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皮肤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人体解剖皮肤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人体解剖皮肤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人体解剖皮肤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人体解剖皮肤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解剖皮肤详解演示文稿现在是1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优选人体解剖皮肤现在是2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外皮系统模式图

现在是3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第1节皮肤、皮下组织与附属器

皮肤(skin)由表皮和真皮组成,两部分紧密联系,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的组织相连。皮肤内有由表皮衍生的毛发、指(趾)甲、汗腺、皮脂腺,统称为皮肤的附属器。现在是4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皮肤的构造

(一)表皮表皮(epidermis)位于皮肤最外层,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人体各部位表皮厚度不一:手掌和足跟部最厚,约0.8~1.5mm,其它部位厚0.07~0.12mm。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形态结构特征,通常可将表皮分为4~5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仅见于皮肤较厚处)和角质层。现在是5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表皮分层及细胞类型模式图

手指表皮(高倍镜)

现在是6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1.基底层(stratumbasale)附着于基膜上,由矮柱状的基底细胞(basalcell)构成。基底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并向浅层推移,逐渐分化为其余各层的细胞,并补充衰老脱落的细胞。在皮肤的创伤愈合中,基底细胞具有重要的再生修复作用。基底细胞和其分化产生的各层细胞又称为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基底层中还含有2类非角质形成细胞:1)黑素细胞(melanocyte)是生成黑色素(melanin)的细胞,散在分布于基底层内,胞体伸出长而不规则的突起,深入到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并由此将含有黑色素的黑素颗粒释放、转移到角质形成细胞中。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线,防止表皮深层的幼稚细胞受辐射损伤;紫外线也可促进黑色素的合成,因此经受长时间日光照射,肤色会变深。现在是7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不同人种含有的黑素细胞的数量大致相同,肤色深浅主要取决于黑素细胞生成黑色素的能力与黑素颗粒的分布范围。黑种人的黑素颗粒多而大,分布于表皮全层;白种人的黑素颗粒少而小,主要分布于基底层,黄种人介于二者之间。黄种人的肤色还和另一种皮肤细胞中的色素——胡萝卜素有关,至于皮肤显现的红色,则是和真皮血管中的血液有关。2)梅克尔细胞(merkelcell)呈扁平状,细胞基底面与感觉神经末梢形成类似突触的结构。梅克尔细胞数量很少,但在指尖较多,可能是接受机械刺激的感觉细胞。现在是8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2.棘层(stratumspinosum)由4~10层多边形细胞组成,因胞质有许多棘状突起,故称棘细胞。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分布于棘层浅部的一种非角质形成细胞,能捕获皮肤中的抗原物质,将抗原细胞呈递给T细胞,引发免疫应答。因此,朗格罕斯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在对抗侵入皮肤的病原生物、监视癌变细胞和排斥移植的异体组织中起重要作用。现在是9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3.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由3~5层较扁的梭形细胞组成,由棘细胞转化而形成,胞质内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的透明胶质颗粒,主要成分为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4.透明层(stratumlucidum)仅见于皮肤较厚的部位,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由颗粒层细胞转化而来,细胞均质透明,细胞界限不清楚,含有折光性较强的透明角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和角质层相似。现在是10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5.角质层(stratumcorneum)基底细胞不断向表层推移,最终在皮肤表面变的扁平而坚硬,形成了几层甚至几十层的角质细胞(hornycell),形成表皮坚韧的角质层。角质层硬化的原因是由于细胞产生大量纤维化的、具有防水特性的角蛋白,这一过程称为角质化或角化(keratinization)。角质层构成皮肤重要的保护层,使皮肤能耐受摩擦,阻挡外来物质的侵害。同时防止干旱和潮湿环境对人体细胞的伤害。分布在人体手掌和足底的皮肤较厚,具备全部5层结构。而其它大部分皮肤的表皮较薄,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的层数少,而且无透明层。上述各层细胞实际上是角质形成细胞生长过程的不同阶段。角质形成细胞不断脱落和更新,更新周期为3~4周。现在是11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二)真皮真皮(dermis)位于表皮深面,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与表皮牢固相连。真皮内含有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真皮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织层,二者间无明显界限,人体各部分真皮的厚薄不等,一般为1~2mm。

现在是12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1.乳头层(papillarylayer)为紧靠表皮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较细密,含细胞较多。此层组织向表皮深面突出形成许多乳头状隆起,称为真皮乳头(dermalpapillae),使表皮和真皮的接触面增大,有利于二者的牢固结合,并使乳头内的感觉神经末梢、触觉小体、毛细血管和表皮相接触,有利于供血和感觉。2.网织层(reticularlayer)为乳头层下方的致密结缔组织,胶原纤维素交织成网,并有许多弹性纤维,使皮肤具有韧性和弹性。网织层内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以及汗腺、毛囊和皮脂腺等附属器。深部常见环层小体,又称帕西尼小体(Paciniancorpuscle),能感受压迫和振动的刺激。现在是13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现在是14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二、皮下组织皮下组织(hypodermis)即浅筋膜,位于真皮深面,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将皮肤与肌肉等深部组织相连,并使皮肤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其中的脂肪组织是能量的重要贮存形式,并具有维持体温和缓冲外来压力的作用。皮下组织的厚度因年龄、性别和身体部位而不同,并对人体体形有很大影响。现在是15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皮肤的附属器皮肤的附属器(accessoryorgans)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指(趾)甲等。现在是16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一)毛发人体表面,除了手掌、足底、嘴唇,乳头和外生殖器的部分区域,均有毛发(hair)分布。毛发的生长和人体激素水平有关。青春期后,由于性激素大量分泌,无论男女都会在腋窝和阴部出现毛的显著增长。男性还会长出胡须。不同部位的毛发存在粗细、长短和颜色等的差别,但有基本相同的结构:毛干、毛根和毛球三部分。露在皮肤外的为毛干,埋在皮肤内的为毛根。包在毛根外面的为毛囊,其下端和毛根末端形成的膨大合为一体,称为毛球(hairbulb)。毛球的上皮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向上移动,形成毛根和毛囊细胞。毛球底部凹陷,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和结缔组织,称毛乳头,对毛的生长起诱导和营养作用。现在是17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毛根与皮肤表面成一定角度,在钝角侧的真皮内有一束斜行的平滑肌束,称竖毛肌(arrectorpilimuscle)。竖毛肌下端附于毛囊,上端止于皮肤的真皮乳头层。竖毛肌受交感神经支配,遇到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时收缩,使毛根与皮肤的夹角垂直,此时毛竖立,在皮肤表面形成“鸡皮疙瘩”。皮肤的附属器:毛发、皮脂腺、汗腺

现在是18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二)皮脂腺皮脂腺(sebaceousgland)大多位于毛囊和竖毛肌之间,为泡状腺,腺体的导管很短,开口在毛囊或皮肤表面。腺体的外层细胞形体小,有分裂增殖能力,新生的子细胞中形成脂滴,并向腺泡中心移动。当细胞成熟时即破溃,和脂滴一同经毛囊排出,称皮脂。皮脂腺的分泌活动受雄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青春期分泌最活跃。皮脂有柔润皮肤、保护毛发等功能,如分泌过多,腺体开口阻塞时,则形成粉刺。老年人由于皮脂腺萎缩,因而皮肤和毛发变得干燥,失去光泽。现在是19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三)汗腺汗腺(sweatgland)分为2种:1.外泌汗腺即通常所称的汗腺,遍布全身皮肤内,于手掌和足底尤多,由分泌部和导管部构成。分泌部位于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内,为单层柱状上皮。导管部由2层立方上皮细胞围成,开口于皮肤表面的汗孔。汗液中有钾、钠、氯、乳酸盐和尿素等。汗腺分泌是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有调节体温、水盐平衡、滋润皮肤和排泄废物等作用。2.顶泌汗腺分布于腋窝、乳晕和阴部等处,又称大汗腺。分泌物为较粘稠的乳状液,含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分泌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特别的气味。大汗腺的分泌受性激素影响,于青春期分泌旺盛。现在是20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四)指(趾)甲指(趾)甲由多层排列紧密的角质细胞组成,露在体表外的称甲体;埋于皮肤内的为甲根;甲体下面的复层扁平上皮和真皮为甲床;甲体周围的皮肤为甲襞;甲根附着处的上皮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是甲体的生长区。随着甲的磨损,甲根上皮不断增殖向指(趾)端移动,构成甲体。现在是21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

皮肤的附属器:指(趾)甲

现在是22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第2节外皮系统的生理功能皮肤并非只是身体的“容器”,与其它器官相比,皮肤的生理功能复杂多样,除了具有防护、感觉、吸收、调节体温等生理功能外,还参与物质代谢和免疫反应。外皮系统在神经、免疫系统的调节下,和其它系统共同作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外环境的各种变化。现在是23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一、防御功能皮肤位于体表,构成人体的重要防护性屏障,对各种机械性损伤、微生物侵袭以及物理化学性的伤害具有防御作用。现在是24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皮肤对于摩擦、受压、牵拉、冲撞、挤压等机械性创伤的抵抗和恢复能力超过其它任何器官。表皮的角质层,柔韧而致密,能有效地防护机械性损伤。经常摩擦和受压的部位角质层增厚形成胼胝。真皮部位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交织如网,使皮肤具有韧性和弹性,增强了皮肤的抗拉能力。皮下脂肪具有软垫、缓冲作用,能抵抗冲击和挤压。(一)对机械性损伤的防护能力现在是25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对微生物的防御作用皮肤对微生物的防御作用由于以下特点:(1)表面干燥,呈弱酸性(pH约5.5~7.0),对微生物生长繁殖不利。(2)角质层致密,角质形成细胞间通过桥粒结构形成互相镶嵌状排列,均能防止微生物的侵入。(3)角质层的代谢脱落能清除寄居在皮肤表面的一些微生物。(4)一些非致病细菌的活动,增加产酸,对致病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青春期后,皮脂腺分泌不饱和脂肪酸增多,可抑制真菌的繁殖。(6)如果微生物入侵突破了表皮防线,真皮层的巨噬细胞和白细胞会迅速集结到感染部位进行防御。现在是26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三)防止体液过渡丢失皮肤的多层结构、角质层的致密性和皮脂在表面形成的脂膜使皮肤具有一定的不透水性。这一特性可防止体液过度蒸发。成人24小时内通过皮肤丢失的水分仅约240~480ml(不显性出汗),大面积烧伤的患者由于角质层受到破坏,水分经皮肤外渗丢失将增加10倍或更多,因此治疗中需要补充适量液体以避免体液大量丢失而出现生命危险。现在是27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四)防紫外线作用皮肤对光线有反射和吸收的作用。角质层细胞有反射光线和吸收短波紫外线的作用,棘细胞和基底细胞可吸收长波紫外线。黑素细胞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最强,所以,有色人种对日光照射的耐受性比白种人高。紫外线照射过多,超过皮肤的防御能力,会导致晒伤和皮肤癌。现在是28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五)对化学性物质的屏障作用皮肤的角质层是防止外来化学物质进入体内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抗弱酸、弱碱的作用。但这种屏障能力是相对的,如果皮肤长期浸泡浸渍、皮肤缺损引起的糜烂或溃疡、药物外用时间较长和用量较大等均引起对化学物质的屏障作用减弱。现在是29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二、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虽有上述的防护功能,但还是可以通透一些物质,因此,皮肤具有一定的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通过皮肤扩散的氨基酸和类固醇是人类吸引蚊子的重要化学物质。脂溶性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性激素及大部分糖皮质激素可经毛囊、皮脂腺吸收。皮肤对油脂类物质吸收也较好,对油脂类吸收的规律一般为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体石蜡。现在是30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皮肤的吸收作用主要通过以下3条途径:①透过角质层细胞;②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③皮脂腺或汗管。如果角质层甚至全表皮丧失,物质几乎完全可通过真皮,吸收更完全。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如下:现在是31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一)和皮肤的结构和部位有关不同部位的皮肤吸收能力由于角质层厚薄不一而存在很大差异。一般吸收能力是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跖。婴儿皮肤角质层较薄,吸收作用较成人强。皮肤的损伤、糜烂或溃疡等可降低屏障作用,经皮吸收增加,尤其当损伤面积较大时。

现在是32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和物质的理化性质有关完整的皮肤只吸收油脂类、脂溶性物质和很少的水分、气体。水溶性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葡萄糖、蔗糖等以及电解质不易被皮肤吸收。某些物质,如汞、铅、砷等的化合物可能与皮脂中的脂肪酸结合变成脂溶性,可被皮肤吸收。增加皮肤渗透性的物质如二甲基亚砜、丙二醇、氮酮、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可增加皮肤的吸收作用。表面活性剂能湿润、乳化和增溶,使物质与皮肤紧密接触,增加吸收率。现在是33页\一共有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