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过程可以“双向”进行的是()A.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人体血浆和组织液间的物质转移C.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D.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能量流动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同一个mRNA可相继与多个核糖体结合C.起始密码位于基因的前端,启动转录过程D.tRNA分子中部分区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键3.下面关于ATP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B.合成ATP需要磷酸,且吸收能量C.一分子ATP含有两个高能键三个磷酸基D.ATP中的高能磷酸键结构稳定,都不易水解4.某基因(14N)含有1000个碱基对,腺嘌呤占20%。若该DNA分子以被15N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离心管内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层后得到结果如图①;然后加入解旋酶再次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结果如图②。则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3倍B.图①中只有Y层的DNA中含15NC.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7:1D.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2100个5.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2有眼1/2雌9∶3∶3∶11/2雄9∶3∶3∶11/2无眼1/2雌9∶3∶3∶11/2雄9∶3∶3∶1A.有关翅型和体色的相对性状中,灰体和长翅为显性性状B.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C.上述杂交实验不能判断有眼/无眼性状的显隐性D.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有眼为显性6.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B.该计划是人类从分子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C.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其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D.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碱基对的序列7.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A.N/4 B.N/8 C.N/6 D.08.(10分)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个体,Aabb∶AAbb=2∶1,且该种群的每种基因型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A.5/8B.5/9C.13/16D.13/18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1和基因2一般______(“会”或“不会”)出现在人体内同一个细胞中。(2)图中①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②过程所需的原料为_________,①②过程的直接能量物质为_____________。(3)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4)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0.(14分)图1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两个相关的生理过程,其中a、b、c表示物质,甲和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器;图2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1cm2重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从图1分析,如果物质a为O2,它在细胞器甲的(场所)产生,物质c是一种含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它最可能是.H2O在结构乙的产生部位是.(2)从图2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mg/cm2•h)(用图中字母表示),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mg/cm2•h)(用图中字母表示).(3)从图2分析,恒定在上述℃温度下,维持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1cm2增重最多,增重了mg.11.(14分)如图为人体内的浆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该细胞是浆细胞,由该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称为___________免疫。该细胞___________(有、无)识别功能,该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时需合成并释放一种称为__________的物质,这种物质合成的场所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__,对该物质加工和修饰的场所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该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3)多数情况下,抗原与该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进而被_____________吞噬消化。(4)抗原第二次侵入机体时,引起的免疫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5)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体温维持在39℃,此时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其中与产热直接相关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某男子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痊愈后,他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其原因:①从埃博拉病毒的角度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该男子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谱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据图回答问题:(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遗传时遵循_____定律。(2)Ⅰ-2的基因型是_____。(3)Ⅱ-2的基因型为_____,其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4)若Ⅱ-2与Ⅱ-3婚配生下一个正常小孩,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1、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导,这是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3、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A错误;B、血浆和组织液可以相互渗透,B正确;C、兴奋在反射弧上是单向传递的,这是由突触结构决定的,C错误;D、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单向流动的,D错误。故选B。2、C【解析】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完成,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原料是氨基酸,需要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翻译过程中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但是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详解】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A正确;B、同一个mRNA可相继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B正确;C、起始密码位于mRNA上,位于基因的前端启动转录过程的是启动子,C错误;D、tRNA分子中部分区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键,D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有关的知识,难度不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程度。3、D【解析】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①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所以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A正确;B、合成ATP是以磷酸和ADP为原料,且吸收能量(来自于有机物氧化分解或者光能),B正确;C、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C正确;D、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识记ATP的结构,掌握ATP和ADP之间转化的条件。4、C【解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复制,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详解】X、Y形成的子代DNA分子和亲本相同,故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和Y层的相同,故A错误;由于该DNA分子以被15N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图①中X、Y层的DNA中均含15N,故B错误;W层为含有15N的单链,Z层为含有14N的单链,复制3次后,共有8个DNA分子,16条链,故两者中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4:2=7:1,故C正确;该DNA含有1000个碱基对,腺嘌呤占20%,则胞嘧啶占30%,每个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600个。故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7×600=4200个,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C项。【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D【解析】
据表分析,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
,由此推知,灰体対黑檀体为显性性状,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性状,且这两対性状符合孟徳尓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有关翅型和体色的相对性状中,灰体和长翅为显性性状,A正确;B、无眼雌果蝇与有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果蝇中表现为有眼、无眼的概率相同,不能确定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故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B正确;C、无眼雌果蝇与有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不同性别果蝇中表现为有眼、无眼的概率相同,不能确定有眼/无眼性状的显隐性,C正确;D、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眼为显性时,后代雌性全部为有眼,与题中实验结果不相符合,因此无眼为显性,D错误。故选D。6、C【解析】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详解】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A正确。B、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B正确。C、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其化学本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C错误。D、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D正确。故选C。7、D【解析】基因型是AaBbCc的小麦,产生的花粉粒(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BC∶ABc∶aBC∶aBc∶AbC∶Abc∶abC∶abc=1∶1∶1∶1∶1∶1∶1∶1。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的基因型与花粉粒的基因型相同,因此不存在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8、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种群中AA占1/3,Aa占2/3,a的基因频率为1/3,A的基因频率为2/3,自由交配后,AA的概率为4/9,aa的概率为1/9,纯合子概率为5/9,故B正确。考点:基因频率的计算【名师点睛】自交与自由交配的区别1.自交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对于植物,自花传粉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自交方式;对于动物(雌雄异体)自交更强调参与交配的雌雄个体基因型相同。如基因型为AA、Aa植物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其后代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aa,后代表现型及概率为A_、aa。2.自由交配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为AA、Aa的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配的情况,如:因此在解答自由交配(随机交配)的习题时,通常先求出基因频率,然后按照遗传平衡定律计算,求出相应的基因型。二、非选择题9、会细胞核游离的氨基酸ATP基因突变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解,①过程表示转录过程;②过程表示翻译过程;③过程表示酶控制代谢过程,说明黑色素的合成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过程。④⑤过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决定生物性状。(1)人体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所以每个体细胞所含有的基因都与受精卵相同,即含有人体发育的全套基因。由此可知,基因1和基因2一般会出现在人体内同一个细胞中。(2)图中①过程为转录,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②过程为翻译,所需的原料为游离的氨基酸。①②过程的直接能量物质为ATP。(3)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2突变。(4)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内一些生化反应,从而间接控制部分性状。【点睛】本题关键要看懂图解中每一个过程代表的含义。10、(1)(叶绿体)基粒(或类囊体)丙酮酸(线粒体)内膜(2)XY+2X(3)1436【解析】试题分析:图1:甲是叶绿体,乙是线粒体;物质c是一种含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它最可能是丙酮酸,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被彻底分解;图2:无光时单位时间内叶片重量的减少量等于呼吸强度,故1小时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为X,而单位时间光照下叶片重量的增加量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故光照一小时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M+Y﹣(M﹣X)+X=Y+2X.解:(1)从图1分析,如果物质a为O2,它在细胞器甲叶绿体的基粒(或类囊体)产生,物质c是一种含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它最可能是丙酮酸.H2O在结构乙线粒体的产生部位是线粒体内膜.(2)从图2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mg/cm2•h)(用图中字母表示),而单位时间光照下叶片重量的增加量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故光照一小时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M+Y﹣(M﹣X)+X=Y+2X.(3)从结果可以看出,在14℃温度下,维持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3+2×2)×12﹣2×24=36mg.故答案为(1)(叶绿体)基粒(或类囊体)丙酮酸(线粒体)内膜(2)XY+2X(3)1436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11、体液无B细胞、记忆细胞抗体1核糖体2内质网4高尔基体血清抗体沉淀细胞集团吞噬细胞更快、更强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埃博拉病毒为单链RNA病毒,易发生基因突变体内的埃博拉病毒抗体(或记忆细胞)的数量及存活时间有限【解析】
对题图分析可知,1是核糖体,2是内质网,3是线粒体,4是高尔基体,5是细胞膜。【详解】(1)人体内的浆细胞可通过产生抗体来完成体液免疫。该浆细胞由进入体液的抗原刺激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无识别功能。(2)该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时需合成并释放抗体。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它在1核糖体上合成,经2内质网和4高尔基体加工、运输,并以囊泡的形式运输至细胞膜,最后由细胞膜分泌至细胞外,主要存在于血清。(3)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多数情况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迅速产生大量浆细胞。因此,抗原第二次侵入机体时,引起的免疫反应更快、更强。(5)由于体温维持在39℃,说明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其中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与产热直接相关。某男子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痊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腔静脉综合治疗方案
- 从学科教育到职业技能-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探索
- 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伦理培训与教育
- 创新护理服务中的医疗安全与效率
- 区块链技术助力商业项目融资的路径与策略
- DB13-T5128.1-2019-轨道车辆和轨道车辆部件的粘接第1部分:粘接接头的基本概念和制造资质-河北省
- 消防装备维护(初级)资格考试题库-上(单选2-2)
- DB13-T5009-2019-放射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河北省
- 老年病预防和治疗
- 2025年中国节日礼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届福建省多地市联考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传染病护理
- 2025年上半年池州市园林局招考专业技术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试卷与解析
- 第18课《井冈翠竹》 课件
- 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二-国开(CQ)-国开期末复习资料
- 幼儿园幼儿小篮球活动体能测试表
- 通用城实景三维数据生产项目技术设计书
- 岩棉项目申报书_参考模板
-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记录
- 砌体结构教案(共3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