- 【教案】部编语文三上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国家级】一
- 餐饮店员工用工合同的范本
- 中学劳动实践活动课
- 《员工安全教育教案》课件
- 小学四年级数学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同步考核训练题
- 言语治疗技术课程介绍
- 《央行的中间业务》课件
- 头孢菌素过敏试验法配制皮试液皮试液标准mgml皮试液
- 《品牌形象分析》课件
- 应急预案讲课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精美课件
- 第五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金融科技概论(第二版)》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传染病培训课件
- 沙盘游戏大纲
- 物理化学实验B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京科技大学
- 建筑大师林徽因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 滤波器出厂试验报告
- 档案盒标签模板[共1页]
- 小学生意外伤害自救及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