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对策性思考及论大学生写作能力_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对策性思考及论大学生写作能力_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对策性思考及论大学生写作能力_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对策性思考及论大学生写作能力_第4页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对策性思考及论大学生写作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对策性思考摘要模块是由专题组成的,专题内容围绕共同的主题展开,体现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特点。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专题教学的成效并不理想。本文以“世界市场的形成”教学实践为例,对如何进行历史专题教学进行探讨。本人认为专题教学首先应理清专题线索,明确其发展阶段,从而体现历史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其次在立足单元教学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做好对教材的整合;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最后教师还应在进一步解读课标的基础上提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追求,这样才能组织设计、安排好教学活动,实现历史专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专题案例世界市场历史教学

模块是由专题组成的。专题内容围绕共同的主题展开,体现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特点。它特别关注专题线索的整理、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历史感悟与启示的总结等专题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专题教学的成效并不理想。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高中历史必修二模块的一个专题,主要涉及世界市场的萌芽与形成问题。本文以“世界市场形成”这一专题为例,对历史教学实践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做一探讨。一、关注专题线索,明确发展阶段人教版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活动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9世纪中后期,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人民版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下半叶,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岳麓版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曹大为赵世瑜总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曹大为赵世瑜总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8月。从上面的表述,能看出世界市场是何时形成的吗?人教版说工业革命后基本形成,人民版说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逐渐成熟,岳麓版则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了。一个问题有如此不同的说法,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判断?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引起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其基本特征,国际间的分工是前提;涉及的范围是国际间的、世界性的,非一国一个地区;涉及的内容主要为商品,包括原料、工业成品、劳务、资本、技术等;主要通过流通领域进行。世界市场是否形成,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第一、可能性。一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的产品非常丰富,满足国内需求后仍有剩余,可供出口。第二、必要性。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别国或别的地区有一定的依赖性,必需互通有无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第三、沟通桥梁。交通工具的变革,使国家、地区之间商品、人员的交流安全、便利。参照上述标准,在新航路开辟以后的四个世纪中,世界市场经历了萌芽阶段和形成阶段两个时期。1、新航路开辟及其殖民扩张引发了世界市场的萌芽15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世界从相对隔绝到联系日益加强。新航路开辟后,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美洲)欧洲商贸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世界性对外贸易主要通过大西洋,英法荷成为商业强国,阿姆斯特丹、伦敦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但由于此时的西欧各国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生产力有了相应的发展,但经济产品在世界经济中并不占明显优势,还没有到达满足国内需求后人有出口的阶段。而与所谓的国际分工这一要素还相差甚远。在这一时期,西欧商人的对外贸易往往同殖民征服和殖民掠夺紧紧联系在一起。从交换内容看,早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贸易活动的商品除了金银、特产外,工业品只不过是手工业产品。此时国际市场的经济联系比较松散。资本主义的发展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商业资本主义阶段,受交通条件的限制,国际经济联系还不紧密。这一时期,欧洲与海外的经济联系,主要是通过暴力沟通的,超经济的强制纵横全球。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尚处于准备时期。2、工业革命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与美国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大机器生产使世界工业的增长速度大大地高于以往。1781—1790年间与1701—1710年间相比,世界工业生产指数增长了23倍,而1812—1870年间与1802—1812年间相比,世界工业生产指数又提高了51倍。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张书琛,从工厂到市场再到厂市合一:世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内蒙古社会科学张书琛,从工厂到市场再到厂市合一:世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3),第74页随着轮船、火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以及通讯设备的相继出现,长途运输变得更加方便,从而为加强各国的经济联系提供了可能条件。各大洲的贸易来往也日益频繁起来,国际性的贸易开始形成。张书琛,从工厂到市场再到厂市合一:世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内蒙古社会科学张书琛,从工厂到市场再到厂市合一:世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3),第74页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相互依赖的物质基础,密切了国际交流,扩大了新兴工业世界的范围,加速了各国各地区间的商业流通。尽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已越来越按同一市场的机制运行。“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殖民地化,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第3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10页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第3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10页朱汉国、王斯德主编,历史课程标准(实验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规模更大、成就更突出、影响更深远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在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展开,并且迅速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电气时代很快取代了蒸汽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又一次获得了大提高,仅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超过了6倍,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上随之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即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或称帝国主义阶段。各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提出了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呈现出与此相应的对外侵略的新的时代特征。对外经济扩张的重要手段已是通过资本输出来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带动商品输出。至20世纪初,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下的全世界范围的生产与交换的体系,也最终形成。二、立足单元教学、确立教学目标在以往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教材基本上是按通史体系编排的,并分解为一节一节的课,每节课都是独立成章的,但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上将通史体系进行了改造,以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来编制教学内容,因而新历史教科书就设计出教学单元,每一单元突出一个学习主题,并围绕学习主题组织各节课的课题及内容。这就同以往的教学内容组织有了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从“课”的教学转变为“单元”的教学,由此派生出许多教学上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在每一节课堂中体现专题意识,落实单元教学相应设计呢?例如: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专题的学习要点为:①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②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③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从学习要点的表述看,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史实,是要“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学习荷兰、英国的相关史实,是要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是要“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即三个二级主题的学习目标,都与“世界市场”问题有关。由此,该专题的主题可以确定为“世界市场”,也可以称为“资本主义列强主导下的世界市场”或“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世界市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过去只考虑自己如何教,转变为考虑如何教学生学习,重点考虑学生通过学习有什么样变化、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教师只有编写出适用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处理教材,整合教材,选择、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安排教学活动。例如:本专题《开辟新航路》课程标准为(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朱汉国、王斯德主编,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第310页通过对课标解读,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如下表述:朱汉国、王斯德主编,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第310页(1)知识与能力①概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迪亚士抵达好望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由学生扮演航海之旅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感知历史,使学生了解航海的原因和所具备的条件,感悟航海家的精神。②通过设计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③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异同,进一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感受和学习航海家勇于探索的开拓进取精神,认识到人类历史是不断探索的历史,探索精神永不磨灭的。三、利用教学资源、构建知识体系课程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内容标准是教学的要求,只有明确方向与要求,教学才能符合课改精神。历史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既要关注教材选材的异同,更要注意解读课标,选择好相关内容,为教学服务。四套版本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共同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史实,影响意义;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及产生的影响(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特征,世界市场的形成(影响)。不同点:《人民版》对第一部分内容的讲述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铺垫,对世界从隔绝分散的文明状态,如何在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促使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联成一个整体,但对新航路的开辟的史实的交代较简单;《岳麓版》补充了很多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西班牙、葡萄牙的活动;《人民版》则整理了16世纪最大的殖民国家西班牙、葡萄牙的活动,17世纪的荷兰,18世纪的英国的殖民霸权的争夺活动;《人教版》详细地分析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原因,《人民版》则侧重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英国世界工厂的打造;《大象版》补充了关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内容。四套教材各有侧重,相关表述也略有不同,历史教师应改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把握课标精神、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筛选、重组,大胆整合教材,灵活地组织教学。例如: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在课程标准学习要点部分是这样表述的: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朱汉国,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第310朱汉国,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第310页学习要点采用目标式的表述方法,列出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学习内容。其知识的倾向性明显:“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的目的,是要“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即对两次工业革命内容要点的掌握,仅仅局限于影响世界市场的知识要素方面。与之无关的内容,如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革、近代城市的兴起、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及其资本主义各国统治基础的巩固,以及与之有关的背景、进程和成果等方面的知识要素,不作为学习的要求。可以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作出如下的细化: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以棉纺织业的机器生产为开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轮船和火车机车的出现与交通运输的变革;工业革命对工业化进程和世界市场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电器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钢铁等新兴工业的出现、垄断组织的出现及影响;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四、解读课标要求、提升价值观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光靠说教、灌输得到的价值观或许会有短暂的效果,但不会有定性,所以新课程要求创设真情实感的体验情景,在过程和方法中体味和升华情感、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教学初始教师用无声的字幕和教师有声的语言相结合,极大的渲染了航海家们选择的悲壮,让学生感受大海航行的艰难。然后通过师生问答、课本剧、课堂讨论等方式,讴歌人类赴汤蹈火追求新知的热情和不断探索的勇气。如此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重点突出,还贯彻了思想教育。再看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这节历史课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同时还促进他们眼界和胸襟的开阔,精神境界的提高。从这一角度看,教师很好地完成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哥伦布等人是海盗,新航路开辟过程的本身就是殖民的过程,查一查历史就知道,充满了血腥和屠杀。课程标准确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再创造。这段历史的思想教育应当坚持马、恩的“殖民主义双刃剑”和“恶的动力”的观点。应该让学生了解历史真相,懂得人类文明的进步在过去的时代就是这样,曾经付出过惨痛的、灭绝人性的代价。从这一角度看,上述案例应该没有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当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实事求是地把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与你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历史专题教学设计以纵为主,纵中有横,形成了新的学科体系、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构建;较好地解决了中学生课程设计相对稳定与当代历史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历史专题教学是实现历史有效教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1、走进新课程[M].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2、赵亚夫主编,《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3、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4、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21年5、赵士祥,对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特征的认识,历史学习,2021,(5、6)6、王海英,对现代世界市场发展趋势的探讨,学术交流,2021,(3)

论大学生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对自己所积累的信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并将之形成为书面文字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写作能力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从目前高校整体情况上看,大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为欠缺。一、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定义那么,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究竟是指什么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对于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包含什么,可能有多种理解,但从叶圣陶先生的谈话中,我认为:大学生写作能力应包括应用写作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而前者是必须的,后者是“不一定”要具备,能具备则更好。众所周知,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要写毕业论文的,我认为写作论文的能力可以包含在应用写作能力之中。大学生写作能力的体现,也往往是在撰写毕业论文中集中体现出来的。本科毕业论文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还是对于院系和学校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就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都很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问题必须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提出对策去实施解决。二、造成大学生应用文写作困境的原因:(一)大学写作课开设结构不合理。就目前中国多数高校的学科设置来看,除了中文专业会系统开设写作的系列课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只开设了普及性的《大学语文》课。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而我们的课程设置仅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大学语文教师,可大学语文教师既要在有限课时时间内普及相关经典名著知识,又要适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且要教会学生写作规律并提高写作能力,任务之重实难完成。(二)对实用写作的普遍性不重视。“大学语文”教育已经被严重地“边缘化”。目前对中国语文的态度淡漠,而是呈现出全民学英语的大好势头。中小学如此,大学更是如此。对我们的母语中国语文,在大学反而被漠视,没有相关的课程的设置,没有系统的学习实践训练。这其实是国人的一种偏见。应用写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方法。一个人学问很大,会写小说、诗歌、戏剧等,但如果不晓得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方法,他就写不好应用文。(三)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对写作的学习和训练都只是集中在《大学语文》这一门课上,大部分学生只愿意被动地接受大学语文老师所讲授的文学经典故事,而对于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去写的作文,却是尽可能应付差事,这样势必不能让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四)教师的实践性教学不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但在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过多注重理论知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却往往被忽视。理论讲了一大堆,但是实践却几乎没有,训练也少得可怜。阅读与写作都需要很强的实践操作,学习理论固然必不可少,但是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的大学生的写作水平着实令人堪忧,那么如何走出这一困境,笔者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三、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对策(一)把《应用写作》课设置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中国的每一所大学,《应用写作》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在这个被某些人形容为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也是个人生存竞争最激烈的时代,人们比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学会写作实用性的文章,比如职场竞争中的求职信,生活中的财经文书、法律文书等,以提高个人的生存竞争能力。(二)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实用写作课的重要性,这门课关乎到他人生的每一个方面,诸如就职,求爱,理财,人际交往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